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广的本意,是允许陈克复的辽东行营可以拥兵十万,不过他的诏书中说的并不是很明了。一心想着要造反,要招兵买马扩充势力的陈克复哪会错过这样的机会。他直接装做没看明白杨广的真实意思,反而玩起了字面游戏,大言不惭的说是皇帝让他再招十万兵马,这样一来,先前的那两万两千人编制,他就不算进去了。

在场的所有将领之前都是听过诏书的,自然十分明白皇帝的意思是让辽东行营辖兵马十万。可如今自家大帅却这样说,明摆着就是搞错了,头一个反应过来后,好几个将领想出声提醒。

不过几个人刚有点动作,却马上被身边的将领们给扯下了,几个眼神下去,所有人都明白了。大帅不是不明白,而是太明白了。这是玩火啊,居然拿皇帝的诏书做起了文章。目的自然也十分明显,为了能多拥有两万两千人兵马。

众人一沉思,也觉得这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对,辽东行营多两万多兵马,那么他们这些将军手中能带的兵也就多了两万多,而未来抵抗高句丽时也能多几分把握。虽然他们心里觉得,其实多少兵马编制并没有所谓,毕竟没有兵,还可以有民壮啊。他们这一个多月以来,正式兵马还不是只有两万两千人,可他们不照样扯起了八万人的队伍。

李奔雷此时身为辽东行营副帅,身为军中二把手,自然也是第一个发言。

“大帅,十二万二千人的编制,这可就比我们现在的八万人多了不少,等于一下子要增加近半的人马,可不是一个小数字。现在军中兵马只有九千左右的老兵,而其中又有近半是单独编制的。剩下的七万多军中只有不到五千的老兵,新老兵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十比一,甚至达到了十四比一了。现在再增加四万新兵,那就等于我们的二十比一了,这是个十分危险的数字,我们兵马的战斗力将直线下降。”

李奔雷说的是实情,一味的盲目扩充兵马数量是不切实际的,毕竟这些兵马不是老兵,也不是受过训练的府兵,而是农夫。新兵太多,那么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将严重下降,而达到这么恐惧的二十比一的数字,那无疑这样的一支部队只能胜不能败,因为一败就将涂地,再也没有翻身之地。

毛喜虽然是刚到辽东,但已经通过陈青将整个辽东军的情况都搞的差不多了。作为陈朝旧臣,又和陈克复他们共同怀着复国的抱负,他自然知道,陈克复冒险玩文字游戏,而要把兵马人数搞到十二万的意思。

虽然民壮也能拿起武器训练后做战,但是那些人有太多的变化,而军队则不一样。有编制就有官,就有兵,就有名义,这些都是他们陈氏复国的本钱。

“副帅的话是实情,不过现在我们的情况也并没有这么糟。”毛喜起身道:“如今我们军中有最精锐的破军营老兵九千余人,是有些少,可诸位不要忘记了,我们刚刚可是在辽东解救出了八千被俘老兵。这八千将士,虽然不如破军营的精锐,甚至做了一年的俘虏有些虚弱。可这些都是最精锐的大隋百战府兵,特别这些还都是经过点火淬炼战后余生的老兵。”

八千老兵,这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陈克复更加不可能会放过这样的一块肥肉。更何况,这八千人,最让他看重的是那些军官,从九品到正四品,八千人马中,各级军官有近千人,而且大都是底层军官,这样的众多经验丰富的底层军官,正是目前辽东兵马的软肋。有这千余军官的补充充实,整个辽东兵马的战斗力同样能上升不止一个层次。

第208章 统帅七军

九千精锐破军老兵,加上八千老府兵,那就是一万七千人马,而且其中还有千余经验丰富的中低层军官。

“诸位,大家不要忘记了,今时不同于往日,半个多月前,我们在城北大校场整编兵马,用一万破军营将士扩编出了八万兵马。那个时候比现在情况可是要恶劣多了,十比一的新老比例。可是如今呢?虽然时间只过了半个多月,可这半个月却比的上普通军队训练一年的时间。”

