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陛下,大事不好了-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在那条路的尽头,一定有她的位子,也只有她的位子,不管她来或不来,那个位子永远都在。”
尝胆卧薪,含垢忍辱,苦心孤诣,霸业皇图,三万里江河血流如注,九千尺悬塔白骨成山,然而他说,在那里,有她的位子。
待他君临天下之时,只要她愿意,她就是他的皇后。
一阵不合时宜的敲门声响起,两人同时撇过头去,听见李乘风在门外焦急道:“主上,金銮殿里传来消息,陛下有旨,命王妃即刻进宫。”
江凭阑看了看皇甫弋南,眼神中略带询问。
他低低咳了几声,“圣旨昨日便来过了,替你挡了。”
他一句“替你挡了”说得轻松,江凭阑却知道这不是结婚喝喜酒,说挡便能挡的。她懵了懵,忽然自觉形象伟岸高大威猛,毕竟整个皇甫大概也就她一个敢因为睡觉不赴旨了吧?
“宣我不宣你,怎么个意思?”
“我回京的消息还封锁着,整个甫京都道我的仪仗因故延误,要明日才到。这时候宣你进宫,无非是在处理些麻烦,我已将事情交代给乘风,你在去的路上将那些奏折密报都看一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就问他。”
她点点头,刚要起身又坐了回去,“你什么时候醒的,哪来的时间安排这些?”
他笑了笑,“吕仲永将我一路背回京城,半途里遇上了乘风和被救回来的你,那之后不久我便醒了。要是让他将我背到城门口,可指不定得出什么乱子。”
“千氏将我交给了李乘风?”她愣了愣,总觉得这事说不出的怪异,一时却也得不出答案,“那行,我先去宫里走一趟,你好好休息。”她说着便起身穿起早便准备在一旁的官服,刚要走,忽然被皇甫弋南叫住。
“凭阑。”
她回过头来。
“你很聪明,但有些事情你看不到,我须得提醒你。”他顿了顿,以手掩着嘴咳了几声,“千氏为何要在八月十三出现在宁王府,又如何能在八月十五救得你,你好好思量。”
江凭阑缓缓眨了眨眼,最终什么也没说,点了点头走了。
皇甫弋南盯着那扇阖上的门出神半晌,过了一会道:“观天,请何老来替我治伤吧。”
……
江凭阑早知自己不在宁王府,不过倒是出了门才晓得,原来两人住在何家。
马车里准备了热菜热饭,江凭阑一边翻文书一边狼吞虎咽,幸亏记性好,看一眼便不会忘,她一目十行,将厚厚一叠半人高的卷轴全看完了,把那上头的内容跟饭菜一起消化在了肚子里。
其实也不过离京数几日,然而八月十三太子谋逆案却令朝中变了天,就是那么短短几日里,神武帝以雷霆手腕清洗掉了近三分之一的臣子,其中又有三分之一乃正三品及以上的官员,可谓是来了场大换血。有人失势,相对的也便有人得势,不仅是众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个位子突然空缺,众皇子之间的角逐也一下子变得剑拔弩张起来,那些平日里悄悄涌动的暗流遇到了这一泼滚烫的火,霎时沸腾起来。
风卷着云,云卷着风,整个皇甫波诡云谲,而九寰宫里那位的心思,更是让人捉摸不透。
江凭阑一步一步缓缓走进金銮殿,只觉得这座素来没有血肉的皇宫又冷了些。
金銮殿里很热闹,江凭阑进来时用余光瞄了瞄,几位皇子该到的一个也没少。她行了礼,不可避免地牵动了伤处,以至起来时稍稍有些不稳,脸色也隐隐发白。神武帝似乎很有些紧张,“朕听闻江大人抱病数日,身子可好些了?”
