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4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月饼!”
  端端顿时就欢呼起来,然后拉着朱瞻基的手央求道:“父皇,吃月饼,吃月饼。”
  朱瞻基被她摇拽着手,只能无奈的道:“去吧去吧,少吃些。”
  他担心自己的闺女最后吃成了个胖子。而在皇后和太后的眼中,能吃能蹦跳的端端就是个开心果。
  端端被带去了后宫,朱瞻基负手在殿前踱步,宋老实照例夹着扫帚跟在后面。
  “你家中秋吃什么?”
  朱瞻基招手让他过来,问了一下家中的情况。
  作为宫中待遇最特殊的太监,宋老实最近红得发紫,居然能一个月见一次老娘。
  宋老实板着手指头说道:“陛下,奴婢家中过中秋要杀一只鸡,还要做有馅的面饼,我爹还要打酒,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慢慢吃。”
  朱瞻基见他有些垂涎欲滴的模样就说道:“宫中晚上也让你们松散一番,不过当值的不许饮酒。”


第1873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感谢‘V5程小哥’成为本书新盟主)
  皇后和太后都可以召见命妇,张淑慧进宫送礼自然是顺畅的。
  “你家的月饼怎么馅料那么多?”
  太后尝了小半个月饼,水果馅的,然后对皇后说道:“宫中的月饼大多油腻,你别吃,吃果子馅的就好。”
  婉婉吃了个葡萄的,点头道:“宫中的都不敢弄新口味,就怕不喜欢被责罚。”
  这话里透着懂事,太后怜惜的看着她说道:“那些人都是懒的,不呵斥一下不动,你若是想吃什么口味就只管说,如今皇帝那里有不少钱钞,咱们娘儿几个的吃喝却是吃不穷他。”
  胡善祥点点头,她刚吃了一个水果馅的月饼,就不好意思的道:“这水果馅的好吃,臣妾却是贪嘴了。”
  张淑慧和她们都熟,没什么拘束,就说道:“娘娘这个可不算什么,当年臣妾怀土豆时,拙夫弄了好些美食,让臣妾一日三餐换着吃,那时候可没忌嘴,结果生下了土豆后,足足胖了十斤,拙夫还抱怨说是家里的床都没他躺的地方了。”
  “哈哈哈哈!”
  皇后捂嘴轻笑,太后却笑得指着张淑慧骂道:“你个促狭的,这可是在笑话皇后胖了吗?”
  张淑慧认真的道歉,皇后却瞪了她一眼,说道:“你家无忧都比端端胖,我看你是自己贪吃,带着孩子也跟着成了小胖子……”
  太后恍惚道:“咦,你为何没带无忧来?”
  婉婉也嗔道:“是呢,无忧若是在,端端肯定就欢喜。”
  张淑慧说道:“那丫头大清早就缠着拙夫带着出门,回到家也不安生,跟两个哥哥在庄子里,说是要去视察一番。”
  “哈哈哈哈!”
  ……
  土豆打头,平安牵着无忧在后面,三人严肃的在庄子里走访慰问,每家都发几块月饼。
  那些庄户人家也是严肃的感谢了三位少爷小姐,倒是把在后面压阵的方醒给遗忘了。
  朱瞻墉有些艳羡的看着这一幕,说道:“兴和伯,那些勋戚人家的孩子都在玩耍,没谁愿意和庄户打交道……所以一代不如一代。”
  方醒见到前方的无忧又使出了摸头杀,在摸着一个孩子的头,严肃的说话,就轻笑道:“贵人哪都有,不过自矜而远离百姓的贵人,比如说现在的勋戚,以后不会有出息,也就是米虫罢了。”
  “所以我不愿意去新乡,不想自己的子孙做米虫。”
  朱瞻墉有些忧虑的说道:“王府已经在建造了,可我问过皇兄,他却不肯回答。”
  “你才多大?”
  方醒反问道:“年纪轻轻的就想那么多,看看那些年轻人。”
  前面的土豆给了一家子月饼,其中一个和朱瞻墉差不多大的年轻人偷吃了一口,被自己的老娘脱下鞋子一路追杀出去。
  “你妹妹都还没吃,你……你,你给老娘站住!”