“八万兵马,这些虽然依然还都是新兵蛋子,可是,他们也全都是见过血的老兵。辽东城突袭战、辽东城伏击战、金山城伏击战、扶余道被伏战、扶余城骑战、武罗城包围战,前后月余,转战千里,数万人以上的大战数场,十万人以上的大战我们也打了一场。染满双手的鲜血早已经让这八万战士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战士,月前我们只有一万老兵都能扩编出八万兵马,且连战连捷,难道如今,我们有八万兵马在手,在增扩四万兵马居然要畏难不前?”

有了陈克复的表态,诸将也不再说什么,对于增兵一事也算达成一致。

“大帅,现在我们有六个师,这新增四万人马,按例增添四师吗?”李奔雷老爷子直接问道。

老爷子一问,陈克复也犹豫起来,当初搞出师团这样的编制,是为了绕过大隋的军制,弄的是民壮临时兵马编制。现在既然是有了编制的正规兵马了,最好当然是按照隋行军编制来弄最好了。

不过陈克复对于这些行军具体的编制并不是很明白,只知道行军编制都是不统一的,每次出征都是按照行军规模而将征召的将士重新编制。

“副帅、于将军、李长史,你们都是将门世家出身,又一直都是我大隋军中前辈,你们觉得这十二万人应当如何编制更能适应眼前的情况?师旅团营编制,不过是当初的权宜之计,如今我们也有了发展空间,又有了陛下的正式诏书,当按制编制兵马才是正道。”

于钦明家族乃是关陇军事大贵族,他父亲,他爷爷,甚至是他爷爷的父亲,爷爷的爷爷,那都是手统大兵的军中重将。而他本人也是从伍二十多年,对这军事的事情可谓是知道的十分详细。你问他别的,他可能不知道,但是问他军队编制,那他绝对是权威级人物。

于钦明倒也没客气,眼下入了辽东军中,辽东行营目前新立,还只任命了四个最高职务,下面还有一大把的军职没有任命呢。这个时候,他自然也是当仁不让,好好表现出自己能力的时候了。

“大帅,我虽然刚到军中,但经过我多日来的观察,发现我军将士士气高昂,敢打敢冲,确实是我大隋一等一的强兵,虽然还有些稚嫩,但是稍加磨炼,必能成为我大隋的最强军。”一上来,于钦明先是老道的拍了一通马屁。

“大帅的师旅团营编制倒也没什么问题,大军当初整编之时,全是新兵,所以大帅将步骑分开,却没有再细分弓手部队,弩手部队,奇兵部队,跳荡部队,这倒也是正常。毕竟虽然我大隋兵马,虽然向来讲究混合协同多兵种作战,但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兵马,如果强行要求进行阵形多兵种混和协同作战有些不太现实。当时的情况下,不分兵种,反而更能提升兵马的战斗力。”

陈克复之前的编制,只是区分了步骑两类兵种,其余所有的步兵都是没有再分的,反正在陈克复看来,隋军装备精良,每个战士即有长枪、步槊类的长武器,也有盾牌类的防御武器,且又还有长弓、手弩一类的远程武器。所以他并没有再区分,而是面对什么情况,就用什么武器。

不过在于钦明这样的专家眼中,陈克复的这一套却有些不太专业。隋朝的军队虽然不是那种职业军队,但是隋军的训练还是很好的,所以隋军行军作战之时,各兵种都是区分的十分细致。更兼有一套套的不同的军阵阵法,可以说,隋军的指挥艺术,那根本就不是陈克复他们这些半路出家的土包子可比的。

大隋兵马,分为陆军、水师,而陆军又分为步军、骑军两大兵种,步军之中又还有细分,按战斗编组,分为跳荡兵,奇兵,弓兵、弩兵,弓兵、弩兵好解释,顾名思义就是拿弓和弩作战的步兵。而跳荡兵,就是跳荡而出作战的兵种,说白点,就是冲锋陷队一类的。

