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无敌前传-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海水汹涌而入。
“克利夫兰”号巡洋舰只经过二分钟的挣扎,就完全没入了水中。
就在剩余的6架俯冲轰炸机拼命寻找攻击机会时,由低空飞来的24架CBA…4J型鱼雷机也到达了战场。
担任战场空中指挥地长机。
立即下令刚到达的鱼雷机群,沿着已经沉没地“克利夫兰”号的防空圈的空缺处进入,着重攻击美国的“巴恩斯”号护航航母。
鱼雷机群立即自动分成三组,开始向“巴恩斯”号围了过去。
见势不妙,护航的数艘驱逐舰立即护在了航母周围,用舰体作为抵挡鱼雷的屏障。
用高炮火力做为摧毁中国进攻的凭借。
约3分钟过后,中国鱼雷机有4架被击落,另有12架投放了航空鱼雷,但都没有命中目标。
不过,最后一组8架鱼雷机,却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虽然“巴恩斯”号经过不断的机动,躲过了5枚鱼雷,但仍有一枚鱼雷击中了舰体水线下的部位。
炸开的长4米、宽2米的口子,使“巴恩斯”号无法有效地进行堵漏,好在舰长及时下令向另一侧注水,维持了舰体的平衡。
而另一边的中国俯冲轰炸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艘“克利夫兰”级防空巡洋舰“丹佛”号被2枚航空炸弹击中,遭到重创,不得不拖起浓烟退出战斗。
一艘担任护航防空人物的驱逐舰“卡明顿”号则被一枚炸弹直接击沉。
中国第一波攻击机群在损失了11架俯冲轰炸机和9架鱼雷机后,就重创了两艘护航航母,并击沉了一抖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击伤一艘巡洋舰的比较理想的战果。
而因为特殊情况才一直奉行用战列舰抵近攻击敌方舰队,护航航母拖后,用舰载战斗机为战列舰护航的战术,因此,美国的两艘战列舰在护航航母编队的前方约一百公里处。
但此时,中国舰载战斗机已经全部击落了护航航母上的美军战机,使两艘战列舰完全暴露在中国舰载机的打击威胁之下。
因此,美国第7舰队第4分舰队指挥官立即下令,让两艘战列舰马上掉头返航。
在一般情况下,美国这两艘战列舰绝对无法逃脱中国海军舰载机的打击。
不过,上天似乎有些偏向了美国人。
在中国攻击机群返航后,游太升中将准备起飞第二波攻击机群,对美国战列舰进行致命打击的时候,原本平静的洋面上开始出现了较大的涌浪。
气象参谋立即向他报告,一个刚刚形成的热带气旋正在舰队前方约50公里处形成。
不甘心的游太平立即询问这个气旋会引起多大的风浪,但气象参谋则无法预测,只是说明因为中国海军没有历年来本地海域的气象资料,无法计算海情,而且也不清楚会持续多长时间。
游太升中将非常恼火,他绝对不能原谅自己眼看着煮熟的鸭子就这样扑楞楞地飞走。
因此,他立即下令不需要接收正在空中准备降落的舰载机的航空母舰,立即脱离编队,避开舰载机的降落空域,开始准备放飞第二波攻击机群。
上午8时许,涌浪似乎越来越大,但还不足以影响航母战斗群放飞舰载机。
当攻击机群在甲板上集结完毕,纷纷打开发动机,准备就绪时,气象参谋却传来了令人沮丧的消息:在未来两个小时内,这个热带气旋会形成风暴,海情将达到根本无法放飞舰载机的六级。
万分无奈之余,游太升只好取消了第二波攻击。
为了避开这个即将形成的风暴,突击群只好悻悻而返,前往乌利西环礁西南的深深海海域。
美国的第4分舰队的这两艘战列舰终于侥幸地逃过了这一劫,在与受伤的护航航母编队会合后,开始驶向关岛的阿加尼亚。