  一个六七岁的女娃皱眉看着那被咬了一口的月饼,委屈的找自己的老爹投诉,然后一场男女双打就开始了。
  ……
  朱瞻墉出了方家庄,身后的马背上驮着一个箱子,里面是方醒送他的中秋美食。
  他不想回到那冷冷清清的皇宫之中,所以一路慢悠悠的转到了大市场。
  商人重利,哪怕今日是中秋节,可大市场里依旧是客来客往,热闹非凡。
  让朱瞻墉意外的是杜海林居然还在,而且杜尚也在,父子俩在忙活着。
  等这一波客人走了之后,朱瞻墉凑过去打个招呼,问道:“杜先生,今日为何不歇息?可是家中的用度不够吗?”
  杜海林面色红润,笑道:“今日挣一点,明日挣一点,总是不想歇下来,一歇就觉得亏了,就是这么简单。”
  杜尚自己做了个春卷坐在边上吃,闻言说道:“爹,今天咱们早些收了吧,娘在家里做了好些好吃的。”
  “好,等中午那一趟过了就回家。”
  杜尚心满意足的继续吃春卷。他不喜欢朱瞻墉,总觉得这位郡王就是个有好日子不会享受的人。
  杜海林也给朱瞻墉弄了一个,他蹲在地上,看着大市场进出的人慢慢吃着。
  “伯爷说这些菜要放些糖才好吃,在下学了之后果然是。那些人原先都觉得好吃,可太咸,加了糖之后,那口味就不一样了……”
  “爹,要不我就不上学了吧?也去别处支个摊子卖春卷,好歹比以后做小吏强。”
  “胡说!做这个被人欺,再说你若是考不上举人,到时候去做小吏也没出路,那还不如去学了科学,不管做什么都有底子在……”
  朱瞻墉听着这对父子在嘀咕,慢慢吃完了春卷,起身拱拱手,然后回宫。
  “爹,他是傻的吗?郡王每年都有钱粮养着,他还整日愁眉苦脸的,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别乱说,这各人的想法不一,就像是街头的乞丐,他最想的大概就是能每日吃饱饭,难道你也是这般想的吗?”
  “爹,现在的乞丐都被五城兵马司的人给捉了,然后送去移民,哪还有啊!”
  这是从朱棣时期开始的政策,凡是出现乞丐,不必问情由,直接送去各处移民。以至于如今的京城都见不到乞丐,让那些人瞠目结舌。
  没有乞丐,这个哪朝哪代都不可能吧?
  可大明就没有了!
  朱瞻墉提着箱子一路进了宫,晚上宫中有家宴,在京的皇亲都会来,他却不能缺席。
  等到了自己的院子外时,他见到朱瞻墡坐在门槛上发呆。
  “被人打了?”
  朱瞻墉懒洋洋的问道,然后从他的身边走进去。
  “兴和伯肯定是恼恨我了。”
  朱瞻墉止住脚步,指指里面,迎来的太监赶紧缩了回去。
  “他恼恨你什么?”
  朱瞻墉走过来,随手把箱子放在门边,也坐在门槛上。
  朱瞻墡低声道:“他和皇兄交好,当年赵王叔可是吃了他的大亏,那些逆贼打着我的名号谋逆,可和我有何相干?”
  朱瞻墉搓搓脸,轻笑道:“你这是害怕他在皇兄的面前说你的坏话?”
  朱瞻墡犹豫了一下,最后点点头。
  “你害怕他的眼神?”
  朱瞻墉继续说道:“那好似能看穿你的想法,确实是让人挺讨厌的,不过你若是心中无私,那你怕什么?皇兄不是那等残暴的帝王,你只要好好的,谁也不能把你怎样。”
  “可……”朱瞻墡的眼神闪烁了一下,说道:“可我听他们的意思,咱们以后大概是要被封到塞外去,到时候怎么活?”
