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无敌前传-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华达”号战列舰虽然燃起了熊熊大火,但经过船员们的努力,火势已经得到控制,当然,这也就促使中国飞行员们将攻击重点放在了这首舰上。
18时50分,4枚制导炸弹再一次先后击中了“内华达”号“战列舰的一号主炮塔、塔楼、后烟囱和后烟囱侧面的甲板上。
一号前主炮塔当即被炸毁。
在弹药舱工作的水兵立即打开海底阀,避免了弹药的殉爆。
但塔楼基部被命中,则使塔楼地面支柱被炸断,整个塔楼开始歪斜。
后烟囱被摧毁后,巨大的冲击波还将烟道摧毁,后机舱的动力也完全丧失。
掉在后烟囱侧面甲板上的炸弹则引爆了一座157毫米副炮的炸药舱,将整个舰体的左后侧全部炸开。
“内华达”号战列舰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保存的价值了。
英格纳姆中将将在重伤昏迷前,向舰长下达了命令,要求其弃舰。
舰上地人员用小艇将英格纳姆中将转送到了“哥伦比亚”号轻巡洋舰上。
已经只剩下一半的第3舰队司令班子也开始执行起指挥任务。
舰队参谋长凯利特纳中将命令全舰队立即进行灯火管制。
抛弃重伤的战舰,立即返航。
同时他还让两艘辅助舰只留下来,竖起白旗,并打捞落水地水兵。
美国人很聪明地将新的指挥部设在了一艘轻巡洋舰上,因为他们知道:中国飞行员一定是由重至轻地逐个打击美国的舰艇。
也正如美国人所推断的那样。
中国飞行员在看到美国第3舰队的战列舰已经全部开始沉没后,便将攻击重点集中到了正在拼命逃跑的护航航母上。
对付护航航母完全不需要457毫米制导火箭这类地武器,1000KG级的制导炸弹只需一枚,就足以完全摧毁一艘护航航母。
17时10分,2枚制导炸弹准确地击中了“奥曼尼湾”号护航航母上的飞行甲板。
高空坠落的炸弹,重重地击在甲板上。
并轻易地穿透了四层甲板,最终在机舱上方地水兵舱内爆炸。
威力巨大的炸弹,所产生地爆炸也是非常惊人的,机舱当即被摧毁,并使龙骨发生严重变形。
2枚重磅炸弹的威力叠加,很简单地将“奥螺尼湾”号护航航线的船体底部炸开两个大裂缝。
数千吨的海水涌入后,整艘航母便在二十分钟内完全没入水中。
“瓜达尔卡纳尔”号护航航母也紧随其后,1枚重磅制导炸弹从舰体的尾部穿入,甚至穿透了尾舱的甲板,在舰尾底部的海水中爆炸。
巨大的爆炸甚至将整艘航母的尾部抬出了水面,高速旋转的螺旋桨桨叶甚至飞到附近的“文森斯”号重巡洋舰的舰桥内,将舰长及数名水兵杀死。
“瓜达尔卡纳尔”号护航航母的舰尾被炸毁,如果不是飞行甲板和机库甲板的连接,整个舰尾已经脱落。
4分钟内该舰便翘着高高的舰艏,沉入了海中。
另两艘在白天的轰炸中,已经失去动力的“利斯康姆湾”号和“所罗门”号护航航母,除了“利斯康姆湾”号在中国打击群的前锋分队到达前,已经自沉外,“所罗门”号则被俘虏。
现在,整个美国第3舰队主力,就只剩下“文森斯”号、“旧金山”号、“塔斯卡卢萨”号和“新奥尔良”号重巡洋舰具有打击价值,勉强入了中国飞行员的法眼。
因此这四艘战舰在数十架战机的打击下,无一幸免,全部被击沉。
由于美国的3艘补给舰打起白旗,并在战场四周放下十余艘小艇用于搭救落水的美国水兵,因此中国飞行员并没有对其进行攻击。
第3舰队残余舰只在“哥伦比亚”号轻巡洋舰的率领下仓皇地逃离了战场。
简天行取得了这次巨大的胜利,暂时巩固了其海军第二人的地位,通过媒体的宣传,也使他在国内享有极高的声誉。
而美国海军第3舰队的覆灭,则沉重打击了美国地士气。
