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两人的争论,陈克复心里也是拿不下主意,最后只好道:“此事暂且容本王考虑一二再说。”

第752章 咸鱼还想翻身

洛阳东面,原来东都卫城要塞的偃师城早就在半个月前毁于战火中。此时偃师的废墟之上,王玄应的三万江淮军正驻扎在此。在他们的一左一右,则分别驻守着李靖的两万河北军,以及皇甫无逸的九万东都军。两支军队紧靠着江淮军营地,与其说是驻防,倒不如说是监管着江淮军。

九山罗口的战过去已经有数天时间,但是清扫了战场之后,远在洛阳城中的陈王却并没有下令让他们继续追击李密败军。同样的,陈克复也没有下令让他们返回河东,甚至连让他们就近进入洛口仓城休整都不允许。

三万血战了近一月,伤亡惨重的江淮军将士,如同一群被人遗弃的羔羊一样,茫然迷惑的守在这大战过后的偃师废墟之上。对于未来的情况,江淮将士们越来越消极,越来越绝望。营中甚至已经到处都有人在流传,说是陈王准备要把他们给灭了,而皇甫无逸的东都军就是负责动手的。那两万河北军则是负责监视东都军的,事情越传越厉害。以至到了现在,营中的将士们晚上都不敢睡觉,一个个都抱着长矛在手,整夜整夜的守着,生怕东都军什么时候就突然动手了。

中军帅帐,营帐外有人朗声说:“禀报郑王,布王世伟将军派回使者,有紧急军情求见!”

正心烦意乱的王玄应几乎要跳起来拿刀砍人:“滚,滚,滚,全都给孤滚开!”局势越来越危急,虽然王玄应在周口一战时,已经用自杀式的攻击,自耗了江淮军大量兵力,想以此来向陈克复表明他的真心归附。奈何如今陈克复却越来越不给他活路,被勒令停在这战场许久,还一直处于两路大军的包围之中。他已经越来越绝望,绝望到要崩溃的边缘。一向克制的他,现在甚至整夜整夜的喝酒,借以迷醉自己的脑袋,要不然,他根本睡不着。

“大王,您先前交待过,有关王将军的消息者要第一时间报告给您。”帐外的侍卫战战兢兢的小心道。

好一会,帐中传来王玄应的应答声,还有酒坛子滚落在声音。又等了会,侍卫才见王玄应胡乱地把衣服套在身上走出帐篷,身边立即就跟上了一群卫兵。数十步开外,十几名亲卫队的卫兵团团围住了一个信使,对着他虎视眈眈。自从营中开始流传陈克复要除了他们后,营的江淮军的警戒就已经上升了许多,任何进入军营的外人,他们都要严加盘问。

那个信使受到这般“隆重”的接待,惶恐不安。他转过脸来,王玄应立即认出了他,几乎要惊呼出声。他转身挥手斥退了身边的护卫们:“没事了,这是我认识的人。你们先下去休息吧。”

卫队长摇头:“大王,我们接的职责是守着你,寸步不离。眼下形势紧张,我们必须加强守卫,万一有敌人的刺客混入营中伤害到了大王,我们全部都要自杀了。”

王玄应叹口气:“好吧,那你们守在帐篷外吧,传令兵,你跟孤进来。”

那个一身普通江淮军小兵打扮的信使进了王玄应的帐篷。王玄应冷笑着问他:“怎么回事?我江淮军的传令兵都跑光了吗?竟然要叔父大人这身装扮来送信?”

王玄应的叔父王世伟尴尬地扯下头上的头巾,尴尬地道:“事情比较重大,我不能放心交给一般的传令兵,怕他们会泄露,你其它几位叔父和我的看法一致。很抱歉,打扰郑王休息了吧?”

“没什么。”王玄应的表情凝重起来了:“说吧,什么事情那么神秘?”

尽管这是在处于严密保护的江淮军帅帐之中,王世伟还是有点犹豫。他贴着王玄应的耳朵小声地嘀咕了一阵。

“什么!?”王玄应惊呼出声,他立即压制了自己的声量,低声地问:“李密真的要投降我们?!”