  朱瞻墉起身道:“你的脑子好使,主意多。可好也脑子,坏也脑子。”
  朱瞻墡想分辨,朱瞻墉叹息道:“想问就问,非得要拐弯抹角一番,这是在和敌国谈判吗?累不累?”
  朱瞻墡垂首,朱瞻墉说道:“你想多了,塞外以后是大明的要地,哪会分封出去,安心吧。”
  “多谢二哥。”
  朱瞻墡点点头,然后回去。
  朱瞻墉看着他进了自己的院子,喃喃说道:“塞外?哪有那等美事,多半是海外吧。”


第1874章 陷入情网的也思牙(为盟主‘54唐人’贺,加更!)
  中秋节对于大明人来说就是个团聚的日子,每家都会做些或是买些月饼,还要用来馈赠亲友。
  方家也是如此,就在张淑慧进宫之后,小白张罗着人去接莫愁母子,而方杰伦就拿着名单来找方醒商议。
  把该送的人家打勾之后,方杰伦去找花娘取月饼和水果。
  花娘的手艺越发的好了,用方醒的话来说,那就是没有一点儿烟火气,比御厨强多了。
  她那边还弄了些烤鸭,然后用油纸包了,每家送一只,这样的礼单虽然薄,却实实在在的。
  方杰伦叫了家丁们来,每人分配了几家去送礼。
  辛老七分到的都是国公府,他双手拎着盒子出去,正好碰到了一个久违的人,应该被软禁的人。
  “他来做什么?”
  辛老七皱眉问道。
  来人确实是久违了,他就是被俘的哈烈王子也思牙。
  带他来的是沈阳,沈阳说道:“他有些大计想说,只是宫中过节,陛下让他来这里先看看。”
  “大计?哈烈都四分五裂了,还有什么大计?”
  辛老七点点头,然后上马而去。
  沈阳带着也思牙进了前厅,没多久方醒就来了。
  “见过伯爷。”
  也思牙的汉话说的已经很不错了,这让方醒的心情好了些。
  “何事?”
  方醒正在给孩子们扎风筝,所以有些急。
  沈阳指指也思牙,然后笑道:“伯爷家的美食出了名,下官厚颜想尝尝月饼。”
  方醒随意的道:“不急,走的时候自然给你装一盒。”
  他目光一转,看到也思牙有些局促,就放缓了语气说道:“你在北平也算是生活安稳,若是愿意,自然可以给你娶一个草原女子,今日你说有大计,是什么大计?”
  也思牙胖了,原本的瘦子现在连双下巴都出现了。
  他有些不安的说道:“伯爷,在下听闻哈烈如今四分五裂,就想起了那些兄弟,他们当中野心勃勃的多,可如今大明那么……那么厉害,他们肯定不敢来,就只能窝在哈烈内斗,可西边却有更厉害的肉迷人,在下想着……能否去说说……让他们归顺大明。”
  方醒兴趣索然的道:“第一,你有个兄弟叫做乌恩的,他已经和肉迷人勾结在一起,并进犯大明,才被击溃。第二,你说归顺,可你那些兄弟却是野心勃勃,此事难为。”
  也思牙面色微黯,说道:“再野心勃勃的人,在东西有两个强大国家的压制下也该停下来了,否则只是为别人开路。和肉迷人比起来,大明至少还不错,要选择也只能选择大明,所以在下想着回去一趟,看看能否说动那些兄弟……”
  “若是说不动呢?”方醒问道。
  也思牙苦笑道:“在下手中无兵,也没什么帮手,若是说不动,宁愿回到大明,否则留在哈烈,多半没个善终。”
  “希望不大!”
  方醒先下了定义,然后说道:“你有这份心倒也不错,为何?为何你突然就变成了和平卫士?”
  也思牙楞了一下才明白方醒的意思,他低头道:“在下……喜欢上了一个女孩。”
  方醒的面色陡然变冷,“是大明的女孩?”
  沈阳知道也思牙大概是触碰到了这位伯爷的不爽处。
  大明的女子如何能嫁给外人?
