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舌尖上的皇后-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个蒸笼里,一个是两样小面点,三屉鲜肉蛋黄馅儿的小笼包子和一屉酸梅酱糯米饼;另一个是三盘蒸鸡蛋羹,这盘子不是平的。比盆儿小一些,底平四周圆,装满大概是两个寻常碗的分量,这鸡蛋羹金黄润滑,面上一个蜂窝眼都没有,只是嵌着几颗红红的枸杞子。

    “老太太说今儿想喝粥了,这粥是给老太太特意熬的,您和两位小姐的粥我另外再熬,子心小姐有没有想喝的粥呐?”

    “老瓜师傅您就随便做一样吧,最好是不用熬太久的,我待会要出门去。”

    “哦那好。那就来个姜汁胡桃红枣粥怎么样?这粥好做,小半个时辰就能熬好了,而且活血暖身,喝了身上暖暖的,小姐待会要出门正合适。”

    “行。”

    老瓜师傅便快熟淘米备料,上灶熬粥。

    之后他又支起了锅,将笋丝、葱丝、地瓜丝、苹果丝、粉丝加蛋液和胡椒粉同新鲜菊花清炒,装盘后,就热火擦了锅,倒上些茶油,煎了白菜梗和蕈子丁。

    多年的大厨就是不一样,那锅那铲子在他手中都跟玩具似得的。三下五除二,几个眨眼的功夫两道素炒小菜就做好了。

    他这边厢才将菜分盘装好,那边厢就陆陆续续来人了。

    首先来的是老太太屋里的小丫鬟。将螺片丝瓜软粥的那紫砂煲装进食盒,又拿了一屉小笼包子、三四个酸梅酱糯米饼和一盘素炒小菜,本来还有一盘鸡蛋羹的。小丫鬟说老太太今儿早上胃口不太好,便没有拿过去。

    紧接着就是兰香院那边的人,听说粥还没有熬好,小丫鬟脸立刻就沉了下来,阴阳怪气地说了几句,最后也没有等下去,带着一盘蛋羹、一屉小笼包子、六个酸梅酱糯米饼和一盘素炒小菜走了。

    小丫鬟走后,丸子哥和竹竿哥忍不住发起了牢骚,老瓜师傅也没有制止他们,连子心在一旁装作什么都没有听着的样子。

    子兰同学可不像她一样从不端着小姐架子,而且自从搬到暮苍堂后架子就更大了,基本上是不会来厨房的。偶尔一两次来,也是从不理人。底下的丫鬟自然有样儿学样儿,每次来取饭菜要么高冷范儿,从孔里瞧人,要么就挑三拣四嫌东嫌西的。

    厨房里两位师傅和几位徒弟早就看她们不顺眼了,只不过当面都忍了。

    一会儿后,小酸梅也过来了。

    连子心让她把子娴那一份带回去,然后去车马房准备一辆马车待会要出府,小酸梅应声去了。

    正要坐下来开始解决自己的肚子,才想起灶上的糕也该蒸好了。

    没有彻底熄火,留着点余火温着灶,让竹竿哥抬了蒸笼下来,拿出里头的模具,晾了一会儿,倒扣脱模,一个长方形的长糕就整地落在案板上了,她用手指按了按,满意地点头,看来火候控制得还不错,酵母发挥了泡打粉的作用了。

    只见这糕约莫有一尺来长,半个手掌那么宽,形状是上圆下平,如同一个拱门一般,呈红糖的褐红色,表面看起来倒没特别的,香味也只是轻微。

    连子心用一把小刀将这块长方形糕切成一片一片的,就跟面包片一样,而这些切开来的褐红色糕片,每一片里头都嵌着零碎的金黄马蹄爽丁、芦笋和黄瓜丁儿。

    “原来是这样啊……”老瓜师傅若有所思地点头。

    “老瓜师傅,您帮我尝尝味儿吧,第一次尝试这样做,也不知道成不成功。”连子心语气诚恳,拿了一片递到老瓜师傅面前。

    “好好好,我正想跟小姐讨要一片尝一尝呢。”

    老瓜师傅笑眯眯地接过,然后就不客气地咬了一大口,频频点头:“这糕真不错,有海绵的蓬松感,有鸡蛋的香味,跟松糕的有点相似,却比松糕更松软些,口感蛮独特的!”

