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豪杰[精校]-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撬胄Х峦趺В裨蛞焉蘅缮
  窃国篡位,何进是不敢的,并且他也没有这个想法,毕竟屠户出身的他很感激刘宏,因为没有刘宏宠爱他的妹妹何美人,何进就不可能在壮年就坐上大将军的位置,手握数万雄兵。
  再者,他的妹妹何美人已诞下一子名为刘辩,是大皇子,在这个讲究长幼有序的年代,大皇子就等同于太子,是日后的国君。何进怎么也不可能跟自己的侄子去争,而且还要冒着巨大的风险。
  因此,何进便将目光投向了他尚未完全掌握的军方上。
  马、窦、阎、粱、班、刘、朱、孙、皇甫、段、张,诸多的势力在军方门阀林立,别的不说,单说皇甫嵩、段颎、张奂这个“凉州三明”的组合,那可都是虎将迭出的军方望族出身。论排门槛高低,即便是袁绍、袁术这样“四门三公”出身的,在军方也不够看的。
  因此,即便是目前如日中天的何进大将军想要完完全全地控制军方,那也是十分困难的。
  但是,“黄祸”期间发生了一桩事却给了何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那就是董卓暗地里联合张煌将前往围剿冀州黄巾的北军给坑了,致使威名远播的“北军五营”名存实亡,整个军方体制上下颜面俱失。
  这个时候,何进麾下假司马伍宕便向何进建议:由何进出面主持北军重建的事宜,以此提高何进在军方的威望。
  然而又有人建议说:南、北两个军团享有百年盛誉,况且其中又包括虎贲军、羽林军这种青史留名的军队,何进大将军就算做得极好,也超不过先人,不如另设编制,新建军队。
  何进一听觉得有道理,要知道南、北两个军团的编制那可是汉朝的传统,虽然大汉朝中途遭逢了王莽之乱,但军队的体系则仍旧被光武帝刘秀沿袭了下来。
  换而言之,何进就算在这方面做得极好、极出色,在南、北两军的威望注定也不会超过卫青、霍去病这种青史留名的传奇大将军,或许连窦武、粱冀也难以越及,注定会被先辈的光环所覆盖。
  而唯一的破局办法,就是抛开南、北两军的体系,另设编制、重添一军。只有在如同白纸一样的新军,何进的所作才会成为不褪色的卓著功勋,供后人瞻仰。
  何进听了这个建议怦然心动,要知道他虽然是不可一世的大将军,但是他的处境却十分尴尬:在“凉州三明”的威望笼罩着整个军方的当下,他一个外人传言中凭借妹妹得宠于天子而上位的裙带大将军,威信还远不如皇甫嵩。
  但是如果它能促成南、北两军合二为一,或者另外设立编制重新创建一支军队,极有可能他的威望会在军方迅速高涨。
  于是乎,何进大将军开始行动了。当然,他不会主动出面向天子呈请整顿军方的事宜,毕竟这种事由他开口容易落人口实,他需要找一个能替他开口的人。
  本来扫平了黄巾军的皇甫嵩会是何进最佳的人选,但很可惜,皇甫嵩是皇甫家的人,兼之风头、名气又远在何进这个大将军之上,何进打压他都来不及,怎么可能让皇甫嵩再有冒头的机会。
  后来,何进看中了荡寇将军周慎。
  荡寇将军周慎曾先后在段颎与张奂的手底下任职,在军方也有一定的知名度,由他开口要比何进自己开口好得多。
  问题是,荡寇将军周慎的威望也远不及皇甫嵩,万一皇甫嵩反对的话,相信军方大半的人都会支持皇甫嵩。
  而这个时候,西凉之乱爆发了,何进大将军趁机便将荡寇将军周慎塞到了西征的军队中,并且替他博了一个副帅的职务。何进希望周慎能在这场战役中大出风头,以方便他随后为周慎造势,提携他上位。
  要知道这种动辄侵害一个州规模的叛乱若是能顺利剿灭,一旦天子封赏起来,主帅张温与副帅周慎只有八九能捞到一个带“西”的武职,“征西”、“平西”大有可能。
  到时候有周慎这个平西将军携得胜之风,出面代何进向天子刘宏启奏,天子大喜之下多半会颔首认可,那何进的机会可就来了。
  可让何进险些气地吐血的是,周慎太不争气,即便有何进在背后为他撑腰,他在韩遂面前也难以蹦跶起来。
  一场反击战,成就了皇甫嵩;一场追歼战,成就了董卓。
  而周慎呢?
