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还我大秦-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女人,一个芳华绝代的女人!”秦峰的这一番描述,一下子勾起了董小宛的无限兴趣。只见她轻声问道:“秦王殿下,不知你说的这绝世佳丽,到底是谁?”
董小宛话音刚落,秦峰微微一笑,看着董小宛说道:“小宛姑娘,此女应该还是你的旧日相识,她不是别人,正是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
“圆圆姐!?”听了秦峰这话,董小宛惊讶的叫出声来!再一听秦峰这话,分明已经猜出自己真实身份,董小宛更觉惊讶,连忙娇声问道:“秦王殿下,你知道奴家是谁?”
“若是在下所料不差,姑娘应该是和陈圆圆齐名,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了!”说到这里,秦峰扭头看着晋穆帝司马聃:“至于陛下的真实身份,微臣斗胆揣测,应该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如皋大才子冒襄冒辟疆吧!”
第431章 红楼竟是女子著
若是在下所料不差,姑娘应该是和陈圆圆齐名,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了!至于陛下的真实身份,微臣斗胆揣测,应该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如皋大才子冒襄冒辟疆吧!
见自己身份被秦峰识破,董小宛好奇的问道:“秦王殿下,奴家不过一介女流,历经四百余年,也如此出名吗?”
“姑娘虽然出身青楼,却忧心国事,心怀天下,姑娘的气节操守,足以羞煞一众男儿!别说过了四百载春秋,只怕再过千年万年,姑娘之大名,也会流传千古,传世万年的!”
说到这里,秦峰低头想了想说道:“吴梅村曾有一首诗,对姑娘的评价甚高!”
念家山破定风波,郎按新词妾唱歌,恨杀南朝阮司马,累侬夫婿病愁多。
乱梳云髻下高楼,尽室仓皇过渡头,锢盒金钗浑抛却,高家兵马在扬州!
诵完此诗之后,秦峰看着董小宛笑道:“吴梅村虽然晚节有损,不过对姑娘评价如此之高,不正说明了在他看来,像姑娘这种高洁神女,就连他这种须眉男儿,也是望尘莫及的么!”
见秦峰如此夸赞自己,董小宛颇有些不好意思,只见她脸色绯红娇笑道:“秦王殿下如此赞誉,奴家可是万万当不起!说到巾帼不让须眉,放眼天下,又有谁能比得过秦人儿女呢?她们上马杀贼,下马浣纱,真不愧是将军俏影红灯里,不系明珠系宝刀!”
“将军俏影红灯里,不系明珠系宝刀!”秦峰将这句诗,默默念诵几遍,若是没有记错的话,秦峰记得这句诗乃是《红楼梦》中,贾宝玉歌颂林四娘的‘姽婳词’其中的一句!
这时秦峰又想起后世红学家,对于《红楼梦》作者到底是谁,争论了上百年,也没有一个准确答案!这些疑似为《红楼梦》作者的人之中,便有明末四公子之一,如皋大才子的冒襄冒辟疆了!
想到这里,秦峰忍不住心中好奇,看着司马聃和董小宛笑问道:“刚才听姑娘说,将军俏影红灯里,不系明珠系宝刀,若是在下没有记错的话,这句诗应该是出自《红楼梦》,在下冒昧问一句,这《红楼梦》真的是陛下所著吗?”
“《红楼梦》?!”听了秦峰这话,司马聃和董小宛齐齐一愣,好似有些不太明白,秦峰说的到底是什么!
秦峰见二人这般模样,抱着一线希望笑问道:“《红楼梦》也叫《石头记》,或者是《风月宝鉴》,在下刚才听小宛姑娘,说出这两句诗,还以为这本书是陛下所著呢!”
秦峰话音刚落,司马聃和董小宛,一起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董小宛更是低头浅笑道:“让秦王见笑了,这《石头记》正是奴家嫁与冒郎之后,闲暇之余的文字游戏罢了!”
董小宛此言一出,秦峰睁大了双眼,好似不敢相信一般,看着董小宛惊问道:“《红楼梦》作者是小宛姑娘?!”
