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克复召集了军中和民夫营中的不少识文断字之人,又召集了军乐团中的那些负责给将士们表演歌舞慰问的戏班,陈克复大致讲了要点,说出了形式,然后就由那些文人们润色加工,再由文工团的人负责排练,然后再传到各个酒楼茶肆,青楼记院中去。又了更好的达到效果,陈克复干脆在城中建立了数个大戏院,每日连续上演十余个杂剧。

什么陈克复辽河初显威,白马银枪战辽兵。什么破军初阵,夜夺新城。什么甲骑具装再发威,一千大破八万军。还有什么风雨夜,智取辽东城。空城计,陈元帅烈火焚城。什么风雪夜,飞夺平壤城。各种各样的评书,杂戏,遍布整个辽东。不但辽东城天天上演,就是其它的各城,也开始上演。

一开始,大多都是陈克复安排人去演,但是到了后来。看到客人们都爱听说书,爱看杂戏,那些无也不入的商人们自主的就开始搞这些项目了。那些讲的好的说书先生,唱杂戏的戏子还重金难请呢。

特勤司的唐锦云看到那些效果好,甚至已经准备安排人从海上回中原,准备在中原也开始传播。陈克复知道后,召集了特勤司的人商议过后,干脆制定了一个更详细的计划。由陈克复调派了不少的人手,随着特勤司的人马回中原,在中原各个大城建立记院、茶肆、酒楼、客栈、戏院。青楼中的记女都是辽东的女奴,而茶肆、酒楼客栈中的人,主要的负责人也都是辽东军派遣,在店铺生意的掩护下,表面上不但要传播辽东的宣传。而且还在将暗地中,利用这些店铺,在中原各地建立特勤司情报联络点。

辽东城演出的各种杂剧评书那是火热无比,现在大街之上,不管辽人汉人,基本上都能说两段评书中的内容,或者是唱上两句戏文。

在这些火热戏中,所有的主角基本上都是陈克复,各个版本的评书戏文之中,陈克复那绝对是一个英雄,英雄中的英雄。不过也偶尔有些不是陈克复为主的,比如就有出‘辽东娘子军’的戏也大受好评。在这出戏中,主角成了新罗公主金胜曼和她部下的一千女兵。

金胜曼不过是只有几个贴身女兵,不过在陈克复组合了杨门女将,平阳公主,花木兰,等历史上有名的女将后。把金胜曼弄成了一个英勇无畏、深明大义的公主。公主在知道陈克复在辽东和高句丽战斗后,不惜从数千里之外的新罗赶来,一路上解救召集了许许多多高句丽人、汉人、新罗人、靺鞨人、契丹人、室韦人等各族中的女子,将她们组成了一支娘子军,赶到辽东参战,支持陈破军元帅,共同反抗残暴野蛮的高句丽人。

这出戏中基本上都是女角色,演员全是那些长得十分漂亮的高句丽女人,结果这出戏一上演,出乎意料的火爆,是仅次于陈破军白马银枪,大辽河七进七出这个剧的最火杂剧。

陈克复今天只带了一百人卫兵,可却全都是铠甲明亮,士兵雄武英发,一水的亮银明亮战甲。在前面那些开路的黑衣宪兵的衬托之下显得更加的是英武不凡。

各部族的使者一路来,已经发现了辽东城比之过去高句丽人统治时还要热闹,不由得都有些惊讶。他们也没有想到,如此线场大战过后,辽东居然没有凋零愁蔽,反而会如此的欣欣向荣。

契丹九部这次派出的还是各族的小族长,他们都希望陈破军这次能全力支持他们,帮他们灭掉大贺氏,甚至如果能再出兵帮助一起攻打室韦,那自然是更好手了。粟末水靺鞨则派来了他的弟弟也吉,上次黑水靺鞨突袭,也吉中了数刀差点就死了。后来突地带兵回去报仇,眼看着打的黑水靺鞨节节败退,陈克复却召回了其中的隋军我契丹兵,这让突地郁闷无比。这次派也吉过来,就是希望陈克复这个女婿能再发兵和他一起打黑水部。