    “这里面加的这些料真是加分不少,马蹄爽清甜、芦笋鲜脆,黄瓜爽口,吃起来‘咯吱咯吱’的,因为烤过口感更脆更有层次,若是单吃这糕,其实很快就会腻,但有了这些料一起便不一样了。在红糖的浓香之下,伴随而来的是一种清爽香酥、焦香茶香混合而成的味道,还不时有微酸的葡萄干闯进来,增添了几分惊喜,不仅口感更丰富,也有去腻的效果!”

    竹竿哥和丸子哥听师傅说得这般诱人,都止不住吞了吞口水。

    连子心分给了他们每人一片,俩人一边吃一边夸,把心小厨都夸得小尾巴差点翘起来。

    老瓜师傅问道:“小姐第一次尝试做就能做得这么好,真是不简单呐,这种糕我也是第一次见,可不知有没有个名字?”

    “名字啊?”心小厨摸着下巴想了想,“就叫马拉松糕吧。”

    心小厨把马拉松糕摆盘装进食盒,然后又做了三个改良版的冰火双面萝,放到蒸笼上的空档,姜汁胡桃红枣粥也熬好了,小酸梅办完事也再度过来了。

    主仆俩就各自搬了个凳子,在厨房里把早点吃了,也没避讳着他们师傅三人,两个女孩子吃得喷喷香,眉开眼笑的。小酸梅还好,毕竟是个小丫鬟,可连子心也不在乎什么形象,完全没有个大家闺秀的矜持。

    不过这样接地气儿啊,师徒仨更喜欢她了。夹扑丽血。

    ……

    走出连府大门的时候,天色也还尚早,不过这个点正是古人一日之计刚开始热闹的时候,虽然寒风朔骨,可生气勃勃。

    一辆黑桃木马车停在门口,虽然小巧普通,看起来却还是蛮结实稳重的,车顶是方形的棚顶,外头的黑桃木车身描着一些花鸟的漆彩。 舌尖上的皇后:

    一个黑黑瘦瘦,身着竹蓝粗布衣的老头手执着马鞭坐在马车的踏板上,一看到连子心和小酸梅,顿了一下,便立刻迎了过去。

    “这位是八小姐吧?”老头笑得有点猥琐。

    连子心不由地皱了皱眉,身后的小酸梅道:“是我家小姐,小姐,这位车马房的吴伯。”

    哦,既然是府里车马房的,那应该不用担心了。

    吴伯继续笑:“不知八小姐这一早的,要去哪儿呢?”

    连子心边说边下了台阶:“吴伯,你可知道永庆侯府在哪儿?”

    吴伯几个矫捷的小步便重新回到了马车旁,答道:“知道知道,我老吴头当了几十年马车夫了,这永州府就没有我不知道的地儿!小姐是要去永庆侯府?”

 第六十九章 饕餮盛宴

    “是的,先去趟永庆候府,之后再去集市逛一逛。永庆侯府可远?”

    “不远不远,从咱这儿出发。小半个时辰就能到。”

    连子心点点头,来到马车边,老吴头不知从哪儿拿出一个矮马扎放在她脚边。

    连子心顿了顿,提着裙角踩上马扎这才轻松地登上了马车的踏板,然后接过小酸梅手中的几个食盒放进车厢后又伸手拉了小酸梅一把。

    若没有这马扎垫脚,她跟小酸梅这身量要上这马车还真不容易。应该说上是上得来的,只不过大概要用爬的,那姿势估计就不怎么优雅了。

    主仆二人上马车后,便掀开布帘子进入车厢,只见整个车厢的车壁都用毛毡封地严严实实的,还钉了一层防风的牛皮。内里不算大,铺着一条鹅黄毛毯,一圈半高的软垫椅坐,中间有个小几,上头放着镂花铜,吐着淡淡的竹炭香。

    虽然不是很华丽型的,但在里面很暖和舒适,对于连子心这样怕冷的,是再欢喜不过了,唯一的遗憾是,没法开窗,不能随时看到的沿路的景色。

    不过若是坐在靠车门的地方。伸手掀开帘子往外稍稍探一探头,还是可以看见的。

    于是连子心便坐到了靠车门的位置,虽然这里要接受寒风的抚摸。但这是她第一次出街,怎么都得看看外面长什么样吧?

