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第4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母亲听后,微微一笑,然后摇头。
  现在想起来,母亲是不想回答这个问题。
  死去的丈夫?是不存在的。
  他根本就没有死。
  他和现在的妻子和儿女生活在一处。
  母亲早就知道,但一点也没有什么异状。
  甚至会在每一年年礼之时,以他们的名义送了一份不多不少的礼物。
  当然,一般是选择让唐王府的人转交。
  在她看来,像母亲这样明理大方的女人,真的很少见。
  海宁并不明白,为何所谓的父亲会不要母亲?
  按说她即使是所谓的商家女,但母亲真的是很好很好的女人。
  就在离开母亲进京赶考的那一夜,一直想着答案的她问出这个问题
  母亲听到这个问题时,就是微微一笑,她看着海宁。
  然后她笑着说:“孩子,如果你发现那个男人是心有所属,你就会发现,你就是做得再好,也入不了他的眼。”
  这是原主血淋淋的教训,即使她付出的再多,在那些看不中的人眼里,都是白费力气。
  “那么你要选择放弃,因为他不是你的良人。”
  海宁瞪大眼睛听着。
  正好海澜经过,余颖让他坐下。
  就听她说:“这世上有很多种爱,有亲情,有友情,还有男女之间的爱。”
  当说到这里,海澜听了之后,有些害臊,海宁倒是并不在意,她认真听着,托着腮帮子。
  “亲情是天生的,要是得到了,那是你的幸运,如果没有,也不要伤心,你无法让无心之人付出。”
  余颖说到这里时,她停顿了一下。
  海宁那时候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现在想来只怕母亲讲的是他们的父亲。
  也好,他不爱他们,他们也不爱他。
  也就是说,双方扯平,谁也不欠谁的。
  母亲的爱让他们并不缺爱。
  跟着海宁还记得母亲说:“友情多是两个人三观比较接近,谈起来比较合拍,久而久之,成为朋友。”
  “唯独男女之爱,比较独特,也许只是一回眸,就看对了眼。”
  “但,你们要记住的是,不管是哪一种爱,都不是只要付出,不需要回报的。”
  “如果你们遇到那种一味索取的人,一定要知道他们不适合你,这种人你们要绝对离开。”余颖说。
  “为什么?”海宁问。
  “还记得前不久发生的事情吗?”
  “有两个人书生是一个村子里的,一起长大。”
  “后来一个有些出息,开了一家蒙学,另一个是一事无成。”
  “娘,你说的是那个吕生?”海澜插了一句。
  “对,张生日子过得好后,就常常帮着吕生。”
  “但有一天天吕生就拿刀子,把张生一家人都杀了。”
  海宁听后,是满脸的懵懂。
  这是为什么?
  人家一直帮着他,他却把人家给杀了!
  “你们要记住,要帮助的,只能是帮着需要帮助的人。”
  “那种烂泥一样的人,根本就不需要帮助,千万不要当东郭先生。”
  后来海宁偷偷问他兄长,为什么吕生会那样做?


第二十一章 婚礼

  事情发生时,海宁才周岁的多点。
  刚刚对周围有所认知,她有些吓坏。
  毕竟那个疯子有着狰狞的面庞,以及难闻的体味。
  当天晚上小海宁就发了烧,好在是余颖早就有所察觉。
  一晚上都注意着,给她吃药降烧,给她唱歌,才没有留下什么后患。
  直到两天后,看到海宁渐渐忘记那一幕,恢复了正常,才让余颖松了一口气。
  至于那个疯子,被阿一一棍子打折腿后,抓去送到官府,最终死掉。
  后来才知道这个疯子,是那附近里一家人的孩子。
  变疯后,按说应该是关起来,不祸害别人。
  想不到的是,疯子后来就跑了出来。
  那家人就撒手不管。
  为此已经有不少人受过伤。
  有人找上那一家,要求把疯子管好。
  那家人反而说,他就是一个疯子,怎么可以和他计较?
  那家人还攀上县官的师爷,自我感觉很好。
  余颖知道后,心想不是想要比权势嘛?
