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第3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本要是换成别的军政长官,不一定敢做出收留小部落的事,毕竟一个不好,就是里通外国的罪名。
  换成余颖做,就没有什么问题,皇帝不会疑心。
  这一点,谁也无法比拟。
  事实上,为了这一次的战争,余颖已经准备好几年。
  当然这些都是和皇帝商量过的,每一次余颖都会给皇帝去信,讲清楚情况,毕竟现在的这个身体是打着庆东侯府的名义。
  一旦有事,庆东侯府自然就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必须每一件事都要告诉皇帝,以免麻烦。
  毕竟皇帝现在也不能搞一言堂,只怕会有很多人弹劾余颖。
  甚至会有人说不应该打,应该好好压一下,再和谈一下。
  但余颖认为,这一仗是必须打的。
  卡鲁部落本身就是那种化外之民,和帝国这边的很多观念就不相同,等到路女王到了之后,更加是变本加厉,信奉谁的拳头大,谁就说了算。
  而以现在的战争水平,常常会出现野蛮打败文明的情况。
  所以,余颖一定要打这一仗,而且是那种全面的摧毁。
  事实上,这一次,余颖绝对不会放过那个女人。
  说起来,那位已经变成女王蜂,据说有了不少情人。
  要是文皇帝地下有知,应该棺材板都压不住。
  当然死者已经故去,甚至在路女王叛逃的时候,就已经被玉牒中除名。
  也就是说,在帝国的档案里,他们已经是死人。
  就是不知道那个十七皇子怎么样?
  其实说起来,十七皇子还是很倒霉的,根本就是被牵连,小小年纪就被带走,那个路女王根本就没有问过他的想法。
  但余颖也知道,不管怎么样,这个孩子的一生都被毁了。
  哎!
  真的是作孽。
  不过,对于十七皇子的事情,余颖并没有多管。
  毕竟那个孩子到底是怎样?
  没有人知道。
  因为他的母亲是路女王,所以没有人知道他会是什么遭遇。
  哎!听说那个孩子还活着,不知道怎么样?
  希望他在活着的时候,能活得快乐点。
  事实上,在不久的将来,她还真的遇到十七皇子。
  当然这时候的她,并不知道这种情况,正忙着准备作战计划。
  余颖的到来,路女王并不知道,她是怎么样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老对手会到长吉府。
  她还以为那位虚伪的皇太后,真的去寺庙里去祈福。
  根本就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在疆场上遇到领军带将的老对手。
  余颖空降下来之后,是主帅的身份。
  但手下还是有不少将领的,主要归庆东侯府的人管束。
  在其他人眼里,余颖就是一个傀儡。
  但庆东侯府的人,却不是这样认为,因为这位皇太后在宫里算是第二次成长起来,所以对兵法极为了解。
  当然,唯一可虑的是,这位有可能是属于纸上谈兵的。
  不过到了长吉府之后,这位皇太后的能力,真的是让跟着来的人,刮目相看。
  虽然看不出来这位的打仗水平,但练兵的水平很强大。
  可以说,在皇太后的调教下,边军的水平有了大的提高,甚至专门针对北方游牧部落的弱点进行训练。
  北方游牧民族的人,主要是机动性强。
  那么就要想着消弱他们的力量,就不要让他们的行动力快起来。
  还有,就是他们喜欢射箭。
  箭法要比帝国的人强。
  那就要有比他们射程更远的武器。
  于是,余颖这一次还原出来弩,还是有瞄准器。
  这一次,务必把帝国的威风打出去,争取一战成名。
  事实上,在文皇帝之后登基的皇帝,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
  帝国的疆土在这一届皇帝在位期间,大幅飙升,以至于这位皇帝死后,谥号为武,以纪念这位皇帝陛下。
  当然文帝和武帝并非父子,而是祖孙两辈。
  因为两个皇帝太过有名的缘故,所以连那个应该在历史上籍籍无名的怀帝,也都是冒出头。
  毕竟没有怀帝,就没有武帝。
  甚至后人在提起文帝的时候,都会再加一句,是武帝的爷爷。
  当然这时候的皇帝,还不知道以后的历史,他正忙着处理手里的朝政。
  曾经的他早就想过自己放手大干一场,让母后看看他做的怎么样?
