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莺莺哪里顾得上回话,便都应了好。
    第二日郑恒容光焕发地出门。
    黄鹂伺候崔莺莺沐浴:“小姐,姑爷对你可真没得说。”
    崔莺莺淡笑不语,为女子,无非是要守住本心而已。自己不若母亲那般争强好胜,也没有把郑恒之前的两个通房太放在眼里,郑恒反而觉得自己大度端庄——男人就是这么奇怪,现下的郑恒反而爱往自己的院子里钻。
    若是红鸾在,她会怎么说?唔,该是说那通房与自己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人物,不需费神,看得惯就抬举,看不惯就打压,如此而已;说起夫君,该会是说男人都是觉得得不到的,比上杆子倒贴的要好——这是红鸾出崔府前与自己彻夜长谈说的。
    那时候红鸾似乎深怕自己以后过得不好,一股脑的把各种稀奇的观念灌输给自己。
    现在想想,确实是很道理。虽然很好奇,比自己还小的红鸾是怎么懂得这些的,却再是没机会问问她了。
    黄鹂边伺候崔莺莺沐浴,边给她说起坊间的最近的大事儿:
    高阳公主欲夺驸马房遗爱兄长房遗直所继承的官爵,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经长孙大人审理,公主与其夫房遗爱意图拥立荆王李元景谋反事泄,圣人赐其自尽,诸子流放岭南。
    不知何故,崔莺莺想起了当年的玉枕案,一时间唏嘘不已。
    沐浴之后久久未回神。
    恍惚间听到了女儿的啼哭,崔莺莺洒然一笑:别人是好是歹又与自己有何关系呢,此生已是儿女双全;义兄高中状元,前程似锦,弟弟伶俐懂事,母亲日后也有了依靠。
    现下岁月静好,无需庸人自扰。
    崔莺莺起身。
    “容儿,又欺负妹妹了?”
    …………………………
    青鸟——番外
    青鸟原名并不叫青鸟,是长安城郊的农户女儿,父亲姓赵。
    很小的时候家里遭了灾,爹娘就把她卖给了人牙子。
    几经辗转进了崔相国府。
    在人牙子手里的经历让当时的赵大丫知道,要想过上好日子,必须要会巴结人,要能往上爬。
    进了崔府之后,虽是最下等的小丫鬟,可是能吃饱穿暖,在被改名为小青的赵大丫眼里,这已经是神仙日子了。
    小青勤快嘴甜,倒是颇得大小管事的喜。
    等到了崔府小姐的院子要补丫鬟的时候,小青凭着机灵劲儿被选中了,同样好运的还有同屋的小红。
    那时候的小青也是真心为小红高兴的。
    毕竟去了新的环境,人生地不熟,能有个认识的小姐妹,总觉得不会那么孤单。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嫉妒小红了呢?
    是因为觉得自己被赐名青鸟不如红鸾好听?
    是大丫鬟桃香对红鸾的多加照顾?
    是小姐对红鸾的另眼相看、多加倚重?
    是红鸾不露声色却能赢得众人称赞她机灵稳重?
    ……
    青鸟真的不知道一步错就会万劫不复。给小姐夹带话本折子不知怎么的被夫人发现了,青鸟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转手被卖给了人牙子。
    十三四岁正是花骨朵似的年纪。
    青鸟在崔府吃的好养的好,一身细皮嫩肉,被黑心的人牙子卖去了烟花巷子——也许那人牙子就正是得了崔夫人的示意。
    小姐?小姐若是能替自己求情,自己又怎会落到如此不堪的境地。
    青鸟也曾反抗、逃跑、绝食,却还是被□□得乖乖的——每年进楼子里的硬性姑娘多了去了,最后还不是乖乖接/客?
