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醒和解缙有些忘年交的意思,而今解缙一家团聚,摆脱了那种被‘监视居住’的处境,送太多的东西有些不合适。
“尊重,咱们现在能给予谢家的也就是尊重而已。”
“老爷,谢公子求见。”
方醒一怔,然后笑道:“既然是这等关系,无需避嫌,请他进来。”
张淑慧急忙叫人把小白和平安叫来,然后她亲自去后院,把和铃铛在一起玩疯了的土豆提溜回来。
“看看你满身的泥,咋见人呢!”
张淑慧一边数落,一边飞速的给土豆换衣服,而方醒就给他洗净手脸。
土豆自然是不爽的,只是父母的威胁却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他马上装傻,呆呆的任由摆布。
“老爷,谢公子到了。”
谢祯亮很年轻,可气质却稳沉,举止间自然有一番风范。
“见过兴和伯。”
“见过兴和伯夫人。”
方醒摆摆手道:“我与解先生乃忘年之交,这称呼太生硬了,以后你叫我方大哥就是了。”
谢祯亮马上就改换了称呼,看来是解缙事先有交代。
“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磨难能改变一个人,只不过结果不同,有人会自暴自弃,有人会砥砺前行。
而谢祯亮显然就是后者,他微微一笑:“方大哥,小弟已然成家,在当前自然是没有科举的希望,小弟也就懒了,听闻书院还差一位儒学教授,小弟毛遂自荐,还请方大哥试一试。”
虽然一家团聚了,可谢祯亮在永乐朝是不可能参加科举的,等老朱去后,也是有些尴尬,所以谢祯亮干脆就放弃了这条路,看来是想育人。
方醒目光一转,笑道:“说实话,北平的知行书院一直想寻一位儒学教授,可你知道的,那些人对科学的态度不怎么好,所以耽误至今。你家学渊博,哪用试一试,书院已经放假了,你且休息,等年后就顶上去。”
谢祯亮起身,躬身道谢。
可等坐下后,他就正色道:“方大哥对儒学怎么看?”
得,这位看来也是对儒学的感情颇深。
方醒沉吟了一下,“一千多,快两千年了吧,儒学在华夏的历史中扮演了许多角色,开始大多是正面,可后期多半是负面,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谢祯亮读过不少史书,对此只能是点头赞同。
“儒学要和儒家分开来看,儒学有其积极的一面,这一点不可否认,谁否认了就不配当汉人!”
方醒的表情很严肃,他想起了后世那些根植于华夏骨髓中的观念,可惜被西风给压倒了。
“学是学识,而家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上方醒不会让步,所以他正色道:“学是学,家是家,我支持学,却讨厌家。”
这话听着有些绕口,可谢祯亮却心中明了,他在吉水和解缙通信无数,所以对方醒的思想了解不少。
“方大哥,小弟也认为学和家应当分开,好好的儒学,一旦冠上儒家的名头,很快就会成为少数人的牟利工具。”
“不管是儒家还是法家,或是墨家,只要抱成一团,像个刺猬似的对外界抱着敌意,这样的学识就没有前途,必将会被历史淘汰!”
方醒的态度很坚决:“不要一家独尊,儒家已经在华夏垄断了上千年,却不肯跟随发展而改变,而科学却根植于大众,它不故作玄妙,没有门槛,直指实用,你可以多看看教科书,有问题可以向解先生请教,他现在已经可以担任科学的教授了,哈哈哈!”
第929章 瀛洲的宝钞
解祯亮回去了,带着方醒给的礼物——一盒子药材回去了。
“父亲,方大哥虎着脸让孩儿一定要收下这盒药材。”
解祯亮在吉水饱受白眼,早就养成了自力更生的习惯,这是他近些年来收到的了第一份礼物。
解缙的夫人皱眉道:“老爷,这不合适吧。”
解缙是方醒和太孙救的,后续的安置也是在方醒的书院,自尊心极强的解缙夫人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解缙抚须道:“我与方醒乃忘年之交,他连祯亮都叫进了内院,咱们再去计较这些,就有些过了。他家不缺这些东西,放着也只是白放,收了吧,这是给你媳妇养胎的。”
解缙的夫人等儿子走后就问道:“老爷,咱们要搬出去吗?”
