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弊主-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桅杆竖起来,派人上去时刻关注城墙上的动静。”林卫沉声吩咐道:“所有士兵原地休息。”

爬桅杆观察敌情,是战舰上水手的必修技能,对海军来说根本不是难事,林卫早就想到这办法,做好了准备,因此,命令一下,二根桅杆很快就立了起来。

钱不多一听命令就急了,怎么乘这机会冲锋?他忙赶了过来,凑到林卫跟前,很是委屈的叫了一声“林大队长。”然后才道:“眼下可是难得的良机,怎得原地休息,岂不是坐失良机?兄弟们可都憋了一股子劲。”

“不要急,有的是仗打。”林卫瞅了他一眼,道:“先休息,西班牙人不投降,就还有场恶仗。”

突入其来的沉寂,让城内西班牙人感到格外的压抑,城墙已经失守,城门也被打破,他们退守、占据了城内各个有利的攻击地点等着清国士兵冲锋,然而,对方却突然没了声息,这情形使的每一个西班牙士兵都感到紧张,不知道下一刻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是潮水一般的冲锋?还是如暴雨一般的炮弹?清国人的炮击实在是太可怕了。

大战前夕的等待是最让人揪心的,蒙特利中校焦急的来回走动着,在得到清国人在外原地休息,并未有进攻的迹象,他就马上明白过来,立刻吩咐道:“快去,把那个清国人给带过来。”

总督迈若汀一楞,盯着蒙特利问道:“你想投降?”

“看看清国人接下来会做什么?”蒙特利瞟了一眼,见周围大多是他的海军士兵,便毫不畏惧的迎着他的目光道:“就凭清国人的火炮,我相信远东舰队已经投降了,在这种精度的炮击下,我们的战舰根本就没机会还手,而且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投降是唯一出路。”

“就算远东舰队投降了,那又怎么样?”迈若汀夸张的挥舞着手臂,愤怒的说道:“马尼拉是不会投降的!”

这个混蛋,怎么就看不清楚形势?以清国人火炮的威力,根本就连近战的机会都没有,就这么大的地方,躲没地方躲,逃也逃不掉,人家外面还有战舰守着呢。

张天生很快就被带到二人的跟前,蒙特利微微点了下头,挤出一个微笑道:“士兵,炮击已经停止,能够告诉我你们下一步的打算吗?”

“当然,一小时内,不见白旗,炮击将开始向城内延伸。”张天生微微昂着头,平静的说道:“然后是纵火烧城,当然,如果你们顽抗到底,我们很乐意见识一下无敌的西班牙方阵,不过,你们的火枪就跟火炮一样糟糕,不可能是战斗,只能是屠杀,屠杀!明白吗?”

“卫兵,把这个疯子拉下去毙了!快!”迈若汀气的暴跳如雷,一连声喊道。

“慢!”蒙特利说着,转身冲迈若汀大声说道:“你希望马尼拉所有的士兵都死在清国人的炮火之下吗?在这种炮击下,我们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刚刚你也看到了,他们不仅火炮犀利,士兵也比我们勇敢,我们根本就没有机会,一旦放火烧城,我们连一天都支持不下去!”

迈若汀望了一眼已经慢慢围过来的海军,已经冷静下来,高声说道:“投降也是死路一条!我们杀了多少生理人,你难道不知道?五万还是十万?那些清国人会放过我们?”

张天生却是飞快的接着道:“十四皇子说了,投降不杀,优待俘虏,允许西班牙国王赎你们回去。”

“他是个骗子!该死的生理人!”迈若汀大声喝骂道。

“即使被骗,也不过是少活一天。”蒙特利脸色阴沉的说着,边说边对自己手下的两个军官使眼色,“他若说的是真话,所有人都能够活命,这个赌注,实在太合算了,咱们没理由不赌一赌。”

