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身份并不会缺钱。他需要的是权势,是破军营这支精兵的兵权。只可惜到如今,他反而却离破军营的核心越来越远。呆在这辽东之地,远离天子,他完全没法和陈克复斗。
他最迫切的就是能早点回到京城,回到天子身边,到时他有的是办法,有的是后援帮他谋夺破军营的统兵权。现在一看陈克复的这个架势是不想走了,马上放下茶杯,沉声道:“大将军,陛下给我们的旨意可是让我们在此为殿军,为大军殿后半月左右,即可撤军的。”
陈克复笑了笑,“那依李将军所言,难道兄弟们打下的这辽东城就此丢弃?城中的近千万石的粮食就此舍弃?将这吞噬了我大隋百万军民的东北第一要塞再一次拱手奉还给高句丽人?明年我们还来这城下尸堆如山、血流成河?”
李节冷笑几声,“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虽然撤军,可是我们可以将这一切毁掉。高句丽人不就是靠着这辽东城地抵挡着我大隋雄师吗?只要我们走时,将辽东城、新城等城付之一炬,你觉得明年大军再来,辽人还守得住吗?”
对于李节的话,大厅中的众将却并没有几个愿意附和的,就连那些从辅军、民壮中临时挑选出来的军官们也没有一个同意他的。对于大多数民壮们来说,这征辽已经成为了他们巨大的负担。每了征辽,他们这些民壮,哪个不是破财甚至破家!连续两次征辽已经让他们的生活到了崩溃的边缘,没有人想再来第三次了。而如果如陈克复所言,那么就算再有第四次征辽,也都不用再从中原运送粮草了,他们也不用再承担这些千里运粮的任务了。
“李将军,你这是将军国大事视为儿戏,你那完全就是两败俱伤的提议。按你说的,辽人最后肯定是拼不过我大隋的,但是我大隋也必将国力大损,完全是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如今国内灾害不断,整个中原已经盗贼遍布,就连那些狼子野心如杨玄感一类的贵族们,也起兵造反了。你难道是想天下更乱吗?唯有早日解决掉高句丽,天下才能重回太平,百姓也能重新安定,朝廷也才能腾出手来平定中原的乱象。”
“你问问在座的诸位,可有人愿意就此功败垂成?可有人愿意让这纷乱继续下去?谁不想早日解决了高句丽,谁不想放下刀兵,再拿起锄头,家中的亲人都在盼望着他们,家中的田地都已经长草。为了大隋,为了陛下,也为了家中的父母亲人,我们都不应当丢弃辽东。”
“绝不放弃,战斗到底!”一众新军军官齐声大吼。
陈克复起身,冷冽的目光扫视全场,不怒自威。
“诸位,当初陛下确实说过,坚守半月之后就可退兵,但是陛下那时说的是最差的情况之下。除此外,陛下也亲自对我说过,如果我们能抓住机会守住新城四城,那就可以守下去。甚至,如果我们拿下了辽东城,只要能坚守,那就可以守到明年大军再次东征,作为大军前进之基地。”
“为此,陛下还下给本将手敕,如破军营拿下辽东城,本将有权在辽东新建十个鹰扬府,扩充一万二千正规将士,十个鹰扬府所有军官将领可由本将先行任命再发给陛下过目审核。诸位,我们有东北第一要塞,我们还有新城四城,我们有充足的粮草,有充足的器械,有着数十万强壮的民众,随时可以武装起来。我们有何理由弃城?此时还言弃城回国者,必为国贼!我全军将士当共唾弃之!”
