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无敌前传-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52架轰炸机的面积轰炸。
这一次轰炸中,英国动用了刚刚到达英国的120架B…17重型轰炸机,并把手中拥有的全部206架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全部派了出去,英国人希望即使没有照明,也能凭借数量优势,覆盖车站。
6000多枚炸弹虽然确实如英国人所愿,覆盖了车站,但却给巴黎市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5万人的伤亡,21条街区被毁的惨痛损失,彻底激怒了法国人。
英法两国数百年的民族仇恨再一次添加了一笔血债,狂怒的巴黎市民包围了王妃门附近的法国国防军总司令部,并数次冲击大门。
勒布朗在第一时间解除了霍华特的法军总司令的职务,并以渎职罪将其投入监狱,任何海军元帅达尔朗为国防军总司令员。
达尔朗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同中国远征军司令钱坤讨论英国伦敦的报复轰炸。
本来达尔朗希望在三天内就发动对伦敦的轰炸,但钱坤认为要尽量减少损失,首先应该考虑轰炸英国沿海布置的雷达警戒网,最终对伦敦的轰炸恐怕要等到半个月之后。
但达尔朗表示无法接受,他的总司令地位是否牢固,关键就在于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报复行动。
双方僵持不下时,中国空军远征军司令朱国栋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除了海空军用电子干扰装置对英国雷达进行主动干扰外,还可以利用金属箔条播撒后形成无源干扰,可以使英国的雷达失效。
这样就能够将机群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攻击机群也必须在此时展开对英国雷达网络的打击。
经过双方参谋人员的进一步完善后,法国政府下令收购所有的剃须刀片。
用作金属箔条的替代品(中国未运送足够的金属箔条)并决定在4月9日晚,对英国伦敦实施报复性轰炸。
参与此次轰炸行动的426架飞机,大部分是有中国的CB…3、CB…4型轰炸机组成,另有132架法国仿制的中国CB…2中型轰炸机、26架意大利的SM79式轰炸机和32架PiaggioP。108B型轰炸机。
按照中国空军参谋人员的意思,此次出击的中国轰炸机全部携带燃烧弹,而法、意轰炸机因为其本国空军的燃烧弹库存极少,所以携带按以前中国标准生产的250公斤级的高爆炸弹。
同样拥有无线定位系统,且精度更高,技术更行进的中国空军,能够将机群带到更理想的地方。
受各种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英国的雷达包括高炮的炮瞄雷达均无法有效使用。
这使中欧联合空军的机群能够很胜利地到达预期的投弹地点。
轰炸瞄准点,则按法国人的意思,选在了滑铁卢车站,这里离英国的议会大厦、大本钟、国防部、海军部、首相官邸(唐宁街十号)仅隔了一条泰晤士河,离英国的王宫白金汉宫也就两条街的距离,选在这个地方作为轰炸瞄准点,绝对会对英国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看来法国人此次真的被英国人打出火气来了。
第二百三十三章 … 英法袭城战
好久没有向各位大大求过票票了,尽管如此,大家还是要自觉,赶快把你们手中的票票丢过来吧,虽然对你们来说这没多大了不起,但对兄弟来说,每一张票票都十足珍贵,足以促使我哪怕熬夜也要尽量更新。