    随着马车发动,连子心的一颗心也隐隐兴奋起来。唉,宅女出一次门是多么不容易。

    这永州府是华国江东地区的一个州府,不算特别大,但也不小,以美食闻名,而有美食的地方,往往商业也比较繁华,商业繁华了,自然就所呈现就都繁华富庶。

    连府就坐落在永州府中心地区最繁华的一条街,这条街一片住宅区都是有头有脸的富贵人家,而连家的这座宅子坐地面积非常大,占了这条街的将近一半。

    连家不管如今如何。昔日也毕竟是永州府乃至华国响当当的家族,开国厨神连云枫老太爷的名头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座大宅子便是连云枫老太爷晚年时皇帝赏赐下来,尽管当时并没有这么大规模,是后来的两任的家主慢慢修葺扩建的。

    这是连子心头一回从外面看到连家大宅,虽然只能看见一大片的水磨青砖围墙,但也算是知道了自己生活在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不过这连家大宅也真特么大啊,马车都走了好一会儿了,还没走出这大宅的区域。

    虽然这马车走得跟乌龟爬似得==。

    “吴伯,可否适当快一些?”

    “可以可以,嘿,我这不是怕小姐您头回坐马车不适应,颠着么?小姐您这是头回坐马车出门吧?我老吴头在府里车马房当差这么多年,好像没见过您。”

    “呃……不是头一回吧。”连子心弱弱地说。

    对原主来说确实不是头一回,记忆中六岁时曾经一大家子去一个什么庙烧香祈福,八岁时和便宜爹娘一同去一个什么亲戚家,还有上一回和连子慧她们几个去游冬湖……不过每次她基本上都是缩在车厢里,不敢往外看也没什么兴趣看。

    连子心觉得,原主的性子是内向得有点偏自闭了,简直像个一辈子缩在龟壳里的鸵鸟一样。

    至于他没见过她,也许是因为原主存在感过低吧。

    “你们车马房有多少人当差有多少辆马车?”

    “有四个马车夫,我和我那大儿子,还有老王头和他二儿子,总共有五辆马车呢。”

    额,没想到这马车夫还是一门可以继承的事业?

    说话间,马车已经出了一片住宅区的这条街道,拐入了中心街区,连子心眼前豁然开朗。

    古代自然是没有什么柏油马路的,地上铺的是干净平整的大青石板,仔细一看,有些石板上还雕绘着图案,嗬,这么放眼望去,竟然是一副水晶肘子的轮廓!

    真有创意,只不过这样真的好么?就算是美食之城也不用在街道上画个肘子吧?要来就个真的啊,画饼充饥算什么本事?咳。

    据目测,这街道足有二十米宽,就算三四架他们这样的马车并排也跑得开,两旁屋宇鳞次栉比,门店沿街而设,装修看起来都很高端大气,红漆翠梁金字招牌,贵气凛然。绸缎庄、金银珠宝铺、香火冥烛店、药堂、茶社、酒楼、醉香院……可谓是各行各业,应有尽有。

    再看行人也是不少,由粗布到绸缎,由水蓝到墨绿到粉红,从妇孺到青年到老者,从走路到骑马到坐轿子再到马车……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熙熙攘攘。

    那边酒楼里店小二端着盛满菜肴的托盘穿梭在客人中间,高声报菜名;

    这边茶社那留着山羊胡的说书先生惊堂木一拍,底下茶客皆是一惊,旋即拍手叫好;

