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游戏民国-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川岛芳子一笑,怎么看怎么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主子,这些个日本人可是被您打怕了……他们觉得靠手上的四十来万关东军是拿不下满洲了。所以又有了新的增兵计划,决定要将关东军所辖的师团增加到三十八个!总兵力要超过一百万!”
“什么!”听到一百万,罗耀国可是怎么样也坐不住,一下就从床上跳了起来,指着川岛芳子的俏脸儿脸色铁青。
眼下国民党在东北的地面部队不过是四个师两个旅,总兵力不过十一万多一点儿,就算有日军一倍的战力,也不过是相当于二十多万日军。而一师青年军、两师晋军的战斗力顶多也就是日军的三到五成,差不多相当于三万日军,三十万抗联等抵得上十万日军已经是顶天了。这样一算罗耀国手中的部队也就差不多等于三十多万日军的战斗力,却要面对三倍于自己的百万日军!而且背后还有几十万共产党和东北军……这一战怎么看都是没有一点儿胜算的!
“主子……您别急啊,日本人百万大军可没有那么快到齐的。”川岛芳子笑吟吟地看着几乎全裸的罗耀国,眼睛里面闪过一丝情欲。
罗耀国似乎没有注意到川岛的古怪表情,继续跳着脚提问:“芳子,你这个消息是什么时候得到的?我怎么没有听说?”
川岛芳子美目流转:“他们的消息当然没有我灵通了。”说着她也从床上爬起来,从背后搂住了罗耀国,将俏脸儿贴在了罗耀国结实宽厚的脊背上面:“告诉你吧,这是我从关东军高级参谋多田骏那里打听到的。日本军方现在因为是否要扩大战争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真琦甚三郎和荒木贞夫为首的皇道派,他们主张倾举国之力和你们打到底。一派是以永田铁山为首的统制派,他们的意见是倾力一博,将满洲的出兵的规模扩大到一百万!如果还打不赢就要及时收手,将扩张的方向转向别处。”
罗耀国似乎一下子冷静下来,深深吸了一口气:“日本鬼子已经做出最后决定了吗?”
川岛抬起雪白的小脸儿,看了眼墙角处的自鸣钟,笑道:“差不多了吧?五相御前会议应该现在已经开始了……”
……
日本东京,由“木头人宰相”滨口雄幸召集的内阁五相御前会议正在进行,除了他自己之外,陆相宇垣一成,海相安保清种,外相币原喜重郎,大藏相井上准之助也都一脸严肃地坐在那里。
而除了五相之外,大殿里还端坐着另外一群戎装笔挺的军官,他们是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的代表,包括陆军总参谋长铃木莊六和海军军令部长铃木贯太郎也都出席了这次关系到日本国运的重要会议。
看这些人的架势,已经在这里等候了颇有一段时间里,所有人都是正襟危坐,默默等待着什么。
忽然门外传来了由远及近的木屐的咕哒声,很快本来紧闭着的门就被两位皇室侍者给拉开了。而门外也传来了宫内大臣一木喜德郎急促而又悠扬的唱名声:“天皇陛下驾临,诸官恭候。”
听到这个声音之后,所有人都起立朝着声音传来的地方深深地底下了头,天皇在日本的地位自不待言,更何况这位昭和天皇裕仁又是传说中雄才大略的明君。和他的傻瓜老爹大正天皇不同,裕仁可是直领陆海军,真正掌握着枪杆子的,发动这次满洲事变也是他的主张。
裕仁天皇和一木喜德郎都是一身礼服鱼贯而入,裕仁目光闪动,满脸都是精悍的神色。身上所有的精力,和不是很多的智力仿佛都全部提了起来,就等着应付眼前这场决定日本国运的大赌局了——现在又到了要下赌注的时候了!
裕仁笑着双手虚按请大家坐下,自己也不言声儿地坐在上首的御座上面。也不说话,只是面带微笑地看着众人。他现在是明君,明君总是要先听取众臣的建议然后再做出决定的。
这个时候,众臣的头头滨口雄幸也当仁不让,站起身,冲着裕仁天皇弯腰一躬,然后又转身面对群臣,目光炯炯的四下一扫:“各位,通报大家一个好消息,就在昨夜,在莫斯科,我们与苏联政府已经签署了《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其中有一个秘密条款是关于两国划分在支那的势力范围的。苏联同意支持帝国在满洲的行动,以换取苏联在蒙古的特殊权益……而且苏联还会通过共产国际引导北支的共产党中央政府同南支的国民政府对立。所以目前满洲局势已经对帝国空前有利……诸君,东亚大陆最富饶的土地即将被大日本帝国所掌握,现在只有最后的一个障碍阻挡在帝国的面前。”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为之一震,虽然日苏两国之间关于中国的特殊权益早就已经达成了默契,可默契毕竟不是白纸黑字的条约!特别是在日本因为满洲事变而遭遇到国际制裁之时,能同苏联签订这样一份条约,即使不考虑到附加的秘密条款,也是对日本的一个巨大支持!