    最后,青鸟变成了百花园的芙蓉。
    机缘巧合结识了抑郁不得志的孙飞虎。
    孙飞虎是莽汉子,百花园的姑娘都不愿意去接待,新来的芙蓉就被妈妈安排了过去。
    许是当时芙蓉尚且稚嫩,也颇有几分情趣,最后竟哄得孙飞虎给她赎身。
    本来芙蓉已经觉得自己这样的身份,能跟着将军做个通房妾室也算是个好归宿了。
    哪料到孙飞虎竟然起兵造反,阴差阳错围困住了前主家。
    芙蓉觉得很快慰。
    便是你崔莺莺身为大家小姐,又能怎样,现在还不是要和自己一样委身于叛军逆贼?
    跟了孙飞虎,看你那小姐身子耐得住几天的磋磨!
    芙蓉的设想很美好。
    却不料崔莺莺真好似命中有贵人助:与孙飞虎对峙时有那愚忠的红鸾,待到该是出嫁的日子,又来了朝廷的军队。
    芙蓉的如意算盘终是落了空。
    孙飞虎被捉,叛军也被清剿。
    芙蓉巧言善辩道自己是被掳的良家女子,恳求官兵放自己归家。
    却被往日伺候自己的小丫鬟戳穿,那小丫鬟是因平日芙蓉作威作福,对她动辄打骂,早就心怀怨恨。
    最后芙蓉被认定是孙飞虎共犯,一同被押解。
    再后来,没有了赵大丫,没有了青鸟,也没有了芙蓉。
    军府营妓里多了个牌号甲等五十六的女子。
    几年后因年老色衰降为乙等。
    到底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还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谁知道呢?
    …………………………
    红鸾——番外
    红鸾做了一个很长的梦。
    梦里的自己和青鸟都凭着努力成为了小姐的心腹丫鬟。
    小姐是多愁善感的性子,整天想着才子佳人的故事,青鸟就给小姐搜罗话本。
    自己听得多了,也生出了几分绮念。
    小蓝还是被崔相国收用。
    崔相故去后,崔夫人闭门守孝。
    待到回清河本家,途经普救寺,小姐与住西厢的张生暗生情愫,于寺庙偷偷幽会。
    叛军孙飞虎仍旧围困普救寺要强娶小姐。
    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就将小姐许配给他。”
    及至张生的拜把兄弟解了普救寺之围,崔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已许配郑太尉之子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
    这使的张生和小姐都痛苦万分。
    身为丫鬟的自己却被青鸟鼓动,安排小姐与张生相会。
    两人弹琴吟诗,好不快活。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小姐,张生害了相思病,夜晚,小姐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急欲与小姐相见,便翻墙而入。
    小姐见他翻墙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誓再不见他。张生病情愈发严重。小姐心软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夫人看小姐这些日子神情恍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身为大丫鬟的红鸾逼问,红鸾无奈,只得如实说来。
    崔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小姐报喜。
    书信还未至。
    郑太尉之子郑恒来访,谎称张生已被礼部尚书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
    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
    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
    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小姐终成眷属。
    ……
    但这并不是美满的结束。
    郑太尉因故痛失长子,于朝廷上屡屡打压张生。
    时间长久,张生抑郁不得志,不免对小姐崔莺莺生出不满之情。
    小姐除了垂泪别无他法。
    又有一日,张生对小姐说要收用了青鸟,使得小姐大受打击。青鸟恰如当年崔府的兰夫人,很是得宠。
    红鸾从不知道青鸟原来暗藏这样的心思。
    最后小姐殷殷哀求红鸾为自己争宠,红鸾也成了张生的如夫人。
    当年的主仆一场,现在斗的是天昏地暗。
    谁曾想张生竟然要停妻再娶,娶的正是卫尚书的掌上明珠。崔莺莺大哭一场,终是离去。
    作为张生妾室的青鸟和红鸾却是一个不想走,一个走不了。
    新夫人卫涟琴却不是那么好相与的。红鸾在张生后院里蹉跎一生,最终也没有个子嗣。
    一枕黄粱,红鸾发现躺在自己身边的,还是自己的夫郎,长出了一口气:崔莺莺或者张生的故事里,没有了那个叫红鸾的红娘子,武城县大洪村的里正家有一个小儿媳洪氏。
    现下的光景已经是极好的了,家有良田,小富即安。

  ☆、第一章

陈静姝再次有意识的时候,天光还未亮。
    融合本尊记忆之后,静姝很想让起点大神爆了*的菊花。
    为毛自己再次的身份还是个下人?