而奇兵,不是说埋伏的奇兵,而是在战斗中,以格斗见长的都属于奇兵,也是机动部队。一般在防御时,使用盾牌的都是奇兵。

现在陈克复军中的重步兵陌刀兵,可以说是既能格斗又能冲锋,奇兵、跳荡兵里都能分进去,也可以单独为一兵种。

而陈克复的马队骑兵,又分为重装骑兵和轻装骑兵,且不论重装轻装,都是可以在马上进行冲锋格斗射击。

在于钦明看来,如今的辽东军装备丰富,想要什么装备就能有什么装备,那么这样的部队是最适合进行多兵种细分的。毕竟士兵不可能都是全才,随便挑一个都是即能百步穿杨,又能披着重装步兵铠提着陌刀冲锋的超级战士。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把兵马细分,让射击技术好的,提出来做弓手、弩手,让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之人披重甲、执陌刀。善于格斗的做奇兵、善于冲锋的做跳荡兵,善于骑射的做骑兵,这都是扬长避短,各尽所长,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所有士兵的战斗力。

仔细的思考了半天之后,于钦明道:“大帅,如今我军中将士大多都是如您所说的,上过战场,见过血的老兵了。那么按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的兵马再细分一下。我建议,整个辽东行营分为七军,为左前军、左前军,左厢军、右厢军、中军,左后军、右后军。而每军下辖七营,分为左前锋营、右前锋营、左厢营、右厢营、中军营、左后卫营、右后卫营。如此七军四十九营人马,中军营每营四千人马,其余各营每营两千人马。如此一来,每军一万六千人,再加后勤医疗营、工兵营两营辅兵营四千人,正好一军两万人马。”

“每营两千人,四十队,其中步兵一千四百人,骑兵六百人。分为弩手六队三百人,弓手六队三百人,跳荡兵六队三百人,奇兵六队三百人,重装陌刀兵四队两百人。骑兵则为重装骑兵四队两百人,轻骑兵八百四百人。”

“每军中军营兵马增加一倍为四千人马,各兵种也都增加一倍。”

“如此辽东行军元帅府下辖七军四十九营战兵,112000人。辅兵十四营,28000人,全军一共十四万人马。步兵78400人,骑兵33600人。其中,跳荡兵16800人,奇兵16800人,弓兵16800人,弩兵16800人,重装陌刀兵11200人。轻骑兵22400人,重装骑兵11200人。”

对于这样的编制陈克复闭目沉思了一下,摇了摇头道:“于将军七军四十九营的编制很合我意,只是这如此一来兵马却超标了,人数达到了十四万,而我们却只有十二万两千人,超了一万八千人马,这可不是个小数字。而且,按这个编制法,那么其中的重装步兵和重装骑兵数量都各将达到一万一千二百人。重装步兵和重装骑兵那是我们军中的王牌部队,对于这两支兵马的威力大家也都明白,只是他们的装备和战士的要求却太高,现在我们一共也有六千重步兵、四千重骑兵,连一半数目都答不到。”

重步兵和重骑兵,这两支部队的战斗力那是很变态的,对于这样的部队,陈克复当然是想扩大,不过战斗力高必然要求也高。两支部队的铠甲就相当变态,陈克复当初留守辽东时就已经有了五千甲骑具装和三千重步兵甲。现在他手上还有一千重骑兵甲,可是这重步兵甲却是一直缺货,一个多月全力开工打造,到现在也不过是打造了三千来套铠甲,刚好凑齐了六千重步兵。

而且重步兵的陌刀也同样是个难事,他如今手中的陌刀包括当初用斩马剑改造的那三千把,也不过是六千来把。要想让重步兵扩充到一万一千二百人,光是重步兵甲和陌刀就得军中所有工匠打造上两个月时间。更何况,要打造出一支一流的重步兵,光有武器铠甲还是次要的,还得有最健壮勇猛的战士才行。