这金銮殿不是皇室女眷可以踏入的,而江凭阑今日是以女官身份受宣,神武帝自然如朝议时那样称她为“江大人”。江凭阑离京数日,早朝自然缺了席,李乘风替她做了善后,请的是个病假。
她微微敛了神色,“承蒙陛下/体恤,微臣已无大碍。”
“如此,朕便安心了,江大人若是出了什么岔子,朕倒不知该如何与宁王交代。”说罢便笑起来,他这一笑,满堂皇子重臣也都跟着笑了笑,只有默默立在旁侧的十一皇子皱了皱眉。
宁王妃脸色发白,说话时明显中气不足,看起来似乎得了重病,这满堂可真都是睁眼瞎。想到这里,他的脸色也白了白。
“陛下言重了。”江凭阑微微颔首,看上去恭敬而顺从。
“朕急召你入宫,是为查一件案子,沈大人,你问吧。”
沈纥舟应了,转身对江凭阑笑了笑,“江大人抱病几日,朝中生了不少事,想必您也听说了,废太子皇甫嘉和于八月十三夜起兵谋反,同夜,四殿下与六殿下奉圣命出兵平反,将其逮捕入狱。两日前,八月十五,废太子自尽于狱中,留下血书一封。字字悔过,称自己起兵谋逆乃受人挑唆,一步走错,恨不当初,唯以死谢罪。”
江凭阑细细听着,时不时点几下头,听到最后皱了皱眉,很有些不解,“那么沈大人想要问什么呢?”
“废太子皇甫嘉和所留血书之上,‘受人挑唆’一词不免令人惊心,然血书却又未曾指明是受何人挑唆,陛下召集我等调查此事,不知江大人可有何头绪?”
江凭阑无声一笑。
☆、金銮案
“沈大人,您这刑部的大牢该补补了吧?天字号牢狱,朝廷一等要犯,竟说自尽便自尽了,这可比废太子的血书更令人惊心啊!”她笑了笑,“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偶有失职也可谅解。”
上座神武帝不胜头疼地揉了揉眉心,指着沈纥舟,“沈大人,此事确是你刑部失职,晚些时候领了罚再下去。”
“臣谨遵圣命。”
沈纥舟借着四皇子的名头,在朝中势头很大,也很得陛下恩宠,即便刑部出了这种岔子,在座的也没几个敢当面指责,毕竟不值当为了一个死去的废太子得罪活着的大红人。不过,别人不敢说的话,不代表她江凭阑不敢说,尽管说了也未必讨着什么实质性的结果,但她心里舒坦。皇甫弋南离京这一月多来,她一直按他交代的韬光养晦,为人低调不曾“搞事”,只将书院管好,可如今一想到他肩上的伤,一想到那夜种种惊心险象环生,她就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将沈纥舟手撕成八块。
江凭阑笑了笑,“沈大人,您方才问下官头绪,下官实在没有头绪,您沈大人都查不明的案子,下官一介小小四品掌院又如何能想得通透?”
“兴许是本官未曾问明白,”他也回她一笑,“实际上,这案子已查了一半,本官心中也有了人选,今日需要江大人替本官证实一件事。”
“哦?沈大人请讲。”
“八月十三日夜,废太子起兵谋逆前,十一殿下长子满月宴上,本官曾与江大人有过几面之缘,当时江大人身体康健,并未有恙,忽然抱病,当真只是巧合?”
江凭阑作恍然大悟状,“原来您是问这事?下官若说是巧合,岂不显得太巧?想来沈大人与陛下都是不会相信的。可下官若说不是巧合,却也无力举证。”
神武帝一伸手,“江大人但说无妨。”
“回禀陛下,八月十三日夜,臣与六殿下自十一殿下府邸同行回府,途中曾遭暗杀。此事,不知六殿下可有上奏陛下?”
神武帝眉心一跳,“老六,出了那么大的事为何不同朕说?”
皇甫赫上前一步,“回禀父皇,当夜儿臣与江大人遇袭不久,京城便出了乱子,朝中亦忙作一团,儿臣见父皇整日忧心谋逆案,便未曾拿此事打搅父皇。”
“事关当朝皇子性命,岂能用‘打搅’二字?你和江大人可有受伤?还有,可曾查明是谁人指使?”
