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豪杰[精校]-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公何以不使座下众弟子参加比试呀?”率先开口的是司马徽,他望着荀爽温温问道。
荀爽微微一笑,说道,“不知德操兄何出此言?”
司马徽冷哼了一声,抬手一指颍川书院小舍的学子们,皱眉说道,“这两日在下得知,这些位学子才是贵书院的真正俊才,何以却不再比试名单上?”
远远听到这句,张煌这才想起,无论是前两场比试才是这一回的书场,颍川书院小舍内的学子们,都没有报名。
“你们为啥不参加?”张煌小声地询问戏志才。
戏志才闻言哂笑道,“我辈苦心钻研,可不是为了争强好胜。”
'真的是这样?'
张煌用古怪地表情打量着戏志才,心说,应该是你们不屑与一般的文士比试吧?
戏志才似乎是看出了张煌的心中想法,讪讪笑了笑。
而这时,司马徽与荀爽说话时的语气已微微带有几丝愠意,“似是贵书院有意想让,那么这回的比试,不比也罢!”
“德操兄莫要动怒……”荀爽心下不由得哭笑不得,心说陈王殿下也不知抽的什么风,帮我书院请来了这么许多的当地名门望族,我好心给你留点面子,你还不领情。
不过荀爽终归是仁厚之士,在思忖了一番后,说道,“既然如此,荀某便叫几名小舍的学子出场,可好?”
“不必了!”司马徽抬手阻止了荀爽,继而沉声说道,“亮,统,你二人上得前来。”
话音刚落,司马徽身后站起两名十几岁的小童。
见此,张煌不由得激动起来。
'这……莫非这二人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荆州龙凤,卧龙诸葛亮与凤雏庞统?'
他睁大眼睛想瞧个清楚,可是瞧了半响,他却不由得有些泄气,原因是如今年仅十几岁的诸葛亮与庞统,几乎完全就是一个寻常小童,根本不具什么所谓的名士气质。
“这二人是……”荀爽不解地望着司马徽。
却见司马徽与庞德公对视一笑,继而转头对荀爽说道,“就让此二人,见识一下贵书院小舍学子的才华,慈明兄意下如何?”
荀爽不由得愣了愣,因为他从司马徽的话意中听出,司马徽竟是打算着叫这两名童子挑战颍川书院整个小舍。
还未等荀爽反应过来,司马徽站起身来,环顾在座的颍川书院小舍众学子,笑道:“徽听说颍川书院有一人最为出众,此人姓郭名嘉,字奉孝,号‘颍川鬼才’,不知却是哪位俊杰,可否与徽座下学子诸葛亮比试一番?”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荀爽望向司马徽的眼神微微一变,心道:莫非这司马德操,此番实际只为这两名童子而来?不过要挑战郭奉孝……莫非这复姓诸葛的小子,竟如此得司马德操看重?
至于张煌,他此时早已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诸葛亮?与郭嘉?
第九十三章 超难的兵略之战
'竟使一名童子挑战郭奉孝?'
荀爽惊讶莫名地望着司马徽,尽管郭嘉生性放荡不羁很是叫他头疼,但不可否认,郭嘉是荀爽座下最杰出的几名学生之一,若不是注意到司马徽那隐藏在眼眸中的得逞意味,荀爽实在很难想象。
想到这里,荀爽隐晦地低声说道,“德操兄似乎对两位学子颇有信心?”
司马徽闻言脸上露出几许淡淡笑意,亦低声回道,“正所谓坐读万卷书,不如同行论道……此二子才智远胜于徽,未免其过于骄傲,不得已要让他们知晓知晓天下之大!……君子成人之美,慈明兄不会不允吧?”
荀爽心说你方才那番话已挤兑地我哑口无言,我还能说什么?
