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月待圆时-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坐船要回乡,这么折腾一番,存下来的钱又没了,外头这会儿正是缺工的时候,石头出门去赚船票钱,俞婆子躺着不动,先还老实,等石头出了门,便又扯着嗓子喊起来。
这回却不须石桂,明月立起来往外去,这一家子不好动手,他可没什么好怕的,虎目瞪住俞婆子:“你再嚷一句,就拧断你的脖子,外头死了这许多人,把你拎出去扔了,哪个知道。”
俞婆子一口气堵在嗓子眼里,明月一个怕能抵得过儿子四五个,她们在本地没亲没旧,真个把她弄死了扔出去,就是孤魂野鬼。
她不怕秋娘也不怕石桂,这两个打她骂她,她也不会少块肉,嘴里说不准骂的比她们还更狠些,可明月往她跟前一立,她立时就软了,半句话都敢说,缩在墙角,安安份份等到石头回来。
明月再进屋时,石桂哑着嗓子道:“真是刁的怕恶的,知道我跟娘不会打她,这才敢得寸进尺。”说着咳嗽了两声,明月赶紧替她拍背,喂她喝水。
石桂把头挨在他胳膊上,口里淡得很,药却还是发苦,秋娘还得忙着饭铺的事,瑞叶也得去程夫子的学馆帮忙,里头种着的竹子七倒八歪,还打破了书斋一扇窗,家里就只有明月和她,明月竟把她照顾的妥妥当当。
还买了松仁粽子糖来给她当零嘴儿,也不知道他这么大个个子,是怎么去零嘴铺子买了一攒盒回来的,福橘酸杏甜枣麻糖,摆了满满一碟子,石桂嘴里含着糖,舌尖是甜的,心尖也是甜的。
可明月只能休两天,两天之后还得回营里去,石桂还躺在床上,他便借口家里有屋要修,得再请上两天。
石桂原来是站在家人跟前挡风挡雨的,没成想病了一场,明月竟把最难办的事儿给办成了,不论他在不在,俞婆子都大气不敢出,便是秋娘打她眼前过,她都不敢再瞪一眼。
俞婆子安安静静缩在墙角,给吃便吃,给喝便喝,小心翼翼的缩着脖子装鹌鹑,只石头爹回来的那一会儿,才敢开口发声,无人侍候她,她便自己洗便桶生火劈柴。
原来不干的事儿都会干的,秋娘看她先是怒,跟着又是笑,自个儿原来竟顺着这么个人过了二十年的苦日子。
石头爹总没改主意,他还是早出晚归,一天比一天回来的更晚,秋娘给他留饭,他也不吃,这屋子是秋娘好容易挣开的,不能让她们过的安稳,也不能再添乱了。
到石桂病上些,石头爹便带着俞婆子要走,两个人本来也没东西,俞婆子的一条拐棍还落在了大杂院里,秋娘自家不出面,让喜子拿些银子给他:“总让他有个落脚的地方。”
石头却怎么也不肯要,背着俞婆子出了门,到码头边去租了大通铺,此时船少,船价也贵,他又没寻着当水手的活,只能先住在铺屋里头,等有了钱再跟着船回乡去。
俞婆子先还想着赖在屋里不走,后来听了石桂的话,真当石桂写了信回去,她们也不知道做了甚个营生就能买下屋来,看她生得这样好,莫不是母女两个都当了暗门子,心里这样想,嘴上却不敢说,只念念叨叨个不住。
后来约莫知道船来不了了,说不准风浪就把船打翻了,还有哪个人来首告她,越发住得安稳起来,只要赖着不走,难道还真能把她赶出去不成,进都进去了,她就有法子能留下来。
再没成想会来一个明月,凶神恶煞的模样,看着又很听那小贱人的话,母女俩一个德性,尽教的男人吹风落雨,保不齐就是个孤老,被盯上了喝他的血。
这话她出来之后才敢在儿子面前提起,石头连看都不看她,也不似往常那般,俞婆子说什么还要反驳上一句:“秋娘不是这样的人。”
