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北之虎-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北军的控制权舅父不用担心,别说是西北,就是新疆我一纸调令照样可以把军队调回来。”叶重道。“直军战力也十分不错,但真要是跟东北军打起来,还是差一些的。直军虽然人数看上去不少,不过无论是飞机,大炮,还是机枪等装具上都和东北军有不小的差距。士兵,军官作战经验也是无法与东北军比的。”叶重还嫌三十万人有些多了。
“好,打仗上你比我懂,既然兴武你这么有信心,那就搏一把!”徐世昌咬了咬牙道。
“赢面上还是很大的,直军地不过三省,舅父你现在的声望又不比当年臭名昭著的安福系。而且裁撤地方军也是名正言顺,天时地利人人都占了。当然,曹锟能主动裁撤军队自然是最好的。”叶重说到这里也有几分不信,以吴佩孚的臭脾气很难服软。
“今天这么多人在场,兴武提出来,难道就不怕走漏了风声?”徐世昌问道。河北毕竟是曹锟的地盘,虽然王怀庆手里的一个师不会叛乱,但还是有些变数的。
“兵围北京,曹锟没这么大的胆子。”叶重不以为意地一笑,吸取了上次在北京的教训,来北京之前,已经调了一个改编师抵达了怀来县,怀来县属于察哈尔,距离北京不过八九十公里。真要是有什么变动,便能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北京。一个改编师光是汽车就装备了280多辆,怀来到北京又有铁路,叶重有充足的时间在河北军赶到北京之前脱困而出。
“对了,听说兴武拉拢了中央的一批人去东经投资?”徐世昌问道。
“嗯。”叶重点了点头。“收益还可以,大多两到三年内投资便可以完全收回成本。”
“这点做得漂亮,我们在中央的支持率可是又上升了不少,就连以前的孟恩远,张广建等保持中立的人现在也开始偏向于我们了。”徐世昌满意地道。这便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道理了。而且钱还来得名正言顺,不用再担心收刮民脂民膏惹上骂名。
参加完徐世昌的寿宴,叶重便带着许楠以及两个小孩返回了奉天城。
“东北建造了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u型潜水艇?”叶重刚回来没多久,蒋方震和文山便一前一后的出现在了叶重的办公室,刚好看到叶重桌子上还没合好的文件。
“是啊,不过几十万块钱的造价,花了几百万都没研制出来,现在还是在德国人的帮助下造出来的,不管怎么说,已经与德国原厂的性能相差无几了。”叶重也是一脸的笑意,“有了这个家伙,就更不用怕日本人了。”
“卑职这里倒是有一份阎宝航送过来的情报。”文山道。“消息可坏可好。”
“什么消息听上去这么复杂?”叶重笑道。
“苏联这几年出现了大规模的裁军。并且阎宝航与苏联境内仇视苏维埃的部分人员搭上了线,德国人与东北开展军事合作的同时,也在帮助苏联人编练军队。很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合作,包括军事技术的开发。”
蒋方震皱眉道,“有这回事?”
看来历史仍然有着强大的惯性,苏联还是与德国合作到一起去了,叶重吸了吸气打开一副世界地图,“从政治上讲,德国和苏联现在都是被孤立的国家,便有了合作基础。”
“而且在德国看来,苏联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应该也更有发展潜力。”
“另外从地缘上讲,德国和苏联靠得更近,苏联的一些资源也更容易输入德国境内,合作起来也方便。德国需要苏联的资源,苏联需要德国的技术,走到一起去倒是没什么值得奇怪的。怪不得德国最近的合作比起以前降了点温,原来是找到新欢了。”
关于德国与苏联也展开军事合作的信息,叶重敢肯定至少八成是真的。
“那怎么办,若是少了德国人,虽然民国照样能崛起,不过却要走很多弯路。若是苏联人的成长速度快过我们,以后可是莫大的隐患。”蒋方震皱眉道。
叶重摇头道,“东北的工业基础比起现在的苏联要好一些,德国已经在东北设了十几家大型工厂,包括容克,克虏伯,莱因金属公司等等,倒不致于终止和东北的合作,最多只是力度有所削弱罢了。对了,阎宝航有没有提到苏联削减了多少军队?”