但在下午14时35分,“威廉皇子”号护航航母机库被炸弹破损的下层甲板上的一名水兵不小心将一把扳手掉落,砸在钢制的栏杆上,碰出的火花恰好引燃了漂浮在舱室内航空燃油的挥发气体。
眨眼之间,整个舱室的航空燃油都燃烧了起来,并逐渐向其它舱室延伸。
舰长立即组织全体舰员进行抢救,附近的数艘战舰也靠近“威廉王子”号帮助灭火。
虽然风暴形成后,天上也下起来大雨,但航空燃油的燃烧却无法扑灭。
到了晚上20时,被高温熔化的钢板再次引燃了机舱内的燃油,“威廉王子”号已经无法挽救,舰长只好下达了弃舰的命令。
又过了4个小时,该舰终于沉入了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海底。
第二百二十五章 … 怒海争锋(五)
各位读者大大,这两天是国际车展入场准备和媒体日,兄弟不得不呆在会展中心。
然后连续两个晚上同厂方人员一起K歌,喝酒,两天都喝得醉醺醺的,实在没有时间也没有清醒的头脑来码字。
给各位大大带来麻烦,兄弟实在感到不好意思。
但工作还是需要继续做的,希望各位读者大大体谅体谅。
突如其来的风暴阻止了中国海军突击群的追击行动,也给美国舰队带来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美国太平洋舰队第4舰队司令官立即向尼米兹发电,要求立即加强在关岛的海空力量。
尼米兹也明白关岛这一战略要冲对美国海军意味着什么,因此,他没有犹豫,立即下令刚刚到达帕利基尔的第24护航航母编队,不作任何休整,立即赶往关岛,而且强令要求,必须在三天内赶到。
这个航线的距离达到了1200海里,如此漫长的海上航程,让那些航速只有十几节的护航航母,在72小时内赶到,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要知道,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护航航母编队可以以最高航速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目的地,但不要忘了,长时间的满负荷工作,发动机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传动轴也会发热。
如果非要强行执行命令的话,将极有可能导致发动机及传动轴的寿命下降。
不过,在战争时期,尼米兹也没有指望这些护航航母能有多长的“寿命”在命令第24护航航母编队赶往关岛的同时,尼米兹还下令,第7舰队主力也迅速北上,加强在所罗门群岛的海上控制力量,另外还让在珍珠港的第3舰队也派出数支航母编队前往关岛。
尼米兹的想法很简单,他就是要用优势的海上力量,阻挡中国突击群占领关岛。
否则,拉包尔北面将面临着中国海军的威胁,而能否守住拉包尔,则直接关系着美军能否继续在新几内亚岛上的存在。
一旦巴布亚新几内亚也被中国占领,则整个澳大利亚北部都面临着中国军队的威胁。
美国海军的密码非常“不幸”地被中国军队破译了,海军立即根据美国舰队的调动情况,作了相应的调整。
陈海立即下令组建了由驻日本舰队为主打击集群,这支打击集群的任务就是伏击美国的第3舰队。
而原先的突击群则继续负责对关岛发动进攻,并牵制住由帕利基尔方向赶来的美国护航航母编队。
当然,由于害怕美军故意将密码泄露给中国,因此,陈海还下令由本土的东海舰队组成第二打击集群,以便策应随时可能出现的变故。
打击集群拥有第1、第5、第14和第20航母战斗群,下辖四艘重巡洋舰、6艘防空巡洋舰及16艘驱逐舰。