连这一句都不曾说,俞婆子越发起劲,她有一肚皮的话要说,通铺屋里又有这许多人,可她怕明月,明月摆着一付黑脸,说在外头听见一丁点儿风吹草动,照样拧断她的脖子。
石桂生病那几日里,秋娘买了一只鸡来给她炖汤补身子,家里养的还没长成,专花了钱买了一只老母鸡回来,既有明月在,杀鸡褪毛的事儿就交给了他,他拿了刀没往后院夹道里去,反进了堂屋,当着俞婆子的面,拧断了鸡脖子放血。
俞婆子只要想到他两只手血淋淋的,就把这到嘴的话全咽了进去,要不然哪里还容得石桂在码头再做生意。
便不从她手上捞些什么出来,也不能叫她这么得意,俞婆子心思再多,儿子不肯依她,那头还有一个明月镇宅,连喜子的主意她都不敢再打,告诉她吴千户看中了喜子,往后喜子是要当兵的。
俞婆子一个村妇,除了见过的徐知府,千户就是最大的官儿,心里不信,却知道明月能轻轻松松就把她弄死,还有意无意的告诉她,说乱葬岗里扔了这许多尸首,天阴着点起来火来烧,谁知道里头死的都是些什么人。
石桂听见俞婆子一下子安静了,知道是明月干了什么,半躺在床上,身上盖着薄被子问他:“你做了甚?她怎么连气都不敢喘,院子里吹的风都不带着闲言碎语了。”
明月却只是摇头,端了鸡汤给石桂喝,汤在沙锅里炖得久了,上头浮着厚厚一层鸡油,石桂病中不能吃油腻的,这些鸡油全撇出来,搁着炒青菜用。
喝了一碗汤不够,还非得让她吃肉,石桂这些天顿顿都吃的好,勉强吃了一只腿,搁下筷子再不吃了,看到她实是吃不下了,明月才捞了里头鸡肉吃,一面嚼一面含含混混道:“我哪里知道她作甚怕我,我就杀了一只鸡。”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应该在巴黎
发美图在微博给你萌看(一只怀愫)
玩了回来就要开工啦
大家也要努力工作努力吃喝努力买买买
大吉大利求包养
☆、第360章 劫持
明月多休了一日,走的时候秋娘给他做了许多软饼,又给他带了一瓯儿肉酱肉干,让他在营里也能吃得好些。
明月在石桂屋里头磨了好半天,眼看着时辰要到,这才走了,回了兵营便不能天天见面,他站在石桂的床头吱吱唔唔,半天憋着说不出话来,分明想说两句贴心话,可到了嘴边,又出不了口。
石桂也是一样,她这几日一睁眼就能看见明月,到夜里睡觉,他还弯腰替她垫一垫枕头,时刻不离,分明看书入了迷,听她咳嗽两声,立时就回神,拍背喂水,样样细致,半点没让石桂觉着不自在。
原来也不是粘粘乎乎的性子,这会儿竟难舍难分,石桂先伸手,把明月拉住了,原来想一想都浑身起鸡皮疙瘩的事儿,竟这么干了,手指尖在他掌心上挠一挠:“也就十天就回来了。”
明月笑起来,身上还背着布包,干净的衣裳鞋子收拾好了,吃食药丸也有了,齐整整去了兵营,走的时候秋娘又给了他一包东西:“烦你往大通铺去一回,给桂花爹带些东西去。”
人是走了,走的也爽利,秋娘不是没听见难听话,也知道石头从来都是这个性子,把自己憋死了,也说不得别个一句不好,何况这人还是他娘。
他是越发的见老了,反是秋娘看着年轻起来,别个当她是寡妇,左邻右里还有问她话音肯不肯再
嫁的,秋娘反觉着好笑,守着女儿守着儿子,怎么还想着嫁人侍候一家子。
石头跟她是一笔扯不清的帐,谁了谁欠了,到阎王那儿再交待,只怕他把自己耗死了,俞婆子是改不了的,母子两个要过日子,就只能把前头那些都揭过去,要不然扎的还是他自个儿。
明月应了一声,秋娘送他到门边,回来就笑眯眯的,替石桂开了窗子透气,天上的雨总算是倒干净了,外头湿漉漉的,窗边种的杂花野草经了雨蓬□□来,开了一串串紫红色的小花,一打开窗就能看见。
