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弊主-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被胤桢轻而易举的化解了一场灭门之祸后,又从女儿口中得知胤桢要把他培养成整个江南最为富有的商人,张元隆就铁下心来,死心塌地的跟随胤桢,他此时紧随着胤桢身后,不时的为他讲解。

胤桢正兴奋的从不同角度打量新船,船坞门口却传来一阵喧哗声,扭头望去,却见两个白人被亲卫拦在了门口,正在与亲卫争论,他不由微皱了下眉头,张元隆忙凑上前来解释道,“那两个洋鬼子都是十四爷您那边过来的。”

胤桢扫了达春一眼,“检查下,放他们过来。”

两个白人很快就来到跟前,弯腰鞠躬行礼之后,那位四十多岁的白人就生硬的说道:“尊贵的皇子殿下,能在这里见到你实在是太荣幸了,我是荷兰的船匠,叫DoriendeBoer,他们都叫我白地保,这位是我的搭档,白上天,你们的造船工艺太落后了,这样的船根本就没法安装大量的火炮,只能做商船用。”

张元隆一听这话,一张脸立刻就沉了下来,这些洋鬼子,哪有这么说话,打人不打脸,哪有当着我面说我的船不行的,再说了,老子造的本就是商船。

荷兰的船匠,胤桢不由眼睛一亮,当年的海上马车夫,虽然被英国打败了,可就造船的技术而言,他们仍然是全世界最好的,他急切的问道:“你会造战船?”

白地保摇了摇头,“我们不会设计,但我两在船厂干了二十多年,经手过无数的战船,你们这样的船,要是装载三十门火炮的话,几次齐射后就会散架。”

胤桢对船不懂,可知道几十门火炮齐射会产生巨大的后座力,考虑到之前的战船从来没有装载过这么多的火炮,在这方面还真是没什么经验,这个白地保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由眉头微皱。

白地保又接着说道:“殿下,我们虽然不会设计,但很多东西我们都知道,你要是能够找一艘我们的战船来,我绝对能够仿造出来。”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山寨版可是我国的强项,他点了点头,“会造船的只有你们两个人吗?”

白地保笑道,“我知道的,就我们两个。”

“好,我给你们两人,每月二十两白银的月薪,你们用心给我造船。”胤桢笑道,“当然,你们还得帮我带徒弟,就你们两人是造不出战船的。”

白地保一听,急忙拉着白上天给胤桢鞠了一躬,“谢谢殿下的慷慨,我们会让你满意的。”

第81章 上屋抽梯

紫禁城,乾清宫。

康熙看到张鹏翮、噶敏图和胤桢联名上的折子——正确引导奢侈之风后,不由眉头一皱,根本不用考虑,他就知道这肯定是老十四出的主意,虽然道理说的很明白,他也认同,不过这奢侈之风一开,要想再控制住,可就太难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呐。可是秦淮河每年的200万税收,他又确实有点动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能做不少实事。

放下笔,他习惯性的边走边思考起来,这可真是左右为难,继续崇尚俭朴,会引起土地高度集中,会导致银钱流通不畅,而更可怕的是巨额的现银集中在极少数人的手上,应景的时候,就是一大隐患。

可奢侈之风一开,不仅难以掌控,更怕由此而引起礼崩乐坏,导致整个社会风气都会为之一变,虽然好处明显,可坏处也同样明显,权衡了半晌,他也没能拿定主意。

想了想,他便把秦淮河征税那一段删了,而后吩咐到,“李德全,把这折子转交六科,公开发抄,在邸报上全文刊发。”待李德全出去后,他想了想,提笔给胤桢回了封信。

正确引导奢侈之风的折子在邸报上一经刊出,立刻就引起轩然大波,理学、伪理学、宗亲、大臣、官员、大儒、士子、商人登时就乱做一团,称赞的、反对的、批判的、支持的、和稀泥的,各种观点登时间就铺天盖地而来,各种观点的折子雪花一样卷进了紫禁城。

