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弊主-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皇上,研究院已经建起来了。”胤禄说着,表情有些不自然起来,迟疑了下,才接着道:“不过,大家对火器接触的少,不知从何处着手改良,如今,仅是在研究火炮的仰角与射程,对炮膛的膛线虽然很感兴趣,却是不明原理。”
听说已经建了起来,贞武甚是满意的点了点头,道:“研究火器改良非是朝夕之功,无须急噪,既是对膛线感兴趣,你们不妨大胆的尝试,试试增减膛线会是什么效果,试试增减膛的缠角会是什么效果,研究改良就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取得突破的。
刚起步,不能急,先找准研究目标和方向,例如火炮身管的长短、口径的大小变化与射程的关系,火炮的后装密封问题如何改进等等,你们不能闭门造车,要多与士兵交谈,多听听士兵的抱怨,了解火器有那些地方不足,才能有针对性的改进。”
第571章 试探
听的贞武并无责怪之意,胤禄不由放下心来,他自知没有统兵征战的才能,处理政务也毫无经验,根本及不上一众兄弟,唯一能出彩的便是贞武交办的这个海军火器研究所,他自然是下足了功夫,他自幼擅长算数,多次被康熙夸赞,在京城也结识了不少历算学者。
去年接了差事后,他就将在蒙养斋纂修《律历渊源》的一众历算大家梅文鼎,梅成,年希尧、魏廷珍、王兰生、王之锐、陈万策、徐用锡,李锺伦,梅瑴成等网罗到了天津,奈何朝廷对火器管理甚严,一众人对火器知之不深,虽然算学造诣不低,一时之间,却不知从何着手,他心里其实比贞武还急。
听到贞武提出要找准研究方向和目标,多与士兵交流以了解现有火器之不足,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登时就大为兴奋,忙躬身道:“经皇上这一点拨,臣弟茅塞顿开,回去就给布置具体的任务。”
见胤禄一副少年心性,贞武微微笑了笑,这一年时间,他事务繁忙,对海军的这个火器研究所大为疏忽,如今想了起来,自然要一步到位,略一沉吟,他便道:“兵器研究所必须有专门的铸造作坊、炼铁作坊、最好的工匠,用以铸造用于研究的火器,你在海军学院附近寻个地方,将研究所建起来,一应设施都要最好的,研究人员的待遇,比照七品官员,以后再逐步提升。
另外,对火药也须着重研究,你跟上海的军工作坊联系一下,将各类的研究人才都集中起来,对造船有兴趣的,可调往上海造船厂,一应开支无须担心,概由朕负责。”
胤禄一听眼睛就亮了,看样子,贞武对这个火器研究所是给予很高的期望,他忙躬身道:“臣弟尊旨。”
老九胤禟不由颇觉惊讶的道:“皇上,咱们海军的火器如今不是远优于欧洲各国吗?何以还花费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研究改良火器?”