“我看这样吧,重装步兵陌刀队和甲骑具装重骑兵部队不要四十九营都编齐。这两个强大的兵种,我们七军,只由各军中军营配置。如此一来,七个中军营有重骑兵共两千八百人,重步兵两千八百人。各营减掉的数字,和陛下许可的数字正好相当。”

这样一改,除中军营依然为四千人外,其余各营却等于每营剩下一千六百人,一千二步兵,四百骑兵。

大家觉得这样改都还不错,不过有人不同意了。重骑兵旅郭孝恪和重步兵旅的李世民两人差不多同时站起来开口道:“大帅,不可!”

他们两人分别担任东北军中的两支王牌部队,重步兵旅和重骑兵旅的旅长。虽然如今表面上这两支部队都只是预备役部队,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两支部队才是整个军中的王牌嫡系部队。

如今于钦明和大帅等人商议来商议去,结果却把他们掌握的部队给折分了,这让两人可如何愿意。把部队都给拆分了,部队都没了,他们还到哪当旅长去。

“大帅,重步兵旅和重骑兵旅那是我们手中最精锐的王牌部队,这是我们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现在如果把他们的拆分了,那还如何保持战斗力啊?重骑兵和重步兵靠的就是那股锐气和冲撞力,如果都分成了四百人的小队,如何还保持的了战斗力?”

他们的话中也确实有为战斗力的问题考虑,不过陈克复却也明白他们心里更多的是私心。笑了笑后道:“你们说的也有道理,行营七军,本帅将自领一军,中军将由本帅亲领。所以本将中军七个营将不再按普通配置,我打算在七个营中,组建一个重骑兵营,人数四千。两个轻骑兵营共四千人,一个重步兵陌刀营四千人,一个弓手营两千人,一个弩手营两千人,一个长枪步兵营两千人。如此,中军七营八千骑兵,一万步兵。”

这中军的配置那绝对是最豪华型的配置,陈克复自领中军,当然也要掌握着最精锐的王牌部队。

不过这样一来,最后整个行营的兵力还是达到了十二万七千六百人,超过了五千六百人。而且这还有元帅府本部的人马没算进去。

行营的大致框架弄好之后,最吸引众将的就是军官的任命了。现大辽东行营一成立,那么过去的东北军也就将成为历史了。他们这些师长团长也都失业下岗了,能不能在新的行营之中弄到好的位置,这是所有人都关注的。

“诸位,元帅府的新编制出来了,那么过去的编制也将解散。元帅行营,以十人为一伙,设伙长。五十人为一队,设队正和队副。每营之中又设弓兵2团、弩兵2团、奇兵2团、跳荡兵2团,每团三队150人。另骑兵2团,每团四队200人。每团设一校尉,及副尉。”

“每营设一总管,一副总管,一司马、一长史,并六曹参军事。每军设一行军总管,一副总管,一司马,一长史,并六曹参军事。”

“七军之上为辽东行营元帅府,本帅为行军元帅,李奔雷将军为副帅,毛喜为行军司马,李节为行军长史。下辖元帅府参谋司、特勤司、调查司、警察司、宪兵司、破军讲武堂、元帅府警卫营、通讯营、侦察营。共一堂三营五司。”

伙长、队正、校尉、总管、行军总管、行军元帅,整个大军的军官编制少了好几级。百人单位的旅帅没了,千人编制的府级郎将没有了。整个大军从元帅到伙长,只有六级。

对于这样的编制,于钦明没什么意见,事实上隋军行军编制中,连校尉这级的都干脆的省略了。大隋行军制度中,都是以队来基本单位的,各军大军团做战指挥时,都是直接指挥到队的。