院子里还种了一株桂花树,是明月前一段扛回来的,下这样大的雨,还当不能活了,这地儿叶子却肥亮亮,看着就生机勃勃。
石桂往窗外头一望,就能看见那棵桂花树,还是一棵矮树,这会儿没到时节也没花没朵,只看着绿叶就心头舒畅,也不知道是金桂银桂还是朱砂桂,到了秋日里开出什么颜色的花来。
秋娘看着女儿眉间疏朗,也跟着笑起来,坐到床沿上,拍一拍她的手:“你是个好孩子,这才有福气。”女儿有个好归宿,就是她最后一桩心事了。
石桂面颊微红,想着明月就耳朵发烫,这么一个人,原来看着远,一点点近了,到如今分割不开了,脸上羞意一起,秋娘就笑起来:“依着我看,也不必再等了,咱们把事儿一桩桩办起来。”
“娘还说他年轻,许多事儿办不圆滑,怎么这会儿就站他那头去了。”两年是个虚数,她身子才刚十六七,就要生儿育女,怎么也得再缓一缓。
秋娘也不能陪着石桂,她得往饭铺里去,这段日子码头上多了许多兵丁,除了修缮屋子,就是防着屋塌之后入户行窃,想钱的人连着地动山摇都要进屋摸钱,别说是大雨了,吃的喝的,更不必说。
秋娘要走,却不放心石桂一个人在家里,让喜子这两天先别去学里,告个假,街上倒设了粥棚,可城里的灾好救,城外的灾却难办,叶文心荔枝园里的果树吹倒了一片。
还有乡下田间那些草屋子,一阵风来就掀了屋顶,又是雨水暴涨,河沟里田里全灌了水,稻田也跟着受了灾。
石桂哪里还能歇得住,家中事总得有人打理,纪夫人还差了丫头上门问一声,送了些吃食来,石桂满面病容,九红姑姑也不再久留,只笑一声:“夫人吩咐过了,码头上会增派兵丁,你那生意也还照常做就是。”
说是照常做,可她一直收猪肉的这一家也遭了灾,人没事儿,乡下的猪肉却价贵了,石桂枕头底下还压着算盘,秋娘一走拿出来算一回,本来就利薄,这下子更赚不着钱了。
咬牙也得撑下去,都是签了契的,石桂定契的时候写了天灾**这一条,可能要着多少钱却没个准头,米面价涨了两天又压了下去,州府里开仓放粮,还有富户官家太太舍米舍粥,饿倒不至于饿死,可门市也停了一半。
贴上钱也得做,只肉少放些,百叶多搁些,加了料炖出汁,新鲜的瓜菜却是真没有了,瓜农种的瓜一半儿烂在地里,米面价压了,这些鸡鸭肉却贵起来,海水涨潮那几天,渔民也不能下海去打渔,连鱼虾都少了。
石桂发愁,发愁也得做生意,秋娘不让她忧心这些,还告诉她城里的日子已经是好过的,城外那些人才是真的不好过,只也跟着叹:“倒比蝗灾水灾那一向要好的多了。”
家里也不是过不下去,有吃有喝有穿,还有屋瓦能遮身,就比原来流离失所不知好了多少,便是饭铺里支撑得艰难些,也不愿意女儿操心:“你这病还没好,可不能再操劳了,等你老了,才知道苦楚。”
明月才走了一日,石桂闷在家里便不得过,忙起来还不记着,闲着就想起他来,她的屋子才刚置上家具,空荡荡的,明月一来就替她塞了一半,外头摊子上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玩意儿,烧瓷的瓶子,竹编的小篮儿,里头还插着绒花,矮柜的桌面上都摆不住了。
明月知道石桂喜欢素的,可他只当她是当丫头的时候不敢出挑,穿着穿着就穿习惯了,给她买的香包全都是大红桃红云霞色,帐子两头一边挂一个。
石桂抬头一看,一屋子都是明月置办的东西,她病好了大半,外头也不落雨了,虽被禁着不许出门边,也能在家里做些事,听见外头敲门声,挨到门边,才开了一道缝就听见明月的声音:“你怎么起来了!”
