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弊主-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阿玛病危。”胤禑沉声道:“皇太子和八哥已经赶往小汤山行宫,特地命十五来通知三哥,速速前往,以防皇阿玛召见。”
康熙病危?临终召见?胤祉不由一惊,脱口说道:“昨日本王上的请安折,皇阿玛还亲笔回复,何以突然病危?”说着,他便死死盯着马齐,谁都知道老十五是太子一党的,他是真有些不敢相信。
一见胤祉不相信,马齐忙长身一躬道:“此事千真万确,乃是领侍卫内大臣伊德、诺尔布亲至上书房禀报,皇上沐浴出来时再度中风,病情危急。”
短短时间内,胤祉已是冷静下来,不论此事是真是假,自己目前根本不是老十四的对手,而且老十四已经是皇太子,没必要冒天下之大不讳,弑君篡位,他立即点了点头,转头沉声吩咐道:“备马。”
见胤祉尊命,胤禑和马齐都是暗松了口气,京城的几个皇子,有争储之心的就是这个老三,他肯尊命前往小汤山,这差事就算完成了大半。
……
胤祯、胤禩、伊德一行没有进城,而是由城郊直本小汤山行宫,一路上,众人皆是毫不怜惜马力,频频扬鞭催马,八十余里路程半个多时辰便即赶到。
听的马蹄声,几个领侍卫内大臣都一齐迎了出来,待胤祯跃下马来,几人忙恭敬的上前请安见礼,胤祯却是没心情闹这些个虚礼,劈头就问道:“皇上病情如何?”
富尔丹忙道:“回皇太子,皇上一直处于昏迷之中,太医说药石已经无效。”
药石已经无效,胤祯心里暗自腹诽,二次中风,这年头还能有什么特效药不成?他一边快步前行,一边问道:“可施行针灸?”
几人都未料道胤祯会有此一问,微楞了一下,显亲王衍潢才小心的道:“未听闻太医提及,想是风险较大的缘故。”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太医们一般都是采取保守治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路急行,他很想问问侍卫处和亲军营、前锋营、护军营的兵力掌控情况,另外还有西山大营的情况,但却觉的有些太着痕迹,最好是先见了康熙再问。
听闻皇太子到了,一众太医也都赶紧的聚在门口恭迎,见到胤祯在众人的镞拥下大步前来,立时就跪了一地。
胤祯仅仅只扫了众人一眼,便脚不点地的进了寝宫,整个寝宫灯火通明,宽大的御榻上,康熙侧身躺着,脑袋微垂,下巴向前面略微探出,殿里的宫女太监见胤祯进来,都是不言声的跪下,胤祯微微摆了摆手,缓步踱到康熙的榻前,坐了下来。
看着毫无知觉的康熙,胤祯心情万分复杂,自康熙四十八年他上书倡立农学院以来,康熙对他是恩赏有加,多方回护,可谓是圣眷深隆,没有康熙的支持和宽容,他岂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展到如今这地步?
想到在广州遇刺后,康熙赠送火铳,帮他物色侍卫,想到三年三晋爵,康熙在朝堂上的回护,想到康熙在观看西班牙舰队时的后怕和担忧,想到康熙平时里的和蔼笑容,淳淳教诲,胤祯不觉大为内疚,若是自己不进言以温泉辅助治疗,康熙或许不会二次中风,虽说他最后的死因也可能是脑溢血,但那毕竟是九年后的事情。
在榻前呆了半晌,胤祯才起身走了出来,此时,几位上书房大臣已经赶了过来,静静的候在门口,见到胤祯出来,都不言声的跪了下来,胤祯扫了众人一眼,见李光地和温达两位久不上朝的上书房大臣也都赶来了,不由微微点了点头,而后一言不发的径直进了旁边的偏殿,一众人都不由面面相觑,迟疑了下,才鱼贯而入。
见一众人都跟了进来,胤祯的目光从一众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身上逐一扫过,最后停留在了一名戴着水晶石顶官帽的官员身上,这是五品顶戴,太医院的院使就是正五品,略一沉吟,他才问道:“皇上病情如何?”