贞武看了看二人,才缓缓的说道:“弓马骑射已经不行了,如今主导战争胜败的是火器,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二万装备齐全,训练有素的海军完全可以横扫京师十二万驻京八旗,京师城墙虽然高大浑厚,在海军重炮面前跟纸糊的没差别,骑兵面对火枪火炮,连冲锋的机会都没有,唯有逃跑出有一丝生还的机会。”
海军火器有如此犀利?听的这话,胤禟不由一惊,稍楞一下,又觉不对,老十四这话言不对题,是什么意思?不可能是敲打自己,难道是要自己传话?正自琢磨,贞武已是接着道:“欧洲各国对火器的认识比我们早,也比我们更重视,他们同样在加紧对火器的研究和改良,他们很清楚,火器的优劣,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
目前,我们的火器虽然占有优势,但很不明显,随时有被追赶或者是被超越的可能,我们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能就此裹足不前。
火器的优劣,决定了海军的强弱,大清海军初建,起步本就比欧洲海上强国晚了数十年,在航海和造战舰方面,我们落后于欧洲,唯一的优势便是火器,若是火器没了优势,大清海军必然是屡战屡败的局面。
真若出现这种局面,甭说美洲的封国,就连澳洲也会被人抢夺,甚至是大清本土也会被不断割让,大清虽然疆域辽阔,可经不起几次割让。
要想维持海军的辉煌,保证海军的强大,就必须坚持不懈的研究改良火器,学习欧洲的造船航海技术,在各方面超越领先欧洲。”
微微一顿,他看向胤禄,道:“海军中,朕最重视的不是士兵和将领,而是火器和造船的研究人员,他们才是海军强大的保证,十六弟精通数学,也结识了不少数学大家,在海军大有用武之地,给朕将海军的兵器、造船、炼铁的研究所建起来,朕记你大功一件。
兵器、造舰、炼钢炼铁等方面研究,旦有小成,朕亦会封赏有关研究人员,朕不吝啬爵位官职银钱。”
听贞武明确提到爵位,胤禄一张脸立时胀的通红,他眼下最关心的就是晋爵,他当即便躬身道:“皇上圣虑深远,臣弟必当竭心尽力,尽快将火器研究所建起来。”
说了这半晌,贞武也乏了,微微点了点头,便道:“先跪安吧。”
……
待两人退出,贞武也起身出了大殿,闲适的一路往后花园散去,此次前来天津,他明面上是实地考察旗人在军工作坊的情况,暗里为即将到来的大春旱未雨绸缪,而最主要的目的却是借此机会试探各方的反应。
由于康熙仍在,登基以来,他基本上是萧规曹随,力求平稳过渡,再一个也是想看看康熙的康复情况,康熙虽然瘫痪,人却是清醒的,畅春园的防护都是他用老了的几个领侍卫内大臣,贞武根本就安插了不了人手,当然,他也不想安插人手,对康熙,他是深怀感激之情的,康熙如今已是活一年少一年,他实在不想让康熙心里感到不安或者是憋屈,那对谁都没好处。
原本,他以为这种情况至少要维持一年左右,未料康熙却是主动提出要搬去热河行宫——避暑山庄,避暑山庄虽然有大清第二个政治中心之称,可毕竟与京师无法相比,康熙此举,无异于表明他已经对康复不抱希望了,主动退出大清的权力中心。
既是如此,贞武自然也没必要再稳,他登基已经半年,人心早已安定下来,也是时候巩固皇权,培植自身势力,大展拳脚了,不过,为了维护康熙的颜面,对一众大臣的调整,他还是很有分寸的,但是对一众旗主王公,他就没那么客气了,兵权上面,半分妥协的余地都没有。
从禁卫新军的不分八旗,老十三总理兵部,领丰台大营,清理整顿驻京八旗,到用上三旗的统领顶替下五旗的统领,这一系列手段下来,他倒是想看看这群旗主王公的反应,看看有没有不怕死的敢乘着他不在京城兴风作浪,他现在是急需一、二个立威的对象,身份越尊贵越好。
另外,这次来天津,对老八也是个考验,老八跟一众旗主王公关系不错,老十现在又掌着禁卫新军,可谓是要人有人,要兵有兵,自己又不在京城,他若是真有不臣之心,大可乘机挟持康熙废黜自己这个皇帝,另立新君,这对他而言,可谓是最后的机会了,他若放弃这次机会,也就意味着甘心为臣了。
