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北之虎-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真的决定了?”始作蛹者的叶重此时正在奉天城原巡阅使府的宅子的房间里面沉着脸看着嘴角长着绒毛的长子叶云。

“是的,父亲,我决定了,我喜欢研究物理,以后也要当个物理学家。”叶云有些担心地看着叶重道。

“胡闹,管理地方政务,管奉新集团,做什么不比做个穷酸书生好,天天拿着个坛坛罐罐研究个什么劲。”叶重板着脸叱道,旁边的韩莹一脸担心地看了看叶云,又看了看叶重。他也很少看叶重板着脸的时候。

“爹爹看不起读书人。”于凤至跟叶重生的女儿叶玲不过五六岁,不知从哪个旮旯里面跑出来反驳着叶重。

“小孩子家家,知道什么,找你娘要糖吃去。”叶重刚说出口,于凤至便急忙过来抱走了叶玲。

“父亲你现在在民国大肆兴办教育,号召人多读书,我不过响应父亲的号召,又没做错什么。做官,做商人,做学者。不都差不多。都是为国出力,没有哪种职业更高尚。”叶云的性子从了韩莹。外柔内刚。平时话不多,此时倔在那里看着叶重。

“现在最顶级的物理学教育还在国外,真要想学就考出去,别说老子没给你机会。”

“父亲你答应了?”叶云脸上顿时化作惊喜。

“八字还没一撇呢。考不上你就趁早打消这份心思。”叶重臭着脸道。

“不就是考过留学生的名额吗,多大的事。”叶云平时话不多。但并不代表他脑筋不灵活,松了口气后,怕叶重反悔。连忙道。“那就这么说定了,我想起今天还要跟导师做个实验,父亲你这里没什么事我就先走了。”

“口气比老子还大,哪里凉快滚哪里去。”叶重没好气地道。

“哎,哎,我这就滚。娘。我去学校了。”叶云生怕叶重改了口风,跟韩莹打过招呼之后三步作两步走便离开了屋子。

“兔崽子。跑得倒是快。”叶重紧绷着的脸松了开来,笑骂了一句。

“你真没生气?”子承父业的思想在很多人心里还是存在的。韩莹也认为叶云有些不务正业了。

“有什么好生气的,我当了总统还能再要求自己的儿子也当总统?他能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这总统做起来就未必轻松,让我这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人天天面对着那些文件,不比受罪强多少,要不是现在局势紧张走不开,我还真想撂担子,带着你们去游山玩水多好。”叶重伸了个懒腰,“小云的性子从了你,不喜欢在权力上和人玩心眼,把他强推上来到时候你也难受,他也难受。他这一世吃穿不愁,儿孙自有儿孙福,只要不太出格,自己的路,让他自己去选吧。”

“你总说我平时太惯孩子了,最惯他们的还是你。”韩莹嗔怪地道。

“惯就惯吧,想干点自己喜欢干的事,还真不容易。”叶重哈哈一笑,“我出去还有点事,你们吃饭的时候不用等我了。你们有什么想逛的地方尽快去逛,过两天就要回北京了。”

坐着小汽车穿过奉天城熟悉而又开始陌生起来的街道。四处的人群车辆,川流不息。

“奉天城看上去比起两年前绿化了不少。”叶重见奉天城街道两侧绿色的树木明显增多了,一些大型的十字路口增设了花坛,原来蜘蛛网一样的电线也少了很多。当然,这样的街道并不多,还有一些街道和原来差不多,并没有作太多的改动。

“这两年来,欧美新的城市建设理念进入了国内搞建设专业的学校。叫田园城市。说的是采用电力,电讯,照明路线地下化,现在建设的新区采用分流制的排水系统,以保持公园绿地流水清洁,利用天然沟渠造成借助于地形的绿化带。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并且合理对工厂分布进行布局。”陪同在车上的奉天市长魏立之道。