美国民众开始着重地思考其总统罗斯福的政见,与中国进行和谈,似乎并不是那么不可接受。
在西南太平洋的岛群中坚守的第7舰队和第5舰队,也弥漫着失败的气氛。
所有的美国水兵都不相信军官地话,都不认为中国海军是可以被他们战胜的。
英格纳姆在回到珍珠港后,在医院就立即被软禁了起来,美国军方高层需要一个替罪羊,而第3舰队司令正好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尼米兹却亲自到病房看望了自己的下属,英格纳姆知道自己的前途。
所以诚恳地希望尼米兹郑重转告海军和国防部高层:在美国军队没有装备更加优秀的海空作战装备之前,不要同中国海军进行决战,并强烈建议撤回第7舰队和第5舰队,为太平洋舰队保留一丝血脉。
同时,他还在病床上仔细讲解了战斗的经过,并强调中国海军极有可能掌握了能够在夜间攻击海上目标地技术。
当尼米兹询问有没有可能阻挡中国海军的进攻时,英格纳姆遗憾地表示不太可能。
当问及对付中国海军最有效的武器是什么时。
英格纳姆通过中国打击群地“燕山”号航空母舰被击沉地战例说明,只能是飞机。
尼米兹仍然不甘心,继续询问如何能够迟缓中国海军的攻击速度。
英格纳姆只吐出了一个词:潜艇。
在尼米兹离开后的第二天。
英格纳姆用吊针向自己的静脉注射了空气。
当然,打击群取得的战果也刺激了海军和总参,陈海与叶飞经过仔细地策划,决定动用第二打击群并加强“新福建”号与“新广东”号战列舰,在突击群没有补充弹药地空隙。
突袭关岛。
此时的关岛美军只有“怀俄明”号和“得克萨斯”号战列舰勉强具有一战之力,其余的2艘轻巡洋舰队司令刘德操中将担任由东海舰队组成地第二打击群司令奇書網…奇书,没有任何人持有疑议。
一直在火山列岛附近海域活动的第二打击群,在刘德操地命令下立即南下。
关岛及塞班岛位于北马里亚纳群岛的南部。
中国第二打击群要想攻击关岛,就必须经过北马里亚纳群岛上美军侦察机的侦察范围。
否则,就需要绕上一个很大的圈子。
刘德操中将在思虑了一会儿后,决定没必要对关岛发起偷袭,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再搞些诡计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43年1月16日,他下令“巫山”好航空母舰上起飞的24架俯冲轰炸机也轻松地摧毁了南面80公里左右的帕甘岛上的美军机场。
塞班岛的北大门被彻底打开。
第二打击群的突然到来,令美国舰队惊惶失措,原本在塞班岛东南劳劳湾停泊的两艘战列舰,立即升火起锚,向东南方向的帕利基尔驶去。
美国人的心思很简单,就趁着夜色,拉开与第二打击群的距离,使第二打击群的舰载机无法对其进行攻击。
可惜的是,这一切举动都被中国的舰载预警机发现。
第二打击群也开始调整航向,向美国的战列舰编队追杀过去。
在双方相距约400公里时,“嵩山”号航母放飞了12架携带制导炸弹的俯冲轰炸机。
1月17日凌晨3时30分,虽然美国舰队的雷达远远地就发现了空中的中国机群,但由于害怕高炮的火光暴露自身的位置,美国舰艏并没有开火。
严格实行灯火管制的美国舰队完全融入在黑暗中,但预警机却通过语音指引着机群向正确的方位飞去。
接着,在进入制导飞机的制导范围后,俯冲轰炸机开始轮番投下了制导炸弹。
3时40分,2枚重磅制导炸弹命中了“得克萨斯”号战列舰的第三号后主炮和其后的塔楼,巨大的爆炸轻松地摧毁了炮塔和塔楼。
火势顺着扬弹机构向三号后主炮塔下方的主炮弹药库烧去,水兵们立即向弹药舱内注水,才侥幸地避开了一场大祸。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仍然能被中国机群准确攻击,这种前所未闻的事情让美国水兵们大感恐惧。