李节的脸上阴一阵,晴一阵的,可是却一句反驳的话也说不出来。陈克复占据着大义,他是一点理由也没,只能是无奈地坐在那里。
对于陈克复来说,一有机会他绝对不会放过,他的目的就是完全将李节给边缘外,让他无法再参与到破军营的核心当中去。
“诸位,既然大家都愿意留下来,那我们现在就讨论一下如何应对不久将到来的高句丽兵马。大家议议吧。”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各种主意无数,特别是那些新军的将领们,真是想一出是一出,什么样的主意都敢出。但是对于陈克复来说,这些人说的,除了让他发笑外,没有一个人说的有一点实际意义的。
出的都是诸如,率军直攻平壤啊,什么大军齐出,据小辽水以对敌啊,什么全军退守辽东城啊。甚至有人出主意,他们因当趁着现在辽人败退,将兵马分成数路,甚至数十路,去攻占附近大大小小的山城,以肃清周边之敌。
本来有些哭笑不得的陈克复却突然好似听到了什么十分重要的东西一样,急忙对着众人一伸手,大厅中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陈克复指着第六师的一位营长,刚才就是他提议要将兵马分散,去攻打辽东城附近的大小山城。
“你,对,就是你,你刚才说什么?再仔细地说一遍。”
那营长原不过是一运粮的民壮,因在他们那一队运粮的民夫中有些威望,就让他做了一营之长,管带着四百人,可实际上却完全是一个唯有身材比旁人剽悍许多,连府兵都不曾是的乡下杀猪的大汉。刚才他见众人说的过瘾,也忙凑热闹的说了几句,没想到却一下子被大将军给点了名。
一时间一张脸都成了白纸一般,颤抖的站在那里,一双长年握着杀猪刀的手也不知道要放在哪里,只是无意识的在衣襟上擦拭着。“大将军,小的,小的只是一时胡言乱语,小的知错,再也不敢了。”
陈克复笑了一下,“你不用这么紧张,这是正常议事,你既然为新军军官,虽然只是临时的,但是一言一时也当符合一名军人的作风。回答我的提问,当说末将或者卑职,而不能说小的这样的称呼。好了,你站直了,把你刚才的话再重复一遍!”
那屠夫营长一见陈克复并没有怪罪他的意思,忙松了一口气道:“卑职听刚才大将军说,高句丽人的军队已经差不到都被我隋军歼灭了,现在国内可战之兵不足十万,而且平壤及和百济、新罗边境上还占有七八万军队。现在整个高句丽除了那些军队,就只有辽东如扶余、卑沙,乌骨、国内这几大城的三四万人了,而且这些还都是和当初新城一般的没多少经验的二线部队。而在辽东城这附近还有着更多的小山城,那里的辽军都是几十、几百人不等的小伙,我觉得我们可以趁着现在辽人兵马不足,正集结兵马的时候,可以分兵攻打那些小山寨。虽然每个小山城人数不多,但是只要我们全部消灭掉他们,那数量也相当可观了。没有了这些受过训练的士兵,那辽人就是再来,也不过是些新招募的兵士而已,完全不用担心的。”
陈克复闭目沉思了一会,笑着道:“说的好,虽然有些异想天开了,但是却也是真正动过脑子的。知道分析了手中的情报,判断了敌军的动态,做出了自己的对策。这已经是一位将领的思路了,很好。你以前是做什么的?怎么能想到这些?”
“回大将军话,末将张黑,家居涿郡,乃是三国时蜀中大将张翼德的后人,末将也一直是继承先祖的手艺,在涿郡屠宰为业。这次领了运粮的任务来辽东,因在队中有些威望就让做了第六师的营长,前几天去大将军的讲武党听了讲,也就偶尔会按着大将军讲过的乱想一想。”
陈克复笑了笑,没想到还有人自称是张飞的后代,不过他和那张飞倒真是一个职业的。笑了笑道:“不错,以后当常想,等你什么时候想的都对了,那到时你这个临时的营长就能成为一位货真价实的正五品鹰扬郎将了。”
众人都是一阵大笑,对这个屠夫营长感到挺顺眼的。
“诸位,虽然他刚才说的是不可行的计划,但是本将军却根据他的提醒,想到了一个不错的思路,诸位,此策如果成功,那么我们守辽东又将增添三分成功的希望!”
第102章 运筹帷幄
对于这些习惯了大军团做战,每次只管跟着大军作战的破军营军官们来说,每次战前的那些谋划分析之类的事情都不用他们做,也轮不到他们来做。他们只要操练好自己的兵马,一到战时领下军令,上面指到哪,他们打到哪就行了。
这一转眼间,这辽东城只剩下了他们这伙半年前最高不过是一校尉的一伙军官。眼前他们不但得侦察分析情报,还得自己来想策略,这一时半会间,一众人都有些没有思想准备。
陈克复也知道,眼下他们将面临着很大的危机,但是整个辽东的隋军就以他为尊。如果他也表现的惊慌失措,信心不足,那么上行下效,估计到时不用开打,整个辽东隋军的士气也会降至冰点。趁着现在攻下辽东城的大捷,陈克复也是有心保持着这种喜悦和锐气。
言谈之中,陈克复更是尽量的表现的十分的轻松,满脸自信。完全就是智珠在握的样子,让大多军官们也都感到轻松不少,特别是对于那些新军中的将领们来说,看到主帅如此风轻云淡,他们一个个也根本就不曾去深想他们现在的处境了。
陈克复神秘的笑笑,“诸位,你们难道忘记了我们白天收到的李奔雷将军送给我们的礼物了吗?”