    之前是丫鬟,现在是嬷嬷!
    是该庆幸自己升级了吗?
    最重要的是,现在自己不用见到关键人物都知道自己在哪里:果断是*上被穿越成筛子的红、楼、梦!
    曹大大!想当年小学时候,陈静姝也是看过红楼的,也是期待自己有林黛玉的样貌气度。
    看看、看看原文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聪明清秀,绝丽无双,气质脱俗,淡雅若仙,妩媚风流。”
    很可惜,陈静姝这回是林黛玉……
    身边的奶妈!
    王、嬷、嬷!
    二十四岁的王嬷嬷!
    比现代的陈静姝大一岁,却被称为嬷嬷!
    …………………………
    幸好此时林黛玉已然断奶,不然叫陈静姝怎么直面喂奶这件万万没想到的事?
    要说原主王嬷嬷也是个苦命人。
    她的父亲是林如海的书僮,现已是外院二管事。
    母亲是贾敏的陪嫁丫环,也是贾敏从小的贴身丫环。王母被贾敏从贾府带到林府,在林家很有身份和地位。可是唯一的独生女儿却被人说命太硬,十八岁了还没找到婆家。
    盖是因为女儿在十六岁那年,刚定亲没几天,未婚夫在河里淹死了。
    后来又定了一门亲,还没到一年,未婚夫得暴症病死了。
    红楼时代十八岁的大姑娘,如同我们二十一世纪三十多岁的姑娘一般,是毋庸置疑的大龄剩女。
    正当王嬷嬷父母整日为这事忧心忡忡时,林如海大姨娘家乡闹瘟疫,她哥哥带着全家人投奔妹妹来了。贾敏看那大姨娘的侄儿二十来岁,生得很齐整,又是个新中的秀才,就让林如海做主把王嬷嬷许给了他。
    婚后小夫妻过的很幸福,王嬷嬷十九岁那年怀了孕,生下个女儿,可惜的是小女婴只活了七天就夭折了。
    她的婆婆伙同大姨娘跑到林如海面前跪在地上哭着,要求休了王嬷嬷,王嬷嬷也感到无法在婆家立足,想死又怕父母亲受不了,就拖着虚弱的身子回到了娘家。
    那时,正好小黛玉出生一个多月,贾敏换了几个奶娘都不如意,不信邪的贾敏找来王嬷嬷做了林黛玉的奶娘。
    从此,这个苦命人把林黛玉当成了亲生女儿,割心割胆地疼着爱着。
    人生难得是真情,也许这就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吧。
    …………………………
    最近几日,小黛玉又偶感风寒,王嬷嬷衣不解带地照顾,一来二去,自己累倒下了,待到一觉睡醒,就被*大神换了芯。
    陈静姝无比肯定自己这回的任务目标就该是林黛玉,只是不知道坑爹的大神设置了怎样的难度。
    小丫鬟雨燕见到王嬷嬷自己起身了,双手合了个十:“嬷嬷可算是大好了,小姐天天念叨着你理。”
    一回生二回熟,陈静姝很快进入角色:“小姐身子好些了吧?”
    “好些了,早上还进了小半碗燕窝粥。”雨燕一边回答,一边服侍着王嬷嬷起身。
    这社会,有主子、有下人、还有一种是下人的下人。
    现在的王嬷嬷属于第二种,而小丫鬟雨燕则是第三种,巴结王嬷嬷也是一条出路。
    在上个任务阶段里做了五年多的丫鬟,王嬷嬷很了解丫鬟们的心思,也没有推却了雨燕的服侍——若是推却,雨燕必定得担惊受怕觉得自己哪里犯了错。
    梳洗完毕,雨燕有殷勤道:“还给您带了碗粳米粥,您先填填肚子把。”
    王嬷嬷从容地喝完一碗粳米粥——唔,果然过了几百年,大吃货帝国的料理水平更上一层楼了,简简单单一碗粳米粥也做得很细致,米粒煮的将将要化开,还撒了少许蜂蜜,很是清润。
    王嬷嬷放下碗,掏出帕子揩了揩嘴角:“雨燕,你是个有眼色的,嬷嬷且记住了你的好。”
    果然王嬷嬷这一句话,雨燕满眼是掩不住的喜悦——毕竟只是个十一二岁的小丫鬟,能有多深的城府?