正自边走边想的出神,却突然自右边林子里飘出一阵歌声,“鸿影翩来,骤觅得花枝遮翠秀,浣了弓鞋新绣,墙边瞥露裙纱……”歌声甜美,清脆,字字咬金断玉,贞武不由驻足倾听,不料歌声却是嘎然而止,他不由微微笑了笑,这些个大胆的宫女是以此来吸引自己,以博上位,该是被侍卫赶走了。
自从康熙去了畅春园,后宫的妃嫔和宫女自然也都跟了过去,就连他额娘德妃都跟了过去,他登基半年,却还未曾选秀,后宫着实空虚,也不怪这些宫女有想法。
微微笑了笑,他又不紧不慢的向前漫步而去,忙完这正子,是该开始选秀了,三宫六院,是个男人都盼望,不过,这侍寝的规矩的改改,太死板了。想到这里,他眉头不由微皱了皱,已经半年时间了,怎得日本的还未谴使来朝?日本那个小将军德川家继,该不会是被逼退位了吧,解冻后,得谴人去看看是什么情况。
……
天津城里衙门多,明代天津是三卫衙署重地,仅是三卫的大小衙署就有二十四座,另外还有诸如户部分司、天津兵备道、都察院署、屯田察院署、提刑兵备分司署、清军厅署、盐运都司署和文学、武学官署等等总计就有三十余座,到了大清,天津三卫合一,另外又新建了一些官署。
衙门多,自然是官员也多,因为夹杂有各部院的派出分司,因此满人官员不少,其中不乏消息灵通者,施世纶大轿还未回到衙门,朝廷恢复直隶总督,升施世纶为直隶总督,并且总督衙门迁至天津,天津也随之升格为府的消息就传了开来。
消息一传开,整个天津登时就轰动起来,官绅士庶皆是举手相庆,天津设总督衙门,并且升格为府,这意味着大把的官缺,意味着升迁的机会,一众官员自然欣喜不已,立即就开始四下钻营,上下打点,以期能分一杯羹。
士绅们则是庆幸天津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天津升府,又是总督衙门所在地,那必然是锦上添花,更为繁华富庶,百姓们举手相庆则是因为施世纶这个清官能够在天津多留几年。
在确认了消息属实后,天津城里的士绅富户商贾百姓便开始放鞭炮庆贺,鞭炮声起初还较稀疏,很快就密集起来,更有不少的士绅富户商贾百姓前往丁字沽行宫外远远的磕头。
第572章 紫竹林
天津东门里路北,有一所官衙,原是前明的兵备道衙署,始建于明弘治四年,前明的兵备道统辖三卫军事、司法和城建事宜,可谓位高权重,衙署自然亦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轩敞肃穆,如今这里已是施世纶的临时衙门。
整个天津城鞭炮声四起,处处都洋溢着欢庆的气氛,新迁的直隶总督施世纶却是一脸愁容的端坐于签押房,升为直隶总督的喜悦已经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大旱的担忧,他这可是临危受命,直隶总督管着直隶、河南和山东等地军民政务,三省皆是春旱的重灾区,若是抗旱救灾不力,他这个总督怕是做不长。
啜了口浓茶,他详细回想了下陛见时的情形,贞武对旱灾一字不提,却又积极着手准备以工代赈,这是担心走漏风声引发恐慌?还是他对赈济已经胸有成竹?贞武刚刚登基改元,便遇上大旱,没理由不重视,只怕是另有想法,眼下,贞武既未明说,还是装糊涂的好,轻举妄动,反而不美,不过,还是得未雨绸缪,以免事到临头,手忙脚乱。
放下这头,他又为自己的亲兵发愁起来,直隶总督乃是天下总督之首,一举一动都分外引人侧目,总督按例拥有一标三营的亲兵——督标,人数即便再压缩一点,基本的二千兵马是不能少的,问题是总督衙署设在天津,贞武又说的分外明白,天津是朝廷的脸面,这二千兵马是按绿营兵丁的标准配置,还是按海军士兵的标准配置?
从心里来说,他更倾向于海军士兵,不仅号褂简单大方,而且军姿肃然,号令严明,训练亦非是绿营可比,不过,他身为直隶总督,督标仿海军,似有标新立异之嫌,然而从贞武组建禁卫新军的举措来看,似有推广新军的意思,看来,这事得奏请贞武圣裁。
想到这里,他不由轻叹了一声,这直隶总督看着威风,实则却是难当,还不如两广或者是云贵总督,天高皇帝远,事事皆可自主。
感叹之后,他又皱起了眉头,以工代赈,针对的都是身无一技之长的苦力,什么工程才适合,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解决可能出现的大规模的流民潮?
