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弊主-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沉吟片刻,施世骠才沉声道:“十四爷,不过数十年,大清的水师就已经全面落后于人,与西洋舰队根本就无一战之力,目前,海军才是大清的希望,但海军才初具雏形,属下恳请十四爷为大清长远计,为海军长远计,忍辱负重,不与大吕宋争一时之长短。

大吕宋于我大清,并非生死仇敌,所为不过是贸易,在前明时,就曾强占过台湾,此次北上,极有可能是想再次占据台湾。

严守东南海防是福建水师的职责,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即便不敌,福建水师也誓要与大吕宋舰队周旋到底,崇明水师应该也接到急报,定然会在吴凇口严防死守,属下恳请十四爷协助崇明水师严守上海便可,待海军崛起,再与大吕宋争雄。”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施世骠倒是全心为海军谋划,海军的后装线膛火炮,他一直刻意的隐瞒,未做说明,施世骠这是以为西班牙舰队的火炮跟海军的一样呢。

稍稍沉吟,胤祯才道:“经万山群岛一役,福建水师已知悉大吕宋舰队的战力,不会盲目迎战,施军门回去,只能率水师与其周旋,不可正面对敌。福建水师战船大多老旧,损失了倒没什么,不过,总不能让儿郎们死的毫无意义。

大吕宋舰队若是强占台湾,施军门也不必理会,你回到厦门,只须摸清大吕宋舰队的去向便可。海军舰队随后就到,我大清八旗,都是从无数的血战中打出来的,海军也不例外,遇敌龟缩,这海军不建也罢!”

施世骠一听,顿时就急了,海军眼下就二十多艘小战舰,唯一的一艘二级战列舰操纵都还不熟练,根本就不能上战场,就凭这二十几艘小战舰与大吕宋舰队硬拼,岂不是白白送死?他忙劝道:“十四爷,万万不可,您总得为海军留点种子。”

胤祯微微一笑,道:“你急什么,打不过,难道还跑不过?牵制总没问题,你把实力保存好,到了福建再具体商议。”

施世骠却是肃然道:“十四爷,属下是担心大吕宋得知海军的存在,会来上海。”

“这你大可放心。”胤祯笑道:“崇明水师出海作战不行,守长江倒没问题,实在不行,他们会沉船堵塞航道的。”

一听沉船堵塞航道,施世骠顿时放下心来,神情也轻松不少,瞬间就恢复了本性,涎着脸道:“十四爷,这次罪责不小,属下可还挂着海军学院的副院长,别海军还未成军,咱这副院长脑袋就搬了家,届时,你在皇上面前可的为属下求情。”

胤祯不由笑骂道:“你就是个祸害,哪能这么容易死,放心吧。”

……

离开港口,三等护卫罗静就跟了上来,将这几日上海发生的事情简约的汇报了一遍,胤祯的脸色立刻就阴沉了下来。

之前只是传闻,远洋贸易船队的股东就已是人心不稳,现在西班牙舰队到了福建,这消息只怕早已传遍了上海,他即将面临的是全体股东撤股的可能。

还好提前跟‘四大恒’打了招呼,否则可真就焦头烂额了,略微思忖,他便吩咐道:“着人速去通传张元隆、汤得贵和‘四大恒’上海分号的掌柜过来。”

大吕宋舰队在广州与水师激战,并且掉头北上的消息仅仅比八百里加急的军报迟一天就传到了上海,整个上海一片哗然,已经太平了几十年的上海立时就一片慌乱,出海的船只全部都回到了港口,港口内能够沿江而上的江船、沙船、三不象等船只纷纷离开上海前往江宁避祸。

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人们面色忧愁的议论着大吕宋舰队在广州与水师激战的情形,北上的情形,一些沉不住气的大户人家已经开始在收拾东西准备前往乡下避祸。