“承蒙父皇关心,儿臣与江大人皆无恙,只是尚且未能揪出刺客的幕后主使人。”
神武帝点点头,又看向江凭阑,“既然如此,江大人所言暗杀一事与沈大人所问又有何关联?”
“回禀陛下,臣回府不久便出了岔子,只觉浑身无力,头昏脑涨,当时还道是先前遇袭时劳碌了身子所致,便早早睡下了,以至后来甫京城中闹得如此沸沸扬扬都毫无所觉。第二日,臣直觉不对便请了朝假,又请来郎中瞧了瞧,那郎中说,臣是误食了毒物。”
她这话一出,四面震惊,十一皇子霍然抬头。
“中毒之事非同小可,江大人为何也同老六一样隐瞒不报?可别说你也是为了不叨扰朕。”
她摇摇头,“臣早年曾被毒蛇咬伤,当时虽保了性命,却也落了些病根,平常倒是无事,然只要稍稍一碰毒,哪怕是食料中偶有的不干净之物,旁人吃了无碍,臣却是要遭殃的。因此,臣只当这回是个意外,况且确实并未听闻谁人与臣一样中了毒的。”
四面几位大臣面面相觑,有几个已经冒出冷汗来。
“原本臣不觉得此事有何要紧,但方才沈大人那么一问,臣倒忽然想起一桩事。当日,臣以女眷身份与诸皇子妃位列同席,曾与六皇子妃谈论起席间饮食,臣记得,说到一碗羹汤时,皇妃笑称,那里头有一味食料叫芫荽,六殿下是最不能忍这气味的。臣想,六殿下一定未曾碰那碗羹汤,而臣却是喜欢芫荽的,因此将它喝完了。”
她说这话说得隐晦,在场那些老谋深算的狐狸却听出了究竟。一名大臣左思右想觉得不对,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陛下,臣有要事急奏。”
“张大人请说。”
那人匍匐在地,神色惶恐,“其实……其实江大人所言中毒之症,臣也是有过的。”
他话音刚落,另一名大臣连滚带爬上前来,“启禀陛下,臣亦有过此症。”
“启禀陛下,臣亦如此。”
“启禀父皇,儿臣亦是。”
在场多是参加了满月宴的人,也多是喝过那碗羹汤的,先前一个个闭口不谈,眼下却全都冒了出来。
“陛下,臣当夜正是因为身体不适,才未能及时调集骁骑营兵马支援皇宫。”
“陛下,臣亦是因为身体不适,才令小人有了可乘之机,将水龙局全面封锁,致使火势蔓延。”
“陛下,臣怀疑,当日那碗羹汤有问题,目的正是为了迟钝臣等在兵变之时的反应,而对方见六殿下未喝下羹汤,这才使出刺杀之下策!”
这个“对方”指的是谁,在场之人心知肚明。十一皇子脸色发白,浑身的骨节都在颤,却始终静默不语。
“胡闹!”神武帝大怒,手指着底下人,“你们一个个可都还将朕放在眼里?事前不奏,这时候倒懂得嚷嚷!”
“陛下息怒!”江凭阑一个大拜下去,“还请陛下听臣一言。”
“你说。”
“满月宴当日,朝中所有成年皇子,除去因替陛下接见地方官员未能出席的四殿下以及奉圣命出京未归的九殿下外皆赴了宴,朝中重臣亦大多在场,假设羹汤确有问题,那么这就是一桩谋害众皇子与重臣的惊天大案,敢问,谁人有此胆量?因此,即便有谁真要在羹汤里做手脚,也必然不会落下可供人查证的把柄。诸位大人与几位皇子虽在当夜感觉到不适,并因此错过了最佳防御时间,令废太子侥幸攻入皇宫,放火烧城,但那些不适之症却在第二日消失无踪,即便请了郎中来也未能瞧出什么,只道是疲累所致。敢问诸位,下官所言可是?”