帐中诸将都有些疑惑地看着陈克复,白天新城的李奔雷将军不就是送了几个俘虏过来吗?没见到有送什么礼物来啊。
胡海忙问道:“将军,不记得白天将军你和我们有说过礼物的事情啊,是不是白天的时候忘记了,难道李将军在新城又发现了什么好玩意?”
“我说的这礼物就是那些俘虏,虽然我隋军之中有朝中官员叛投辽东,可是也不知道是为什么,那些辽人居然好像不知道新城已经落入我大隋之手。居然还派出信使带着手令信物去给新城的高齐下令,诸位,难道你们不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礼物吗?”
虽然陈克复到现在也没有想通,为什么高句丽人会不知道新城已失。但是他却已经感觉到了一个机会,想了半个晚上,刚才又被那个屠夫校尉的话带动了一下。陈克复心中一下子就有了一个大致的计策了。
对于陈克复他们这些留在辽东的隋军来说,辽东、新城几城的守军已经全军尽没了,连乙支北上的八万军队都已经光了。可以说现在杨广大军一回朝,他们直接面对的敌人反而是他们过去忽略了的力量。
在隋军数十万大军围攻辽东城时,那些不敢试其锋芒的高句丽人,直接来了一着坚壁清野,固守不出。而隋军对于那数百个的山城也并没有去一个个的攻城拨地。而是直接认准了目标,专打一处。
在新城、辽东等五城相继失陷,守军尽没之时,那些本来城池并不是辽东最大的山城,以及那些兵力也算不上多的山城,如今反而是没有半点折损。
现在隋大军已退,陈克复和高句丽人的攻守立场一下子就转换了。对于陈克复来说,现在他不敢去和辽人打硬仗、野仗。但是辽人却反而乐意和隋军野战了,只要高建武的手令传到诸城,那么在短时间内,分散于各山城的那些大的几千兵马,小的几百几十的兵马就将重新汇聚起来,虽然看起来每一处的兵马都没有多少,但是如果把鸭绿水以北,甚至只要把辽东城附近的山城的兵马集结起来,那也将是十分可观。
按照他的大致预算,只要给辽人半月时间,那么他们就能在辽东集结五万以上兵马。虽然这些兵马已经不再是高句丽人的精锐部队,甚至只会有少数的骑兵部队,而且大多还会是贵族们的私兵。但是五万这个数字,还是让陈克复有些心头难安。以破军营目前的战力,正面一比二的对上辽人,那胜算能达到七成以上,但是如果一对三,那么早多只有四五成的胜算,而如果是一对四,那最多只有一到两成胜算。而对五万人,那基本上估计就是全军尽没的下场。
就算他有辽东坚城,可是没有熟练的战士,一样是白搭,打起来,也不见的就能讨的了好。
而如果他不能在短时间内瓦解辽东的高句丽人军事实力,那么对峙下去,肯定是他吃亏的。从现在起到明年的五月,还有近十个月的漫长时间,有了这么长的时间,辽人早就可以重新征召士兵入伍,训练出一支可观的部队了。
而现在,却让陈克复看到了辽人这张大网的破绽。
“大将军,你说的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想打那些俘虏的主意?”
“没错,今日夜袭,我们做的十分成功,突然、快捷。而且除了那只身跑掉的高建武,我们完全就将辽东城的守军给歼灭了。而且在战前,我就已经派出了数百骑兵散出辽东城数十里警戒巡逻了。所以今天晚上的事情,估计得要好长时间,辽东各城的高句丽人才会知道这边事情的真实情报。”
胡海兴奋地道:“将军您难道又想来上次打新城时的那招?用高建武的军令印信去诈城?”
“胡将军说的也不完全错,不过我们附近的山城实在是太多,想用诈城这一招,就算有效,也实在是太过于麻烦。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我们定一计,一次性解决!”
一众大老粗军官们一个个全吊起了兴趣,没有人再有心思喝茶,全都出身子前倾的看着陈克复,想知道这大将军卖的是什么关子。心里想着,要不是他是大将军,估计他早就扯着他的衣领把他提起来喝问了。
“诸位,我们如今有了高建武的军令,有了他和各城联络的信物,甚至我们还有着不少投降于我们的高句丽士兵。你们觉得,我们应当如何做才能谋得最大的战果?”