远洋贸易船队的股东更若热锅上的蚂蚁,留在上海吧,怕遭受兵灾,走吧,又实在舍不得手头的股份,这可是上百万的银子。

正是左右为难之际,却是突然闻听恂亲王胤祯回来了,一众股东登时就一窝蜂似的聚集到了留春园门口。上海所有的商人、百姓也仿佛有了主心骨,都密切的关注着胤祯的举动,希望通过胤祯的举动来决定他们的去留。

胤祯一回到留春园,早就候在门口的一众股东都眼巴巴的望着他,却是不敢涌上前,那些个亲卫一个个都如杀神似的,谁敢往上凑,冲撞亲王的仪仗,那可是不轻的罪名。

胤祯下轿后,左右扫了一眼,走到大门口,才转身站定,吩咐道:“将远洋贸易船队的股东都叫过来。”

一听到恂亲王招呼他们上前,一众股东自是大喜,纷纷涌上去前,一片乱哄哄的请安见礼,胤祯扫了一眼乱哄哄的人群,扬声道:“诸位皆是远洋贸易船队的股东,按理是每年十二月召开股东大会,不过,目前局势有变,大家的心情,本王理解,只是本王也是急务在身,没时间与尔等开会商议,诸位可推选出两名代表,进府详谈。”

第241章 胤祥请战

张元隆、汤得贵及‘四大恒’上海分号的掌柜宋平早已候在西花厅,见胤祯进来,忙迎了上来请安见礼,胤祯径自坐了主位,这才含笑伸手让座,待几人坐稳,他便道:“宋掌柜,所需银票、会票可曾准备好?”

“回王爷。”宋平稍稍有些紧张,欠身回道:“郑老掌柜快信于七日前便已送到,广东、闽浙、两湖、两江、直隶银票、会票皆已准备妥当,只是……”他抬头瞟了眼胤祯,谨慎的说道:“只是五千万银票会票的规费不是小数,还望王爷示下。”

听得五千万已经到位,胤祯松了口气,轻笑道:“宋掌柜无须担忧,所有规费照例收取便是,不过,可不是从本王处收。”

宋平登时心领神会,欠身道:“谢王爷,小的知道该如何办。”

张元隆、汤得贵二人一听,心里顿时咋舌不已,十四爷好大的手笔,这才多长时间,就调集了五千万准备回收股份,汤得贵大半辈子在商场打滚,心思灵敏,联想到胤祯之前说的话,瞬间就反应过来,十四爷又要翻云覆雨了。

他不由大是懊恼,竟然听信谣传,白白浪费了大好机会,也失去了获得十四爷赏识的机会,转念,他又十分好奇,十四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翻盘?

胤祯已是转头望向了汤得贵,含笑道:“这几日,汤会长收了几分股份?”

闻听此言,汤得贵不由老脸通红,不过,他也不掩饰,坦然道:“小的误听谣传,未敢收购,着实惭愧。”

“该是本王惭愧。”胤祯收敛了笑容,淡淡的说道:“本王在上海难道就如此德清望轻?”

汤得贵顿觉后背一片冰冷,不言声的跪了下去,心里既惶恐又羞愧还夹杂着几分后悔。

胤祯瞥了他一眼,道“真让本王齿冷,诺大一个上海竟无一个有胆有识之士。起来在一边候着。”

发作了汤得贵,胤祯才转身对张元隆道:“这事交由你独自去办,呆会去‘四大恒’,以每分股份高出本王成本价一万的价格把所有的股份吃下来,你自己愿意买多少随你,剩下的都记在本王头上。”

说完,他便转头对外吩咐道:“叫那两名代表进来。”

进来的两名代表正是林民生、李玉书二人,见礼之后,胤祯便道:“本王时间紧迫,你二人无须赘言,直接把想法说出来。”

见胤祯如此直接,林民生、李玉书二人稍稍楞了一下,李玉书就躬身道:“禀王爷,大伙是想撤股,具体章程,还请王爷示下。”

胤祯望了林民生一眼,道:“可是如此?”

