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争大唐-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本抱着姑妄听听的李世民没想到面前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竟然说得如此头头是道,登时便来了兴致,待得骆正声话音一落,李世民饶有兴致地追问道:骆爱卿所言之物事须得多少时日准备?

一见李世民对自己的禀报感兴趣,骆正声登时就更来劲了,满面红光地比划着解说道:回陛下的话,诸物体若是重新打造,所需时日最少也得半年余,然,微臣此番奉诏前来,随军带有各色机簧之数量如下:弩炮机簧两百套,若是人手充足,组装成器,所需时日约半个月,可组弩炮一百四十,余下之机簧为配件,供更换破损之用,弩车机簧三十套,组装成器所需时日亦是半个月出头,可组弩车十五两,余数亦是备用之配件,火油弹四枚为现有之物,随时可用,至于天车,非机簧之力动,只有铆钉、角铁等物,所有部件大多得重新打造,所需时日较长,若是要以之为攻城之主力,须得十辆以上同时动,方有效果,若如此,非两月余无法完工。

骆正声说得来劲,却浑然没注意到李世民的眉头不经意间便已微微地皱了起来,当然了,并不是对骆正声所言有何不满,恰恰相反,若是骆正声所言属实,那可是帮了老爷子的大忙了,至于半个月的时间么,李世民倒还是等得起的,然则一个疑问却悄然在李世民的心中冒了出来李贞是如何捣鼓出如此多的东西来的,又还有多少是自己所没掌握的?当然了,疑虑归疑虑,李世民自不可能在这么个当口上,将心中的疑虑表现在诸将面前的,故此,待得骆正声话音一落,李世民便即笑呵呵地开口道:好,既如此,朕便给尔半个月的时间,人手亦由尔调派,半个月后朕要看到成果。

陛下英明,只是诸般事物都可以解决,唯天车恐难按时完工,微臣实不敢妄言欺君。骆正声一听老爷子同意由自己督造诸般器具,登时便是一阵狂喜,不过很快便冷静了下来,恭敬地回答了一句。

李世民对于天车虽说很是向往一见,可却不想在安市城下呆上两个月的时间,一听骆正声说天车无法按时完工,也就不再坚持,笑呵呵地一挥手道:此物事来不及那便不造也罢,其余诸般事宜整治出来即可,尔所造之物若是真能见功,朕便调尔入工部任职,去罢。

多谢陛下,微臣告退。老爷子金口一开,骆正声自是不敢怠慢,忙不迭地应答了一声,匆匆地退出了中军大帐,自去安排相关计划不提。

诸爱卿,既然器具制造尚需时日,那就半个月后再行攻城好了,诸爱卿这便随朕去看一下京观罢。骆正声退下之后,李世民也无心再就攻城之事议决了,笑呵呵地起了身,大步便行出了中军大帐,由着一大帮子将领们簇拥着向城下列阵的大军之前走去京观又叫武军,就是将敌军的尸体堆在道路两旁,盖土夯实,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以此来炫耀己方的武力,自古便已有之,残忍而又野蛮,实算不上甚仁义之举,当然了,李世民之所以会同意筑造京观,并不是因着有施暴之嗜好,也不是似程咬金所说的那般是为了以牙还牙,而是为了刺激高句丽守军出战,说穿了,其实只因李世民心里头依旧不愿放弃胜的念头,隐隐盼望着城头的高句丽守军会沉不住气地杀出城来,与唐军来个硬碰硬。

昨夜一战中,出城夜袭的五千高句丽官兵,除了极少数溃散到密林里去,算是逃过了一劫之外,绝大多数都死于非命,奉命屠尽安市城的唐军压根儿就没留下一个俘虏,待得中军大帐中传来旨意,言及要筑京观之际,数千名唐军官兵齐齐动手,很快便在离城一里之处将京观搭建了起来,还特意将敌军主将高可澄的尸体留在了最上层,且埋土只埋到脖子,露出个丑陋的脑袋正对着城头,其状之凄惨,登时令城头上的一众守军愤概无比,人人咬牙切齿,个个高声怒骂不已。

高将军,出击罢,我等誓与唐军不两立!

高将军,您就下令罢,我等誓死也要夺回少将军的遗骸!

将军,杀罢!