“还没有,郑王。”王世伟回答说:“昨天,一名魏军使者悄悄找到我们,说他们是隐藏在附近山中的一支溃兵,问我们是否愿意接纳。因为附近的战场早已经搜索过几次,隐藏的溃兵大都敢就清扫过了。我们担心这其中有诈,没有答应,回答说我们要需要时间考虑。但那边非常急迫,下午和晚上都连续派使者过来催问,最后向我们透露出,他实际上是魏王李密的使者。说李密现在走投无路,粮草用尽,河北的轻骑又在四处寻找他们,所以想要投靠我们。这事情太过于重大,我和你几个叔叔们都不敢做决定,所以我亲自赶来问你,我们要不要接受李密的投降?”

王玄应眨巴眨巴眼睛,问:“你们是在哪碰到李密使者的?”一边翻出了行军地图。

“箕山,嗯,就是在襄城的汝水和颍水两河之间,距离河南的阳城也就四五十里,离襄城也只有四五十里,到这里估计有百多里……”王世伟很快在地图上找到了箕山的位置。王玄应凝视良久,长长地吐一口气:“若是真的话,我们也许能改变下眼前的情况,真的有望了……”

虽然罗口一战后,江淮军被就留在了偃师城,但实际上,作为战场总指挥的李靖,却又将东都军和江淮军中的轻骑兵都比例抽调了出来,用来四处搜捕追寻李密的踪迹。李密逃走时有五万多人,但是在河南西南边这么多个郡的地方上,想要马上找到李密军的踪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文+王玄应胡乱地套上披甲,走出帐篷叫一声:“王林!”

+人+“是,大人!”

+书+“给我备马,顺便玄恕和世恽过来。”

+屋+尽管王林心里有点疑惑,已经是午夜凌晨了,大人还要马干什么?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执行了命令,命令卫兵牵来了王玄应的坐骑,派人去通知了王玄恕和王世恽将军。不一会,王玄恕两人急匆匆地赶来了,衣服凌乱,显然是刚从睡梦中醒来的。远远地,一见到王玄应他就问:“大哥,陈克复要动手了吗?”

王玄应望向王世伟,王世伟摇摇头,小声说:“这消息我只通知了郑王,二哥也还不知道此事。”

王玄应赞赏地望了他一眼。尽管他们全都是王氏一族的嫡系子弟,但这件事实在事关重大,连他们都还没通知就直接报告了自己。他欣慰地看到,在自己的统领下,王家人在江淮军中也十分遵守着军中纪律。

“世恽将军,我要暂时离开一下军营,部队暂时交由玄恕指挥,由你来辅助他。”

王世恽一愣,很干脆地回答:“是,郑王。”他皱了皱眉头,对自己的侄子深夜突然丢下了部队要离开感到十分惊讶,却没有出声问,只是说:“郑王,眼下河北军和东都军还包围着我们,目前形势不明。你如此外出,一切得多注意安全。要不,我调一个营的人跟着你出去。”

“不用了,我挑三五亲卫跟我过去就够了。”马匹已经牵过来了,王玄应干脆利落地翻身上马。他的身后,王林已经挑了三名身手最好的亲卫也做好了出发准备,身手矫健的侍卫地跳上了战马。王玄应心情开朗了许多,笑着说:“让营里的小伙子们好好睡下吧,这些天他们已经累得够呛了。”和王世恽及弟弟分别打了个招呼以后,他掉转马头向营地外冲去,王世伟和卫队的侍卫赶紧跟上。

一行人悄悄出了军营,然后一路策马奔驰,在营地的边缘,他们碰上了一行东都军的巡逻队,王世伟是把他伪装的河北军传令兵腰牌往前面一扬,巡逻队立即放行,他们畅通无阻地出了大营,没入那一片黑暗的原野中。

初夏时节的深夜,一股湿润凉爽的空气迎面扑向策马奔驰中的诸人。王玄应双脚夹紧了马腹,不断地扬鞭,坐骑跑得飞快,冲在了整个队伍的最前面,以至王林不得不几次喊叫:“郑王,慢一点!”黑暗中,这样高速地纵马奔驰是很危险的。不要说碰到有可能隐藏在附近的魏军溃兵,即使路上有个什么小坑、石头的,万一马失了蹄摔下来,轻者骨折,重者致命。每次听到王林的喊声,王玄应总是稍微把马速降低了一点,但很快的,他又开始纵马狂奔了。那热切的匆忙劲头,让王世伟简直以为李密是自己侄子的初恋情人。