  什么都没捞到不说,两战两败,损兵折将,何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好不容易替周慎博到的副帅位置,就那样理所当然地落在了袁滂的身上。
  一怒之下,何进大将军索性不再理睬荡寇将军周慎,转而拉拢此战中最为亮眼的两颗将星之一的董卓,而董卓也十分识趣,连忙传递了善意。
  随后的事就很明了了,在何进大将军的操作下,注定不会成为自己人的皇甫嵩明明是最大的功臣,却被雪藏迁至皇室陵园守墓;而董卓这个功勋不及皇甫嵩的,却能锣鼓齐鸣、风风光光地被召回雒阳。
  当然,得了好处就要替何进办事,董卓懂的,但是他并没有自己开口。他以自己口碑不佳作为借口,恳请何进让他请另外一个更加适合的人出面奏请此事。
  何进当时自然很郁闷,毕竟他提携董卓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董卓替他开口,若是董卓做不到,他提携董卓做什么?
  然而当董卓说出那另外一个人的名字时,何进却大为欣喜。
  这个人,便是北军五营校尉之一,屯骑校尉鲍鸿!
  鲍姓,那可也是军方中的大门阀之一,更重要的是,鲍鸿是屯骑兵校尉,列属北军范畴,由他开口向天子奏请,那自是极为合适毫无突兀之处的。
  董卓果然说服了鲍鸿,毕竟早在他俩一起征讨冀州黄巾时,董卓就因为强大的屯骑营而不遗余力地拉拢鲍鸿,鲍鸿这个人又贪财,在董卓的财帛攻势下,二人转眼间就成了挚友。
  于是乎,一场囊括南军与北军的浩大军方整顿便陆续拉开帷幕,那规模之大,别说宦党们心惊胆颤、疑神疑鬼,就连文官中也有些人对何进带有猜忌。
  毕竟摆着王莽、粱冀这前车之鉴在,谁能保证何进没有野心?更别说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党们为了自保开始在天子面前说何进的坏话。
  外戚与宦党,自古以来就是水火不容,二者斗争之激烈远超外戚与文官、文官与宦党。毕竟,窦武任职大将军时,与文官的关系就很好,而宦党中,也有像吕强这样与文官关系不错的。可是外戚与宦党之间呢?有关系不错的么?
  从来没有!
  但凡是在宫内有点地位的宦党,与外戚的关系几乎都是水火不容,论其根本,无非就是外戚希望跟天子更亲近,而宦党则害怕前者天子亲近后他们则失去了地位。
  再加上宫内妃子之间的矛盾也会牵连上宦党,使得某一方的宦党被另外一方的妃子的父兄嫉恨等等,那就是更加频繁了。
  纵观东汉,窦、邓、阎、粱,无论善恶,最终不都是希望拿宦官开刀么?张让、赵忠等人对何进心存警惕,也合乎情理。
  宦党的谗言,让何进的处境变得窘迫起来,毕竟他的确是打算将南、北两军合并,抽调精锐重新创建一支军队的,这种举动会遭来天子刘宏的猜忌,毫不意外。
  这个时候,何进的幕僚提出了一条可行的办法,那就是请天子刘宏亲自担任新军的将军,何进担任副职,这样一来,何进的威望就不会盖过天子,也不会引起天子的猜忌。
  何进一听大喜,连忙付诸于行动。
  两日后,天子刘宏接受了何进的提议,将新军设立在他居住的西园,赐号“西园禁军”自封为“无上将军”,并招七名翘楚担任校尉作为部署,分别是中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下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典军校尉、议郎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谏议大夫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而让何进难以置信的是,天子刘宏将这支新军的统帅交给了信任的心腹宦党,小黄门蹇硕,由他任上军校尉,监督司隶校尉以下诸多官员。
  竹篮打水一场空,辛辛苦苦谋划了那么久,到最后却是为他人做嫁衣,何进大将军如何不怒?!