……
天津城外南郊,紫竹林。
紫竹林位于海河西岸,原本仅仅只是一个村庵,规模非常小,其名不见经传,但随着海军军工作坊征地之后,紫竹林便名声大噪,成了天津人茶余饭后挂在嘴上的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
不过二年时间,紫竹林已是面目全非,之前简陋的村庵和紫竹林庙都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厂房和规划齐整的道路民居,随着上海虹港的一部分工匠陆续的转移过来,大量的各地工匠也都闻风而至,一众嗅觉灵敏的商人亦是紧随而来,整个紫竹林仿佛是一夜间便热闹繁华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为天津的另一个繁华中心。
半年前,当大批的八旗子弟涌入军工作坊后,无异于是锦上添花,使得紫竹林更添几分繁华,旗人扎堆的地方,根本就无须担心酒肆茶楼的生意不好,这一点,不仅是京城的商人知道,稍稍有点见识的商人都知道。因此,旗人一来,紫竹林的各类大小茶馆酒楼便应运而生,而且皆是生意兴隆。
老九胤禟从丁字沽行宫回到紫竹林的别院之后,他也懒的费神召集各旗派驻在天津管理旗务的勋贵,而是直接就命人到紫竹林的各作坊张贴告示,到大小茶楼酒肆去散布消息,目前天津的旗人不过四千,派来天津管理旗务的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而且一个个不识好歹,胤禟对他们殊无好感,也想借此机会给他们一个教训。
后日一早公开考核,与所有工匠同一开河标准,不能转为正式工匠者,三月后复试,复试仍不能合格者,逐出作坊,将其亲属子弟从禁卫新军中开革,一家人发往盛京,考核徇私舞弊者,流放澳洲,聚众闹事者,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
消息一传开,整个紫竹林立时就轰动起来,一众平民工匠早就对旗人出工不出力,成天在作坊混日子的行为不满,一听这消息,无不拍手称快,而一众旗人则是人心惶惶,惴惴不安。
紫竹林的大大小小的茶楼立时就人满为患,一众旗人闻讯之后纷纷赶到各自熟悉的茶馆,紫竹茶楼同样是人满为患,这里的常客多是镶蓝旗的,此时,一大群旗人正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听说是九爷派人张贴的告示,这事会不会是贞武爷的意思?”
“这还消说,自然是贞武爷的意思,让咱们进军工作坊不就是贞武爷提出来的?”
“逐出作坊,开革禁卫新军中的亲属子弟,举家发往盛京,这也忒狠了点,咱们不考核,也不做这什劳子工匠了,回京去。”
“别他妈站着说话不腰痛,九爷可是说了,不愿意做工匠的,要回京也可以,不过,亲属子弟照样要开革出禁卫新军,这不又回到老样子了?咱们来天津可就是冲着能改善一家人生计来的。”
“早就提醒过你们,不要混日子,你们看看作坊的那些个工匠,谁跟咱们似的?”
“一边去,少来马后炮,你后响能考核过关?”
“我自然能过关,这可不是胡吹,我那师傅早就说我可以出师了,我这可不是马后炮,这话也不是今天才说,早就提醒过你们,贞武爷为啥让咱们旗人进军工作坊?解决咱们生计只是一方面,朝廷如今可不缺银子,打日本一仗就赚了七千万两……”
“得了喂,你老省点唾沫,咱可没功夫听你瞎掰,直接说吧,咱哥几个现在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聚众闹事者,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告示上写的清清楚楚,我看这回可不象是闹着玩的,别没事找事。”
“哎,要我说,在军工作坊踏踏实实的干呗,这可是两份钱粮,何必去找不自在,不就是活儿苦点累点嘛,民人能做,咱旗人就不能做?无非是放不下架子,觉得给民人当徒弟有失身份嘛,有什么放不下的,看在白花花的银子份上,什么都得放下。”
一众人正说的唾沫飞溅,一人快步走了进来,高声说道:“最新消息,十三爷在京师开始全面清理整顿驻京二十四旗,前日开始进行各旗春季大考核,极其严厉,已经考核的三个旗,有三成兵丁考评不合格,被革除。”
众人一听,心里都不由一沉,朝廷这回看来是玩真的了,京师也在大张旗鼓的整顿,半晌,才有人担忧的问道:“革退了三成,这生计如何解决,总不至于甩手不管咱们了吧?”