城头上愤怒的高句丽将领们将面色铁青的高怀龙围在了中央,七嘴八舌地嚷嚷了起来,个个要战,人人喊杀,一时间城头之上请战之声响成了一片,而高怀龙却始终不一言,只是双眼喷火地注视着京观之所在。

眼瞅着全军将士求战之声大作,早已闻讯赶到了城头的杨万春担忧地看着高怀龙,虽想着出言相劝,可一想起昨夜之败归根结底乃是出自自己的谋划,心中便满不是滋味,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了,然则杨万春却很清楚唐军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激怒守军开城迎战,若是失去了城墙的掩护,原本兵力、战力都处于下风的高句丽军根本就看不到一丝胜利的希望,有鉴于此,尽管满心的内疚,可到了末了杨万春还是硬着头皮挤入了人群,满脸子歉意地看着高怀龙道:高将军,少将军之丧乃是杨某之过,高将军若是气不过,杨某人随高将军处置便是了,然则杨某以为唐军此举乃是故意激怒我军,高将军万万不可开城迎敌啊。

丧子之疼,疼彻心肺,京观之耻,更是令高怀龙羞愤难当,身为男儿,岂能受此大辱!然则高怀龙并非无谋之莽夫,自是已然看破了唐军明显到了极点的用心,原也用不着杨万春出言提点,只不过明白归明白,心里头的郁闷与气怒却依旧是难免的,先前之所以不一言,也就是为了压制住内心的冲动罢了,待得见杨万春如此说法,高怀龙默默地摇了摇头,深吸了口气,环视了一下周边诸将,高声下令道:全军听令,紧闭城门,有敢私自出城者,杀无赦!话音一落,也不再理会惊愕的诸将,缓步便走下了城门楼,步伐虽尚稳健,可背影却是无比的萧瑟与寂寥

第四百六十四章  毒蛇的獠牙(一)

见天就要端午了,这可是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大节日,对于素来重视传统的国人来说,端午节可是轻忽不得的,要准备的各项事物那可是海了去了,啥子雄黄酒、挂青用的菖蒲、沐兰汤的各种药物等等物事全都得备齐了方可,故此,尽管一夜的瓢泼大雨到了辰时方才消停,满城上下处处积水,可依旧挡不住人们采购的热情,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上都挤满了肩扛手提着各种包裹的行人,到处是一片的欢歌笑语,好一派歌舞升平之景象,直到一骑快马从北门外冲将进来,这才让喜庆中的人们想起了北方如今还正打得激烈着呢。

闪开,快闪开!浑身是泥水的驿卒一冲进了北城门,立马扯着嘶哑的嗓音,高声地哟嗬了起来,也不管街上的行人是否及时避了开去,就这么横冲直撞地沿着北大街向前飞奔,马蹄过处,激起泥水无数,不少来不及避让的行人倒霉地被溅满了一身,于是乎,臭骂声,瞎议论之声立时便糟杂四起,然则这名驿卒丝毫也不理会身后的喧嚣,一路狂奔地赶到了兵部衙门,不多时,就见留守京师的兵部侍郎卢承庆行色匆匆地走出了兵部大堂,径直往不远处的尚书省议事大堂赶了去。

诸侍中,大捷啊,北方大捷,陛下亲率大军于牛栏岗一战,杀敌无数,高句丽十六万大军飞灰烟灭!卢承庆几乎是闯着奔进了尚书省议事堂,一见到正埋头公文间的轮值大臣诸遂良,不等其开口询问,立马兴奋地嚷了起来。

哦?那可是大喜事啊,军报何在?诸遂良当初也是反对李世民亲征最执着者之一,然则一听到李世民宝刀未老之消息,同样感到兴奋异常,霍然而起,一伸手,紧赶着问了一句。

啊,在呢,在这呢,呵呵,下官光顾着高兴了。卢承庆腆然一笑,忙将手中握着的军报折子递了过去,口中兀自碎叨叨地念着:此军报方才送到,下官一接信报便即赶了来,呵呵,这等大喜事当得尽快昭告天下,以增端午之喜庆。

诸遂良根本没功夫去听卢承庆的碎嘴,迫不及待地将军报折子摊了开来,飞快地看了一番,长出了口气,笑了起来道:喜事啊,着实是件大喜之事,好,很好,此事重大,本官要即刻到东宫一行,卢侍郎随意好了。话音一落,也不管卢承庆是如何想的,急匆匆地便奔出了大堂,高声喝道:来人,备车!