张鹏翮一看到邸报,就苦笑不已,千算万算,竟然没算到皇上居然会将这份折子公开刊发,好个十四爷,他只怕早就料到有这一天了,才巴巴的将我两人推到前台为他挡风遮雨,真是后生可畏,端的是好算计。

胤桢此时却是在听朱延志作江海关的年终汇报,“截止十一月三十日止,江海关总计征税六十四万三千六百四十八两,薪俸开支三万六千五百四十两。办公及其它开支一万八千二百两。总计盈余五十八万八千九百零八两。今年一年,江海关上下是坚决贯彻严格执行新海关制度,再加上监督得力,下官不敢保证已经彻底杜绝贪贿私纵行为,就算是有,也是极少极个别的,另外一点就是缉私人员少,快船更少,沿海走私的情况比较严重。”

“没关系,明年,海关就会大量增加缉私力量,明年凡是抓住走私的,给我罚的他倾家荡产,爷要他们听到‘走私’两个字就浑身打抖。”胤桢不以为意的道,“再拿出一万两来,做为年终红利发下去。”

朱延志连忙躬身一揖,“下官带一众同僚及下属谢十四爷恩赏。”起身后,他又笑道:“十四爷如此重赏,可没人敢轻忽这份差事了,明年的管理就更轻松了。”

胤桢微微点了下头,“虽是重赏,却总会有心存侥幸之徒,不可有丝毫大意。”

“下官明白,定不敢有丝毫松懈。”朱延志神色肃然的回道。

朱延志前脚才走,张元隆后脚就捧着一叠帐薄跟了进来,“十四爷,这是今年棉布份额出售的帐目,总计是三百六十二万两,修建上海的转运储存仓库,花了一万八千两,各地的收购点和仓库修建以及各店的掌柜、伙计的工钱一起开支三十二万六千两。”

胤桢和煦的说道,“恩,这笔款就补入你的船厂,不过,这进度你可的给我加快,照目前的进度,四年时间只怕难以完成任务。”

张元隆恭敬的回道,“回十四爷,下个月,那两艘2000料的新船就可以下水了,这头批船造出来之后,下面就快多了,况且新扩建的六个船坞明年就可以投入使用,应该能完成任务。”

“恩,那就好,安心办差,万事有我给你撑着,不要有顾虑。”胤桢温言安慰着,话才落音,就听达春在外禀报,“主子,张大人,噶大人前来拜访。”

胤桢对张元隆笑道,“你去看看娇娇吧。”而后就迎了出去,心里却是暗笑,打擂台的来了。

三人在客厅一落座,张鹏翮就笑道:“十四爷,今日的邸报想必您已经看过了,下官二人现在可是骂名滚滚,一众理学大臣、经学大儒更是口诛笔伐,十四爷可不能作壁上观,您在抛出这个观点之时,想必已经准备好了后手吧,还望十四爷不吝指教。”

“呵呵,张大人,噶大人二位可真是高看胤桢了,邸报我也才看到不久,万没料到皇上会将折子在邸报上刊出,更没料到会掀起轩然大波,都是胤桢虑事不周,累及二位大人了。”说着,胤桢拱手一揖,唬的张鹏翮,噶敏图二人连忙起身还礼,口说“不敢。”

胤桢又伸手让坐,这才缓声说道:“咱们的观点没错,只不过咱们是从利国利民的角度来看问题,而那些理学大臣、经学大儒却是从维护圣人礼乐的角度考虑的。其实两方的出发点都是好的,角度不同,自然就存在分歧,有分歧不怕,大不了辩嘛,真理越辩越明,不知张大人可有兴趣一辩?”

张鹏翮心里却是暗骂,果然是早有预谋,可叹老夫一时不查,竟被他套了进去当枪使,现在能不辩吗?不辩的话,老夫一世清名可就毁之一旦,这位十四爷,好深的心机,为了转移朝廷的注意,竟然抛出这么大的一篇文章来,暗叹了一口气,他才肃然说道:“非是兴趣,而是责任,下官身为户部主官,开源节流,预防钱政弊端乃是职责所在,只是,对方占据了大义,十四爷欲从何辩起?”