新罗执掌政权的美室宫主也派出了自己的亲弟弟,美生礼部令来辽东会盟。至于百济和室韦黑水靺鞨三部,上次虽然都是损失惨重,可是面对陈克复的邀请,他们立马都派出了重要人物,带着大量的礼物赶到辽东。按理说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陈克复是没有权利主宰的。但是在这些辽东辽西诸部国家的眼中,辽东的王就是陈克复,至于更远的大隋,他们却没有人想过要去那里寻找帮助。隋帝再强,也在高句丽手中吃了两次败阵。这些辽东辽西诸部的人,向来信奉的是强者为尊。陈克复灭了高句丽,打的他们不敢声,结果他们却反而只服陈克复一人。

陈克复已经知道了朝中对辽东的安排,暂时他依然掌握辽东兵权,但是长久就不太可能了。所以辽东诸部,就是他手中的一张王牌。他需要彻底的掌握他们,在关键他需要的时候,让他们按着自己的意愿出牌。

所谓养贼自重,就是这些边关大将们早就用过的手段了。历史之上,安禄山在河北,拥兵自重,一直不肯轻易离开范阳老巢。每次他如果感觉皇帝有意调他入京或者是轮调,他就会让被他压制着的奚人和契丹弄出战动静来,然后打上一两仗,如此避过。陈克复现在也想这样,现在天下还没有真正乱起来,如果他过早的造反,必然面对着大隋的全力反扑。

但是继续虚与委蛇,却又得担心被杨广给削兵或者调走。而如果他能在平定辽东之后,却让辽东继续战争,那么到时杨广要调走自己,肯定也要多考虑几分。

辽东诸个部落,陈克复想来想去,打契丹大贺氏,必然便宜了契丹九部,到时契丹强大起来,不符合他的利益。而同样的,打黑水靺鞨,必然让粟末水部族安心的发展壮大。打百济,会让新罗更加强大,历史上唐朝就是灭了高句丽,又灭了百济,最后才给了新罗机会一统三韩半岛。

想来想去,陈克复在这些部族之中圈定了一个敌人,室韦。上次高句丽联军,他们出了一万人。他要打室韦师出有名,而且室韦兵力不是太强。室韦五部落,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南室韦有二十五个部落,北室韦有九个部落。上次出兵和高句丽联盟的就是南北两室韦。南北室韦加起来也就是三十余万人口的样子,哪怕全民皆兵的草原人,也不会超过十万人。

陈克复打室韦,完全能做到想打的时候打,不想打的时候就收回。不用担心会真的陷入室韦的战争中去,而且如此一来,他还能有借口不再卷入契丹、靺鞨、新罗等国的战争中去,让他们一直陷在战争泥沼之中。甚至必要的时候,陈克复还能考虑和大贺氏、黑水靺鞨、百济暗地里联盟一下。

不管是合纵、还是连横,陈克复的目的就是要死死的将辽东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次将各部族召集到辽东城会盟,他不但不会调解各部落的关系,反而打算挑拨各族之间的关系。而且,最关键的是,他要在这次会盟中,和室韦人弄出一点意外来,好让他能名正言顺的出师讨伐室韦。

骑在马上,陈克复慢慢拿眼瞧了瞧此次南北室韦的会盟代表,南室韦的扎木和。此时的扎木和正如一个刚进城的乡把佬一样,一会看看这个,一会看看那个,感觉辽东城就如长生天的宝库一样,到处都是美丽的东西,让他看的眼花缭乱。被辽东城的繁华恍花了眼的他根本不知道,陈克复已经如一头猛虎一样,将他们的室韦选定为了下一顿大餐的对象。