大大们,把票票扔过来把我幸福地砸晕过去吧。
4月9日晚23时,数千枚炸弹和燃烧弹被投在了伦敦市区。
受风偏影响,原定的目标并没有完全被纳入轰炸范围,此次轰炸从滑铁卢车站开始,跨过泰晤士河,波及到英国国防部、海军部、对马丁教堂、国家画廊、阿德尔菲剧院、摄政街、牛津街、沙夫茨伯里大街等地区,平民伤亡达到4万人左右。
燃烧弹引起的大火将整个索霍区全部烧毁。
英国人终于首次尝到了战争的苦果。
尝到甜头的法国人立即又开始策划第二波、第三波甚至更多的轰炸计划,达尔朗不止一次地表示:可以不通过登陆,直接用战略轰炸迫使英国人投降。
消息传到国内后,我立即指示钱坤,在对伦敦的轰炸中,必须保证大英博物馆的完好无损。
因此在此博物馆内,有大量的中国珍贵文物及历史文献,这些国宝级文物必须回到祖国。
同时我还提出疑问,对英国的作战行动,是否如达尔朗所说的那样,仅仅通过轰炸就能使英国屈服。
另外,战略轰炸的根本意图,是通过大量杀伤平民,支援敌国政府统治地位,以及摧毁敌国工业基地,扼杀敌国战争潜力。
现在只为图一时意气,是否能够达到摧毁英国工业基地的目的?钱坤立即给我回了电,他在回电中说,法国人并没有完全采纳中国空军参谋人员的建议,坚持进行大规模杀伤英国平民为轰炸首要目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最主要的是因为法国总统勒布郎需要以此来回应法国民众的要求,平息民众的怒火。
同时,新任地法军总司令达尔朗。
也需要坚决执行法国总统的命令,才能继续在这个职务上呆下去。
因此。
他认为,必须再对伦敦进行二三次轰炸后,才有可能转移法国民众的视线,说服法国政府级法军司令补将轰炸重点放在打击英国军事基地级工业基地上。
诚如钱坤所说地那样,法国人被愤怒冲昏了头脑。
他们在得知英国伦敦中欧联合空军轰炸后,于4月10日清晨自发举行了上百万人的大规模游行,勒布朗地声望一时间如日中天,这也十他有能力加快了对法西斯分子的清洗。
清洗的借口很简单:对英国人采取缓靖态度。
而仅仅是这个理由。
就足以使仇恨了英国数百年的法过人将其投入监狱。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冒然将轰炸重点转移到伦敦以外的工业基地或军事基地中去,则只能被法国民众产生仇视情绪。
因此,中国空军只好顺应法国人的要求,继续对伦敦进行战略轰炸。
4月12日晚,第二波453架轰炸机开始了对伦敦的再一次轰炸。
由于伦敦与日本东京等城市不同,几乎所有建筑都是钢筋混凝土及砖石结构,燃烧弹在这种地方并不能赶到多好的效果。
因此,此次轰炸除了四分之一的轰炸机携带了燃烧弹以外,其余地全部携带了高爆炸弹。
近万枚各种炸弹和燃烧弹的打击。
使伦敦继续陷入一片火海中。
虽然此次的轰炸目标是英国的白金汉宫,但覆盖的区域则非常巨大。
除了白金汉宫被夷为平地外,附近的维多利亚车站所在的贝尔格拉维亚区和皮姆利科区也受到严重打击,60%的建筑被毁,近7万平民伤亡。
不过;英国人也有足够的力量对法国人进行报复。由于前两次战略轰炸中;并没有把英国地轰炸机基地作为打击对象;因此;英国的轰炸机群没有丝毫损伤。不仅如此;美国还直接从自己的陆军航空队中;抽出了上千架B‘24;B~24;B~17等轰炸机直接越过大西洋;飞向英国。由于此时;并没有夜间战斗机问世;因此英国人也如中欧联合空军的选择一样;将对法国的报复性轰炸选择在了夜间。白金汉宫被炸;使英国人也产生了强烈的怒火;于是;他们做得更绝;将大量炸弹改装成化学武器炸弹。4月13日晚,522架各种重型轰炸机开始了对巴黎的又一次轰炸。
此次轰炸中,除了英国本土生产的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外,其余的全部用上了美国支援的轰炸机,英国人有意识地保留了自己的轰炸机队伍。