  她一个县主比县官的师爷,要强大很多。
  而且还带着专门侍卫,只是唐王特意派来的。
  她派那些侍卫去找县令,问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县主可不是好欺负的。
  此外,余颖还要求这家人赔款,自家女儿生病了。要是不赔,就告他们一家是大不敬。
  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海宁、海澜身上有御赐的玉器,这一点上余颖告他们稳赢。
  那一家终于怕了,不得不支付了一大笔钱财。
  包括不少地,才算是了结此案。
  余颖拿过来钱财后,就拿出一多半的钱财,送给那些曾被疯子伤害过的人。
  以前那些受害者根本拿不到补偿不说,一个不好还被打一顿。
  渐渐的大家,都只能是躲开那个疯子。
  她之所以会狮子大开口,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因为这件事,不少人都是对她刮目相看。
  在他们看来,海家做事相当的仁义。
  那一笔钱要不是她有县主的头衔,还有拿捏住把柄,只怕要不回来。
  就这样,经过这一次的事情,他们一家人很快就在海家的家乡站稳脚跟。
  其他人原本都知道海家有钱有权,和京城里的唐王府关系密切。
  但因为户主是女子,多多少少是带了几分轻视的。
  他们觉得即使王府是海家的后台,但强龙不压地头蛇。
  海家只有一个女子当家,还是弱。
  那个疯子事情让其他人都知道,海家不但有钱有势,还会以势压人。
  从这之后,那附近的人家,对海家是比较惧怕的,唯一那家有摩擦的人家直接搬走。
  等到后来,大家才发现海家人还是比较通情达理的,到了小镇后,也没有什么扰民之事。
  后来又开了蒙学,余颖又请来了名师,百味书院的开建,让这个原本不算大的地方,变得更大更繁华起来。
  后来这个小镇晋升县城,因为原本的县就比较大,后来小镇的繁华程度超过原本的县城。
  朝廷上的人,干脆把过大的县化成两部分。
  被派来上任的第一任县令倒是乖觉,他到来后,先来见这位县主。
  因为他知道小镇是为什么繁荣起来的?是海家一直是坚持培育良种,让小镇跟着种田的人都挣了一笔钱。
  此外还种出来不少外来的植物品种,让大家的饭桌上多了不少新的菜肴和粮食。
  让皇帝是极为赞善,特意把小镇升格为县城。
  县令当然要来拜码头。
  余颖倒是没有在家里见他,而是在地头上。
  如果说县令之前以为县主就是一个挂名的,现在就不确定。
  后来才知道,县主打算写农书,告诉别人怎么种田?他一直紧跟着。
  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后来功劳大头属于县主,但他也是跟着入了皇帝的眼,后来晋升的快。
  后来到了皇帝换人做,也没有影响到他的仕途,他晋升为京官。
  这一次他听说海澜兄妹进京赶考,倒是有心看一眼。
  但想了一下,没有动,他有可能是考官。
  这时候是需要避嫌的。
  皇帝也听说海澜到来,自然是比较上心。
  但他知道科举要求的公平公正,就是他想要偏袒海澜,也要他能成为殿试中的一员才可以。
  在知道海家兄妹到了京城后,还去见过靳侯爷后,他对海氏的评价高了几分。
  诚然靳侯爷一家对不起海氏。
  但海氏的儿女也是靳侯爷的儿女。
  要是让两个孩子到了京城,根本就不搭理靳侯爷,这绝对会让人感觉他们的教养有问题。
  而他们要是去见过靳侯爷,情况就会有不一样,别人无法挑毛病。
  这一点,皇帝是很有体会的。
  有些喜欢参人的家伙,就是喜欢鸡蛋里挑骨头。
  要是一点点事情,就要一个劲地弹劾,简直太烦的。
  这一刻的皇帝有个念头:可惜的是海氏不是男人,不然绝对是一个能干的官员。
  不过好在是她的儿子来了,正在科考,要是有才的话,就好好用他,希望他不堕其母的名声。
  时间一转眼过去,在经过九天的考试,终于龙门大开,春闱算是结束。
  看上去颜色苍白,好像就要倒地的举子们有些摇摇晃晃地出来。
  连着三场考试,每一场又是三天。
  对每一个考生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考核。
  能坚持下来的,都是熬了好几天的人,自然是各种不好看。
  唯独海澜出来时,看上去比其他人好上很多。
  虽然头发也已经开始出现油腻,但还好。
  海宁看后,有些想笑。
  想了一下,自然是知道不应该笑。
  海澜的好摸样,引来不少人的侧目。
  长安上去接过他的东西,送他回家休息。
  京城里的举子们算是开始等待成绩,而考官们一个个都是在开始批改卷子。
  海澜好好休息了一下,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情况。
  等他休息过来,长安这一天来接他们。
  因为唐王夫妻准备嫁女,长平郡主是一早定下的婚约。
  好在是那个准女婿,最后没有长歪,令他们两个人颇为庆幸。
  唐王妃就曾经为了这件事说过唐王,为什么订娃娃亲?