迈若汀察觉形势不妙,正想抽身后退,不料,还未等他反应过来,就已经被一拥而上的海军士兵给押了起来,他的卫兵也都被缴了械。

“蒙特利,你敢犯上?”迈若汀恶狠狠的喊道。

“都要死的人了,还在乎犯上?”蒙特利不屑的说道,而后又凑近他低声说道:“你该感激我,给了你活命的机会,而且还不用背上投降的名声。”

一听这话,迈若汀登时就停止了挣扎,蒙特利转过身吩咐道:“派人到城墙升白旗,命令所有士兵集合,告诉他们,等待国王的救赎吧。”

“白旗!快看,西班牙人升白旗了。”城外登时就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第289章 天津兵演(一)

渤海湾,塘沽盐场,不过数天时间就搭建起了一座高台,此时,在高台后的两侧挤满了前来观看西班牙舰队军演的士子、缙绅、殷商富贾及当地百姓。虽然才四月,但太阳已经有些毒辣,好在海边风大,倒不感觉如何热。

不远的海面上,西班牙舰队早已列队以待,康熙还未到,大家也都知道好戏还不成开场,纷纷指点着大小战舰低声议论,如此庞大的西洋舰队,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看见,即感觉新奇,又对接下来的军演充满了期待。

很多南方来的海商听闻过西班牙舰队在万山群岛一战大败广东水师的战绩,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显示自己见多识广的机会,便绘声绘色的讲述那一战西班牙舰队辉煌的战果,不过,此种涨他人威风的事情,明显是不受欢迎的,马上就引起了北方士子、缙绅、海商的质疑和争论。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突然听的一阵锣响,紧接着就是大队的兵丁开了过来,一看这情形,众人自然清楚是康熙到了,马上便噤声不语,很快,一队队前导的仪仗就开了过来,立时就有太监一路喊道:“皇上驾到,所有人等跪迎!”

立时,海边就跪了一片,所有人都低头伏首,不敢有丝毫异动,在这种情形下,有接驾经验的缙绅都知道,稍有行差踏错,立时就后患无穷。

康熙带领着诸王、贝勒、贝子、公、文武大臣缓缓而来,一路之上,万岁之声不绝于耳,登上高台,康熙环视了一周,见接驾的缙绅百姓划分有序,皆有海军维护秩序,高台四周则是侍卫和亲军营等兵丁把守,不觉大为满意,径自登上御座,随行的王公贝勒、文武大臣这才依次落座。

待一众臣属各就其位,康熙便含笑对胤祯道:“日头毒,士绅们已等了半晌,开始吧。”

“儿臣尊旨。”胤祯躬身应道,随后便急步走至高台边,大声命令道:“舰队演习开始!”

立时便有旗语兵挥动令旗传令。

衍德在战舰上接到命令,立刻便大声命令:“演习开始,升帆!”

巨大的风帆很快就升了起来,庞大的战舰犹如披上了战甲一般,立时就显的威风凛凛,整个舰队在原舰队司令安赫尔的指挥下,缓缓起航,在海上稍稍演习了一下编队阵形之后,舰队就划了一个圆弧,舰首斜对康熙所在的高台直驰而来,待的停下时,所有的战列舰已首尾相接,排成了战列线,一侧的炮门也纷纷打开,露出了黑洞洞的炮口。

康熙及一众王公大臣,几乎都极少见过真实的西洋战舰,更别提西洋的海战了,纷纷举起搜罗而来的望远镜细细观望、打量那一排排黑洞洞的炮口。

“轰轰轰”,恍如闷雷一般的炮声猛地响起,宛如晴空起惊雷,又煞是有人在闷坛子里炸雷子炮,虽然早是准备,但这千炮齐发的声势却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虽然隔着老远,仍是震得一众人等耳膜嗡嗡生痛,震的所有人心里一颤,不少人都是脸色苍白、两股颤颤。

随着炮声,大大小小的铅弹呼啸而出,顿时就形成了一片密不透风的金属风暴,四百码外作为靶船的四艘天津水师的主力战船——赶缯船,登时就被打的木屑纷飞,千疮百孔,落空的炮弹则在千码左右的海面击起了一片密集的水柱,所有人都看的心旌神摇,叹为观止,西班牙舰队的一次齐射,威力竟然大到这种恐怖的地步,这是之前,他们根本就无法想象的!