同时,这五百多架轰炸机中,还携带了4000枚毒气弹,2400余枚芥子毒气弹和1600余枚最新研制成功的沙林毒气弱(在此,将德国人的发明提前)出于对法国的报复,英国轰炸机群轰炸的目标是以爱丽舍宫为中心,覆盖凯旋门、波旁宫、卢浮宫等区域。
不过,同样由于当时的无线导航系统误差及风偏等原因,合英国的轰炸机群也发生了偏离。
最终将上尤枚炸弹和毒气弹在了卢森堡花园、蒙帕纳斯公墓、意大利广场、奥斯特利茨车站之间的地区,并使卢森堡宫也毁于一旦。
更重要的是,在意大利广场一带,这里是毒气弹轰炸最集中的区域,3万余人虽然躲藏在地下室、防空洞和地铁线等内部,但轰炸结束后,不明情况的市民重新走上地面,转瞬间就有上万人当场中毒,接着在三个小时内又有万余人中毒。
虽然在此次轰炸中,直接因炸弹死亡的人不超过3000人,但毒气弹却在三天内夺走了2万人的生命,另有万余人终身伤残。
芥子气被称为没有特效解药,通过皮肤及呼吸道进入肌。
它直接损伤组织细胞,对皮肤、粘膜具有糜烂刺激作用:伤,出现红肿、水疱、溃烂;呼吸道粘膜发炎坏死,出现剧烈咳嗽和浓痰,甚至阻碍呼吸;眼睛出现眼结膜炎,导致红肿甚至失明;对造血器官也有损伤;多伴有继发感染。
摄入芥子气会引起呕吐和腹泻。
但与之相比,沙林毒气则更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沙林毒气是一种剧毒神经毒剂,通过过度刺激肌肉和重要器官影响神经系统产生致命效果。
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仅一滴的剂量就可以在几分钟之内致人与死地。
这种毒剂可以以气体形式被人吸入,也可以透过皮肤渗入。
受害者会因为肺部肌肉萎缩窒息而死。
死前会出现抽搐、口吐白沫和视力模糊等症状。
主要会瘫痪呼吸系功能、缩瞳、肠胃痉挛剧痛、分泌眼泪汗水跟唾液的管道也会大量排放,会非常痛苦的死亡,而且立刻发作,如果剂量足够的话,从发作搭配死亡只需要2分钟左右。
它可以通过呼吸道或皮肤粘膜侵入人体。
杀伤力极大,一旦散发出来,可以使1。2公里范围类的人死亡和受伤。
英国飞机轰炸后,整个巴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严重地死亡威胁使巴黎市民开始大规模地逃亡。
所有银行、证券交易场所、公共设施因为工作人员的逃离,而全部陷入瘫痪。
勒布朗不得不下令军队进入市区,维持秩序,并宣布巴黎进入军管。
但仍有数十万人集中到凯旋门及协和广场,向政府提出强烈抗议,要求立即对英国进行更大地报复行动。
还有数百万法国民众联名递交请愿书,除了要求参加法国军队,加入对英国的登陆作战外,更强烈要求政府立即与中国协商。
购买原子弹以便对英国进行核轰炸。
而不知道什么原因;勒布朗竟然真的立即就向我提出了书面申请;希望中国能够向其出售原子弹。我一拿到这份书面申请。不由得与李长山;赵天赐等人傻了眼。怎么可能?我们中国自己的原子弹数量都还不够;怎么会出售给法国?再说了与法国人的生命比起来;我更看重地是大英博物馆内的中国国宝。于是我非常干脆地拒绝了勒布朗的要求;当然也向他委婉地〃说明〃;中国仅有的两三枚原子弹;是用于在新世界聪明遭到最危急的时刻使用。
同时建议勒布朗,对英国地报复轰炸,最好使用凝固汽油弹等一类的杀伤面积很大的武器,同时还特别指出:正是因为法国人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没有在第一时间摧毁英国的反击力量,才造成了巴黎地惨剧。
勒布朗接受了我的意见,他亲自召见了中欧联军的全部高官,并向他们提出要求:在继续对伦敦进行两次报复轰炸后,中欧联军空军的轰炸对象将主要集中在消灭英军反击力量方面,杜绝再一次出现巴黎惨剧的现象。
钱坤立即表示了同意,并认为这是目前中欧联军最正确的思路。