第274章 四海钱庄

陈克复和众人骑马慢慢穿过东市之后,到达西市。西市是一个热闹的所在,行人如织,摩肩接踵,到了西市后,陈克复等人也就开始下马步行。

辽东城不但是一个战争要塞,而且也是辽东第一贸易之城。所以几百年的发展,这里也早有了一整套的完整的商业规划。辽东城的市场分为东西二市,东市是靠近内城,向来是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满足内城居住的贵族领主们的需要,渐渐的东市最后就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奢侈品市场。

而西市恰恰相反,这里正对着的就是西城门,不远处就是直通南北,到达大海的大辽河。往来的各地商人,基本上都是居住在这附近。这里有契丹人、突厥人、奚人、中原人、靺鞨人、室韦人、新罗人、百济人、甚至是东瀛人、波斯人、大食人的胡商也有在此开设店铺。这里可以说是整个辽东、辽西、海东,最大最繁盛的商品交易地。

西市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西市商业较东市繁荣,是辽东城的主要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因此又被称之为“金市”。西市内有南北向和东西向均宽十步的平等街道各两条,四街纵横交叉成“井”字形,将整个市内划分成9个长方形区域。

辽东城在陈克复收复后,如今涌入了众多的商人之后,整个辽东城的市场更加繁盛,而西市也越发的热闹。用那些中原来的商人们的说法,辽东城简直就是一个小长安。

不但是室韦族的扎木安看着那些各种各样的店面、五颜六色的商品,手都不知道往哪放。就是百济和新罗这两个农耕国家的使者,也有些惊讶不已。其中有的人来过辽东城,但那时的辽东城只是作为辽东、辽西诸族的一个交易城,但是现在,辽东城有了中原众多商人的加入后,其热闹程度更是翻了数番。

一排排整齐的店面,早已经按不同的种类,组成了一个个的行,全都集中在一起。那宽阔的街道两旁,一个个店面前都堆积着如山的货物。杂货行、新货行、金银行、果子行、鞋帽行、药行,一眼看去,到处都是在那里逛街的妇女小孩。这些大部份都是刚刚到从中原到达辽东的隋人家眷,虽然一到辽东房子都有分配。但是各种物品不可能从几千里远的中原带来,好在陈克复也大方,来的就给二十贯安家费。

辽东新占之城,各种物价并不贵,斗米不到三十文钱,比之中原山东河南这些重匪区,斗米百文,已经不知道便宜了多少。留在辽东的将士基本上都攒了一笔不小的钱,安家费、粮饷、赏钱、各种杂七杂八的钱,陈克复对众人可谓是十分大方。有了钱的这些家眷们,纷纷在城中各处采购。

相比于在草原的愁云惨雾,每个处于辽东的人都能感觉到,辽东特有的一种气质。一种崭新的气质,一种生机勃发、欣欣向上,充满着自信的气质。来到辽东,不是发配,也不是落难,而是一个崭新生活的开始。没有战乱、没有盗匪,甚至没有官府那些多如牛毛的各种名头的苛捐杂税。

华夏子民自古就有恋根的传统,要不是原先快活不下去了,这些家眷也不会愿意远离故土,来到传说中苦寒的辽东。到了辽东才发现,虽然辽东寒点,就是分到的田地也贫瘠一些,但是相比起来,辽东确实让众人满意。

一众使臣都感受到了城中所有人身上的这种乐观、自信、幸福的面貌。不少人都在心中暗暗惊讶,隋国居然能够这么快的就把高句丽的辽东变成了隋朝的辽东,看来这个地方已经没有什么变化了。特别是他们注意到,那些在辽东城中处于底层地位的原高句丽国人,现在居于城中的,大都是在做着苦力、脚夫这样的工作,但是每个人脸上却没有那种不满、不屈的感觉。相反,这些本应当对隋人敌视的亡国者,却反而十分的高兴,这种高兴是发自内心的,他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路过一家装饰古朴的店面时,新罗国的使者美生要求进去观看一下。这是一家书店,准确的说是辽东军的官办店。官办店,也就是陈克复利用手中那些缴获的钱粮开设的店铺,这些店铺的收效归军中所有,而且每月都会拿出一部份分红,给予那些在战争中阵亡或者残疾的人。破军初立的那天他就说过,跟着他陈克复,如果哪天先走一步,或者受伤了,他陈克复和破军营会负担一辈子。