“自然是从目的说起。”胤桢侃侃而道:“圣人礼乐目的何在?自然是礼乐兴邦,而正确引导奢侈之风的目的也是兴邦,这是共同点,正面是驳不了对方的,求同存异方是上策,张大人志行修洁、清操自矢、文声卓著又深悉民间疾苦、洞察世事利弊,定能作出花团锦绣,流芳百世的佳作,胤桢恭候大作。”

“十四爷谬赞,下官惭愧,既是为国为民,下官自不敢藏拙。”张鹏翮恭敬的回道。

胤桢却是又掏一份折子递与张鹏翮,“这是皇上的御批,命你二人以秦淮河为试点,先试行之。”

一听这话,张鹏翮,噶敏图二人连忙起身跪下,双手恭敬的接过折子,看完之后又磕头,口道,“微臣尊旨。”方才起身,胤桢却对噶敏图道,“这差事,还烦请噶大人多费心,张大人忙于打擂台,怕是没那么多精力。”

噶敏图欠身回道:“下官谨尊十四爷吩咐。”

张鹏翮却是大感吃不消,康熙这是又要钱又爱名啊,不仅要帮他赚钱,还要帮他把这钱正名,这父子俩倒真是一对,有的一拼。

噶敏图却是又欠身问道:“十四爷,这秦淮河试点究竟该如何操作,还请明示。”

胤桢微微一笑:“所有青楼发照经营,税率先翻一翻,循序渐进,半年后再翻一翻,温水煮青蛙,年底再翻一翻。”

张鹏翮、噶敏图听的是暗自惊心,这也太狠了点。

第82章 九门提督

乾清宫、西暖阁。

康熙看到胤桢呈报上来的江海关总计清单后,简直不敢相信,又从头细细看了一篇,脸色渐渐就变的铁青,缓缓起身而后绕室疾走,胤桢在江海关一年就收了六十四万有多,而之前,江海关每年的正额税银和赢余一起才上缴六万六千两,虽然今年指定江海关为棉布出口的唯一关口,可也不至于一下多出六十万两,这些天杀的奴才,竟然贪到这种地步!

李德全眼看康熙神色不善,已是打起了十二分小心,心里却在盘算,究竟是什么事惹的康熙如此愤怒,这主子的涵养功夫可是出了名的,什么事能够如此刺激他?今天的折子都是自己抱过来的,好象没什么大事,难道又是十四爷的折子引起的?

康熙转了几圈,怒火已是消了大半,继而怀疑起十四的数据是否可靠起来,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折会御案后,他又重新坐下,细细审视起清单来,在看到江海关一年的薪俸就支出四万六千五百四十两之后,他不由吸了口冷气,这个老十四可真是大方,他这是高薪养廉?可这薪俸也太高了点,看来这数据应该是真实的了。

对前面历任海关的监督要不要操家?这个念头一闪,康熙便把它掐掉了,以宽为政的宗旨不能变,这么多年经营下来,好不容易才有如今的大好局面,不能大张旗鼓的操家流放,以免那些龌龊官员妄自揣摩,弄得人心惶惶,吏治,不是眼下的重点。

棉布出口份额的清单,胤桢是用密信传来的,康熙一看就楞了,仅仅一个棉布出口专营,一年下来竟然就赚了三百六十二万,这钱这么好赚?那把生丝和丝绸也出口专营,一年能有多少?他不由砰然心跳,这个老十四,也太能赚钱了,远洋舰队看样子是不用担心了,远洋贸易船队的利润日后只怕是相当惊人,不过,这毕竟是与民争利,他轻叹了一声,日后,史书上怕是会被重重的记上一笔。

“皇上,八阿哥在外求见。”李德全小心的说道。

“恩,让他进来。”康熙放下手中的清单,心里却在琢磨老八的来意。

胤禩进来请安见礼之后就说道:“禀皇阿玛,内城的改造已经接近尾声,年前就可全部完工,儿臣前来请示,外城是否也改造?”