林民生忙躬身道:“回王爷,正是如此。”

胤祯也不理会二人,对外道:“叫总帐房郑清海进来。”

郑清海进来,躬身行了一礼,便说道:“禀王爷,远洋贸易船队自去年成立以来,虽有东洋、南洋贸易,但是规模不大,获利甚微,反倒是建船厂、造商船,开支甚大,加之今年在南洋又损失惨重,实则亏损甚巨。而今局势不稳,船厂、商船折价不高,每分股份平摊下来,价格在九十九万八千七百两。”

胤祯点了点头,望向林民生、李玉书二人,道:“本王给你们凑个整数,一百万一分,愿意撤股的,去‘四大恒’现场办理转让文书,下去通知他们去。”

林民生、李玉书二人原以为要哀求或者是舌辩一番,没料到恂王爷竟然如此痛快,几句话就将他二人打发了出来,二人既兴奋又带着一丝疑惑,出了留春园,将结果一说,一众股东登时上车上轿纷纷赶往‘四大恒’而去。

李玉书瞅了林民生一眼,苦笑道:“我感觉十四爷象是早就筹划好了一样,你觉的这事有古怪吗?”

“管他什么古怪,眼下南洋大乱已生,真金白银藏在银窖,方才安心。”林民生笑道:“当年区区一个郑家盘踞台湾,朝廷就打了几十年,现在的大吕宋如此强横,大清与大吕宋至少又要打个几十年,这股份何年何月才能分红?眼下撤股,损失还不大,再过几年,怕是就只剩一半了。”

李玉书蹙着眉头道:“话是如此说,可十四爷是什么人?这种亏本的事,他岂会做?”

“十四爷亏什么?”林民生嘴角一撇,“除了上海的股东,咱们每人可都亏了十万到三十万不等,他这一下子就赚了大几百万两。”

“不是这样的,这背后应该有蹊跷。”李玉书喃喃着道。

林民生不耐烦的看了他一眼,拱手一揖,便转身升轿径奔‘四大恒’而去。

西花厅。

待张元隆、宋平二人告退之后,胤祯才转头瞅了汤得贵一眼,道:“过来坐下。”

汤得贵不知道胤祯将他留下是何用意,许是怕他通知上海的其他股东,见胤祯唤他,便小心翼翼的在下首落座,心中却甚是忐忑。

胤祯却是温言侃侃道:“你现在所处的是一个黄金年代,遍地是机会,眼光不要仅局限上海、东洋,亦不要因陈守旧,要敢于进取创新,敢于放眼四海,敢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拼搏,争取带领沙船协会打出一片新天地来。

沙船协会是上海第一家大型垄断商号,你又是第一任会长,要尽量从大处着眼,从大处布局,做出个榜样来。

这次虽然失去了一次机会,但以后机会多的是,不要沮丧,预计再过半年,远洋贸易船队的股份会再次发售,可别再错了。另外,上海的股东就不要再提醒他们了,吃一堑,长一智,日后,你也才方便驾驭他们。”

汤得贵听的心头一暖,却又甚是疑惑,十四爷这是什么意思?远洋贸易船队的股份再次发售,那是意料中的事情,可上次要买股份都是千难万难,这次,十四爷何以说别错过机会?

汤得贵方才告退,胤祥就匆匆走了进来,一脸热切的道:“这次可是观摩海军战术的好机会,咱们那艘二级战列舰是否参战?”

“自然不去,操纵尚不熟练,一旦战局不利,便连逃的机会都没有。”胤祯微笑着道:“此次确是好机会。不过,危险太大,十三哥就不去了吧,上海还要人坐镇呢。”

胤祥一听,立时就急了,一屁股就坐在胤祯对面,道:“十四弟,你忒不厚道了,这是多难得的学习机会,再说,不亲身经历海战,怎知海战之残酷、惨烈?不亲眼见识一下西洋战舰的威力,日后怎么在海军中立足?”

胤祯瞅了他一眼,道:“就你这样子,怎么参战?”