而第二打击集群则拥有第2、第8和第17航母战斗群,以及三艘重巡洋舰、4艘防空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
而美国调集过来的第3舰队主力则拥有“内达华”号、“俄克拉荷马”号、“田纳西”号战列舰;“利斯康姆湾”号、“圣罗”号、“冈比亚湾”号、“奥曼尼湾”号、“俾斯麦海”号、“所罗门”号、“瓜达尔卡纳尔”号、“威克岛”号护航航母,但更重要的是2艘舰队航母“亚特兰大”号和“洛杉矶”号。
打击集群的司令官是经我默许,一心想立功赎罪的海军副司令员简天行大将担任。
简天行在出发前。
专门找到我,向我汇报了因间谍案受牵连以来地各种“思想工作”并坚决表示希望带领舰队去战胜美国第3舰队,以此来向铁血高层表示自己的清白及无辜。
我没有说什么,只让他好好地反省,并让他找陈海商量此事。
在得知陈海同意其率领打击集群后,我又让原北海舰队参谋长张锐中将担任打击集群的参谋长,并带有很浓烈的“监视”意味。
打击集群于1月6号清晨离开横须贺。向东南的南鸟岛方向驶去;其目的地就是威克岛;美国第3舰队的必经之地。而此时;突击群趁着风暴平息下来的时机;率先想关岛驶去。但突击群则在关岛西南海域遭到了美国岸基飞机地打击。先是二十余架〃复仇者44〃式鱼雷机由低空突入;但由于有舰载预警机的警戒;因此;在离突击群还有上百公里;就被中国的舰载机的指引下;被中国战斗机击落了20余架;余下的也立即扔掉了各种武器。掉头逃窜。虽然美国的岸基飞机没有对突击群造成任何损害,但这也给突击群司令官游太升一个警示,那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美国人的战斗力。
他于中午12时30分下达了起飞攻击机群的命令,全部由俯冲轰炸机组成的机群将主要的打击目标放在了关岛机场上岸基飞机。
下午14时,还未到达机场上空,美国战舰的雷达已经发现了中国机群。
于是从航母上、机场上起飞了五十余架战斗机向中国机群扑去。
虽然中国机群也有护航的战斗机。
但12架战斗机的数量,显然并不能完全阻止美国战斗机的攻击。
经过十余分钟的空战,36架俯冲轰炸机只有8架到达机场上空,用集束炸弹、火箭弹和机炮对地面上的机群进行轰炸行动并不十分理想,立刻也炸毁了十余架美国飞机,但并没有达到重创美国空中打击力量的初衷。
于是,游太升下达了起飞第二波攻击机群的命令。
下午15时30分,第二波48架俯冲轰炸机在72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到达关岛上空。
由于参与掩护的战斗机群数量众多,因此,在狭窄的空域中,中国的俯冲轰炸机群根本无法完成进入轰炸航线的动作。
好在中国机群都具有良好的续航力,因此,12架战斗机掩护整个轰炸机群开始绕着关岛飞行,寻找可以进行轰炸的航线。
而战斗机则立即对关岛上空的美国战斗机进行驱逐,经验丰富的中国飞行员加上性能优良的战斗机,使中国立即掌握了关岛上空的控制权。
俯冲轰炸机群立即找到了空隙。
对机场俯冲了下去。
虽然地面的防空炮火非常猛烈,但没有炮瞄雷达的指引,其命中率并不高。
48架俯冲轰炸机群只有9架被地面炮火击落,区域的则完成了攻击。
此次攻击相当成功,地面上的美国飞机被全部摧毁,连带着机场附近的各种设施也被夷为平地。
在得到机场被摧毁的战果后,游太升立即让已经在途中地第三波攻击机群将目标转向关岛阿加尼亚港内的美国战舰。
此时在军港内的美国战舰以驱逐舰等辅助舰只为主,而航母及战列舰则全部游戈在关岛至塞班岛之间的海域。
实际上。
关岛北部的塞班岛虽然没有足够地物资储备及码头设施来为舰队提供补给和后勤保障,但至少还可以用来停泊战舰。