军官们在简单分析了一下情况后,明白再进行灯火管制已经没有任何效果,不如通过炮瞄雷达。
利用战列舰及其它战舰上密集的高炮群组成火网,拦截中国的俯冲轰炸机。
中国机群在被突然开火,击落了2架轰炸机后,也反应了过来,飞行员们立即施放了金属箔条,对美军地雷达进行干扰。
这一举措功?降低了美国战舰上高炮的准确度。
使中国机群可以比较从容地继续对美国舰队进行轰炸。
4时10分,又有2枚制导炸弹击中了“得克萨斯”号战列舰,其中一枚击穿了燃油舱的装甲,将上千吨重油点燃。
因为大火烧毁了发电机组,使全舰的电力供应中断,同时大火还烧毁了机舱,使动力也完全丧失。
泄漏到海面上的燃油将整艘战舰牢牢地包围在大火中。
直到近十个小时后,大火才渐渐熄灭,“得克萨斯”号虽然没有沉没。
但却被完全烧毁。
4时20分,另一艘战列舰“怀俄明”号也被一枚制导炸弹击中,舰艉被完全炸毁,破片卡在三号后主炮塔的旋转机构上,使其无法转动。
强烈的震动,使舵机的轴承脱落,右侧方向舵开始随着海流不断地左右摇摆,不到一分钟,另一枚炸弹在舰尾形成近失弹,强大的水压将右部外侧推进器的传动轴压弯,弯曲的传动轴立即打坏了右侧减速箱。
航速陡然降了下来。
2分钟后,第三枚制导炸弹仍然落在了舰艉,这次爆炸终于使“怀俄明”号不堪重负,整个舰艉被炸飞,舰艏也开始翘了起来。
并在十分钟后沉没在东马里亚纳海盆西南部。
剩下的事情就更简单了,第二波机群只携带了500公斤级的航空炸弹,36架俯冲轰炸机反复轰炸,在损失了4架轰炸机后,击沉了全部两艘轻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另有2艘驱逐舰和一艘护卫舰受到重创。
至此,关岛及整个马里亚那群岛附近海域再没有美国的水面战舰。
在得知水面战舰地噩耗后,驻守在塞班岛和关岛的美军绝望地放下了武器。
在轻松地占领关岛后,刘德操开始慎重地思考下一步的行动,虽然海军司令部命令其与突击群会合,然后对拉包尔发动攻击。
但刘德操却不太赞同这种做法,他认为应该趁美国海军第7舰队和第5舰队主力都集中在澳大利亚东北部,而太平洋其它岛上地防御力量很薄弱地时候,迅速夺占这些岛屿,切断珍珠港同澳大利亚之间的海上补给通道。
刘德操的这一建议受到了总参的赞誉,但却被陈海否决。
陈海认为:在太平洋诸岛上,美国都建立有机场,大量的岸基飞机会给航母战斗群带来极大地麻烦,尤其重要的是美国的潜艇,在岛礁密布的海域,最适合潜艇地伏击作战。
我在知道这一情况后,开始留意起太平洋地图,经过仔细地观察,我发现了一个破绽。
在波纳佩岛、瑙鲁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之间的广阔海域,就是美拉尼西亚海盆,其水深大部分超过1000米,完全适合航母编队地作战行动。
而且波纳佩岛的帕利基尔、瑙鲁岛上的亚伦、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霍尼亚拉都是美军重要的军事基地。
夺取这几个地方,不仅可以沉重地打击美国海军的补给,还能隔断澳大利亚与夏威夷之间的联系。
最后,我同意了叶飞提交的第二波打击群的计划,指示其立即展开对帕利基尔的攻击。
1月20日,刘德操中将吧关岛等地交给海军陆战队和部分空降兵后,立即率领自己的舰队向东南方向驶去。
通过情报显示和总参及海军参谋部的分析,帕利基尔目前的防御力量非常薄弱,仅有一艘护航航母“贝洛纳”号以及5艘非常老旧的“威克斯”级驱逐舰。
在岛上的科洛尼亚机场,也仅有二十余架战斗机和近四十架俯冲轰炸机、鱼雷机等空中力量。
