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弊主-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我给你两天时间。”胤祯爽快的说道。

待贾士度出去后,胤祯不由一阵兴奋,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二级战列舰自然是没说的,那种30--40门火炮的快速帆船也是他必须弄到手的,一是做为战列舰的辅助舰用,二是海关稽私若能有这种快速武装帆船,那可是事半功倍,能极大的震慑、打击走私。

对于这笔买卖能否谈的拢,他倒是一点也不担心,卡住了这艘二级战列舰,由不得他们不卖,若不是想要他们的快速武装帆船,他根本就懒得多费口舌。

默想了片刻,胤祯叫来张春雷、衍德、刘知生和宋凡江,待四人到齐后,他才吩咐道:“刘知生,宋凡江你二人马上派人将那艘战列舰上所有的人员全部请下船来,找地方安置好,有不配合的武力执行,但不得伤人性命。另外做好防守准备。”

“张春雷,衍德,你二人挑选精通火炮的士卒控制战舰,将炮口对准引航道,以防外海战舰攻击澳门。”

“未将尊命。”四人轰然说道。

有道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不独是黄河以北遭遇旱灾,福建泉州、漳州、福宁一带开春以来也是旱情严重,这一带去年六月开始就是大旱,米价腾腾的上涨,康熙闻报,立即下旨截留起运镇江的漕粮十万石,以及松江、湖州的漕粮各十万石,并命福建水师战船运送这三十万漕米至福建赈济被灾之民,闽浙总督梁鼐亦借银到外省买米以平价粜卖。

朝廷的措施不可谓不得力,然而,三十万石漕粮经过层层官府克扣,又再遭胥吏侵吞,落入灾民之口不到二成,地主豪绅更是借此时机会大肆兼并田地,囤积粮食。一直到八月,旱情有所缓解之后,米价这才慢慢降了下来。

但开年之后,这米价又开始缓慢上升,开春之后,旱情一重,这米价更是发了疯似的往上涨,各地赈灾粥棚施舍的粥亦是越来越清淡,开始是裹巾不渗,插筷不倒,到现在已经是稀得能够照出人影了。

草根、树皮、树叶,只要是能吃的下去的,都被采摘一空,最后发展到开始吃观音土。

反正不吃是死,吃了也是死。人一旦饿急了,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别说什么死不死的,只要能够填饱肚子,就算是死了,那也是饱死鬼。

原本以为熬过一冬就能看到希望,开春这一旱,让无数的灾民开始感到绝望。各县乡镇都开始有不明底细的人以施粥为名不断的聚集灾民,灾民集中之地也有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频繁的进出。

这一异常情况,自然是引起了几地府、县官府的注意,一旦灾民被人利用,爆发民变,他们可是首当其冲,别说朝廷的处理了,仅是闹腾起来的灾民就能置他们于死地,一众大小官吏这时都开始慌了起来,一边将常平仓所有的粮食都赈发出去,谴人安抚灾民,一边四处联络大户要求他们尽量拿出粮食来共渡难关。同时派人快马层层上报这一异常情况。

不过,让他们大感沮丧的是,各地大户都仅仅是象征性的拿出一点粮食来搪塞了事,而层层的上报也都是泥牛入海,不见音信,眼见局势越来越恶化,他们也是束手无策。

与此同时,山东、山西的粮价亦开始疯涨,各地大户见此情形更是囤聚居奇,不肯漏出一粒粮食,从而更是助长粮价的疯涨,不仅是贫困的农民,就是一般的人家也开始断炊,动荡不安的情形开始蔓延开来。

京城。

虽然是少见的春旱,但京城里却没有任何的不安,依然是秩序井然,粮价虽然略有上浮,也不过是上浮一成,外城的改造需要大量的人手,没钱的人家尽可去做工,一家有一个劳力,全家的生计都没问题。

工商杂税的革新也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推进,京城大小商铺俱已登记造册,廉贝勒府,八阿哥胤禩正在细审呈报上来的各行业新的税率,却听下人禀报,“何学士来了。”