    那头几个锦衣华服的高贵妇人眉开眼笑地从珠宝铺中走出,被仆人扶着一脸炫耀和得意地上了豪华马车扬长而去;

    这头两个叫花子坐在街边,两个纨绔公子哥走过恶作剧地往破碗里扔下了几枚铜板,发出了清脆的响声,然后在一阵大笑中踢飞了破碗……

    人间百态,嬉笑怒骂,冷暖人间。

    连子心看着眼前这幅生动的街景,听着耳畔传来的喧闹,闻着空气中飘来的世井气息,内心从激动渐渐的回归平静,而这种平静并不是不感兴趣的一种情绪,而是一种安心,一种安然。

    生命多么美好,即使喧嚣,即使拥挤,即使时空变幻,即使满眼陌生。

    但她喜欢这烟火尘世,留恋鲜活的生命,不论身处何地,不论未来几何,只要还能活着感受这鲜活,感受这自由,便已是世间最美好的事,已是命运的眷顾。

    今儿是进入腊月来难得的晴朗天气,早晨透金的阳光洒了满路,连子心探出脑袋,深深深深地吸了几口空气,笑了,这古代的空气既新鲜又自由,真好。

    “小姐,你咋高兴得跟只飞出笼子的鸟儿似的?你从前没出过门上过街么?”马车内懒洋洋靠在座椅上的小酸梅一脸的不理解。

    “出来是出来过啊,不过很少,我记忆中也就三四次吧。”

    “哦,这么少?难怪你会这副样子了,原来大户人家的小姐这么不自由,这么说奴婢小时候可比小姐要过得快活多了。”

    其实大户人家的小姐也不是不自由,华国民风比较开放,对闺阁小姐的规范约束并不是太严,当然上京那边的高层贵族家另当别论,但像永州府这边的,小姐们出府上街串门子,都属于稀松平常的事儿,自由度很高,更不用戴帷帽蒙面纱什么的。

    闺阁小姐尚且如此,寻常百姓家的姑娘更不用说了。

    “是啊,羡慕小酸梅呢,你童年一定是梳着冲天小辫儿光着屁股蛋子流着两泡迷人的大涕爬树翻墙追鸡撵狗到处溜达吧?”某小姐坏起来简直没人性。

    “小姐!”小酸梅呆呆地愣,捋清她说了什么后,气得大吼一声。

    某小姐不为所动,用手掏了掏耳朵,一副流氓兔的样子。

    “哼,小姐你就吹风吧,仔细你也吹出两个大涕泡!”小酸梅气哼哼地扭头。

    话音刚落,连子心就感觉一阵寒风朔面,一不小心就灌进了嗓子眼里——哈嘁!哈嘁!

    连打了两个响亮的喷嚏,然后华丽丽地挂上了两个涕泡……

    小酸梅笑得从座椅上滚下来,差点撞翻了小几上的铜。

    这丫头竟是个乌鸦嘴!嘤嘤,以后再也不毒舌她了。

    某小姐叹着气悄么叽儿地拿过小酸梅心爱的小花儿手帕,优雅地擦干净自己的涕泡儿。

    小酸梅:“……”嗷嗷嗷坏小姐臭小姐你好毒你好毒毒毒你你你还我小手帕!

    马车缓缓前进着,老吴头坐在前头,听着车厢里小姑娘明媚的吵闹,心情变得很愉悦,不由地哼唱起了小曲儿,虽然跑调不知跑到哪个老家去了,没人能听懂哼的是什么。

    连子心继续悠闲地看着外面的街景,不由地感慨,华国的街区规划可真不错,不过越看越觉得怪怪的,好像少了什么似的?

    少了什么呢?

    “小姐,您今儿就一趟永庆候府吗?”老吴头拉话。

    “我还想到处逛逛呢,想看看年货……咦,这里是中心街区,怎么没看到有卖年货的?”

    话问出口,连子心自己忽然恍然大悟——难怪总觉得怪怪的!这街区虽然看起来繁华热闹,但这道路两旁,居然没有小摊小贩!一个都没有!