有了苏联的支持,日本在满洲的敌人可就只剩下了国民党一家了……
当然,日本为了这纸条约自然也付出了足够大的代价,只不过眼下已经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了。
大殿内沉默少倾。参谋本部次官荒木贞夫激动地站了起来:“大日本帝国万岁!天皇陛下万岁!”和他一起的,还有几个皇道派的年轻一些的参谋,个个脸色涨得通红,满脸激动的神色看着御座上的裕仁天皇,似乎只等裕仁一声令下,他们就去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了。
裕仁满意地点点头,不过仍然没有开金口,只是将目光转向了陆相宇垣一成。
宇垣啪的一声起立:“陛下,陆军省和参谋本部拟定了一份百万大军出兵计划,恳请陛下谕准。”
“百万大军……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出兵规模呀。”裕仁天皇扬了扬眉毛,低声嘟囔道:“能确保胜利吗?”
宇垣点头:“帝国国运悬于此战,陆海军将士必将竭尽全力。”
“如果不胜呢?”裕仁的脸色已经阴沉了下来:“朕听闻这个百万出兵计划还有一个万一不胜的备选预案,有没有这回事?”
宇垣迟疑了一下,斟酌着解释道:“陛下……这只是陆军省和参谋本部制定政策时的惯例,什么事情总要考虑到多种可能性……陆军省和参谋本部认为,一百万大军已经是目前帝国所能维持的作战规模的上限,如果再打不下来……”
“一百万不行就两百万!两百万不行就三百万!”荒木贞夫这时站起身,不顾宫廷礼仪大声插话道。
宫内大臣一木德喜郎刚想要开口呵斥,裕仁天皇却先开口询问道:“宇垣,帝国有没有可能支持三百万大军在满洲作战?”
宇垣皱着眉毛思索了一番,最后还是点点头:“陛下,帝国是可以支持三百万军队在满洲的作战,不过……那样做是没有胜利的希望的。”
“为什么?”裕仁追问。
宇垣叹道:“陛下,帝国所储备的武器装备和接受过严格训练的预备役军人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将陆军规模扩张至四十个师团,也就是一百万左右。如果再要扩军至三百万所耗费的时间将是相当漫长的。”说着他长长一叹:“今年南支的钢铁产量已经超过了帝国,铝的产量更是帝国的十倍,煤炭、电力、铜的产量也远远超过帝国!他们已经发展起来了,不再是那个衰弱不堪的老朽帝国了,等到帝国动员武装起三百万大军,南支国民政府只怕已经动员出一千万大军了!”
裕仁脸上闪过一丝诧异:“一千万大军!南支真的强大如斯了?”
“陛下,支那并没有统一,北支的共产党阻挡住了南支国民党的……”荒木贞夫还想强辩,可是说了一半却脸色大变,突然停住了。
宇垣看了一眼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胸口不停起伏的荒木贞夫,苦笑道:“荒木君,你也想到了是吗?一旦南支实行自总动员,这一千万把刺刀连帝国都没有办法战胜,何况弱小的支那共产党呢?所以帝国如果将战争的规模提升到三百万,那失败的一定是帝国!”
裕仁眉毛紧皱:“宇垣,照你的说法,南支国民党只需要实施总动员,帝国和北支的共产党岂不是就必败无疑了?那这场战争……”
宇垣苦苦一笑,深鞠一躬:“陛下,因此帝国现在采取的策略应该是以快打慢!南支的全民总动员体制刚刚树立,还很不完备,经过军事训练的预备役军人不多,后备军官数量也不足,因此他们的动员速度肯定不如帝国快。所以帝国应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陆军动员至一百万,然后迅速投入满洲战场,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万一不胜,帝国就应该及时抽身,绝对不能在满洲和支那这个巨人打一场必败的持久战!”