胤禩一听,忙放下报表迎了出去。何学士即何焯,康熙钦命的廉贝勒府侍读学士,也就胤禩的老师。

何焯字屺瞻,号义门。苏州人,大学士李光地的弟子,康熙四十二年,康熙亲赐进士,入值南书房。胤禩对他一向殊为敬重,何焯对胤禩亦是赞不绝口,两人关系亦师亦友,何焯可称得上是胤禩的半个谋士。

一见面,胤禩就恭敬的行了一礼,“胤禩见过义门先生。”

何焯受礼之后,这才给胤禩行请安礼,两房落座后,胤禩便道:“胤禩近日忙于工商杂税革新一事,耽搁了学业,甚是惭愧。”

何焯轻笑道:“八爷何须愧疚,工商杂税革新事关国计民生,京城试点若能大获成功,八爷可谓劳苦功高,屺瞻今日正是为此而来。”

一听何焯竟是为了工商杂税革新而来,胤禩不由一喜,倾身相问道:“先生有何见教?”

何焯收敛了笑意,肃然说道:“如今正逢百年不遇之春旱,正所谓春播秋收,春既无播,何来秋收?绝收一年,必然导致粮价攀升,目前虽不明显,但八爷不妨未雨绸缪,屺瞻以为,此时正是推出工商杂税革新税率的大好时机。

若八爷此时推出粮、油商铺税率减半,不仅可以稳定粮价,亦可以大获民心,一众受益商家对工商杂税革新亦会大力支持,这样可以起到分化作用,日后再推行革新,阻力必然大减。粮价稳则民心安,皇上获悉这一举措,会如何看待八爷?此实乃一举数得之善策。”

胤禩听的眼睛一亮,脱口赞道,“先生好计策。”

注:观音土是一种白色的软泥,颗粒细腻,类似面粉,可以当成食物,吃下暂时解除饥饿感。但吃了以后腹胀,难以大便,少量吃不致命,尽管不会饿肚子,但由于没有营养,吃久了会营养不良,手足浮肿,观音土遇水后会膨胀,很多人食用观音土后被活活撑死。

第124章 未雨绸缪

胤禩从善如流,当日就发布了工商杂税革新的第一条条令,粮、油铺的税收减半征收,各米铺不得私涨粮价,每天派人四处稽查不法商贩,并且仿海关制度设立举报点。

条令一出,不仅稳定了粮价,更是受到满城百姓的赞誉,康熙闻知亦是大为满意。

三月二十二日,热闹非凡的万寿节御殿朝贺已经过去了,连日的干旱使的康熙大感不安,康熙发出上谕:“自本月二十四日起、三日不宰牲、虔诚祈雨。并著各庙诵经、合意虔诚祈祷,朕三日茹素,传谕膳房知之,打鹿放鹰、俱行禁止。”

养心殿,康熙一封封拆看来自各地的密信,山东、山西粮价异常上涨自然是引起了他高度的注意,默然半晌,他才脸色铁青的低骂了一句:“孽畜。”而后起身在殿内快速的踱步,转了十多圈,他的脸色才稍有缓和。

万寿节御殿朝贺忙完,皇太子胤礽也安静了下来,除了上朝,其它时间都老老实实的呆在毓庆宫,既不见人,也不外出,该布置的他早已经布置下去了,现在就是静等结果。

广州。

胤祯在澳门如愿以偿的花了一百三十万买下了二级战列舰蒙特多号和两艘武装快帆战舰,而后又在澳门修船厂挖走十余名经验丰富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籍的造船工匠,贾士度不仅没有丝毫的不满,反而是乐的合不拢嘴,因为胤祯扔给了他一万两白银,并让他继续招揽造船工匠。钱倒是小事,能够搭上十四皇子胤祯这条线,对他来说,意义可就重大了。

福建水师,衍德、刘知生及六百海军都被留在了澳门,一俟蒙特多号修理完毕,便将开回上海以做研究之用。

胤祯在三月二十日便到了广州,广东巡抚满丕亲自带着广州一众大小官员到黄埔港迎接。胤祯不喜官场应酬,而广东官员对胤祯亦是大为不满,结果,迎接仪式一完,满丕稍稍客套了一番,一众官员便四散开了。