“每年要用掉多少钱?”叶重问道。

“现在每年是花15万用于奉天的城市改造。”像奉天市这种民国有数的大城市,一年拨出个15万并不算多,只要用在实处,拉动的也是本地就业率,改造城市是需要施工队来完成的。眼下民国各省城市正处于急速发展时期,如何做好城市的布局是件大事,不能因为急功近利就盲目乱建一通,后面拆掉重建要白白浪费数倍的资金和社会资源。浪费掉的都是国力。工业再怎么发展,建起来的城市也要适合人居住。

“嗯,能有这种理念很不错,合理规工业的分布也是中央部门要研究的重点。做为城市的规划者,要有远见,不能为了一时利益蒙蔽了眼睛。民国需要一两个城市的样板,然后给其他各个要发展起来的城市借鉴。”叶重道,虽然不能千城一面,不过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这种目光无疑是十分超前的。

如果现在求快,也许能省下一些钱,但后世子孙却要多掏出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代价去拆了重建,这样做不值得。

苏联虽然发展很快,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开始,但民国也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钢铁产量每年都在大幅度提升,建立起了完整的国防工业,汽车工业也在突飞猛进。并不需要那种急功近利的做法。

在奉天市政府简单的停留了一下,叶重来到了奉天兵工厂。

眼下全国武汉,德州,京津,成都,西安等好几个重工业基地都建设了一两年,不过东北作为叶重治理了十多年的地方,不管是轻工业,还是重工,化工,都在民国独占嗸头。一步先,步步先,其他地方想要超越东北,恐怕数十年内还不太可能。

所以一些时下代表民国工业科技最尖端的设备往往也是先从东北出来。而眼前一座重达28吨多的大家伙横亘在叶重的面前。

380mm超口径攻城炮!东北有史以来造出来口径最大的火炮。

光是炮管长度就超过了17米,若是算上减震器,整体长度甚至达到了将近32米。一颗炮弹就有400公斤重。射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8公里!

“好啊,大口径舰炮技术总算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叶重在这钢铁巨兽的旁边打量了好一会才道。有这样的大家伙,旅顺要塞原来的防御也并不是坚不可摧了。一炮下去谁能挡得住。

第四卷 第407章 西北大旱

俄国人修建旅顺要塞的时候,可是没将这种口径的攻城炮算进去,即便是日本的28厘米臼炮也能给驻守旅顺的俄军带来不小的伤亡。

现在民国有了这样的利器,在远东,已经没有攻不破的堡垒。

日本能建造更大口径的舰炮,不过以民国眼下军工技术的发展,很快便能开发出更大口径的火炮。现在离一战还有十多年,有的是时间。

“将这东西布署在旅顺,恐怕就是日军的舰队想要靠近,也不得不掂量几分。”郭琪开道。

“不合算啊,一门这种火炮都可以装备一个师绰绰有余了,这么高昂的造价,要是换成飞机,能造出个上百架。你说布署个上百架飞机在旅大强,还是这么一门火炮?”叶重道。“这玩意还是适合用来做攻坚武器,遇到王八壳子,一炮轰下去。”

郭琪开想了想,也觉得叶重说得有道理,这种大炮发射速度终究有限,不足以对整个舰队产生致命的威胁,不过若是上百架飞机,那日军的舰队就得小心几分了。而且飞机转移方便,快捷,生产也简单许多,优点是这种大炮可以服役十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毕竟只要口径不改,新旧火炮的炮弹也是能通用的,飞机过个几年便过时了。另外飞机从空中投弹,对于一些坚固的永备工事破坏性不及这种巨型攻城炮。

“关于西边的战事,日本人怎么回复大总统的?”郭琪开问道。

“能怎么回复,以前和日本人签定攻守同盟的时候规定是在远东。在西边跟苏联人开战,八杆子都打不到日本人,眼下民国和日本的关系也不太好,他们能保持中立就不错了。”叶重道。