  有种让母后看看,他已经长大。
  如今,真的什么都只能靠自己,母后走了。
  有时候他会感觉心里有些不对劲,甚至会不知不觉地走到母后曾经的住过的慈宁宫。
  就仿佛那个和蔼可亲的母后,依旧是住在那里,而他依旧是那个还是初登皇位的孩子。
  但,宫室里没有了那个身影。
  于是他在慈宁宫附近转一圈,就回到自己的宫里,还好有妻子在。
  渐渐的,皇帝明白他娘为什么要走?
  一方面是为了找寻那个路昭仪,一方面是应该为了让他真正成长起来。
  就如同小鹰长成后,就会一脚被踢出鹰巢,让它学飞。
  等到小鹰能够飞行后,就会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生活。
  那么现在的母亲离开,也就是为了放手,让他担起帝国的重担。
  其实,皇帝终于第一次开始主持朝政,曾经有过一点点激动,但很快就平复了。
  毕竟很早之前,他就是一个人开始做主,而母后只是看看,甚至会越来越少地提出意见。
  其实,母后早早就开始准备交接。
  这一点到了这个时候,皇帝是深有体会。
  当然那些大臣自然是美滋滋的,毕竟太后这些年还是很识相的,早早把权力交出,让原本不少大臣揪着的心放下。
  在朝政上走上正规后,皇帝还是很注意不要随便改变母后曾经的计划。
  事实上,这些年来,余颖一直抓着很多东西,让不少人是看不上眼的。
  比如说提高武将的待遇,还有就是练兵。
  让不少大臣,感觉这位太后有些好战。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帝国的军队一直在保持战斗力。
  皇帝后来的时候,其实还是很受余颖的影响的,所以对异族一直保持着警惕心。
  而卡鲁部落的成长,就让他有些警惕。
  此刻的大臣们,却一个个很激动。
  因为有很多附近的小国一个个都是要求附属,让大臣们一个个都是感觉有种万国来朝的感觉。
  对于这一点,余颖根本就不在意。
  因为她知道,那些附属都是有条件的,一旦帝国的水平下降,那么所谓的小国随时可以翻脸。
  所以来不来朝贡?余颖才不在意。
  加强自己的实力,才最重要。
  另外余颖做太后的时候,坚决反对那种附属小国只要上贡一点点东西,帝国就要千百倍的还回去,这绝对是败家子行为。
  一旦养成习惯,不给都是罪。
  虽然有大臣腹诽,说太后就是一个女人,心眼小,把利益看得太重。
  说帝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应该有大国的气度。
  事实上,总是有人说什么不要太在意什么化外之民,就是一群没有开化之人。
  根本不要在意。
  对此,余颖呵呵一笑。
  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关系的。
  难道赏赐给他们一大笔钱,让小国发展起来,将来和帝国对着干?
  那种冤大头不能做。
  当然在余颖的教导下,皇帝的手也很紧,这种傻事绝对不会做。
  其实说起来,朝中的大臣,也看出苗头,帝国的皇帝打算在北方硬杠。
  有人觉得不划算,毕竟现在帝国的各项机制很好,可以说没有必要打,完全可以采用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
  对于这一点,皇帝是不怎么认同的。
  有时候不狠狠打痛对手,对手会好好坐下来谈判?
  而且路昭仪的事情,因为是丑闻的关系,所以皇族并不打算外传。
  毕竟文帝的妃子竟然跑到外面,甚至和好几个野男人勾搭上,这种话怎么能说出口来?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

  当然即使皇帝不说,但大臣们里基本上该知道的人,都知道。
  对于这种局面,谁也不会傻乎乎点破。
  所以心里有数的大臣们,自然会支持皇帝的决定,毕竟像陆昭仪这种行为必须制止。
  如果那个女人只是跑出去,然后躲起来,没有人知道,以为她死了,也就算了。
  就算是另外嫁人,静悄悄的,都还好说。
  偏偏那位跑到帝国的死敌那里,传过来不少消息,在那里风流无比,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不管怎么样?
  一个宫里的妃嫔跑到外面去,如此这样行为。
  那就是给文帝戴绿帽子,而且妥妥的在打文帝的脸。
  打的是啪啪直响。
  作为臣子,都清楚一句话: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那么,他们自然是同意,并且会支持帝国打这么一仗。
  但有些二愣子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而且他们就是不喜欢打仗,纷纷上奏折,建议和谈。
  甚至还联合起来,弹劾北部的军政长官。
  什么滥杀,什么其心不良,甚至是指着庆东侯府的人说,他们想着造反,不然怎么大肆整顿军队?