“你怎么回来了?”两个一道出声,这才听见门外闷笑,明月推着她的肩让她趟回去,石桂怎么也不肯:“再躺我骨头都锈了。”
明月这才作罢,吃了厨房里头两块干面饼子,喝了一罐水:“巡城的人手不足,到营里调人,我一听说这一片都要来,就应了。”
石桂出不得门,却中见门前过人的声音,差役在巡街,防着偷盗抢劫,人手不足,就往军营里借人,明月原来就苦恼不能回来看看,一听说要巡街,头一个应声。
一天要巡十来条街,是个苦活,出来的都是念着家里的,怎么也能绕个弯子回家看一看,看看家里是不是都好。
明月揽下了巡街的活,还真抓着些偷盗的,俱是欺负些老弱妇幼,石桂回回都给他预备些吃食,一队五个人,不能脱队,明月回回来看,都得同这些人招呼一声,石桂就多预备些吃食,人人都分着些。
明月来了几日,石桂便掐着点儿在门边等他,这些日子养病竟养得闲适起来,听见人过来,先把门打开了,往外一看却不是明月,是阿朵的情郎,笑眯眯同她打招呼:“他让吴千户叫去了,让我来说一声。”
石桂依旧端了饭食出来,也不觉着古怪,吴千户找明月是常有的事儿,可明月下午也没来,这回来报信的变成了阿朵,阿朵拉了石桂的手:“哥哥不叫我说,我却得告诉你一声。”
她跟石桂两个原来没多少交情,可经得那一回,却觉着跟石桂两个感情深厚,便不知她为人,心里也敬重她,把嘴巴贴着她的耳朵:“吴家姑娘不见了。”
石桂吃了一惊,她还记得那位娇倩姑娘,娇滴滴的人儿,性子也活泼,怎么会不见了?石桂满面疑惑,阿朵却道:“吴夫人去庙里给爹娘上香点灯,吴家姑娘跟着一道,在庙里走不见的,山上都已经翻找过一回了”
石桂蹙了眉头:“她是官家姑娘,出门边身边不带着十好几个人?怎么能说不见就不见了。”阿朵也跟着摇头,不明就里,吴千户不敢大声嚷出去,吴夫人已经病了,两个一道去上香的,怎么眼儿一眨,女儿人便不见了。
吴千户只叫了几个亲信去搜,山上路这么难走,寻了半天还找不着人,跟着的小丫头子吓得瑟瑟发抖,要是人找不着,她是没命能活的,若是找着了人,却不是个全须全尾的,那她也不能活了。
吴姑娘好动,在家便没一刻静的时候,上了山仗着腿脚比人强健些,总归是在庙里,走的远些去摘花儿,大丫头去拿香扇巾子,小丫头子眼儿一瞬,人便没了。
石桂咬了咬唇儿,心里替那姑娘担心,跟阿朵两个坐着,若是绑了要钱,吴千户也该听着信了,可哪一个不开眼的敢动吴家姑娘,吴千户手上可是有兵的。
先还等着信儿,时候越久,人越是不知往哪儿去,夜里明月一身是泥的回来了,一拍门就是一个泥手印,喜子开了门,石桂迎出来,明月一气儿瘫坐在凳子上,石桂绞了巾子给他擦手擦脸,明月冲她笑一笑,点头道:“人找着了。”
说完又忍不住再笑一声:“人找着了,只怕亲事也找着了,吴千户可得请了咱们去吃喜酒。”石桂瞪大了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作者有话要说: 跟你萌隔着七小时时差的怀总也是爱你萌的
今天应该在吃法国菜了啦啦啦
大吉大利求包养
☆、第361章 侠女
大风天刮的树倒屋塌,原来有营生的也束了手没吃没喝,城里街上有人巡,山上又没人巡,吴夫人给亡父点灯念经,早早定好了日子,吴千户也派了人跟着,哪知道女儿会出这样的事。
吴姑娘胆子大,在家里关了这许多天,早就闲得生闷气,吴夫人往榻上一靠,带着弟弟睡午觉,她就带着丫头往后山去,丫头劝了又劝,吴姑娘哪里肯听,闲的骨头都锈了,日日拿针动线,比耍大刀还累人。