见秦峰有些不太相信,董小宛微微一笑,沉声吟诵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秦王这下该相信了吧!”
说到这里,不待秦峰说话,董小宛笑着继续说道:“其实这首卷首词,不是奴家手笔,乃是冒郎所书!奴家见此诗立意高远,所以挪为己用了!”
“那首《枉凝眉》呢?那首《葬花吟》呢?还有那首《红豆词》呢?在下对这三首极为喜爱,想来这应该是姑娘手笔了吧!”
“想不到秦王殿下这般英雄,竟然也喜欢这等女儿闺阁诗词!”董小宛诧异的看了秦峰一眼,然后点点头,算是承认了,这三首诗是自己所书!
见董小宛点头,秦峰两手一拍哈哈笑道:“想不到!想不到!万万想不到!原来《红楼梦》的作者并非曹雪芹,而是小宛姑娘你!哈哈!若是被那些红学家知道了,不知他们会不会被气死过去!”
“怎么?听秦王这么说,难道奴家闲来无事所著之书,在四百年后,大家也很喜欢吗?”
“喜欢?岂止是喜欢!小宛姑娘有所不知,姑娘的这本闲来消遣之作,历经四百余年,不仅未见消亡,反而越来越火!在四百年后,因为姑娘的这本书,甚至出现了一个学派,专意研究姑娘这本书!别的不说,单单只是研究此书作者到底是谁,恐怕都有上百万字的著述了!而所谓红学,正是显学之中的显学,说一句洛阳纸贵,千金难求,那可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说到这里,秦峰连连咋舌,颇为惋惜的说道:“姑娘著此书之时,为何不署真名呢?不然姑娘之大名,肯定会妇孺皆知的!”
见秦峰颇为自己感到惋惜,董小宛报以感激一笑,然后风轻云淡的说道:“女儿家闺阁之作,原是自娱自乐消遣而已,传出去已是不该!”说到这里,董小宛看了眼司马聃,浅浅一笑说道:“若是再署上奴家真名,那便有些太不守妇道了!”
见董小宛这么说,秦峰虽说不以为然,但是心里也颇为理解。毕竟董小宛乃是明朝之人,那个时候对于女子的禁锢,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董小宛虽说出身青楼,可是也受妇道约束,将女子无才便是德奉为天道!
见二人说着这些闲话,一直没有出声的晋穆帝司马聃,心中颇为焦急!他可是一直在等着秦峰,等秦峰说吴三桂为何为了陈圆圆,引满清鞑子入关,最终坏了大明天下!
“秦王,这《红楼梦》稍候再说不迟,朕且问你,那吴三桂引满清鞑子入关,又关陈圆圆何事?”
见司马聃发问,秦峰抱歉一笑,想了想说道:“陈圆圆本是秦淮名媛,崇祯十五年仲春,她被外戚田弘遇劫夺入京,田弘遇本打算将陈圆圆献给天子,以此献媚于崇祯帝。不料崇祯帝一心忧心国事,不仅不纳陈圆圆美色,反而将田弘遇斥责了一顿!”
“后来田弘遇因贵妃去世,日渐失势,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及在乱世中找到倚靠,便将陈圆圆献给了,当时声望甚隆,且握有重兵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这些事情,陛下应该都知道吧!”
见秦峰发问,司马聃瞥了眼董小宛,然后点了点头!这些事情他自然是知道的,毕竟在田弘遇劫掠陈圆圆入京之前,冒辟疆也曾惊艳于陈圆圆的美色,并且与其暗通曲款,彼此私定终身!
只是后来冒襄因家事牵累,返乡料理家事,未能赴陈圆圆约会。其间陈圆圆屡次寄书冒襄,催促其践行前约,冒襄皆来不及回复。崇祯十五年仲春,冒辟疆去苏州私会陈圆圆,不料陈圆圆已于十日前,被田弘遇劫夺入京!