  当年瓦剌使团的人求娶方家庄的一个丑女,方醒直接就轰了出去。
  也思牙点点头,然后说道:“她也喜欢我,所以我准备立功,然后才能自由。”
  “你想……立功受赏,然后去娶她?”
  方醒皱眉道:“你确定她也喜欢你?”
  也思牙是被软禁,每日只有两个锦衣卫的人和他聊天,哪里有机会去结识女孩子?
  也思牙居然羞涩了一下,然后说道:“她爹是给在下送饭的,有时候她也来。”
  方醒点点头,说道:“此事我会报与陛下,若是可行,你就准备。”
  也思牙起身拱手,欢喜的道:“多谢伯爷。”
  眼前这位曾经的哈烈王子,如今就像是一个初恋的少年。他欢喜的都忘记了告退,急匆匆的就往外跑。
  沈阳使个眼色,两个锦衣卫就跟了出去。
  “有女人?”
  方醒问道,看着有些不高兴。
  沈阳知道他的心思,就尴尬的道:“这个下官也没问,回头就去查查。”
  “现在就去看看。”
  事关军国大事,方醒自然是要亲自去看看。
  ……
  也思牙被软禁的地方离皇城不远,因为他没什么破坏力和值得利用的,所以很是松散。
  方醒估摸着午饭时间到了小院外,站在边上,和沈阳等着。
  没等多久,两人就见到一个穿着青色比甲的女孩提着个食盒过来。
  沈阳的眼睛毒,瞟了一眼说道:“伯爷,长相普通啊!”
  方醒也看了一眼,然后回头,低声道:“情人眼里出西施,看看这女孩对他可有兴趣。”
  等女孩进去后,两人凑到没关好的门边往里看。
  ……
  “五妹,你来了。”
  也思牙就像是个陷入情网的年轻人,迎着女孩走来,双手搓着,显得格外的紧张。
  那叫做五妹的女孩冷冰冰的道:“谁是你家五妹?”
  她把食盒放在地上,说道:“吃完了记得收好,我下午来取。”
  也思牙堆笑道:“我会洗好,会洗干净。”
  女孩皱眉道:“你洗好我爹就要被扣钱,哎!求求你,别洗了好不好?”
  方醒看到了也思牙眼中的欢喜,不禁微微摇头,然后和沈阳悄然退出。
  “单相思!”
  方醒下了这个评语,然后想了想,说道:“他在大明并无作用,反而是在耗费粮食,我去找陛下说说。”
  沈阳说道:“伯爷,今日是中秋啊!”
  方醒笑道:“就因为是中秋,所以我把事情交给他,然后自己回家过节去。”
  ……
  “这事啊!”
  朱瞻基穿着便服,身边的盘子里装着几个月饼,方醒一眼就认出是自家的东西。
  “希望不大,或是说根本就没戏。”
  方醒分析道:“那些人都想着一统哈烈呢!也思牙手中没人,也没钱,回去没人会搭理他。”
  “他目前回去也没好果子吃,还不如在大明养着,等过些年就能放出去,我觉得这人真是爱煞了那个五妹。”
  朱瞻基觉得新鲜,就问道:“那五妹可是个绝色美人?”
  方醒摇头道:“普通。”
  朱瞻基犹豫了一下,说道:“那就由得他,只是他那些随从却在修路,不知道还剩几个。”
  “剩几个就几个,让他自己甄别要带谁回去完事,咱们还省了粮食。”
  朱瞻基点点头,然后说道:“可消息却不好传递啊!目前锦衣卫的人都撤出了哈烈,到时候他就是孤子,死活咱们都不知道。”
  方醒无所谓的道:“这事你自己想,我得先回家去过节了。”


第1875章 凄惨的工匠(感谢”猫鱼狗鱼都是鱼”成为本书新盟主)
  中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个团聚的日子,可对于匠户来说,除非是没活了,否则节日和他们没关系。
  秦四就是如此。
  位于城西的这个工坊是专门制造盔甲的,里面的匠户多是坐匠户,也就是长期工匠。而秦四却是轮班匠户,这边做完了就可以归家。
  工匠按理应当是每月只做十天,可这个月上面要求尽快打造聚宝山卫的那种盔甲,而京城的水力冲床还在建设中,所以目前只能靠着工匠们用人工打造出来。
  好在铁厂依照朱芳那边给出的工艺生产出来了薄板,否则这活真不是人干的。
  工匠辛苦,监工的官吏们也是牢骚满腹,火气很大。
  秦四趁着午饭的机会出去买了几个月饼,然后急匆匆的赶回工坊时,刚进门就被人堵住了。
  秦四看着为首的小吏顾跃手握皮鞭,满脸狰狞,就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哀求道:“大人,小的没迟啊!”