“瞧你这话说的,怎么能说不管?如今又是海军又是禁卫新军,还有军工作坊,咱们的出路比以前可多了不少,不过,当兵那得要你有本事,吃不了兵饷,这不还可以做工匠嘛,工匠也做不了,那就只有回盛京去种地了。”
“盛京那地儿就甭说了,还是在作坊踏踏实实的干吧,这活计也不难,这次考核过不了关,三个月后准没问题,只要认真肯做,还真没咱旗人拿不下的。”
这话倒是实在,盛京那地儿,虽说是大清的龙兴之地,可见惯了京师和天津的繁华,谁还愿再回那苦寒之地,更何况回盛京种地哪有在作坊舒心?
一众人垂头丧气的正准备散场,又一个镶蓝旗的后生跑了进来,嚷嚷道:“诸位叔伯兄弟,天大的好事儿,刚刚从九爷那里传出消息说,顺义禁卫新军考核已经结束,一万人合格者达到八千余人,未合格者继续无饷留在顺义训练,半年后再行考核,所有考核合格者,一律领取马甲的兵饷。”
一听这话,众人不由大为欣喜,他们家中都有亲属子弟在禁卫新军,原本是听说禁卫新军要淘汰一半的,如今竟然只淘汰了二成不到,而且被淘汰下来还可以继续留在顺义训练,虽然没饷,但如此一来,通过考核的机会就大的多,再说也能省下一个人的口粮不是,别小看一人的口粮,有道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十七、八岁的后生,一年的口粮可不是小数。
众人登时又议论起来,“考核一通过就拿马甲的饷,那一个月的钱粮折合下来,可是足有四两半,这一年下来可是五十两银子。”
“禁卫新军是皇上亲手组建的新军,待遇当然优厚,你看看海军,最低的饷银是四两,出海还额外有补贴,一月下来,足能拿到六两,征日本那一战,知道海军得了多少赏银不?一百万两,南洋舰队才多少人?”
这时,一个叫佟十五的工头插话道:“亏你们还是旗人,那么丁点银子就把眼睛晃花了?眼睛别总是只盯着银子,这可是禁卫新军的第一批兵丁,海军的第一批兵丁现在最少也是七品的把总一级,禁卫新军最低待遇是马甲的饷,这说明什么?圣上重视!诸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大家都懂,怎么事到临头就都看不明白了呢?”
第573章 大同婆娘
听的佟十五这番话,众人心里都是一热,这话一点不错,早就听说禁卫新军跟海军是一样的,要四方征战,也要不断扩军,既是如此,首批兵丁则占有巨大的优势,不仅升迁容易,而且升迁的机会也大,不过,众人对后半句话却是没听懂,一朝天子一朝臣,跟咱们这些脚底泥有什么关系?一众人都眼巴巴的盯着佟十五,等着他往下说。
不料,佟十五却是半晌没开口,与他相熟的马军便开口催促道:“十五哥,咱不兴说话只说一半的,快接着说,大伙这心里都跟猫挠似的。”
佟十五微微笑了笑,道:“我也是瞎琢磨的,正所谓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咱大清入关七十多年了,这风水是否也该轮流转一转了,不出意外,禁卫新军几战下来,定然有一批新贵冒出来,在座诸位,若是日后发达了,可不要忘了提携一二。”
这话虽然没说透彻,但几个心思灵动的却都是品出了其中的含意,他这是暗指贞武爷刻意培养一批新贵来牵制或者是说平衡如今朝中的这批王公勋贵?真若如此,可就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佟十五说完,自觉失言,感觉说的太直白了,向众人微微点了点头,便转身欲走,马军一见,忙道:“回去也没事,十五哥何必如此急着走?”