太医院院使孙之鼎早被胤祯盯的浑身不自在,一听这话,连忙上前躬身呈上早已准备好的康熙脉案,道:“这是皇上的脉案,请皇太子过目。”
胤祯幼年时处略学读过一点医书,这些年早就忘得一干二净,当下接过脉案放在一边,道:“直接说。”
康熙的脉案可是太医院一众太医精心整编过的,见胤祯看都不看一眼,孙之鼎登时便大感紧张,稍稍沉吟,他才躬身道:“回皇太子,皇上此乃二次中风,眼下病情危及,药石无效,微臣等手段用尽,却毫不见效,微臣等无能,恳请皇太子责罚。”
“皇上昏迷多长时间了?”胤祯沉声问道。
孙之鼎听的心里一紧,生怕胤祯问中风缘由,在座一众上书大臣,可是有懂医的,要是现场质疑,可不是好玩的事,他忙躬身道:“回皇太子,皇上昏迷时间已有近二个时辰。”
胤祯略一沉吟,才沉声道:“药石无效,何以不尝试针灸?”
针灸?孙之鼎一楞,中风可是头部问题,如何敢针灸,好则罢,如是有个万一,康熙若是因此死了,那可是脱不了干系的,稍一沉吟,他才谨慎的回道:“回皇太子,针灸风险太大,无人敢尝试。”
“风险太大,难道拖延不治就没有风险?”胤祯语气颇为不善的道:“你说说,皇上这情形,再拖延下去,会是什么后果?”
第548章 太子心思
皇太子就是什么意思?难道不放心,想一不做二不休,彻底致康熙于死地?孙之鼎登时就额头见汗,这风险可不是一般的大,而且事后不论成败,他都难逃一死,他不觉又将身子往下躬了躬,迟疑着道:“回皇太子,微臣不敢言。”
“本宫问你,针灸有没有丝毫希望?”胤祯沉声问道。
看来皇太子这是铁了心,要把他往死里逼了,孙之鼎顿时急的满头是汗,急速的思忖了片刻,他不由灵机一动,沉声道:“回皇太子,脑部针灸治疗中风,惯用疗法是放出淤血,风险极大,若是见效,皇上或有清醒的机会,不过,这机会微乎其微,而且,稍有差池,皇上会即刻……,诸位中堂大人,有明医理者,微臣恳请皇太子征询之后,再做决断。”
听的这话,一众上书房大臣顿时腹诽不已,有这么祸水东引的吗?这事情谁敢表态?一个个立刻低头不语,生怕胤祯点到自己头上。
胤祯扫了众人一眼,微一沉吟,才道:“张鹏翮。”
张鹏翮心里一跳,暗暗叫苦,这事又不是朝廷政务,可不能率先表态,他忙躬身道:“微臣在。”
“你马上谴人回京将京城所有懂医术的西洋传教士带来,俄罗斯馆也着人去问问。”胤祯吩咐道:“一个时辰内必须赶到。”
一听这话,张鹏翮不由大喜,忙躬身道:“微臣谨尊皇太子谕令。”说着便赶紧躬身退了出去。
其他几位上书房大臣不由大为傻眼,太子这招可是太着痕迹了,这事随便谴个护卫都能办,何必要张鹏翮亲自去办?这不是成心把他摘出去吗?
胤祯看了众人一眼,才道:“孙之鼎,你先去与众太医商议具体针灸的方案,皇上昏迷的时间已经足够长,耽搁不起。”稍一沉吟,他才接着道:“本宫与诸臣工也商议一下,是否进行针灸?”
见胤祯居然如此处理,孙之鼎不由一阵失望,看这情形,最终还是要针灸,他忙躬身道:“微臣尊命。”
待孙之鼎退出,胤祯第一个便望向八阿哥,道:“胤禩,你是何意见?”
胤禩是真不知道老十四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是想救康熙,还是担心康熙不会死?不过,这个问题,实在是难以回答,略一沉吟,他便从容道:“回皇太子,臣是关心则乱,此时已是六神无主,实难辨别其中利弊,还望皇太子恕罪。”
这话虽有油滑之嫌,却也算是得体,胤祯又瞟向了显亲王衍潢,沉声道:“衍潢,你是何意见?”