王玄应心情激荡,心中阵阵血液直冲大脑,花了好大力气他才控制住了自己没有放声吟诗一首的冲动。虽然明知这一带还是刚刚大战后的战场,自己只带几名卫兵上路是相当不安全的,但一想到李密的投降给他带来的好处,王玄应甚至等不及片刻,就急不可耐地上路了。

李密要投降了!王玄应相信,在整个如今的局势中,再不会有比这事情更让他激动的事情了。他已经向陈克复过展示了无数和诚意,可陈克复却是一心要将他除之而后快。面对着陈克复那强大的实力,他原本已经认命了。但是现在李密居然要向他投降,而不是向陈克复投降,却让他马上又看到了一线光明的曙光!

似乎世间的一切又美好了起来,夏风清凉,星空灿烂!

第753章 初夏

了解一个人,不是问他的朋友,而是应当问他的敌人。

如果要说谁最了解李密,王玄应觉得应当是自己的父亲。他相信,这世上再没有人比他父亲王世充更了解李密了。他们两人在洛阳城下,斗了无数场。曾经他父亲在洛阳城外与李密大战过五次,五战五败。

可以说那是曾经纵横江淮的王世充一生中,难得的几次大败。但也正因如此,连败在李密手下的王世充却也成了最了解李密的人。围绕着东都城,两人纠缠了数年之久,期间战斗无数。没有人会比王世充更明白,李密究竟是一个如何的枭雄。而如今早接过了父亲所有基业的王玄应,自然也对李密了如指掌。

李密起于瓦岗,转战河南,声威传于天下,号为天下义军盟主。在河南起事这么多年,再没有人比李密对河南的掌控更久了。当初陈破军从辽东入河北,正因有了河北大将罗艺的投降,他才得以迅速的掌控河北,进而南下争中原。而当初他父亲也正因得到了洛阳朝廷的支持,才能入主洛阳,与李密一直打到如今。

同样的,陈破军这次同样也是因为有了自己的江淮军和东都军的先后支持,他才能击败李密。现在,王玄应同样相信,只要李密真的肯投降于他,那么他们这些中原真正的地头蛇,也许并不是就没有机会把陈克复这个过江龙给压下去。

李密的魏军一直掌控着河南诸郡,在这些地方盘踞已久。王玄应相信,如果能得到李密的帮助,那么眼下实力大伤的江淮军就能很快的恢复过来。而那些被俘虏、投降的魏军及官员也有可能再重新站在他们这一边。甚至借助李密这个义军盟主的身份,他们还能重新把中原那些溃败分散的义军们重新聚拢起来。

现在,唯一摆在王玄应面前的问题是,李密为何要投靠他?

虽然这件事情值得怀疑,但眼下困窘的王玄应却愿意相信,李密虽然不太可能真的要投降于他,却极有可能是想要与他联盟。九山的大败,李密可谓是精锐尽失,军心尽降。再加上他的粮草后勤全失,又面临着河北军的四处围堵,李密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不过李密这样的枭雄,不到黄河又怎么可能心死。更别提他手上还握着五万的兵马,他自然还想与陈破军战下去。但是就凭他现在的情况,士卒们连饭都要吃不上了,自然打不下去。但李密的眼光却是不错,如今江淮军和河北军的矛盾是人尽皆知,他选择这个作为他的突破点,想把江淮军拉为盟友,共同对付陈克复,却是极有可能的。毕竟只要江淮军站在他这一边,他也就多了一个是盟友,少了一个敌人。至于之前的恩怨,他们自然会自动暂时忘记。

王玄应对于李密的揣测,自觉应当差不多。眼下的陈克复虽入主洛阳,但真正南下的河北军并不多,主要兵力还是东都军与江淮军,因此王玄应推测如果他与李密联手,应当还是有一线可能的。哪怕只有一线可能,他也愿意试一试。坐以待毙不是他一向的选择。

他努力在脑海中描绘李密的相貌来,但怎么想也无法完整的记忆起来。

印象中,只记得他个头很魁梧,面相儒雅,十足的世家贵族的举止,总是带着副略有些高傲的神气,说起话来却是十分有礼仪。王玄应不由得感慨,世事难料,当初好几次他都是随着父亲在两军阵前,远远观望过他的,谁知道如今,昔日屡次击败父亲的李密,却要向手下败将的儿子请降。

“郑王,”王世伟奔上来与王玄应并骑相行:“前面就是我们在箕山的临时营地了!”