  要命的是,北军、南军抽调精锐充入西园禁军,他何进大将军的力量一下子被抽掉了三成。更令何进恼火的是,蹇硕这个上军校尉竟然还有监察他何进大将军的职能。
  只是一个小小的宦党!
  虽然这个宦党素来洁身自好,不与张让、赵忠等人同流合污,但是,他仍旧只是一个小小的宦党!!
  何进在自己府上盛怒发作,待他发作完冷静下来之后,却有幕僚提醒他,是不是天子对他已有戒心。
  这桩事何进觉得很是莫名其妙,因为他还记得他起初将“请天子担任主职”的提议上奏天子刘宏时,刘宏对他还是很友善的,不时地点头赞许,怎么才两日不到的工夫,天子就彻底改变心思了呢?
  心中不解的何进托妹妹何美人去打探这桩事,他这才知道,那日他先脚刚走,张让、赵忠等人就跳出来跟他唱反调,暗示天子刘宏他何进这个大将军的职权已过于强盛,更不可思议的是,张让竟然请出了隐居在城北方仙观的那位国师,活了百余年的老妖怪,第五宫元。
  谁也不清楚天子刘宏毕恭毕敬地将第五宫元请入密室后,他二人单独聊了些什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第五宫元一走,刘宏对何进的态度就变了,当即招来心腹宦官蹇硕,与他谈论了很久。
  方仙道掌教,大汉朝国师,第五宫元……
  感觉自己被耍了的何进彻底恨上了此人,他很清楚,只有此人,只有此人的评价可以决定天子刘宏对他何进的态度。
  何进恨不得杀上方仙观将第五宫元大卸八块,但是最终他还是忍了下来,毕竟第五宫元历代以来便是大汉朝的国师,并且极有可能在光武帝刘秀的年代,第五宫元这个老头便已投入前者的麾下,助他平定了天下大乱。
  正因为这样,第五宫元的地位与威望非常高,光武帝之后的历代天子都是将这个老头奉为上宾,视为叔伯辈。
  这样的老妖物,不是他能够轻易触动的。
  于是乎,何进打消了对付第五宫元的念头,转而去拉拢像袁绍、曹操、鲍鸿这几个西园禁军中的校尉们,使得这桩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看似何进是咽下了这口气,但是董卓却能看出来,何进与宦官以及不知为何支持张让的第五宫元之间,肯定会有一场恶战。
  因此,知晓张煌跟第五宫元有仇的董卓,立马写信将张煌召来了雒阳。
  毕竟他很清楚张煌的强大,尤其是张煌体内所寄宿的妖魂“燚乌”,那股仿佛能浸入魂魄的气息,甚至让他体内的“九婴”都感到忌惮与不安。
  当然并非全部都是董卓的善意与私心,另外一部分则是何进私底下的吩咐:徐徐招募拥有强大力量的武人。
  这使得董卓更加肯定了他的猜测。
  对于董卓的邀请,张煌自然不会拒绝。毕竟他目前所做的一切大部分都是为了日后能够杀死第五宫元为义父报仇,而如今当朝的大将军何进与第五宫元产生了矛盾,推波助澜才是他的做法。
  商议定了,也接受了董卓的邀请暂时居住在他府上,仍旧以张绣的名义,心情极佳的张煌终于可以暂时放下心中的重担,到街上走走逛逛,领略一下雒阳的风采。
  毕竟上一回来时,张煌还未定下心来逛就因为一系列的变故导致最后被赶离了雒阳。
  这桩事现在回想起来,张煌仍感觉有些心惭不已。
  唯一有所顾虑的,恐怕就只有悬浮在天空中的那些名为浑天仪的玩意了。
  倒不是害怕会有什么麻烦,毕竟有董卓作为桥梁,张煌他目前也算作是大将军何进一党的人了,相信轻易不会有人会去招惹他。
  除非是第五宫元……
  不过仔细想想,张煌并不认为像第五宫元那样自持身份的人会在雒阳大街上对他不利。