寄人篱下的感觉十分的不好,解缙的夫人有些疑虑。
解缙笑道:“不必了,若是离了这里,咱们少不得要被锦衣卫或是东厂的人盯着,那日子你是过不来的,再说德华这人重情义,我若是搬家,他必然会恼火。”
“祯亮以后是不能科举了!”
解缙有些惆怅的道:“书院一直会设置儒学教授,目前北平书院就差一个,我看这就是德华专门留给祯亮的,可见他确实是用心了。”
以往情商不足的丈夫居然分析事情那么细腻,解缙的夫人不禁格外的高兴。
“那兴和伯不过是比祯亮大几岁,可听说他文武双全,屡立战功,老爷,您当年号称神童,可被人比下去了。”
看到老妻有兴致开玩笑,解缙也莞尔道:“为夫聪明是聪明了,可在人情世故上却远远不如德华。”
“他算是传奇一类的人物吧,称得上一句文武双全,祯亮虽然文采不错,可要想重振解家,那还得要向德华学习。”
解缙一家子就此安顿下来,而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厚了。
……
大明在过年,瀛洲也在过年。
陈杰已经给布政使司的官吏们放假了,可却有言在先,不许乱跑,随传随到。
“瀛洲新定,咱们必须要谨慎一些。”
刚去城外视察了一圈,陈杰很满意,觉得瀛洲人比较顺从。
可方醒的告诫却不时在他的脑海中闪过。
“瀛洲人的本性不是温顺,而是会隐忍,所以必须要展示大明的强大与强硬,才能通过教化与时间来改造他们,切勿轻忽!”
到了城门口,外面的城墙上挂着一百多具尸骸,早已被寒风吹成了干尸。
当初发行宝钞时,陈杰就做好了打压的准备。果然,才过几天,就有人偷偷摸摸的用白银交易。
那场抓捕很坚决,也很血腥,可效果却很好。
……
蓬莱城中,一个穿着普通的百姓来到了宝钞兑换点,摸出一张宝钞,傻傻的说道:“大人,小的想兑换银子。”
柜台后面的姜奎瞥了这人一眼,然后接过宝钞验证。
这批宝钞是全新的,而且还有编号,一旦发现假钞,瀛洲怕是又要死不少人。
“一两白银,你且收好。”验证了这人的身份牌子后,姜奎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白银。
这人接过白银,还傻乎乎的咬了一下,兴高采烈的就走了。
可姜奎只是冷笑着,然后店中出来一个男子,悄然跟在了后面。
“希望你的背后没人吧,否则你就死定了!”
前期用宝钞来兑换白银的大多都装作傻子,等兑换成功后,这样的人就少了。
姜奎随即就把这人记录在案,等明天就送到布政司衙门去。
……
陈杰回到衙门后院,疲惫的接过了新式报表,看到昨天只有三人兑换白银,就松了一口气,对幕僚说道:“眼瞅着银山送来的白银所剩无几了,幸好啊!否则本官还真是要大开杀戒了。”
幕僚笑道:“那些百姓又不是傻子,本就没有余财,白银拿着又不能花用,等看到那些兑换白银的都成功了,他们自然会慢慢的换回来,不过在下倒是想见见出这个主意的人,他对人心的把握太出色了,在下甘拜下风。”
陈杰抚须含笑道:“这人你是见过的,就是兴和伯。”
“啧!”
幕僚拍着扶手起身道:“果然是兴和伯,文武皆能,在下看来,此后这位兴和伯多半是要在史册留名了,而且还是重重的一笔!”
陈杰点头道:“兴和伯以前说过,希望自己的墓碑上刻着故兴和伯方醒,曾深入不毛,讨伐不臣,战而胜之!”