胤祥微微一怔,立马起身一个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道:“报告院长,海军学员胤祥,请求参加战斗。”

胤祯回了个礼,肃然道:“不是本院长不批准,此次出战,敌我实力过于悬殊,而且海军战舰太少,才二十五艘辅助舰,况且,皇阿玛亲口交代,不允许你跨海远征。”

“报告院长,这是在家门口作战,不属于跨海远征,不存在抗旨不尊。”胤祥沉声说道:“学员胤祥保证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胤祯不由暗笑,这在海军没混几天,海军的专用语倒是学全了,不过,他仍是板着脸道:“先说好,只能跟着我,否则你就呆在上海。”

“保证寸步不离跟着你。”胤祥喜笑颜开的坐下道,“这是咱们海军的初战,要能击沉一艘敌舰,可就有了建军的资本。”

“这是一场恶战!”胤祯神情肃然的说道。

胤祥嘴角微微上翘,人家实力是海军的几倍,这恶战二字,从何说起?咱们不过是仗着速度快,去见识一下西洋舰队的威力罢了。

……

上海‘四大恒’分号,张元隆不到一个时辰就以一百零一万每分的价格收了二十五分远洋贸易船队的股份。就连上海也有四个股东出售了手中的股份。

南洋的动静不小,大多数股东都已赶到了上海,不过,如李玉书一般觉的有些蹊跷的人不少,加上股份来之不易,所以抛售股份的连一半人都不到。

张元隆命总管将转让文书收好,然后笑嘻嘻的对一众股东拱了拱手,道:“诸位东家,若是日后想出售手中股份,尽管到长清园找张某,来者不拒,告辞。”

“张东家且慢。”一富商含笑道:“不知一百一十万每分的价格,张东家可肯收?”

张元隆微微一楞,不由暗笑,这群家伙终于反应过来了,这是试探他底线来了,十四爷既然调集了五千万大张旗鼓的收,应该是多多益善,不过,这价抬的太快了,他微微沉吟便笑道:“这位东家,有事府上谈,如何?”

这话一出口,登时就有人道:“没什么见不得光的,就在这谈,价格合适,咱们手上的也转让与你。”

张元隆也是生意场上打滚的人,闻言便知这些人不过是想套他底细,便微笑道:“诸位,张某在府上恭候,失陪了。”

此时的上海县城却是已经传开了十四王爷要亲率海军出海与大吕宋作战的消息,一听闻此消息,所有人本能的反应便认为纯粹是在开玩笑,海军虽然也有一艘艨艟巨舰,可人家大吕宋舰队却是七、八艘艨艟巨舰,而且战舰数量也多了一倍,以十四王爷那贵重的身份,会亲身犯险?

第242章 出征

海军学院,会议室。

虽然已经是晚上,但会议室却是灯火通明,海军学院中队长以上的学员都聚集一堂,海军学院学员包括新招募的水手和从各水师中抽调过来的士卒,人数已经达到近一万二千,足有六个大队、二十四个中队,武格、衍德二人也成了总队长。

随着胤祯步入会议室,所有的人都起立迎接,胤祯走到首座,双手虚按,让众人坐下,方开口道:“明日出发,前往福建迎战西班牙舰队,对于西班牙舰队,在座各位都很陌生,武格,你将西班牙舰队的情况给大家说说。”

“是。”武格起身道:“各位,西班牙舰队亦称大吕宋舰队,系临时从西洋进驻南洋马尼拉港口的,舰队计有二级战列舰二艘,三级战列舰五艘,四级战列舰十五艘,各种辅助战舰二十艘,总计人数在一万二千余人?

此时进犯我大清南海的西班牙舰队据广东水师、福建水师战报,共有三十五艘大小战舰,按西洋战舰惯例配置,应是二级战列舰二艘,三级战列舰四艘,四级战列舰十二艘,各种辅助战舰十七艘,总计人数在一万余人。”

胤祯示意武格坐下,扫了众人一眼,才道:“鉴于我海军二级战列舰‘南海一号’的操纵尚不熟练,此次战斗暂不参与,海军参战战舰为二十五艘辅助舰,以二十五艘辅助舰对十八艘主力战舰和十七艘辅助战舰的西班牙舰队,大家应该都感到恐惧。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了解了双方战舰数量的对比,下面再了解下双方战舰的速度、火炮配置及性能对比。衍德,你来说说。”