  然而转念再一想,张煌对此也没有什么把握,毕竟他对第五宫元了解得太少了,根本不清楚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应该不至于吧……”
  张煌抬着头注视着那仿佛乌云一般笼罩着上空的浑天仪,喃喃嘀咕。
  而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人一拍他的肩膀。
  张煌吓了一大跳,整个人惊地险些跳起来。可让他猛然回头定睛观瞧时,他这才松了口气。
  不是第五宫元,而是一个旧相识,一个日后会雄踞北方的霸主,曹操、曹孟德。
  而曹操身旁的硕壮年轻人,不必多说,自然是追随曹操、并且格外忠诚的夏侯氏族人,夏侯惇、夏侯元让。


第二百零四章 西园禁卫:天子的制衡
  “张小兄弟,别来无恙啊。”
  看着满头冷汗、如临大敌的张煌,曹操颇有些哭笑不得。心说不曹某不就是拍了一下你的肩,有必要用这种充满杀气的眼神盯着我么?
  不过曹操也看得出来张煌的杀气并非是冲着他而去的,因为张煌在看见他后脸上露出了错愕之色,旋即眼中的杀机也就退得干干净净,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如释重负的神色。
  “原来是孟德兄。”张煌兴意阑珊地拱了拱手,刚才冷不防被曹操一拍肩膀,他还以为是第五宫元呢,被吓了一大跳。
  见此,曹操好奇说道:“张小兄弟莫非是碰到什么麻烦事了?要是不嫌弃的话,不如说与操听。……操在这雒阳,应该能说得上几句话的。”
  曹操这句话看似平淡,但是却颇有几分气势。要知道这可是雒阳,达官贵人扎堆的天子脚下,但是不可否认,如今已贵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曹操的确有这个资格。
  “多谢孟德兄……也不是什么要紧事。”
  张煌委婉地拒绝了曹操的善意。毕竟曹操可是日后中原的霸主,他的人情可不是那么好欠的,万一日后曹操有招揽他的意思,若是到时候还欠着他的人情,张煌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婉言拒绝。
  “说起来,孟德兄不是在济南国任职么?怎么会来雒阳?”张煌不动声色地岔开了话题。
  其实对于当初在济南国担任国相的曹操,张煌也是有点埋怨的。毕竟济南国的曹操与济北国的鲍信那是交情不浅的挚友,这两人联手打压青州黄巾,再加上令张煌哭笑不得的泰山寇的态度,青州黄巾的主、副渠帅司马俱与白饶,他俩的处境那叫一个惨,好端端的青州黄巾,竟被打地四分五裂。
  虽然张煌明白各为其主的道理,但想起来时心里还是有点不芥蒂。
  不过曹操倒是没想那么多,见张煌问起,便如实解释:“陛下建西园禁卫,召操等八人回京就职。”
  原来,天子刘宏为了分何进大将军的权柄而建立西园禁军,从士族子弟中挑选翘楚担任要职,以至于曹操本来在济南国干得好好的,因为一纸诏书不得不日夜兼程赶来雒阳赴任。
  “西园禁军,典军校尉?”张煌低声念叨了两句。
  汉朝的校尉,品秩是要高过杂号将军的。
  在军方的武职序列中,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属于第一序列,是武职的巅峰。
  其中,大将军目前由何进担任。
  事实上,汉代的大将军,其职能已不同于秦时期的大将军了,它一般都由外戚贵胄担任,荣耀高过实权,其职能与很多将军衔的武职有冲突与重复的地方,纯粹就看这位大将军在朝中的势力如何、在天子心中的地位如何。