“江大人所言极是,臣在此之前,甚至都不晓得自己曾中过毒。”
“臣亦如此。”
“儿臣亦是。”
“陛下,”江凭阑在众人表完态后再度开口,“倘若不是臣这身子尤为受不得毒物,想必真相绝不会在今日浮出水面。虽不知沈大人是从何处得知,但臣确是能查明此案的唯一人选,还请陛下命御医与三法司即刻入殿,臣愿配合调查。”
神武帝微微愣了愣,似乎有些犹豫,“江大人身份特殊,如此,怕是要委屈你了。”
“能替陛下分忧,即便赴汤蹈火,臣亦在所不辞。”
……
金銮殿里的案子从清早查到晌午,江凭阑本就重伤未愈,实是被折腾得身心俱疲,一回到马车里便睡了过去,再醒来天都黑了,看见商陆侍候在她房里,才知自己已到了宁王府。
“凭阑,你醒了。”
她点点头从床上坐起,透过琉璃墙望了望隔壁。
商陆立刻心领神会,“殿下在书房。”
“劳碌命,刚从鬼门关回来就折腾自己,”她皱皱眉,“他一直在书房?”
“你在马车里睡着了,李乘风那小子哪敢叫醒你,是殿下背你进房的,在这坐了一会后就去书房了。”
江凭阑点点头,点完又觉得不对,“背”这个姿势,怎么着也会压着他的肩啊,“他的伤不要紧了?”
“这就不知道了,不过殿下看上去心情不大好,晚饭也没用,还交代了任何人不得打搅。”她说完又像是想起来什么,“哦,对了,吕先生在府里呢!”
“吕先生?”江凭阑笑出声来,“那就是个书呆子。”
“可是我觉着这位先生不一般,你睡着的时候他来过房里,应该是殿下吩咐的,替你施了针灸之术。”
江凭阑这下倒有些意外。先前她一直觉着犯困,去金銮殿的路上才得知是皇甫弋南做了手脚,目的是为了让她能够骗过御医,伪装出早年落下病根以及中毒的迹象。她当然没有被蛇咬过,也在看见六皇子不碰那羹汤时心生警惕,未曾喝过一口。不过,她一直以为这手脚是何老的手笔,倒不晓得原是吕仲永,用的还是针灸这种在当世比较厉害的医术。
“想不到这呆子还有两手。”她咕哝一句,“他在哪?我去跟他道个谢。”
“吕先生说想参观王府,下人们就带着他去了,眼下也不知走到何处了,可要差人去请他来?”
“不麻烦了,我去找他,顺带走走。”
江凭阑穿了衣服出了门,问了下人才知吕仲永在夜游王府后饿了,自顾自跑去了后厨。她无奈摇头,朝后厨方向走去,心想皇甫弋南没吃晚饭,刚好也给他捣腾点吃的去。
远远就闻着了桂花糕的香气,她走进去,正瞧见吕仲永跟贼似的在啃糕点,看见她来险些吓得手一滑掉了半块。
“牛牛牛……啊不,王……王妃。”
“我记得你好像说过,夏日不宜吃糕点,容易涨肚。”
他被问得噎住,一张脸涨得通红,咳了半天才算好,不好意思地答道:“确实不宜,不过稍微吃些没那么严重的。那天我是……我是故意不吃的,我爹说出门在外不能接受陌生人的吃食。”
“那你现在怎得不怕我们毒死你了?”
“牛……啊王妃,咱们都是同生共死过的关系了,您不会害我的。”
“看你这别扭劲,爱喊什么就爱什么,不用叫我王妃。”她白他一眼,“不过也别跟我套近乎,同生共死?我跟你很熟吗?”
“咱这还能叫不熟?”吕仲永笑呵呵的样子,“你看,这宁王府是你的家,我与你要是不熟,又怎好意思在这里大摇大摆参观,还跑来后厨吃桂花糕呢?哎,不过不是我说啊,这宁王府可真大,起码得有八个吕府那么宽敞!还有还有,这里景致也好,”他朝远处指指,“那里的回廊,冬天下起雪来一定很美吧?”