裕仁咬咬牙齿,放沉了声音:“这个百万大军出兵计划朕准了。”他猛地站起身,目光炯炯地扫视着群臣:“不过朕要的是必胜!而不是什么后备方案!帝国的百万武士足够踏平整个支那!何况是一个小小的满洲呢?”
……
“总理,沈阳方面派了个人到北京来了!”
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急急地敲了敲西花厅周恩来办公室的房门,一听没有动静,又急切的再敲了两下。
办公室内,传来了周恩来略带着些疲倦的声音:“顺章,进来吧。”
虽然刚刚因为辽西会战的“胜利”和承诺解决“蒙古问题”而度过了执政危机,不过一副烂摊子却也压在了周恩来的身上。
眼下中共的所面对的形势十分困难,辽西会战消耗巨大,几乎耗尽了中共的老底,可结果却是一无所获。不仅没有所获,还有一大堆的伤员要赡养,烈属要抚恤,部队也要补充。哪儿哪儿都是大笔的支出,还要准备蒙古出兵,热河出兵……这钱向流水一样哗啦啦的出去,可进项却越来越少。原本北京政府最大的收入来源是山西煤炭的“出口过境税”,可自打山西之战以后,这笔收入就断了档!此外,辽西开战以后,国民党海军又用水雷封锁了渤海湾的入口,将整个渤海湾宣布为战区,北京中央政府的海关收入也顺理成章的归了零!
眼下的北京政府,国库里面空得可以跑马,一年的收入不够两个月的花销,只能依靠饮鸩止渴的滥发纸币在勉强维持着。要不是南方的工人阶级还有民主人士民族资本家提供了大笔捐款,北京政府还真不知道该如何维持了。
当顾顺章走进周恩来到办公室里,就闻到了呛人的烟味。周恩来本来不抽烟,可这些日子,却不知道抽了多少!就瞧见他耷拉着眉毛,坐在那里慢慢的喝着浓茶,还在强撑着处理永远也处理不完的公务。
顾顺章皱皱眉头,将一个明黄色的信封递给了周恩来,自己过去打开了办公室的窗户。凉风吹进来,让脑子已经成了一锅粥的周恩来精神就是一振,忙不迭地撕开了信封,取出信纸仔细看了起来。才看了几行,紧锁的浓眉就松了开来,还噗哧笑出了声。
“是那个万岁爷同志溥仪的亲笔信。”
“总理,信上说什么?”
周恩来抖着手将信纸递给顾顺章。低声道:“你自己看。自己看……这个溥仪说自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心一意向着共产党,还提出要加入共产党,为民族为国家为抗日为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尽一份力量……溥仪说这次日本人发动满洲事变和他没有关系,他也是被迫出任这个伪东北行政长官的,现在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在咱们反攻东北的时候起兵响应。他还说……眼下日本可以承诺在打败国民党反动派以后就从东北撤退,条件是咱们承认他东北三省长官,虽然未必可信,不过可以让国民党和日本二虎相争。此外他还派了个叫金壁辉的人来和咱们谈判,你知道这个人的情况吗?”
顾顺章是个细致的人。不言声儿的仔细看完了电报,低声道:“这个金壁辉就是那个女特务川岛芳子!背景十分复杂,还和国民党的罗耀国有一腿……在日本人那里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溥仪派她来和咱们谈判,只怕还是日本人的意思,而且罗耀国多半也已经知道此事了。真不知道日本人到底在打什么算盘?莫非只是想离间我们和国民党的关系?”
一提到和国民党的关系,周恩来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默然半晌,轻轻道:“这些日本人就是在打让我们自相残杀的主意!顺章同志,要不你去和这个川岛芳子接触一下,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顾顺章微微皱眉:“好吧,我去和她见面。不过……咱们要不要把这事儿拿到政治局上去议一议?我担心王明会……”
周恩来站了起来,在办公室里面走动了几圈,喃喃道:“你说得对,是要拿到政治局上面去议一议,我要听听米夫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第0545章 毛总统的任期
武汉东湖,憩庐。
“……至此,辽西会战结束,我无敌之国民革命军仅以两师之兵击溃日寇三个师团,击退日寇四个师团,收复朝阳并且成功保卫了葫芦岛要塞,总计歼敌七万(包括共产党军、东北军、抗联的歼敌),击毙日酋少将旅团长下元熊弥(抗联打死的)。我军在辽西转入全面反攻,日寇退守北票、义县、锦州等地。”
听着广播里面播音员满口夸大之词的激动声音,蒋介石心满意足地关上收音机,又拿出精心收藏的战报(记载着共产党军队的死伤!)欣赏了起来,还露出了一脸反动的奸笑!这场辽西会战的胜利实在是太大了,不仅消灭了七万个日本鬼子,还有十二万到十五万的共产党和五六万东北军,而且又把共产党和东北军都“请”进了山海关,以后只要打败日本人东北就是国民党的天下啦!