店铺装饰的古香古色,里面一个个书架上摆满了一架架充满着墨香的书籍。书籍,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神圣的。杨广登基后,在东都建观文殿,藏书总数达37万余卷,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廊屋,列以贮之。而且要求天下人献书,每献一本就给予赏赐。

书籍就代表着文化礼仪传承,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过去,也代表着未来。在这样的一个蛮荒之地,突然看到这么多的书籍,众人都惊讶不已。这个时代的印书十分麻烦,成本大,且印制艰难。一般人读书,往往是买不起书或者存不起书的,只有往那些寺庙或者官宦人家去借书抄书。

新罗使者美生是新罗的礼部令,书籍文化这些正是他的官职之内管的事情。他对于中原文化十分精通,只一眼看去,便发现了许多的诸子典籍,《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样的书都有。美生一张脸都有些激动的胀红,对身边的胜曼公主道:“殿下,没有想到这里居然会有这么多的经史。往年我们新罗国想要搜集一本都很难得,殿下能不能和陈元帅请求让我们买一部份回去?”

新罗国只有贵族才有机会读书,而这些经史之书,更是难得,一般都是抄传。如果能一次性的买上这么多现成的回去,那无疑对新罗很有帮助。

胜曼公主点了点头,“陈元帅,我新罗国向来仰慕中原文化,突然看到这里有这么多的书籍,不知可否让我新罗收购一些?”

陈克复笑了笑,“哦,新罗国对中华文化也很仰慕?那好啊,你要多少那就买多少好了。我们这本来就是一个书店,有少买自然售。你要多少,直接和那老板说就行。”

店中的一个小学徒忙从后面叫来了掌柜,掌柜的是一位断了一只手的辽东军退役士兵。只因识得些字,就被安排到了这个书店之中做掌柜。

“老板,我们想买这些经史典籍,不知可不可以?”美生急忙的道。

“可以,当然可以,不知道你要多少本?”

“我全要!”

那掌柜的笑了笑,“你真的全要?我们店中书籍可不少,后面还有一仓库呢。”

“不管多少我都要了!”美生可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忙不迭地点头道。

掌柜的用那只独臂,在算盘之上熟练的打了起来,没一会抬头道:“这位客人,我们店一共有诸多经典三百七十部,如果您全要,我们现在就可以给你一共是三十万七千本,每本一千本。您买的多,我们每本售价一百文,一共是三万七千贯钱。如果你需要我们送货的话,只要是在辽东城内,我们包送到,您是大顾客,又是头一次生意,我们这次就不收额外的运费了。你看,您是付现金呢,还是付银票?”

掌柜的说完半天都没看到回应,一抬头才发现那位美生一脸的大汗水。

美生不是觉得三万七千贯钱太贵,而是从没有想到这么个小店居然会有三十多万本书。三十多万本书,这是什么概念?不光是他,所有的人都愣在那里,不敢相信。

陈克复看着他们的样子得意的一笑,能有这么多书,是因为他让印书的工匠弄出了铅活字印刷术。有了铅活字,他又有足够的奴隶人手。只要模版出来了,就可以日夜不停的印刷。由于这个时代的造纸术也不先进,纸张即脆又贵,好的纸那真是贵的惊人。陈克复利用他的那点知识,将几种新式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都弄了出来。