    难道永州府这个地方富庶到如此地步,小老百姓家都不用出来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或发点小财?

    正想着,老吴头就解答了她的疑惑:“卖年货的大多数是些小商贩,这里当然没有了,因为小商贩都不会在这里做生意,他们有特定的地方去。”

    “特定的地方?哪里?”连子心好奇。

    “要是不知道的,绝对会以为小姐您咱这永州府的人呐,咋这都不知道?”

    “呃……”连子心无言以对。

    老吴头也是开玩笑,见她沉默,害怕她是不高兴了,忙继续道:“咱这永州府啊,有四个著名的集市,叫做——饕餮盛宴!”

    “分别坐落在四个方位,城东的是‘饕市’,里头是专门经营生鲜食材的,像各类蔬菜瓜果啊,肉类海鲜啊,米粮茶叶啊,反正是新鲜的没熟的都在那里可以买到。”

    “城西的则是‘餮市’,里头就是专门贩售各种点心小吃的,很多有名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吃都能在那儿买到,种类繁多,嘿嘿,像你们这些小姑娘最喜欢的去的就是那儿了,一吃上就没个完,回去还要手提大包小包的!对了,小姐要买年货去那儿最好了。”

    “而‘盛市’则在城南,城南较为特别,白天不放开营业的,直到了酉时之后才开市,然后一般到子时闭市,大家都称之为夜市。这夜市啊可就热闹了,不仅卖各种吃食儿和宵夜,也卖各种杂货,因为那里有城隍庙,所以每年举办的庙会都在那儿,是咱永州府百姓夜间最好的去处。”

    “城北就是‘宴市’咯,跟宴字一样,那里是四个集市最高档的地方,全都是酒楼酒肆啊,茶坊茶楼啊,总之咱们永州府最好的食肆都在那儿了,咱们连府的‘惠卿大酒楼’就在那里!那里全都是做正宴的呢,据说一道菜最便宜的还要三两银子,平民百姓可是去不起的,所以那儿向来也被称为销金窟,都是达官贵人去的呢!”

    听完老吴头的话,连子心略微有些惊讶——饕餮盛宴!第一回听闻一个地方有这样颇具创意的规划,不愧为华国最具盛名的美食之城,都说衣食住行,食是排在第二位的,而这里简直就是把食当做第一要素啊。

    “小姐您没去过这几个集市吧?待会要不要去逛一逛?”

    “好啊!”

    “不过一下子要逛那么多地方恐怕是不能了,如果小姐要买年货,不如咱先去城西的餮市看看可好?”

    “就这么办吧,城西的餮市远吗?”

    “还行,咱这是中心地区,去哪个市都不算太远。”夹鸟乒亡。

    连子心又疑惑道:“不过,所有吃食儿都在那四个集市吗?永州府这么大,老百姓们买吃的全要到那几个集市去,那岂不是很不方便?”

    老吴头笑道:“自然不是全永州府的吃食儿都在那里,像这条街的店铺一样,也随处都是啊,您可知道这里为什么没有小商贩?那是因为这里位置特殊,平时官府管得很严的,明令禁止小商贩不得入内沿街摆卖。”

    “可别的街道就不一样了,小摊小贩还是有的,不过不是特别多,大都在饕餮盛宴里。外地来这儿的人都啧啧称奇呢,说咱们永州府的街道真是太整洁了,小摊小贩全国属咱这儿最少。”

    子心菇凉开启好奇宝宝模式:“一般来说小商贩在外头自由摆摊不是更好,为何还要到那四个集市?”

    老吴头有问必答:“嘿这个嘛,小姐您年纪尚小可能还不知道,这饕餮盛宴四市,在永州府可是存在许久了,与小姐您还有关系呢。”

    连子心惊讶:“我?”

    怎么可能?

    老吴头嘿嘿一笑:“饕餮盛宴四市,就是一百多年前一代厨神连晋香老爷子所提议落成的啊!”

    一代厨神连晋香!是连家继连云枫老太爷后又一位堪当传奇的人物!