“大帅果然明悉兵法军制,确实高明。”于钦明等一众身份有些尴尬的老兵们拍着马屁道。

框架搞起来了,接下来的也就容易了,不过是直接按着框架填充就行了。左前军就是毛翊的第一师扩充组建,军旗天狼。右前军为胡的第三师扩充组建,军旗青龙。左厢军为鲁世深第二师扩编,军旗飞熊。右厢军为陈贵第六师扩编,军旗朱雀。中军为陈克复亲领,以重步兵旅和重骑旅、轻骑兵独立团、原司令部侦察团等扩编组建,军旗为黄金狮子旗。左后军为刘铁柱的第五师扩编,军旗玄武。右后军为张合的第四师扩编,军旗白虎。

除了陈克复的中军22000人马,其余六军每军17600人。全军战兵49营,594团,1992队。在隋朝这个中央王朝对兵权控制的十分严格的时代,陈克复牢牢地握有了这样的一支大军,可以说是十分的难得。当然,隋朝已经开始没落,以后贵族大将们越来越容易掌控兵马。

七军的统兵将领没有太多的改变,原各师师长摇身一变,成了各军行军总管,副师长成了副总管,参谋长成了行军司马,又增加了一个行军长史。至于陈克复亲领的中军,则由他亲任中军行军总管,陈青任行军副总管,于钦明任行军司马,陈家庄刚到的陆千为行军长史,年过五十的陆千曾经是南朝东宫左率卫。

而李世民有些失望的担任了中军七营的重步兵营总管,郭孝恪为重骑兵营总管,李承义和罗林分别担任两个轻骑兵营的总管。张锦倒是连升几级,直接提拔了元帅府警卫营的总管了。

虽然兵马还要等接下来的时间里征召,但是整个七军所有的军官却不用等到后面,直接就在军议厅中一级级的直接任命到了队正、队副了。至于伙长一级的,反正是不入品的,就由各营总管回去后自己任命了。

行军元帅正一品,各军行军总管从三品,各营总管正四品,各团校尉正六品,队正正九品。大大小小的九品以上军官三四千人,这么多的军官,连军官的印章都来不及刻印出来,陈克复直接找了许多文书过来抄写任命书,然后再让新提拔的警卫营总管张拿着他的帅印给几千份任命书一一盖章。

取消了原来的所有临时军职名称,不过陈克复却并没有取消军衔制度。这玩意虽然看似简单,但挂上之后,即能激励将士,也便于统一指挥,却是作用不小。

换了新编制后,元帅就是上将,副帅、行军司马、行军长史则是中将,各军行军总管则为少将,副帅、司马、长史则是准将。营总管则是上校、副总管、司马、长史则是中校。各团校尉则是少校,团副尉、司马、长史则是上尉。各队队正中尉,副队正少尉。伙长依然是上士,副伙长则是中士。再下面的大头兵则是下士、上等兵、列兵三级。

作为中军的王牌营总管,又是大帅陈克复的心腹嫡系,李世民和郭孝恪两人虽然依然是营总管,但是军衔却被提升了一级,将两人从上校提升为了准将,总算是让两人失落之余,又高兴了不少。

建立行营,授予行营军职,军议大厅中热热闹闹的一直过了差不多四个多时辰,整个辽东行军元帅府才算正式成立了。全军近十三万人马,几千位军官全部到齐,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一个官位都很快的全部安排满了。

等到大家又寒暄了会后,陈克复咳嗽了几声,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诸位,辽东行营已经成立,各级军官的任命也已经完成,这是今天军议的第一个议程。接下来,还有一件十分紧急的事情要告诉大家,张总管,将特勤司发回来的情报发给大家看下吧。”

张锦起身从陈克复身旁的桌上拿起一个锦盒,走下大厅中给每位营总管及以上的将领们发了一份。

“各位,这是特勤司的弟兄们在几个时辰前才从平壤发回来的情报,这是最新最绝密的情报。各位在看过之后,绝对不能在这个军议厅以外传播,违令者以泄露军机罪论处!”