原本他是弄这些来印刷那些评书的,另外也是给他的全民汉化计划印刷课本。结果哪曾想这个时代印刷和造纸还这么落后。最后陈克复干脆,印书吧,既然书这么贵,我们干脆印书卖好了。卖往中原、辽东各地。经史子集印了不少,不过印的最多的还是各种评书、传奇话本,顺便又印了些连环画本。还真别说,就这么个造纸、编书、印刷、出售的整套产业,其中的利润居然暴利惊人。简直比他打仗抢劫还来的快,就这一书论语,成本只要十文钱,可是对隋人内部价五十文,平时大批量卖给那些商人们也是五十文。一本书净赚四十文钱,百分之四百的利润。

不过印书的时候,陈克复就有几条特别规定,各书店只能出售那些市面上都能买得到的经史子集,还有各种传奇话本、评书、连环画、佛教、道教经书。其余的那些人们平时看不起的杂学,不管是什么杂书,却一律不准印刷出售、特别是兵法策略、生产制造内的书,还有如北齐的齐民要术这样的农业生产指导书、各种医学药方书,全都禁止印刷对外出售。特别是禁止对外族出售,各地边境都要检查来往商人,严防有人带往外族。

陈克复清楚,将那些和尚经书、四书五经、小说一类的卖给外族没有关系。但是如果那种兵法策略、生产制造、医术药方、等一类的书给了外族的话,那真是民族罪人了。

反倒是那些之乎者也、诗词歌赋一类的书多卖些给外族的那些贵族最好,让那些人也全都变成之乎者也的深慕中华礼仪最好了,如此等于从精神上同化他们。

“这位大人,您还要不要这些书了?”掌柜的又问了一声道。

美生咬了咬牙,最后一横心道:“要,全要。”

“好勒,一共是三万七千贯钱,你是付铜钱还是银票,如果付铜钱我们可以上门去取。”

隋朝五铢一贯六斤四两,三万七千贯钱,那差不多是二十万斤。那就是一千多石,这么大的一笔钱,谁也不可能随身带在身上。

“那个银票是什么东西?”美生有些疑惑地道。

掌柜的笑了一下,“你看对面那个大铺面,那上面有个钱字的,那就是新开的钱庄。这是整个辽东都开有分店的四海钱庄,而且听说以后还会开到中原、新罗、百济等地方去。你不管在四海钱庄的任何一个分店存入金银铜钱,四海钱庄就会和您开一张双方绝定好的银票。票值可以根据双方的约定定好不同的数额,到时就会再给您一个信物。”

“比如说您在新罗的四海钱庄存入一万贯钱,新罗的分号就给一张银票和一个信物。现在您在辽东城需要用钱,只要你拿着银票和信物到辽东城的四海钱庄去,就可以取出您存的钱了。如果是低于一百贯的小额银票,则不需要信物,那是见票即取。”

这下更是所有人都愣了,还有这样的方式?一般的商队最怕的就是这种大额度的金钱交易,买的货物多了,所需要付的钱都必须请镖局组成一个车队护送。

而这四海钱庄的方法,简直就是让那些小点的商人们的福音啊。小的商人们行商,如果能直接在一地存入钱庄,再到了另一地方取出,省去了中间的这些运送,岂不是十分方便。

先是这么一个古怪的书店,一次性能拿出几十万本书。接着又出现这么一个古怪的钱庄,不由得让一众使者,对于辽东城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第275章 陌刀峥嵘

钱庄是在明朝中叶时才兴起,专门用于兑换铜钱金银的业务。而在此之前,有差不多的如唐朝时的柜坊。都是一种银行的雏形,但是他们却只是相当于银行的保险贵作用。不但不用付给客户利息,反而要收取一定比例的保管费。柜坊不但保管金银,而且绢、粟等都保管。

柜坊只负责保管,可以凭信物支取。唐时还有一种飞钱,飞钱是异地取款凭证,属于汇兑业务。而钱庄,却差不多相当于柜坊和飞钱的组合。

书店掌柜所介绍的这个四海钱庄,其实也是陈克复开的。陈克复掌控辽东,是最大势力。而且他打下辽东之后,手中的金银铜钱,那真是堆积如山,一库又一库。后来他发现,在这个时代,如果你买的东西少还好,如果买多一点,那绝对是件痛苦的事情。

一贯钱就六斤四两,也不过是一千文钱。随便多买点东西,那也不会是个小数目。而一般人,你总不能走到哪都带上个三五斤的钱吧?