吴姑娘打小就跟旁的姑娘不同,别家姑娘四五岁就学着捏针了,她那会儿跟着她爹耍小弓箭,吴姑娘顶上还有个姐姐,大她许多岁,是头先的妾生的,养在吴夫人身边,性子温柔针线又强,还会算帐。
事事都替这个妹妹打理了,吴姑娘有爹有姐姐护着,满院子的乱蹿,因着没儿子,拿她当小子养,教她练箭,还带她去打猎。
粉雕玉琢的小人儿,穿起男娃娃的衫子被吴千户扛在肩上带出去逛,到大些了,就教她使刀用剑,吴夫人跟在后头也不及改,早把性子给养野了,只安慰自个儿女儿还小,再大些总会好的。
哪知道越是大越是对女工针黹没兴趣,缠着姐姐替她做,要么就让丫头做,骂她也没用,性子跟吴千户像了十成十,哄着她她还能扎上两针,要是拘着她,她一针都不肯动。
吴夫人没法子,这才想招个上门女婿,这样的女儿嫁出去,哪一个肯要,埋怨丈夫许多年,说他只知道一味惯着女儿,再没想过女儿还得嫁人,往后在夫家的日子可怎么过。
哭也哭了,闹也闹了,可性子已经养成这样,还能怎么办,若是她肯老老实实装个样子,也好订亲相看,可她连妆相都不肯,直通通的性子不肯改,吴夫人带她出门交际,到有几家问她,可问她在家里做甚,她嘴里从来没有一句针线。
儿女都是债,这债总要还,吴夫人拜亡父亡母,念经的时候还求着爹娘保佑,能让女儿改一改,总不能真个在家不嫁,拖成老姑娘。
吴姑娘生得就英气,好在圆眼儿不显得凶相,要是老老实实坐着,还真能哄哄人,可她哪有一刻能老老实实的坐着不动弹。
吴夫人操碎了心,眼见母亲着急上火,吴姑娘也真乖巧了两天,可她装乖巧还真只有两天,两日一过,原形毕露,再让她怎么装她都不肯了。
吴千户先还说些什么武官家里的小娘子,不必这样拘束,这会儿自食苦果,把女儿养的太活泛了,家里无人管得住,原来还有个姐姐能劝她,一出嫁她就没了马笼头,在花园里头摆个箭靶子,跟小丫头赌彩头。
吴夫人这才把她带上山,让她拜拜佛,也好静静心,再不成就罚她跪经,在山上可没人来救她了。
吴姑娘倒不在意,上山她还更高兴些,偷偷收拾了一把弓箭,预备在山上打兔子玩,专射在耳朵上,回家养起来。
她的弓箭是打小就开始练的,准头不错,跟着父亲出门去打猎,总有些收获回来,只吴夫人这一向不许,她连出门都少,更别说打猎了。
眼看她背着弓箭出来,丫头唬得脸色都白了,吴夫人说了,抓着一回,就要罚她们,她苦劝不听,脚程又跟不上吴姑娘,她外头罩着裙子,里头却是一套骑射胡服,脚上穿着软皮小靴子,几步就把丫头给丢下了。
城里刮风倒了房子,正经肯做工的都没了营生,混街面的闲汉更不必说,两人合计着进城不容易得手,便往寺里来,越是这受了灾的时候,寺里的香火就更旺些,摸些富贵人家带的金银首饰,便有一件也值了。
确是叫他们得手了几样,还当是在寺里失落了,也不一气儿全拿了,挑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又容易出手,又不惹人眼。
两人正伏在草里,偏偏看见了吴家姑娘,看她身上穿金戴银的,得手这么一笔,也不愁吃喝了,正伏在大石头后等她过来,被个书生给喝住了。
山寺后头有几间草庐,雨下得太大,屋子都倒了一半,里头俱是些苦读的学子,住不起山下的院子,又不肯同那些贩夫走卒一道住在冷暖铺子里,便上山来借宿,费几个钱,也能有个地儿呆着。