第三波攻击飞机共有36架俯冲轰炸机和24架战斗机,阿加尼亚港口内的美国战舰在这样的空中打击下,无法支撑太久。
攻击行动只持续了约二十分钟,港内的4艘驱逐舰被全部击沉。
还有一艘在船坞中的驱逐舰也被炸毁。
其余的辅助舰只也或沉或伤,无一幸免。
大获全胜的攻击机群返航后,并没有使游太升高兴多少。
他非常清楚,如果不在天黑以前把美国的第4分舰队消灭,那么从帕利基尔增援来的4艘护航航母将会成为战场的不稳定因素,甚至有可能给突击群带来较大的危害。
想到在上海海军学院深造时学到的陆军战术“围点打援”他心里不由一动。
在与旁边的参谋长商量后,决定留下“天山”号战斗群。
自己则率“昆仑”号、“喜马拉雅”号、“横断”号战斗群前往丘克群岛以北海域伏击美国增援的护航航母编队。
“天山”号的舰长在突击群主力离开后,开始派出攻击机群不间断地袭击美国第4分舰队,不给其任何喘息的机会,使美国舰队无法准确判断出中国的突击群已经分兵。
当天晚上,由于惧怕美国战列舰地威力,“天山”号战斗群开始主动南撤,拉开了与美国第4舰队之间的距离,而舰上的4架舰载预警机也每隔三个小时轮换一次。
不过到了晚上22时,其中一架舰载预警机因为长期执行飞行任务。
而发生严重地机械故障,而另一架预警机也出现了雷达系统的故障,不得不停止了飞行。
这样一来。
就使得“天山”号战斗群无法对美国舰队进行不间断地监视。
虽然美国第4舰队非常困难地捱过了白天,但舰队司令官却敏锐地发现,中国舰载机的出动波次虽然没有多少变化,但数量却由最初动不动就是几十架减少到十余架甚至数架。
虽然这种机群数量减少的变化。
使美国舰队在白天淌有受到多大损失,仅有2艘驱逐舰被毁。
但第4舰队司令官仍从中尝到了阴谋地味道。
他在经过数个小时的思考后,立即判断出中国地突击群肯定分兵了。
得到这个判断后,他又分析了一下双方的态势后,一个异常大胆的设想出现在他脑海中。
根据这几天以来的气象情况业看,当晚开始就会有另一个风暴从东马里亚纳海盆一带形成,并在十个小时之内横扫整个马里亚纳群岛海域。
这期间,中国舰队的舰载机将无法起飞,那么用手中的战列舰去打击中国的航母,绝对是一个上好的机会。
但他的参谋长却否决了他的想法,指出中国舰队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风暴,一定会持续向西南方向退却,始终保持着与美国舰队的距离。
一提到向西南方向退却,第4舰队的司令官立即又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用战列舰编队对刚刚被中国海军占领的科罗尔进行打击,这一次,他的参谋长到是立即表示了赞同。
1月8日上午9时,中国突击群的舰载预警机发现了海面上的大群回波,并立即判断出这就是美国增援的护航航母编队。
就在预警机发回信息后,不到一分钟,游太升就下达了起飞第一波攻击机群的命令,并让第二波攻击机群作好起飞准备。
四板上一片忙碌,舷侧升降机全部放到与机库甲板持平的位置,以方便从机库内将第二波飞机提升到甲板上。
而第一波飞机则整齐地排在飞行甲板的后方。
巨大的螺旋桨高速地旋转着,弹药升降机则把各种炸弹、鱼雷、火箭弹等从弹药舱内提升到飞行甲板上。
航空地勤人员则紧张地将这些致使武器挂载到机身或机翼下地挂架上。
机群从超低空向美国增援的护航航母编队飞去,而战斗机则选择了在高空进入。
上午11时,双方在丘克群以北约一百海里的上空展开了激烈的空战。