想起瀛洲的现状,陈杰唏嘘道:“他做到了,为祸大明沿海多年的倭寇没了,连老巢都被端了,果真是……”
幕僚一脸的向往之色道:“果然是豪气干云啊!可惜了,当时没和兴和伯说过话,要是能一起喝一杯就足以自夸了。”
陈杰笑道:“他以后多半是要配享太庙的人,连本官都艳羡不已啊!可惜却没那个本事。”
两人唏嘘了半天,然后弄了个锅子,对雪吟了几首诗,就此安歇。
第二天,喝多了的陈杰也不用去衙门,就在家赏雪作画,倒也清雅。
可这份清雅却被一个消息给破坏了。
“大人,蓬莱附近有多人在兑换白银。”
陈杰的手一动,一滴墨汁就掉在了纸上,他把笔一掷,喝问道:“有多少人?兑换了多少?”
来人说道:“九人,多少都有,一共兑换了三百五十一两白银。”
这点白银不算多,陈杰眯眼道:“这是借着过年的机会兑换,本官断定还会有人,查!查清楚这些人的身份,还有这些白银的去向!”
整个布政使司的人都被召回来了,驻军也派出了斥候,完全是大战前的气氛。
“这是对大明的挑衅!我们必须要回击!要打掉那些心怀叵测者,还瀛洲一个朗朗乾坤!”
随着命令,整个蓬莱府都动了起来,那些便衣男子面色冷漠的进入百姓家中,多处发生了暴力事件。
陈杰对这份效率感到很骄傲,所以在得到结果后,就先夸赞了几句,然后才问话。
“是谁?”
“大人,是一个叫做应兵的家伙,这人当初在攻破京都时帮助大明搜寻皇族,所以被定为一等,保留了财物,他最近派出了多人,在蓬莱各地兑换白银,总计加起来大约有两万两之多。”
在征服倭国之后,布政使司就下令所有人全部改名,没名字的自己取,按照大明的姓氏取。
陈杰咬牙道:“他哪来那么多宝钞?”
“大人,应兵先是派人去百姓家中收宝钞,那些百姓当初害怕吃亏,所以就用七成的价格兑换给了他。”
“好好好!果然是对大明忠心耿耿的应兵!”
陈杰此刻对方醒的交代再无疑虑,他马上令人去抄家。
“大人,用啥罪名?”
陈杰冷笑道:“偷税!”
第930章 流血的宝钞兑换
在京都被攻破的前夜,应兵就派出家仆摸出去,找到了明军,然后提供了不少线索。
所以在战后清理瀛洲时,应兵幸运的躲过了一劫,而且财产田地都还保留着,在如今的瀛洲,算得上是上等人。
可这位上等人今天却在家中坐立不安。
瀛洲风格的小院中,落雪纷飞,掉在特地引入的一条小溪中。
小溪边上的树木湿润而沧桑,那遒劲的枝干弯曲向上,不用着墨,看着就是一幅好画。
“明人果真动手了吗?”
应兵脑袋中间的头发才留没多久,看着有些长短不一。
细眼中带着惊惶,应兵一把揪住来人的衣领,咬牙道:“他们怎么会发现的?怎么会?是不是有人报信了?内奸!一定是出了内奸!”
“召集人手,快去!咱们必须马上走!”
应兵想起了明军攻破京都的那天,心中一个激灵,赶紧回身就跑。
等他跌跌撞撞的带着家人和钱财回来时,院子中多了十多个家仆,人手一把倭刀,这是他私藏下的。
应兵定定神,看到那些家仆们都面带惧色,就说道:“兑换白银的事有明人接应,所以大家不用慌,没人会抓咱们,只是需要出去避避风头而已,安全的很……”
“轰!”
就在此时,大门方向传来了一声轰鸣,紧接着两个家仆狼狈的跑回来,边跑边喊道:“老爷,不好了,明军来了。”
“是明军的火炮!”