因着屋子塌了,有人便往僧房打地铺去,里头一个姓姚的书生却没地儿去,他口最拙,又不会同僧人谈经拍马,等想起来要去借宿了,屋子已经满了。原来家里干农活,把屋子补补修修,还住在里头读书。
日日跟着和尚们一起喝稀粥,这两天因着遭灾,从两顿减成一顿,还专绕开他开饭,饿起来只能灌凉水。
他是出山来接山泉水的,看见先看见两个人蹲在石头后,抬一看,才看见那有个穿红衣的姑娘,正在溪边追兔子。
两人原来想劫些钱财的,从偷变成抢本就害怕,不意还被个书生喝破了,寺中僧人要是赶过来,两个人都逃不脱。
吴姑娘听见声儿扭头一看,一个书两个粗汉,手上捏着弓箭,半点也不慌乱,一只手住弦,一只手搭起箭,说一声“耳朵”,箭飞出去,正射中那人的耳朵。
这一箭声势夺人,街面上打打架还成,实打实的功夫怎么不害怕,怕她下箭就要人命,一个比一个跑得快。
歹人走了,那书生却被吓得晕了过去,吴家姑娘上前去看他,伸手拍拍他的脸儿,他也不醒转来,摸了身上好半天,也没摸出帕子来,撒了那书生一片衣角,拿溪水给他擦脸。
书生一半儿是被饿晕的,身上没力气,颠簸几下人眼前发黑,脑袋磕在石头上,反流了一滩血,吴姑娘把箭囊给他枕着头,想去叫人罢,又怕那两个人去而复返,想着总会有人寻上山来,干脆就在原地等着。
他们先想想着搜寺,等那丫头回过神来说姑娘打猎去了,这才往山上去寻,天还没黑就找着人,明月这一身的泥,是抓那两个歹人去的。
“那人抓着没有?”石桂再没成想这么个娇滴滴的姑娘家,竟然会武,身手还不错,书生没救成她,她反倒把书生给救了。
明月笑起来:“哪会抓不着,一只耳朵都叫箭刮了一道,流了满脖子的血,藏在山上还等他同伙给他送吃的来,咱们把两个都拿住了。”
吴夫人的病却没好,女儿原来不过是跳脱些,这下子可好了,成了悍妇,原来露出意的几家,匆匆送了礼来,夸了几句虎父无犬女,再没下文了。
他们救了吴姑娘,自然也救了那个书生,一碗粥汤下肚,他身上才有几分暖热,人昏沉沉醒过来,这才知道救的是千户家的女儿,话还没说,就被吴千户扣住了。
“他既是一片好心,怎么反把他给扣住?”石桂不明其意,明月却满面古怪,咳嗽得一声,可不得把他扣住,吴姑娘里头是穿着胡服,这才解了裙子给这书生盖在身上,这么一盖,哪里还能走得脱。
那会书生手指冰凉,吴家姑娘打猎是成的,升火却不会,让书生冻了半天,吴千户先想着得把人医治好才能让他走,后来见女儿短短半天问了十来回,就去跟妻子商量:“一样是招,要不就这个读书的,问问他家里如何。”
要是娶了亲的,那就客客气气送出门,若是没娶亲的,那就老实不客气的留下了,吴夫人气不打一处来,可女儿跟这人呆了半天,传出去哪里还有人肯娶。
没成想先开口的是吴家姑娘,她端了汤药往那书生屋里送,在床头上一搁,一双眼儿圆溜溜的看着他,把那书生看得发毛,才想谢她,吴姑娘便道:“我救了你,你要不要以身相许。”
丫头在罩门外听见差点儿昏过去,急急去报给吴夫人知道,吴夫人嘴里不知念了几句混世魔王,赶到门边去,就听见女儿在里头说:“我是怕你被人害了,这才守了半天,转到别人口里,却成了不清不白,你是不是欠我一个清白名声。”
书生知道是解了裙子给他盖,脸涨得通通红,吴姑娘坐在床边,剥了个石榴,把籽儿都刮下来,盛了满满一小碗,书生看着她脸红,没成想她自家吃了,吃完了石榴又吃花糕,吴家没苛待书生,便他不能吃,也还给他天天预备着。
吴姑娘吃完了花糕,这才问他:“你想好了没有。”