这让达尔朗非常不愉快,但中国的高级军官则对这个视本国民众生命如无物,一心只想坐稳法军总司令位置的人更加感到厌恶。
虽然同为海军军官,钱坤对达尔朗的海上指挥艺术有些敬佩,但仍然不认为他是一名纯粹地军人。
对英国伦敦的第三次轰炸中;法国人强烈要求中国刚刚抵达北部的战略轰炸机C8~5型携带大量的毒气弹。欧洲人的这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地干脆作风确实让中国飞行员大开眼界。但飞行员们却从内心深处感到;欧洲人这种针锋相对地报复;似乎要比中国人所谓的以德报怨的行为更让人能够接受;也更容易引起民众的响应。当然;英法两国的仇恨越深越好;这也是中国及欧洲其他国家所非常愿意看到的。因此;我也让空军立即送去了上万枚沙林毒气弹4月16号晚,105架CB…4以及205架其他各型轰炸机开始了对伦敦的第三波轰炸。
此次轰炸的目标是伦敦克拉肯韦尔区,在这个区,集中了英国最大的金融机构和证券交易市场。
伦敦港口管理处、皇家法院、法学会等都集中在此。
万余枚沙林毒气弹在高爆炸弹投下之后落在地面上,污染的区域极为广大,从皇家造币厂到大英博物馆附近的广阔区域,约7万人在炸弹爆炸之后,被毒气感染。
此次轰炸造成了比巴黎惨剧更大的损害,3万余人在三个小时内死亡,同时还有近3万人终身残疾。
但更令英国人不能忍受的是,伦敦的整个金融区域被全部夷平。
重达一吨的高爆穿透炸弹,只要命中,就足以将整幢大厦炸塌。
在金融区的三处地铁坑道。
也因为被1。5吨炸弹直接命中,而出现连续性地。
大规模地塌方,约有2万余人被埋在地下。
这一波轰炸,给伦敦带来了巨大地损失,8万人在4月16日晚命归黄泉。
接着在4月17日晚,中欧联合空军有组织了一次全部携带高爆炸弹和凝固汽油弹的轰炸机机群的轰炸。
此次出动了275架重型轰炸机和战略轰炸机。
对还未遭受轰炸地议会大厦、首相官邸、外交及殖民事务部(及现在的英联邦事务部)等地区进行轰炸。
此次轰炸炸毁了大笨钟、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等对英国民众其有极高意义地建筑。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凝固汽油强大的为例引发了大火,将总主教公园和哈姆斯沃思公园烧毁,接着无法扑灭的大火甚至将消防总局及周围建筑也统统烧毁,到天明时。
漫天大火竟然烧到了椭圆板球场和肯宁顿公园。
不得已,英国政府不得不自己派出轰炸机和工兵将火场四周地建筑全部炸毁,制造出近十公里长的隔离带,才勉强将火势控制住。
本来凝固汽油弹不能使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燃烧,但由于伦敦市区大量的绿化带、公园加上各个建筑内大量使用红木家俱,终于酿成无法扑灭的大火。
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不由得恶劣地想到:看样子,一个城市绿化带过多,也并不完全就是一件好事。
与巴黎市民一样。
上百万人逃离伦敦,加上被毁坏地建筑及职能部门更多,使伦敦的各公共设施全部瘫痪。
在全英国都陷入一片悲哀、痛苦和绝望的时候。
英国首相丘吉尔通过电台发表了演说,表示将对中欧联盟进行绝地反击。
要把战火烧到欧洲本土,同时决不投降。
但丘吉尔的演讲并没有受到英国人的欢迎,也没有产生多少鼓舞英国人士气的效果。
毕竟,伦敦的轰炸惨象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而对欧洲的轰炸效果却只能听到政府地宣传。
丘吉尔明白,只有再次对法国发动“城市轰炸”才有可能沉重打击联盟国家,现在比拼的就是两国民众的承受能力,或者叫做抗打击力。
谁先承受不住,谁就会先退出战争。