第四卷 第387章 收入与支出
“具体数目还不清楚,有些类似于东北军的建设,大量裁剪军队的同时,加大火力的配制,另外加大士兵,军官的培训力度,以苏联现在的军工基础,对军队的建设力度应该不会超过东北军。阎宝航将收集的信息汇总之后,大体上推测苏联方面很可能已经将军队削剪到了一百万以下。”文山道。
“如果消息属实,这个阎宝航还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叶重道。“裁军到百万以下,我倒认为有这个可能,百里兄以为呢。”
“嗯,卑职也觉得比较接近事实,建国初期,苏联方面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军队多一些无可厚非,可是在消灭了敌人之后,本身经济已经破产的情况下,还养着四五百万的军队就说不过去了,任何一个领导人不管有没有经验都不会做出这种事。德国现在的治军理念是建设一支数量少的精悍之军。完善军事教育体系,注重灌输传统军人思想。再加上在北湖(贝加尔湖)的战争,苏联人两次以多打少都遭到惨败,也应该吸取了教训,知道不是人多便可以取胜的。有这些理由,阎宝航对于苏联裁军到百万以下的推测是站得住脚的。”蒋方震道,“不过真要是裁到了百万以下,北湖那边的安全系数就增高了不少。”其实历史上的这个时候,苏联已经将建国时期的550多万裁到了50万。而现在有了叶重的威胁,不得不多保留了几十万的军队。
“嗯,从短期内看,是个好消息,从长期看,是个坏消息。”叶重笑道,“不过不是只有苏联人会进步,咱们东北军也在跑步前进。到时候就看谁跑得更快了。”
“卑职怎么听说苏联方面在裁军?”几人正说着,王永江在门口探头探脑地道。
“好你个王岷源兄,窃听军事机密,可是被法办的。”叶重看到王永江的样子大笑道。
“卑职倒是巴不得落个轻闲。”王永江不以为意地一笑。
“估计到了明年扩军的步伐就要停下来了。现在的军费开支是大了一些。”叶重道。
蒋方震道,“眼下东北已经扩编到了38师,另外甘肃,陕西,以及山东方面还有7个混成旅,施从宾1个师,加上兴帅的近卫师,一起合计40个步兵师,7个混成旅。三个独立骑兵旅已经拆散成了6个独立骑兵团。不过兵力跟原来一样。只是建制拆散掉了。另外重炮旅也扩编到了4个。坦克教导1大队,2大队,合计144辆库伦式坦克。空军方面这两年装备的驱逐机,轰炸机合计达到了328架。若是再加上兵工厂,海军方面的支出,海陆空三军合计已经达到了63万7467人。一年的军费已经高达1。89亿。现在整个民国每年支出的军费也不过2亿多。”蒋方震道。“这还不包括兴帅之前兴帅拿出的1。37亿日元,另外三年内,全部改成改编师,到时候军队人数,以及军费还将进一步增加。”
其实民国军费两亿多只是个保守数字,像曹锟,吴佩孚的三十多万军队,一半以上都是粮晌自筹,这些钱是没有算到中央财政支出里面去的。
“军队还真是个吞金兽啊。”叶重听得直打寒颤,六十多万的军队看着军阵的时候豪气万丈,可听到这些冷冰冰的数字之后,才知道支撑起庞大军队的同时,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今年的财政收入怎么样?”叶重看向王永江道。
“现在兴帅治下的税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各省,区的税收合计为2亿7423万余元。铁路方面今年的收益为5347万余元。关税方面,以海参威,大连,葫芦岛为主,一年有2756万余元。东北银行,以及其他政府控股企业每年有6794万余元的收益。”
英国名义上把持了民国的海关,实际上还有许多地方是控制不到的,比如说海参威,东北收回来了不可能把英国请过来控制。比如说旅顺大连,日本人以前占了东北,自然不可能鸟英国。事实上经过奉日战争后,东北的关税就已经完全把握到了自己的手上。
“另外阜新金矿,漠河胭脂沟金矿,凤城金矿,以及新收复的蒙古行省,外兴安岭,北湖特区的金矿,每年能为东北增加16。4吨黄金的储备。加上银矿上的收益,每年有2430余万元的收益。这些金银都用来作储备发行东北票。”
“目前东北的金银储备分别有多少?”叶重问道。
“十几年来的黄金开采累计加起来达到了89。7吨多,加上十几年关内流通过来的累计有67吨多,大头是从白俄手上抢过来的那320吨,目前东北的黄金储备为476。7吨。这其中不包括东北境内奉天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银行,钱庄的储备。”
“民国有流通白银,由于东北票的发行,东北,西北市面上的白银都陆续被回收。白银上的储量要多一些,有1亿4752万余两。也就是7346吨,奉天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钱庄加起来估计也不比这个数少多少。”