    …………………………
    王嬷嬷整理完毕,先是向林府的当家主母贾敏通禀一声:我痊愈啦,要去上岗啦,绝对是完全痊愈,不会过了病气给小姐的。
    就是传达以上的意思。
    贾敏对命途多舛的王嬷嬷一向是很放心——毕竟是家生子,老子娘是老爷和自己身边的得力助手,她本人以往又是一直一心扑在黛玉身上的。因此,贾敏和颜悦色地问候了王嬷嬷的身体状况,而后叫身边的大丫鬟去取了一匣子大枣给王嬷嬷补补元气。
    这年头的红枣也算是稀罕物件了,尤其是贾敏给的红枣个头大、颗粒饱满,王嬷嬷带着匣子回去倒是馋坏了守门的婆子。
    不过那婆子也不敢对王嬷嬷耍赖皮、打秋风,林府统共就三个正主儿,王嬷嬷又是老爷、夫人心尖尖上的小姐的奶嬷嬷,很是有几分脸面。
    婆子不开口并不代表王嬷嬷没注意。
    想着升米恩、斗米仇,王嬷嬷并没有立即把红枣匣子拿出来分掉,而是在往后的日子里不露声色地适当给与好处。
    婆子大多刁滑,要相处到最和谐的关系还需努力,不过这不是王嬷嬷最需要关注的事情,毕竟只要保持一个适当的友好度就可以了,真有啥事,指望不了这些偷奸耍滑的婆子。
    …………………………
    而后,王嬷嬷去了自己伺候的正主儿,林黛玉的院子。
    根据原主记忆,黛玉今年五岁,林如海刚给她延请了贾雨村做西席。
    根本记不清楚红楼梦细节的王嬷嬷不清楚剧情到底是在黛玉几岁开始发展的,但能肯定不是现在,因为现在贾敏还活得好好儿的。
    王嬷嬷暗暗咬牙:真是要命,之前压根就没看过《西厢记》,只能凭着道听途说的剧情去刷副本;这回,《红楼梦》确实曾经读过,可那是十多年前!自己也就记得大致的剧情了。托满绿*红楼同人的福,还能知道点大纲,不然可真是抓瞎了。
    *大神,咱下次做任务难道不能赠送个剧本吗?
    …………………………
    果然,见到了黛玉,*大神再次出声:“目标:林府小姐林黛玉。任务:成就木石前盟。完成奖励:身姿婀娜,肤若凝脂。”
    听得*大神的奖励,王嬷嬷倒是又打起了精神,女人嘛,总想着有完美的容貌的,既然奖励一直这么丰厚,那就继续努力吧,就当是红楼长期旅游罢了。
    王嬷嬷下定决心不消极怠工,抬头错眼观察目标人物。
    虽然黛玉身量尚小,可也看得出是个美人胚子。
    王嬷嬷想不出那许多的形容词,也没有曹公的文采,只觉得五岁的小姑娘身子骨这么单薄,也无怪乎三天两头就身子不爽,燕窝人参当是寻常的吃了。
    黛玉虽小,却从小是聪敏端方的性子,身边的丫鬟们都很听她的,唯独面对王嬷嬷,这个悉心照顾自己的奶娘时,黛玉会露出和年龄相符的神情:“妈妈可是大好了?很是该再休息几日。”
    “回小姐的话,已是痊愈了,倒是小姐,病了几日又清减了,该好好补一补。”王嬷嬷继续坚持西厢记的做法,不肯自称奴婢——这算是现代人的唯一坚持了。
    “没什么子胃口。”黛玉怏怏地说,一听到要多吃些就发愁。
    王嬷嬷自然是很了解林黛玉的小鸟胃,每次用饭就吃那几粒米。要么怎么说人是铁饭是钢呢,不吃饱饭连减肥的力气都没有,更何谈健康。
    不过增加黛玉进食量是个长期个任务,暂且不表。
    …………………………
    黛玉在贾雨村进府之前就跟着林如海读书习字,被林如海充作男儿教养,已然是能读懂些浅显的小令诗词了。
    难道说绛珠仙草合该是天生下凡还眼泪?