因此,丘吉尔立即下令对巴黎进行轰炸。
由于伦敦地许多重要古迹被毁,给英国人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因此,此次对巴黎地轰炸,丘吉尔要求一定要炸毁凯旋门、爱丽舍宫、埃菲尔铁塔、波旁宫等名胜。
这些名胜对于法国人来说,可以称得上是精神支柱。
但丘吉尔的要求却令英美飞行员感到非常为难,毕竟在黑夜中要精确轰炸这些目标,除了无限导航的精度必须足够外,还需要有无限导引,以及数量庞大的机群才能办到。
为此,丘吉尔不惜动用了长期潜伏在巴黎的间谍,要求他们必须在上述目标出安装无线发射装置!以使轰炸机群能够准确地找到目标位置。
打在4月20日白天,由中国军队单独组织的一次超大规模的轰炸行动,却给当天晚上英美轰炸机的轰炸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
原来中国参议们在中欧联合司令部提出的转移轰炸目标,将英国空军和美国援助的空中力量作为首要打击对象时,却再一次发现法国人、意大利人对此不感兴趣。
毕竟对于这些欧洲人来说,简单地屠杀平民而自己没有多大损失,似乎更任命他们的“作战方式”而需要强行攻击英国防卫森严的机场,对于这些欧洲人来说,就显得有些“冒险”了。
但中国军队此行来欧洲的目的,就是为了登陆英国,迫使其投降使中国军队能够有充足的理由进驻欧洲。
而且由于在4月12号,苏联终于向德国投降,使中国压力陡增,这需要尽快加速英国的进度,以免德国以联盟的名义也前来分一杯羹,给中国在欧洲制造分裂的战略造成巨大的障碍。
4月20日上午10时,由海军航空母舰及护航航母起飞的320架CF…4J型战斗机先行进入英国本土上空,开始强行与英国空军的战斗机交战,使其因为没有其它目标无法脱离,只能与中国的战斗机进行正面对抗。
接着,空军的260余架CF…4型战斗机持续对英国战斗机保持压力,不断地削弱英国空军防空力量。
此次空中格斗战果辉煌,击落了英国前来迎击的439架各型战斗机,使大量有丰富空战经验的优秀的英国飞行员被消耗掉。
到了下午14时30分,中国军队故伎重演,又一次击落了326架各型战斗机。
整整一天的空战行动,中国海空军总共击落了915架各型战斗机,自身仅损失了246架战斗机。
这一天也被中国确定为“战斗机日”成为以后中国海空军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白天的空战行动,虽然远没有清除整个英国南部的战斗机力量,但剩余的战斗机飞行员已经被中国军队打得完全丧失了斗志,纷纷逃离英国南部,进入到英国的中部及北部机场躲避。
接着在下午16时,337架战略轰炸机在四百余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对用过南部的各大机场进行了密集的轰炸。
虽然为了避免中欧联合空军对机场的轰炸,使本就不多的轰炸机受到了不必要的损失,所以用过南部的机场并没有多少轰炸机,但任有百余架美国援助的B…24及B…25型轰炸机被摧毁在地面上。
而就在当天,应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邀请,我与罗斯福终于联合出面调解,希望英法两国政府就此中止彼此的“袭城战”避免更多的无辜平民的伤亡。
勒布朗在得知后,首先表示了同意,并公开发表宣言,如没有遇到英国的袭击,法国将不再对伦敦进行轰炸。
毕竟,此时的法国在袭城战中占据了上风,而且也需要将轰炸对象转移到英国空中力量方面去,以便彻底消灭英国的反击力量。
但丘吉尔则向英国公众隐瞒了罗斯福的调解,她需要报复法国人,并暗地里向罗斯福保证,在4月20日晚对巴黎的轰炸结束后,将不再进行类似的轰炸行为。
但罗斯福却强烈要求她取消当晚的轰炸,因为这回让勒布朗撤销先前的发言。