  要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出事,岂不是给孩子添堵?
  有很长一段时间里,郡主也跟着在江南住。
  为了预防万一,唐王就干脆把准女婿一起带走。
  不然万一他们一家人在江南时,那个孩子有了心上人。
  他家女儿是嫁?
  还是不嫁?
  嫁过去之后,女婿不喜欢,女儿是要吃苦头的。
  不嫁就意味着女儿要退亲,这意味着女儿还没有出嫁,就身价暴跌。
  这怎么能行?怎么看都是太不划算。
  唐王一家人在离开京城时,毫不客气地打包了女儿的未婚夫,带着一起去了江南。
  长平郡主和未婚夫两个人,在江南相处的很好。
  婚嫁时,双方都是十分愿意的。
  长平和海家兄妹关系很好,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弟弟妹妹。
  这一次她选出嫁吉日,都特意避过春闱那几天。
  海家兄妹承情,都准备好礼物。
  海宁过去的时间不早不晚。
  看到郡主姐姐已经开始梳妆。
  整场婚礼是在黄昏时节才举行。
  此刻新娘的妆容在海宁看,有些怪异。
  她看了之后,嘴角微微一抽,因为长平的整张脸雪白雪白的。
  如同是墙壁一样,刷了好几层的石灰,看上去已经不太像她本人。
  长平的眼睛里流露出无奈,她脸上的化妆品是刷过好几次。
  她本人在心里,也有种刷墙皮的感觉。
  可新娘妆就是这样的。
  在女方准备时,新郎已经上路。
  他带着装饰一新的车马,还有傧相,还有一群数量不少的壮汉。
  看上去不像是迎亲,倒是有几分抢亲的架势。
  但新郎知道绝对不是。
  新郎快要到来的消息传来,新娘家做好准备。
  好在是人手都已经准备好,还有其他东西也准备好。
  海宁倒是有几分好奇的,但作为还没有出阁的人,是不可以到最前面的。
  她听说有娘子军等在大门处,准备给新郎一个下马威,据说一个个都拿了棒子。
  当初她娘参加婚礼时,戏言这一段女方的样子,有种棒打薄情郎的架势。
  天黑下来之后,唐王府把大门关上,就等和新郎上门。
  海宁发现新娘是有些着急的,就笑眯眯出门一看。
  新郎在叫门后进来,就被娘子军棒打了一顿。
  好在是打人时,还是有分寸的。
  就是微微有些痛,没有很狠打。
  此刻的新郎进来,已经到了正堂。
  但唐王府的人,可没有打算轻轻松松地放新郎进来的。
  每一个嫁女儿的人家,就是要整治一番新郎,让他不要以为女儿没有后台。
  海宁看着其他人难为新娘,笑眯眯地对长平说:“阿姐,快了,已经到了正堂,就要朝这里来了。”
  新娘眼睛就是一亮,她和马上成婚的夫君是熟人,感情不错。
  在今天是有些担心。
  就怕娘家人太过折腾新郎,让新郎受伤。
  但其他娘家人劝她不要着急,说规矩就是这一天是务必多折腾一下新郎。
  不能让新郎觉得很轻松的娶到妻子,要多多增加磨难。
  长平听了之后,作为一个新娘,也只能是等着。
  相信他们不敢太过分。
  海宁看了一下,长平是打扮的差不多。
  这一次她的头发高高束起,这是用真发和专门的假发混合起来,才梳成这个样子。
  在头发上还插上花钗,插什么都是有规矩的,是按照她的爵位插的。
  新娘子穿的是一套深青色(偏绿)的婚服。
  连袜子和鞋子都是青色的。
  哎呀,海宁看了之后,都感觉一场婚礼很累。
  新娘只怕是更累。
  长平更多是兴奋的,没有太累。
  好在是,新郎已经是到了闺房外,正在念催妆诗。
  念了一首又一首。
  新娘没有动。
  想来新郎是早有准备,准备了不少首。
  闺房的人,已经开始做最后的收尾工作,有人在暗笑。
  海宁听到了鸟鸣声,就透过窗户缝,看到是新郎带着的大雁在叫。
  看到这一幕,她噗嗤一笑,新郎现在看上去有些狼狈的,还有大雁在拍翅。
  这时候,新郎的催妆诗已经做过好几首,嗓子都有些干了。
  除了作诗的新郎,那些随行而来的壮汉,也要一个劲叫嚷着:“新妇子,催出来!”