“就算关系不好,也不至于会站到苏联人那边去,现在帝国主义对苏联还是相当仇视的,日本人自己也占了原来苏联的地盘。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缓和的可能性。”郭琪开道。

这些来奉天有公事也有私事,视察完之后,叶重便返回了北京。刚回来没多久,王永江便找了过来。

“大总统。”王永江坐了下来。

“岷源兄有什么事?”叶重从文件中抬起头来。

“今年恐怕有一场全国性的大旱灾,以陕西,甘肃为中心,另外包括四川一部,湖北一部,河南,山西,绥远大部,至今年入春以来,几乎没有降雨,基本上是太阳天,少数阴天也不见降半点雨水下来。黄河里面的水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王永江忧心地道,“照眼前这个形势下去,今年的收成是指望不上了,恐怕会有一场史无前例地大旱席卷几近三分之一个民国。”

“这么严重?”叶重惊讶地道,前两年虽然时不时闹点小灾,但都局限在地方上,范围并不广,整体上来说是两个大丰年。可是现在可能波及七八个省份的大旱,已经不是一般的灾荒了。

王永江凝重地点了点头,“卑职亲自去西北看过了,有的地面都晒开了缝。特别是陕西,甘肃,用赤地千里来形容也不为过。中央恐怕得做好救灾的准备啊,几千万人,到时候没有粮食,会出大乱子的。”

叶重皱眉道,“其他省份情况怎么样?”

“东北,江南倒是没受影响,由于这几年优良种子,化肥的普及,不少地方粮食都翻了一番。有大量的粮食富余,不过涉及到几千万人的大旱灾,要收集起足够的粮食,恐怕是一笔天文数字,中央财政会吃不住劲。尤其是还要优先满足中亚的战事需要。”王永江道。

十好几万的士兵打起仗来,人吃马嚼的,每天消耗的粮食可不少。

“仗是要打的,条件再差,也不能把领土给丢了。”叶重放下了手中的文件道,“这样吧,向美国再借两个亿,同样也找英国人。趁现在灾荒还没有爆发出来,粮价还不高,提前收购粮食,运到西北各地放起来,避免到时候被打个措手不及。民国治理了几年,一般的农户都习惯了留下当年的口粮,今年的遭了灾,粮食缺口应该还不那么大,主要是明年。”

“现在苏联国内的建设一日千里,落后就要挨打,国家也要致力于建设,不能被苏联后拉下了。无偿救援至少上千万的灾民对政府负担太大,让交通部和农业部的建设计划再加大一点力度,到时候以工代赈。另外还要再做移民计划。四个特区现在还不到700万人,太少了,光靠人口增长率不知道要到时候时候才能把人口提升起来,抓住这个机会多移一些过去。还有新疆,青海也是可以移民的。另外政府还要组织民众捐款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要把国民的这个习惯养起来。”

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开始,现在剥夺富农的财富,又搞农村公社,集体化,是典型的国进民退政策,收益绝大多数都到了政府手里。民众困苦了,不过苏联政府却殷实起来,为斯大林完成工业布局提供了物资和财富的支撑。

叶重自忖民国的模式虽然走得更为稳健,也更加持久,但不可否认的是斯大林模式见效更快。虽然民国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5亿,倍数于苏联,如此庞大的人力利用起来,能极大的弥补模式上的短板。可若是无偿救灾的话,还真有可能被斯大林拉下一段不小的距离。

用以工代赈,合理的利用这上千万的灾民,那么民国的基础建设足以节省相当的资金,而且在数年之内更上一层台阶。当然,主要也是由这些灾民来买单。

王永江点了点头,就算这七八个省份遭了灾,可是民国其他省份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只算其他省份的粮食总产量,比起普及化肥,良种之前的整个民国粮食产量还要高。总体上灾情虽然严重,还是能撑得过去的。