英国保守党中“最强硬的人物”丘吉尔当即拒绝了罗斯福的要求。
4月20日晚,三百多架重型轰炸机对巴黎的轰炸终于不可避免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 … 英国大舰队的覆灭
英国人再一次对巴黎的轰炸,将每一个法国人的骄傲摧毁了。
爱丽舍宫、凯旋门、埃菲尔铁塔、波旁宫被炸成废墟,虽然出于对毒气弹报复的恐惧,英国人没有再拿出毒气攻击的手段,但却从美国人那里弄来了大量的燃烧弹。
因此,虽然圣日耳曼大街,巴黎第五大学等地并未受到轰炸,但燃烧弹引起的大火仍然将这些区域烧成灰烬。
不过,由于巴黎市民大都逃出了市区,所以人员伤亡倒不是很大。
4月21日晨8时,勒布朗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发表演说,强烈谴责英国的这种屠杀行径,并宣布英国是法国的敌人,法国政府将有保留对英国的进一步报复权利。
但就在勒布朗发表学说后不到半个小时,丘吉尔也宣称接受美国的调解,不再对法国进行城市轰炸。
很明显,丘吉尔想借此限制法国人的报复行动。
现在的勒布朗倒对轰炸伦敦等城市目标不太感兴趣了,他希望的是能够立即摧毁英国的空军,将所有机场全部抹去。
勒布朗的这一心态倒是非常符合中国参谋人员的意愿,因此,中国参谋人员立即制订了一个中欧联合空军的作战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中欧联合空军的未来作战行动,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摧毁英国所有的雷达站及尽可能多的瞭望台,使英国的预警能力不足以保证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拦截。
第二阶段则是对全英各大机场,军事基地的轰炸行动,以使英国在短时间内不能形成对法国及其欧洲国家的空中威胁,并牢牢地掌握住制空权。
第三阶段则是全力轰炸英国的各大工业基地,枯竭其战争资源,打消其战争潜力。
之后,才是中欧联军登陆英国。
这个作战计划很快就被通过。
达尔朗明白只有中国的航空兵才有足够地实力和作战经验完成这些复杂的军事行动,因此边让中国航空兵作为主要地作战力量。
而欧洲国家的空军则作为辅助力量。
当然中国空军及海军并没有将这一点放在心上,毕竟摧毁英国的战争潜力本身就是中国军队地作战任务之一。
4月25日晨,经过数天的精心准备后。
中国远征舰队地舰载战斗机开始起飞,向英国境内飞去。
这一批83架战斗机负责对整个战场空域进行监视,并击落一切其它国家的飞行器。
接着91架舰载俯冲轰炸机也在46架舰载战斗机掩护下。
向怀特岛及周边海岸飞去。
根据长期的情报收集、战前侦察以实时航空电子侦察发现。
在怀特岛上有桑当、文特诺两个雷达站,在普尔南部有斯沃尼奇雷达站,在朴次茅斯东部,则有沃辛雷达站。
此次的攻击目标就是这四个雷达站。
虽然当天早晨,在英国南部海岸线附近有薄雾天气,且云层较低,但中国的飞行员们仍然能够看到那巨大的雷达天线。
在电子干扰机的干扰下,英国南部沿海雷达都无法正常工作。
负责掩护的战斗机首先进入战场,对雷达站附近地高炮阵地进行扫射。
接着俯冲轰炸机也纷纷进入轰炸航线。
用挂在机腹下的高爆炸弹、机翼下的火箭巢对这些雷达站进行猛烈打击。
四个雷达站共有11座天线,在短短地4分钟内被全部炸毁。
接着,剩余的俯冲轰炸机开始对雷达站附近地发电站、变电站等附属设施进行了轰炸,并使这些雷达站完全失去了电力供应。
与此同时;中国远征军空军也放飞了127架俯冲轰炸机。对萨塞克斯郡和肯特郡的伊斯特本雷达站;黑斯廷斯雷达站;利德雷达站;福克斯通雷达站;多佛尔雷达站;拉姆斯盖特雷达站进行了轰炸。总共24座天线被炸塌;17座发电站及变电站被摧毁;整个英国东南部沿海雷达站被全部消灭。到了下午,还军舰载俯冲轰炸机又对德文郡的斯塔特角雷达站、托贝雷达站、普利茅斯雷达站和康沃尔郡的波斯克诺雷达站、利泽德雷达站、波尔佩罗雷达站进行轰炸。