  若是势力大、并且在天子心中的地位高,那么大将军这个武职由于其特殊性便可以插手任何有关于军事、军制的事;反之,那充其量就是一个镶嵌尊贵的虚职了。
  不过话说回来,近代的大将军都由皇帝宠幸的妃子的亲眷担任,因此皇帝爱屋及乌之下对其的评价多半也十分不错,这使得拜大将军衔的外戚十有八九都是权势滔天,很少有名不副实的。
  在大将军下,稍次些许的便是骠骑将军。
  由于前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光环实在太过于耀眼,因此两汉都很默契地将其空置作为纪念。
  再者,因为霍去病的关系,骠骑将军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北伐草原,是两汉中最具“勇武”的武职。它一般不常置,平时也不享有督率兵马的职权,但若是有朝一日朝廷决定北伐草原,那么,骠骑将军便可以无条件率领北军,并且自由指挥任何一支军队参与北伐。
  骠骑将军之下便是车骑将军,它主要是负责征伐背叛,顾名思义是战场上实际操作战役的最高指挥将领。宦党赵忠曾经担任过这个武职,不过最近一任则是皇甫嵩。
  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三者都属于是平日并不负责督率兵马,但一旦战事爆发便可执掌数万兵权的军方最高指挥官。
  车骑将军之后便是卫将军,即卫尉,它与前三个将军位置不同,负责在平时督率军队。在非战事的情况下,他是南、北两军的最高长官,拥有招募、训练、守卫、治安等诸多职能。
  但是只限于在雒阳范围,也仅限于非战争期间,一旦战事爆发,它手中的兵权会由在他序列前的三位将军中的一位接管。
  当然,被接管的军队中不包括南军,毕竟南军负责着雒阳皇宫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不可能轻易调离的。
  这四位职能不同的将军,便构成了大汉军方第一序列的武职,是整个军方地位最崇高、最尊贵的四个位置,不知有多少人做梦都想坐享。
  在此之后,便是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将军,它们平时并没有直接调动军队的权利,但是在战事爆发时,它们会作为大将军、或骠骑将军、或车骑将军的佐将参与战争。
  有实权是有实权,但实权的自由度不高。
  而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将军同属第二序列的还包括四平、四征、四镇共计十二位将军衔,职权相差无几,但后者更多体现在战功卓著的殊荣上,大部分是在战争后进行封赏的,要求比起前、后、左、右四将军更高,并且也有更大的机会能成为坐镇一方的将军、都督,不像前者只能窝在京师,若是没有战事充其量就是一介闲职。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中郎将,这类武职比较特殊,尊贵的堪比第一序列的将军,比如“黄祸”期间的卢植、皇甫嵩、朱儁,而反之则比校尉、甚至是都尉还不如,这里就不多做赘叙。
  至于军方的第三序列,种类就更加繁杂了,比如北军的五营校尉,负责守京师城门的城门校尉、虎贲郎的左右仆射、骑都尉等等。
  而如今新添的西园八校尉,也在这个层次。
  这是无论在平时还是战争期间皆手中握有实权的武将。在和平时期,他们负责各自军营内士卒的招募、训练,而一旦战事爆发则直接作为第二序列、乃至第一系列将军的部将、下属,是军方最中坚的中层力量。