  顾跃和左右两个同僚相对一笑,然后上去一脚就踢翻了秦四,挥舞着皮鞭抽打着。
  “你这个贼配军也敢私自出去吗?”
  “打!”
  铛铛铛!
  里面敲打盔甲的声音都盖不住秦四的惨叫,三个中秋节不得休息的小吏轮番上阵,抽打着秦四。
  ……
  “看你下次还敢不敢!”
  顾跃气喘吁吁的停止了鞭打,只觉得浑身舒泰。
  三个小吏舒坦的进了工坊,喝骂着那些工匠,心中的郁郁渐渐消散。
  等一个去茅厕的工匠出去看到秦四倒在地上没动静时,就暗骂了一句,然后过去扶起他说道:“四哥,今日你可以回家休养了……”
  遍体鳞伤的秦四纹丝未动,工匠心中一惊,就伸出手指在他的鼻端试了试。
  “四哥!四哥……”
  ……
  声音惊动了里面的人,顾跃三人跑出来看到这个场景,顿时都呆了。
  “怎么办?”
  一个小吏过去试了试秦四的鼻息,然后又摸了脉搏,回头苦笑着摇摇头。
  轰隆!
  这个苦笑仿佛是晴天霹雳,一下让顾跃呆住了。
  里面的敲打声渐渐停住了,那些工匠们缓缓走出来,看着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秦四,目光哀伤。
  两个小吏盯着顾跃,意思很清楚:这事是你起的头,你得摆平它!
  顾跃没有功夫去想别的,他下意识的道:“秦四是被架子砸死的,很可怜,本官看着你们……心中难受。”
  他转身对着出来的工匠们缓缓的说道:“所以……你们以后的日子会很好过,明白吗?”
  这就是许诺要给这些工匠好处。
  吃人手软,拿人手短,只要这些人拿了好处,到时候……
  百姓都怕麻烦,这等事多半是个漩涡,不小心自己就成了炮灰。
  所以……
  “以后你们的报酬会足额发放,本官明日……不,今日就会给你们发些钱钞,但是……”
  他指指秦四的尸骸,目视着这些工匠。
  一个工匠毫不犹豫的说道:“秦四就是被砸死的,咱们还帮忙去抬架子,可惜还是救不活。”
  现场有三十余人,顾跃满意的道:“那大家就把秦四抬到架子下面去吧,让本官看看架子是如何砸死人的。”
  那两个小吏松了一口气,觉得顾跃的这个处置方法极好,就喝道:“快些抬进去,谁不抬就是杀害秦四的凶手!”
  工匠们木然的走过来,大家七手八脚的抬起秦四,可三十余人太多了,大多是在外围做个样子。
  顾跃使个眼色,两个小吏就进去了。
  “嘭!”
  一声巨响之后,里面传来了惊呼声:“秦四被砸死了!”
  两个小吏出来,冲着顾跃得意的笑了笑。
  微笑!
  ……
  中秋节一过,京城又恢复了正常,各衙门照常开门。
  大理寺刚开门,一个年轻人就冲了过来,一下跪在门口,双手举着一张纸喊道:“家父被人打死,求诸位大人明察!”