不过得司马徽这小声的解释,荀爽倒是也明白了缘由。
'原来这两名童子才是司马德操此番前来我颍川的真正因由啊……'
思忖了一下,荀爽便意识到自己被司马徽摆了一道。他原本还暗中叫小舍的学子不得参与比试,以免挫伤了襄阳学子们向学的信心,可没想到,司马徽这回只是表面上打着两个书院的学子切磋才艺的旗号,可实际上呢,却是打算借挑战郭嘉对那诸葛亮与庞统两块隗宝加以琢磨。
要知道这可不是好事,若是郭嘉赢了,于颍川书院的名声毫无提升,毕竟郭嘉今年已有十八岁,而诸葛亮才十二岁,哪怕郭嘉赢了诸葛亮,怕是也会落个胜之不武的污名,而倘若万一败了,那对于颍川书院来说更是颜面扫地。反观那诸葛亮,无论是赢是输,皆能博得不敌的名声。(郭嘉当年的真正年龄是十三岁,剧情需要设定十八岁。)
'狡猾如狐……'
想通了其中关节的荀爽不由得气地胡须乱颤,笑眯眯的司马徽在他眼里已恍如狡诈的狐狸一般。他心中不由得后悔,早知如此,还不如就派遣些小舍的学子参与比试,也好过叫这司马徽抓到把柄,被他挤兑地不得不应允此事。
“郭奉孝何在?”瞪了一眼笑眯眯的司马徽,荀爽很是不爽地喊了一声。
此时郭嘉早已听到了司马徽方才代诸葛亮向他挑战的事,惊愕了半响后,嘴角泛起几分莫名的笑容。
'诸葛亮……莫非就是襄阳书院第一名的学子?'
不得不说张煌的确猜的没错,颍川书院小舍的学子之所以没有参与比试,一来是荀爽暗中示意他们不许参与,二来嘛,心高气傲的他们也不屑与一般的学子比试才艺。哪怕是郭嘉,亦不能免俗。
不过,若挑战的对方是襄阳书院学子中的头一名,那就另当别论了。
“学生在。”在众目睽睽之下,郭嘉依旧是平时里那股慵懒、散漫的模样,右手甩着一只把玩用的紫色小葫芦,慢悠悠地走到荀爽面前。
瞧见郭嘉这幅模样,荀爽心中更气,心说你平时慵懒、散漫也就得了,如今当着襄阳书院的司马德操,竟还是这般模样,这岂不是表示我颍川书院‘礼’教不严?
不过当着众外人的面,荀爽自然也不好数落爱徒,哼了一声,漫不经心地说道,“奉孝,襄阳书院的后生学子中有一人欲挑战你,你可接?”
“就是襄阳书院的头一名?”郭嘉丝毫不拘礼数地嗤笑了一声,笑着问道,“不知是哪位学弟?”
话音刚落,年仅十一岁的诸葛亮便从司马徽身后转了出来,几步走到郭嘉面前,深鞠一躬,恭敬说道,“学生襄阳书院学子,徐州琅琊人,复姓诸葛,单字名亮,见过郭学兄。”
“……”不知道为何,郭嘉脸上的哂笑僵了僵,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打量着诸葛亮,只将诸葛亮瞧地面色泛红、一脸拘束表情,竟然不敢抬头与郭嘉对视。
瞧了半响,郭嘉皱了皱眉,说道,“无趣!”说罢,他转身面向荀爽,漫不经心地拱拱手说道,“老师,学生无心比试这场,老师随便叫个人应付吧。”
郭嘉这种任性而不负责任的话差点没把荀爽给气死,不过还没等荀爽开口呵斥,便见司马徽朗笑着说道,“郭奉孝,若是你弃权不比,你这颍川书院头一名俊才的名号可要落给别人了哦……”他拿话挤兑着郭嘉。
只可惜,郭嘉哪里会理睬司马徽的激将法,耸耸肩哂笑道,“颍川书院头一名俊才?这种虚名又不能换钱吃酒,谁要谁拿去。”说罢,他竟然真的转身便走,这份任性,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
“这……”司马徽没辙了,无言地望着荀爽。
仿佛是从司马徽的眼中瞧出了些什么,荀爽面皮微微一红,拍案愠色斥道:“你给我回来!”
“唉!”众目睽睽之下,郭嘉无奈地叹了口气,又转过身,漫不经心地拱拱手,说道,“不知老师还有何事?”