  就这六个字,翻来覆去,齐声叫喊着。
  让闺房里的众女子都在娇笑。
  但的确是知道时间不早。
  就开始给新娘做最后的准备。
  准备出去。
  在出闺房后,新娘也不是马上跟着新郎走的。
  娘家人已经用屏风、帐幔等围起来的一个地方,在中间放的是一具马鞍。
  新娘在众女子的簇拥下,就坐在这马鞍上。
  坐时,要坐北朝南。
  而新郎也已经被引到帐外,围着这个地方转圈。
  整个婚礼,就进行到了奠雁礼这个环节。
  就见新郎一使劲,那只带来的大雁就被扔进帐里。
  新娘一方,也是早就有所准备。
  要早早选好眼明手快的女子,准备抓大雁。
  在抓住大雁后,就要用红罗裹住它,还要用五色丝锦缠住雁嘴。
  这只大雁女方的人,一定要保管好。
  等到婚礼结束时,男方会来拿钱赎走大雁,再把大雁放生。
  海宁也曾经参加过婚礼,自然是知道整个流程。
  甚至这一次上阵抓大雁的,她是主力。
  很快就把大雁抓住,按规定弄好。
  奠雁过后,新郎又要开始吟诗。
  好在这位肚子里有不少真材实料,就开始吟诵了诗。
  要是新郎不行的话,可以请身边的傧相代劳。
  这是在催请女方把屏风、幔帐打开的诗。
  而撤幔这件事,是要专门请了童男童女做的。
  撤开后,新郎进来,就带着一只雁跪下。
  跪在坐在马鞍上的新娘面前。
  同时把大雁放在新娘面前。
  海宁看到这里,感觉新郎家还是准备的很充分,才会有那些真大雁。
  这是第二只大雁。
  只怕是养了一段时间,一个个都是肥嘟嘟的。
  而有些时候婚礼上,要是搞不到大雁,可以用鹅、鸭、木鸟这些东西做替代。
  新郎抬眼看了一眼新娘,差点没有认出这是自己的妻子。
  这是谁啊?
  满脸的白粉!
  好在那双眼睛里流露出来的神情,让他认出来。
  而新娘已经是有些无奈,甚至不敢笑,就怕自己一笑,脸上扑着的粉,就簌簌下落。
  整个脸都是僵着的。
  她示意新婚丈夫赶紧接着做。
  而新郎在认出新娘后,终于松了一口气。
  就和新娘一起准备辞别女方的父母亲。
  此刻的唐王和唐王妃看着女儿,有些想要落泪。
  这一次女儿出嫁后,就是变成了客人,回娘家也就是要做客。
  但要是女儿不出嫁,也是不行的,最终他们说出来叮嘱。
  新婚夫妻两个人拜别父母亲,辞别家庙后,就准备登上新郎带来的婚车。
  当然新娘在出门之前,头上可以盖上防止外人看见的大块方巾。
  也可以不盖,只是拿一把团扇。


第二十二章 婚礼(2)

  在这沉沉的夜色里,吹着有些冷嗖嗖的风。
  那种想要大哭一场的感觉更加厉害。
  长平知道这之后,她就是夫家人。
  可因为满脸扑着粉,就只能是忍着。
  不然一哭,只怕是脸上出现一道道的情景,这个样子实在看不得。
  车子动起来,新娘猛地扑到车窗前,看了一眼车外。
  在灯火照映下,唐王府三个字微微闪光。
  “婉婉,我会以后都陪着你。”
  新郎倒是乖觉,早上马之前,抽空给郡主说了一声,让她心里好受了很多。
  是啊,三日后她就可以回娘家看看。
  娘家离开不远。
  在郡主被簇拥走后,唐王妃终于忍不住,开始哭泣。
  这是她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孩子,从今天起,就要开始新的生活。
  在母亲的心里,既有着期盼,也有着担心。
  就怕女儿吃亏。
  “不怕的,有咱们在,谁敢给长平吃苦头。”唐王在一旁安慰道。
  唐王心里很明白,他家的女儿可不是那种柔弱小白兔。
  被海家妹子调教后的女儿,可是文武双全的。
  唐王妃听后,有些欣慰。
  在心里安慰着自己,孩子长大就要离开。
  此外女儿嫁的也不是嫡长子,会有一天分出来的。
  唐王则让儿子带着人偷偷跟上去,盯着点接新娘的队伍。
  在接完新娘回去的路上,新娘、新郎一行人不是万事大吉,还会有事。
  比如说,会遇到一些来捣乱的人,当然有一些捣乱的家伙,本意是为了讨喜气,来拦阻接新娘的车队。
  这种人只会拦阻车队一二,并没有什么恶意。
  对于这种人,新郎一行人是早有准备的,只要拿出一部分吃食钱币什么,就可以打发那些拦路的人。
  拦路的人拿到东西后,就会放开道路,这样婚礼就可以接着进行。
  唐王府并不是防备这种人,只是拦路的人里,不全是讨喜气的人,还有另外一种人。
  那种人是专门来抢夺新娘的,会把新娘抢走,一个不好就会闹出人命,喜事变丧事的。
  虽然一般不会有人敢冒这个大不韪,但万一出事,那对长平来说,就是灾难。
  长安自然听从父亲的命令,带着海澜跟着,看谁敢这么大胆?