听到这样的数据,叶重还是比较满意的,后世到了六七十年代,由于老蒋逃到台湾,再加上抗战时期遭到了日本的洗劫,一个国家的黄金储备加起来也不过几百吨。而现在的东北却有了这样的实力。而且金矿的开发上产量也就这两年才提升上来。以后黄金储备每年至少以16吨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银矿上也不缺,总体上来说,东北的货币体系还是十分稳健的。
“另外中央陆续拨给东北的款项,扣掉交上去的税款,东北每年可以从中央获得3752万余元的补贴。”王永江道。
“综合以上,东北一年可支配收入是4亿8502万元,支出军费1亿8900万占总收入的39%,政务费2910万元,占财政收入5%。包括技校,大学,小学,师范,派遣留学生等教育经费,以及各实验室的拨款占到财政收入的13%,6305万元。”
“偿还各种内外债务,3450万元,占7。1%。提供给东北境能企业的低息贷款,以及移民开发四个新特区费用875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19。1%。”
“12个省,4个特区内每年的铁路,公路建设支出为1亿1300万元,计划将南满路改造成宽轨,另外每年计划建造1600公里以上的铁路,以及倍数以上的公路。其他方面的费用支出为2310万元。”
“以上总支出为5亿3925万余元。每年约有5423万余元的赤字。另外用东北的部分铁路,官方企业的股权作抵押,计划每年贷款额度为6000万美元,用来填充赤字。”
“可支配收入比起中央还要多,教育上的支出将是将近中央的十倍。军费也几乎持平。东北能有眼下的局面,实属不易。”蒋方震叹道,“东北真正的精华也就在东三省,还有热察,察哈尔两地。若是能有江南沿海,京津的税赋,一跃成为末流的列强又有何难。”
“民国不是没有钱,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多人口,就算工业底子再差,一年的产出也是惊人的,只是军阀之间的征战,大量的税收进了个人的腰包,才会让中央财政困顿不堪。还有晚清以来与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造成了大量财产的流失。光是军费和内外债赔付上就占到一年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剩下那么点钱还能做什么。”叶重摇头道。历史遗留的问题让中央不堪重负,哪里能像眼下的东北进入良性循环。
“明年就不再扩编新的师一级部队了,参谋部主要将现在的部队按德国的建议整顿成改编师。以增强部队战斗力为主。”
¥¥¥¥¥¥¥¥¥¥¥¥¥¥¥¥¥
北京艾士奇酒店内,两个白人对坐在一起摇着杯子中的金黄透明的酒水。
“中国陆军部颁布的裁军令,你看是否会成功施行?”英国驻华公使麻克类爵士率先出声道。
“中国太乱了,而且军队也太多,军阀横行,动荡的政局严重影响到了商品的流通。”美国驻华公使舒尔曼道,“对于中国裁军的措施我国是支持的,只有降低了地方上军阀之间的冲突,保持市面上的安定,商业活动才会兴盛起来。虽然裁撤军队是件大好事,不过却并不是那么容易施行下去的。地方上的督军将军队视为他们安身立命,剥削百姓的根本,想要削他们的军权,无疑是在触犯他们最根本的利益。也许中国即将爆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
“叶重支持的中央政府,想要裁撤地方军,最大的阻力便是仅次于叶重的直系军阀曹锟。具我所知,曹锟手下的吴佩孚是个具有杰出军事才能的将领,他的军队比起段祺瑞的定国军战力更强,而且军队数量也更多。一旦爆炸战争,其规模将会超过1920年的直皖大战。”麻克类道,“眼下为了对抗叶重,曹锟和吴佩孚与日本领事接触的次数已经相当频繁,我想,对于未来决定中国走向的一战,我们是不是该做点什么。”
这几年美国陆续加起来向东北提供的贷款已经超过了1亿美元,而英国也向叶重提供了数额不小的贷款,作为东北的债主,还有在东北有着更大的商业利益,英美是不愿意看到东北战败的。
“总体上来看叶重还是占有很大的优惠的,叶重拥有的土地已经占到了整个中国的一半以上,并且拥有中央的话语权,东北军的战力也要超过直军,只要这次日本人不直接派兵干涉,直系战败是可以预见的。”麻克类道。“也许叶重将成为第二个袁世凯,让中国重新完成统一,不同的是,叶重比起袁世凯更加开明,不会再犯称帝那样的错误。”
“嗯,叶重治下的12个省,四个新特区,尤其是东北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汽车,航空,化工工业。而曹锟,吴佩孚的直系治下真正控制的不过3省,归根到地还是个旧军阀,没有工业基础,依靠的主要还是厘金,境内的铁路,以及农业上的税收。我想我们必须尽早做出选择,并且压制日本过份的举动。”舒尔曼道。