诸遂良这么一走,可把卢承庆给郁闷坏了军报之管理乃是兵部之责,当然了,将相关信息向各方转呈也是兵部的活计,可诸遂良倒好,得了消息自己跑去找太子殿下报喜,却把自己这么个挖井人给丢在了一旁,这算个啥事么?只可惜官大一级便能压死人,更别说诸遂良的位分乃是宰相,着实不是卢承庆如今的地位所能得罪得起的,故此,哪怕心里头再有气,卢承庆也只好忍了下来,黑着脸,冷哼了一声,一拂大袖,怏怏地转回兵部衙门生闷气去了么小二郎啊,背着书包上学堂,丫丫,爹唱得好听不?来笑一个,呵呵,乖小丫,爹爹亲一个喽明月公主的寝宫中,一身明黄单衣的李贞正抱着安乐小公主开心地逗着趣,虽说歌喉着实很一般,却依旧逗得小安乐咯咯直笑,可把李贞给得意坏了,洋洋得意地低头亲了一下小安乐那嫩嫩的小脸蛋,却不曾想胡子茬将安乐给刺得疼了,小丫头不干了,张着小嘴,哇哇一阵乱嚷,登时就令李贞慌了手脚,忙不迭地吹起了口哨,试图安抚一下,那慌慌张张的样子让抱着小李敢的明月公主不禁莞尔一笑…

嘿嘿,丫丫乖,爹爹,啊李贞刚说这儿,突觉手上一热,再低头一看,得,小安乐竟然毫不客气地在李贞的手上撒了一泡,这完全是刚才李贞吹口哨的功劳。

李贞愣愣地看着舒爽了一把的小安乐,脸上露出了哭笑不得的神色,那尴尬的样子登时就令明月公主笑得花枝乱颤了起来。

快,给丫丫换了。李贞无奈地摇了摇头,将尿湿的小丫丫交到了强忍着笑的乳娘手中,看着自己被尿湿的腰腹,自嘲地笑了一下道:还是丫丫乖,知道天热,这是要本宫去澡堂子里轻松一下呢。

咯咯咯一听李贞竟拿这么个蹩脚的借口来掩饰,原本只是无声笑着的明月公主再也忍不住了,抚着胸口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哈,好啊,小月儿竟敢取笑本宫,看打!李贞怪叫了一声,也不管自己满手都是安乐小公主的杰作,一伸手,便在明月公主身上乱抹了几把,而后得意地一笑道:得,这回公平了,小月儿该陪本宫一道去洗洗了,嘿嘿明月公主哭笑不得地看着自己身上的湿痕,再一看李贞那暧昧不明的眼神,脸唰地一下子便红了起来,将怀中不明所以的小李敢也交到了乳娘的手中,挥退了室内的下人们,款款地起了身,轻移莲步走到了李贞身前,一伸手,环柱了李贞的腰,将头贴在了李贞的胸口上,轻咬着红唇,用细细的音调道:妾身是殿下的,一生都是殿下的。

好月儿。李贞一想起明月公主陪伴着自己渡过了西域那段最艰难的日子,心中的柔情不由地便涌了上来,伸手抚摸了一下明月公主那一头金灿灿的长,呢喃地说了一声,低下头,静静地嗅着明月公主的体香,爱意在无声中悄然地在寝室里蔓延了开去。可就在这等无声胜有声之际,打搅却不期而至了王秉和急匆匆地便从外头转了进来,低着头禀报道:殿下,诸侍中求见,说是前线军报到了。

该死的,早不来晚不来,偏生在这么个时辰来了!李贞无限美好的心境立马被搅得乱七八糟,气恨恨地看了王秉和一眼,可也没好意思作,毕竟此乃紧急公务,王秉和并没有行差踏错,李贞万般无奈之余,只好歉然地看着明月公主道:小月儿,本宫殿下,此乃正务,妾身懂。明月公主知晓李贞从不许后宫干政,压根儿就不问军报之事,一伸柔夷堵住了李贞的嘴,柔声地说了一句。