美国舰队司令很清楚自己被打了埋伏,因此没有半分犹豫,就将手中所有的战斗机放飞了出去,如果不能掌握制空权,那么接踵而来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将会把整个编队全部送入海底。
约90架战斗机的数量确实远远出乎中国飞行员的意料之外。
但担任护航任务地中国战斗机只有36架。
这场空战打得难分难解,美国人拥有数量优势,而中国人则拥有质量优势。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缠斗,中国损失了26架战斗机,余下的则勇敢地扑向了美国航母编队。
用机炮先行对航母编队的防空火力进行压制。
而美国的战队及也损失了46架,余下地则掉头追赶扑向编队的中国战斗机。
而此时,美国的舰载雷达也终于发现了低空飞行的中国攻击机群,正在追赶中国战斗机的美国战机又不得不马上掉头。
中国的战斗机也只好跟在了美机的后面,双方再一次展开了激烈的空战。
当中国俯冲轰炸机群率先到达美国编队上空时,整个编队上空已经没有一架中国战斗机。
当然美国人也不好过,仅有地21架战斗机开始对中国的俯冲轰炸机进行攻击。
受到攻击的中国机群立即仍掉了炸弹;只留下携带1000公斤重型航空炸弹的俯冲轰炸机继续向美国航母冲过去。没有多余载荷的俯冲轰炸机。拥有并不下于美国F6战斗机早期型号的性能;22架俯冲轰炸机担任了战斗机的任务;开始同美国的战斗机进行格斗。中午12时05分;第一组俯冲轰炸机进入俯冲航线;在距美国航母约3000米空中投下了大量的重型航空炸弹。〃白平原〃号护航航母首先被集中;一枚航空炸弹击中其飞行甲板左侧;在机库内爆炸;并摧毁了机库内地升降机;另一枚炸弹则击中了舰岛;将主杆炸断。〃马尼拉湾〃号更惨。2枚航空炸弹同时击中其飞行左侧,一枚摧毁了机库的弹药升降机,并引燃了航空燃油;另一枚是扎进了机舱内。
将主机炸毁,使其丧失了全部动力;第三枚则将机库底层甲板与机舱上层甲板炸开,使燃烧的航空燃油能够顺着这个缺口流入机舱。
流入机舱地航空燃油立即引燃了机舱内的燃油,并很快烧红了燃油舱的钢板。
引起燃油产生大量的蒸汽,并最终形成了油气混合物。
然后巨大地爆炸发生了。
橘红色的火球从舰体内沿着各种裂缝及开口迸开,将大量地碎片掀上空中。
舰体底部被炸开一个大口子,海水立即涌了进来。
由于动力全部损失,使舰体上的排水系统完全失效,舰体也严重发生了倾斜,并在中弹后的四十分钟内彻底翻覆。
1000公斤级的航空炸弹威力由此可见一与斑。
不过,美国航母编队中的防空火力也十足让中国轰炸机群吃足了苦头,6架俯冲轰炸机还未进入轰炸航线,就被各种舰上的各种口径的高炮击落。
但此时,一直在低空飞行的鱼雷机也赶到了战场,这批36架鱼雷机有一半携带了航空鱼雷,而另一半则携带了457毫米直径的火箭弹。
但飞行速度较慢,且低空飞行更容易受到攻击的中国鱼雷机,则遭受了比俯冲轰炸机更大的打击。
还未进入鱼雷发射范围,就有12架鱼雷机被击落。
好在,能够远距离发射的火箭弹,使中国的鱼雷机群找到了打开编队缺口的办法。
6枚火箭弹在编队的左侧击沉了两艘驱逐舰,重创了一艘驱逐舰。
于是,余下的鱼雷机从这个缺口鱼贯而入,纷纷向编队内的航母发射了鱼雷或火箭弹。
“卡山湾”号被1枚航空鱼雷击中左侧的推进器,并被另一枚火箭弹击中舰体左侧。
巨大的爆炸将整艘航母的左侧后部舷台全部摧毁,同时还使机库内的航空燃油隔舱也发生了巨大的殉爆,“卡山湾”号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方肖湾”号艰难地躲过了5枚鱼雷的打击,但却被3枚火箭弹直接命中。
威力巨大的火箭弹战斗部,其实跟战列舰的主炮炮弹没多少差别。