中央打起各省裁军给国民减负的旗号在外表上看上去还是十分光鲜的,各省百姓苦于军阀混战,尤其是遭受过兵灾的地区对于不能保境安民的军队更是深恶痛绝。声援中央政策的人还是不少的,不过都不是地方实权派。
吴佩孚更是发挥了自己的特长,首先发起舆论战,指责叶重为民国拥兵最重,幕后操控中央,据全国财政为己有,首先要裁也得先裁撤掉东北军。另外更是批判叶得将外兴安岭,东州等特区划分了大量的租界给洋人,特区以北超过八九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交由日本方面管理。将日本在当地享有驻军,开矿等权益尽数爆光出来,一时间让全国舆论为之大哗。
各地报社纷纷报导叶重划分给日本的势力范围,痛骂叶重祸国殃民,出卖国土的不在少数。
以叶重那半吊子都算不上的文学水平,想要骂过吴佩孚,至少也要等到下辈子重新投胎看有没有希望。
不过凡事未必要自己赤膊上阵,东北拿笔杆子的也不是吃素的,当下将东北这几年来的几场大战摆出来,先是收回中东路,然后又是南满路,撤消奉天等地日租界,紧接着收复外蒙,然后又新建了东州,外兴安岭等四个特区。实际上除了外蒙之外,还为民国新增了九十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些事实一摆出来,被吴佩孚煽动起来的那波热潮立即冷却了不少,虽然仍有一部分头脑发热的人不理解叶重在打败苏联军队之后还要引进日军的做法。但总归是有些明白人的。
关于国内裁军一事,东北军平均到12个省,4个新特区每个地方也不到4万人。这个数具已经低于民国绝大多数省份,曹锟,吴佩孚的的直军在河北,河南,湖北三个省份平均下来,每个省份超过了10万。军阀混战的四川更是超过了40万。这些都是内陆省,用不着像东北军那样要兼顾到新疆,外蒙,北湖特区等地巩固边防。
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浅显易懂的数字,事实。却更容易说服别人。
在外人看来,东北军平均下来,一个省或者特区还不到4万人,确实不多。不过超过60万人的总数却如同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得曹锟,吴佩孚等人心里几乎透不过气来。而其他一些游离在直奉两系之外的军阀更是骇然不已。不仅如此,就是日本也心生忌惮,比起上次奉日战争也就两年的功夫,东北军竟然膨胀了近乎一倍。
没有人怀疑东北军的战力,那是因为东北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一直坚挺。
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央此次的态度颇为强硬。鉴于中央威势日涨,而早年南下参与护法战争的海军舰队因为孙文无法提供足够的给养和军费,欠晌日久,导致海军与孙文之间出现了无法调和的矛盾,海军也是要吃饭的,而且花销比起陆军要大得多,孙文养两广的陆军都有些捉襟见肘,遇到战事东拼西凑,这里个二十万,那里个三十万。自然无法顾及到海军。于是海军大部纷纷北返,被中央重新命名为渤海舰队。海军被中央所掌握,自然也能为东北所用。
随着时间的流逝,民国12年已经成为了历史。
新的一年,本来稳定下来的北方局势再度变得暗流汹涌,风云莫测。
“兴帅,列宁去逝了!”刚到办公室的叶重便收到了这个消息。
“什么时候的事?”叶重一愣,然后向蒋方震问道。
“昨天晚上18点50分。”蒋方震道,“看来苏联方面政局又要不稳了,倒是可惜了这样一位人杰。”
“人有生老病死,该来的始终是要来的,也许明天就轮到我们了。”叶重倒是没有太多的感触。
“兴帅春秋鼎盛,说什么晦气话。”郭琪开连忙道,这些老班子按后世的话来说,还是有点迷信的。
没办法用科学解释的现实,便被后世称作迷信,其实是有些偏颇的。古代很多皇帝都信奉风水,算命,道教,佛教等都颇为尊崇。唐朝的李世民,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等人都或多或少接触了一些后世口中的迷信人物,比如说陈抟。这些东西存在了几千年,总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就是民国,现在段祺瑞,吴佩孚身边也有这样的人。
无论是李世民,还是赵匡胤还有一些帝王将相,段祺瑞,吴佩孚,这些厉害角色并不是脑残,相反,他们比起大多数人都要精明得多。而且性格极为顽固。想要糊弄他们,不说有没有这个胆子,就算有胆子,手底下不露出几分本事出来,这些人会信你?