只见荀爽瞪了一眼郭嘉,沉声说道,“今日你比也得比,不比也得比!……如若不然,从今日起,你就给为师到小舍面壁,一步也不许出!”
话音刚落,就听郭嘉问道,“面壁有酒吃么?”
满殿宾客为之哑然,好笑郭嘉第一反应竟然是询问面壁时是否有酒水可以饮用。
“你觉得呢?!”荀爽咬牙切齿地反问道。看得出来,这位荀氏八龙的第六龙,已经被郭嘉这种离经叛道的学生气到内伤了。
'看来是没酒吃了……'
郭嘉暗自叹了口气,耸耸肩,拱手说道,“好好好,老师莫要动怒,学生比就是了。”
“哼!”荀爽略显得意地回望了一眼司马徽,也不知在表达什么。
然而就在这时,却见郭嘉指了指面前的诸葛亮,耸耸肩说道,“不过老师,这小子一本正经的,实在让嘉提不起兴致来,若是一定要比的话,叫那个小家伙跟嘉比吧。”说着,郭嘉指了指司马徽身后的庞统。尽管岁数只比诸葛亮大一岁,但看得出来庞统的性格可不比诸葛亮那样懦弱自闭,自打方才起就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郭嘉观瞧。
“我?”庞统恐怕是怎么也会想到事情竟会有这种转机,一愣之余脸上露出狂喜之色。要知道他始终很在意是诸葛亮去挑战郭嘉,而不是他庞统,如今经郭嘉这么一说,他顿时欣喜若狂地盯着司马徽,一脸自荐之色,连声说道:“老师,要不然就让我上吧?人家对亮根本就没兴趣。”
'……'
司马徽不由的有些为难,要知道在他看来,对上郭嘉这种颍川书院的优秀俊杰,才学扎实的诸葛亮明显要比庞统更有赢面。
“就这小子吧!”郭嘉走上前来搂过庞统的肩膀,笑嘻嘻地对司马徽说道,丝毫不顾其师荀爽在旁吹胡子瞪眼。
对于郭嘉这种任性的性格,司马徽也算是领会到了,他已意识到,郭嘉这位学子可不会吃他的激将法,这小子仿佛有一颗随心所欲的隐士之心,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若不感兴趣,哪怕旁人逼着他也是无用。简单地说,若是他司马徽不允,怕是郭嘉立马会走。
可是,要让庞统去挑战郭嘉,说实话司马徽没有什么信心。
不得不说,司马徽也不愧是才智机敏之辈,转念一想,便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既然这样的话,劳烦慈明兄再请出一位学子,叫其双方通力合作,如何?”司马徽转头对荀爽说道,在他想来,若是有诸葛亮在旁帮衬着庞统,这或许还有几分赢面。
事已至此,荀爽还有什么可说的,点点头正要说话,就听郭嘉笑着说道,“嘉瞧文若的性子与那小子倒是挺投机的,不如就文若吧!”
'用你来替为师决定?'
荀爽狠狠瞪了一眼郭嘉,可惜这种程度的威慑郭嘉全然没放在心上,四下张望大声喊道,“文若,文若?在哪呢?出来出来!”
面对着无数双望向自己的眼睛,荀彧显然是坐不住了,满脸苦色地站起身来走到荀爽面前,向荀爽与司马徽深鞠一躬。
“还别说,真挺像的……”
殿内响起一声嘀咕,紧接着,便是一阵哄笑,就连在座的那些世家望族的贵宾,包括陈王刘宠,亦不由地发出会心的笑声。
'哪个混账说的?'
荀爽四下扫视着,李通赶紧埋下头。
瞧了半天也没发现究竟谁说了那句嘀咕,荀爽颇有些郁闷地收回目光,回顾司马徽道,“不知比什么?”言下之意,他已经默许了荀彧的出战。
这倒也不意外,毕竟,倘若说郭嘉是颍川学院中寒门一系最出色的学子之一,哪怕荀彧便是他荀氏子弟中最杰出的几人之一,若不是郭嘉嘴快,荀爽本来十有八九也会选择荀彧。
针对荀爽的询问,司马徽仔细思忖了一番,最终还是决定用比较正统的方式,论用兵!