不少人眼里都流露出惊恐的神情,海战实在是太恐怖了,这是陆战根本就无法比拟的,众人还未及惊叹,隆隆的炮声又紧接着响了起来,又是一阵肉眼可见的密集弹雨而飞射而出。

一众从未经历过、见识过海战的王公贝勒、文武大臣皆是面色苍白,谁也未料到西班牙人的舰队会有如此恐怖的威力和声势,看着那四艘慢慢沉没的赶缯船和还面飘浮的碎木板,都是一阵后怕,幸亏有十四阿哥的海军,否则大清的水师在西班牙舰队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广东水师的惨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一众阿哥却是神情各不相同,几个中立的阿哥看的是又惊又羡,十阿哥却是高声叫好,一脸的兴奋,十五、十六两个却是一脸的欣喜,老八则是震惊不已,老十四手中有如此强大的海军在手,征日本、征南洋绝对没问题,如此战功,就连四哥的摊丁入亩亦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自己凭什么与老十四争储?

看到落空的炮弹在远处海面击起一连片高高的水柱,康熙的脸色顿时就阴沉了下来,他出京前便已收到福建水师几名大员的密折,对澎湖海战的详细经过有些了解,胤祯在澎湖一战,为稳住阵脚,激励士气,一直是昂立于船头亲自指挥与西班牙舰队对射的事情,他是知道的,原本,他并不以为意,此时看到西班牙舰队火炮齐射竟是如此威势,不由后怕的瞅了胤祯一眼,老十四在战场上竟然是如此拼命!

想到这里,康熙沉声道:“胤祯,据闻澎湖海战,你身先士卒,立于船头亲自指挥与西班牙舰队对射,可有此事?”

一见康熙脸色不善,胤祯知道康熙是被西班牙舰队的火炮齐射给吓着了,当时可没那么多战舰对射,不过,他不敢分辨,毕竟康熙是担忧他的安危,他忙跪奏道:“回皇阿玛,海军初经战阵,一接战即乱了阵脚,儿臣万不得已,只得立于船头以稳定军心,激励士气,所幸,经此一战,海军已经成长起来,儿臣日后不敢再以身犯险。”

一众皇子、王公贝勒、文武大臣虽然在观看军演,却无时不在留意康熙的举动,听到这番对话,一个个心里都是震惊不已,十四阿哥竟然是站在船头指挥与西班牙舰队对射?那要多大的勇气?想到方才看到的弹落如雨的情形,一个个都是感慨万分,十四阿哥还真是命大。

听完胤祯的解释,康熙仍是沉着脸道:“一支海军,朕损失的起,败了再战,多打几仗,也就磨练出来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你,朕损失不起,日后事事务必思虑周全。”

“儿臣知错,定不敢再让皇阿玛担忧。”胤祯心里暖乎乎的,赶忙回道。

一众皇子、王公贝勒、文武大臣心里可就翻江倒海了,康熙这话可谓重的不能再重了,正是面临废太子立新太子之际,康熙这话是不是另有深意?

老八一颗心更是拔凉拔凉的,什么叫,损失不起?康熙心里难道已经默定老十四了?

康熙张望了一下海面,见西班牙舰队正缓缓的撤离,不由暗叹了一声,海军的战术已经完全改变了,接舷战已经被彻底的淘汰,难怪广东水师会如此惨败,在如此密集的火炮打击下,根本就没有有接舷近战的可能!不败才怪,半晌,他才问道:“西班牙火炮的射程是多少?”

胤祯忙躬身回道:“回皇阿玛,三十磅重炮的射程可达到二千码以上,十二磅以上的火炮可达一千五百码,不过,命中率很低,西班牙舰队目前仍然是以四百码以内为有效射程。”

“目前海军的火炮呢?”康熙接着问道。

“在八百码到一千码。”胤祯小心的说道:“目前大清海军在火炮上占足了优势,但维持不了几年,澎湖一战已经传开,若是就此停滞不前,五年左右,西洋人就会赶上并超越我们。”

“恩?”康熙微觉惊讶,“你何以如此肯定?”