大厅中的一众将领虽然都是些大老粗型的,特别是那些新军的将领们,更是初入门级的粗汉。但是如破军营的那些沙场老将们,虽然让他们出谋划策那是要了他们的命,但是一个个战场经验也是十分丰富的。此时在陈克复的刻意引导之下,一个个开动脑子,差不多或多或少已经能猜出一些了。
李节微微笑了笑,“将军是想调虎离山、引蛇出洞,然后引入埋伏圈,围而歼之?”
点了点头,陈克复道:“李节将军说得没错,我确实有这个想法。现在我们有着高建武的军令书信兵符信物,而且大军是趁着雨夜悄悄撤军的,我们攻辽东城也是攻的十分突然,且没有放过漏网之鱼。我们现在只要派出数队人马,护送一批高句丽降兵,拿着高建武的兵符信物,然后找一善于临写之人,仿着高建武的字迹将军令改一遍。”
“将军,把高建武的军令改成什么啊?”
“很简单,就如李节将军所言,我们就在信中说我隋朝大军撤兵,让他们集结各自城中的所有兵马,然后让他们把兵马带到我们指定的地方。比如某个我们早已经埋伏好的山谷?到时,我相信打伏击战,我们以有心算无备,再打的是突袭伏击,你们总不能说我们还不行吧?”
“对于这一步,我们甚至可以把胃口弄大点。辽东城北面的山城兵马我们可以把他们诱出城后伏击他们,另外南面的山城我们同样可以干上一票,现在辽东城被攻破的情报辽人还不知道,我们完全可以借这个机会,就说隋大军撤兵了,我们辽东城汇集了北面众山城的兵马追击隋军。特调派辽东城南面各山城的兵马进辽东城加强防守,以防万一。到时,只要把辽人一骗进城,那还不是关门打狗?此为第二策也!”
“将军,难道还有第三策?”
“当然,只要前面的计策成功了,那么我们就能接着实行第三策。我们之前也讨论过,哪怕是高建武再牛,他要想带大兵回来反扑。那么如果他是要从平壤、汉城、国内、乌骨等城调兵的话,那估计最少也得好久才能准备好。而如果他是求稳,招募了一定量的新兵后再北上来攻,那至少也得数个月。而有这么多时间,我们完全可以做我们的事情。只要我们前面的计策成功,那么我们就能将附近山城的兵马一扫而空,到时我们就可以马上趁势率兵出击,用诈城之策去接管那些已经没有了兵马的山城。就算诈城不成,那些没有了守军的山城,到时还不是让我们一战而下?”
那些破军营的将领们还好些,毕竟什么样的大场面都见过了,陈克复的计策虽然听起来不错,但也算不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但是那些第五、六两师的军官们完全就不同了。他们听着陈克复坐在那里,端着茶杯,谈笑着一下子就已经表明能灭辽东数十城池,这让一众初出道的草鸡校尉们震惊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第103章 站队选择
第六师的屠夫校尉张黑不停的挠着大脑袋,心中对这位自家老大的佩服真的是要五体投地了。他想了大半天,不过就是想到了一点皮毛,说出来还惹的众人发笑。
而陈克复却根据他的话,一会功夫说出了一大堆的计策,还来了个一二三条。按他说的,如果此计真成,那辽东基本半数落于他们之手了。一时间,又是有些佩服,又是有些怀疑陈克复在吹牛。
“大人,我们现在可战之兵不过八千破军营将士,就算有两万新编的民壮,可是却也都是临时编练成军的啊,连正经的训练都没有训练几次,我们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呢。现在将军的计策虽好,可是按将军所说的,那各城的兵马加起来至少有五万人啊,我们就算是伏击,也不一定能吃的下吧。而且还是兵分两路,还要引一路进城?万一到时把辽军放进来了,却打不过,反而被敌人趁机夺了城怎么办?”
对于陈克复那指指点江山的样子,李节是十分的看不过眼,一有机会,马上就指出一堆问题反驳起来。
陈克复轻轻的自语了一声:“还真是为反对而反对啊!”
虽然没有听到陈克复说的是什么,但是李节说话时一直是盯着陈克复的,此时一看陈克复的那自语时的表情,他就已经猜出他在说的是什么了。
李节正色道:“将军,我并不是故意挑刺,而是我大军如今攻占了辽东城,那么最好的策略就是倚城而守。将军的计策虽然看上去不错,但是还是有不少地方是有着不大靠谱的。就好比说,那高建武派出了人马去各城调兵,将军又怎么知道高建武后来是不是又从降辽的汉奸身上知道了新城已失,又特意派了第二队信使让他们不要出城呢?”