除了军事上的双重胜利,辽西大捷在国内舆论上也产生了让蒋介石非常意外的反应。就在朝阳大捷后的第二天,《大公报》和《申报》都刊登出社论,指出现在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收复辽吉驱逐日寇。南北两个中央,无论是哪一方有能力打败日寇收复失地,就能够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是当然不让的唯一合法政府!而朝阳大捷已经向全国人民表明,只有武汉的国民政府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使命。两份大报最后都呼吁北京政府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在走下去了……
除了国内的抗战形势一片大好,国际上也传来了好消息,就是苏联和日本在莫斯科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份条约一经公布,不明真相的南中国群众立马就将苏联和日本并列为中华民族的两大威胁,而和苏联关系特殊的共产党在南国的支持率也有所下降,看起来这个苏联的倒忙还真是……甚至某个鲁姓的左联旗手也连日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将苏联指为中国工农群众最危险的敌人!
宋美龄和杨永泰推门进来,看到蒋介石的笑脸,便笑着说:“达令,辽西大捷,真是大快人心呀。”
“哦,是畅卿先生,坐,坐下说。”老蒋赶忙收起那副有点奸的笑脸儿,恢复了一本正经的模样:“有什么事吗?”
“委座,葫芦岛的罗辅文发来急电,日本人有可能增兵到一百万!”杨永泰的脸上闪过一丝忧虑:“据罗辅文说,这个消息来源绝对可靠,日本人只怕是要拼命了!”
蒋介石不动声色地点点头:“军事情报局有这方面的报告吗?”
说起军事情报局,蒋介石心里面就有些不舒服,这个部门自从成立之日起就在罗耀国的把兄弟吴子良的把持下,这么多年来老蒋不知道想了多少办法想把手伸进去,不过都没有任何结果,那里已经被经营的针插不入,水泼不进了。
“军情局还没有报告送来。”杨永泰摇摇头:“军情局在日本的情报网是通过朝鲜独立军展开的,基本上都是在下层,进不到他们的核心,罗辅文在电报上面说是‘特殊渠道’,估计不是军情局的消息,不过应该错不了。”
“看起来辽西会战后,日本人并没有放弃对东北的野心,而且还变本加厉要扩大侵略了。”蒋介石沉凝片刻后又问:“这一战看起来就是决定性的一战了!只要我们打赢,东北就会回到我们手中,甚至整个中国也是我们的了。”
杨永泰闻言一愣,本来国民党高层对东北抗战的打算是“持久战”,想要将东北变成日本和中共的一个慢慢流血的伤口,可现在蒋介石居然提出要一战定输赢了,看来辽西会战后的战略态势已经容不得国民党继续躲在战场边缘坐山观虎斗了。
“委座,我们往东北运兵的陆上交通线已经被共产党封闭了,现在只能靠海运,而我们的海军又不是日本的对手,这一战只怕不好打啊。”杨永泰的声音也有些焦虑。
蒋介石一挥手:“不要紧,辽西会战中日本海军始终没有进入渤海湾,这说明海军对渤海湾的封锁是有效的,而且在辽西我们只动用了两个师就取得了这样的胜利,看起来我们的陆军已经在日本陆军之上了。”
杨永泰心中不由苦笑,中共和东北军在这场辽西会战中可是先后投入了四十万大军!而且付出了伤亡近半的惨重代价,同日寇苦战了三个月,严重削弱了日军的实力,才为国民党军最后的轻松取胜创造了条件。不过眼下中共和东北军已经收兵回了关内,东北战场上只剩下国民党一系的力量在孤军奋战了。
杨永泰不打算在这个时候扰了蒋介石的兴致,再说眼下在东北顶雷的是罗耀国……所以他便话锋一转,提起了苏日条约的事情:“委座,苏俄和日本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这背后会不会有针对我们的密约?苏俄会不会趁着我们的主力被牵制在东北,而在别处趁火打劫?”