江凭阑回头看了看,似乎在想象什么,“也许吧,我还没有在这里过过冬。”
吕仲永又一指,“那还有那边,那边的池子……”
江凭阑实在懒得听他啰嗦,也早就在他的话唠攻势下将道谢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打断他道:“这盘桂花糕你没拿手碰过吧?”
“没有,没有!”他立即举三根手指作发誓状,“我很爱干净的。”
“那我给皇甫弋南送去。”她说罢端起盘子就走,却忽然被吕仲永叫住。
“等等等等,你说给谁送去?”
她回过头来,不明所以地看着他,“有什么问题吗?”
吕仲永大瞪着眼,似乎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赶紧闭上嘴巴,摇头。
江凭阑却是个直觉向来敏锐的,走回来搁下糕点,“老实交代。”
“牛小妹,如果你不知道,那我就不能说。”
“如果我知道,还用你说?”
“这是……这是为人医者要坚守的道德底线!”
“哦?”她也不知从哪掏出把锃亮锃亮的刀子,在吕仲永面前晃了晃,“道德重要,还是命重要?不如你选一个。”
吕仲永死命往后仰,生怕那刀子戳着自己,“牛……牛小妹,咱有话好好说,你一个女孩子,不能这么粗暴。你若总是这样,将来生了孩子,那孩子会跟着你学坏的,你就算不为了你自己考虑,你也得为了你孩子的将来着想啊!”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现在我只想让你在道德和命之间选一个,”她刀子一侧,“三,二……”
“命!”吕仲永死死闭着眼睛,自我安慰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牛小妹与牛小弟伉俪情深,恩山义海,告诉她应该不算违背医德……没错,不算!”
“别废话,快说。”
“是……是这样的。”吕仲永咽了咽口水,确认四周没有别人,才轻声道,“殿下长年服毒,味觉早就坏了,吃甜的是苦,吃苦的是甜,你拿这么甜的桂花糕给他,岂不是要他的命吗?”
江凭阑手一颤,“咣当”一声,刀子落到了地上。
☆、缱绻
“长年服毒,味觉坏损,吃甜的是苦,吃苦的是甜?”江凭阑愣愣看着同样愣愣的吕仲永,重复了一遍,又重复了一遍。
吕仲永见江凭阑一脸遇了鬼的模样,觉得自己似乎说了什么不得了的话,可说都说了也没法收回,只得硬着头皮应了一声,“不止甜和苦,咸淡酸辣也是,殿下这样已经……已经很多年了。这说病也不能算病……”
江凭阑已经听不大清吕仲永在说什么了,她只是麻木地站在那里看着他的嘴不停蠕动,而心思却越过了他,落在很远的地方。
认识皇甫弋南以来,几乎从未见他与人同食。他的一日三餐都由南烛单独准备,她一直以为是他金尊玉贵,不屑与那些身份低微之人吃同样的东西,甚至还埋怨过他,让她成天一个人孤零零地对着一大桌子菜。
可即便是那样,他却对她有过不止一次的例外。
杏城比武招亲过后,他与微生玦在沈府养伤,她邀请他去吃火锅宴,他不曾拒绝。
一路北上入皇甫,她以“不吃东西伤怎么会好”这样的理由逼着他一日三餐顿顿不落,他白米饭就汤,一口一口咽下。
第一天住进宁王府的时候,他问她要不要一起用饭,她却挂心着阿迁的伤势对他说了“不”。
还是那一天,她有意捉弄,将一只鸡腿塞进他的嘴里,并勒令他“不许吐”,他皱着眉艰难吃完,问她:“好吃?”
冠礼当日,她在席上剥好了一颗荔枝,刚想吃却被他一偏头含进了嘴里,他品了很久,说:“好像是酸的。”
入仕那会,她有日一时兴起亲手熬了锅燕窝粥,大部分给了阿迁,留了一小碗给他,他含笑吃完,然后说:“是甜的。”她有些奇怪,问他是不是糖撒多了,他却答:“没有,刚好。”
……
十个月,她认识他近十个月,也几乎与他朝夕相处了近十个月。那么明显,那么明显,她为什么从来看不见?