“而且,就如刚才我说的一样,就算调虎离山之计真的成了。将军又凭什么以为,我们如今的这人数只有八千的破军营士兵能靠伏击就歼灭五万敌军呢?难道大将军想靠您刚刚组建了没几天的那所谓的第五师、第六师?这也太儿戏了吧。更加让我不赞同的是,将军居然想骗数万高句丽大军进辽东城歼灭之。将军你又怎么保证他们不会已经知道了辽东城破的消息呢?万一那些高句丽人来个将计就计,趁此机会一举反而夺回了辽东城,那到时我们不是更糟了吗?”
“将军,末将还是觉得拿下辽东城都已经是邀天之功了,我们就不要再去贪什么功、冒什么险了。好好的留在辽东城中,有了这远东第一要塞,粮草器械充足,就算高句丽真的调兵十万来攻,恐怕也是徒劳无功的吧。有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军您年不过二十三,就已经是正三品的大将军,还封为候爵,这些难道还不够吗?你就不珍惜下这些将士们吗?”
李节完全就是已经豁出去了,越说越露骨,完全就是在指责他陈克复的计策是想出于个人目的,完全就是想拿战士们的白骨来累积他向上攀爬之路。
对于这个一心和自己对着干的李节,陈克复冷冷地扫了一下,对于这人他也是不抱什么希望了。他们两人完全就没有调和的可能性,这破军营中有他就没李节,有李节就没他。反正是一山容不得二虎,他李节又不是母虎。最好的结果是李节老实的呆一段时间,然后通过李阀活动下,再调任其它卫府,如果一心想留在破军营和他死磕,那他陈克复也绝对不会客气。
陈克复站起身来,扫视了一眼厅中的众将领,冷冷地道:“你们各位也是和李节将军一样的想法吗?如果有和李节将军一样想法的,请站起来,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厅中跳跃的灯火给陈克复的脸上增加了一层光芒,站在上首,那灯火的照耀下,陈克复的身后竖立着一个高大的身影。一瞬间,轻飘飘一句话后的陈克复,整个人都给高大起来,甚至散发着一种难言的威压,完全将李节之前的气势给打压了下去。不少新军中本被李节说的有些动心,不愿意去冒险的新军校尉们一下子给镇住了,数个本想站起来的校尉,张了张嘴,最后还是老实的坐在了垫子上没敢起来。
迎着陈克复的目光,只有第五、六两师的副师长两个郎将站了起来,表示支持李节的意见。对于那两人,陈克复去看都没看一眼,只是好整以暇的拢了拢袖子,然后转头对着依然端坐在一侧的沈光道:“沈光将军,你的意见呢?你也赞同李节将军的说法吗?”
陈克复的话一落,李节也忙将目光转向了沈光,眼中满是热切与期盼,这沈光自被破格提拔为从五品后,他就对沈光十分上心,对沈光没少花功夫,一开始沈光也确实对李阀态度不错。
只是到了破军营后,却与这陈克复又暧昧了起来,让他一时有些把握不住的感觉。
如今他向陈克复发难,除了跟去新城的四位部下,他带来的七位郎将,此时剩下的两位都坚定的站在了他这一边,可是这沈光却依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李节心中一凉,看来这沈光最终还是倒向了他的南陈故主了。该死的,李节心中狠狠地骂了一句。一张俊脸也变的有些发青,牙齿更是紧咬,一双眼睛狠狠地盯着沈光。
沈光静静地看了陈克复和李节一眼,起身道:“我既为破军营将领,那必遵从大将军的号令。如果要问我有什么意见,那我个人是赞同大将军的策略的。此次如果出战,我原为一军先锋。”
看着李节那张臭脸,陈克复心里却格外舒坦。对于沈光,陈克复是十分欣赏的,这肉飞仙完全就是一员猛将,而且更是一员步军猛将。
只是之前因为他是李节带来的人,心中难免会有几分芥蒂,对于他并不敢完全放心。
虽然知道沈光也是南陈之人,但是对于陈克复来说却一样的不敢放心。但是这段时间接触下来,发现沈光对于他还是十分支持的,而且关键的是在他手下的这一拨将领中也是十分出类拔萃的。今天这一问,更是等于在让沈光站队,而眼下沈光没有半丝犹豫的选择,也十分的让陈克复满意。
陈克复不怒反笑,“还是沈光将军说的好啊,上下一心,才能其利断金。李节将军一直说最好的策略就是防守,你只看到过去我隋军数十万人围攻数月而不得下,就以为只要坐守就真的会万无一失了,但是李节将军难道不知道有句话叫,时局变换,彼一时、此一时吗?高建武能守城月余而不失,那是因为他有兵十万,还有二十万上下一心的城中百姓。”
“而我们如今虽据坚城,可是熟练之兵不过一万,完全不能和当初的辽人相比。而且再好的防守也是有漏洞的,难道李节将军才过了半天就已经忘记了,我们是怎么攻进辽东城的?只不过是几条暗道,我们就轻松的将这座数次围攻而不得下的坚城拿了下来。这难道还不足以让李将军清醒一点?”