“回皇阿玛。”胤祯躬身说道:“西洋人侵略成性,所依仗者,便是战舰,火器,对于战舰及火炮,西洋诸国一直在坚持不懈的改良,从西班牙舰队的战舰及火炮不难看出,这些年,他们的进步有多大,目前海军的火炮改良,无非是把线膛枪的原理用于火炮,并无独到之处,西洋人一听就知道是何原因,很快就能仿制出来。

此外,西洋人在数学、物理、化学等杂学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而且他们已经开始把这些杂学用于火炮、火药的研究,而我们在这方面却一直裹足不前,儿臣预计,短短数十年内,西洋人就会超越我们,因为我们缺乏人才,杂学的专业人才,天下的有才之士皆在读四书五经,这才是儿臣最为担忧之处。”

康熙一听这话就知道胤祯这是绕着圈子为戴梓等从事火炮、炼铁、造船的工匠争取功劳,不过,此事牵扯太大,甚至可以说已大到动摇国本的地步,他亦着实犹豫,胤祯的这番话说的确实有理,若非他把戴梓从辽东要到上海,改良了火炮,仅仅这支西班牙的小舰队就足以让他头痛不已,斟酌片刻,他才道:“居安思危,虽是老生常谈,却也是老成谋国之言,回去写个详细的折子奏上来。”

一听康熙语气有所松动,胤祯心里大喜,忙躬身道:“儿臣尊旨。”

第290章 天津兵演(二)

“轰”海面上又响起了火炮的轰鸣声。

不过,主角已经换成了上海海军的六艘小战舰,这一轮火炮齐射,声势却是远不如前面的西班牙舰队,但却是远在千码左右的距离进行炮击的,令人惊叹的是,虽然距离比西班牙舰队远了差不多一倍,但是大部分炮弹仍然准确的命中靶船,靶船登时被打的木块纷飞,摇晃不已,观望的人群立时就爆发出一阵欢呼。

被康熙勒令必须来天津观看军演的一众西洋传教士见到这情形,都是一脸难以置信的神情,难怪大清国能够逼迫西班牙舰队投降,原来大清海军的火炮竟然如此精准,在千码的距离都能够准确命中目标,这海战还打什么?不论是荷兰还是英、法等国的舰队遇上大清的海军战舰,除了投降,根本就无路可走,一定要尽快把这消息送回国,几乎所有的西洋传教士心里都如果想着。

康熙看的则是大为兴奋和欣慰,还真是又远又准,虽然之前听胤祯说过,但亲眼目睹,给人的感受却是格外不同。

众人还在赞叹,隆隆的炮声再次响起,第二轮齐射转眼又至,仍旧是大部分炮弹命中,破烂的靶船晃了几晃便倾斜入水。

西洋传教士、康熙等对火炮有所了解的,都明显的感觉到火炮射击的速度快了不少,康熙有些疑惑的望向胤祯。

胤祯含笑解释道:“海军的火炮采用了后装弹药,因此炮击速度要快上不少。”

后装弹药!对于火炮,康熙可谓是知之甚详,微微一想,已是明白后装的好处和便捷,不由含笑赞道:“确实不错!若是火铳亦能如此,西北无忧矣。”

“回皇阿玛,火铳的改良马上就将展开。”胤祯含笑道:“即便如此,西北已不足虑,皇阿玛看过海军陆战队的军演,便大可安心。”

“好!”康熙笑道:“陆战队军演在何处?”

“还请皇阿玛移驾天津。”胤祯躬身回道:“献俘仪式在天津举行,陆战队军演就在城外举行,届时皇阿玛在城墙上便可观看,省却奔波之苦。”

“恩。”康熙微微颌首,而后扫了一众王公贝勒、文武大臣一眼,说道:“今日观看海军演练,诸位臣工有何看法?”