胤祯知道上海的棉布、生丝专卖导致广州口岸生意锐减,断人财路,还能指望别人有多热情?对广州官场的冷淡,他丝毫没放在心上,便是满丕为他准备的钦差驻地,他都极力推辞掉了。

朱延志早已经接手粤海关监督,自然为他准备好了下塌之处,仪式一完,他就将胤祯送到太平门附近的广德园,这里距离海关衙门很近,方便胤祯到衙门视察。

待胤祯洗漱之后出来,他才以下属身份重新给胤祯见礼,胤祯虚抬了下手,和煦的问道:“一切还习惯吧?”

躬请胤祯上座后,朱延志才小心的坐下来,一揖之后才道:“谢王爷体谅,一切甚好。属下是二月初二赶到广州,明察暗访了半月时间,二月二十日正式接任粤海关。”

说到这里,朱延志脸色有点不自然,犹豫了下,他颇为艰难的说道:“粤海关比属下想的更为复杂,其中吏员大多跟广东官员和地方势力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属下从江海关带来的二十多名下属虽然都安插了下去,可都被排挤的厉害,兼之不懂粤语,很难与下面的吏员沟通,属下至今连新海关制度都不敢公布。”

胤祯不动声色的听完,半晌没有做声,粤海关作为四大海关之首,规模最大,人员最多,每年上缴的税收占了海关总额的一半还多,其吏员的油水自然是难以想象,堪称是肥缺中的肥缺。

因为距离上海远,他怕朱延志一下镇不住,原本是想循序渐进,慢慢更换,看样子,这办法根本就行不通,良久,胤祯才道:“把你带来的人都撤回来,全部安排到澳门总关去,本王这次带来六百海军,给你留下五十名,你先把澳门总关牢牢掌控住,把进出船只、货物都登记清楚。

另外,暗中摸清他们贪贿的情况,两月后,海军学院淘汰学员,本王从这些人里给你挑些好的来,再从江海关抽调些人手,一举将他们通通替换掉。你眼下主要的事就是摸清他们贪贿的底细,到时候,本王要杀他们一个人头滚滚,海关不允许任何地方势力插手。”

朱延志听的大为振奋,这段时间,他被排挤的够苦,几乎都快被架空了,胤祯如此安排,那是再好不过,他忙起身一揖道:“属下谨尊王爷钧令。”

朱延志才告退出门,达春便在门外禀报:“禀王爷,郑清远,张德才二人前来叩见。”

郑清远是去年派来收罗西洋各色人才的,张德才是张梦娇的二哥,去年躲祸来广州的,胤祯沉声道:“让他俩进来。”

两人一进门,就给胤祯叩头请安,起身后,躬身肃立,胤祯望着二人,张德才三十多岁,是家中兄弟中最聪明能干的,看起来也很稳重,郑清远还不到三十,是郑世昌的幺儿,机灵,胆大,有股子闯劲,两人搭档倒是一个好组合。

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由一动,这两人都是能信任的人,这段时间在海上,他一直在考虑南洋的问题,这二人倒是不错的人选,略略问了下二人的情况后,胤祯便问道:“你二人可有兴趣下南洋?”

郑清远是个闲不住的,跟着胤祯一路从京城到上海到广州,已是大开眼界,南洋他是早有去看一看的想法,闻言毫不犹豫的回道:“回王爷,奴才愿意。”

张德才却是犹豫了下,去年躲祸便是安排他下南洋的,结果胤祯说不用,怎得现在又让他下南洋?难道有差事?这可是好兆头,他沉稳的说道:“王爷但有所谴,小民万死不辞。”

胤祯含笑道:“你二人可想好了,下南洋可是有风险的,不说海上的风险,就是在南洋,也比不的广州、上海,危险可是无处不在。”

郑清远跪下磕了个头道:“王爷对郑家的大恩大德,奴才死且不惧,何惧风险。”