那好,本宫先去了,唔,本宫的晚膳便在此用了,吩咐膳房备膳罢。李贞歉意地吻了一下明月公主的掌心,抬了头来,笑着吩咐了一句,一转身便要往外行去。

殿下,且慢,您还没更衣呢。一见李贞穿着湿了一大块的衣裳便要出门,明月公主忙不迭地拉住了李贞的手,紧赶着道:让妾身侍候殿下更衣罢。

哦?哈哈哈李贞低头一看自己的湿衣,登时便忍俊不住地哈哈大笑了起来,也再不多说些什么,任由明月公主亲手为其更换了身新衣,这才行出了寝宫,向着显德殿的书房赶了去老臣参见殿下。正在书房中等候着的诸遂良一见到李贞走将进来,立马躬身行礼道。

诸相不必多礼,请安座罢。李贞笑着虚抬了下手,客气地将诸遂良让到了客座上。

殿下,捷报已至,我军大捷,陛下英明神武,于牛栏岗一役,全歼高句丽十六万大军,当真是贞观以来不多见的大捷啊,殿下请看。诸遂良语气激动地一边说着,一边将军报双手捧着递给了李贞。

哦?待本宫先看看。李贞心中自是清楚诸遂良之所以对此事如此热心,一来是为了增进与自己的感情,二来么,说穿了其实是为了弥补当初其坚决反对老爷子亲征的过失,然则心里头清楚归清楚,以李贞的城府,自是不会出言点破此中之奥妙的,这便笑着漫应了一声,伸手接过了军报,细细地看了起来。

殿下,而今恰逢端午喜庆,又得此捷报,可谓双喜临门啊,老臣建议将此捷报通传天下,以增喜庆之气氛,又可扬我大唐之国威,不知殿下意见如何?诸遂良偷眼看了看李贞的脸色,试探地问了一句。

三路合击安市城?果然还是要打安市城!李贞脸上虽是笑着,可心里头却是黯然一片李贞对于老爷子的整体战略思想压根儿就不认同,在李贞看来,无论牛栏岗一战中破敌多少都无济于事,一旦唐军踏上了攻打安市城的道路,这战只怕有得打了,尽管早已预计到会有这么一天,而李贞也安排了数处的布置,可依旧无法保证唐军一定能尽快地攻克安市城,而一旦仗打成了僵持,胜就已是不可能之事了,万一再有个闪失,闹不好还可能大败一场,当然了,大败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可无功而返的概率却是奇高无比,就老爷子那愈见刚愎的个性,一旦此战不胜而返,对其心理上的打击毫无疑问将是无比巨大的,问题是如此李贞能做的都已经做了,此时鞭长莫及,有劲也是不上去,除了心中徒呼奈何之外,却也没有别的办法好想了。

此事诸相自可与房相、萧相商量着办好了,有尔等在,本宫放心得很。李贞心中虽焦虑,可脸色却依旧不变,笑呵呵地回了一句。

那好,老臣即刻去办便是了。一听李贞话里已流露出了逐客的意味,老于世故的诸遂良自是不会多迁延,笑着站了起来,对着李贞一躬身,恭敬地双手接过那份军报,便即退出了书房,自去安排相关之事宜不提。

安市,安市,唉!诸遂良退下之后,李贞默默地背着手站了良久,苦笑地摇了摇头,呢喃了一句安市城所在地理位置太过复杂了些,是个险要之地,易守难攻,守城之将若是个精明能干之辈的话,要想破城绝非易事,哪怕李贞事先通过程咬金安排了来自安西的工匠营相助,也不见得一准能奏效,至于先前安排李道宗献策之事,从前番反馈回来的消息来分析,也没能达到预想的效果,而今之际,也只能做最坏的打算了。

来人!李贞默默了良久之后,突地高声喝了一句。

殿下,老奴在此。听到书房里的喊声,王秉和忙领着几名小宦官匆匆从房外行了进来。

李贞看了王秉和一眼,缓缓地开口道:秉和,尔即刻去礼部,通知纪王殿下,就说本宫之意已决,拔灼之莫贺莫罗可汗乃是我大唐之封,由其继任薛延陀汗位乃是顺理成章  之事,大度设狼子野心,竟敢篡位自立,乃是无视我大唐天威之举,诏令草原各部共讨之!