这是军务,因此兵部满尚书殷特布率先站出来道:“皇上,奴才窃以为,原有沿海水师战船已不堪再用,必须尽数更换新式的海军战舰。”

兵部汉尚书孙徵灏紧跟着道:“皇上,微臣观看这西洋战舰的风帆与我大清战船风帆差异甚大,火炮射击要求亦甚高,仅是更换战舰无济于事,须得裁撤沿海水师,以海军护我大清海疆。”

康熙听暗暗点头,这孙徵灏倒是颇有点眼力,眼界也够开阔,让他协助老十四管理海军部,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上书房大臣马齐于康熙三十五年,曾经跟随康熙亲征噶尔丹,略微沉吟,他便说道:“皇上,奴才观之,海战与陆战迥然不同,陆战讲究排兵布阵,灵活多变,武器虽然重要,却并非致胜的关键,然海战却是注重船坚炮利,非此无法取胜,此番海军大捷,全在火炮犀利。恂亲王所言甚为中肯,必须大力进行火炮、战舰的改良,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八阿哥胤禩甚是不满的瞥了马齐一眼,老十四现在已是出尽了风头,你还帮着他说话,什么意思?

上书房大臣嵩祝亦是个老军务,历任都统、将军,亦曾跟随康熙亲征噶尔丹,当下也站出来说道:“奴才观看海军演习,倒觉的海军小战舰速度快,火炮猛,似乎比大的战列舰更具优势,奴才窃以为宜大力建造小战舰。”

康熙闻听此言,亦是大有同感,而且小战舰的造价可便宜远了,他不由瞟了胤祯一眼,胤祯心里暗骂,真是鼠目寸光,不得不出来说道:“皇阿玛,西班牙远东舰队只是一支临时组建的小舰队,海军小战舰尚能战而胜之,但若遇上成百或者是数百艘战列舰组成的大规模舰队,则毫无作用,若是遇上装备有四十磅至六十八磅火炮的一级战列舰,小战舰根本经受不住一炮。”

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成百或者是数百艘战列舰组成的舰队,那是什么样的情景?康熙则是惊讶于四十磅至六十八磅的火炮,还有如此大的火炮?

为免这些个见识短浅的大臣再误导康熙,略微沉吟了一下,胤祯就接着说道:“皇阿玛,儿臣之所以举行这次军演,便是希望让诸位大臣亲眼见证一个事实——火器时代已经来临了,不管是海战、陆战,火器都已开始主导战争!

今日大家看到的是海战,后日,请大家看陆战的火器威力!”

……

天津城,太子胤礽虽然对天津之行已经不抱多大的希望,当是心里仍然存着一点侥幸,因此,一到天津,他便有意吃坏肚子,上吐下泻,全身无力,康熙谴太医号脉诊断属实之后,便命他留在天津养病,同时留下简亲王雅尔江阿、贝子苏努二人率领一千骁骑营留驻天津。

雅尔江阿、苏努二人到了天津却不能去观看海军演习,心里自是烦闷,不过二人也清楚康熙这是要他们监视防范太子,他二人都是倒太子的急先锋,自然知道事关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胤礽在艳雪楼苦苦煎熬了二天,却是没等到如何消息,心里已经是彻底失望,海军战舰演习若是不能得手,陆战演习,就更没有机会了,康熙此次来天津可是带了数万大军,就连出塞去蒙古各部落,也从未有如此大的阵容,想来亦是有防范老十四海军的意思。

胤礽蹙着眉头靠在躺椅上,却是一筹莫展,一到天津,他就想探问塞罗奔现在海军任何职务,然而,却是连一个海军的熟人都未看见,不知道哪些宗室子弟都去了哪里?虽然留在了天津,却被雅尔江阿、苏努二人看的死死的,根本就不敢有半点异常举动。

第291章 皇家科学院

康熙一行次日下午方赶回天津,驻跸丁字沽行宫。稍事休息,康熙便命人传召胤祯。

胤祯并未随驾,而是快马赶回天津检查各项准备事宜,巡查天津城内外治安情况,天津献俘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康熙又是完美主义者,事事追求完美、圆满,若是出了漏子,他作为策划者和执行者自然是难辞其咎,在康熙心里亦会留下能力有限的印象,眼下天津人满为患,又多是京师权贵、士子、缙绅、殷商富贾等,食、住、行这几方面,他都不敢有半点疏忽。

听闻康熙传召,胤祯一路走一路默想,估计是为了戴梓等工匠的封赏问题,明日献俘之后,海军便将建军,自然也要大肆封赏,这问题确实该定下来了,只不清楚康熙是什么章程?