守卫海岛的,是不到六百人的海军陆战队。
这种力量显然没有放在刘德操眼里,但他最担心的潜艇,却因为没有多少情报支持,参谋部给他的分析通报中,也仅仅注明了可能拥有5到15艘潜艇。
他看到这份通报的唯一想法就是把通报撕得粉碎,参谋部分析的误差居然会达到十艘潜艇之多!这让他如何应对?在与自己的参谋长商量后,他还是谨慎地参谋长按照参谋部的最高估计15艘潜艇来制订作战计划。
但让他和他的参谋长都没有想到的是,由于第47潜艇支队在数天前秘密到达帕利基尔,在整个帕利基尔周边海域,就有24艘潜艇活动。
1月24日夜间22时40分,第二打击群的“巫山”号航空母舰由于需要回收2架侦察机,不得不打开了飞行甲板上的跑道灯,美国海军的3艘“小鲸”级潜艇在二十公里外发现了“巫山”号航母。
这三艘潜艇立即在水面上以195节的最高航速向第二打击群驶去,而此时的第二打击群上空又恰好没有一架预警机。
趁着夜色高速行驶的美国潜艇,并没有引起任何中国水兵的注意,20分钟后,美国潜艇进入到了伏击阵地,开始紧急下潜到潜望镜深度。
23时10分,三艘平行的美国潜艇,将舰首鱼雷管中的鱼雷全部发射了出去。
12枚鱼雷拖着长长的尾迹,以40节的航速向7公里外的“巫山”号航空母舰飞驰而去……
第二百四十九章 … 怒海争锋(九)
国际车展结束了,所以昨天晚上与模特们一起吃饭。
兄弟对美女的免疫能力似乎并不是太高,所以嘛……
嘿嘿,就无法在昨天码字更新。
大家都懂的,是吧?都能体谅兄弟的,对吧?哈哈“巫山”号航母非常幸运,由于风向突然转变,“巫山”号在接收完毕侦察机后,应刘德操的要求,继续放飞一架夜间侦察机,需要转向对准风向。
恰好将舰艏对准了鱼雷来袭的方向,正好射过8枚鱼雷,但仍有4枚鱼雷击中了“巫山”号。
巨大的爆炸立即引起了全舰队的警惕,护航的驱逐舰立即朝从鱼雷来袭的大致方向驶去,同时打开了舰艏的听音器。
美国的这3艘潜艇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巫山”号被命中了4枚鱼雷,这种打击并不是没有多少装甲防护的“巫山”号所能承受的。
23时20分,被命中后仅5分钟,全舰的电力就因为入水过多被淹而中断,“巫山”号开始发生首倾现象,并且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其飞行甲板的前端就已经触水。
舰长知道已经无法挽救这艘航母,且知道正在燃起大火的航空母舰会暴露出舰队的位置,给美国更多的潜艇指引目标。
因此,舰长立即下达了弃舰的命令,而刘德操也只下令让两艘驱逐舰前往救援落水人员,其余战舰立即撤出该海域。
经过参谋的提醒,刘德操还派出了预警机升空,同时下令两艘巡洋舰担任警戒舰,打开搜索雷达,希望能够及早发现美国地潜艇。
中国驱逐舰对美国潜艇的捕捉行动也非常迅速,4艘驱逐舰朝鱼雷来袭的方向高速驶去,同时还打开了舰艏听音器。
虽然这4艘较老式的驱逐舰并没有象新锐驱逐舰那样装备声呐。
但用来对付没有什么减噪措施地美国潜艇还是绰绰有余的。
很快,期中一艘驱逐舰就发现了一艘正加速下潜,准备从水下逃逸的“肇事”的美国潜艇。
愤怒的舰长立即下令投入深水炸弹,不到2分钟,驱逐舰尾迹两侧便不断升腾起巨大地水柱。
经过约五分钟的攻击后。
戴着耳机的水兵便报告,接触点消失。
不过,另几艘驱逐舰的运气似乎要差一些,经过近二十分钟的搜索,才同时发现了另两艘美国潜艇的踪迹。
数十枚深水炸弹立即投入了下去,但攻击效果似乎并不理想。
听音器的精度远不如声呐,只能判断出大致位置和深度的中国驱逐舰不得不加大深弹的投放量。
24时整,终于有一个接触点消失,接着,在五分钟后,另一个接触点也消失了。