“喷气式发动机理论研究,电火箭,液态燃料火箭竟然就开始立项了。”王永江离开后,叶重拿起战略科技研究中心送过来的报告翻了起来。总统不是万能的,事实上这些技术是否立项的决定已经交到了战略科技研究中心的那些人手上。若是让一个总统决定哪些立项,拨款,除非每个总统都像叶重一样是穿越者,有着超越时代几十年的眼光。否则往往会错失许多关键性的技术,比如说希特勒向来重视进攻,不重视防御,结果作为战略性防御武器的雷达研究比起英美等国要迟了好几年。

英国正是有了雷达,才在德国军队铺天盖地的轰炸下避免了相当的损失,而且往往很多时候都能恰到好处的拦截德军的轰炸机群。

民国战略科技研究中心基本上都是由技术性研究人员组成。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机构,涉到到物理,化学,电子等几乎所有的科学领域。现在中央财政每年的收入已经上升到了几十个亿,投入到战略科技研究中心的经费每年也是数以千万计。当然,这还不算每年各所大学,以及英美德法意留学生尖端人才上的投入。

战略科技研究不仅是在技术上的研究,还有对欧美等工业强国,以及对未来可能占主导地位的技术进行辨论。而且这样的课题也存在于一些大学当中。各种学术性的文章在民国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起来。

像喷气式发动机的原理,火箭技术在这个时候提出来都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想了想,叶重还是拿出笔,在几个极其重要的技术上作了加大投入的批示,其他领域便任由这些技术人才发挥了。

¥¥¥¥¥¥¥¥¥¥¥¥¥¥¥¥¥¥

此时国防军战刀集团军与苏军的战斗已经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双方在这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停地增兵,国防军将驻扎在陕西,甘肃的两个师又2个混成旅尽数调给了新疆,国防军额外又增建了两个重炮旅。民国的兵工厂经过整顿,为了节省军费开支,每年的产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不过这些年下来,仍然屯积了超过66万杆簇新的步兵制式步枪,以及各种口径大量的火炮,重炮,以防备在战争时候军需物品陷入不足的窘境,民国和苏联,日本关系相处得并不怎么和谐,建立一定的武备是很有必要的。除了生产的成本略微高些之外,平常年份只需要花费一定的维护费用,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眼下战事有着扩大化的趋势,平时花了大价钱维系起来的武库作用就突显出来了。

国防军调集到战区的军队已经超过了21万,苏军也达到了恐怖的28万以上,兵力上与上次奉苏战争已经相差无几,战事的激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叶重有意将民国的触手伸进中亚,以民国的地形以及周围国家的分布情况来看,也只有苏联和日本这两个国家能称得上是对手,一个是陆地上的对手,一个是海洋上的对手。

这种环境下,将新疆打造成仅次于蒙古至北湖一带的军事基地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再加上西北的旱情,叶重觉得有必要西巡一次。随着叶重带着两个整编师沿陇海路一路向西,战刀集团军的士气也上涨到了顶点。自晚清以来,前线将士浴血厮杀,皇帝,慈禧那些人无不是远远的躲在大后方过着纸醉迷金的生活。但是像叶重这样贵为一国总统,还能离开繁华富庶的京城,来到偏远穷苦的新疆,在历史上都是很少见的,当然到了叶重的身份,不可能吃多少苦头。但是意义重大,前线的将士知道举国上下都在关注,并且支持着这场战争。国防军训练时灌输的使命感确实让他们的斗志更为昂扬,这是以前在各省之间征战的时候所不具备的情绪。

当战争降临到绝大多数百姓的头上,那么会有很多人厌战,拒绝战争,当一个民族以前被压迫到了极点后自立起来,收复失地,并且基本将战线稳定在边陲,这样的战争民间支持率无疑是极高的,被压抑得太久的民族统一后,也需要一两场战争来提升民族的自信。