“应该不会,至少苏俄不会自己出头,眼下他们正在进行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要从英美进口大量的机器设备,如果这个时候和咱们开战,英美就会根据《亚洲和平条约》制裁苏联。”宋美龄接过了话题,又仔细分析了一番:
“英美现在正遭遇经济危机,对技术和高端设备的出口放得很松。不过我们现在是他们最大的客户,苏俄人手中的外汇储备没有我们多……一旦我们和苏联开战,英美为了中国市场一定会站在我们一边制裁苏俄的。”
满洲事变发生以后,英美法荷在第一时间就宣布制裁日本,实际上也是看中了国民政府手中的二十亿美元的储备,而作为回报,国民党反动派则接口苏联违反《亚洲和平条约》撕毁了同苏联的石油采购合同,转而大量进口英美荷三国的石油储备到了茂名的大型石化基地。
蒋介石闻言哈哈一笑:“看起来我们现在是要盼着斯大林来入侵了,他要是把爪子伸进蒙古,苏俄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算泡汤了,咱们说不定就过个几年就能超过苏联了,到时候那些共产党还能指望谁?”
杨永泰脸色凝重,摇了摇头:“委座,苏联现在不会亲自出手,他们可以让中共北进蒙古,一来可以驱逐王仲义的势力;二来可以打通中共和苏联的联系。而且咱们的主要精力又要放在东北,实在是无暇他顾。”
“我们对共产党太软弱,罗辅文总是不想和他们撕破脸,这次要不是我辽西的共产党也不会被逐走!”蒋介石沉吟了片刻,又说:“好在眼下罗耀国也被牵制在了东北战场上,而且王仲义也是他的把兄弟。蒙古如果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一定不能坐视不理!”
杨永泰和宋美龄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露出担忧的神色。王仲义眼下毕竟还顶着中共的牌子,即使中共决定讨伐他也是中共的内政,国民党干涉中共内政似乎理由并不充分。而且国民政府和蒙古并不接壤,所以干涉的唯一办法就是对直隶发动进攻,到时候难免又要爆发内战,国民政府有这样的力量两线作战吗?
杨永泰想想后委婉地说:“国民政府今年的财政赤字已经高达七亿元法币了,眼看东北的作战还要扩大,这个钱就像是流水一样花出去……行政院的罗院长这两天可是连头发都急白了不少,现在国内的经济情况看起来不能维持内外两场战争,对共产党最好还是采取政治手段。”
“畅卿先生说得对。”蒋介石不置可否的赞许了一句:“畅卿先生,你再跑一趟北京,去和中共谈判,要他们再派军队参加东北抗战,还要发动舆论来向中共施加压力。对了……还有那个什么民主党派也要走动走动,他们不是都在北京参政议政吗?你要去向他们说明我党团结共产党抗日的决心和诚意,同时也要揭露苏联同日本勾结,妄图灭亡中国的阴谋和野心,要他们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提醒中共对苏联提高警惕,千万别上了苏联的当,干出亲者通,仇者快的事情来!”
说到这里,蒋介石想了想又说:“国民革命军过境直隶参加东北抗战的要求也要提出,也要和那些民主人士讲,要他们去劝劝中共。哦,对了,还有国民政府的财政困难也要和他们讲明白。要告诉这些民主人士,我们国民党是完全能够独立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不过前提是共产党不要继续制造障碍!”
“达令,还有一件事情。”宋美龄这时淡淡一笑,插了一句:“毛泽东的中华民国大总统可是继承的先总理的任期,从民国十六年起到民国二十年可就到期了。”
说完之后,宋美龄看了蒋介石一眼又解释说:“中共不是一直指责我党在南方实行独裁统治吗?而自称是民主的吗?现在毛泽东的总统任期即将到期,那些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是不是可以出来和共产党竞选总统呢?而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背后推动一下?”