再一想起自己仓库中的那些钱,陈克复干脆设立了一个钱庄,结合后世唐朝柜坊和飞钱两种功能。因为有足够的钱,所以他的这个业务开展起来十分快捷方便。有了这个钱庄之后,陈克复印制了许多小额度的银票,从一贯钱到两贯,五贯、十贯、二十贯、五十贯、一百贯。差不多就和人民币面值一样,这些额度的是不用信物的,属于那种不记名见票即兑。

辽东军中的各项军饷、赏赐、抚恤,陈克复就能直接的发给银票,然后再由他们自己去钱庄取。由四海钱庄发行的银票是不用保管费手续费的。但是如果是客房的那种记名存放的,就需要保管费用了。这种钱就需要一张记名银票和一个信物。

不但如此,四海钱庄还进行一些小额度的贷款,抵押奢侈贵重物品,各种金银铜钱的兑换业务。一个微型银行,也正是有了四海钱庄,辽东各城的商业发展才会更加的繁荣。而陈克复也打算将四海钱庄发展到中原各地,这玩意看似不起眼,但是关键的时候却是有大用。

美生好半天才道:“这个四海钱庄真是了不起,居然能做到四海通兑。不过我没有这么多的铜钱,用黄金和珠宝可以吗?”

“你可以到四海钱庄去兑换,他们也这种金银珠宝的兑换。”众人又都陪着美生一起去了钱庄,见识了这个新鲜的玩意。

钱庄十分宽敞,足有普通店铺的数个之在。外表看上去和一个普通的当铺倒是相同,前面一个高高的柜台,基本上到人的头部位置了。上面仿银行的窗口,有一排的钱栅栏,数位帐房先生端坐在那里,除了帐房外,还有数位鉴定师,专门进行珠宝等奢侈物品的抵押典当。

美生让随从取来了几箱黄金,还有几箱珠宝,钱庄很快就有人给他搞定了这笔业务。前后不到半个时辰,美生的几箱黄金和珠宝,就算成了四万贯银票。拿着那几张轻飘飘的银票,美生还有些不能置信。

对着自己的手左看右看,这手里拿的可是四万贯钱啊,换成铜钱,那可是一千多石。一路上回书店,都还直呼神奇。回到书店,四海钱庄有个人陪同过来的,两相验照了一下,很快就算是交易付款完成。美生只需要指定一个地方,书店就会有专人将书送过去了。

今天陈克复也是特意让他们还逛辽东城,让他们感受一下辽东的富足繁华,好让他们生出敬畏之心。让各国了解辽东的强悍实力,也能在以后辽东的局势中占据些主动的地位。

对于陈克复来说,辽西各部族他希望的不是全面树敌,而是挑一个打,其实的只好利用辽西各部族自己敌对互斗。再强的国家民族,四面树敌也是受不了的。就如隋朝一样,如果隋朝打赢一次对外战争,就休养几十年,那么隋朝肯定能延续的更久。而不是如杨广一样,打完一个又马上继续打下一个,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大隋彻底崩溃。

出了书店之后,一行人继续在西市繁华的街道上游走。各种各样精美的商品,让这些使者们都是十分喜欢。众人一路逛,一路购买了许多的物品。

这时,一家兵器坊吸引了室韦使者扎木安。那是一家挂满了各种精品的兵器店,不过这家店一看就是那种专门做贵族生意的店。店中的武器清一色的都是地种一看就是不凡的装备,横刀、环刀、各式长剑、短剑、匕首。特别是其中的环刀,那都是镶金嵌玉,刀柄的环上,全是宝石。甚至就是刀鞘之上,也全是各种名贵的宝石和金丝缠绕。