衍潢显然未料到胤祯会突然问到他头来,这事情可大可小,坚决不能乱说的,微一沉吟,他便沉声道:“奴才不懂医理,实不敢妄言。”
胤祯眉头微微一皱,正待开口,却听的达春在外禀报道:“禀太子,三爷、五爷他们赶到了,在外候见。”
他们来的倒是够快,胤祯毫不迟疑的道:“请他们进来。”
很快,老三胤祉、老五胤祺等一众皇子就鱼贯而入,齐齐抱拳半鞠见礼,胤祯看了看,除了老九、老十三两人,京城的成年皇子皆已到齐,他不由暗松了口气,看来,老十三两人已经掌控了步军营的人马。
待众人起身,胤祯便道:“衍潢,你将方才的情况给他们通报一下。”
衍潢应了一声,便将情况简短的说了一遍,胤祯接着便道:“如今正在商议是否考虑对皇上进行针灸治疗,时间紧迫,大家各抒己见。”
康熙不论是否进行针灸治疗,怕都是凶多吉少,这事情猜对了没奖,猜错了怕是有大祸,在场众人都掂的清这事情的份量,谁也不敢轻易开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去做这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等了片刻,见众人都不出声,胤祯便缓缓说道:“本宫对中风病症知之不详,但皇上昏迷不过一个时辰,领侍卫内大臣就连夜通知我们,可见病情之凶险猛烈,若不及时施救,继续拖延,情形可能更坏,我认为针灸治疗,至少还多出一份希望。”
一众皇子、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都揣摩不透胤祯的真实想法,太医院院使孙之鼎说得很清楚,针灸治疗风险很大,治愈的希望却很小,不知道太子是真心想救康熙,还是想借这机会彻底致康熙于死地,这事谁也不敢掺合,反对也不妥,赞成也不妥,胤祯既然不点名问,他们也乐的不做声。
见没人吭声,胤祯干脆的道:“既是无人反对,那就这样定了。”说着,便站起身来。
八阿哥胤禩此时却开口道:“针灸治疗,风险太大,万一有不忍言之事,恐招致物议,有损皇太子声誉,恳请皇太子三思。”
听的这话,胤祯缓缓的坐了下来,心里却是颇为的欣喜,老八肯如此说,那是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可见老八是彻底的放下了争位的念头。
见胤祯是铁了心要针灸治疗,不管他是出于何种目的,做为十四党的大员的李光地都必须得支持,他现在才明白胤祯为何要将张鹏翮支开,见胤禩开了口,他便接着道:“是非公道自在人心,皇上目前病情凶险,针灸治疗总比束手无策多出一分希望,老臣赞成皇太子提议。”
李光地说完之后,整个偏厅一片安静,众人都清楚,李光地这是在抛砖引玉,正在犹豫是否借这个机会投太子所好,富尔丹却已躬身说道:“奴才附议。太医院的那些个太医历来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更喜欢夸大风险,以便事后推卸,奴才不懂医理,太医既说有希望,便应全力一试。”
一听这话,马齐登时就动了心,八阿哥方才的话已是彻底的表明了支持太子的立场,他也没什么好顾忌的,正待开口,十阿哥胤誐却是抢先开了口道:“这话有理,那些太医生最喜虚言恫吓,应该命他们竭力一试。”
“好。”胤祯立即接着道:“即便拼着遭人非议,本宫也要命太医全力以赴,本宫不想因此而抱憾终生,事不宜迟,命令太医马上准备。”
第549章 稳定人心
西偏殿,自太医院院使孙之鼎回来说,皇太子让准备针灸的方案后,一众太医便都是愁眉苦脸的枯座不语,他们都不是滥竽充数之辈,康熙这情况,他们都清楚,是脑内出血,凶多吉少,若是侥幸能挺过去,还是有清醒的可能,但康熙能不能挺过去?之后能不能清醒,多长时间才能清醒?却是谁心里也没底。