蒋介石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夫人说得对,毛泽东的大总统虽然来路不正,不过到了明年也就该到期了。畅卿,你去北京和共产党谈判时也可以提出。”
杨永泰急忙提醒:“委座,我们不能提,我们一提中共就会反过来要求我们提起结束训政,举行全国范围的大选,现在中共是党领导军队,而我们则是半国家化的军队……两者放在一起选,吃亏的肯定是我党,当年苏俄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就是前车之鉴。这个还是让北京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们去提出,或许可以让军事情报局和党务调查局在后面推动一把。”
“畅卿先生说得对,我们不能给共产党制造口实,就让那些民主人士,还有我党的左派同志们去提出,看看共产党会怎么制裁这些家伙。”蒋介石也反应过来了,推动总统选举不是国民党眼下的目标,更不符合蒋介石的利益。对国民党最有利的其实是中共拒绝进行民主、公开、公正的总统选举,这样今后两党谁也别说谁独裁专制了……而且失去了民主这层外衣,中共对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吸引力也会大幅下降,对国民党来说等于是加分了。
事实上,眼下不管是武汉还是北京,都有各自的立法机关。武汉有监察、立法两院,其中监察院和历史上不同,类似于某些西方国家的议会上院,负责审议下院制定的法律,而立法院则相对于某些西方国家的下院,负责制定和修订法律,同时政府预算也要经过两院的审议。不过武汉方面的立法院和监察院基本上是国民党一党独大,实际上就是国民党的橡皮图章。议员也大都是一些国民党元老和南方垄断财阀的代表,当然也不是民选的而是各省推举的,而且这些家伙说起话来嘴上也没有把门的,天天在议会里面大吵大闹,好像对什么都不满,时不时的还为了各自所代表的利益而动起手来……看起来就反动!
中共领导的北京中央则有一个政治协商会议,这个机构的成员大都是社会名流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其中也包括从国民党分裂出去的左派人士。而且这个政治协商会议理论上是代表着全国各个地区和阶层的,因此也有大量来自国统区的各界人士来代表被压迫的国统区人民参政议政。和南方的两院不同,这个政治协商会议里面的各界人士都是真正在参政议政,开起会来秩序良好,绝对没有争吵,更别说是打架了,唯一动手的就是鼓掌!每次开会,都是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听上去就知道一定是民主自由的。
而南方的某些左派报刊也常常拿来北京政治协商会议开会时的那种热烈鼓掌的照片,来和南方两院里面打群架的照片做比较,以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假民主真独裁!对此,国民党五大佬也都无可奈何,他们虽然大权在握,可是却没有办法阻止议会里面的吵闹。那些议员们虽然是“推选”的,可人家也都已经瞄准了训政期结束以后的民选了……1939年开始南国各省的训政就要陆续到期了。这些“推选”的议员们现在都不怕因为“为民打架”而被上面免职,这样只会为他们赢得巨大的声望。同样五大佬们也各自在为训政期结束后的宪政期盘算着,都在想方设法拉拢有声望的议员加入自己一派,自然也没有人肯出头去当这个恶人。
所以在国共两党关于民主和独裁的论战中,国民党一直是处于下风。除了一再赌咒发誓保证在十六年训政期结束之后立即还政于民之外,就没有一点办法了。而这回毛泽东的总统任期将满,似乎是给了国民党反动派一个反击的机会。
“可万一中共同意举行总统大选呢?”蒋介石微微沉凝了一会儿,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中共顺水推舟,同意举行大选,以中共对辖区内民众的掌握程度,他们应该有很大的胜算。到时候死扛着十六年训政期不让步的国民党岂不是要更加被动?
“民主的大门只要开了条缝就很难关上了。”宋美龄淡笑道:“只要中共肯在北京政府的辖区内举行有反对派参加的总统大选,我们南北双方在民主宪政条件下的和平统一也就有了可能。哪怕这次选举不够公正,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至少中共已经学会容忍反对派了。”
杨永泰看看蒋介石的脸色,知道他心中对民主宪政条件下的和平统一并不赞成,便沉沉一笑:“委座,眼下西北三省和黑龙江蒙古可都还在北京政府的辖区里面,如果中共同意举行大选,王仲义和王自省不就要推出他们的候选人来了吗?而且他们的人还可以用竞选的名义进入中共辖区对中共的政策进行批评,这样的事情中共能够容忍吗?甚至……我们还可支持陈独秀去参加这次大选……”
蒋介石拍了拍巴掌,大笑道:“好主意!只要这些人提出要派代表参加大选,中共一定不会同意的!到时候就是我们来指责中共独裁了。”
杨永泰轻轻吁了口气,又笑道:“委座,要不要请罗辅文回一趟武汉,讨论一下总统选举和东北抗战的事宜?”
“不用,我明天就去葫芦岛,顺便视察一下东北战区。”蒋介石摇头说:“东北战区刚刚成立,罗辅文这个司令长官可忙得很。接下来还有一场大战在等着他,如果能打赢,我们这个国家可就算真正复兴了,中共也就不足虑了。”
第0546章 我们不是汉奸
辽西会战看起来又一次把日本人打疼了,特别是在朝阳战役后期,国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