也难怪,毕竟儒家子弟一向以王佐之才为平生目标,无非就是学成之后投奔明主,为其出谋划策。虽然这出谋划策并不单单指军谋,但反过来说,若是不懂得用兵,又如何能成为谋士?
当然了,比起论兵之道,其实针对当前大汉的局势作以评定并想出更好的处置办法,这更附和儒学的本质,但是,因为当朝局势晦暗不明,禁止平民评击朝政,因此,司马徽与荀爽心照不宣地略过了这一项,免得落下口实,被朝廷责难。
“原来是比试兵略……”郭嘉脸上露出几许莫名笑意,在稍微一思忖后,对司马徽说道,“若是比试兵略,不如加点难度,如何?”
“加点难度?”司马徽不解地望向郭嘉。
只见郭嘉回身抬手指向靠殿门的张煌那两席,指着张煌、陈到、李通、臧霸四人对司马徽说道,“那四位小哥,乃嘉新结识的好友,在此之前,他们曾在广陵军参战,与会稽叛乱军许昭作战,斩敌首皆在数百具以上,官职皆官至伯长之职,我等四人为‘军师’,请他们四人为‘将’,如何?”
“广陵军的军士?”
“斩敌首数百具以上?”
“皆至伯长?”
殿内响起一阵惊叹之色,不少像郭图、逢纪、陈群那样对张煌不以为然的学子们眼中露出震惊之色,心下暗自纳闷如此勇武的广陵军军士何以会出现在他们颍川书院。数来数去,怕是也只有早已知情的荀爽丝毫不觉惊讶,饶有兴致地听着郭嘉的话。
“你等皆斩敌首数百具?”饶是陈王刘宠亦吃惊地询问坐在他身旁的太史慈,惊讶于这位新收的弟子竟然还有这般的丰功伟绩。
“是,殿下……不过皆是些寻常敌卒,不足为凭。”太史慈谦逊地低声回道。按理来说,太史慈可不是这般谦逊的人,但关键是他清楚眼前这位老师的本事,他毫不怀疑,若是陈王刘宠加盟广陵军参与那回与叛军的战役,怕是不根本不需要孙坚与丹阳兵来援,广陵军便能轻易杀败叛军。
“尽管如此,这亦相当了不起了!”陈王刘宠赞许地点了点头,本来他还在纳闷这名弟子何以周身的杀气如此浓重,如今这才恍然大悟。
“四位小兄且上前来。”司马徽抬手邀请张煌等人道。
见此,张煌等人只好起身来到郭嘉等人身边,不过一个个表情茫然,不知这到底怎么回事。
司马徽显然不是寻常的儒士,自然也能感受到张煌等人那不弱的气势,待打量之后连连点头道,“不愧是我大汉之壮士!……奉孝的意思是你等各选其中一人为将?”
“正是!”郭嘉微微一笑,说道,“我等四人为‘军师’,各选其四人当中一人为‘将’,规则是,‘军师’只能对‘将’献策,却不能代‘将’做主。”
“若是他们不听从呢?”庞统插嘴道。
郭嘉嘿嘿一笑,说道,“那就各凭你我的本事了!”
“这不公平!”庞统一听顿时叫道,“他们乃你好友,若是从中使坏,我怎么赢你?”
“这简单!”郭嘉脸上露出几分狡黠之色,说道,“若是哪一方输了,那一方当‘将’的,就脱光衣服绕殿跑一圈,我等当‘军师’,却不必有任何惩罚,如何?”
“这倒是好,这样就不怕他们不听了。”庞统脸上疑虑顿消,笑嘻嘻地说了句。
然而司马徽、庞德公、荀爽三人却是面色微变,因为他们要比庞统想得更深。
'等等……这样的话,若是‘军师’不能用才识打动‘将’……'
司马徽惊讶地望了眼郭嘉,因为郭嘉只凭一句话,就营造出了‘将’与‘军师’不合的这一幕。试想,做‘军师’没有惩罚,而当‘将’的却有这般难堪的惩罚,理所当然,‘将’自然会为了保护自己的颜面而用心作战,换而言之,‘将’不一定会听从‘军师’的建议,除非‘军师’能用自己的才识打动‘将’。
'这郭奉孝,当真是出了一道难题啊!'