“怎会没事?”佟十五停住脚扫了众人一眼,道:“还不赶紧买了礼物去拜访各自的工匠师傅,复试若是过不了,一切都是扯淡。”
一听这话,众人不由纷纷结帐出门,禁卫新军不仅兵饷高,难得的是前途无限,若是因为自身考核不过关而致使家中的兄弟子侄被开革出禁卫新军,可真就没脸回京见人了,看来,以后想在军工作坊混日子,是不可能了。
见一众人纷纷购置点心糖果,佟十五不由暗松了口气,他虽是镶蓝旗的,但妹妹却是嫁给了胤禟府的一个小管事,今日是刻意来做托儿的,虽说是做托儿,但他心里却一点不觉内疚,他本身就对禁卫新军抱以极大的希望,而且他弟弟佟小海也在禁卫新军。
对旗人在军工作坊混日子,佟十五也有几分看不惯,不过,他心里清楚,旗人这些年来油手好闲惯了,偷奸耍滑,拈轻怕重,沉不下心来做事是在所难免的,这些个毛病在短时间很难改掉,除非是有极大的动力或者是压力。
这次皇上下狠心纠改这种风气,对他们来说是件好事,毕竟这是生产军械的作坊,生产的军械又是给他们八旗子弟用的,这可来不的半点马虎,否则就是害自家的子弟,再说,在军工作坊也是大有可为的,工匠的工钱可是分等级的,只要认真踏实,几年后,拿五、六两一个月的工钱还是有可能的,不比吃兵饷差。
镶蓝旗的旗人买礼物拜访各自的工匠师傅的消息很快就在紫竹林传了开来,佟十五的那番话也随之传了开来,其他各旗自是不甘落后,尽皆争相效仿。
……
紫竹林新建的别院中,胤禟颇为烦闷的在后院散心,自将考核的消息散布出去后,他心里就有些忐忑,虽然刻意在镶蓝旗、正红旗安排了托儿稳定人心,他仍是有些不放心,以前,他极少与这些下层旗人打过交道,偶有接触,留下的也是恭顺谨慎的印象,到紫竹林半年,几次的微服私访下来,他才算是对这些个旗人有了深刻的了解。
一众破落旗人又穷又要面子,样样稀松却架子天大,惟独一张嘴能说会道,正经事做不好,闹事他们个个可都不含糊,真不知道老十四是怎么想的,竟然将这么一群废物打发来军工作坊,若是日后由旗人独力生产军械,那火器谁敢放心使用?
如今老十三在京城清理整顿驻京八旗,他这也算是整顿军工作坊的旗人,可不能出什么乱子,老十四登基之后一直没有封赏一众兄弟,如今既然开始调整官员,那离着封赏他们也不远了,这时候若是出点乱子,封爵是肯定要受影响的,要是让老十三的爵位超过自己,可真是没脸见人了。
正自心烦意乱,他的护卫包大同快步赶了上来,躬身道:“禀主子,镶蓝旗的率先采购礼品拜访各自的工匠师傅,其他各旗纷纷效仿。”说着,他又将佟十五的话复述了一遍。
胤禟微微点了点头,心里暗松了一口气,对佟十五这个名字倒是记下了,待包大同说完,他才淡淡的道:“知道了。”见包大同并未退下,他不由微觉诧异,瞅了他一眼,问道:“还有事?无须隐瞒。”
“回主子。”包大同犹豫了下,才道:“奴才不敢太确定,皇上好象在紫竹林。”
老十四在紫竹林微服私访?胤禟听的不由一楞,忙问道:“你见过皇上,怎会不确定?”