  ……
  大理寺接手了一个案子,案子的来由很简单,所以三个小吏很快就被抓捕归案。只是那些工匠大部分不愿意作证,最后还是秦四的那个同乡出头,这才钉死了那三个小吏。
  事情按照现在的看法来说不算大。
  可事情的余波却远远未散。
  案子刚被敲定,方醒就被招进了宫中。
  一进宫方醒见到重臣们都在,就凑到张辅那边,和武勋站在一起。
  “是啥事?”
  皇帝还没来,大家可以松散些,朱勇低声道:“有人上了奏章。”
  方醒无语转过头去,你这说了当没说嘛!
  “陛下驾到……”
  朱瞻基一来就抛出个题目:“昨日有人上了奏章,说工匠辛苦,可却不得自由,地位也低下,长此以往,必成弊端,诸卿以为如何?”
  这事儿工部尚书吴中避无可避,他出班道:“陛下,大明的匠户分为坐班和轮班,那秦四就是轮班,每月上十日工,然后剩下的日子也没人管,尽可做些东西去贩卖。家中还能免一丁的劳役,算下来不差了。”
  方醒觉得这份奏章有些古怪,不像是普通官员能上的,他就出班道:“陛下,坐班的工匠报酬少,说句实话,这等条件下很难出现大匠。至于轮班的更惨,那秦四乃是铁匠,四年一班,回去也不知道做个啥,等官府招呼一声,又得带着东西奔赴各方,这一路耗费多少?耽误多少时日?这难道就是不差?”
  吴中苦笑道:“兴和伯,这匠户制度从蒙元继承而来,多番改进,已经没办法了。唯一的弊端大概就是路途,各地工匠轮班进京,确实是辛苦了些。”
  方醒摇摇头,说道:“不只是辛苦,有的轮班工匠家里离京城远,来一趟家里还得典当东西当路费,几次下来……吴大人,破家了!”
  吴中拱拱手,只能苦笑。
  匠户制度承袭自蒙元,定型于洪武年,户籍是不能变的,可待遇却可以商榷。
  “陛下,如今的工匠管理很是无稽,比如说盔甲厂,上面下了一百套盔甲,逾期不能完成的,差一套就是二十鞭,上限五十鞭。可做好了呢?或是提前做出来了呢?”
  方醒的话让人沉思。工匠做不好就责打,可要是做好了呢?
  “臣以为大明万千工匠,必然是参差不齐,好的,有天赋的,那就该给多些。差的,混日子的,那就给吃个饱饭,这样才有人愿意倾力而为。”
  杨荣摇摇头,说道:“此事说易行难,下面的小吏狡黠,好与不好最后都是他们一张嘴的事。”
  “杨大人这话透彻。”
  方醒拱手道:“正是这个道理,所以臣想问问诸位,若是取消了匠籍呢?”
  呃……
  杨荣目光微冷,说道:“取消了匠籍,以后从何处去寻工匠?”


第1876章 另起炉灶
  大明的工匠分为三种,一种是工部管辖,一种是属于皇家,归于各监局;第三种就是各地卫所。
  这些工匠中不少都是罪犯,被罚为工匠,而其他的大多是百姓。
  这些人一旦被征调为轮班工匠,那几乎可以确定这个家就被毁了。
  “卖家产上路劳役,回到家,家徒四壁,无所营生,只能带着一家老小去乞讨。等下一班时连路费都拿不出,只能一路乞讨至京,这样的工匠制度,臣觉得有问题,有大问题!”
  方醒的话音还回荡在大殿里,吴中就出班确认了这个看法。
  “陛下,轮班工匠确实苦,近年来多有逃亡者,除去兴和伯说的这些之外,管工和作头贪婪,不能安抚工匠,导致工匠难以为生,哀号乞怜……臣……万死。”
  吴中跪下请罪,但他的话却让方醒恍然大悟。
  明初的兵器尚能打的蒙元人屁滚尿流,等到中期时开始颓废,及至明末时那几乎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
  而这一切和什么有关系?
  吏治糜烂,军心散漫,将领贪婪,结成将门……但工匠的遭遇却是有明一朝兵器质量逐步下滑的罪魁祸首。
  夏元吉出班说道:“陛下,轮班匠户四处辗转,给了路费耗费大,不给路费匠户受苦,臣以为不如都改为坐班。”
  “人口呢?”