张德才是海贸世家子弟,深明风险越大,利润越高的道理,他妹妹虽然是胤祯的福晋,不过却是个庶福晋,想要前程富贵还得自己去拼,眼下有机会,自然不愿意放过,当下也跪下道:“能为王爷效劳,小的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好。”胤祯笑道,“本王现在就赏你二人王府三等护卫身份,郑清远带的那二十个人也跟你俩一起下南洋,本王再给你们抽三十个亲卫,一并都赏七品顶戴。

两广、福建有很多人在南洋居住,但当地的土著和西洋人对他们却是肆意的欺压和屠杀,你们去南洋两个任务,一,详细探明南洋各港口情况,为海军南下预做准备,二,给爷在当地站住脚,然后再慢慢吸纳当地的华人,稍成气候,爷就派人给你们运送火铳和火炮,把势力壮大起来,海军南下之日,南洋必将成为大清的又一个行省。”

第125章 十三行

郡王府的三等护卫是从五品,两人还未下南洋就已经得了诺大的彩头,立时就激动的脸颊通红,再一听胤祯竟然是要吞并南洋,两人登时就热血沸腾,这要成功了,他们俩可就平步青云了,这可是实打实的军功,开疆拓土,不论是在哪个王朝,那可都是头等大功,更何况大清尤为看重军功,说不定还能混上个爵位,两人忙跪下道:“奴才谢王爷提拔,必不辱使命。”

起身后,张德才又问道;“王爷,我们可否在福建、两广再招纳些人手?”

“当然可以。”见张德才这么快就进入角色,胤祯不由大为高兴,看来没挑错人,他微笑着道:“不过只能够秘密的招人,不能引起当地官府的注意,再有,人数也不能太多,否则,你们在南洋一落脚就会引起当地土著的注意。”

“奴才明白。”两人叉手回道。

“本王先给你们十万两银子做经费。”胤祯沉吟着道:“你们在澳门设个联络点,上海下南洋的船队到了澳门会派人联系你们。”

粤海关茶商万隆洋行的行商洪万山此时身着一身簇新的补服、头戴素金顶戴的红缨官帽,正在广德园门外兴奋而又焦虑的等候着,他这顶戴是捐的虚衔,没有实职,无非是图个好跟官员打交道。

胤祯在上海把棉布和生丝的专营权给了江海关,让广州的出口贸易一落千丈,导致广州官场、商场、百姓对胤祯是骂声一遍,海关行商更是如此,棉布和生丝的专卖立刻就使得经营这两项商品的行商倒毕,整个十三行对胤祯都是抱着仇视的态度。

但刚过不惑之年的洪万山却不这样认为,胤祯现在可是全国海关总署的总监督,不再是江海关的监督,粤海关不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海贸的历史都比上海要强上太多,他没理由会放弃粤海关,他这次到广州来,对粤海关来说,应该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胤祯此次来广州,粤海关几个海关委员都私下联络鼓动,有意给胤祯难堪,洪万山却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不论是在京城还是在上海,第一个靠上十四皇子胤祯这颗大树的,现在哪个不是商界的风云人物?所以一得到消息,他就急冲冲的赶了过来拜见。

打发走郑清远和张德才二人,胤祯正准备休息下,又听达春在外禀报,“王爷,外面有个自称海关洋行的商人拜见。”

海关洋行的商人?胤祯一楞,难道就是所谓的十三行?广州十三行那可是有着太多的传奇。转念又想到,这么多海关的吏员、行商都没来参见,这人为何独自前来?这群不开眼的东西,倒要好好给点颜色。沉吟片刻,他才道:“让他进来。”

太平门位于广州西南,滨临珠江,沿江整齐的耸立着不少上下二层,高大宽敞,造型别致的洋楼,洋楼后面则是商铺,各种洋货铺、茶铺、食肆、瓷器店、兑银店、估衣店、杂货店等,自然形成了一条街,西洋商人称之为‘华人街’。