康熙却是反问道:“你认为外城应否改造?”

“儿臣觉得应该改造。”胤禩在来的路上早有考虑,“内、外城差距太大,容易招起物议,既有损京师的形象也有损皇阿玛的爱民之心。”

“恩。”康熙微微点头,“虽是满汉有别,但都是朕的子民,为君者要有包容天下的胸襟气度,厚此薄彼是在国策上,在民生上却是不能分彼此的,民心是靠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这外城必须改建,而且必须按内城的标准改建。”

“儿臣牢记皇阿玛的教诲。”胤禩心里一喜,这可是康熙治国的心得,如此淳淳教诲,可见对自己期望还是很高的,不过,这时不是高兴的时候,他从容回道:“皇阿玛,内城虽是改建完了,可这银子也花完了,皇阿玛拨了十万,十四弟捐了五十万,其他兄弟一共捐了六万,九弟、十弟我们三兄弟又捐了六万,一共是七十二万两,这外城的条件比内城要差得多,需要的银子怕是在百万以上。”

老十四有钱,康熙一改以前听到要花银子就皱眉的习惯,他丝毫不以为意的道:“你着人先勘察一下,再做个预算出来,另外,这紫禁城的下水沟当年设计的过于平缓,污水流动不畅,一到夏天就气味难闻,你一并做个预算。”说着他轻叹了一声,“老十四去年没回来过年,今年也该回来过年了。”

胤禩登时无语,难怪这么有底气,原来是打老十四的主意。

崇文门,步军统领衙门。

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品秩为从一品,正式官衔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康熙十三年始设,康熙三十年加以扩充,将京师外城及京郊的巡捕营并入步军统领衙门,常规编制是马、步兵二万二千人,是京师地区最主要的警备力量。

其职责主要是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维护京城内外的社会治安。

这是一个职权大的吓人,也肥的流油的部门,不仅是守卫着内城九门,也远不止维护社会治安那么简单,京师是分为内、外城的,所以房照(房产证)也分内城外城、内城的房照就是由步军统领衙门负责颁发,除此之外大到房地产开发、小到通下水道全都得向该衙门请示汇报,批准了才能动工。

九门提督托合齐,万琉哈氏,出身卑微,原为安亲王家人,后转为内务府包衣,曾任广善库司库,他有个妹妹是康熙的定嫔,定嫔生有一子,胤祹,也就是皇十二子。胤祹出生后就被苏麻喇姑收养,自小聪明,很有才干,而且从不结党,这一点尤得康熙赏识,曾多次派他办理各种政务,托合齐身为胤祹的舅舅,也因此身价暴涨,受到康熙信任,于康熙四十一年六月出任步军统领。

托合齐从小是苦哈哈,对于权利富贵自然就极为热衷,在仕途上,他多次得到皇太子胤礽的暗中照拂,自是死心塌地紧跟胤礽,是太子的死铁。

托合齐此时在签押房里接待的是刑部尚书齐世武,齐世武,佟佳氏,正白旗人,康熙三十六年后历任授山西布政使,陕西巡抚、甘肃巡抚,川陕总督、四川总督、刑部尚书,在满人中名望超群,清明无人能比,他离任川陕总督后,甘肃百姓还为他建立了齐公祠,可见他在川陕是深的民心。

齐世武虽然是满人,却是饱读经书,乃是满人中有名的理学大臣,他跟兵部尚书王掞一样,对皇太子抱有极大的期望,也是胤礽的铁杆支持者。

太子因为身份特殊,平日里不便四下活动,也怕引起康熙的警惕,所以太子一党的居中联络都是由托合齐与齐世武两人负责,太子复位之后,深刻的认识到兵权的重要,多次对他二人暗示,两人也是深以为然。

第83章 酸

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康亲王椿泰薨,托合齐与齐世武两人就在治丧事期间联络、鼓动一批满人大员,特别是实职的都统、副都统等武职大员私下聚会,十一月安郡王马尔浑又薨,这给他们私下聚会创造了大量的机会,一帮人多次聚集到都统鄂善家宴饮,人员也发展到二十多人,其中兵部满尚书耿额、都统雅图、副都统悟礼几人最为突出。

签押房里,没有丝毫的寒暄,齐世武进来就问道:“这么急让我来,可是太子有事吩咐?”