    小小女童就表露出了悲春伤秋的意思,王嬷嬷觉得自己身上的任务好艰巨。
    作为五岁女童,林黛玉该是属于高智商的那种,学习能力很强,连王嬷嬷都听到贾雨村对着林如海感叹“惜不是男儿身”。
    王嬷嬷看着林如海是操劳公务、贾敏是忧心子嗣,小小黛玉虽是被千恩万宠,却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无怪乎会养成敏感的性子。
    王嬷嬷决定生理和心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先去回禀了当家主母,都说药补不如食补,斟酌着给小姐请来专门做药膳的厨子;又记得每日清晨敦促着黛玉穿暖和的去给林如海、贾敏请安,一来多走动锻炼身子骨,二来加深与林贾的交流;最后还挑了几个活泼的小丫头平日里陪着小姐一块儿耍,其中就有机灵的雨燕。

  ☆、第二章

王嬷嬷做的都是细微的改变,并不打眼。
    大半年过去,林黛玉自然是不可能变成金刚女汉子,却也不再动辄要吃药了。
    其实,这笨办法并没有那么灵验,只是有些许的作用,但是在贾敏和林如海眼里,已然是了不得的成效了。
    他们原先只是没想到日常调理居然如此重要,待到发现这效用之后,百年林家,几代列侯,自然是满满的养生方子,比王嬷嬷的土办法更精细。
    林黛玉虽是喜静不喜动,但是想着每日去向爹爹娘亲请安正是孝道的表现,怎可轻易中断,便坚持了下来。
    贾敏一开始心疼女儿早起就要出门,步行来自己院子,想要出言劝阻了。
    后来发现每日黛玉在自己屋内喝一小盏热米汤,到了自己院子,小脸走得红扑扑的,渐渐用饭也变得多了一些,才作罢。
    眼见着林黛玉身子日渐变好,贾敏却染了病。
    因担心过了病气给娇弱的女儿,贾敏让丫环婆子拦了黛玉,不进屋内。
    原本只是寻常的风寒,一来二去却并没有痊愈。
    林如海请来扬州的名医,那大夫却道,林夫人这是身子亏空的厉害,须得好好将养,不可劳神。
    可是贾敏有哪里能安下心养病,作为当家主母,整个林府的吃穿用度、外头的人情往来无一不费神,又有自己一直不能生下儿子,眼见年岁渐长,有孕的机会越来越小,更是忧心不已。
    要不怎么说养病养病,养病重在养字。
    贾敏不能遵医嘱,七熬八磨的,生生把身子拖得更糟糕。
    待到开始经常无故陷入昏睡,身边的人才惊觉夫人洗去脂粉,竟是面如金纸了。
    阎王要人三更死,哪能留人到五更。
    一开始王嬷嬷还奇怪一年前的贾敏怎么看也不像短命相,可是谁料到她一年后却是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
    贾敏自知时日无多,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独身女儿。
    虽则林如海对自己情深意重,也难保不会续弦。
    贾敏把身边的丫鬟婆子撸了一遍,打发了那起子不安分的。又央林如海以后要照顾好黛玉,林如海自是要安慰贾敏,来日方长,必定是能康复的。贾敏却说:“老爷莫要宽慰我了。我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自从生了玉儿之后就一直不利爽。现下怕是时日无多。”
    “敏儿……”林如海执起贾敏枯瘦的手,一时不知该如何安慰。
    …………………………
    因为贾敏的身体状况确实不容乐观,便也不再继续拦着黛玉来见自己。
    聪敏的林黛玉早早就知道什么是病重、什么是死亡。敏感脆弱的她不敢在母亲面前表露出哀伤的情绪,只有夜里默默垂泪。
    王嬷嬷守夜自然是发现了小林黛玉的异样,便把黛玉抱在怀里悉心安慰。
    夜夜,黛玉都是在王嬷嬷轻轻的安抚拍打中入睡的。
    又一晚,被安抚的笑黛玉噙着含泪问王嬷嬷:“嬷嬷,娘亲会好起来么?”