火箭弹独特的飞行弹道,使这三枚火箭弹全部穿透了舰体,并在机库内爆炸。
强烈的爆炸甚至将整个飞行甲板炸成无数的碎片,抛上空中。
而机库内的底层甲板也被炸断,高温高压的冲击波又摧毁了舰体内部的机舱。
无数被引爆的高炮弹药,产生的炮弹弹丸和破片四处乱飞,将灾难撒向舰体内的各处,并最终引爆了燃油舱。
仅仅一波攻击,就是增援的4艘护航航母编队的主要力量被完全摧毁。
美国护航航母只能搭载战斗机的弊端暴露无缝,护航航母在于正规的航母对抗中,绝对处于劣势。
这一理念在战后,也深入到各国海军心中,美国也由此加强了对各种攻击机型的改进,同时也模仿中国的做法,在护航航母上加装斜角飞行甲板和跃飞甲板。
就在突击群胜利凯旋的同时,风暴仍然继续在马里亚纳群岛海域肆虐。
“天山”号战斗群也主动撤离到索罗尔环礁海域,继续保持着与美国舰队的距离。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美国的战列舰此时已经在前往科罗尔的道路上飞奔。
第二百四十六章 … 怒海争锋(六)
原本打算修建三个雷达站,用于对东、南、北三个方向上进行监视的基地官兵,因为物资的补给优先保障作战使用,所有只能安装了东向的监视雷达。
对中国海军科罗尔基地官兵来说,东面的各个岛群可能隐藏的美国舰队才是最大的威胁。
更何况,在东面的索罗尔环礁、欧里皮克环礁等上的两个小型野战机场,对基地的威胁更大。
虽然这两个机场不断地遭到中国海军航空兵岸基飞机的轰炸,但每到晚上,美国的工兵都会用速凝水泥、钢板等物资将其修复。
而用于对南、对北方向的搜索和警戒就只能交给侦察机了。
当红四的预警机由于数量奇缺,只配备给最重要的路上基地及航空母舰。
而侦察机的飞行员只能依靠目视及有限的光学仪器进行搜索,而突如其来的风暴又迫使这些飞机无法升空。
美国战列舰编队以很高的航速在风浪中前进,之前,他们已经从无线电中收听到了增援的护航航母编队全军覆没的消息,战列舰编队司令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彻底摧毁科罗尔。
一来可以振奋美国军人的士气。
二来则可以切断中国突击群的后勤补给。
1月10日清晨;风暴虽已过去;但海面上仍有较大的波浪;而且风雨并未停止。这样的气候条件显然不适合侦察机飞行;因此;原本打算执行任务的机组临时接到通知;取消了飞行任务。整个科罗尔港;只有高高地了望塔的了望仍在坚守岗位;执行监视警戒地任务。6时许;透过雨雾;了望猛然发现西北海面上的礁石区外;一大片巨大的黑影。了望立即发出了警报;但值班军官则认为这是已经迟到的补给船队。并没有认真对待。6时10分,同样为雨雾遮挡了视线的美国战列舰编队,冒着大雨及阵风的危险,用弹射器将水上侦察机弹射升空。
科罗尔上地中国了望,只看到了从海面方向飞来三架飞机,但在雨雾中无法看清型号。
只能模糊地分辨出飞机翼下有浮筒,判断出是水上飞机。
但当时无论哪个国家都大量装备了水上飞机,了望也不能确定是否是敌人。
值班军官仍然没有注意这一细节,倒是一名到值班室了解情况的基地参谋得知后。
猛然反应过来:如果是中国的补给船队,在到达了科罗尔后,根本没有必要再派出水上飞机。
警报立即拉响,所有的官兵都紧急地跑向自己的战斗岗位。
但此时,已经太晚了。
6时30分,美国地水上侦察机在确定了科罗尔机场的位置后。
新“怀俄明”号和新“德克萨斯”号战列舰上的9门406毫米主炮几乎同时开火。
18枚一吨多重的炮弹呼啸着飞向机场,威力巨大地爆炸瞬时就机场严重破坏。
强烈的冲击波甚至将机库内吹毁,将只有简单遮雨装置的飞机掀翻、吹走。
虽然只有一枚炮弹落在跑道附近,但巨大的弹坑,已经完全切断了跑道。