“太子爷说今年福建遭灾,明年青黄不接时,恐会更加厉害,着你多加留意。”托合齐轻声说道。

“福建地瘠人悍,朝廷举措不力,闹将起来的可能也不是没有。”齐世武沉吟着道,而后却轻叹了一声,“留意又如何,一则鞭长莫及,二则没有可靠的人手。”说到这里,他神色一喜,放低了声音道,“可是北边有了消息?”

“这个太子爷倒没说。”托合齐缓缓摇了摇头,太子还是那句话,“沉住气,乘时,乘势,伺机而动。”

十二月初二,康熙下旨,在户部下设海关总署,总管全国海关,下设海关总监督一名,海关监督五名,新增天津海关,着皇十四子恂贝勒胤桢总监督海关。

这份上谕并未引起多大的关注,毕竟牵扯到的是极少几个人,这段时间,整个大江南北、朝野上下都陷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辩论之中,正确引导奢侈之风与反对奢侈之风的辩论随着张鹏翮的奋力反击,俨然分成了两大对立的阵营,康熙也暗中推波助澜,在邸报上连连刊发两方的文章,见康熙如此关注,不论是在朝的还是在野的纷纷加入进来,一众大员能写的是亲自动笔,不能写的则找人捉刀,居闲的名家大儒也不甘放弃这大好扬名的良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辩论亦越演越烈。

江苏巡抚张伯行在苦等两个月之后,见张鹏翮在上海忙于笔战,而噶敏图竟然又跑回江宁忙于策划什么秦淮河红灯区,张元隆一案竟是毫无动静,不由大感气馁,一边加入到反奢侈之风的阵营大肆攻讦,一边给康熙上折子以老病为由,请求罢官,回籍养老。康熙却是不允,温言安抚、慰留之。

两江总督噶礼则更是郁闷,八爷党的祖允图当众弹劾他也就罢了,现在老十四和这个噶敏图竟然把手伸到他鼻子下面来了,生生把江宁最为富庶的秦淮河沿岸的税收给挖走,这不仅是打脸,这是蔑视,根本没把他噶礼放在眼里,可对方是尊康熙的旨意办事,他除了愤恨,郁闷,难堪,有能如何?

更为可笑的是,他一直在八爷党和太子党之间摇摆,自以为左右逢源,哪想到八爷党竟然弃他如敝履,这让他情何以堪?恼羞之下,他索性旗帜鲜明的倒向了太子一边。

上海,留春园。

海锋、孙长浩、万建图等人一早就向胤桢报喜,火药作坊率先完工。胤桢闻言大喜,“走,一起去看看。”出门时他又吩咐达春,带上一百亲卫。

孙长浩将火药作坊建在一个较偏僻的地方,而且离江较远,一行人赶到时,孙长浩的副手马鸣早就带着一大帮人候在外面了,见到胤桢过来,急忙赶上来见礼。

胤桢微笑着叫众人免礼,而后在一众人等的簇拥下细细的参观了一遍,火药作坊占地广阔,各原料仓库成品字型分布,加工作坊也都分的较散,成品火药的储存仓库有2个,都远离作坊。

胤桢对这布局很满意,虽然增加了运输难度,可提高了安全系数,看完了作坊,他又去看工人的宿舍和伙房,这里可是禁止私下升火做饭的。对于工人的薪俸和伙食标准他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薪俸按外面的双倍算,伙食要保证二天一餐荤,但出产的每包火药都必须标记工匠的姓名,有不合格者,重罚。

之后,胤桢又去查看孙长浩和马鸣的住宿条件,这两人都各自有单独的院子,一进孙长浩的院子,胤桢就闻到一股淡淡的刺鼻的气味,他不由微皱了皱眉头,不过,他眉头马上就扬了起来,这是化学药水的气味。

他不由疑惑的瞅了孙长浩一眼,好奇的问道:“这是什么气味?”