一个家仆见识过,作为带路党,他想起那天皇宫外的那一排火炮喷吐着火焰,然后皇宫的大门轰然倒塌,里面一片血肉模糊,心就乱了。
“咱们挡不住的,降了吧!”
应兵知道自己一家子怕是难逃法网,就嘶吼一声,拎着刀往大门冲过去。
家仆们知道明军的规矩,所以都跪在地上,应兵的家人犹豫了一下,最终也跪了。
大家都由衷地对家主的勇敢感到钦佩,心想他去了也好,罪魁祸首都去了,他们这些小虾米最多是流放。
可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应兵就空手飞奔回来,也不知道摔了多少跤,身上全是泥土。
明军出现了,不过是十人,也没有令人感到绝望的火枪,可没人敢反抗,都用五体投地的姿势趴在地上,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应兵从他们的身边跑过,一个家仆伸手抓住了他的脚腕,接着整个人就飞了出去。
“噗!”
应兵抬起头,整张脸都是青紫,旋即两注鼻血流下,看着凄惨无比。
“应兵,你的事发了!跟我们走一趟吧!”
那些明军慢腾腾的走过来,其中一人踩在应兵的腰上,狞笑道:“知情不报者杀无赦!”
“大人,小的知道应兵干的事!小的愿意检举……”
……
“有内应?”
陈杰很恼怒,可却不意外,只是冷笑道:“果然是人心不足,瀛洲的俸禄比中原的高出许多,可还有人不知足,马上去拿人,本官这就上奏折,把此事禀告朝中,多半是要流放到交趾去了。”
想起此事的源头,陈杰在堂中疾走几步,猛然回身道:“下文,告诫瀛洲上下官吏,若有贪腐者,全家流放蛮荒之地!”
有人劝道:“大人,此等事应该等朝中决断吧。”
犯官流放到哪里,这可不是陈杰所能决定的,逾越了。
陈杰淡淡的道:“瀛洲特殊,特事特办!”
没有一点儿开拓精神,朱棣怎么会把陈杰派来。
循规蹈矩的官员多了去,能随机应变的才有前途。
……
小娘在交趾过的不错,特别是去过一次金陵之后,那些百姓看到她都带着畏惧,而原先对她存有偏见的官吏只能悻悻的在背后嘀咕。
嘀咕什么呢?
嘀咕方醒在交趾始乱终弃,把自己的女人丢在这里独自打熬。
小娘过的很充实,她一个月去看一次女儿,甚至提出来把女儿接到自己的身边,可却遭到了娘家人的反对。
为何反对?
因为小娘站在了交趾男人的对立面,无数男人因为她而下狱,最终被拉到矿山和甘蔗地干苦力。
如果小娘的女儿跟着她,估摸着以后就嫁不出去了,整个交趾都不会有男人娶她。
小娘站在宝钞兑换点,手中的包袱往桌子上一放,沉重的声音让那些来兑换白银的人都退了一步。
“我兑换宝钞。”
包袱打开,里面全是金银,兑换的人大致估量了一下,起码得价值三百贯。
“小娘大人稍等,小的马上就清点。”
小娘有品级了,八品官,挂在布政使司衙门,连黄福都对她礼敬有加。
那么多?
边上的人看到那些金银不禁两眼发热,恨不能一把抢回家去。
可站在小娘身后的两个太监可不是善茬,多少交趾人就是栽在了他们的手中,至今依然杳无音讯。
因为工作的关系,小娘的俸禄不低,而且方醒临走前心有内疚,给了她不少金银。
当小娘带着宝钞出去后,兑换点的人高声喊道:“还有要兑换银子的没有?有的就快点啊!咱也得过年了!”
“兑个屁!”
一个老头把宝钞收好,说道:“小娘大人那么多金银都兑换了宝钞,咱们这点算个屁!都换了白银回家喝西北风啊!走了走了,听说船队运来了好些海味,买些回家……”
“对哦,本就没多少钱,都兑换了一家老小吃啥?”