见司马聃点头,秦峰接着说道:“吴三桂自得陈圆圆之后,不觉神移心荡,爱若珍宝一般!后来吴三桂赴山海关之后,不料京城被李自成乱军所破,李自成麾下悍将刘宗敏,也对陈圆圆垂涎三尺,觊觎已久,一进京城便直奔吴府,将陈圆圆强行霸占!”
“奉诏回京勤王平叛的吴三桂,兵至玉田之时,得知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他冲冠一怒为红颜,愤而降清,引满清鞑子入关!最终吴三桂为了一己之私,坏了大明江山!传世一十六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也因吴三桂这冲冠一怒而就此覆亡!”
第432章 秦峰效法虬髯客
吴三桂为了一己之私,坏了大明江山!传世一十六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也因吴三桂这冲冠一怒而就此覆亡!
秦峰说完之后,神情也有些黯然神伤,虽说这些不过是前尘往事,不过此时听来,身为汉人的秦峰,也不觉义愤填膺,唏嘘不已!而身为大明子民的冒襄和董小宛,听完之后更是满面泪痕,感怀悲痛不已!
三人相对无言,董小宛见气氛颇为压抑,低头想了想说道:“奴家看前人野史笔记之时,常常羡慕风尘三侠的高风亮节,尤其是红拂女张出尘,更是让奴家心生向往之情!”
“风尘三侠是三人,今日冒郎与奴家,还有秦王殿下,也正好凑足三人!更何况我们三人同病相怜,都是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报,都是机缘巧合,飘零异乡的游子!在这建康城之中,我们三人无疑是最亲近的人了,说一句众人皆醉而我等独醒,也俱在情理之中!”
说到这,董小宛对司马聃说:“冒郎,不如我们效法先贤,也像风尘三侠那般,结为异姓兄妹,在这乱世之中,守望相助,你说好不好?”
听了董小宛这番话,晋穆帝司马聃眼前一亮,拭去脸上泪痕,看着秦峰问道:“不知秦王意下如何?”
见二人心意甚诚,尤其是董小宛,虽说出身青楼,却在柔媚之中,更有一丝慷慨之气!对冒襄冒辟疆的文人风骨,秦峰自然心折不已,可是对董小宛,秦峰却是打心眼里敬佩不已!
“和二位义结金兰,在下求之不得!哈哈!陛下和小宛姑娘,就好像那李靖与红拂女,自然是才子佳人,天生一对!那么在下不才,便做那豪气干云的虬髯客吧!”
见秦峰答应,司马聃和董小宛也是欣喜不已,当即传命内侍,拿些香烛祭礼过来。三人各自写下生辰八字,倒金山推玉柱,撮土为香,燃香祝天,往北而拜,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妹!
既然结为异姓兄妹,三人说起话来,也就没有那么拘束,大家彼此称呼起来,也就随意的多了!司马聃虽然是个少年模样,可是本主冒襄冒辟疆,却已过了而立之年,所以他自然当仁不让的成了大哥,而秦峰自然排行第二,做他那千年不变的老二!至于董小宛,则屈居三妹了!
“大哥,”秦峰看着少年模样的司马聃,这声大哥叫的颇为别扭,“大哥,你也知道,太尉桓温谋逆之心由来已久,若是一如历史发展,不提早打算的话,即便太尉桓温不篡逆,他那幼子桓玄,也会灭了晋朝,取代司马氏自立为帝的啊!不知大哥你有什么想法,既然你我结为兄弟,大哥的事便是我秦峰的事,只要大哥你一句话,兄弟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听了秦峰这话,董小宛只觉眼前一亮,她既然熟读史籍,那么自然知道太尉桓温权倾朝野,不臣之心早已昭然若揭,路人皆知了!她也知道桓温幼子桓玄,会灭了司马氏之晋朝,取而代之改元永始,建立桓楚政权!她更知道,冒郎现在虽然是当朝天子,可是按照史籍所载,他明年就该驾崩薨逝了!