孙长浩也没料到胤桢会到他院子来,闻言有些尴尬的笑道:“是强水,这味道难闻,十四爷还是不要进去了。”

强水?胤桢一楞,喃喃念了几遍,心头已是狂喜,急切的问道:“是不是能够融化铁、铜之类的东西?”

孙长浩不由大为惊讶,十四爷可真是博闻强记,他忙回道:“是的,除了黄金外,其它的都能融成水。”

酸,是酸!胤桢一阵狂喜,不过他在这方面是个小白,不能够确定这到底是流酸还是盐酸、硝酸,他忙试探着问道:“除了这种强水?你还知道别的能够腐蚀金属的水吗?”

孙长浩不知道胤桢是在考探自己,还是另有用意,但仍是小心的回道,“除了强水,还有矾油,不过矾油不能够将铁、铜等化成水。”

三大酸,现在就有了两种,胤桢按捺住心头的兴奋,“好,以后火药作坊的具体事情,都交给马鸣负责,你专心把这两样东西弄出来,越纯越好,然后试着按比例混合,看看能够得出什么。再有,不要扫敝自珍,多带些徒弟,这两样东西很重要!你要能大量生产,爷不吝重赏,你孙长浩也会因此流芳百世。”

刚刚才把火药作坊建成,胤桢就剥夺了自己的职位,这不是过河拆桥嘛,孙长浩正郁闷,听到流芳百世,也不仅呆了,这矾油古已有之,强水倒是他整理先人手稿时发现的,据说是传教士传给徐阁老的,就这两样东西能流芳百世?他不由感到一阵迷茫。

胤桢哪里知道孙长浩的想法,他掉过头来,又吩咐海锋道:“在各个名门世家子弟中宣传,爷大量招揽这类杂学人才,有真才实学者,一律优厚待之。”

第84章 回京

腊月十二日一早,胤桢出任海关总署总监督的上谕传到了上海,其中还提到了要胤桢回京述职。

既然是要回京,胤桢自然是想赶回京师过年了,他当即就将手头的事情安排了一下,叫上海锋之后,一起赶往海军学院,火器厂、铸造厂已是临近完工,造船厂、炼铁厂、被服厂预计要到明年三月以后才能完工,张元隆船厂那两条2000料的新船已经下水,现在所有的船坞已经开始加足马力全面建造新船,这些他都不用操心,唯一就是担心那群宗室子弟。

赶到海军学院,胤桢立即就将小队长以上的学员召集起来,宣布了四条纪律:一,春节放假三天,有敢在上海滋事的,立即开除。二、训练按正常的计划进行,加强队列训练,海军学院建校典礼在即,到时要举行阅兵。三、已经下水的四条新船,先做训练用,轮流带学员上船到近海适应。四,小事由武格和衍德负责,大事报请完颜海锋做主。

将众人谴散后,他又留下武格、衍德二人,嘱咐要尊重西洋的水手教官和翻译教官,要约束好学员,不能出现滋扰地方的事情,当然也免不了一番温言鼓励。

胤桢在十月中旬就奉旨整顿规范管理海外贸易船只,但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得不四处打探、寻找一些积年老吏,将他们集中起来群策群力制定管理的规章制度,这事,他也没急,准备等限制稻谷外流的规定出台再一起推出。