包不同躬身道:“奴才是认得皇上,不过在紫竹林并未亲眼看到皇上,只是看见御前三等侍卫塔毕克,是以只是猜测,皇上到了紫竹林。”
“知道了,不可走漏风声。”胤禟微微颌首叮嘱道。
待包大同退下,胤禟便原路折返回书房,紫竹林的军工作坊建起之后,老十四一直未来过,前来微服私访的可能很大,但也不排除他只是派人来关注旗人的动静,一路思忖着回到书房,胤禟便唤来跟随他来到天津的二管家常有志,吩咐道:“整治一桌上好的席面,将新送来的几个大同婆娘和扬州瘦马也装扮一下。”
一听这吩咐,常有志亦是微觉诧异,天津这地面上,有谁值得九爷如此倾力招待,莫不成是皇上要来?他也不敢多想,忙躬身道:“奴才明白,这就吩咐下去。”
待常有志退下,胤禟才靠近火盆坐下,一众旗人既然是安守本分,老十四若真是到紫竹林微服私访,则必然是要到他的园子来的,扬州瘦马不希奇,大同婆娘定会让老十四耳目一新,想到这里,他不由微微笑了笑。
所谓大同婆娘乃得名于前明大名鼎鼎的《嫖经》,又名《青楼韵语》,书中有载,“九边如大同,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而妇女之美丽,什物之雅好,皆边寨之所无者。市款既久,未经兵火故也。谚称‘蓟镇城墙’、‘宜府教场’、‘大同婆娘’为三绝。”随着《嫖经》的流传,大同婆娘也随之名扬天下,名头更在扬州瘦马之上。
包大同猜测的不错,贞武确实到了紫竹林,紫竹林就在天津南郊,离城不过十余里,快马盏茶时间便至,天津军工作坊不仅涉及到解决旗人生计问题,更是大清日后的军工重地,贞武岂有不亲自前来视察的道理,之所以微服前来,自然是想看到真实的一面,详细了解旗人在军工作坊的情况,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亲眼看看,他实不放心。
贞武赶到紫竹林时,正撞上一众旗人提着点心礼品去拜访各自的工匠师傅,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穿着体面拎着礼品的旗人,他手下一众侍卫稍加打听,便知道了事情的原委,闻报后,贞武不由暗自好笑,这些个旗人,说白了,就是欠收拾。
在达春、罗静、车同几名侍卫的护卫下,贞武沿着大街缓缓的踱着,已是晚饭时分,离着天黑又还有段时间,正是紫竹林人气最旺的时候,不少工匠不畏寒冷,三三两两的结伴在大街上闲逛,大街上也就显的分外热闹。
最让贞武意外的是人群中不少人都是穿着仿制的海军棉大衣,式样完全相同,就是颜色不一样,看来,海军已经成为这些工匠的崇拜对象了,等到明年,这种军大衣式样可能就会流行起来,他不由着意留神看了下街上人群的衣着,大都衣着厚实。
一路闲逛下来,他稍稍留意了下各类店铺,生意最好的要数酒铺,不少工匠就在店门口买酒,一口饮了接着闲逛,也有站在门口慢慢品的,再一个就是小饭铺,家家都人满为患,喧闹不已,同样的喝酒的多。
贞武看的不由微微摇头,大清的酒税虽然不高,但自康熙二十八年始,为培育国力,节省粮食,康熙便陆续下旨,饬禁北方各省多造烧酒,糜费米粮,着严加禁止。由此,北方酒水多由南方贩运而来,酒价可不便宜,如此嗜酒,这些个工匠一个月的工钱怕是没有节余的了。
着人去随便探问了下,原来这些嗜好喝酒的工匠多是单身,一则是为了喝酒御寒,二则也是无聊,晚上无事可做,喝个半斤酒回去一觉睡到天亮,省却了不少烦恼。
贞武听的微微一笑,这事没法阻止,他能做的也就只能是建议各作坊办个免费的夜校,给有上进心的年轻工匠一个学习的机会,他转身正欲去寻个茶楼酒楼坐坐,却见一人犹犹豫豫的直对着他走了过来。
还离着七、八步远,侍卫车同就上前将来人拦了下来。
第574章 谋划晋商
一见有情况,罗静也赶紧的护在了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