  杨士奇说道:“永乐年间从金陵迁到北平的匠户有两万七千户,这些年陆陆续续的增加了不少,加上轮班工匠,怕是要破十万户,这些人如何养?”
  十万户,几十万人口!
  谁来养他们?
  这话题又被丢给了夏元吉和皇帝。
  “陛下,这些工匠主要是营造。”
  吴中给皇帝提供了一枚炮弹,却让人无从选择。
  北平作为京城,每年的营造多不胜数,而这些都需要工匠。
  “慢慢放开匠籍如何?改为招募。”
  方醒建议道,旋即就被众人反对。
  “放开匠籍,那多半是天下无匠,到时候诸般工程找谁去做?”
  “招募?一年要花费多少钱粮?”
  “做的好是他们的本分,如何能脱了匠籍?”
  大明的户籍制度,不,这其实是千年来形成的观点:你是贱籍,那子子孙孙都是贱籍。
  当年的宫中墨匠陈宗渊,哪怕是被人赏识去翰林院学习,可别人在室内,他却只能跪在台阶下……拓印。
  官吏视匠户为贱人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方醒看到周围的人都是一脸的理所当然,就说道:“若是改为招募,匠人与官府签订契约,每月给钱粮,做多得多,能干的收入就多,如此工匠成为一门正当的职业,也可少了各方磋磨……”
  “诸卿回去可各自思量,然后上奏章与朕。”
  方醒的想法太过理想主义,他想撼动大明的户籍制度,却忘记了那些从这些制度中得到好处的势力有多庞大。
  所以朱瞻基直接快刀斩乱麻,让大家来探讨,这样不管如何,压力终究是被分散了。
  出了大殿,吴中追上来说道:“兴和伯,匠籍不可解除,否则天下大乱!”
  “各地官府要工匠,各地卫所要工匠,朝中更是大户,一旦解除匠籍,大明就要乱套了!”
  方醒回身道:“给了报酬,那些匠人如何不愿做?”
  这些人还在抱着工匠干活就是天经地义的观念,这让方醒无言以对。
  可当他第二天听到了各种反馈消息时,不禁勃然大怒。
  “老爷,那些人说您是在猫哭老鼠,还说您这是在收买人心。”
  小刀断断续续的说道:“还有人说您这是在破坏祖制,陛下视而不见……”
  “……说您这是哗众取宠,一旦工匠四散,您就是大明的罪人……”
  ……
  方醒进宫了,和朱瞻基嘀咕了一番。
  “弄个工坊,皇室的工坊,如何?”
  “怎么弄?”
  “宫中出人管理,招募工匠……”
  朱瞻基倒吸一口凉气道:“可工匠都在籍,去哪招募?”
  “你忘了那些自学了科学的?”
  方醒就像是一头老狐狸般的,得意的笑道。
  朱瞻基恍然大悟,但还是觉得不靠谱:“没人愿意入匠籍。”
  “这不是匠籍。”
  方醒坚定的道:“这是雇佣。”
  朱瞻基想了良久,最后点点头。
  于是当方醒出宫时身边就多了个人,一个太监。
  宫中的太监别无生趣,唯有一颗炽热的上进心在驱使着自己不断往上爬。
  大部分太监皆是如此,而金英当然也不例外。
  只是他最后在和俞佳的争夺中败下阵来,成了宫中的一个小头目,算是俞佳心慈手软了一次。
  金英一路低眉顺眼的跟着到了方家,然后被安排在前院暂时歇息。
  得知家中多了个太监的张淑慧和小白都有些胆战心惊的。
  “夫君,太监可是皇室才能用的。”
  “没事,他不住咱们家,几天后就让他滚蛋。”
  方醒风风火火的换了衣裳,然后就去了前院。
  金英正在前院的亭子外,看着呆呆在教那些女人。
  见到方醒出来,他赶紧退后,然后解释道:“咱家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