“是。”衍德起身道:“我海军的战舰全部是一色的快速风帆战舰,在舰队中一般就是用于攻战追击、追逐哨探的辅助作用,与二、三、四级主力战列舰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速度上,却是远胜主力战舰。

另外,大家还不清楚的便是,西班牙主力战舰的火炮,不论口径大小,根据作战条例都是在五百码甚至是四百码以内才能开火。最根本的原因便是他们的火炮没有膛线,一旦超过五百码便毫无准头可言。

而我海军战舰十八磅火炮在八百码有八成的命中率,三十磅炮在一千五百码也能有五成的命中率,火炮的射击速度也接近对方火炮发射速度的两倍。

这意味着什么?咱们完全可以在对方射程外攻击,西班牙舰队就是咱们海军的靶船!”

西班牙舰队就是咱们海军的靶船!

衍德这一句话说的可谓掷地有声,所有的海军都流露出一种兴奋的神情,原本对于战争的恐惧,对于双方实力悬殊的担忧顿时一扫而空。

胤祯起身扫了众人一眼,道:“为便于发挥我海军速度优势,每艘战舰限带二百人,每六艘战舰组成一个小队,便于集中火力攻击,现在,我任命,衍德为第一小队长,德尔诨为第二小队长,刘知生为第三小队长,林卫为第四小队长,武格、胤祥随我居中指挥。”

“尊命。”点到名的齐齐起身应到。

胤祯微微颌首,道:“各小队名下舰长、人员由小队长自行任命。”

老十四这法子不错,胤祥心里暗忖,如此一来,各小队长对小队则有绝对的控制权,在战斗中可以达到如臂使指的效果,大大加强了小队长的威信。

留春园,方苞也没闲着,正连夜赶稿,胤祯命郑清远找了几个亲眼目睹马尼拉大屠杀的给方苞讲述马尼拉大屠杀的惨状,以及在南海抢劫的情形,让他给京报撰写文章,把大吕宋在马尼拉的大屠杀,血淋淋的展现出来,把马尼拉在南海上抢劫的情形真实的叙述出来。

方苞自然清楚,这是胤祯要利用京报挑起大清朝野上下对西班牙的仇恨,为他出兵南洋做正面宣传,写的也就格外用心。

……

清晨,天色微明,一队队身着整齐的蓝军装的海军学员就列队赶到了洪港军用码头,未能参加海军首战的学员多是第二届的,也都列着整齐的队伍在码头眼巴巴的为战友送行。

望着一队接一队的学员兴奋的登上战舰,也不知是哪个分队起的头,唱起了海军的军歌,怒涛起,海疆南顾,帆如林,苍龙怒,……紧接着一个分队接着一个分队就唱开了。

码头上登时龙旗飞扬,歌声嘹亮,不断有被惊醒的百姓赶到码头外远远观看,看到码头上密密麻麻着装整齐的海军学员正在列队缓缓登上战舰,联想到昨日的传闻,一众百姓登时间都兴奋起来。

海军真的启程出海去打大吕宋舰队了!

消息飞快的传了出去,不断有百姓闻讯赶来观看,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海军就二十几条小船要去抗衡传闻中庞大无比是大吕宋舰队,百姓中一时间议论纷纷:

“这是去打大吕宋舰队的?莫不是回京城吧?”

“别瞎说,回京走陆路不更安全?”

“十四王爷这是作孽啊,都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死在海上可是连尸首都带不回来。”

“嚼什么舌根呢,这是大军出征,说点吉利的成不?没听说,十四王爷亲自带军出征呢。”

“好样儿的,咱海军有骨气。”

“保家卫国!”“拒敌于国门之外!”“血洒疆场,不坠国威!”“誓死捍卫东南海疆!”歌声一停,码头上立时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口号声。

围观的百姓只听心中一阵阵发紧,不少人眼眶都湿润起来,传闻中大吕宋舰队的力量如此庞大,这支小小的海军舰队不知道能有几艘战舰回来?