    要说与连子心有嘛关系?那是她老祖宗啊==。

    “这四个集市存在多年,在永州府可是一个象征,大多数百姓都习惯了去那儿买东西了。当然,除了习惯外,更是因为那里的东西种类齐全又卫生安全!”

    “像是饕市,所有生鲜的食材都有分等级,凡是通过美食协会验证过的,都有一个绿色的安全标志,并且标明等级,等级高的价格自然贵一些。而像餮市,所有要进里面经营的小商贩,都要登记在册的,里头的摊位不够,要进去也是要挤破脑袋的,据说是每半个月轮换一次。”

    老吴头不觉着这位小姐问题多,反而挺喜欢她的,觉着她没有什么小姐架子,心思单纯。

    哪儿像府上其它小姐啊,不把他们这些下人当人看,每次出门坐个马车除了颐指气使就没别的话了,有些东西明明不懂还总是装懂,真真不讨人喜爱。

    诚然她们做主子的就是可以任性,无须顾及下人的感受,但下人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主观,表面上不能表现出来,还不兴人家内心有喜好有想法么?

    所以老吴头很是乐意给连子心讲解,有问必答,说得既清楚又明白。

    连子心也是获益良多,对这座异界的陌生古城,也有了更多直观的认识。

    原来这片街区是永州府的中心地段,就相当于一座城市最黄金的地段,在附近居住出行的都是大户人家,有钱有势的,代表的是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也是官府的脸面,谁希望看到一座城市的面貌是各种乱七八糟的小摊小贩云集的?

    只是古人对这些好像是没有什么概念,这永州府的历届领导却能有如此超脱的规划理念,也是不凡的,看来应该是不错的父母官罢。

    而那“饕餮盛宴”四市,着实有特色,她倒真想去见识见识呢。

    “吴伯,你可知永州府有多少人口?”

    连子心没觉得什么都不知道还要请教一个下人有什么羞耻的,问一问又不会少块肉,不耻下问才是我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好伐?

    老吴头答:“永州府不多不少,也有小五、六万人口吧。”

    哇,这么多?!

    连子心有些吃惊,常识中,古代的人口数向来不多的,正史上人口最多的朝代貌似是清朝,到乾隆年间,丁赋(人头税)并入地税,以后滋生人丁不再课税,人口隐瞒少了,人口增加甚快。乾隆6年在籍人口总数第一次突破历史达到一亿以上,从乾隆6年到乾隆59年,经历53年,人口由1亿多增加到3亿多。

    道光14年以后,全国人口第一次增加到4亿以上,民国时期常说的四万万同胞就是4亿同胞。

    乾隆是清朝极盛时期,人口尚才达到一亿以上。

    而这小小一个永州府就有五、六万人口,还叫不多不少?那这华国的总人口数该有多少?

    她本来想问说这华国面积有多大?总人口数有多少?

    但想想还是算了,她一个小姑娘家要知道这些做什么?

    再说他一个马车夫应该也不知道这么多事儿吧?

    话说回来,永州府常驻人口就有四、五万,再加上美食颇费盛名,常年的外来人口应该也有不少,人口流动性大,所以繁华富庶也是自然的。

    连子心发觉,这老吴头虽然年纪看着挺大的了,可口伶俐,思维敏捷,说的话也不粗鲁,真不太像一个最下等的马车夫。

    “吴伯,您上过学吧?”

    “嘿嘿,小时候上过几年学堂,识得几个大字而已。”

    虽然老头儿嘴上说着谦虚,但听得出来,语气中还是有小小自豪的。

    毕竟这个时代遍地都是文盲,上过学堂能识得几个大字的人不多,更何况他一个下人。

    “呵呵,吴伯看起来懂得挺多的。”

    “小姐,不是我老吴头吹,咱这永州府里头的事儿,我老吴头样样清楚,人称‘包打听’!小姐您以后想去哪儿,想知道个啥,来车马房找老头子我就行啦!”