有关康熙的针灸治疗方案,他们是早有准备,制定出来之后又经反复讨论,却是没人愿意或者是敢于实施,因为康熙现在本就是命悬一线,即便是针灸,也不敢保证康熙不是死,而且,即便是有效,也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朝廷一众王公大臣却是历来只看疗效,康熙若是就此驾崩,他们按例也就是个即行革职,戴罪当差的处罚,毕竟还有日常侍侯护理康熙的周、罗两位太医做替罪羊。如果针灸之后,康熙当即驾崩或者是拖个一天半日的驾崩,那搭进去的可不就是几个太医那么简单。
这笔帐,太医院的一众官员、太医都会算,因此,在听到皇太子让准备针灸的方案之后,一众人都不由一脸的苦涩,太医看起来是荣耀无比,名利双收,实则个中甘苦,唯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给皇帝、妃嫔治病,可是非比寻常,真正是‘一药误投,生死所系’此并非虚言,乃是御医的真实写照,别说是用错药,便是份量有误,那也是祸不可测。除此之外,他们还得处处防着内府官员、太监设置障碍,不时得给这些人行贿孝敬,以免这些个小人从中作梗,银钱都是小事,太医毕竟名声在外,不愁没有进项。
他们最怕的是卷进权力斗争的旋涡,宫禁之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变幻莫测,他们这些随时进出皇宫的太医,稍有不慎,便会卷入进去,惨遭杀身之祸。
康熙中风的背后隐隐约约有皇太子的影子,这事情,院使、院判和几个当事太医都是心知道肚明,皇太子如今又坚持用针灸治疗,其用心亦是不言自明。
真不知道,此劫过后,太医院能有几人逃得活命?院使孙之鼎暗叹了一声,才打起精神道:“诸位,针灸治疗应是在所难免,既然已无退路,只能拼力一博,再顾虑也是枉然。”说着,他取过针灸方案,提笔利落的署上自己的名字,而后递给张院判,道:“皇上病危,乃是朝野瞩目之大事,不要存侥幸心,都签字吧。”
张院判接过方案,却是大为犹豫,这哪是什么治疗方案,纯粹是生死薄,签名之后断无生理,就凭这十几个太医还能弄成法不责众的局面?就在他犹豫之时,皇太子胤祯却是带着一帮人走了进来。
众太医一见,连忙起身准备行礼,胤祯却摆了摆手道:“免礼,针灸方案可已制定出来?”
孙之鼎忙躬身回道:“回皇太子,针灸治疗方案早已备下,皆因成功治愈的机率太小,未敢提出,微臣恳请皇太子三思。”说着,他便躬身呈上方案,道:“请皇太子过目。”
胤祯却没接,径直在一张椅子上坐定,开口说道:“既是早备有方案,即说明针灸治疗还是有一定的机会,不必再犹豫,竭心施为便是。”
一听这话,孙之鼎也不敢再进言,忙躬身道:“微臣尊命。”
胤祯点了点头,语气温和的说道:“皇上病情凶险危急,你们不要有顾虑,尽管放手施为,事急从权,本宫给你们最大限度的权限,扎针、药方、用药等都不必请示,只管施展你们的手段。
若是万一有不忍言之事,本宫绝不责罚,若能邀天之幸救醒皇上,便是擎天保驾之功,有功人员一律官升三级,赏银二千两,本宫还另划拨十万两给太医院以资奖励。”
这话一出,孙之鼎不由一呆,皇太子这是什么意思?这到底是救康熙,还是杀康熙?不过,不管怎么说,有这句话,太医院的一众太医算是有了条活路,他忙率先跪下,叩首道:“皇太子隆恩,太医院上下,即便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胤祯起身道:“皇上昏迷时间太长,要抓紧时间,本宫期待着你们的好消息。”说着便快步走了出去。
一众皇子、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皆是满头雾水的跟了出去,皇太子这话,可真是让人难以琢磨,太医们把康熙治死了,不追究责任,救活了有重赏,到底哪个才是重点?