  庆东侯府的人,根本是不怎么说话。
  甚至不打算自辩,毕竟皇太后可是打着庆东侯府的旗帜去长吉府。
  他们说什么?说是皇太后干的?
  这个时候,当然要保密。
  倒是皇帝大怒。
  说句不客气的话,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感觉自己是如此的暴躁,尤其是听到那些人哔哔个没完的时候。
  之所以会这么焦躁,是皇帝接到母后传来的东西。
  当看清楚皇太后写来的东西时,皇帝都吓了一跳,军队上的人,还没有开始打仗,已经减员三分之一。
  减员不是死人,而是吃空饷的问题。
  这么一算的话,所谓的多少多少人数,都要大打折扣的。
  一百万的军队,实际上最多不到70万人,其他的都是胡编出来的。
  想到这里,皇帝是无比的焦躁。
  自己亲娘查出来的,皇帝当然信。
  问题是,这还是情况最好的北部边军,只怕别的地方,军队里的人能有一半就好,另外这里面还有一部分老弱残兵,根本就无法打。
  一想到这个,皇帝只想骂人。
  此刻冠冕下的他脸沉如水,看着下面的人。
  还有一件事,那就是下拨的军费竟然没有全额到账。
  呵呵!怨不得会有吃空饷。
  在母后送回来的东西里,详细列举了养一个全部全脱产的军队,所要花费的钱财,实在不是一个小数。
  就是军费全部到账,也不够,更何况被盘剥掉一大笔银子。
  再看看眼前这一个个攻击皇太后的官员,皇帝只想着把这些人轰出去。
  幸而这一次上朝的时候,因为为了表示郑重的原因,他穿的是最正式的礼服,此刻因为生气的缘故,他头上的冕旒有些摇晃。
  这提醒着他,他是一个皇帝。
  另外,母后也说了,因为要准备对付卡鲁部落的缘故,所以朝廷上不要太过激进,只要有时间,可以一点点割去坏肉,而不是一次清除干净。
  要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所以,皇帝最终没有出手。
  当然,这些使劲蹦达的,皇帝决定有时间再收拾他们。
  反正,他比他们年轻。
  有些乖觉的大臣已经感觉不对,因为皇帝的肢体语言带着一种暴怒。
  后来,虽然皇帝并没有发怒,但他们感觉更加可怕。
  那些一直告状的人,还在歪歪唧唧。
  最后皇帝不愿意在听到什么质疑的问题,于是就直接说:“这一战,是要捉拿陆家的遗孽,再有妄言和谈者,杀无赦。”
  于是,那些歪歪唧唧的家伙终于闭嘴。
  甚至他们很快就因为种种原因,被弹劾,跟着调到最偏远的地方去做官。
  这让那些家伙大为后悔。
  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这些年考上来的,自然不知道皇家很多事情。
  甚至他们中有人,还想着做名垂千古的忠臣,才会不停地上书。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子就可以制住干戈,就是为民请命。
  简直一个个都感觉自己是国之栋梁,为国为民请命。
  直到被贬,有些不明白。
  其实,皇帝之所以把他们都贬黜京城,就是让他们好好清醒一下,以为帝国处处都是好地方?
  还是有不少艰苦的地方,不要嘴巴很能说,却没有行动力。
  另外,和豺狼谈判,然后让豺狼有机会做大,在找机会杀进帝国,这是多么蠢的想法。
  再说,朝廷里的大臣们一味想着和谈。
  只怕这个消息传出去,卡鲁部落的人心里美得很。
  谈判的时候,更加会狮子大开口,给的越多,越会有人更加感觉帝国富庶,想着入主帝国。
  这时候,还要谈什么判?
  这些年来,皇帝一直知道,那个女人还在准备找事。
  让他和那个女人谈判,那是做梦!
  就是想要谈判,也要狠狠打一场,再谈。
  反正对于不是帝国的人,皇帝根本就不会放心。
  事实上,有卡鲁部落的消息传来,说他们也是打算了很久,想要把皇帝、皇太后、皇后都要抓住,甚至有人说要让皇族中人,青衣小帽服侍部落中人。
  知道这个消息后,皇帝大怒,把手里的茶杯都砸掉。
  对于卡鲁部落的人,他恨透了,只想着把他们统统杀掉,一个不留。
  所以想着让皇帝和卡鲁谈判,简直就是做梦。
  甚至皇帝怀疑那些一味想着谈判的人,就是受到别人的收买,才会一个劲的哔哔。
  后来,皇帝派人调查一番,感觉大部分就是沽名钓誉之徒,于是直接就发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开荒。
  他们不是想要出名吗?