不敢大意的第二打击群,继续由数艘驱逐舰在打击群前进的航线上打开听音器,进行搜索。
而此时的刘德操正陷入深深地自责中,他认为如果不是他固执已见,迫使海军司令员陈海同意他攻击帕利基尔的话,“巫山”号也许就不会沉没。
因此他甚至起了立即返航。
与突击群会合的心思。
还是他的参谋长说服了他,下令派出更多的驱逐舰和轻巡洋舰,加大反潜搜索地范围。
同时。
他还派出数架反潜巡逻机,希望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清除美国潜艇。
对于在绝大部分时候,都必须浮出水面航行的潜艇来说,反潜巡逻机无疑是其最致命地威胁。
1月25日凌晨2时,一架中国反潜巡逻机通过机载搜索雷达,在恩加蒂克环礁发现了两艘美国潜艇的踪迹。
两艘美国潜艇相距20公里。
恰好是处于潜望镜状态时,美国潜艇之间无线通信的最大距离。
很快飞临上空的反潜巡逻机,为了不让另一艘潜艇有所警惕,并没有用翼下挂载地122毫米反潜火箭弹进行攻击,而是沿着美国潜艇前进的航迹前部,投下了数枚航空深水炸弹,定深也仅有8米。
水下爆炸地深水炸弹并没有在海面上出现任何火光,但强大的水压却将这艘美国潜艇的耐压壳压破,海水从一切可能的缝隙中飞射了进去。
突如其来的打击,甚至让这艘美国潜艇还未来得及发送遭到攻击的无线信号,就被海水完全吞没,最终破沉到数百米深的海底。
中国的反潜巡逻机虽然无法肯定击沉了这艘美国潜艇,但仍朝另一艘潜艇的方向飞去。
约5分钟后,在雷达的帮助下,调整机身的方位后,发射了第一轮12枚反潜火箭弹。
这一轮火箭弹攻击,就有4枚击中了正浮在海面上的美国潜艇。
潜艇上立即燃起火焰,虽然并不大,但在夜空中,却仍然异常醒目。
第二轮火箭弹在一分钟后发射,有9枚火箭命中目标。
剧烈的爆炸使美国潜艇已经无法下潜,更无法作出任何自救的行动。
美国的水兵们只好紧急爬出潜艇,纷纷跳入海水中。
这种非常有效的反潜模式,在白天来临之前,整个反潜巡逻机队伍就取得了击沉5艘美国潜艇的战绩。
不过,“巫山”号的沉没,仍让刘德操心有余悸,他没有丝毫放松心中的警惕。
25日上午8时30分,是预计的起飞攻击机群,轰炸帕利基尔的克洛尼亚机场的计划时间,犹豫再三的刘德操最终还是没有放弃任务。
虽然在帕利基尔的了望及时地发现了中国的轰炸机群,但岛上只有40架P…40式和F6D式战斗机,远不是36架CF…4J型战斗机的对手。
制空权轻易地旁落,使美国的防空力量只剩下地面的数十门各种口径的高炮。
这样的防空火力用来保卫机场还算凑后,但整个帕利基尔港口也就只有这几十门高炮,有一半的数量用于守卫码头等地,用来机场防御地就可想而知。
聊胜于无的高炮并没有对中国轰炸机造成任何伤害。
机场也很快就被彻底摧毁,附近的航空燃油仓库也在爆炸中化作一团团火焰。
出于对美国潜艇的敬畏,原本使用传统的两栖登陆舰艇搭载海军陆战队官兵登陆地作战计划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请求空军运输机运送一个团的空降兵对帕利基尔实施空降作战。
当然,最后还是要由海军陆战队官兵来驻守帕利基尔。
但是要从最近的空军基地查亚普拉动员数十架运输机和一个团的空降兵。
显然需要时间。
而且由于查亚普拉与帕利基尔地直线距离就达到了2000公里,因此,只能动用空军最新装备的CC…4D型运输机。
从空军方面传来的消息,要想实施对帕利基尔的空降作战,至少需要等待5天。
第二打击群的参谋长本来觉得应该取消空降作战。
认为动用刚刚配属给第二打击群的两栖作战力量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但刘德操仍然不希望自己犯下更严重的错误,他本能的察觉到美国在附近海域地潜艇,绝对不止总参情报部传来的最高上限15艘。