庞德公深深地打量着郭嘉,不过亦不可否认,这的确是一项考验:若是军师不能折服将领,谈什么运筹帷幄?
问题是……
“这个惩罚是不是苛刻的一些?”庞德公有些为难地望了眼张煌等人。
张煌等人连连点头,虽然他们的确是有兴趣在其中参一脚,可是这惩罚的确是过于严厉了,光着身子在大殿跑一圈?有刚体护身的他们倒不是不怕寒气入体,问题是这也太丢人了。
“那就只穿褒衣(最贴身的衣服)吧。”郭嘉大度地耸了耸肩,继而饶有兴致地望向张煌等四人,问道,“不知四位小兄可感兴趣?”
'咱兄弟之间的内战么?'
张煌、陈到、李通、臧霸对视了一眼,均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就凭此战,来决定谁是先锋大将吧!”李通率先用挑衅的眼神望向了陈到。
“哼!正合我意!”陈到冷笑着回道。
“首领,对不住了!”臧霸笑呵呵地望着张煌。
“你可不一定能赢。”眼中亦流露出几分战意。毕竟在东石山时,他们都有单独领兵的经验,想来他们也想比较一下。
这个时候,戏志才站了起来,笑着说道,“既然如此,在下来当这个裁判吧!”
司马徽、庞德公与荀爽对视了一眼,默许一切都凭学子们自己决定。
此后,戏志才便领着张煌等人四人到了偏厅,因为他要询问一些关键事项。片刻之后,他又将张煌等人领回了大殿,对郭嘉、荀彧、诸葛亮、庞统四人说道,“方才,在下向小张兄等四位询问了一些问题,得知他们各有擅长,不过,却不能向几位透露,四位就挑吧。”
'考验识人的眼力么?'
司马徽惊讶地望了一眼戏志才,没想到戏志才亦继郭嘉之后加了难度。
“你们先来,免得说嘉占了便宜!”郭嘉笑眯眯地说道。
诸葛亮与庞统对视一眼,各自仔细打量起张煌、陈到、李通、臧霸这四人来。
“亮,你选那个大个子。”庞统指着臧霸对诸葛亮小声说道。
诸葛亮微微点了点头,也难怪,毕竟黑羽鸦中就数臧霸与太史慈最高,体魄也最魁梧,一看就知道是猛将。
于是乎,诸葛亮便选了臧霸。
“我选他!”庞统指向了李通。
李通顿时乐了,冲着陈到嘿嘿笑了笑,满是挑衅之色。
郭嘉也乐了,立马就选择了张煌,将陈到留给了荀彧。
见四人分别已挑选了各自的‘将’,戏志才这才继续说道,“现在公布你四人手中兵力。诸葛亮,一千兵;庞统,一千兵;荀彧,一千兵;郭嘉,八百兵。”
'八百兵?!'
殿内众人微微一愣,旋即错愕地望向模样并不出众的张煌,他们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什么?那家伙才是这四人中最强的一个?'
诸葛亮与庞统对视一眼,诸葛亮脸上泛起几分遗憾之色,庞统有些懊恼地抓了抓头发。
司马徽清楚地发现,注意到诸葛亮表情的臧霸不悦地皱了皱眉。
'不妙啊……这还没打呢,‘将’就对‘军师’产生了意见,待会儿会听从建议就怪了……'
不过眼下他却不好提醒诸葛亮,只能暗暗叹息这位爱徒在某些方便还是缺乏经验。
而这时,戏志才已请几名颍川书院的学子取来一张颍川当地的巨型地图,平铺在殿中央,代表郭嘉的张煌与代表荀彧的陈到在颍水东北侧,代表诸葛亮与代表庞统的李通在颍川西南侧,而郭嘉、荀彧、诸葛亮、庞统则分别坐在巨幅地图的四个角落,旁边各自配一张放置了笔墨纸砚的小案。
环视了一眼四周,戏志才正色说道,“从现在开始,‘军师’不得开口,只能在纸上写上建议,告知你等的‘将’。对于‘军师’的建议,‘将’可听可不听。另外,‘将’的每一个步骤,都会有人记录下来,按正常日期计算。不到日期除非中途改变战略,否则失去一回合行动机会。以三日为一回合……开始!”