  那么就好好去艰苦地方做事,自然成名。
  一个个嘴巴上叭叭个不停,就是不知道肚子里有没有货?
  要是那种只会念念书,动动嘴皮的家伙,给他滚蛋。
  反正从今后起,没有做过地方官的人,基本上排除进入高官的行列。
  同时,皇帝还抽查了一些人,有些人读书还行,但对于事务,多是敷衍了事,最终被削职为民。
  经过这一次的事情,倒是有不少人老实不少。
  现在的皇帝倒是不怎么随意打杀别人,最喜欢让那些嘴巴上不怎么老实的,去下面任职。
  如果,干了几年,一直没有什么成果,立马让那些人走人。
  另外在档案里,留下记录,不得当官。
  等后来,有人说出来卡鲁部落的雄言壮语,听到的人都是大怒,再也没有大臣敢在皇帝面前谈什么和谈,只是等着和卡鲁一战。
  这些年来,帝国的各个方面都取的不少进步。
  武器、盔甲什么的,都是皇太后亲自监督研制而成。
  还有马匹,也是在这些年来重点抓的,有了不少的进步,出现了不少骑兵。
  为了这一战,可是花费了不少力气。
  同样的,路女王也花不短的时间,来建立自己的势力。
  事实上,开始的时候,她没有打算投奔北方游牧部落,就想着在南方隐藏起来,然后建立私兵。
  毕竟十七皇子还小,想要抢夺皇位也不怎么够条件。
  但想不到是,那位皇太后就派人死追在后面,一直追查着她的下落,而户籍制度也是越来越严格。
  于是,陆家能操作的空间是越来越少,原本追随陆家的人,都渐渐不愿意追随陆家。
  因为没有前途不说,甚至成为帝国里人人憎恨的人。
  于是因为种种原因,有人开始出卖陆家。
  于是陆昭仪的情况更加是狼狈不堪,不得不到处流亡。
  她每每在心里骂着:可恶的土著,她还是低看了对手,早知道敌手是那么难搞定,就应该早早弄死那个皇太后。
  可恶,皇太后就是那种扮猪吃老虎的家伙。
  文帝在世的时候,为了做个好儿媳,不插手太孙的事情,就装模作样学什么制琴。
  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不然,她做皇太后的时候,扶植小皇帝的政令,就没有错的?
  怎么可能!
  绝对是早就有所培训。
  对皇太后,路女王有太多不服气。
  在她看来,余颖就是奸猾无比的女人。
  看上去的不贪恋权势,其实未必。
  最后反而是陆家的行动,成全那个女人。
  一想到这个,陆昭仪就很恨。
  因为最后取得胜利的那个女人,一点也不承情,对陆家是赶尽杀绝(明明是陆家犯下滔天巨罪)。
  搞到后来,她不得不带着儿子流落到了北方。
  这一切都拜皇太后所赐。
  哼哼!
  以为这样,她就会认命?
  呵!
  有些东西必须拿回来。
  当然,到了北方,也是有好处的。
  部落的男人一个个都是豪爽大方,长得也是不错,尤其是热情不行,于是一来二去,她倒是有了好几个情人。
  当然这一切,并没有消磨掉她的意志和想法。
  所以,她一定要打回帝国去。
  不单单是因为想念那些锦衣美食,也因为要踩下皇太后,更是为了她自己。
  当然,卡鲁部落的人也一直惦记着帝国,尤其是京城。
  据说进去之后,遍地是黄金,到了那里绝对是发了。
  作为一个部落男人,不就是应该骑最好的马?
  喝最烈的酒?
  泡最美的姑娘吗?
  到时候,统统抢回来。
  所以卡鲁部落里的一部分人,和路女王是一拍即合,因为双方有着共同的目标。
  而且,陆昭仪长得还很漂亮。
  她不单单是漂亮的问题,还很厉害。
  事实上部落里的男人就没有完全能打的过她,所以才会有女王这个称号。
  就这样,卡鲁部落的人,在路女王的诡计下,杀掉一批和她不对付的人,于是剩余的人渐渐臣服于这个女人。
  在部落的有些人看来,不管她是什么人,只要她带着他们打进帝国,那就是胜利。
  路女王打算把整个北方游牧部落联合起来,实行武力逼宫,夺取政权。
  反正只要成为皇太后,她做什么都可以。
  至于后来的事情,就不要太在意。
  这位路女王的打算,余颖是一点也不知道。
  事实上,余颖还很奇怪那位穿越女打算做什么?