从北京南下,经石家庄,视察了巩县兵工厂,然后入潼关,进入陕西。亲眼目睹了西北的灾情之后,那种直接上的视觉冲击远比文件上的数字要更具震撼力。

成片,成片的稻田中放眼望去尽是一片枯黄,中间只点缀着少许的绿色,这种情况下,一亩田能收个二三十斤就不错了,恐怕连成本都捞不回来。

进入西北,叶重能感受到那些农民沉甸甸的心怀,这是真正的天灾。叶重沿途叫来几个市长的时候,才知道今年以来要么天气火热,有时候会忽然降温,下场冰雹,可就是看不见有雨。河南,山西省份大部遭灾,还不像陕西甘肃这样几乎遍及全省。很难想象历史上军阀混战时期,遇到这样的大灾,这些普通的民众如何自处。恐怕用横尸千里也不足以形容其惨状。

好在现在民国统一了,就算是灾荒,总不至于将人饿死。叶重看着车窗外的世界叹了口气,即使如此叶重也要趁着灾荒年份利用起这些灾民,利用这上千万的廉价劳动力,用来修桥,修路,为民国高速发展的工业打好基础。不无趁火打劫之嫌,不过好歹挽救了这些灾民的生命。

¥¥¥¥¥¥¥¥¥¥¥¥¥¥

“哦,天啦,东方有着最为英勇的战士!”透过望远镜观战的美国武官看到一个被打断了手臂,断口处鲜血直涌的士兵抱着一捆集束手榴弹炸坏了一辆苏军坦克,整个人也被炸得四分五裂,不由惊呼出声。往往每次贷款美国都会增加一些额外的政治诉求,像派武官近距离观看民国与苏联的大战,了解两国军事实力的机会,英美都没有放过。

“吭哧,吭哧…。轰轰…突突…。”天上超过200百多架战机绞杀在一起,地面双方的坦克也都超过了百辆,数百门重炮将乌什拖贝至阿克苏一带的地面打得昏天暗天。那些战场附近的中亚蒙古族,图兰人,以前什么时候见过这种规模的现代化战争。

天上不时有飞机被凌空打爆,或者是冒着黑烟拖着长长的火焰尾巴厉啸着坠落下来。双方的大炮一刻不停地从敌军的身上狠狠地撕一一块鲜血淋离的肉块。

“死吧!”坦克手操纵着炮塔旋转,经过改装后的库伦式坦克已经换上了47mm火炮,比起以前的37mm威力大了不少,轰地一炮向视线当中一辆横冲直撞的苏军坦克打去。

视线中的炮塔冒起了巨大的火焰。

坦克手徐开欢迎一声,轧过了几个苏军士兵的尸体那捕捉下一个对手。

喷吐着火烟的坦克,坠落在阵地上的炮弹炸起此起彼伏的巨大灰柱。滚滚如雷的声音,天上绞杀在一起的机群,两国几十万的士兵厮杀,构成了一副宏大而惨烈无比的画面。

“驾,驾…。。”除了正面战场的搏杀之外,双方在彼此的后勤补给上也是见缝插针。

国防军现在独立的骑兵部队并不多,不过十几个步兵师加入这场大战,每个师都有五六百的正规骑兵,再加上原来的两个独立骑兵团,已经足够组成数支骑兵队伍迂回在敌国领土之上。这些骑兵的袭扰让苏军挥舞官恼火不矣。

“中国人,是中国人的骑兵!”一队汽车,马车,牛车,还有小推开混合的队伍运输着大批辎重。奥加尔科夫看着数千骑骑兵吆喝着如同水银泄地般地朝这边狂涌而来,不由惊恐的大叫。

“杀!”由四个师属骑兵营临时编成的混合骑兵团在黄品堂的命令下从数个方向向苏军的辎重队猛攻。

苏军辎重队也配备了几百人的士兵,急切之间端起步枪进行射击,手脚快的已经架好了机枪,子弹向前扫出顿时撂倒了数十个中国骑兵。不过偷袭讲穷的就是一个快字,战场上有所死伤是在所难免的。