“这世上就没有攻不破的坚城,最好的防守不是城有多坚,墙有多厚。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以攻代守,将战争的主动权完全掌握的手中,这才是最好的防守方式。我们现在的缺陷是士兵不精,而打伏击战,围歼战却正是最好的化解兵卒不精的办法。我们唯有抓住机会,在高句丽人反扑前,将我们附近的有生力量尽最大可能度的消灭,然后再凭城坚守,这才是上上策。”
“陈克复,你做得太过份了。李节将军乃是陛下亲点的破军营之次官,如今你居然如此对待李将军,你这是惘顾圣意,你这是拥兵自重!”第五师副师长王成振臂大喝道,只是他的话语却没有人附和,除了同是李节部下的第六师副师长李映外,所有的将校们一个个把脸撇向一边。
跳的再高,在陈克复的眼中也不过是一跳梁小丑,他看的都懒得去看那两人一眼,连将目光稍微转移过去一下都不愿意。自始至终,陈克复关注的一直是李节,还有一众新军校尉们。虽然李节如今被他吃的死死的,但是他的两个老部下还是担任着五六两师的副师长,而且这次攻城突然,民壮的所有指挥权也是交给了李节。
第五、六两师两万多人,却只有陈富、陈贵两个自己人在管理,对于万两多人的大部队来说,实在是有些空子太大,他不得不防李节趁此机会丢下破军营,转而去新军中拉拢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对于这个一直想着夺权的家伙他可是一点也不愿意马虎,哪怕是如今被他给架上了高阁,但是这样的家伙,一不小心还是会给自己惹出很大麻烦来的。
毛翊、胡海、罗林、沈光、李世民、陈富、陈贵几位将校起身而出,腾的一下单膝跪下,大声道:“我等谨遵大将军号令,唯大将军马首是瞻,原为此次大战先锋!”
几位军中大将一表态,大厅中还愣着的一众大小校尉们全都腾的站了起来,齐声向陈克复表态,整个大厅中只剩下了李节和王成、李映三人愣愣的站在那里,心里说不出的苦滋味。
第104章 调虎离山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在陈克复穿越之前最先接触到的时候,是一度被当作是一个不好的词语来用的。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对事物和更多了解,陈克复反而赞同这句话了。特别是穿越之后,身处于这千年前的大时代之中,对于这句话更是有了个深刻的认识。
抛却各种其它因素而论,这句话绝对是一句至理名言,甚至可以说是治国安邦之策,是对历史、对战争、对治国方略的一个精准的概括。
历史上真正系统地总结出来并拿上台面的是汉代名臣晁错,这是历史之幸,中国之幸,因为这个战略被汉景帝采纳以后,平定了七王之乱,海内粗定,为以后汉武帝决战匈奴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句话大到国家政治,小到官场争斗无所不包。现在陈克复就十分的认同这句话,身处于辽东之地,要想站住脚取得基业,那他首先要做的不是如何的打败高句丽人。而是如何的将破军营给上上下下的给理直理顺了,如李节这样的家伙绝对是必须先安内的。搞不定李节,什么外击高句丽,什么皇图霸业,什么陈氏复国,不过是一个笑话罢了。
眼看众将领们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陈克复的嘴角微微翘起,他就是要让那些新军将校们知道,这个李节不过是破军营中一个被架空了的郎将罢了。
跟着李节,那就是和他陈克复过不去。
“诸位,既然我们已经确定好了我们下一步的方针,那么现在就是讨论具体的方案了。刚才说的是战略,战略就是指当无可为时知道如何为之,战术则是指当有可为时知道如何为之。现在我们就是当有可为时要知道如何为之,各位,从头开始,我们先商议一下这次我们要调虎离山的山城名单。”
到了这个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