听到陈克复如此严肃的警告,一众将领都不由得愣了一下。居然是从高句丽的京城平壤传回来的情报,而且又被大帅如此交待,那么这份情报绝对是十分的重要。

对于这个神秘的特勤司,众将领们也是佩服不已,居然这么快就能从敌人京城之中搞回重要情报来。这次行营整编,大多数编制都有变动,偏偏过去神秘的司令部直属四司,特勤司、调查司、警察司、宪兵司居然一变没变。由此众人也都很知道了这几个神秘的部门有多么的重要了。

于钦明刚被解救的时候,也经过调查司的详细调查,但是他还是头一次听说这个特勤司。此时才明白,原来这个特勤司是一个军情情报间谍机构。不由得对于陈克复的手段本领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战代号:‘游骑兵’。第一阶段目标,三个月内从王国平壤、汉城、国内城、乌骨城、卑沙城等山城征调五万受过训练的老兵,并且王国东部、及南方征调各贵族领主私兵五万,另王国南方奴隶五万、青壮丁五万,组建北伐军。作战目标,夺回辽河一线的辽东城、新城两大战略要塞。歼灭辽东城中的一万隋军,四十万民夫,全面夺回辽东以东所有领土。”

“此次作战计划总动员十五万大军,其中包括三万骑兵兵,十二万步兵。由王国大将乙支文德为主帅,荣留王高建武为副帅。大军分为三个部队,以荣留王高建武统一万骑兵为前锋,直接从乌骨城出发,越过大梁水后绕过辽东城,直插辽水河岸,彻底切断隋军后退中原路线。”

“东部大人、大对卢渊子游第三子渊净水率一万骑兵从国内城出发,渡过大梁水后,北上扶余道,负责汇合渊太祚兵马后,自北南下,直接包围新城。”

“在前锋高建武切断隋军辽河退路,渊子游围困新城之后,大帅乙支文德新统十三万大军直接渡过大梁水,再过小辽河,大军围困辽东城。十三万大军在冬季到来之前,拿下辽东城,歼灭城中守军,俘虏所有隋朝民壮。如果战事顺利,将在冬季之前,发动游骑兵第三阶段战略攻势,大军渡过辽河,重新夺取被隋军二次攻辽时夺走的怀远镇、泸河、通定三镇,并在辽河西岸重新建立起坚固的据点防线。”

整个军议室中安静无声,没一会三百来个将领就已经传阅完了这份绝密作战计划。一眼可以看出,这是特勤司的弟兄窃取到的高句丽作战计划。

这样绝密的作战计划,众将都有些惊讶特勤司居然能搞的出来。

“大帅,这份情报是真的吗?”副帅李奔雷有些迟疑地道。

如果这份情报是真的,那他们不久后面对的是就是高句丽名将乙支文德、高建武联合指挥的十五万大军。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情报,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陈克复声音低沉地道:“这份情报是真实的,为了这份情报,特勤司平壤特勤处的十八个弟兄,为国捐躯十三人,重伤三人,才将这份好不容易弄到手的情报送了回来。这是份染满了特勤司弟兄鲜血的情报,对我们十分重要。我提议,全体起立,为阵亡的十三位特勤司弟兄默哀十息。”

说完带着站起,低头肃立。整个军议大厅中的三百多名军官也纷纷起立,低下头为这些没见过面的弟兄默哀。

“大帅,如果这份情报是真的,那么这份计划高句丽人真的有能力实现他吗?集结十五万大军,以目前高句丽的实力怕也不容易吧?而且高句丽人在制定这份计划的时候,好像还并不知道扶余道渊太祚他们已经被我们一锅端掉了。”

“而且,现在这份情报我们损失了数十位弟兄送回来了,但是辽人肯定也是知道了这份计划泄密了。并且,扶余道渊太祚战败的事情肯定也瞒不了多久,相信用不了多久高句丽人肯定会知道整个辽东的真实情况,到时他们肯定会重新制定一份作战计划的。”