苏军的机枪没打响多久,便被突入到队伍里面的骑兵一路砍瓜切菜地肆虐过去。

啊,,,奥尔加科夫被一刀斜劈过脸庞,和其他人一样发出凄厉的惨叫声。骑兵队冲入苏军的辎重队有如蝗虫过境,留下一片狼藉,满地的残肢断臂。

骑兵队有如锋利的铁犁般,反复的犁了几次之后,已经看不到站立着的敌人了。

“快,抓紧时间,拿不走的全烧了!”黄品堂脸颊被子弹咬了一口,带出一道血痕,此时大吼起来显得有几分狰狞。

辎重队中有汽油,有大量的弹药,医药,以及粮食。有了那些汽油点火无疑是件很轻松的事了。没多久,这大批的辎重便纷纷化作火焰。等苏军大队赶到的时候,敌人早已经带着战友的尸体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四卷 第408章 斩首

民国和苏联大战连场,互有损失,战场上被炸成废铁的坦克,火炮,炸成零件的机关枪,步枪到处都是。随着叶重带着两个师来到新疆迪化,苏联也再一次增兵,使得战场上双方的兵力一度达到了六十万以上,面对着天气逐渐火热,以及战区糟糕的运输条件,这样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双方所能投入的极限。脆弱的补给线还要随时面临着遭到对方骑兵偷袭的困扰。

陈锋派出去迂回,破坏苏联后勤的骑兵给功军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失,有成功的例案,也有惨遭苏军伏击的悲壮。

入夏的夜里,在民国大多数地方格外的火热,不过此时的战争地带气温却是骤然降了不少,这里因为地势同,昼夜温差大。

“他妈的,总算回来了。”两个衣着肮脏无比的士兵提着步枪看着前方零星的火光中,国防军的军营顿时满脸的兴奋。

两个人将步枪举过头顶,向军营接近过去,没走多远,两道探照灯便照射了过来。

“别开枪,我是隶属于国防军第19师骑兵第19营56连的班长!高冬。”

“我是国防军第19师骑兵营的……严有华。”高冬和严有华见机枪口对准了自己,连忙大喊报出了自己的番号。

“班副,是咱们的人!”

“让他们再上前一点,派两个人上去搜一下身,看是不是混进来的奸细。”张坤道。

搜过身,确认没有异常后,高冬和严有华被带进了军营。

“我们有紧急军情要凛报,另外还要吃的,饿死了。”高冬和严有华一进军营之后便大松了口气,肚皮饿得贴着脊梁骨了。

很快实物和水被送了过来,两人也顾不得手脏得要命,拿起筷子就将碗里的炒饭往嘴里扒。

“长官,营座!”两人扒了几口后,看到一个上校和吊左边胳膊吊着白纱布的宋昱连忙放下碗筷站起来行过军礼。

“太好了,你们两个小子竟然还能活着回来,这位是26师,83团刘参谋长,你们有什么重要的情报尽管和他说。”宋昱看到手下的兵还是好胳膊好腿,高兴地上前一人擂了一拳。

“是!”当下两人将混合骑兵团遭遇苏军阻击之后的遭遇,后来又如何绕过敌军的封锁,发现大量敌机起飞的大致位置,一五一十地给刘永康和宋昱两人说了出来。

刘永康摊开了地图,在巴尔喀什湖沙利下千一带比画了几下,然后和宋昱对视了一眼,“你们的奇袭遭遇了敌机的轰炸,并且高冬,严有华发现的敌机大致起飞的方向相吻合,看来苏军在沙利夏千一带定然有着大型的前进机场。宋营长你呆会带他们两人去休息,这份情报很重要,我要立刻上报给师部。”

“好。”宋昱点了点头,然后向高冬两人道,“你们两个小子命真大,居然横渡巴尔喀什湖,穿过了沙里伊什科特劳沙漠,带回这样重要的情报,回去了我给你们请功。”