出了西偏殿,胤祯扫了一众兄弟一眼,才道:“皇阿玛病危,诸位兄弟就暂在小汤山行宫住下,为皇阿玛祈福吧。”
一众皇子心里都清楚,老十四这是要软禁他们,不过这理由却是光面堂皇,无法驳斥,胤禩、胤誐、胤禑三人已是带头躬身道:“臣等尊命。”老三、老五几个没法,也只的躬身领命。
待一众皇子退下,胤祯才带着一众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来到前宫正殿——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
见胤祯一行进殿,值守太监急忙多加了几盏烛台,整个大殿立时明亮起来,胤祯落座之后,便招呼众人坐下,微微沉吟,他才道:“诸位皆是朝廷股肱之臣,骤逢大变,当以何事为先?”
胤祯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要抓兵权,马齐先前就欲表现,却是被人抢了先,当下不再犹豫,立即便开口说道:“皇上一身之安危,系江山社稷之稳定,奴才窃以为,当前应封锁消息,以免京师地方动荡不安,继则,令京畿兵马严阵以待,以防居心叵测之人乘机做乱。”
听的这话,几个领侍卫内大臣心里都是一惊,康熙还未死呢,皇太子也还未登基,就开始要剥夺他们的兵权了?这可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李光地却是不动声色的瞥了马齐一眼,这种情况下,胤祯若是不掌控兵权,极易予人以可乘之机,可康熙现在能否清醒过来,还是未定之数,事情可不能做的太绝,否则万一康熙清醒过来,则难以收场,而且只认康熙的那几个上书房大臣和几个领侍卫内大臣也未必会同意,若是引起争议,反倒可能搁置下来。
略一沉吟,他便开口道:“皇太子身负监国之责,当此大变,唯稳为上,一则加强皇上陛驻行宫之警卫,二则加强皇宫之戒备,三则严控京师之兵马,唯有掌控步军营和西山丰台大营,才能维护京师之稳定。”
胤祯一听这话,便知李光地这是在提醒他,先不要动侍卫处、亲军营、前锋营、护军营的几万人马,不由的暗暗点头,这些人马暂时不动也好,万一康熙没事,也好有回旋余地。
同是八爷党大员的萧永藻见马齐已抢先表态,也不甘落后,立即便道:“皇上病情危急,奴才恳请皇太子召集皇族宗亲、王公大臣前来,一则为皇上祈福,二则也防皇上召见。”
这法子是不错,将各旗的旗主和王公勋贵都一并软禁在小汤山行宫,可谓是彻底断了乱源,不过,如此一来,再夺兵权可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微微沉吟,胤祯才沉声道:“皇上病危,不容有乱,嵩祝,你历任军中要职,熟悉营伍,西山丰台大营统辖十二营,其中不少是你以前的部属,这几日你暂住丰台大营,以防生变。”
嵩祝没想到胤祯竟然会派他去坐镇丰台大营,皇太子这是在向自己示好?他微微一怔,立即躬身道:“奴才尊命。”
李光地却是暗暗赞不已,皇太子这手段还真是让人刮目相看,此举对嵩祝可谓是恩宠有加,嵩祝是康熙一步步擢拔起来的,对康熙忠心耿耿,有他坐镇丰台大营,丰台大营绝对乱不了,康熙没清醒过来之前,这部分人马都可说是在皇太子的掌控之中,即便康熙清醒过来,对此也不会有意见。
更重要的是,皇太子通过这事释放出来的信号,他会重用原来康熙信任的大臣,这有利于稳定人心,稳定朝局。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又接着道:“衍潢、富尔丹你们几个领侍卫内大臣职责差事不变,不得有丝毫懈怠。”
虽说职责差事不变,但经胤祯这个皇太子嘴里说出来,意义可就不一样了,这意味着,即便胤祯登基,他们也可能继续担任领侍卫内大臣,衍潢、富尔丹几人急忙齐齐躬身道:“奴才尊命。”
稍一沉吟,胤祯接着道:“富宁安、萧永藻、富尔丹、伊德,你四人连夜进京,会同胤禟、胤祥两人,通知京城贝勒以上爵位的宗室赶来小汤山行宫为皇上祈福,也防着皇上万一要召见他们。”
富宁安四人忙齐齐躬身道:“奴才等尊命。”
李光地原本还暗自奇怪,胤祯怎得闭口不提位置最为重要的步军营,一听这话,才明白原来不见露面的九阿哥和十三阿哥是去夺步军营的兵权去了,他不由放下心来,太子行事周密果断,手段老辣,根本无须多加操心。
第550章 掌控局面
见嵩祝、富宁安二人都分派了差事,王掞颇有种受冷谈的味道,略一沉吟,他便躬身说道:“禀皇太子,皇上病危,被圈禁的大爷、二爷是否也能召来,以全孝道,另则,能否着京畿各寺院道观为皇上颂经祈福?”