‘华人街’热闹异常,人流往来不息,来自各省、南洋、西洋的商人都汇聚在这里,如此繁华之地,自是少不了三教九流之辈,时间一长,此地也就成了广州有名的龙蛇混杂之地。

就在离‘华人街’不远的一座小院内,六、七个商贾打扮的人正百无聊赖说着些江湖趣闻,突然听得院门开合的声音,循声望去,就见一个也是商贾打扮,四十多岁的精干男子快步走了进来。

几人都是老江湖,一看脚步就知道有消息了,为首之人叫邓老大,不过三十出头,面貌倒是清秀,只是显的有点阴沉,邓老大使了个眼色,一众人便快步跟进了屋子,一进屋,后来的男子就道,“老大,有消息了,点子已经到了广州,今日上午乘福建水师战船到的,下塌在广德园。”

一听这话,众人都是脸露喜色,邓老大却是沉声问道:“有多少兵丁护随?”

“这个暂时打探不到。”那男子微微摇了摇头,“我没亲眼见到,只是听人说的。”

“不要急,再探。”邓老大叮嘱道,“再派人去港口看看,福建水师战船是否等在港口?另外再提醒你们一次,不要用当地的眼线,他们靠不住,宁愿慢点,也不能有任何差池。”

“是,老大放心,兄弟们心里有数。”那男子说着就转身离去。

扫了几个一脸热切的兄弟一眼,邓老大才轻笑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瞧瞧你们,一个个猴急的样子,二炮,把洒出去的眼线都撤回来,免的被人察觉。”紧接着他又才说道,“从现在起,这院子准进不准出。”说完,一转身进了内房。

邓老大便是‘粘杆处’派出来执行刺杀胤祯的首脑,进入内房,他便凝神沉思起来,接到命令已经二个月了,原本是打算在上海动手的,可一直没有机会,后来又得到消息,胤祯要前往广州,他便改变计划,准备在路上伏击。

只是没料到胤祯居然会乘坐福建水师的战船赶赴广州,让他全盘计划落空,现在既然在广州等到了胤祯,他就面临两个选择,是在广州动手,还是在他回程的路上伏击。

广德园,胤祯一脸温和的看着有些拘谨的洪万山,淡淡的说道:“海关洋行就是所谓的十三行吧?”

洪万山恭敬的回道,“回恂王爷,是的,十三行是对所有洋行的总称。”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仍然是淡淡的语气,“本王是海关总署的总监督,十三行既是粤海关名下的洋行,为何只有你一家行商来拜?莫非是以为本王管不了十三行不成?”

洪万山一听这话,吓得立时就跪了下来,重重的磕了几个头,伏在地上不敢作声,这话他可不敢回。

胤祯瞧了一眼洪万山身上的簇新的补服,“你们行商应该都捐有官身吧?”

“回王爷,是。”洪万山战战兢兢的回道。

“很好。”胤祯冷冷的说道,随后扬声吩咐道:“达春,拿本王的贴子去把粤海关的行商都请来,有官身的全部着官服,本王要召见他们。”

洪万山一听这话,登时就感到背后凉飕飕的,恂王爷这是要拿十三行开刀了啊,还好今儿自己来了。

喝了口茶,胤祯才温言道:“起来吧,坐下回话。”

洪万山听得话语温和,忙磕头道谢,这才小心的斜签着身子坐下。

胤祯却又不疾不缓的问道:“十三行跟广东的地方官员及地方势力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你背后的靠山是谁?”

洪万山屁股刚刚才挨到椅子,一听这话,不由自主的又滑到地上,谨慎的回道:“回王爷,卑职经营茶行,本小利薄,销量又小,实在是举步维艰,可没人看的上眼。”

第126章 又见站笼

茶叶的销量小?胤祯不由一楞,记得茶叶是主要的出口商品,难道西洋现在还没流行喝茶?这可是个绝好的机会。他瞅了洪万山一眼,这人倒是有胆识,也有眼光,茶叶不用几年就将成为热销商品,倒是可以给他个机会,沉吟了片刻,胤祯才说道:“听你说话口音,是广州本地人?”