第九十四章 军师的尴尬
“第一回合,春三月三日。……‘军师’先写建议牌。”
伴随着戏志才略显玩世不恭的声音响起,这场兵略交锋正式开始。
诸葛亮与庞统第一时间在手中的纸片上挥笔疾书,就连荀彧亦皱眉思忖着在纸片上写了几行字,却唯独郭嘉寥寥写了两字,便端起酒壶开始吃酒。
不多时,见郭嘉等四人已全部书写完毕,戏志才抬手说道,“传令兵,且将‘军师’的建议交给其各自的‘将’。”他早早便请了四名荀家家仆担任了送信的职务,以确保这场游戏的公平性。
四张建议牌,分别送到了张煌等人手中。
'我且先静观?'
张煌诧异地望着手中纸片上的五个字,有些纳闷地转头望了一眼郭嘉,却见郭嘉满脸笑容地点了点头,张煌顿时明白过来。想必是郭嘉想先了解对方的情报,因此并不发号施令,任凭他张煌来处理。
“四名‘将’,可以行动了。”戏志才说道。
话音刚落,便有四名颍川书院的学子各自走到张煌等人跟前,按照规矩,张煌等人可以将行动的指令告诉这四人,由这四人分别在纸片上写下‘行动’,然后将行动牌交给总裁判戏志才。当然了,其实这四人的存在可有可无,不过是戏志才为了避免张煌等人不会写字而已。
对比着各自军师给出的建议,张煌、李通、陈到、臧霸这四人分别将自己的行动告诉了那四名颍川学子,后者立即书写下来,在让张煌等人确认无误后,这才逐一交给戏志才。
“那么,现在由在下公布第一回合四将的行动。”逐一看仔细那四张行动牌,戏志才沉声说道,“颍川方,陈到军原地修营,……”
话音刚落,便有一名学子很迅速地取过一个制作精致的微型营寨模型来,倒着摆在陈到所站的地图位置跟前,这让张煌等人大开眼界。
“颍川方,张煌军,选择渡颍水……遭遇臧霸军!”
'诶?'
张煌与臧霸不由的对视了一眼,继而露出一个会心的笑容。
“战或不战?……双方军师可以写建议牌了!”戏志才沉声说道。
诸葛亮连忙挥笔书写,请充当传令兵的颍川学子交给臧霸,反观郭嘉,却是自顾自地饮酒。
“战!”看过了诸葛亮建议的臧霸与张煌异口同声地说道。
“是否阵前斗将?”戏志才又问道。
看得出来,臧霸微微皱了皱眉,但是在看了一眼诸葛亮的建议牌后,他点了点头。而另外一边,张煌亦点头做出了选择。
见此,戏志才身后有一名颍川学子便递上一块两面刻有‘颍’、‘襄’的木牌,不难猜测,斗将的输赢怕是要以这块木牌来决定胜负,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戏志才却摆了摆手,直接说道,“双方阵前斗将,臧霸战败!……张煌军是否追击?”
'怎么回事?未经丢牌就直接判定臧霸斗将战败?'