胤祯看了王掞一眼,这老臣还真是念旧的主,胤礽、胤禔两人如今已是不足为惧,召集过来,万一康熙有什么不测,也能见上临终一面,既能卖人情,也可显示自己的气度,这二人也不能总是关着不放。
微微沉吟,他才道:“此事虑的周全,本宫写份手谕,富宁安你们一并将他二人带来。”说着,他便提笔草写了份手令,用印后交给富宁安,而后说道:“至于京畿各寺院道观颂经祈福一事,明日视情况再定。”
待嵩祝、富宁安等五人躬身退出,胤祯看了众人一眼,才道:“皇上这情形,一时半会怕是不会清醒,明日事务繁多,几位老臣就不用陪本宫守着了,先去歇一歇。”
李光地忙躬身道:“皇太子体恤臣下,乃是臣等福分,不过,皇上病情未稳,臣等岂能合眼,请皇太子前去配殿守侯,臣等在此为皇上祈福。”
胤祯点了点头,也不多言,起身出了正殿,在门口看了一眼站的跟钉子似的兵丁一眼,又回头望了殿内一众老臣一眼,他停住脚步,招来一名太监吩咐道:“着行宫的御厨给诸位皇子、大臣还有一众太医做一份夜宵,这几日辛苦,一应宫女太监,本宫额外打赏,叫他们都精神点。”
“喳。”一听有赏,那太监利落的扎了个千儿,道:“奴才这就去通知。”
跟在后面的衍潢不由微笑道:“皇太子可真是宅心仁厚。”
“这是应该体恤的,本宫还指望他们出力呢,都累坏了可不成。”胤祯边走边说道,两名站姿笔挺的兵丁见他过来,忙半跪行礼,他停住脚步看了一眼,才对衍潢道:“侍卫处的侍卫和亲军营的兵丁,宵夜是不成的,每人加发一个月的饷银,你把名册报上来,本宫明日给你银票。”
衍潢听的一喜,忙躬身道:“皇太子爱兵如子,奴才替一众兵丁谢皇太子厚赏。”
那两名兵丁也是大为欣喜,跟着行礼道:“奴才们谢皇太子赏。”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吩咐道:“着人将八哥、十哥两人请到东偏殿去。”
胤禩、胤誐两人赶到东偏殿,见胤祯还未到,待太监奉上茶水之后,胤誐便屏退了屋内的太监,低声问道:“八哥,老十四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为什么如此卖力?”说着他指了指康熙的寝殿,接着道:“我还真是没琢磨透。”
“没事别瞎琢磨。”胤禩低声告戒道。
“八哥,您就点拨一下嘛,要不这心里跟猫爪挠似的。”胤誐涎着脸央求道。
胤禩白了他一眼,微微沉吟,才道:“皇阿玛的情况,是针灸好,还是不针灸好?”
听的这话,胤誐微微一怔,略想了想,才道:“这谁知道啊?”