听得这一问,洪万山心头一跳,恂王爷竟然问起他的私事来了,这可好兆头,他忙沉住气,沉稳的回道:“下官是顺德人,家族都在顺德,家小在广州。”

是本地人就好,这时代的人地域观念特别强,而且排外思想严重,广州本地人,在广州可要占不少优势。胤祯放下心来,话题一转,“十三行可曾成立公行?”

见胤祯转换了话题,洪万山不由大感失望,却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位十四皇子这两年来的所作所为已经是堪称商界的传奇,自然是有其过人之处,其心计、手段又岂是常人所能及?想到这里,他谨慎的回道:“回王爷,十二年前,十三行曾组建公行,但维持时间不到一年,就被解散,以后再没组建公行。”

“哦,这是为何?”胤祯颇感兴趣的问道。

洪万山沉吟着道:“十三行成立公行的目的,便是为了掌控商品价格,以便在对外贸易上谋取更大的利益,外商自然不依,他们重金收买个别的行商,还有……官员,另外,成立公行也造成十三行与广大散商之间的互相倾轧,外商在进出口货价和交易量上利用矛盾,致使公行亏损,两相夹击下,公行很快就解散了。”

一群目光短浅,只知道窝里斗的东西!胤祯暗骂了一声。

这时,就听的达春在外禀报,“禀王爷,十三行已有部分行商在外候见。”

胤祯不由一楞,自语道,“这么快?”

洪万山忙解释道:“王爷,十三行总部就在左近。”

胤祯点了下头,扬声道:“把钦差旗牌立在门口,让他们都跪在广德园门口候着。”

洪万山听的脖子一缩,十三行这次怕是要倒大霉了。

小院内。

去港口查探的线报很快就进了邓老大的内房禀报,“港口已经不见福建水师的战船,不过听一些船老大说,福建水师有一支船队停驻在澳门,已经三天了。”

“继续关注澳门那支福建水师的动静。”邓老大沉声说道,心里却是一沉,看样子,点子极有可能是乘战船回上海,那就只能在广州动手了。他心里很是烦闷,这是他最不愿意的,在广州城动手,一击不中,官兵瞬间就能赶到,折损人手是其次,一旦打草惊蛇,可就再难有机会下手了。

默想了一阵,邓老大才走了出来,扫了一眼仍然守在屋里的几个兄弟,他沉声吩咐道:“卢子,你去把广德园附近的地形、道路画张草图出来,咱们好好合计一下。”

“三多,想办法把弓箭偷运进来。”

“小五,把我们的人手都分散安置在我们附近的地方。”

一见邓老大准备动手了,一众人都兴奋的连声答应下来,转身各去忙乎。

广德园门口,一溜跪了二十一个粤海关的行商,不到一个时辰,消息就传遍了广州官场,对于胤祯拿十三行撒气,一众官员都只能报以苦笑,胤祯身为海关总署的总监督,整治粤海关内部,那是天经地义,谁也不敢站出来说闲话。

朱延志闻报后也匆匆赶了过来,胤祯见他便道:“你去门外点一下,看看还有没有人没到?”

朱延志躬身回道:“禀王爷,下官已经点过了,粤海关一共二十四家行商,外面二十一,这里有一个,还差二个。”

“不错,看不出,粤海关还有两个胆大的嘛。”胤祯冷笑道:“查查是谁?”

很快,就有人报了上来,缺的是袁潞跟汪昆鹏二人,二人皆是推委有病,正卧床修养,不敢前来参见王爷,以免不吉。

胤祯瞅了一眼脸色发白的洪万山,“这二人是什么背景?”