巴尔喀什湖宽的地方三四十公里,窄的地方十多公里,横渡倒是不难。另外沙里伊什科特沙漠却有三百多里,想要在夏季靠着两个脚板穿过几百里的沙漠,只有亲自去走过的人才能了解其艰难。

夜色还未完全散去,视线并不是很好,高冬,严有华的发现苏军机场的情报上呈到军部后,空军方面立即连夜制定了一份空袭计划。

夜间飞行技术现在在各国都还在实验阶段,好在天气尚且明朗,能见度比较高,要穿过的地带主要也是沙漠,然后便是巴尔喀什湖。倒是不用担心一路被苏联人发现。

“敌袭!”清晨,正在机场做维护的机师们看到天空上气势汹汹扑过来的机群扔掉了手中的工具,惊惶地大叫起来。

整个苏军机场嚎叫成一团,反应快的飞行员飞快的登上自己的飞机,正要起飞,民国的轰炸机已经毫不吝惜地投下了航弹。

“总算找到你们了!见阎王去吧。”

看到苏军机场排得整整齐齐的四十余架飞机,陈虎拧下着打开弹药仓投下了致命的弹药。

若是让这样飞机成功的抵达战场,不知道会给国防军士兵带来多大的伤亡。眼下趴在地上被炸成了碎片,机体在爆炸声中破裂,解体。

地面突突突的机枪也很快被淹没在轰炸之中,少数成功起飞的苏军战机在包夹过来的黑鹰3的包夹下很快又被击落。

轰!一道空前的火焰在爆炸声中腾起。

“乖乖,炸得这么响,老毛子屯积了多少油料啊。”投弹的肖军不由咋舌。

没多久,苏军的整个机场化成一片火海。民国的空军又轰炸了附近苏军的一个兵站,投完了所有的航弹之后,才扬长而去。

参与到轰炸中的机群陆续返航,负责这次行动的罗天发一下机,地勤人员便迎了上来。

“轰炸成功,总共摧毁敌机40架以上,还有大批的油料。”罗天发取下了头上的防寒帽喘着粗气道。

22架驱逐机,21架轰炸机,整整43架飞机被摧毁于地面,合苏军能投入到战场的飞机直接降低了五分之一还多,这样的打击不可谓不沉重。若是通过正面的空战,恐怕民国的空军自己损失也绝不会小。

得知苏军大量飞机被摧毁的情报之后,陈峰立即下达了全线进攻的命令,本来战事处于焦灼状态,敌军陡然间少了大批的飞机,很可能成为致胜的关键,若是傻到等苏军后方的飞机补充上来,陈峰也不配执掌一个集团军了。

民国17年7月27日,天气火热得脱下衣服能拧也水来。战刀集团军精华尽出,两个坦克旅连番和苏军的坦克大战之后,战损了六七十辆,后方又补充上来一些,紧急抢修了十余辆,使两个坦克旅能派到战场的坦克数回升达到了279辆。四个重炮旅超过400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加上各师的师属火炮。

在国防军的猛攻下,苏军一时间也只有拼死反抗,就算是后撤也必须挡住国防军的攻势才行,否则不能拉开足够的距离,后撤将会变成一场彻头彻尾的大溃败。

天上将近400架的各式飞机厮杀在一起,仿佛要遮天蔽日一般,从某种程度上讲,也让下面厮杀的许多士兵不受太阳直接照射多少要凉快了一些。只是没有人会喜欢这种凉快,因为没有谁知道折翼的飞机或者是炸弹会不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战场上刮起的钢铁风暴对普通步兵来说生存条件恶劣到了极点。

双方的坦克集群,以及战防炮一刻不停地对射,竭尽全力的摧毁对手。

激烈的战事从上午10点一直持续到下午2点23分,双方的不停地飞回机场补充燃油,弹药,然后又重新投入到战场。经历了4个多小时的苦战,数量上处理劣势的苏军飞机力不能支,再加上以少打多损失了相当数量的飞机,双方的力量对比拉得越来越大。制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