    老吴头说着,转过脸来朝连子心咧嘴一乐。

    这一乐,露出了一口黄牙,脸上的褶子也成了一朵菊花……咳,还是挺猥琐的。

    不过这回连子心不怕了,因为人不可貌相,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通过这短短的交谈她觉得这位老伯不是个有坏心眼的人,反而还挺热心肠的。

    所以说,笑起来猥琐不是人家的错,人家只是个外表猥琐内心正直的小老头而已。

    聊天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间,马车已经到了用永庆侯府门前。

    连子心跳下了马车,打量着眼前这座府邸。

    虽然不及连家大宅那般大,但较之却气派得多,粉墙碧瓦,廊柱高耸,沿六七级台阶而上,一个巨大的富丽朱红漆木大门,门顶檐上挂着长方形的狂草描金牌匾,上书“永庆侯府”四字大楷,既威严又大气。 分手妻约 ///

    端的是富丽堂皇,华贵显达。

    暗暗地啧啧两声,连子心便带了小酸梅径直走了过去。

    门房上过来一个着鸦青色袍子的老者,询问连子心的身份以及所来何事。

    连子心道:“我找府上的嫡三公子元畅少爷,麻烦代为通传,就说连家八小姐有找。”

    “连家八小姐?”

    老者打量了一下她,觉得她跟常来的连家大公子和三小姐却是不怎么像的,嗯,这应该只是连家的一个小庶女吧?

    狗眼看人低永远是常态,老者的态度冷淡了下来,摆手道:“我们三少爷一早出门去了,小姐有事可以跟老奴说,待公子回来老奴会替你转达下。”

 第七十章 口水飞流三千尺

    连子心如何能看不出他态度的转变,但这也没什么,她不在意。

    淡淡笑了笑,道:“其实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儿。就是有点东西想交给他。不如这样,你这儿有纸笔么?我写个字条,若公子回来,和东西一齐交给他便好。”

    老者想了想,才道:“跟我来。”

    然后转身走进一间小小的门房里,连子心尾随进去。

    一张简陋的黑漆木二屉桌上,放着茶杯和现成的笔墨纸砚。

    连子心不客气地拉了一把椅子坐下,取过一张白纸,铺平,稍稍斟酌了一下,提笔蘸墨。

    就几句话。写完后她看着纸上自己的字迹,绝对谈不上娟秀,不过总算能看得懂……

    咳咳,好歹比以前进步多了。

    不过字丑怕什么,反正她也不是什么才女,古人不是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么?

    某公子看完这字后最好对她彻底倒了胃口,别再惦记她了!

    咦,为什么要用“倒胃口”这词?人家说你对了人家胃口了么自恋的萝莉大姐!

    ……

    老者接过纸张后瞄了一眼,脸上更加没有表情了。

    连子心让小酸梅把三个食盒交给了他,嘱咐了一句:“这里头是些吃食儿,请轻拿轻放。”

    “债务”还完,连子心感觉轻松了不少。上了马车就让老吴头直接去餮市。

    而她的马车前脚才走,元三少爷后脚就回来了。

    老者看见他,忙迎了上去。

    “三少爷。您回来了。”

    “郑管家,有事?”

    “嗯,方才有位小姑娘来找您。给您送了些吃食儿。”

    “姑娘?吃食儿?”元三少爷瞬间就想到了她,忙问,“那姑娘人呢?”

    “马车才走不久。”郑管家觉着自家少爷对那小姑娘倒是上心。

    元三少爷转身,望着马车远去的方向看了一下,啧啧两声,颇为遗憾地自言道:“小丫头,也不知道等我一下!爷还挺怀念跟你贫嘴的感觉的,等着爷过几天找你玩哈。”

    骨扇收起来,敲了敲手掌,转身问道:“东西呢?”

    郑管家将几个食盒交给了他的书童,元三少爷略一挑眉,怎么这么多?

    “对了。那位姑娘还给您留了张书信。”

    “你不早说!”

    元三少爷接过所谓的书信一看,上面就几句话:

    大恩不言谢,美食以报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