对于这一切,对于冒郎的前途命运,董小宛虽然心急如焚,可是却没有丝毫办法!现在不同了,秦军从天而降,而秦军上将军秦峰,竟然和自己一样,也是穿越到这魏晋时期之人!更何况三人结为异姓兄妹,那么有此惊天巨变,或许历史是可以改变的!或许自己的冒郎,是可以长命百岁,和自己厮守终生的!
秦峰此言一出,董小宛好似看见了希望,脸上也不由浮现一丝喜色!可是晋穆帝司马聃,听了秦峰这话,却冷冷一笑:“二弟,传世两百七十六年的大明,都已经亡了!这糜烂不堪的晋朝,若是不亡,还有天道轮回吗?再说我等身处与此,不过是一场梦魇罢了,何必如此认真呢?”
说到这,晋穆帝司马聃狂笑几声:“二弟,你是秦人统帅,所思所想都是打回咸阳故都,重现大秦昔日荣光!而我和宛君,则是大明子民,既然大明都已经亡了,我又无力复国,不如游戏人生,肆意尽欢的好!”
“这晋朝既非我等之国,我等也非晋朝子民,这大晋王朝亡是不亡,和我等有什么关系呢?他桓温篡与不篡,也和我等没有什么关系!这所谓的当朝天子司马聃,和我冒襄冒辟疆,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一具肉身罢了,他是今日死,亦或是明日死,我都会坦然面对,含笑视之!”
见司马聃如此说,董小宛长叹一声,枯坐席间不再说话!而秦峰虽然觉得司马聃此言不对,不应该如此消极,可是司马聃心意如此,秦峰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就在这时,只听计时沙钟(沙漏)一声轻响,秦峰才想起来,自己进宫之前,蒙灵曾经和自己相约,若是自己一个时辰还未回去,蒙灵便会提兵前来,马踏宫禁救自己出去!
而自己进宫直到现在,也差不多快一个时辰了,秦峰想了想,连忙和司马聃,以及董小宛大概说了一下事情缘由,说自己暂且回府,免得蒙灵提兵前来,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听了秦峰这话,司马聃哈哈笑道:“久闻弟妹武艺不凡,豪气更是不输须眉男儿!哈哈,今日听贤弟这么一说,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秦峰此时着急回府,而董小宛进宫也有两三个时辰了,也不便再做逗留。司马聃便让董小宛借送秦峰之机,跟着秦峰一起出宫,倒也省了自己许多麻烦!
见二人情深意浓,此时依依惜别的模样,秦峰知道,司马聃身为当今天子,出宫去眠月楼与董小宛相会,那是万万不可能的!而董小宛想要进宫,也殊为不易!
今日二人能够见面,不知前期铺垫了多少,又上下打赏了多少内侍,才能瞒过太后耳目,才能在这深宫之中,匆匆见上一面,互相倾诉一下相思之情!
秦峰想了想说道:“大哥,依我之见,不如你以后常来我府中坐坐,皇帝亲近下臣,这也是份内之事!至于三妹,和我那弟妹若华姑娘,二人情同姐妹,她常来我府中走动,也在情理之中!若是如此的话,大哥和三妹,便能经常见面,也能避开太后耳目和朝臣非议了!”
听了秦峰这话,司马聃和董小宛心里一动,连连赞叹这个主意好!然后三人就此议定,将秦王府作为三人据点,尤其是作为司马聃,和董小宛私会的上佳场所!
如此计议已定,秦峰便告辞而去,一身内监打扮的董小宛,自然藉此跟着秦峰一起出宫!二人刚出宫禁之门,董小宛长舒一口气,看着秦峰说道:“二哥,冒郎他心如死灰,只想游戏人间,可是妹妹我,却日夜为其忧心,几乎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听了董小宛这话,再看她美目微红,几乎快要滴下泪下,秦峰想了想沉声说道:“三妹你放心,有二哥在,有我秦军将士在,大哥便能安然无恙,踏踏实实做他的太平天子!”