于是他没有顾及参谋长的焦虑心情,打算利用这五天的时间,彻底地对附近海域实施反潜作战。
其实“巫山”号航空母舰的沉没,也给了我和总参以强烈的震撼,叶飞在有意无意中透露出不该忽视陈海的意见的心思。
这更加深了我的悔意。
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后悔也没有用,只有亡羊补牢,统一刘德操的意见,在这五天的时间里执行整个海域的反潜作战。
刘德操提出这个计划,也是建立在当时的潜艇技术条件下的。
当时的潜艇,有90%以上的时间是浮在水面上航行,尤其在其进入作战阵位以前或进行巡逻时,都不可能潜入水中进行。
潜航时间只能用于作战使用。
当然,这期间,舰载攻击机群也没有闲着。
他们需要对帕利基尔的美军基地进行打击,在没有多少防空力量面前,中国地舰载轰炸机取得了良好的战果。
五天地时间对百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进行反潜作战,确实有些紧张。
要想消灭全部的美国潜艇,更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刘德操的想法也很现实。
他只需要把美国潜艇驱逐出这片海域就行。
不过,事实上的反潜作战的战果却让刘德操感到狂喜,但同时也更让他感到担心。
到1月30日,反潜巡逻机就击沉了6艘潜艇,驱逐舰也击沉了2艘。
这样算下来,中国第二打击群就击沉了整整16艘美国潜艇,已经超过了总参情报部通报的15艘潜艇的上限。
除非刘德操的运气特别好,刚刚把该海域的全部美国潜艇消灭,但他本人却深知这绝对不可能。
换句话来说,美国在该海域的潜艇数量绝对不止16艘。
那么,到底也有多少艘潜艇呢?这个问题提到了海军的高层,也反馈到了总参和空军。
原本不太愿意派出空降兵的空军,也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只有靠空降兵来夺占帕利基尔了,否则在未明的美国前提的打击下,海军陆战队将遭受极大的伤亡。
1月30日中午12时,46架CC…4D型远程运输机到达波纳佩岛上空,空降兵们选择了在岛上的一些空地上着陆。
迅速集结的空降兵于下午2时攻占了港口,但未能阻止美国工兵炸毁码头。
不过,仅余的三百余名美军在炸毁了码头设施后,还是举起了白旗。
刘德操立即派遣了一艘船只,搭载数十各工兵进入港口,开始紧急抢修机场,码设施,清理出航道。
2月2日,临时码头终于峻工,第二打击群也同时让两栖部队搭乘两栖登陆舰艇进入码头登岸。
整个登陆行动还算顺利,不知是已经没有美国潜艇了还是美国潜艇在强大的反潜攻势下,远遁而去,总之,在戒备森严第二打击群组成的防御圈内,并没有一艘美国潜艇出现过。
略微松了一口气的刘德操,在帕利基尔留下了一个半营的海军陆战队后,又率领第二打击群,马不停蹄地赶向东南1500公里远的瑙鲁岛。
攻占亚伦,就等于是在澳大利亚与夏威夷之间。
打入了一个钉子。
两者之间地联系,要么就是美国海军绕道行驶,要么就是排除重兵将其夺回来。
但这两种方式似乎都不太合乎美国海军目前的作战状态,因此,从第二打击群夺取帕利基尔就看出中国海军作战意图的美国海军。
紧急向亚伦增派了兵力。
2月5日,美国派往亚伦的援军到达亚伦港,4艘护航航母、2艘“怀俄明”级战列舰、“阿肯色”号和“纽约”号、2艘“彭萨科拉”级重巡洋舰、“彭萨科拉”号与“盐湖城”号以及2艘轻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的加入,立即使亚伦成为一个森严地钢铁堡垒。