对机场地炮击只持续了三次齐射,但54枚巨大的炮弹已经完全将机场摧毁,如果要修复,至少得花上近一个月,甚至还不如重新修建一座机场来得更容易。
机场上地62架飞机也全部失去飞行能力,航空燃油储库也被炸毁,燃起的滔天大火,连大雨也无法浇灭。
在消除了潜在的空中威胁后,接下来,美国战列舰编队对港口设施进行了炮击。
十分钟的炮击几乎完全摧毁了码头,大量的海军官兵甚至还没来得及登舰,就牺牲在码头上。
2艘驱逐舰被炮弹直接命中,没有半分“犹豫”就沉没在海水中,又恰好堵住了出港的航道。
被堵在港口内的5艘驱逐舰,二十余艘补给舰刚刚升起火,锅炉中的水还未烧开,便失去了出港作战的可能。
12艘护卫舰,数十艘登陆舰艇等使用柴油机为动力的舰艇,虽然已经启动,可以离港,但航道被堵,也使这些舰艇只能不断地饶圈机动,躲避远处飞来的炮弹。
这种严重且危险的情况是基地官兵从来就没有想到过的,基地司令见状,立即下令进行水下爆破,希望能够尽快清理出航道。
清理航道的用意,并非使港内的战舰前往外海与美国舰队进行战斗,而是为了保存更多的舰只。
此时,整个基地除了十数门陆军火炮,以及驱逐舰,护卫舰上的主炮外,已经没有任何反击力量。
正在外面巡逻的“临汾”号轻巡洋舰携带3艘驱逐舰立即赶回科罗尔,对美国战列舰编队发起了勇敢地冲击。
在距美国舰队还有约15公里时,美国舰队中的重巡洋舰“北安普敦”号和“休斯敦”号立即用全部18门203毫米主炮对中国冲击舰队进行炮击。
虽然美国203毫米舰炮的射程远走过15公里,但在这个距离上,已经没有多少准头可言。
中国“临汾”号巡逻舰队毫发未伤,继续加速前进,拉近与美国舰队的距离。
7时04分,“永州”号驱逐舰被一枚203毫米炮弹击中前主桅,整个主桅被炸断,其上的炮瞄雷达也被摧毁。
但“永州”号仍然借助同行的“怀化”号驱逐舰上的雷达数据,为舰上的火箭弹装定目标数据。
7时10分,“永州”号、“怀化”号上的火箭发射装置将方位角及发射角调整完毕。
并立即进行了齐射。
12枚457毫米火箭弹拖着长长地火焰与浓烟扑向了美国舰队,火箭弹在空中飞行了约半分钟,然后在美国舰队四周炸起了冲天的水柱。
虽然此次火箭弹齐射,并没有给美国舰队造成任何伤害,但却眼中干扰了美国重巡洋舰与之对抗的决心。
双方距离拉近到6公里时。
“永州”号驱逐舰还未装填完毕第二轮火箭弹,便被数枚203毫米炮弹击中。
其中一枚还引爆了正在装填中的火箭弹。
巨大的爆炸彻底摧毁了“永州”号的上层建筑,使其完全笼罩在大火浓烟中。
而“怀化”号驱逐舰上的前部火箭弹发射装置,此时也刚刚装填完毕,等不及后部地发射装置,就开始对美国舰队进行了第二轮齐射。
三枚457毫米火箭弹有2枚击中了美国的“休斯顿”号重巡洋舰,一枚火箭弹击中了后塔楼,将其中的一根支柱(共三根)炸断,整个后塔楼倾倒在舰体外。
另一枚火箭弹则直接钻进了左侧舰体首部,巨大的爆炸将吃水线附近的甲板撕裂。
近半米宽的断裂,使海水不可阻挡地涌入舰体没。
爆炸引起巨大震动,将舰身前部的发电机组震坏,使排水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休斯顿”号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首倾。
“北安普敦”号重巡洋舰见状,立即吓得拉开了与中国舰队的距离。
7时25分,“临汾”号轻巡洋舰与“益阳”号驱逐舰向美国舰队齐射了12枚鱼雷,“波特”号驱逐舰首当其冲,被2枚鱼雷击中舰尾。
几乎将整个舰尾炸飞。
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