  难道是想着联合北方游牧部落打过来,然后捧着自己的儿子登基为皇?
  那么,他会不会还打着恢复正统的说法?
  当然帝国的人不会相信,毕竟东宫一脉名正言顺。
  文帝留下来的福泽。还是卫护了秦子昊。
  事实上,等余颖到了长吉府后,卡鲁部落的消息增多了很多,怎么看都没有感觉出来,这位有什么治国大计。
  这位路女王到底是怎么想的?
  马上可以打天下,却不等于马上可以治天下。
  以为这天下,只要武力强大就可以吗?
  早年的元朝人,马蹄甚至踏进欧洲,可以说各个汗国加起来,足足有二千万平方公里,疆土大不大?
  大。
  而且是兵强马壮,甚至给后世的欧洲人留下了黄祸这一说法。
  但元朝才存活了一百多年,就被后来的明朝取代。
  之所以朝代的寿命如此短促,很大的原因就是忽视了民心,自恃武力强大,看不起汉人,最终导致那个强大的帝国分崩瓦解。
  所以在余颖看来,路女王的举动很是怪异。
  她应该知道这种行为并不好。
  卡鲁部落的武力是强大起来,但更多就是像强盗一样,只会抢掠,不会建设。
  也许,他们卡鲁作为一个部落还成,但想要成为一个国家,还不够格。
  以为坐在皇帝宝座上,只要指挥别人做事就可以了吗?
  也许能当一段时间的皇帝,但最终只会是镜花水月。
  另外这段时间,已经探查出来,十七皇子还活着,但身体不怎么样。
  不过余颖并没有派人,去问问十七皇子本人的意见,那是拿忠于帝国的人命去问这个问题。
  而十七离开的时候还很小,也许在路女王的教育下,认同路女王的做法,有可能搭上一条忠于帝国的人命,很不值得。
  就这样,北部边军在余颖到来后,整编的速度加快,一切都为了大战。
  至于卡鲁部落在路女王的到来后,渐渐定居下来,终于有了一个王庭的架势。
  事实上,卡鲁部落的人都在摩拳擦掌,把更多的部落圈进自己的势力里,甚至抓取更多的奴隶,就是想着打过去。
  连路女王也渐渐压不住这种想法。
  因为部落的人,都想着南下,攫取更多的财富。
  那些软弱、手无缚鸡之力的南人,凭什么吃的好、住的好?
  他们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才应该得到最美的女人,最美好的一切。
  在闲着无聊的时候,他们都是在幻想着怎么能拿到更多的好东西。
  他们的心在躁动着,以为南下之后,日子就会好过起来。
  当然这一切,路女王也是冷眼旁观,在她的心里就没有别人,其他人是死是活和她没有关系,只要达到她的目标就好。
  而余颖接到这个消息,沉思了良久。
  “这位是怎么样想的?难道千千万万的人命,在她的眼里,只是数字?”
  “亦或者,她已经无法掌控住局面。”
  “为什么会这样想?”旦旦问。
  “因为这个女人是在走争霸天下的路,不然也不会任由打到京城的言论在部落里传来传去。”
  “争霸天下,很容易吗?”旦旦问。


第二十六章 杜撰

  “当然不容易,说起来有很多人为了成功,都是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帜,其实就是为了争霸天下,想着坐上那把椅子,结果一个个都失败了。”
  这例子太多,想当年七国之乱的时候,那些反叛的诸王还打着“清君侧”的名头起事,结果在三个月后,就被中央镇压下去。
  这还是反叛的一方,有兵、有将的情况下,结果依旧是失败。
  所以能开立新朝登上皇位的人,无一不是特别能干的人,当然他还需要有一批人追随。
  那种想着以个人之力建立一个皇朝的,没有可能的。
  旦旦显然更在意另外一件事,他问:“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帜?其实那些人并没有替天行道吗?”