吴夫人没脸进屋去,差两个丫头把她拉了出来,关在屋里不许出门,原来最烦女德女则这些书,吴姑娘上学的时候是她不让女先生讲这些,如今恨不得女儿能多生这一根筋。
她再不肯出面,把吴千户推出去:“我一辈子的脸都给她丢尽了,你去同那人说,女儿胡说八道,叫他万万别当真。”
哪家女儿没脸没皮能把话说到这份上,就是原来有意撮和,如今也拉不下脸来了,那书生是躺着不能动弹,要是能动,还不早早跑远了。
哪知道吴千户还没开口,那书生先自报家门,祖宗八代里还出过一个知府,只是如今落魄,愿意跟吴姑娘提亲。
吴千户大喜,把这消息告诉了妻子,吴夫人反奇上一声:“若不是磕着了,把脑袋给磕坏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法国只有十几度哟
十几度十几度十几度
爽翻天
大吉大利求包养
☆、第362章 音信
知道吴家姑娘定亲,明月还备了礼送去,还是石桂列的礼单子,明月已经说他定了亲,这些东西自然是女人家打理,有两样针线一匹缎子,于他们来说给的东西就已经不薄了。
哪知道吴夫人正正经经还了礼,送了喜饼来,还派了个嬷嬷来请石桂到吴家去说话,这回可是正正经经的请她,还送了她两盆素馨茉莉。
花开得极密,摆在窗前满院子都是香的,嬷嬷满面是笑,虽不必给石桂行礼,也是客客气气的:“我们太太请姑娘过去说话。”
既是诚心相邀,石桂也没有不去的道理,只说定了日子,换上从金陵带来的裙衫,挑出吴姑娘给她的那一只小金簪插戴在头上,按着日子,吴夫人还派了轿子来接。
这两个姑娘换了信物,就算是相交了,女儿头上多了插戴,吴夫人怎么会不知道,叫了丫头来一问,恨不得拎着女儿的耳朵打她一顿:“真是胡闹。”
竟干出这么出格的事来,石桂那姑娘确是讲规矩知礼数的,不知礼数倒成了自家姑娘,吴夫人气不打一处来,想想着还是得送些东西,总得表一表歉意,哪知道又遇上了大风雨,这个天总不能请人过门,一天两天的拖着,一直拖到这会儿。
石桂到吴家,就被请去花厅等着,没一会儿吴夫人就出来了,叫人上了汤,搁了冰珠子的酸梅汤,石桂喝了半碗,吴夫人这才开口:“我这个女儿,就是个魔王,我拿她全没办法,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她也不知是像谁,竟干出这么孟浪的事儿来,一早想请你过府,没成想遇上这许多事。”
石桂坐直了身子:“吴姑娘天真娇憨,并不孟浪。”她是真喜欢吴娇倩这直来直往的性子,有一就说一,瞒着藏着,反不是真心相交了。
吴姑娘定了亲,也没老老实实在家里做针线,吴夫人想一回,又觉着是从小带着她奔波,就没个定下来的时候,才把她养成了这么个风性子,每到一地儿还没熟识,就又调任了,连个手帕交都没有,她这才不喜针线。
文官家里的姑娘她不肯结交,武官家的姑娘她见了面就想同人切磋切磋,也不是哪个都学了武艺的,她跟文官家的女儿玩不到一处去,嫌弃她们一句话拐上几道弯,可在武官家的姑娘里,她也依旧是最大胆的。
反是她身边的丫头说漏了嘴,说上回在望海楼见着了石桂,两个聊得不错,可惜是个民女,若不然倒能请回家来,也能时常跟姑娘做伴。
吴夫人这才又把这茬想起来,民女便民女,她到出嫁的那一天,总不能连个女宾都没有,请倒是请得来,可女儿不喜欢,好容易有个她喜欢伙伴,请来家里坐一坐,学得贞静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