耳边仿佛响起沈府密道里,他似询问更似叹息的声音:“江凭阑,你对谁都这么有情有义吗?”
彼时她笑得气死人不偿命,答:“是啊,除了你。”
是他当真藏得太好,还是她总将情义慷慨赠与他人,却独独漏了他一个?
书房里的油灯燃得很旺,偶有风吹过,明明灭灭的光投在宣纸上,照见那里的墨迹,有些别扭的一笔一划。听见敲门声,桌案边的人搁下笔,抬头看了一眼,随后将宣纸收起,压在一叠公文下边,“进来吧。”
“我腾不出手,你来一下。”
他摇着头站起来,似乎有些无奈以自己的身份还要做替人开门的活计,打开门却见江凭阑端着一堆碗碟,忙得就差连嘴都用上了,而这门在外边不是一推就能开的,也难怪她说腾不出手。
他愣了愣,还在端详她手里的菜色,却听她气冲冲道:“皇甫弋南你有没有眼力见,还不快帮我端进去?”
他挑了挑眉,见只有一副碗筷,“我好像说过书房里不准带进这些,你吃完了再来。”
“谁说这是给我吃的了?”她白他一眼,将两盘菜递到他垂着的右手边,示意他接着。
皇甫弋南低头看一眼,犹豫一会还是妥协了,用左手接过后转身朝里走去。先前心急忙慌的人却没有马上进门,一直杵在那里望着他的背影。
果然啊,只要用了心,即便他藏得再好,她还是能发现的。
她端了那么多东西来,腾不出手也不喊下人帮忙,只是为了验证那个一直埋在心底的,有些可怕的猜想。
在何府,他抱她的时候,用了靠床里侧的那只手,看起来有些别扭。
听商陆说,他是背着她回房的,而不是打横抱着。
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下午,打发了所有侍候的下人,连李乘风也吃了闭门羹。
……
半晌,江凭阑深吸一口气走进去,将书房门紧紧阖上,“皇甫弋南,你的右手……”
他浑身一僵,迟迟没有回过头来,也迟迟没有答。
江凭阑只觉鼻子发酸,好似再不能隐忍克制,那些他不愿意让人知晓的,藏掖在心底的秘密,或是陈旧了的,或是新鲜的……她忽然走上前去,手指慢慢穿过了他的臂弯。
皇甫弋南一颤。
她的手缓缓滑过他身上柔软的绸缎,摩挲着那些以金丝线勾勒而成的纹绣,然后一点点在他身前合拢,绕成一个难解的结。
这个素来以女儿身行男儿事,永远骄傲永远理智的女子,第一次懂得拥抱,懂得爱懂得痛,懂得他也懂得自己。
这天夜里,皇甫弋南吃到了人生第一盘炒苦瓜,是江凭阑生平第一次炒的苦瓜。江凭阑炒完尝了一口,苦得喝了大半碗白水才勉强忍住,而皇甫弋南在某人灼灼的目光里吃完整盘苦瓜后喝了三大碗白水:被甜的。
那碗明明很甜却苦不堪言的燕窝粥,他是含笑喝的。
这盘明明很苦却甜得发腻的炒苦瓜,他是皱着眉吃的。
人生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别人觉得苦的东西,你或许甘之如饴,别人觉得你该哭,你却偏偏从眼角笑到了眼尾。
冷与暖,总是只有自己知晓。
一生里尝过太多种滋味,酸甜苦辣,到最后却只能记得最鲜明的那一种。
一生里听过太多话,大部分听了也就忘了,可很多年过去了,当他辗转反侧不成眠,却总是记起这一夜。
这一夜,她第一次主动抱着他,将脸颊轻轻贴在他的后背,闷闷地说:“什么时候能好?会好的对吧?何老一定会有办法的……如果真的好不了,我来当你的右手吧。”
如果真的好不了,我来当你的右手吧。
轻描淡写的一句,谁又能想到,这个坚韧到有些固执的女子,从此后,永远站在了他的右侧。
……
这是一个多事之秋。
皇甫历史上几件改变未来政局走向和王朝命运的大事多发生在这一年的秋冬,只是高瞻远瞩真知灼见的毕竟是少数,当时的人还反将它们作为茶余饭后的笑话谈资。
先说太子谋逆案。
废太子皇甫嘉和苦心筹谋数月,于八月十三与兵部尚书韦玄徳合力策反京军三大营中神机一营,发动兵变。其夜,大火烧城,甫京沦陷,叛军兵锋直指皇宫,废太子率兵杀至九寰宫,意图逼迫神武帝退位,与四皇子所率禁卫军正面交锋,六皇子率京军三大营中冲锋一营赶至九寰宫救驾,协同四皇子合围,将废太子拿下。
兵变至此彻底失败,然谋逆案却还远远不到了结时候。三法司奉圣命清查涉案人员,朝中近三分之一官员被罢免,其中又有三分之一遭抄家问斩之祸。血腥气弥漫了整座甫京城,整整一月,刑台上的磨刀石未曾得一日停歇。
对此,宁王府里有女子淡淡评价:“一个失势的太子哪能拉拢这么多官员,老皇帝这一着清算够狠,趁机将看不顺眼的统统灭了,想必老四和老六手底下也折损了不少暗桩,咱们的人呢?”