第三卷 缓称王

第209章 倾国来战

“副帅所言不错,这份计划看得出来,高句丽人确实是还没有得到扶余渊太祚已经被击败俘虏的情报。而且,这情特勤司拿到这份情报时也已经暴露,所以高句丽未来的作战计划肯定会改变。”

陈克复端坐上首,冷静地道:“但是,这份用十多位弟兄们生命换回来的作战计划,对我们来说,价值依然连城!从这份情报看,我们轻易地就能知道辽人未来可能集结的战斗力量,以及他们未来的兵马统帅。”

于钦明这个中军行军司马这个时候也主动道:“大帅说得没错,从这个计划来看,辽人的动员时间很短,两个月时间就会北上。而且兵力将达到惊人的十五万人,而不是我们之前预测的五六万人马。而且统兵之人为乙支文德、高建武、渊净水三人。这三人不用我说大家也都清楚,这都是高句丽国中一等一的大将,如果真的十五万兵马北上,那么就必然是一场正面的硬仗、恶仗1”

鲁世深恨恨地道:“于司马也不必灭自己威风,长他人志气。那乙支、高建武虽然名气很大,但是于司马可不要忘记了,他们可还都是我们大帅的手下败将。乙支带八万骑兵都挡不住我大帅一千重骑,高建武坐拥辽东坚城,到最后,还不是被大帅打的弃城而逃?最后更是被逼的跳河而逃,所以这两人在我老鲁看来也不过是浪得虚名罢了。至于那个什么渊净水则更不用说了,连他的名字咱老鲁都没听过,他大哥不是还号称比肩乙支、高建武的大将?他二哥渊净土,叔叔渊盖铜不也都是称为上将,如今还不是全都在我们的俘虏营中?”

鲁世深的话一落,整个军议厅里都笑了起来,是啊,辽人再厉害,不也都是手下败将么?当初那么少的兵力都能打的他们跳河,这如今辽东城中的兵马可是翻了好几倍,到时更没有什么可惧的了。

就连李节这个时候也笑了笑道:“高句丽人的这个计划就是一个完美的纸上谈兵,两个月内动员十五万人北上做战。如今大梁水以西全落入我手,辽水沿线更是全被我们扫荡一空,一百多座大小山城如今全都成了空城,要钱粮没钱粮,要人口没人口。十五万高句丽大军北上做战,哪怕从国内、乌骨两城出发,到达这里,那也是有数百里之遥。一路之上,他们的后勤呢?粮草呢?要如何供应?十五万的大军,又是要近千里外做战,那么这后勤粮草的供应必然也得有五万以上的民夫输送。而且最关键的是,高句丽人在失去了辽东、新城、扶余这几个要塞之后,整个高句丽一半以上的战争储备物资也全都失于我军之手。我不认为,高句丽国内现在还有这么多的物资粮草支持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这样的一场大战。”

毛喜点了点头道:“李长史说得没错,高句丽整个做战计划都是建立在白岩、安市、金山、盖牟、扶余等城未失的情况之下。如果只是失去辽东和新城,那么高句丽人的作战后勤就能依靠辽河一线的大城保障供给。但是现大辽河一线全失,高句丽人没有粮草,那想北上就是空谈,而如果等他们筹集粮草,那么两个月的时间是绝对不够的。”

毛喜冷静的分析道,虽然隐居多年,但是二十多年前就已经是南朝重臣的他,依然还保有锐利的战略眼光,一眼就能看出这个计划的不切实际。

对于军中几位大佬的分析,下面在坐的三百来位将领都显得十分轻松,毕竟,辽人越弱,他们也就越安全,甚至今后还有可能大破辽人,建功立业。

看着一众轻松的将领,陈克复微微有些叹息,这些将领还是太缺乏一个为将者的考虑了。如今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