“现在都在用宝钞,能用银钱买的宝钞都能买,咱们怕什么,怕的是那些大户!”
“有家大户不是兑换了几千两银子?后来听说他家和那些叛逆有联系,换来的银子都送给了那些叛逆……哎!全家流放啊!”
“如今算是好的了,以前的全都是砍头,想想那个魔神,再想想那座京观,还敢造反的都是蠢货……”
消息传到了黄福的耳中,他沉吟良久,吩咐道:“小娘那里再派一个小旗部跟着,一定要确保安全,本官这里也会给她记功,就是不知道朝中的那些大人们愿不愿意给一个女人升官了。”
……
在宝钞的试行中,朝鲜的反应是最为平淡的。
这个和大明差不多社会架构的地方,面对着新的统治者,表现的很温顺,那些提前准备好的白银都搁在库房中积尘。
整个更换宝钞的过程中,大明获得了大量的资源,而付出的不过是印刷和运输的费用而已。
大批的金银被堆放在库房之中,就等着航线开启后运到北平去。
第931章 交趾的糖霜,收买人心的土豆
“咱们家不缺金银,永远都不会缺。”
今天小刀带人去买回了一头刚摔死的牛,价钱不便宜,张淑慧觉得太奢侈了。
“奴儿干都司是大明的了,牛羊会源源不断的送进来,想吃就吃,千万别节省。”
张淑慧抱着土豆道:“夫君,草原上送来的牛都到哪去了?”
“被人提前买走了,我不想为这个东西去找人,懒得很!”
方醒把怀中咿咿呀呀的平安递给小白,然后去了厨房。
厨房外面,小刀和方五正在分解牛肉,然后拿给春生去处理。
“骨头不少,都带些回家去熬汤喝,壮骨。”
方醒不喜欢啃牛骨头,啃不动。
花娘已经把最好的那几部分切割下来,看到方醒后就笑道:“老爷,做一顿牛肉饺子可好?”
“好,许久未曾吃了,多包些,到时候连解先生和黄先生那边都算在内。”
于是中午主宅人人一碗牛肉饺子,至于调料自理。
平安自然是不能吃的,也就是土豆吃了一碗牛肉汤面条。
方醒做了蘸水,左手边摆放着剥好的大蒜,夹了一个饺子,在蘸水中打个滚,送进嘴里。
火候不错!
牛肉饺子煮老了不好吃,而花娘对火候的控制不错,不老,但也不生。
再咬一口大蒜,趁着这火辣的劲头继续开吃。
这就是人生!
整个方家庄都休息了,牛马归圈,人人都换上了新衣服,笑逐颜开。
孩子们穿着新衣服,故意把铜板放在兜里,跑动时发出撞击声,一听就是钱。
有些居住在北平的货郎也趁着这个机会到处游走,担子放下,拿出铃铛摇动一下,那些孩子们就狂奔而来。
“有饴糖,有小竹马,还有九连环……”
饴糖不受欢迎,反而是小竹马和九连环被方家庄的孩子们买了一空。
接着就是大人上场了,脂粉,首饰,甚至是头绳,方家庄的女人们毫不犹豫的买买买,让货郎有些懵逼。
“怎么没人买饴糖呢?”
方家庄有钱他是知道的,所以专门走一趟,可为何去年卖的不错的饴糖,今年没人买呢?
一个农妇看到他发蒙,就笑道:“我家老爷从交趾弄来了许多糖霜,方家庄的都能贱价买,谁还会看得上饴糖啊!”
交趾的白糖开始小批量进入大明,为此徐景昌大过年的还跑来了方家庄。
“德华,这糖咱们怎么卖?”
徐景昌到的时候,方醒正在看花娘制作牛肉干,闻言就说道:“寄卖,四海集市还在修建,白糖放久了也不行,就拿到那些杂货店寄卖,不过要准备一些送进宫里。”
徐景昌纠结的道:“若是送进宫中,少了可出不了手啊!”