  幸而,一路上很安全地回到新郎家。
  唐王府的人,看着新娘的车队安安全全到了新郎家大门口,就撤了。
  因为家里的婚宴还没有结束,他们这些娘家人还要回去招待客人,或者是送客。
  于是这一队人马就打马而回。
  至于新娘、新郎他们两个人的婚礼,还有一半的重头戏没有完成。
  在前半部分里,是新娘家给新郎一个下马威。
  让新郎知道,新娘即使嫁给他,但依旧是他们家的女儿。
  可到了后半部分,新郎家也会给新娘一个警告,从仪式上压压新娘。
  告诉新娘,从此她就不是一个只需要快快乐乐活着的小女子,而是担起妻子、儿媳的重担。
  当然这种压不能是明目张胆的,是在新娘要走过的大门上,弄好一些东西,就这样压压新娘子。
  新娘到了新郎家门,并没有马上下车。
  按着规矩,从下车开始,到室内的一路上,都要保证新娘脚不落地。
  这就是要垫着地毯,新郎家的女眷们早就准备好一些地毯。
  先从车子那里铺好,让新娘下来,往前走,前面铺,后面拿起来,放到前面。
  如此这般让新娘走进大门。
  说起来,新娘子郡主倒是来过这里。
  之前的她在定下婚约后,也曾经来拜访过家里的长辈。
  按说是应该有些印象才对。
  但也许是因为是夜里进来,
  新娘走到这里,赶紧看上去很是陌生。
  她神色微微有些恍惚。
  还是有人掐了她一下,让她回神。
  郡主打量了一下四周,整个府邸到处是张灯结彩。
  一看倒是很喜庆。
  很快她就没有再注意别的事情。
  因为他们夫妻两个人,被引进青庐。
  在新婚夜,新郎新娘并不住在房子里,而是在青庐里。
  所谓的青庐,就是帐篷,设立时都是特意选择,选在院子里的吉地搭建。
  在从下车一开始,到坐帐的过程中。
  新娘是需要用团扇和丫鬟举着的行障,掩住自己的容貌和身段。
  等到了青庐后,新娘扶着去坐帐。
  而新郎有一个任务,念却扇诗。
  这之后,新娘才能撤除团扇和行障。
  郡主轻舒一口气,终于可以放下自己的手。
  此刻新郎家的客人们,就可以看看新娘的容貌。
  当然这种新娘妆下,几乎是看不清楚新娘的真实容貌。
  跟着喜娘会让新娘、新郎并肩而坐,夫妻两个人同饮交杯酒。
  喝完之后,新郎新娘把手里的酒杯扔出去。
  扔出去后,两个酒杯是一反一正。
  郡主看到这个结果后,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这个涵义好,她和夫君以后一定会和和美美的。
  跟着他们的头发会被散开,有人上来结发,把两个人的头发一人取一根,绑在一处。
  这是结发为夫妻的意思。
  当然这属于是原配夫妻才有的仪式。
  这时候,不管是新郎还是新娘,还是其他人,都已经是累的不行。
  恨不得赶紧躺下歇会。
  其他人也都退出青庐,各自休息。
  此刻是深夜时分,新婚的夫妻两个人终于可以休息。
  天一亮,他们还要去见夫家的父母亲人,以及男方的家庙也要拜一拜。
  走完这一切。
  这才是整个婚礼的流程。
  而海宁在参加完婚礼后,就感觉是蛮累的。
  不单单是新郎、新娘累,就是两家人也是累得不行。
  她打算在日记里记载整个过程,因为长平的婚礼算是很高档的,仅次于公主身份。
  不过在整个过程中,她是不可能一直跟着的。
  比如说她作为娘家人,是去不了新郎家的。
  但有人在场就是,可以从其他人那里拿到第一手资料。
  她准备过几天就去找人,去问问那里的情况。
  其他人都睡着了。
  唯独她还要整理一下,应该记下的东西。
  记下东西后,她才打着呵欠准备好好睡一觉。
  就在睡觉时,她猛地想起来不知道娘亲怎么样?会不会出海钓鱼?