  顺便提一句,第三序列还是汉朝军制体系的一个分水岭。
  能熬到这个层次的,几乎都可以得到升迁的机会,但若是熬不到这个层次,那就一辈子与高层将领无缘,只能在都尉等第四序列老实呆着。
  归根原因,无非就是第三序列的武职私塞了太多太多各大世家豪族的子弟,比如曹操曾经的骑都尉职务,便是他老子曹嵩通过关系花费财帛买来的,这种卖官鬻爵的行为由于天子刘宏的关系已在朝中成为惯例,使得世家豪族们都争相为家族子弟买得职位,同时也使得寒门子弟很难没有出头的机会。
  这种世俗豪强掌握着大部分资源的年代,寒门子弟根本没有资格也没有机会成为一方之主,被称为“主公”,充其量只能选择某一位豪族的子弟效忠。
  目前天底下唯二的例外就是张煌与韩遂,但遗憾的是,他们借助的皆是非世俗主导势力,即不被朝廷所认可的叛乱势力。
  除此之外还有泰山寇,日后江东的严白虎等等,说白了,没有足够的威望与社会地位,没有庞大的关系网与没有财帛,寒门中人就算建立的势力也只是一介草寇,很难得到认可。
  回头再提曹操等人“西园八校尉”,这算是在军方第三序列武职中比较特殊的存在,毕竟他们是天子刘宏为了分何进大将军权利而钦点的,况且驻军地点又是在西园这个天子居住的宫廷内院,这使得西园八校尉的地位特殊性更高过他们手中的实权。
  天子驾前近侍禁卫军校尉,这是何等唬人而尊贵的武职!
  想到这里,张煌也不由地有些羡慕曹操,记得当初他们兄弟几个创黑羽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打出名气被朝廷所认可,成为体制内的军队么?
  结果呢,即便没有第五宫元的出现,张煌也仍旧卡在第四序列的地方武将上,若是没有人推荐,几乎很难进入京师。
  而曹操呢?这家伙一出道就是雒阳北部尉,哪怕因为奉公执法得罪了不少达官贵人因此丢了官,他老头子曹嵩也立马给他买了骑都尉的位置,在黄祸中大展头角。
  如今更是不得了,一跃成为最具知名度的西园八校尉之一,不由得让人心生感慨:英雄不问出身,但出身决定起点。
  在这个年代,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干跟身背后有大家族支持,两者的差距实在是天壤之别。
  见张煌用调侃以及略带羡慕的口吻恭祝自己飞黄腾达,曹操不禁摇头苦笑起来。
  他知道,包括张煌在内,诸多不明真相的人都会觉得西园八校尉是他们飞黄腾达的绝佳机会,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西园禁军虽然设置了八名校尉,但总共只有五支军队,分别是上、中、下、典、助五个营,其中上军是主军、其余皆是从军。
  因此,上军除元帅、上军校尉蹇硕外,还有左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与右校尉、淳于琼二人作为佐将,协同约束其余四支从军。
  兵力约是两个曲、即一千名士兵。
  中军与下军分别由袁绍与鲍信担任校尉,兵力亦是两个曲。
  而曹操所在的典军,人数仅只有一个曲即五百士兵,主要是负责战时的鸣金、锣鼓等战乐,除此之外还有些许约束五军军纪的职能。
  至于助军,它的人数是五军中最多的,足足有三个曲即一千五百名士兵,但是他们并非全部都是作战人员,他们主要是负责后勤诸事以及援助其余四支友军。
  换而言之,别看西园禁军以及西园八校尉听起来威风,但事实上他们仅仅只有五千人,只是一个“部”级军队而已,相当于当初北军的五个营之一。
  “典军才五百人?”