    王嬷嬷顿了一顿:“会的,老天爷知道夫人还记挂着小姐和老爷,必定会让夫人好起来的。”
    黛玉仿佛得到了定心丸,终于睡去。
    王嬷嬷叹气,这就是善意的谎言,不然总不能对一个小萝莉说,不,你娘亲好不了了,她不死你就不能去贾府了——那个绽放了你最好的年华,也葬送了你最好的青春的,敕造荣国府。
    …………………………
    上天并没有听到黛玉的祈求,贾敏缠绵病榻三四个月后终究是撒手西去了。
    留下一夕之间满鬓斑白的林如海和哭得背过气儿的林黛玉。
    无论如何,丧事也是得大办的。
    林如海一面差人去给京城荣国府送信,一面布置起了灵堂。
    贾府派来了大房的贾琏和二房的贾珠来吊唁。
    说起来贾珠比贾琏略大一些,已经是秀才身份,文质彬彬,若是平日里林如海见着了必定心喜,要去指点一二,可是如今林如海根本就没那精力和心思。
    大房的贾琏倒是个读不进去书的,只爱嬉戏玩耍。
    黛玉年纪尚小,很不必在意男女大防,便见到了二位表哥,作为贴身伺候的王嬷嬷也见到了如雷贯耳的王熙凤的男人——当然此时他们还未成亲,果然是长了一双桃花眼;相比之下贾珠显得沉稳却也呆板了许多。
    …………………………
    招呼宾客之类的自然不需林黛玉。
    宾客们看着林如海憔悴至斯,出门后纷纷叹息:这林老爷没个儿子,始终不是个事儿啊。
    贾珠、贾琏奉老太君的命,想要在黛玉出孝后把她接去贾府。
    林如海只是说,待到出孝后再提吧。
    一连串的打击忙碌,王嬷嬷眼见着黛玉养了一年,变得红润些的气色又消失不见,小脸还不及自己一个巴掌大,下巴尖尖,面色青白。
    黛玉需为贾敏守孝三年——实际是27个月,西席贾雨村也不适合继续呆在林府了,林如海书信一封给他荐了个官位,前程如何却是得靠他自己了。
    …………………………
    贾敏生前将自己的嫁妆造册封存,清单交给了林如海,库内外钥匙分别交给了身边的大丫鬟澄碧和管事妈妈许嬷嬷——即王嬷嬷的娘亲。
    这样万一林如海续弦,自己的玉儿不至于以后出嫁也无恒产傍身。
    不得不说可怜天下父母亲,贾敏直到死前都在为林黛玉做打算。
    而让贾敏没想到的是,林如海果真一直没有续弦——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现在的林府还沉浸在当家主母故去的沉痛中,丫鬟小厮个个面容愁苦,生怕因为带着笑意而触了主人家霉头。
    此时的王嬷嬷却在为了黛玉而伤脑筋。
    “嬷嬷,你骗人,你说娘亲会康复的,可是、可是……”话语未说完,林黛玉已经是哭成了泪人。
    王嬷嬷知道小黛玉只是年纪小一时间接受不了失去娘亲的痛苦,便把黛玉抱了起来,边走边轻拍背部顺气。
    终于把哭的快要抽过去的小姑娘哄得稍稍平静了一些。
    王嬷嬷才说到:“夫人自然是舍不得小姐和老爷的,可是夫人那么高贵美好,天庭的王母娘娘很是喜欢,才早早把派人把夫人接引到天宫去。小姐,你的生辰不是花朝节吗?每年你过生辰,夫人必定会派神仙给你送来生辰贺礼的。”小孩神马的,还是比较好骗的,王嬷嬷觉得这样下去,说多了善意的谎言,自己的鼻子会不会变长啊。
    “真的吗?可是玉儿不想要礼物,只想娘亲陪着玉儿。”林黛玉抽抽噎噎。
    “夫人也会很想念小姐的,只是王母娘娘是天上的神仙,她说的话,夫人不得不听啊。”
    “她是比爹爹还大的官儿?”