第433章 桓太尉里通外国
建康城太尉府,书房之内只有桓温和刘耽二人,刘耽看着桓温笑道:“元子兄,舍侄刘牢之那边,已经传来消息,说他已经完全掌控北府兵之军权,不知你这里,准备的怎么样了?”
太尉桓温闻言哈哈一笑:“敬道兄,此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过些日子一切自有分晓!”
“哦?元子兄这么有把握,可以一举击溃秦军?”
见刘耽如此问,桓温也不再卖关子,笑着说道:“敬道兄可还记得,半年之前来拜访我的王猛王景略?”
“王猛王景略?!记得,当然记得!此子虽然年轻,但是学识见识,俱不在门阀士子之下!若论胆大妄为,似乎更无有出其右者!”
“敬道兄果然目光如炬,此子学识见识倒在其次,他的胆略,就连在下,也是颇为心折的!敬道兄可知,这王景略拜见我之后,他去了何处了吗?”
一听桓温说话这口气,和桓温相交多年的刘耽,便知道自己这位多年老友,此时又要卖关子了!刘耽想了想,所幸不接这茬,自顾自品起茶来,我就不信你能忍住不说!
见刘耽不理会自己,太尉桓温嘿嘿一笑:“敬道兄,我派他去长安,去见苻健去了!另外,他还带去了我的亲笔书函,带去了我的一句问候!”
听桓温这么说,刘耽心下一惊,急声问道:“元子,你这是?你要联合苻健,共同对付秦峰吗?你可知此事一旦泄露,不单单你桓家,就是我刘家满门,只怕都活不成了!”
见刘耽脸色铁青,桓温连忙解释道:“敬道兄你放心,那王猛王景略,不仅胆大心细,建功立业之野心,几乎不在你我之下!这点识人之明,在下还是有的,派他前去为使,定然不会出一点纰漏!”
桓温话音刚落,刘耽想了想问道:“你在书信里,可是说你受司马氏忌惮排挤,桓家满门随时都有性命之忧,所以愿意归降苻健,为其内应,待其尽起大军南下之时,你也因势而动,将晋朝大好河山送与苻健!”
“哈哈!敬道兄不愧是我桓某人的知音,我心里怎么想的,你一猜便中!”
见桓温承认,刘耽跺了跺脚,唉声叹气的骂道:“元子啊元子,你这是在与虎谋皮啊!一着不慎,不仅半点好处落不着,反而会满盘皆输啊!”
听刘耽这么说,桓温冷笑一声:“敬道兄,你可知那秦峰,已经和陛下结为异性兄弟,他们相约守望相助,生死与共!秦峰在朝中的地位,已经稳若磐石了,此时若不借助胡虏之力,只怕我等再也没有丝毫机会了!”
“陛下和秦峰义结金兰了?!”刘耽惊诧的说不出一句话来!
“此事千真万确,是我安插在陛下身边的耳目,偷偷传来的消息。整个建康城之中,知道此事之人,只怕不会超过五指之数!”
“太后也知道吗?”刘耽想了想问道!
“敬道兄啊敬道兄,连我安插的耳目都知道此事,太后岂能不知?只怕知道此事的太后,不仅不会动怒,反而求之不得呢!”
刘耽到了此时此刻,才终于有些理解,桓温为什么甘冒灭门之险,派王猛去长安见苻健了!秦峰既然和陛下义结金兰,那么秦军和司马氏,便结成了稳固的同盟,此时再不动手,只怕桓温一党,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苻健那边怎么说?”
“他能怎么说?自然欢天喜地,相约和我共分天下了!这些胡狗,他们懂得什么?我只是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削弱秦军而已,等到他们两败俱伤之时,我再尽起麾下大军,将他们全部剿灭!”
“到那时,等到我们消灭了秦军,消灭了盘踞在北方的异族胡虏之后,我桓温便是光复中原的盖世英雄,便是再造华夏的上天之子!到那时,恐怕都不用我等示意,天下士民百姓,都会纷纷上表,让当今天子禅位与我,让我建立新朝,再造一个煌煌华夏王朝!”