  在一家酒楼的雅间内,当张煌听说曹操的典军才一个曲的兵力后,不禁吃了一惊。
  要知道想当年他在广陵当裨将的时候,督率的兵力就超过五百人了,黑羽鸦的兄弟们更是个个都是都伯、伯长,更别说冀州战场,张煌号令数万冀州黄巾先后跟北军厮杀。
  因此,当听说地位尊贵的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手中竟只有五百名士兵,他不禁有些傻眼。
  张煌目瞪口呆的表情并没有让曹操觉得好受,相反他越说心中越发感觉苦闷。
  “五百人的编制就算了,问题是这五百人的军器、操练、粮饷等等,皆需我八名校尉自行负责。”
  是的,让曹操感觉很悲哀的是,天子刘宏要他们创建新军,一没有从国库下拨款项,二没有从天子的内库给予贴补,所有的开支,都得由他们八名校尉自己掏腰包。
  当然了,钱对于这些豪族翘楚而言不是什么问题。
  比如曹操,虽然他是掏不起这个钱的,但是别忘了他背后有他的老子曹嵩,富可敌国的曹太尉,还有偌大的曹家、夏侯家,别说养一支五百人的军队,就算是五千人也不是什么问题。
  袁绍也是如此,四门三公的袁家难道养不起区区一千名士兵?
  钱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这里头的奥妙。
  曹操很佩服天子刘宏的这招空手套白狼,知道京师的各大世家都想拥有兵权,提高地位、扩大势力,于是因势利导,让这些文官圈子里的豪族们去建立新军对抗大将军何进。
  从始至终,刘宏只需要发一道诏书,然后就由那些豪族出钱出力,更巧妙的是新创建的西园禁军他还可以通过蹇硕牢牢捏在手里,在打压了何进大将军的同时白得一支军队。
  如果顺利的话,或许何进还会因此恨上这些士族,跟他们闹腾起来,最好跟整个文官圈子都闹翻,如此天子刘宏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空手套白狼、搂草打兔子,不得不说,这招妙计简直绝了,堪称阳谋中的典范,让几个豪族世家明知这其中有诈,也经不住西园禁军这个名号,乖乖地将财力以及家族翘楚献出来。
  这不,曹操作为曹家与夏侯家目前最值得栽培的对象,就因此被家族给推上位了,虽然他心中一百个不情愿。
  为何不情愿?原因有四。
  首先,西园八校尉是天子刘宏抛出来的诱饵,诱使文官集团与何进大将军不合,并借助朝中那些大家族的势力向何进大将军施压,打压后者。
  其次,西园八校尉中的后七位受到上军校尉蹇硕的管束,虽然这七人手头握着兵权,但实际上自由度并不高,并不能任由调度士兵。
  其三,西园禁军的元帅、上军校尉蹇硕,他是一个宦官。虽然是比较洁身自好的宦官,但仍旧是一个宦官。
  一个在汉朝地位低下的官宦,竟然位居于像曹操、袁绍这些豪族翘楚之上,这如何让曹操、袁绍等人高兴地起来?
  其四,也就是第四点,这是曹操与蹇硕的私人恩怨了。
  记得早些年曹操在雒阳北担任北部尉时,依法杖毙了蹇硕那位宵禁后夜行的叔父蹇图。不管当时曹操是依法重惩,还是纯粹对宦党势力心存敌意,亦或是杀鸡儆猴、专挑个有知名度的家伙宣扬他雒阳北部尉的执法之明,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跟蹇硕之间存在着仇怨。
  除非蹇硕是个不计前嫌的圣人,否则曹操日后在他手底下任职,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
  而这件事,张煌也想起来了。
  “蹇硕……不会对孟德兄假公济私、公报私仇吧?”
  曹操闻言淡笑了几声。
  事实上,曹操所在的曹家并非是单纯地被人诟病与宦党有联系,而是确确实实地在宦党中有一定的势力。
  数十年前张让、赵忠等人未发迹的时候,曹操的祖父曹腾就已经成为大长秋权势滔天了。不得不说曹腾是一位享有“好进达贤能,终无所毁伤”美誉的贤士。
  虽然宦官享此厚誉有点别扭但却是事实,当时的曹腾虽然权势滔天但从不仗势欺人,反而热衷于结交贤能之士,与文官集团堪称交浅言深。
  以至于后来像吕强等身体残缺但却时时心存报效社稷心思的宦党中的贤能们,都无一不是视曹腾为榜样,这就使得曹操比较受到吕强等宦官的支持。
  当初曹操杖毙了蹇硕的叔父蹇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