“啊。”王玄应回过神来,他们这一行小小的队伍从丛林中出来。前方远远的,出现了稀稀落落的灯火,那就是江淮轻骑的临时营地了。

“叔父,”王玄应压低了声音:“如果说,李密真要来投靠我们,你怎么看?”

王世伟欲言又止,王玄应催促他:“说啊!”

“郑王,我一切听您的。您认为该怎么样,我们就怎样。”

“不,我是想问你自己的看法。”

“那,我觉得李密有诈。李密乃是一国之主,虽然兵败,可现在襄城等河南南部数郡之地还是他的地盘。而且他手上还有五万兵马,他没有南逃,也没有向河北军投降,却要来投靠我们,我觉得其中有诈。要知道,李密有五万人,我们现在却只有三万人,而且李密败的如此惨,大部份还是我们的原因。”

“也许李密就是看在我们只有三万人马,才来投靠我们呢?毕竟五万和三万也都相差不多,他投靠我们,不用担心我们趁机吞并他们。而且我们眼下处境和他们一样,都有陈克复这个敌人。与其说他是要来投靠于我们,不如说他只是想要与我们联手,只是说投降,我们才会愿意呢。”

“也许李密只是想吞并我们,郑王,我和你父亲跟着李密找了好几年,就以你父亲的机智却都每次败于他手。虽然其中也有些别的原因,但李密这人却是不值得相信。我只是想提醒一下郑王,却莫因陈破军的逼迫,就马上不顾一切的跳上李密的贼船。上船容易,下船可就不一定轻松了。”王世伟沉声道。

王玄应沉默了。

深夜的箕山营地静悄悄的,月光如水地倾泻在光滑的山脚下,照在那些熟睡的士兵恬静的睡容上。

已经得到了王玄应到来的消息,王整、王隆、王素、王楷、王琼等一大票王玄应的爷爷辈的王家将领都赶来迎接,跟他们一起的,还有王辨、王世衡、王虔寿、王弘烈火等年轻一辈的王家子弟。看到王玄应策马而至,诸将肃立敬礼。王琼大步地迎了上来。他行了一个军礼说:“主帅来到营中,我等官兵深感无上光荣!”

“不必客气!”王玄应有些无精打采地下马。直截了当地问:“李密的使者在哪里?”

“他已经回去了,说明早上再来听我们回音。”

“哦……”王玄应有点失望,王琼说:“也不需要这么急的,郑王您一路风尘仆仆,先进去坐下吧。”

“也好。”进了屋,屁股还没坐定立即就问:“叔祖,到底是怎么回事。”

“家主,我们已经初步查探了一些情况。”已经六十多岁,一把花白胡子的王琼道:“李密九山战败后,一直在往南撤逃。但是他们却早把粮食给丢光了,因此李密逃到了襄城的大留山就无法继续南下了。他们撤入了大留山中,原本指望着南陈军接应。结果就在两日前,北上接应李密的南陈军五万先锋,在颍川城被河北鲁世深两万轻骑伏击,淮南军损失两万余人后败退回了淮阳郡。而就在昨日,据报南陈大军已经调头转向了襄阳,虽然听说还留了一支兵马接应李密,但那兵马却被鲁世深挡在南面不得北上。而鲁世深已经调头,切断了李密继续南下的道路,李密五万残兵被困在大留山中,进退不得,粮草又尽,因此才向我们请降。”王琼几句话说得极其既简单又扼要,一下子就把问题给讲清楚。

王玄应明白过来:这就是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啊!就因为李密现在已经山穷水尽,南陈的援兵不再北上,而粮草又已经用尽,甚至连继续南逃的道路也被挡住了。估计此时陈克复已经找到了李密的踪迹,正在调动着兵马,准备一举把李密歼灭在那个深山老林子里呢。

他轻轻地笑出声来:“想不到,李密也有今天!”