不要以为一些江湖上的魔术师把戏能糊弄住他们,实际上像李世民,赵匡胤,段祺瑞,吴佩孚这些人心智比起绝大多数人都要坚定,头脑也要更清醒,见过的世面也更多。
如果以为一些骗子的招术便能糊住那么多人,只能说后世的一些专家太小看古人的智慧了。江湖骗子肯定是有,不过能流传几千年的文化也必然有其可取之处。
第四卷 第388章 直奉争端
“这个曹锟,到底还是不愿意裁军啊。”叶重摆了摆手,不愿意在刚才的话题上再继续下去。
“如今苏联方面的铁路已经修到了伊尔库茨克。不过列宁去逝确实是兴帅动手的天赐良机。苏联才刚建立不过几年,内部的争权夺利肯定是少不了的。内部不靖的情况下,恐怕也没人愿意东进。若是错过,以后可就没这般好的机会了。”郭琪开道。
“错过?连东北军的新名字我都想好了。”叶重笑着坐了下来道。
“兴帅准备给东北军起什么名?”蒋方震问道。
“国防军!”叶重淡淡地道,有些剽窃了后世德国军队的名字。不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东北军打造成一支真正保家卫国的军队。
“国防军,国防军。”蒋方震叨念了几次,“兴帅好立意。”
“国魂祠,国防军,恐怕兴帅早就料到有这一天了吧。”郭琪开笑着坐了下来。
“预料以后的事,我哪有这么大能耐。”叶重摇了摇头,“对了,与直军开战,参谋部计划调动多少军队南下?”
“目前直系主要有以下几股力量,以曹锟保定为中心的河北军,占到10万人左右。另外是实力最强的吴佩孚,驻扎在洛阳11万余军队。接着便是湖北萧耀南6万余人,剩下就是河南督军王随斌了,手下有5万余人。合计32万余军队。”蒋方震道,“参谋总部经过讨论之后,觉得西北抽调2个师,2个混成旅3。6万余人屯兵潼关,以防守为主。”
实际上由于一个师又三个独立骑兵团(原为独立骑兵旅)已经调到了新疆,胡景翼,柴公升等人还在蒙古行省库伦一带。西北可调遣的军队并不多。
“另外再抽调4个师,一个重炮旅,飞机60架,走海路运输到山东。这样一来,加上原来的3个师,山东方面便有10万余人。威胁洛阳,郑州一带,可攻可守。”
“主攻方向还是从山海关入关的主力。15个师,1个重炮旅,1个坦克教导大队,120架各式飞机。合计22万余人。计划在两月之内结束对直军的战争,并且全盘接收直军地盘。”
“将河北,河南,湖北三省也握在手里,这天下基本上就定下来了。”郭琪开道。“真是想不到,民国一统,竟然会在我们这些人的手里实现。”
“看来你们都很看好这场战争。”叶重道。
“这是自然,卑职等人想不通有什么打不赢的理由,要不是为了防备俄国和日本人留了二十万人看家,连浙江,江苏,安徽,福建也可以一并下了。”郭琪开道。
“既然决定了,就尽快调动军队吧,吴佩孚这个人打仗颇有章法,可不要被他抢先动手打乱了布局。”叶重道。奉俄战争,奉日战争,东北军都是抢先一步,在开始占尽上风的。自己抢先来得痛快,别人抢了先手可就如同吃了苍蝇般了。
“到山东去的军队已经陆续在大连登船了,直系反应过来也需要时间,没那么快的。”蒋方震道。
东北这边已经敲定了作战计划。直系现在也吵成了一窝,有说要裁军的,也有说要和东北军决死一战的。
几天没睡好的曹锟也有些迟疑不定,叶重不是段祺瑞,和东北军开战,曹锟一点把握都没有。不得已终于决定打给叶重一个电话。
“喂,兴武!”电话里面曹锟的声音有些沙亚。
“曹老哥。”坦白说,叶重跟曹锟的私人关系还算是不错的,如果有可能,叶重也不想双方撕破了脸。
“咱们也算是老相识了,中央真的要逼着我裁军吗?”曹锟问道。
“就算中央不撤军,河北,河南,还有湖北三个省加起来维持30多万军队,曹老哥的日子又好过?”叶重道。
“我的军费开支是大了一些,不过兴武你现在已经成了民国权势最重的人,拥兵也最多,还掌握了中央大权,何苦再来逼我一把。”曹锟道。
“既然说到了这个份上,我就把话跟曹老哥摊开了说,说权力,到了我们这个份上,也算是民国最顶尖的了,说钱,老哥你少说也有大几百,千把万,这一世是用不完的。我对曹老哥你没意见,不过民国松散了这么久,终究是要归于一统的,只有国内拧成了一股绳,咱们对外面说话才能直起腰板。你别看我在国内风光无限,前两年见着洋人还不是要矮上一头?日本人明面上都刺杀过我两次了。换了老哥你到东北,他们一样敢杀你。日本人,洋人为什么能骑在咱们头上?归根到底还是国内军阀割据,国家不够强大。只有民国统一了,说话才有底气。你我也再不用看洋人的脸色。”叶重道,“曹老哥若是愿意,就跟我一起组建国防军,到时候中央必定曹老哥的位置。我叶重也不是什么好处都往自己口袋里面拿的人。曹老哥若是愿意一起干,裁撤掉部分军队,咱们一起联手把民国给统一了。不是比统治几省来得痛快。”