进得书房,请安见礼之后,康熙便笑道:“赐座,赏茶。”

谢恩之后,胤祯才在下首座下,康熙已是含笑道:“召你来,是为戴梓等工匠封赏一事,朕意将几名工匠授予九品虚衔,再赏以银两,你意如何?”

九品虚衔,这与心中设想相差太远了,胤祯不由大为失望,康熙的眼界太局限了,微一思忖,他才欠身道:“回皇阿玛,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儿臣窃以为,还要因时而异。经过世祖爷与皇阿玛七十余年宵旰孜孜,如今已是四海统一,天下归心,士子、农民、商人皆有长足发展,唯独手工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工匠不受重视,地位低下,则必然导致杂学人才短缺,有道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凡稍有才智之士,莫不钻研孔孟之道,汲汲营营,为的便是学而优则仕,谁愿意把精力浪费在没有任何出路的杂学之道?

杂学、工匠不仅关系到火器的改良,亦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每一项重大改进和发明皆能极大的促进农业、商业的发展,方便人们的生活,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此外,儿臣认为,唯有孔孟之徒方能出仕的千古陈规亦需打破,地方官员,不能只有举子、进士,应该吸纳农学、杂学、商业人才。”

听到最后一句,康熙不由一怔,老十四要求重赏工匠的背后竟然还隐藏着这样一篇大文章!想到农学院的建立,设立督农官,他不由一阵无语,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帮老十四迈了一大步,转念他又想到,地方官员不由士子独专,吸纳各行人才,法子倒是不错,能够促进地方全面发展,那些个为官的举子、进士自幼埋头苦读,很多都是不务实、不懂农事、不擅经济之道,不解民生疾苦的官员。

想到这里,康熙疑惑的道:“如此,不虑引起士林反对?再说,农乃国之本,大肆鼓励百姓从事手工业,不虑影响农业?”

见康熙并未明确反对,胤祯大松了一口气,忙欠身道:“回皇阿玛,不论农学、杂学还是商业人才,都必须是士子出身,对士子而言,乃是多了条入仕途径,何来反对?此举,不过是鼓励士子多面发展,不局限于孔孟之道而已。

农业乃是百业之本,自然不能影响、危及农业根本,随着皇阿玛颁布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以及摊丁入亩的推行,人口会出现猛烈增长,不仅不用担忧没有足够的劳力从事农业,反而要虑及富足剩余劳动力的生计问题。”

人口猛烈增长?康熙一楞,摊丁入亩会引发这个后果?稍一思忖,他便微微颌首,取消了丁税,添丁便再无负担,百姓又多是多子多福的观念,这个可能性确实很大,想到这里,他极为赞赏的瞅了胤祯一眼,老十四虑事周全、眼光长远,满朝上下,确实无人能及,固定丁额,摊丁入亩将引起人口暴增这一点,根本就没人虑及。

沉吟了半晌,康熙才道:“此事牵扯甚大,须得从长计议,你对这批工匠的封赏有何具体建议?”