    “她啊,很大很大,天上人间都归她管。”
    ……
    黛玉像是明白过来,自己娘亲再也不会出现了,又是病了一场。
    王嬷嬷时时刻刻尽到自己的本分,衣食住行生理、心理无一不精细地照顾黛玉,好歹又让病西施尽快康复了。
    守孝的日子本该是尽量简朴清苦的。可是王嬷嬷担心林黛玉的身子会承受不住,特意回禀了林如海之后,做了稍许改动。
    粗麻布换成细棉布做的被褥和衣裳;
    孝期不能食用荤腥,王嬷嬷就打了个擦边球,蛋羹、牛羊乳轮番上阵。
    黛玉的食谱是王嬷嬷和擅长做药膳的厨子拟好单子,给扬州名医看过的:
    早起一杯温热蜂蜜水,洗漱过后进去正院向林如海请安。
    早饭或是五谷杂粮粥或者豆浆配馒头汤包等小点,配的主食都做的小巧玲珑,每个不过半寸大小,黛玉就能在不知不觉间比平日多吃一二分。
    吃完朝食林黛玉会给母亲抄抄经文——后来王嬷嬷觉着这么下去黛玉心思越发沉重,万一看破红尘怎么办。林如海虽抽空开解女儿,有孝心也可为母亲抄抄山川河流的异志,贾敏生前最爱看这些。
    古人只有朝食、哺食,可是黛玉的身子适合少吃多餐。
    于是在午间,小厨房会送上王嬷嬷吩咐的小馄饨或者清汤面等汤水面食(材料虽简单,但是清汤却都是大骨头熬的,用纱布蓖去渣滓),也都是极小的分量,黛玉起先并不怎么爱吃,禁不住王嬷嬷哀哀看着的眼神,便开口吃了,之后一直养成了习惯。
    用过面食,王嬷嬷会劝着黛玉或是学习女红或是打打络子——一开始黛玉并不喜欢,后来发现自己做的小荷包或者络子,无论再丑,到了爹爹手里,都被无比珍视,便也开始有兴趣继续做了。
    小半个时辰后,黛玉在王嬷嬷的轻抚下小憩。
    睡醒后是一杯温热的果子汁,具是当季节最新鲜的水果,梨子、胡瓜等寒凉的几乎不会出现在黛玉面前,再喜欢也只能吃一小口。
    接着是内院的澄碧和许嬷嬷给黛玉讲解人情往来、贾敏的陪嫁庄子铺子的出息以及府内一切吃穿用度开支。一开始黛玉很是抵触这些金银俗物,被王嬷嬷软言劝慰:“往日都是夫人打理这些,现在夫人不在了,总不能让老爷亲自打理!老爷正事都忙不过来,还要为后院的事费神,小姐若是心疼老爷,很是该慢慢上手这些,也为老爷分忧。”
    黛玉是很孝顺的人,但凡牵扯到自己的爹爹娘亲,就会变得容忍度极高,所以慢慢的,也接受了下午处理杂事的安排,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倒是有了一手的好心算。
    大半个时辰的讲解之后是黛玉弹琴、下棋的时光。因为弹琴寂寞,黛玉想着让丫鬟们陪自己一块儿下棋,可是身边的人都愚笨不堪,完全不是黛玉的对手——其实并不是丫鬟们愚笨,而是黛玉太聪明了,小丫鬟们的心智根本不能敌,最后黛玉发现自己的奶娘王嬷嬷却是比小丫鬟们聪明的多,教了几次之后很能和自己下个平手。
    哺实在王嬷嬷的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