这6个雷达站并没有配备大多的雷达天线,总共13个雷达天线在轰炸中被炸毁了11个,另外两个雷达日岸线也因为电力供应系统被摧毁而无法使用。
4月25日专门针对英国沿海雷达站的轰炸行动非常成功,据法国派驻当地的特工发回的消息,英国沿海的共16个雷达站、48座雷达天线被摧毁了46座,加上电力系统的毁坏,情报专家们经过计算得出结论,至少半个月内,这些雷达站将不会被修复,也就无法起到任何作用。
中国海空军的胜利立即鼓舞了欧联军,法国人立即兴奋地表示:要出动所有的轰炸机,执行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
但中国参谋人员立即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在伦敦周边还有7个雷达站,25部雷达天线;而在主要的军事基地和工业城市周边仍有25个雷达站,近90部雷达天线。
显然,离第一阶段的作战完成还早得很。
接下来的连续三,都因为整个英国南部地区笼罩在大雾之中,或阴雨绵绵,使攻击行动不得不终止。
4月29日,天气终于转好,虽然仍有薄雾,但能见度也足够使中国航空兵发起新的攻势。
伦敦南部的韦斯特勒姆雷达站、赖盖特雷达站、沃金雷达站以及在东部谢佩岛上希尔内斯雷达站、(挡住了)雷达站和东北的来登罗丁雷达站,被245架俯冲轰炸机彻底炸毁,整个伦敦完全暴露在中欧空军的威胁下。
当然,英国空军也全体迎战,不计伤亡地同中国海空军战斗机进行战斗。
虽然有美国这样强大的后盾,英国的战斗机数量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庞大的基数上,但具有丰富经验的老飞行员则越来越少。
从开战到现在,英国最优秀地战斗机飞行员就损失了千余名。
虽然在战前。
英国拥有七千余架作战飞机,其中战斗机达到了五千架。
但真正的精英也不超过1500名。
实际上,英国地空军尤其是防空军在此时已经被中国重创。
但出于对英国仍然强大的空中力量的忌惮;中国参谋人员改变了原定的作战计划;他们要求轰炸机群立即轰炸伦敦以南地英国所有机场。将英国空军继续向北逼退;以便减轻战斗机飞行员的压力。从4月30日军事基地进行了覆盖式轰炸;到5月10日。经过11天的轰炸;已经摧毁了英国南部80%的机场;越1200架飞机被炸毁在地面上;同时还击落了近千架各型作战飞机。但在5月10日,中国参谋人员不得不再一次修改作战计划。
原来,德国在逼降了苏联后,除了需要将绝大部分兵力继续留在苏联以防止万一,已经将部分精锐装甲部队从苏联战场上陆续撤了下来。
而最让中国担心的是,戈林下令第4航空军立即从东线转移到西线。
全部2200余架作战飞机在20日内集到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罗森达尔以及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奥斯坦德等机场,并于4月10日也动用了上百架轰炸机参与了对英国的轰炸行动。
这一危险的信息表明,希特勒绝不允许中国与欧洲其它国家分享占领英国的胜利果实。
德国也必须从中得到好处。
更重要的是,希特勒欲借助此事。
来淡化中国在欧洲地影响,如果有可能甚至会逼迫中国最终撤出欧洲。
这与中国的利益完全不符,因此中国最高统帅部立即下令加速在英国本土登陆的行动。
因此,中国参谋人员开始将轰炸地重心转移到对英国海军进行毁灭性打击上来。
自从英国大舰队退回英国本土后;由于惧怕中国飞机的轰炸;因此分散进入英国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