张梦娇早早就赶到了军港外面,远远的用望远镜在人群中搜寻胤祯的身影,她不敢上前去送行,她很清楚,大军出征,历来是不让女人靠近的。

不少西洋的传教士也赶了过来,虽然都是欧洲人,但他们大多数人都是西班牙的仇敌,白理华站在人群中,默默的划着十字祈求上帝保佑能够出现奇迹,心里暗自感叹,勇敢的东方人!西班牙人这次可是捅了个马蜂窝!

嘹亮悠长的军号声在码头回荡,海军舰队一艘接一艘的扬帆启航。

第243章 永不加赋

广东人心惶惶,福建阴云密布,江南沿海风声鹤唳,京师也并不平静,民间是议论纷纷,朝中是舌战不休,起因便是康熙在二月二十九日发出的谕旨:

“朕览各省督抚奏编审人丁数目,并未将加增之数,尽行开报。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若按现在人丁,加徵钱粮,实有不可。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自其后所生人丁,不必徵收钱粮。编审时止将增出实数察明、另造清册题报。”

这便是著名的‘圣世滋丁,永不加赋’。

这道谕旨因何反响如此巨大,皆因大清的丁银征收,并不是全国统一标准,各省不同,甚至是一省之内,各州县也往往不同。

有分三等九则者,有一条鞭征者,有丁随地派者,有丁随丁派者。大体说,北方地区以分三等九则征者居多,即按人户的丁、粮多少定出人丁的等则高下,分别征收不同数额的丁银。南方多以统一科则征派,称为‘一条鞭’。‘丁随地派’是将丁银合并于田赋征收,也以南方居多,特别是西南四川、广西等省和东南江、浙等省的不少地方大都以此法征派。

总的形势便是,北地粮轻丁重,以纳丁而外,一切公差杂派皆出于丁,南土粮重丁轻,以纳正赋而外,一切公差杂派皆出于粮。

康熙这道圣世滋丁,永不加赋的谕旨一下,南方各省自然是拍手称快,但北方各省可就怨声载道,况且圣世滋丁,永不加赋,仅仅只是固定丁额,并不能解决丁银问题,丁银制度所固有的种种弊端依然存在。

涉及到自身及家族的利益,朝中一众大臣连党争也顾不上了,根据各自的利益所在很自然的形成了北派、南派,相互争论、攻讦不休,根本就无暇他顾。

康熙亦未料想到会引起如此激烈的争论,他本意是想乘着手头宽裕,逐步解决丁银问题,缓解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同时确保住既得的丁税收入,使之不致因人丁继续逃亡而有失去的危险。

朝中大臣无休无止的争论,让康熙甚为烦闷,但丁银制度革新涉及太广,他也不得不小心翼翼,本想去信问问老十四有何良策,但想到老十四现在亦是焦头烂额,便压下了这个念头,有心将此事暂放一放,心里便琢磨着该如何转移朝中大臣的注意力。

上书房,当值大臣萧永藻正细细审看即将呈报给康熙的奏章节略,当值小太监唐三神情稍显惊慌的急步走了进来,听到急促的脚步声,萧永藻抬头不满的盯了他一眼,这段时间,朝中南派、北派相互攻讦,上书房的几个大臣日子都不好过,心情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虽然已开春,但仍然有些冷,唐三额头却是一层细汗,他自然留意到了萧永藻的不满,却仍未放慢速度,紧趋了几步赶到炕边,他才躬身递上奏章道:“萧中堂,广东水师八百里告急军报,福建水师八百里告急军报。”

一听是八百里告急军报,萧永藻不由微微一楞,验看了火漆之后,便急急拆看,报给康熙的军报比之给施世骠和胤祯的要详细的多,快速的看完之后,他便起身下炕,按康熙惯例,但凡涉及军务,一律原件奏进,不写节略,见唐三仍在发楞,他不由轻斥道:“还不快去递牌子,我得马上见皇上。”