  “啊。”余颖停顿了一下。
  这,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了。
  在刚开始行事的时候,很多人的确是忍无可忍才起事的,甚至有种杀光贪官污吏的想法。
  但,到了后来,整个队伍就腐化堕落下来。
  依旧是那些老实巴交的人在社会最底层挣扎,被欺凌,被侮辱。
  尤其是妇孺,简直就是最倒霉的人,一言不合就被杀,甚至成为别人嘴巴里食物。
  想了一下,余颖说:“其实在初期还有些好的地方,有着良好的愿望。”
  “只是,没有做好什么准备的人,空有理想,到了后来就会演变成一群没有政治素养、没有施政纲领的人,他们一味为了个人利益而战,和强盗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你不喜欢这种人。”
  “当然不喜欢,作为一个女性,实在是无法喜欢这种行为。”余颖说。
  她从心里不怎么喜欢那些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帜,却做着猪狗不如事情的家伙。
  说起来,这位路女王似乎也要走同样的路线。
  以为打下京城来,自然会有人替她打理整个朝廷,然后帝国自然运转起来?
  呵!
  那么,她应该有什么底牌才对?
  十七皇子?
  这是个问题,事实上只要牵扯到皇位的传承,就会有无数人杜撰。
  就比如说,曾经的大清皇朝,在康熙驾崩后,到底是传位于哪个皇子这件事,就颇有几分传奇。
  明明圣旨上说的是传位于四皇子。
  结果有人杜撰出来是雍正在圣旨上改字,把皇位从自己弟弟手里十四皇子抢过来。
  甚至这种说法颇有市场。
  但后来的专家告诉大家,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种圣旨采用三种语言书写:满文、汉文、蒙文。
  所以怎么改?
  想到这里,余颖不由地放飞自己的思想,脑洞大开。
  如果是那位路女王,该怎么扭转对自己不利的方面,也就是怎么洗白?
  说不定,那位路女王会拿出一份说是文皇帝写下的圣旨,说是已经故去的文帝准备把皇位传给十七皇子。
  虽然听上去很是荒诞,但也是有一定市场的。
  这种情况传到后世,只怕会被传成文帝的真爱是路昭仪。
  之所以文帝一直宠爱东宫一脉,就是为了让东宫一脉挡在前面,而让真爱的儿子有时间长大。
  后来因为文帝被刺,事情就有了变故。
  为了自己的儿子活下去,路昭仪就不得不带着儿子逃出皇宫,然后为母则强,路昭仪想尽办法,比如说再嫁他人,也是为了自己儿子着想。
  啧啧!
  那么的母子情深。
  当然刺杀文帝和诸位王爷的事情,也都是东宫干的。
  妖后却把这一切都栽到陆家头上,就是为了灭掉十七皇子的助力,他们一家人都是受害者。
  就是后来引狼入关,带着卡鲁部落打进关里,也是被逼的。
  她陆昭仪绝对是一朵清静无垢的白莲花,余颖在心里吐槽着。
  在一旁的旦旦知道后,小脸板着,说:“这不可能吧?会有人相信这种说法?要知道文帝可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让新帝登基的。”
  “呵!你到后世就知道了,很多剧本就是这样胡编乱造,篡改历史,正宫反倒是小三,坏蛋什么都是洗白了,好人倒成了虚伪奸诈之人。”余颖说道。
  当然这一刻的余颖,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的戏言竟然在后来成真。
  后来还真的有人因为这个胡诌的传说,竟然触发脑洞,就在网上写了一本小说。
  在小说里,路女王是诸多的不如意,她是一个文雅善良的女人,因为和文帝两情相悦,所以有机会生下文帝的最后一个孩子,也就是十七皇子。
  文帝大喜过望,决定让十七这个老来子继承皇位。
  没有想到的是,那时候已经被立为太孙的母亲太子妃,竟然察觉出来。
  于是太子妃心生歹意,就下死手杀掉其他成年的皇族男子,包括文帝在内。
  跟着太子妃,就把弑君的脏水泼到陆昭仪身上。
  那么陆昭仪为了活下去,不得不逃出皇宫,以免十七皇子像其他王爷一样被东宫的人弄死。
  明明自己的孩子是命定之人,却被阴险的太子妃用计谋算计,不得不把皇位拱手送出。
  陆昭仪心里哪个气啊,在逃出宫来,就立誓报仇。
  但妖后早就有所准备,就一直追杀他们母子。
  最终,陆昭仪为了活命,不得不带着儿子,跑到北方游牧部落。
  那些部落里的人一个个都是爽朗大度之人,敞开胸怀,慷慨大方地接收了陆昭仪母子两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