见胤桢迟迟没有动作,一众海商巨富,世家大豪,不由都心存侥幸,一个个都存心观望来着,不过,胤桢出任海关总监督的消息一传开,这些人立马就急了。

海关总监督,以后大清的所有海关都在他的管辖之下,这位十四爷可不是个安分的主,今年他搞出一个棉布出口专营,天知道明年他又会弄出什么妖蛾子来,但有一点,所有人都清楚,跟他拉好关系,那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张元隆不就是率先投靠的榜样,一年时间就又重新抖起来了,而且比以前最鼎盛时还要红火,只要是想要棉布份额的,哪个不把他当菩萨一样供着?这些都不说,他张元隆贿赂两江总督噶礼大量倒卖稻米,被人告发,要换了以前,怕是早就抄家流放了,可现在他却是毫毛都没伤着一根,1500料、2000料的新船还一条接一条的下水,还不都是因为有十四爷在后面罩着。

海商们的眼睛都是贼亮贼亮的,算盘打的也是哗啦啦的响,消息一传开,不论远近,但凡是跟海贸沾上关系的,都络绎不绝的涌向上海涌向留春园。上海及周边各县海贸大户、大船主汤家、沙家、张家、殷家、顾家、徐家、王家等都以最快的速度赶向留春园。

胤桢却是闭门谢客,在后宅跟张梦娇商量去京城的事情,张梦娇进府已快一年,按理也该拜拜码头了,张梦娇虽是千般不愿,可也知道去京城是迟早的事,不能给那些个没谋面的姐姐造成持宠而骄的印象,免的以后难以打交道,既然张梦娇要随行,胤桢可就不敢耽搁了,次日一早就便起程前往京师。

腊月十五,‘四大恒’年终盘点完毕,自去年九月朝廷颁发《整顿规范票号的细则法案》以来,‘四大恒’就以最快的速度垄断了全国的票号业,各地的银号票号纷纷破产、转行,‘四大恒’不费吹灰之力就独霸了全国市场。

虽然前期投入不少,可近一年半的时间下来,‘四大恒’的纯利润仍是达到了惊人的五百六十万,远远超过了胤桢之前的预计,看到统计结果,郑世昌也是大吃一惊,一时间竟是不知如何是好,虽然从来没有过打理这么大规模票号的经验,但凭他多年的经验,他感觉应该截留一部分资金以备不时之需,虽说康熙是最大的东主,可他还是最相信胤桢,决定等胤桢来京商量以后再汇报上去。

同时,他第一次感觉到手上的股份烫手,以‘四大恒’的发展势头,以后每年的利润只会越来越高,他郑家占一成的股份,每年光是红利就是五十多万,实在是太惹眼了,他到现在确实是感到有点后怕了。

腊月二十日,康熙下旨,进行一系列的大员任免调动:

吏部尚书萧永藻、为文华殿大学士。

转兵部尚书王掞、为礼部尚书。升左都御史徐元正、为工部尚书。

升前锋统领鄂缮为镶白旗汉军都统。

护军统领伯唐保住、为左翼前锋统领。

升漕运总督桑额、为吏部尚书。以吏部左侍郎赫寿为漕运总督。

升湖广总督郭世隆、为刑部尚书。

升偏沅巡抚赵申乔、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这一系列的人事任免调动,大多都跟皇太子胤礽、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有关系,三人都是惊疑不定,暗自揣测康熙的意思。

腊月二十六,胤桢一行到达通州,此地离京不过四十里,眼见天色已迟,胤桢正待吩咐去潞河水马驿,却见岸上有人呼喊,“可是上海来的客商吗?”

胤桢不由奇怪,是谁要堵在这里见自己?正待出声相问,那人却又道:“不知可有郑清远的消息?”

胤桢一听就明白了,是郑世昌的人,不知道他有何急事竟然跑到这里来见自己,当下便吩咐道:“戴理生,你去招呼一声。”戴理生是戴梓的孙子,新补进亲卫的,生面孔,没人认识他。

时间不长,郑世昌就匆匆赶了过来,见礼之后,他便说道,“十四爷,时间紧急,下官只得出此下策。”说着他便把‘四大恒’的情况说了一遍。

胤桢听完,赞赏的看了他一眼,微微沉吟便道:“你的想法是正确的,应该留一部分以做备用,印刷、造纸的研发是需要大量银钱的,而且这么大的银号也不可能手上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