并不知道这些情况的刘德操,虽然从表面上来看。
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但技术上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兵力上的不足。
小心谨慎地刘德操,在离亚伦还有500公里远时,就派出了舰载预警机。
正是刘德操的谨慎,使中国的第二打击群即使地发现了美军在亚伦海域陡然增强的军事力量。
2月6日上午10时许,中国的舰载预警机发现了在瑙鲁岛北部200公里处的美国舰队。
从雷达回波上分辨,这支美国舰队至少拥有4艘航母及4艘重巡洋舰以上的主力航母,可以动用地舰载机不过500架左右。
而没有舰队就拥有上百架舰载机,且全部是清一色的战斗机,加上亚伦机场上不明数量的战斗机,这很可能使进行攻击的中国机群遭受较大的损失。
思虑再三,刘德操决定暂时避开美国舰队,转向南下,首先对瑙鲁岛上的机场和临时建立在海滩上的码头进行轰炸。
这一想法立即得到参谋长的认可,整个瑙鲁岛其实并没有哪怕算一般的深水码头。
全岛都被珊瑚礁环绕,只有在艾沃和代尼格之间的部分海岸还算“干净”而美国用钢铁和水泥建造的临时码头,就在这个珊瑚礁的缺口上。
从战术角度上来说,这个码头肯定会被美国潜艇充分地利用,因此摧毁这个码头,会使美国潜艇失去持久的作战能力。
一切均按照刘德操的意图发展。
三个波次的舰载机攻击,摧毁了亚伦机场。
使百余架飞机被炸毁在地面上。
临时码头上拥挤的十余艘潜艇也被战斗机用机炮和火箭弹击伤,无法出海下潜作战。
潜艇支援母舰也受到了中国飞行员们的重点打击,三艘母舰被全体击沉。
美国的潜艇兵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短时间内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攻击作战。
在瑙鲁岛北面的美国舰队,本想在中国第二打击群前往瑙鲁岛的航线上侧翼进行打击,但因为有舰载预警机的搜索,使美国舰队的愿望落空。
在亚伦机场受到攻击后,美国舰队才反应过来,立即向中国第二打击群的大致方位搜索过来。
完成了对瑙鲁岛上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的作战后,刘德操开始慎重地考虑起即将到来的“海战”参谋长建议:已经快到夜间,可以动用制导武器先行摧毁美国的护航航母。
这一传统但却保险的战术,并没有引起刘德操太多的兴趣。
数量已经不多的制导武器,在刘德操眼里,这是用于最关键时刻的作战使用,在目前已经掌握了信息控制权的情况下,他不愿意浪费这些昂贵且非常有效的武器。
首先攻击对方的航母,这是海空作战的必然战术。
对于这一点,刘德操没有任何疑议,但如何在不使用制导武器的情况下,于夜间完成这个任务呢?于是他想到了更“传统”的照明弹。
用鱼雷机在高空在制导机的引导下,尽量靠近美国的护航航母,然后投下照明弹,俯冲轰炸机则携带普通的航空炸弹进行攻击。
方案定下来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通过预警机的侦察,双方舰队的距离为300公里,正处于舰载机的绝佳攻击距离上。
于是,刘德操没有半分犹豫,于晚上21时下达了攻击机群起飞的命令。
很快8架制导飞机、6架电子战飞机、8架鱼雷机、48架俯冲轰炸机和24架战斗机便组成了战斗编队向美国舰队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