不过除了这些武器,店中却没有弓弩长枪长矛、陌刀铠甲一类的装备。这些装备都是属于禁售品,陈克复下过严令,所有辽东的武器铺中,禁止打告长兵器、重兵器和铠甲。所有的这些武器铠甲都是属于军队制式,只有军中工匠才能打造。就算是弓箭,也是严格限定弓的硬度。

不过扎合安明显不是被店中陈列的这些名贵的刀剑所吸引,吸引他的是在店铺最中间位置,一个用紫檀木打造的兵器架上的一把刀。

一刀长约一丈的真正杀人兵器,辽东陌刀军中的陌刀。这把大刀如果放在陌刀军中只能算是普通,黑幽幽的十分粗糙,基本大刀的两刃之上,还有不少细密的小小缺口。陈克复一眼看出,这不是真正的陌刀,这是一把最初用斩马剑改造成的陌刀。如今陌刀军中,这批刀已经淘汰,成为了训练用刀。甚至有些陌刀军中的伤残将士,因为服役时做战勇敢,而最后将他们本来要上交的陌刀赏赐给了他们,留作纪念。

陈克复的辽东陌刀军可以说是威名赫赫,每一次大战之中,必然有他们的身影。现在外面传唱的那些评书,杂剧之中,就有很多是陌刀军的故事。这店中能有一把陌刀,就说明这店中可能有一位陌刀军退役伤残士兵。

“店家,这把刀多少钱?”扎木安如同是色狼看到了一位脱光了衣服的美娇娘,叉开了双腿躺在了他的面前一样。一双眼睛冒着红色,呼吸都有些急促地问道。

一年轻的伙计忙走上前道:“客官,这把刀是我父亲的从军时的随身兵器,是不卖的。放在这里,是我父亲放在这里展览给客人们观看的。如果客人喜欢刀,我们店中还有各种式样的横刀,绝对是精美的。我可以向您详细的介绍,各种款式都有。”那位小伙子年纪不过二十出头,但是整个人却十分的斯文,说话客客气气。

札木安的目光自从看到了这把陌刀之后,就再也移不开目光了。那高大的身躯甚至有些微微的发抖,一又满是大胡子的脸上,透露出一股红晕。

“不,我对其它的刀不感兴趣,就我要这把。我知道这把刀的名字,叫做陌刀。是大隋辽东兵马中最强的陌刀兵使用的。既然他是你父亲的兵器,那你父亲以前一定是位陌刀兵。你父亲是位勇士,这样,我拿我最珍贵的弯刀,再出一百两黄金,来换你父亲的这把陌刀你看如何?”

说着扎木合从腰间取下一把弯刀,那把弯刀的刀鞘居然是用黄金打造,上面还有数士颗明亮的宝石。而且在那刀的刀柄上缠满金丝,扎木合轻轻将刀一抽,如同一汪秋水,冷气袭人。

看到这把刀,众人心中都赞了声好字。扎木合有些自豪的指着那刀的刀鞘,那上面划满了一道道的痕迹。“我自十岁起得到这把金刀,从此一直陪伴我左右。每杀死一名敌人,我就会依照我室韦人的传统,在黄金刀鞘之上划上一道痕迹。这上面已经有九十九道痕迹,只要再加上一道,我就能完成百人斩,从此我就是部族中最勇猛的武士,超越所有已知的部族武士。这位小兄弟,这把刀十分珍贵,我希望用这把刀换取你父亲的陌刀,我愿意再加一百两黄金。”

陈克复听完扎木合的话,也不有得有些佩服,没有想到这个大胡子居然还是位已经斩杀九十九人的勇士。如果只看双方的刀的话,那么大胡子提议的这个交易,那是十分公平的。甚至说,这个交易是那个店主占大便宜的。毕竟陌刀再贵也不可能值一百两黄金,更何况还有那么名贵的一把宝刀。

“对不起,这把陌刀我不能卖!”一名身材足有七尺高的魁梧大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