“这个年头,有军队就有话语权,什么都是虚的,只有军权才是真的。我真要是把军队给裁了,以后哪里还有我的位置。”曹锟道。
“曹老哥你很少亏待手下,我叶重也不是刻薄人。这次裁军是对事不对人。”叶重道,曹锟要是把直军裁撤到12万人以下,叶重还真不介意曹锟在中央占一个实权位置。“民国始终是要统一的,曹老哥多考虑一下我的建议。”
挂了电话,叶重披了件大衣径直出了门。
小汽车径直驶进了奉天兵工厂,此时的兵工厂厂房里面除了穿着厂服的工人,技师之外,还有一群男男女女的学生,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德国教授,奉天理工大学的教授。连现任校长周诒春也在。
此时的天气还是有些寒冷的,不过这些理工大学的学生,教授,还有兵工厂的技师都是一脸的兴奋。
小汽车通过兵工厂严格的安检之后,为了不打扰到那些学生,叶重只带了少量的警卫步行来到厂房门口。水压机是个大家伙,为了日后容纳下更大的自由锻造水压机,厂房的空间是赶大了建的。一层的厂房高达几十米,人在里头显得格外的小,略微抬头,能清晰的看到厂房顶上紧凑的钢铁结构。
“兴帅,你怎么也过来了?”周诒春看到走下车子的叶重,略微吃了一惊道。
“整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我怎么能不过来看看。”叶重笑了笑道,钢铁的产量规模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总体工业实业,而大吨位的自由水压锻造机在这个时代则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和能力。
不远处的一个身高估摸着有二十米几米的大家伙,几万个零部件,为了确保不出差错,安装这样一个大家伙,耗费了这些技师,学生两三个月的时间,眼下叶重赶到的时候,已经到了最后收尾的阶段了。
“这是在德国工程师巴德瑞,海因茨等人的辅助下,由奉天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理工大学三所学校的教授,以及学生共同参与设计的6000吨级自由锻造水压机。”
之前东北最大吨位的水压机也就3500吨,这下子直接翻了近一倍。不过只要这台水压机制造成功,便代表着东北的工业能力实现跨跃式的提升。
“为了制造这台水压机,这些学生,教授,技师们可是卯足了劲。从设计到实验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不过以前一直进展缓慢,直到德国的专家过来之后,速度才快起来。”周诒春道,“这些学生还是很能吃苦的,将制造出来的零部件组装起来耗费时间要数月之久。为了不耽误现在的学习进度,一天能睡上六七个小时就不错了。”
叶重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站在旁边看着神情专注的学生,技师们。
叶重在这里站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随着最后一个零部件装上去,东北或者说是民国第一台6000吨级的自由锻造水压机已经成形了。
“下面要进行最后一道水压测试了。”周诒春向叶重解说道。
紧接着,在总工程师魏海文的指挥下,高压水泵开始翁翁地运行起来,那种低沉的声音可以让人感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力量。
随着高压水泵的运行,压力表的指针开始缓缓上升。
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压力表。
1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