诸葛亮、庞统、荀彧,甚至是郭嘉都不由得微微一愣。
“追击!”张煌理所当然地耸了耸肩。
“张煌军决定追击臧霸军!……战斗结果,张煌军损失兵力十人,臧霸军损失兵力二十人。张煌军成功强渡颍川。”说完,戏志才便示意张煌走到那副巨型地图的颍水西侧。
诸葛亮、庞统、荀彧三人低头思索起来。
由刚才戏志才的举动他们不难猜到,两军阵前斗将并不一定要借助那块木牌来决定哪一方胜利,这其中似乎还有一条隐藏的规则:斗将碰到张煌,则败。
'看来遇到那张煌就只能放弃斗将了……'
诸葛亮与庞统对视了一眼,心中终于明白为何郭嘉一方的张煌军,兵力仅仅只有八百名,而其余人却有一千人。结合这两条讯息,四位军师迅速得出了一个结论:张煌,斗将必胜。
而除此之外,四位军师又察觉到了一个比较不可思议的现象:明明是斗将战败,十有八九要被敌军击溃的臧霸军,最后的损失却仅有二十人,这明显不合常理。很显然,这其中恐怕亦隐藏着一条规则。
'究竟是擅长统军方面,还是擅长撤退方面?'
诸葛亮皱眉思索起来。毕竟如果是臧霸隐藏有退败时军队不会溃败的规则的话,他可以充当一个替庞统救火的角色,在遇到必定败北的是战事时,便可以叫臧霸上,这样可以避免兵力上的损失。但若是统军方面有加强的话,那就……不得了了!
不约而同地,荀彧与郭嘉分别望了一眼臧霸,看得出来他们眼中已出现几分戒心。
“襄阳方,李通军在颍水下游西侧屯驻。”戏志才的话宣告着这场游戏第一回合的结束。
“第二回合,春三月六日……‘军师’写建议牌。”戏志才抬手示意着依旧在沉思的四位军师们。
诸葛亮与庞统望了一眼已渡过颍水的张煌,继而对视一眼,相互点头仿佛传递着什么讯息。荀彧本来眉头微微一皱,可待瞧见戏志才并没有丝毫表示后,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只要不说话,军师也是可以用眼神传递讯息的。
想通了这一层的荀彧连忙望向郭嘉,却遗憾地发现,郭嘉姿势不雅地坐在椅子上,一边吃酒一边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诸葛亮与庞统二人。
'看来只能孤军作战了……'
荀彧微微叹了口气。
而后,在收到了各自军师的建议牌后,四将开始了行动。
“张煌军选择西行,遭遇李通军……双方是否斗将?”
“放弃斗将。”李通在戏志才问完之后说道。
戏志才点点头,说道,“李通放弃斗将,军队士气下跌,李通军战败,损失兵力二十名,张煌军损失兵力十名。李通军退回原地。”
“不是吧?这就战败了?”李通表情夸张地大叫起来,结果却遭到了戏志才的警告。
四位军师见此又一次低头思忖起来。
'果然有士气一说,这样的话,岂不是无论如何都打不过张煌军?'
就在他们暗暗思忖之际,忽听戏志才又喊道,“臧霸军进攻张煌军,双方是否斗将?”
“放弃斗将。”已经吃过一次亏的臧霸开口道。
戏志才点点头,说道,“臧霸军放弃斗将,全军士气下跌。战斗结果,双方战平,各损失兵力十名,退回原地。”
“诶?”
“放弃斗将,竟然战平了?”
“出错了吧?方才没有士气下跌可是战败了啊。”
有些不明所以的学子们议论起来,然而诸葛亮、庞统、郭嘉、荀彧四人却是明白了。
'原来臧霸是在统军上有加强……'
诸葛亮的眼中露出了喜色。
臧霸在统军上有加强这条规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可以轻易打败荀彧一方的陈到军,哪怕遇到张煌军,只要放弃斗将,最坏的局面也不过只是战平而已。
'抽到上将了!'
诸葛亮不由地面露喜色。
反观荀彧,却是不经意地皱了皱眉,显然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第二回合结束,四位军师们又开始思索起来。
两轮的试探,他们已经总结出了几条由戏志才制定的规则,而其中有两条最为关键。
第一,张煌斗将无双。这一条规则意味着,在阵前斗将结果影响两军士气的规则下,张煌军在正面交锋时不会战败,最多也只是平局。
第二,臧霸统帅加强。这一条规则意味着,臧霸无论是进攻还是撤退,都不会出现溃败导致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