康熙正在乾清宫西暖阁听三阿哥胤祉、和硕简亲王雅尔江阿二人汇报托合齐会饮案的审理进展,他便是有心以此案来转移朝中大臣的注意力。

雅尔江阿的汇报已结尾,“……根据初步的审理结果,托合齐、齐世武、耿额确有结党图谋不轨之事,确凿证据尚待进一步查证。”

康熙正在思忖是否快速了结此案,却听李德全轻声禀报道:“皇上,萧中堂在外求见,说是有紧急军情。”

紧急军情?康熙一怔,很快便反应过来,该是大吕宋舰队到东南沿海生事了,他立即吩咐道:“叫他进来。”

萧永藻急步进来,请安后,便道:“禀皇上,大吕宋舰队扰我东南沿海,于澳门外海与广东水师激战,继而又转道北上,是何目的,尚不得知。”说着便双手将奏章呈了上去。

一听广州水师与大吕宋舰队已经交手,康熙不由一惊,翻开奏章一看,顿觉心惊,广东水师大败,战死一副将一参将,战船十损其六,士卒伤亡一千二百余,仅靠大屿山炮台,才将大吕宋舰队惊走。

奏章中仅提及大吕宋舰队共有大小战舰三十五艘,并未提及其损失,看来大吕宋舰队并未受损,这让他更为担忧,福建水师的战报则仅仅只是汇报,大吕宋舰队沿海北上,逼近福建。

看罢奏章,康熙默然不语,大屿山炮台才有几个炮位,岂能惊走大吕宋舰队,料想大吕宋舰队志不在广州,其目的何在?台湾还是上海?

想到大吕宋舰队的庞大,康熙不仅忧心忡忡,福建水师虽说是最强的水师,却也是二十多年未经战事,况且战船规模与大吕宋舰队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战败不过迟早的事,若是大吕宋舰队是冲着台湾而去,倒能缓上一缓,若是奔着上海来的,则只有堵塞大江的航道一途,整个江南都要为之震动。

老十四的远洋舰队若是能够早开建二年,岂有今日之忧?想到老十四,康熙猛然一惊,怎得不见老十四的折子?他在上海,不可能不知道此事,难道他不在上海?

压下心头的疑惑,康熙看向萧永藻道:“此事,你是何看法?”

萧永藻一路过来,便在苦苦琢磨,无奈他对大吕宋舰队根本就毫无所知,对大吕宋也仅只限于知道是南洋一岛国,与广州素有贸易往来,而广东水师的战报中偏偏对大吕宋舰队只有大小战舰三十有五,贼势强大等寥寥数语,根本无从推论。

此时见康熙问起,他心头甚是惶恐,但康熙问话不得不回,他便沉吟着道:“奴才窃以为,当务之急是须探明大吕宋舰队犯我东南沿海的目的何在?大吕宋舰队既是未乘胜进逼广州,料想并无意登陆,犯我大清。前明,红毛国曾强占台湾,而大吕宋本就一岛国,奴才以为,大吕宋舰队其志亦在于台湾,不妨徐徐图之。”

闻言,康熙微蹙了下眉头,才道:“尔身为上书房大臣,对毗邻而居之南洋竟茫然无知,大吕宋岂是一岛国如此之简单?”

萧永藻暗道倒霉,怎得轮到今儿当值,听的康熙语气严厉,又急又怕,忙叩头道:“奴才才识浅薄,舔居高位,不能为君父分忧,实惶恐不安,祈望皇上责罚。”

康熙倒也不苛责,微微颌首道:“下去将大吕宋的情形查清楚,后日早朝再议。”说完,他又看向三阿哥胤祉,道:“胤祉,你博览群书,可清楚大吕宋的情形?”

胤祉正听的出神,不想康熙竟然问到自己头上,微微沉吟,才回道:“回皇阿玛,儿臣虽是博览群书,却是专于经史子集,天文律例,于商贸,地理、格物却甚少涉及,南洋悬于海外,儿臣甚少上心。”

康熙颌首道:“术业有专攻,朕倒是苛责求全了,都跪安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