  海宁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余颖此刻正在忙着做事,她有种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的感觉。
  海家的故乡,其实离海的距离不远,有时候就会传来消息,说是有海盗出没。
  原本这个小镇,经济并不繁荣,都是小农经济,能吃饱饭就好。
  家里有余财的人家很少,这导致很少有海盗来打劫这里。
  毕竟离开大海有段距离。
  虽然有一条河通向大海,但没有油水,自然没有看中。
  自从余颖到了之后,县城里就变得繁华起来。
  有不少商人开始进驻这里。
  甚至已经有海船到达。
  经济繁荣后,海盗被吸引过来。
  对于这个县城,他们也是听说过。
  就派出来手下人看看,到底油水有多么?
  除了金玉财产,他们也是准备抢掠大乾的美女。
  反正美女也是商品,而且卖人也是一种无本买卖,十分暴利。
  只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余颖手下还有旦旦和小小鱼在。
  它们趁着海澜兄妹不在,就直接换了一个身体,一个是鹰,一个是鱼,活得是美滋滋的。
  余颖也没有用着它们的地方,就没有管它们的,随它们浪就是。
  它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敌手。
  爱怎么玩就怎么玩。
  在玩耍的过程中,自然看到海盗。
  有了两个报马仔在,余颖很快就知道县城招来海盗的青睐。
  知道这个消息后,她心里只有一个词:MPP。
  对于那些敢于上岸抢劫的强盗,余颖下定决心,一个都不放走,全歼。
  在行动一开始,她先是自己带着船只出去一趟,正好遇到海盗船。
  当然余颖他们的船小,就躲起来。
  等回来后,余颖就去了茶馆,派人去请新来的县令。
  “县主?有何吩咐?”王县令说。
  “你信不信我?”余颖问。
  “信!”王县令说。
  他这个县令刚刚接替前面的县令。
  每一任县令只要和余颖打开关系,都是沾光。
  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聪明的继任者,自然是知道要和县主保持良好关系。
  “咱们县城已经被海盗盯上,过不了多久,海盗只怕就要打过来。”余颖终于开口道。
  “这。”王县令刚想说怎么可能?虽然离开大海不远,但中间还是有一定距离,海盗们很少到这里。
  可他很快就想起来,县主可是出了名的说实话,根本不可能会说什么假话,因为不值得。
  他赶紧改口道:“那么,县主,咱们应该怎么办?”
  “你先有数就好,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不如先去找卫所,让他们出兵。”
  “不行,县城附近就没有卫所。”
  “一旦去调,要走不少过程,时间根本来不及的。”
  “那怎么办?”王县令是着急的,他这个当官的,就只能是跟着县城共存亡。
  “还能怎么办?咱们就和海盗打一场。”
  “县主,你说的是真的嘛?”县令问。
  “放心,让他们有来无回。”
  “那么,就听县主的。”
  在余颖发现不对的时候,也有人发现不对劲。
  这十多年来,整个县城的人有钱之后,素质提高了不少。
  也有人搞了一个小小情报网。
  那些派来的海盗探子们,到了县城后,很快落在有心人的视线里。
  他们抓了一个探子,毫不客气使用了手段,才知道海盗打上县城的主意。
  知道这个消息后,有人恨不得马上跑路。
  反正有钱,那里都可以住。
  也有人是找到余颖,想要问问她的打算。
  要知道县主手里可以有几十个人的侍卫,算是县城里最厉害的势力。
  “你们问该怎么做?”余颖隔着屏风说。
  跟着她接着说:“当然是打回去!人家都打算跑到咱们家里烧杀抢掠,咱们只想着跑?”
  话说到后来,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嘲讽。
  “可是,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