此事胤祯早有思虑,当即试探着道:“回皇阿玛,若欲鼓励士子专研杂学,吸引杂学有成者投身于火器研究,唯有提高其地位、身份,给予俸禄,这批工匠唯有戴梓是士子出身,其余皆是匠人,儿臣窃以为晋封戴梓骑都尉(正四品),其余人等晋封恩骑尉(正七品)再赏以银钱,让其名利双收,还请皇阿玛圣决。”

康熙闻言不由默然不语,国之名器,例不轻授,老十四竟然想给工匠封爵,实乃千古未有之奇闻。骑都尉、恩骑尉都是武官爵位,海军没意见,八旗官兵岂能没意见?多少进士出身的文臣终其一生也封不了爵位,给几个工匠封爵位,朝野上下不闹翻天才怪,此事断不能行。

他颇为奇怪的瞥了胤祯一眼,工匠的作用是无庸质疑的,但也不至于如老十四说的如此重要,老十四何以一再坚持给工匠封爵?老十四可不是如此不知轻重、不知进退之人,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目的?这小子行事现在是越来越看不明白了。

想到这里,康熙斯条慢理的呷了口茶,而后才施施然道:“少给朕兜圈子,有什么想法说出来朕听听。”

听康熙如此说,胤祯不由微笑道:“皇阿玛洞察幽微,儿臣一点小心思难逃圣鉴。”

这小子果然是另有想法,怕自己不同意,就故意拿封爵来说事,康熙心里不由暗笑,跟朕玩心眼,你小子还嫩了点。

胤祯已是接着说道:“皇阿玛,儿臣想成立一个科学院,专门从事杂学及火器、炼铁、铸造等技术改良、革新的研究,不过,规格必须是最高的,其地位必须要远远高于国子监,如此戴梓等人便可收入科学院,这是地位,待遇方面,可以参考官员或者是爵位的俸禄。名字儿臣都想好了,就叫大清皇家科学院。”

科学院?又是西洋的称呼?康熙听的微微发楞,这法子倒是不错,至少比封爵位强的多,估计也没人反对,至于俸禄待遇,让老十四自己发,想怎么发都随他,只是这大清皇家的名头……,皇室在老十四这里沾了不少的光,让他狐假虎威一次也无妨。

想到这里,康熙又觉不对,老十四绕去绕来才说出这个想法,定然是大有深意,或者是有所求才对,微微沉吟,他才试探着问道:“你的意思,该不是要朕出面创建这个科学院吧?”

“皇阿玛圣明,唯有皇阿玛亲自创办科学院,方显朝廷对科学院的重视,方显朝廷对杂学对工匠的重视,方能配得上大清皇家科学院的名字。”胤祯连忙躬身说道。

闹了半天,是为了给朕下套,康熙瞪了胤祯一眼,不过,由他出面创建也好,如此方能彰显朝廷对戴梓等工匠的重视,这杂学也该大力发展了,西洋派来的传教士,几乎个个都是学识渊博之人,历法、数学、几何什么的都精通,泱泱天朝岂能无杂学人才?

想到这里,康熙含笑道:“朕允了,不过这建科学院的银子可得你出,是建在京城还是上海?”

“谢皇阿玛成全。”胤祯躬身谢道,起身才道:“京师建总院,上海建分院。”

还总院、分院的,看来这科学院不能等闲视之,康熙接着问道:“你打算给戴梓哪一级的待遇?”

“享受一品大员俸禄。”胤祯毫不迟疑的说道。

一品大员俸禄,康熙心里一跳,有钱也不是这么个玩法,这可不是千金买马骨,那只买一次,这俸禄可是年年要发的,这么高的待遇,那岂不让人削尖了脑袋往科学院挤?

见康熙表情惊讶,胤祯忙解释道:“科学院,不是轻易能进的,况且,儿臣还打算以此高俸禄吸引西洋的人才,不仅是俸禄,所有的研究器材、材料,经费,儿臣都一概免费供应,儿臣希望通过二十年或者是三十年,让大清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

二、三十年,那得花多少银子?康熙大为疑惑的问道:“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有何好处?”

胤祯躬身道:“回皇阿玛,这好处是数之不尽的,而且泽被子孙后代,就军事而言,最先进的火炮、火枪、战舰都会是大清先研制出来,当然不仅仅是军事,科学研究将触及各行各业,农业、手工业、商业都会得到极大的促进,例如造纸印刷、炼铁炼钢,纺纱织布,农作物的栽培、改良,铸造等等都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康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