方醒笑道:“不过是几百斤罢了,送些进去,陛下也知道交趾那边的好处,不然以后朝中有人进言废除甘蔗怎么办?毕竟大明以粮食为主啊!”
徐景昌捡起一片牛肉,下意识的塞进嘴里,甜辣甜辣的,感觉很好吃。
“谁敢?”
徐景昌可不是善茬,他又拿了一片牛肉,眼神凶狠的道:“那可是我远赴不毛之地,辛辛苦苦种下的,谁敢说砍了它,老子就砍了他!”
方醒看着簸箕里的牛肉片在减少,就怂恿道:“那你现在就赶紧进宫吧,说不准陛下还会有些赏赐呢!”
“是啊!过年讨个好兆头也不错。”
徐景昌觉得有理,但是在临走时这厮带走了几斤牛肉片,说是带回家给孩子吃。
“都特么的吃货!”
……
朱棣也要准备过年了。
宫中过年的规模太大,王贵妃近来的身体不错,连御医都说是神佑,所以这一摊子事都交给她了。
婉婉被禁足后变得乖巧了许多,走路都是按照规矩,徐徐而行。
“皇爷爷,婉婉想跟您一起吃晚饭。”
朱棣看着规矩的婉婉,皱眉道:“被罚了?”
婉婉可怜兮兮的道:“嗯,婉婉在宫中放火,母亲罚了禁足。”
朱棣不自在的转转脖子道:“那事朕知道了,不怪你,好好的去玩吧。”
“谢谢皇爷爷!”
婉婉的眼睛一亮,行礼之后,迫不及待的就带着自己的随从跑了。
至于一起吃晚饭,看她那眉飞色舞的高兴样,肯定是记不得了。
“哼!”
没良心的小丫头!
朱棣继续处理政事。大明的疆土越来越大,每天需要处理的政事数不胜数,作为帝王,朱棣不肯拖延,所以也感受不到过年的那种气氛。
“陛下,定国公求见。”
“让他进来。”
徐家虽然是一门双公,可魏国公徐钦才十一岁,而且以前顽皮,被朱棣赶回去读书。
徐景昌也不是好鸟,若不是念在逝去的皇后面上,朱棣非得把他抽个半死。
徐景昌进来行礼如仪,起身后就堆笑道:“陛下,臣在交趾种了些甘蔗,制了些糖霜,臣不敢独享,已挑选了最好的一批进献陛下。”
宫中自然是需要糖霜的,而且需求量不少。
朱棣想起婉婉前几日给自己送的点心,甜的不行,就说道:“难得你记挂着宫中,那便收了吧。”
下面自然有人会和徐景昌交割,所以他看到朱棣没有赏赐的意思后,就有些悻悻的告辞。
朱棣看着他的背影,突然问道:“方醒可知此事?”
徐景昌愕然回身道:“知道的陛下,臣刚从他家出来。”
“那就好。”
朱棣埋头继续处理政事,徐景昌满头雾水的出宫。
……
年三十,方家依然是那一套,只不过多了两个孩子显得热闹了许多。
土豆是长子,可却干不了大人的事,最后方醒就让方杰伦陪着他去庄户家慰问,算是提前打根基。
土豆换上了一身新作的青衫,看着跟小大人似的,前面是方杰伦领路,身边是铃铛保驾,他自己被邓嬷嬷抱着,随后的是带着些慰问品的两名家丁,拉风的一塌糊涂。
“小伯爷!小伯爷!”