说到这里,桓温对刘耽笑着说道:“敬道兄,到时候我为天子,你做丞相,你我桓刘两家,还要结成秦晋之好!我桓家永为皇族,你刘家永为外戚,你我两家共享天下!”
见桓温这么说,刘耽脸上也浮现几许笑意,他看着桓温问道:“那苻健何时起兵?”
“快了!据王猛传回来的消息说,苻健此时正在厉兵秣马,整兵备战,想来便是这几日的事情!”
说着桓温对刘耽微微一笑:“此事还需敬道兄帮忙,你这就告诉令侄刘牢之,待到苻健大军犯境之时,让他保存实力,不要力敌,只须据险死守,等秦峰带着秦军前来即可!”
****************************************************************
“启禀陛下,据北府兵统兵将军刘牢之快马传信,苻健贼军近来频频挑衅,似乎别有他图!单单上个月,因为贼军的频繁入境袭扰,北府兵将士已经阵亡七百余人!北府兵守将刘牢之,担心这是苻健贼军大举进攻的前兆,还请陛下早做决断,到底持何守战之策?”
正在临朝听政的晋穆帝司马聃,虽说此时还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可是听到这个消息,还是浑身一激灵,睁着一双睡意朦胧的双眼,看着大殿内的一众文武百官,连声问道:“苻健贼子屡屡犯境扰民,各位爱卿怎么看?”
晋穆帝司马聃话音刚落,一众文武官员纷纷出列谏言,说苻健此举大为异常,应该是要有大动作,大图谋!为求保险起见,还请陛下速派援军,前去支援北府兵,毕竟北府兵只有七八万人马,万一苻健贼军大举犯境,恐怕他们不是苻健的敌手!
此时的晋朝文武百官,大抵分为三派,一派便是以太尉桓温为首的军中少壮派,这一派人数虽然不多,但大多手握重兵,在朝堂三派之中,实力最为强劲,行事作风也最是雷厉风行!
还有一派则是以会稽王司马昱为首的老成持重派,这一派虽然以会稽王司马昱为首,可是他们的幕后首脑,却是当朝太后褚蒜子。虽然实力不如太尉桓温,但大多都是门阀勋贵,大多都是三朝老臣,虽说手中兵马不多,可是在朝堂之上,也能勉强和太尉桓温分挺抗礼,形成势均力敌之势!
至于另外一派则是游离于两派之间,哪边也不得罪,做那骑墙之事,谋求更大的利益!这一派大多都是各地豪强,以及各地地方官员组成,在晋朝朝野,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第434章 五十万贼军犯境
苻健贼军频频袭扰,朝中三派意见竟然出奇的一致,纷纷建言速派援兵前去支援!关于这一点,不仅是当朝天子司马聃没有料到,就连会稽王司马昱也颇为惊讶!
会稽王司马昱暗暗想道,参照太尉桓温一贯的行事作风,此时此刻,他不是应该建议按兵不动,等到苻健贼军大兵压境之时,他才能够摆脱朝廷束缚,尽起国中大军,前去和苻健贼军决一雌雄吗?并且藉此将晋朝所有军事力量,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吗?
难道自己往日看错了他?会稽王司马昱心中暗暗想道!难道说这桓温虽有不臣之心,但是一旦贼军犯境,他首先考虑的,还是大晋王朝的安危!还是南朝百姓的生死!
不可能,绝不可能!会稽王司马昱看了太尉桓温一眼,心想这厮肯定有什么图谋,只是自己一时之间参详不透罢了!
想到这里,会稽王司马昱朝殿内小黄门努了努嘴,又指了指太后寝宫方向。这名小黄门会意,趁着朝臣议论纷纷杂乱之时,一溜烟的走出殿外,不知往何处去了!
当朝天子晋穆帝司马聃,见此时战和之策已定,那么接下来要讨论的,便是应该派谁前去支援?又该带多少大军前去?
“诸位爱卿,谁愿为朕分忧,领兵前往支援北府兵?”