是,老奴即刻去办。王秉和一听便知李贞已下定决心要对薛延陀难了,也不敢多问个究竟,忙不迭地应答了一声,领着人便要退将出去,却不曾想李贞突地又加了一句:即刻请莫、纳二位先生来书房,去罢。

是,老奴告退。王秉和躬身应答了一句,领着人退出了书房,自去安排相关事宜不提。

诸王前番连受重挫,如今都在舔伤口,暗自积蓄力量,自是不敢在强势已极的李贞面前使绊子,而李贞也没打算趁着监国的时机出手对付诸王,故此,京师近来风平浪静,毫无波澜,不单李贞本人,便是两大谋士也都借着这么个良机好生休整了一番李贞本人因着是监国太子的缘故,轻易无法走出东宫,可两大谋士却无此限制,这不,前些日子,两大谋士同时跟李贞告了假,拿了东宫的条子,带了燕十八等人携手到上林苑里打了回猎,昨日方才回转,此际正在崇文馆里与一帮子新晋的学士们闲聊着,一听李贞传唤得急,忙不迭地便赶回了书房,一见到李贞面色凝重,两大谋士立马知晓怕是有大事生了,不经意地对视了一眼,各自行上前去,对着李贞躬身行礼道:臣等见过太子殿下。

两大谋士如今越来越坚持行君臣之礼,李贞明说暗示了好几回了,都不见效,索性也就懒得再计较此时,随意地摆了下手,沉着声道:免了罢,二位先生请坐。

殿下可是准备对薛延陀动手了?纳隆与莫离都是当世之智者,虽尚未看过军报,却已然猜出了李贞叫自己二人前来的意图所在,然则纳隆较沉稳,而莫离相对随意一些,这才刚落了座,莫离便笑着率先开了口。

嗯。李贞对于莫离能猜到自己的心思一点都不感到奇怪,点了下头道:北方军报刚到,父皇亲率主力于牛栏岗一战中全歼高句丽十六万大军,如今已下诏三路合击安市城,算时日的话,此时父皇所部应该已经抵达了安市城,若是本宫所料不差的话,攻城战只怕已经开打了,这与本宫事先的推演相吻合,此战能胜否尚属未定之事,唔,在本宫看来,即便能破城,没有半年之功怕也难成,若如是,薛延陀之计划也就得开始了,本宫已让人通知礼部,承认拔灼为正统,二位先生对此事有何看法,都说说好了。

两大谋士都通军略,只不过纳隆在这一方面稍逊一些,而莫离之军略才干却是极强,尤其是在大势的判断上,未必就比李贞差多少,此时一听李贞将情况介绍了一番,莫离心中便已是有了数,笑着摇了摇手中的羽毛扇道:殿下尽管按原定计划展开好了,唔,若是陛下此番不胜而归,自是需要一个出气筒,便拿薛延陀作法也无甚不妥之处。

纳隆与莫离不同,他乃是出自草原部落,当初已开始是为了族人的安危才选择投奔了李贞,当然了,在李贞的气概与知遇之恩的感召下,如今已是李贞最信得过的两人之一,可他的内心深处却还是不免有着草原之情节,此时一听李贞已然下定决心要对薛延陀动手,心中难免起了些波澜,可因着目下的立场之故,却又不好多说些什么,只是面带忧虑地坐在那儿,良久不一言。

纳隆虽不开口,可李贞却清楚地知道纳隆的忧虑与彷徨之所在,这便慎重地开口道:纳先生,本宫当年曾与先生有约,当视草原各部为我大唐之一体,本宫始终不敢或忘,旁的不敢说,倘若本宫得掌天下之权柄,定当以教化草原为己任,务求草原各部能融入我大唐之中,成为我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将为我大唐之国策,倘若穷本宫一生都未能做到,尚有本宫之子孙接着做,愚公移山,万折不悔!

一见李贞没有忘了当初与自己的约定,纳隆心中立时滚过一阵感动,激动地站了起来,对着李贞便是深深一躬,哽咽着嗓音道:臣代草原各部多谢殿下成全了。

李贞并没有就此再多说些什么,而是坦然地受了纳隆的大礼,站了起来,在书房里来回踱了几步之后,猛地顿住了脚,一字一句地道:给安西传信,毒蛇可以亮出獠牙了!