到了庄户聚居区,那些孩子看到土豆后,都兴高采烈的围过来。
土豆板着脸道:“糖,都有糖。”
两家丁赶紧开始发糖,这就是在收买人心,看那些大人在边上笑的开心,就知道多半是成功了。
“见过小伯爷。”
一群人躬身行礼,差点吓到了土豆,他有些茫然,随即按照方醒教的话开始念。
“……都好好的,一年……比一年好。”
土豆说的结结巴巴的,就像是在背书,而且身体一直在打晃,可那些庄户们都躬身听着,表情严肃。
随后土豆就摇摇晃晃的去了庄上最困难的费大家。
费大前几年摔断了腿,张淑慧不要利息借贷了些钱给他家,后来腿好了,可终究欠债,生活一直是紧巴巴的。
在看到土豆后,费大激动的就想磕头,方杰伦阻止了。
土豆想了想,可最后也想不起该说些什么,只得胡乱说道:“要好好的。”
“这是少爷赏的吃食,过年家里不可缺了肉,还有面粉,白菜家中有窖藏吧?有就好,那就包白菜肉馅的饺子,来年好好的种地,会有好日子的。”
第932章 金吾不禁,三家游荡
过年自然讲究的是吃,方家就是一直吃。
在陈嘉辉家,方醒终于看到了陆小冉怎么通过丫鬟来监督陈潇的嘴。
这样不能吃,那样只能吃一点,活脱脱的让陈潇觉得自己就是一头猪。
方醒和陈嘉辉在喝酒,看到那个丫鬟默默的在给陈潇布菜,都笑了笑。
陈嘉辉喝了一口酒说道:“定了,是去嘉蔬署。”
“那也不错,至少比去养牲畜强。”
嘉蔬署的事不算复杂,不过是种种菜而已,至于稻米和小麦,自从奴儿干都司出产稻米后,就成了宫中的新宠。
陈嘉辉赞同的道:“现在我已经心满意足了,就等着有个孙儿,然后此生就圆满了。”
“叔父还早呢!”
方醒笑道,可陈嘉辉却饶有深意的道:“如今外面对陛下的身体多有议论,而赵王却迟迟不归封地,武勋们对太子还是那看法,若是有事,那就是大事,要谨慎啊!”
历朝历代,每当皇位交替时总会出些事情,有大有小。
而照目前来看,赵王朱高燧就像是一条毒蛇,正躲在阴暗处,不知道何时会喷出毒液。
至于武勋,方醒觉得应该问题不大。
“陛下在看,若是他下定决心组建更多的火器卫所,那些武勋不足为惧,甚至会被闲置起来。”
陈嘉辉端起酒杯,淡淡的道:“不管怎样,要小心。”
回到家,小白已经等不及了,看到方醒回来,就嚷着要去逛街。
朱棣下旨,从初一开始到十五,北平城金吾不禁。
于是百姓就欢喜了,据说摊位都摆到了皇城边上,还有侍卫下值就近解决吃饭问题的。
女人平时出门的机会不多,即便方醒对此没有限制,可张淑慧和小白还是在遵守着这个时代贵妇人的规矩,除去往来之外,也不大出门。
所以方醒当然没意见,只是想着朱瞻基今日好像无事,就叫人去问。
“去问问太孙逛不逛街。”
方家的出行动静不小,这是张淑慧一力坚持的,说是想起了土豆差点被人掳走的事,要引以为戒。
五名家丁,还有丫鬟和嬷嬷,就这样一路朝着城中而去。
进了城就是人的海洋,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贫贱,都在这个日子出游。
“德华兄!”
陈潇带着陆小冉在门洞外面等候,看到坐在方醒脖子上的土豆,他不禁艳羡的道:“怎么感觉土豆每天都在长啊!就跟竹子似的。”
土豆好歹记得礼貌,就在方醒的脖子上拱拱手,还没张口,身体就向后仰倒。幸亏方醒早有准备,把住了他的双腿,这才艰难的翻起来。
陈潇羡慕的道:“小弟别说是这样倒着翻身,连躺着翻身都够呛,德华兄,可是给土豆练过了?”
练你妹!
方醒已经看到了朱瞻基,就招招手,然后说道:“小孩子的筋骨本就软,等你有孩子就知道了。”
“见过殿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