洪万山不安的挪动了下,才低头回道:“汪昆鹏有个女儿是两广总督赵弘灿赵大人的小妾,袁潞是原广东巡抚,现任闽浙总督范时崇范大人的姻亲。”

“哼,还真是背景深厚,竟然一下牵扯到两大总督。”胤祯冷哼了一声,而后淡淡的吩咐道:“达春,拿爷的王命旗牌,带人将海关行商袁潞跟汪昆鹏二人抓来。”

“奴才尊命。”达春躬身一揖,领命而去。

朱延志知道这主子,语气越淡,发作的越厉害,忙跪了下来,“王爷,都是下官无能,管束不力,恳请王爷责罚。不过袁潞跟汪昆鹏二人,年老多病,还望王爷给二人稍存体面。”

胤祯却是不予理会,反而说道:“去取两个站笼来。”

站笼?朱延志与洪万山一听,脸色立时就白了。

朱延志再次跪请道,“王爷三思,现在正是关键时刻,何苦为小事得罪人。”

“去吧。”胤祯面无表情的说道。

朱延志出门不久,洪万山也从后门溜了出去,绕道奔到大门口跪下。

不多时,袁潞跟汪昆鹏二人便被带到广德园门外,一众早已跪的膝盖发麻的行商正在低声嘀咕,一见这两位行商中的大佬都被抓了过来,一个个立时就意识到十四皇子恂王爷这次是动真的了,哪里还敢嘀咕,一个个都开始为自家担忧起来。

袁潞跟汪昆鹏二人确实都是在家,听闻下人传报说十四皇子恂王爷在着人拿贴子请十三行的行商,都意识到胤祯是要拿十三行立威,二人都一般的心思,仗着后台强硬,指望躲过这个风头,再登门告罪,省得吃苦头,没料想胤祯竟然拿出王命旗牌到家中抓人,登时就吓了半死。

胤祯闻报后便走了出来,袁潞跟汪昆鹏二人一见他出来,忙不迭的跪下磕头求饶。胤祯冷冷的看了二人一眼,才开口问道:“朱关宪,目无上宪,藐视钦差,该处以何刑?”

朱延志知道胤祯是铁了心要拿二人立威,当下也不多话,只是木然的说道:“杖刑。”

一听杖刑,众人脸色都是一变,这二人都一把年纪,经的起几杖?

胤祯却是面无表情的说道:“念在二人年老体衰的份上,改站笼吧,不许垫砖。”

不许垫砖!一众行商刚刚才松口气,一听到最后这句,登时就晕到了三个,另有两人小便失禁。站笼不许垫砖,一个壮汉也挺不过一个时辰,更何况袁潞、汪昆鹏二人,这是杀人不见血!

第127章 不卖帐

袁潞跟汪昆鹏二人一听这话,当场就吓傻了。

朱延志也吓呆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胤祯竟然要拿这二人性命来立威,如此一来,可就同时得罪两大总督,这全国一共才八大总督,再说这暴虐、嗜杀的名声一传出去,还如何争储?一回过神来,他便“砰”的一声跪下,一连磕了几个头,额头登时就乌青一片,“王爷,还请三思,二人虽然有罪……还望王爷开恩。”

“罪有应得。”胤祯扔下一句话,便转身扬长而去。

朱延志楞了半晌,也没想明白十四爷今天这无名火是从哪里来的?无奈之下,只得爬起身跟了进去。

几个如狼似虎的亲卫立马就将袁潞跟汪昆鹏二人塞入站笼。

一众行商都是噤若寒蝉,关宪大人亲自磕头求情都没用,他们谁敢站出来做仗马之鸣?一个个心里更是惊恐不安,连袁潞跟汪昆鹏这两个后台如此强硬的人物,十四皇子整治起来都没一丝顾忌,毫不留情,一出手就致他二人于死地,他们这些小鱼小虾根本就不值一提了,天知道十四皇子接下来会怎么惩治他们?

一个个此时已是悔的连肠子都青了,都在心里大骂海关的那帮龌龊官员,你们要跟十四皇子斗,那是你们的事,何苦威逼我们十三行,现在我们落得这个下场,却屁都不见你们放一个。

广德园门口,袁潞跟汪昆鹏二人被胤祯罚处站笼,并且不许垫砖的消息立时就风一样迅速的传遍了广州官场。

本就一直关注这事的一众大小官员听闻之后,立时就目瞪口呆,十四爷就算要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