某人似乎很满意她口中的“咱们”一词,耐心解释:“难免殃及池鱼,主心骨尚在便不碍事。”
继太子谋逆案后,又一桩金銮案将多年来淡泊名利的十一皇子拖下了深渊。尽管十一皇子拒不认罪,还是被三法司以涉嫌太子谋逆案为名羁押入狱。这个案中案接连审了近三月,甚至在太子谋逆案清查完毕后仍未有结果,十一月初七,吃尽牢狱苦头的十一皇子被无罪释放,对此,三法司的说辞是:证据不足。
刑部虽没少做滥用刑罚的事,可证据不足,当事人又是天家皇子,自然不能草菅人命,加之陛下态度模糊,似乎也不忍心自己的儿子日日受折磨,无奈之下只得放人。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十一皇子沉冤昭雪之时,陛下却又未下达明文旨意,甚至也没有给出任何赏赐以作补偿,众人都看不太懂老皇帝的心思,不过,唏嘘几日也便忘了。
皇室子弟,起起落落是常事,除了当事人,谁又能真正体会其中苦楚。
十一月初七,受了三月酷刑的十一皇子从牢狱里走出,乌黑的风帽遮住了他瘦削的脸廓,然而当守狱人看见那一双眼睛时,却明显感觉到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三月前,这个男人被羁押来时目光沉静,即便枷锁在身也难掩其眉间清逸。可三月后,当那人满身伤痕从囚笼里走出,他的目光不再是一潭纯净的水,在那里,涌动着足可包裹这世间一切血火的诡谲。
年迈的守狱人心砰砰砰地跳起来,这样的人他见得太多了,这些人,他们进去的时候还是只兔子,出来以后却成了猛虎。这座牢狱是多么神奇的地方啊,有些人或许原本永不会为权位所诱,成为欲望的奴隶,但这里,却能改变他们。
从今日起,皇甫又少了一位淡泊寡欲的皇子吗?
但愿是他……看错了吧。
皇甫逸自黑暗尽处缓缓步出,一位太监模样的人侍应在前头,见他来了便跟了上去,“宁王殿下为您准备的车驾就在前边,您若想清楚了,便坐上去,若没有,便走过去。殿下的意思,一切随您心意。”
他没有答,忽然抬起头来望向天际,那里风很大,以至云起云涌,险些要迷了人的眼。
半晌他笑了笑,淡淡道:“冬天来了,还是车里暖和。”他将视线自天际收回,朝停在前头的马车走去,他的步子那样慢,却因为慢而显得格外坚定,坚定到似乎这一步踏出便永不会再回头一样。
在太子谋逆案之后接踵而至的除了金銮案,还有一桩谋刺案。八月十八,宁王仪仗归京,神武帝命四皇子携宫廷禁军开道相迎,却迎到了重伤浴血的宁王。
宁王乃是奉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