第四百六十五章  毒蛇的獠牙(二)

贞观十九年四月中旬,安西大都护府突然出紧急帅令,大肆调动兵力,各路大军公开向老爷庙、乌拉斯台、塔克什肯一线集结,整个西域登时因此而风云变色,气氛陡然间紧张了起来,这使得薛延陀境内原本正准备展开生死决战的拔灼与大度设兄弟俩惊异不定之下,不得不各自收缩兵力,以防备安西唐军之大举攻击,战云密布之下,原本一触即的薛延陀内战竟因此而陷入了停摆状态…

贞观十九年端午过后数日,安西大都护府突然高调宣布朝廷诏令已下,言及拔灼之莫贺莫罗可汗乃是大唐所封,由其继任薛延陀汗位乃是顺理成章  之事,大度设狼子野心,竟敢篡位自立,乃是无视我大唐天威之举,诏令草原各部共讨之!此消息一出,草原为之震动,不少原本蛇鼠两端的草原部落皆闻讯投靠到了拔灼帐下,这使得原本势均力敌的双方之实力生根本性的变化,在得到安西大都护府之承诺后,志得意满的拔灼不顾宿将阿鲁台的劝阻,亲率主力大军二十八万离开汗廷所在地郁督军山,向大度设的金帐所在地巴彦查干进逼,是时,总拥兵几近二十万的大度设因安西唐军在边境线一带不断集结兵力之牵制,只能调集十一万部队前往本查干湖一线就近迎战,一场草原上的大决战即将拉开序幕叶赫城,坐落于美丽的乌伦古湖之滨,不大,城中也就仅有四千户不到的居民,可却是葛逻禄国的都自打贞观十八年四月,因葛逻禄族协助时为安西大都督的李贞击溃薛延陀大军有功,得以立国,国号便是族号,坐拥乌伦古河以北至阿尔泰山为界的广大地区,开国叶护阿莫提便效仿大唐立坚城为府之举措,在安西工匠营的帮助下,于乌伦古湖边建起了叶赫城为国都,虽说新建不久,却也颇具规模,此时恰逢夏季,正是葛逻禄族各部落转场至乌伦古湖牧场之时节,原本稍显得冷清的叶赫城陡然便热闹了起来,因此而吸引来的西域各国商队更是接踵而至,生生将叶赫城变成了繁华之地。

若是往日,见着自己的国都竟已有了如此之气派,阿莫提一准会兴奋得睡不着觉,哪怕是睡着了,也得笑醒过来,不容易啊,想当年阿莫提也就是区区一沙盗耳,还是最小股的沙盗之一,放屁都不响,可现如今时间才刚过了三年余,葛逻禄族不单已立了国,而且还是西域诸国中实力较强大者之一,这等奇迹着实令阿莫提很有一番成就感的,前些日子也确实兴奋得大醉了好几场,可自打安西大都护府派来了使节之后,阿莫提便陷入了烦躁之中,不再是兴奋得睡不着觉,而是愁得吃不下饭了。

人都是有野心的,总是一山望着一山高,阿莫提自也不例外,早前在李贞的许可下立了国之后,阿莫提一开始也是想着好好地建设家园,为葛逻禄族各部落之福祉而努力,倒也没做其他想法,可自打大草原那头因着薛延陀内部政局不稳之故,不少小部落纷纷越过阿尔泰山前来投奔葛逻禄国之后,阿莫提的实力陡然间空前膨胀了起来,再加上北疆中不少小部落因不满大唐强制推行汉文化而举族投奔了葛逻禄国,这便使得葛逻禄国的人口由最初的七、八万人口,猛地增加到了近四十万,控弦战士更是已达到八万余众,一举成为西域大国之一。

实力强了自然是好事,可问题是随之而来的野心也就悄然开始滋生蔓延开了阿莫提本就不是甘居人下之辈,待得一见平生最畏惧的李贞已然离开了西域,阿莫提的心就开始不安定了起来,当然了,面对着强大的安西铁军,阿莫提一时半会还不敢正面为敌,不过么,悄悄地支持北疆那些不服王化的各部族之事阿莫提可是没少干,…》小说下栽+wRshU。CoM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