“对,这就是关键。”胤禩沉声道:“老十四如此做,已是最好的办法,这里处处都有人盯着,还能怎么着?别忘了,他是皇太子身份。”
胤誐点了点头,已是明白过来,康熙这情况不针灸会是结果?针灸又是什么结果?只有天知道,老十四坚持针灸,康熙若是清醒了,那完全是他的功劳,康熙若是驾崩了,他就是新君,谁敢说他做错了?针灸治疗也是为救康熙不是?相反,老十四若是不采取措施,反而容易招人诟病。
胤禩却是低身问道:“你从京城出来,京城可有动静?”
京城?胤誐转念已是明白,八哥是问的步军营情况,他忙道:“出城时,步军营已经开始戒严了。”
动作那么快?胤禩不由微皱了皱眉头,不知道鄂伦岱是什么下场,老九应该不会眼睁睁看着他被斩吧,那八党可就烟消云散了。
胤禩正待细问,却见胤祯快步走了进来,忙起身虚迎了两步,正待行礼,胤祯已是含笑道:“没有外人,八哥无须多礼。”说着,他径直走上前,随意的坐下,道:“我刚从西偏殿过来,太医们已经开始在施针了,是否见效,天明便可知道。”
略一停顿,他才接着道:“我已命人连夜将京城贝勒以上的宗室召集过来,八哥、十哥帮着安顿一下。”
将贝勒以上的宗室都召集了过来?那不得有近百人?胤禩暗叹老十四狠,没有这些个王公宗亲,京城想乱也乱不起来,他忙躬身道:“臣胤禩尊命。”起身,他又道:“是否要将他们单独隔离开来?”
胤祯略一沉吟,才道:“那倒不必,以旗分隔便可。”顿了顿,他才道:“若是他们要见皇上,告诉他们太医正在施针,在院子门口磕头就行,你二人先去忙吧。”
待胤禩两人退出,胤祯微微往后靠了靠,康熙的二次中风,死亡率和致残率是相当的高,这年头,仅靠中医,机率就更低了,他最怕的是康熙落下偏瘫的残疾,那对他对整个大清而言,都不亚于一场灾难,不知道针灸之后,会是什么结果?他心里也是忐忑不安。
转而他又想到,来了这么长时间,怎得不见李德全来见他?李德全应该是最清楚康熙中风的情况,要不要叫他来问问?略想了想,胤祯又达消了这个念头,此时见李德全,容易让人胡思乱想,还是不见的好,估计李德全也是顾虑这一层,才不敢来见自己。
正自东想西想,达春却在外禀报道:“主子,罗静在外求见。”
估计是京城有什么情况,胤祯随口吩咐道:“让他进来。”
罗静进来便躬身道:“禀主子,京城传来消息,十三爷、九爷、隆科多已经强行羁押了鄂伦岱,掌控了步军营,如今步军营兵丁尽出,对京城实行了宵禁。”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老十三和隆科多两人掌控了步军营,一众王公大臣又都全部软禁在小汤山行宫,若是康熙驾崩,这局面则尽在掌控之中。
第551章 针灸见效
不知不觉中,夜已经深了,诺大的小汤山行宫里外皆是灯火通明,人影憧憧,却是显得分外安静,胤祯在东配殿里来回的踱着,耐心的等待着各方的消息,该做的,能做的,他都已经做了,现在只能是等待。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至近,打破了这宁静的气氛,很快,达春就在外禀报道:“主子,张鹏翮、方苞在外求见。”
方苞也来了?胤祯心里微微一喜,立刻吩咐道:“让他们进来。”
一进门,张鹏翮便躬身道:“禀皇太子,供职与宫中的西洋郎中罗德先、安泰、巴新等六人已经接来了。”
胤祯点了点头,道:“西医与中医各有擅长,你带他们去西偏殿,允许他们查阅皇上的《病源》,《脉案》等资料,让他们与太医交换意见,但不能干涉太医现在的治疗,若是有争议,着人马上回报。”
“微臣尊命。”张鹏翮忙躬身退了出去。
方苞这时才给胤祯请安见礼,胤祯摆了摆手,道:“无须多礼,坐。”说着,他自己也在主位上落座,一俟方苞落座,他便含笑道:“你来的正好,事起仓促,你帮着拾遗补缺。”说着,便将一应布置详细说了一遍。
方苞细细听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