就在这时,只听殿外有人大呼:“启禀陛下,北府兵统兵将军刘牢之,亲派飞骑前来面见陛下!”
刘牢之递来的奏章,司马聃刚刚拿在手里,不想刘牢之又派飞骑前来面圣!不用猜便知道,北境那边定然是发生了惊天巨变!而这惊天巨变,多半是和苻健贼军有关,难道贼军大举犯境了不成?
可是晋穆帝司马聃,他又怎么知道,刘牢之的第一道奏章,早在七日之前,便已送达太尉桓温之处。而太尉桓温之所以今日才着人禀报司马聃,为的便是让这两道奏章一同到达,让晋朝上下一时之间,没有太多转圜的余地,进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之目的!
见北府兵刘牢之派来飞骑,晋穆帝司马聃大声道:“刘牢之派来的飞骑在哪里?快传他上殿来!”
不一会,只见一位满面风霜,周身上下满是尘土的偏军校尉,跪伏在玉阶之下,对晋穆帝司马聃禀报说:“启禀陛下,刘将军派微臣前来,禀告陛下苻健大军兵分三路,共计五十余万,分别从长安,洛阳,徐州出兵,现在已经陈兵淝水一带,和我朝北府兵成对峙之态!刘将军盼陛下速派援军,不然贼军一旦越过淝水,恐怕江州,扬州两地,便要尽归贼军之手!”
若说刚才晋穆帝司马聃,眼睛里还有朦胧睡意,那么听到这个消息,他还是猛然惊醒,连声问道:“五十余万?这消息确切吗?”
那名北府兵偏军校尉叩头答道:“启禀陛下,贼军兵分三路,此时查明的兵马,已经不下五十余万,至于他们还有没有后军,微臣也不知晓!”
这名偏军校尉的话中之意,分明在说苻健贼军,此时不下五十余万,而其兵马总数,肯定是要比这个还要多的,至于多多少,那么皇帝陛下你自己个不妨猜猜看!
这名偏军校尉话音未落,晋穆帝司马聃从龙座上猛然站起,看着殿内一众文武百官,嘶声问道:“苻健贼子率军犯境,诸位爱卿可有退敌之策!贼军势大,诸位爱卿谁愿领兵出战!”
在短短的一瞬间,晋穆帝司马聃,已经将谁愿领兵支援北府兵,变成了谁愿领兵出战苻健贼军!这两句话听起来,意思似乎差不了多少!可是细细品味起来,却内有乾坤,大有深意!
支援北府兵,便是以北府兵为主,派去之人只是支援而已,至于对苻健贼军,也只是行防守之策,让他们不再有机可乘,不要再犯境扰民即可!
而领兵出战苻健贼军,便是化被动防御,为主动进攻!不仅要保境安民,更有击退苻健麾下数十万贼军,单就难度而言,两者几乎有天壤之别,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晋穆帝司马聃此言一出,原本纷纷建言的文武百官,此时一个个却三缄其口。在他们沉默的同时,却都在看着太尉桓温,看着秦王秦峰!
若论此时朝堂之上,率军前去支援北府兵,那可派之人,自然是大有人在!可若是领兵前去与胡虏厮杀,满朝文武之中,除了太尉桓温,和近来炙手可热的秦王秦峰,便不必再作其他人选了!
毕竟苻健麾下有数十万贼军,他们骑兵众多,而且个个弓马娴熟,战力更是远在晋朝兵马之上!此时的晋朝名将之中,除了太尉桓温,曾经率领麾下轻骑,一举平定蜀地之外,便只有招抚不到一年,相传战力天下无双的秦军将士了!
见满朝文武纷纷看着自己,秦峰微微一笑,难道自己就这么众望所归吗?要知道秦峰一行人,来到建康城,已经九月有余!这九个月里,不仅是那些世家门阀,就连建康城的平头百姓,也都知道了秦军的事迹,更知道了秦军决意北伐,克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在水软风轻的江南之地,秦峰一行人带来的这股金戈铁马之势,确实让大家眼前一亮,也让那些世家勋贵子弟,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