王琼没有笑,神色极为郑重:“家主,这件事我们对外还是封锁消息,就不知家主您将如何决定呢?”

帐中没有人出声。王琼十分精明,和王玄应早想到了同样的问题:这件事非常敏感。泄露出去的话,估计到现在都还只是围着他们,并还没有要对他们动手的河北军,只怕马上就会下令攻击他们,将敢与李密勾结背叛河北军的江淮军一网打尽。

王玄应摇晃了下脑袋,伸手轻轻揉捏着自己的太阳穴,良久才道:“好几个晚上都没能睡好。我先休息下,等李密的使者到了就通知我。”

天明时分,从南面方向奔来一队骑兵,全部以宽大的披风遮住头脸。他们径直进了守卫森严的内营。四周,几百名江淮轻骑密密实实包围着营帐,没有王琼手令的,一律不得接近,违令者斩。

其中一个个子高大的骑兵脱去了披风,赫然就是不少江淮军将领熟悉的魏军大将王伯当。而此时,身为魏军大将的王伯当却只是充当着一名护卫的身份,手按长剑恭敬的跟着那个一直没有除下披风的魏国使者身后,寸步不离,神色紧张。

李密的使者在王伯当的亲自护卫下走进了王琼的中军帐篷。那里,江淮军的高级将领们早已在等待了。

第754章 失败者联盟

王琼坐在最中间,王玄应、王世伟则坐在左右手边,右边的下首则是营中王家的其它族人,每人手上按着刀一动不动,锋利的刀刃上闪着蓝光,营帐中气氛肃然。

李密使者大步地走了进来,看到这番阵势,他满不在乎地咧嘴笑笑,露出了满口雪亮的牙齿,他漫不经心地行了个礼,开口问“关于我们昨晚的提议,不知各位大人考虑得怎么样了呢?是否愿意接受?”

王玄应在心中暗道:看来对方真是给逼得很急了,连寒暄的客套话都没空说,丝毫不加掩饰地直接问出这么直接的问题。按照王玄应事先的吩咐,王琼笑了下说:“在做最终决定之前,我想多了解一点魏王投诚的真正原因和诚意,还有你们的条件。”

使者脸上露出怒意:“昨晚我们不是已经说过了吗?”

“多重复一遍没有坏处的。”王琼悠悠地说,口气带有几分调侃。

使者脸上浮出了愠怒,那斗篷之下看不清的面目中似乎有一股威压散发,似乎他是个习惯于发号施令的人,但此刻,形势比人强,相比于魏军使者的焦切不安,江淮军方面却好整以暇。对李密和他的部下来说,每一息的时间都是宝贵的。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孤困山中,后继无援。别说陈破军随时会发兵前来攻打,就是他们只把他们围着,就能让如今已经无粮可用的魏军败兵活活饿死。

想到那残酷的结果,使者打了个冷战,强行压下了自己的愤怒:“条件我昨晚已经说过了,我最后重复一遍。”他颤抖地从袖里摸出了一张纸:“第一:魏王向郑王上降表,从此后以郑王为尊。第二,请贵军马上供应我们一批粮草,解决我军缺粮问题。第三,我魏军从此与郑军停战,并从此互不相战。第四,如果郑王欲与河北军交战,魏王愿意出兵全力支持。第五,魏王愿意将洛阳及洛阳以东六郡全部割让给郑王,而洛阳以西及以南的襄城等七郡则为仍为魏王礼地,魏王愿意按时向郑王缴纳一定钱款粮食。”使者一口气说了五个条件,王琼笑笑:“投降却又还要保留地盘和军队,而且还要我们帮你供应粮草,你们不过是写个降表而已,看起来倒像我向你们投降似的。”

王家诸将大笑,使者的面孔涨得通红:“这只是些很起码的条件而已,一点都不过分!如果连这个都不能答应的话,那你们就太没有诚意了!”

“呃,说到诚意,你们又如何保证你们的诚意呢?我怎么知道,你们是真想投降还是假投降。毕竟你们可有五万人,而我们只有三万人而已。万一我们供应了你粮草,你却马上调头来打我们,那岂不冤枉。”

“这并不只是简单的请降,实际上兔死狗烹,先前陈破军利用你们攻打我魏国,虽然击败了我们,可你们却也损失惨重吧。眼下我们还没有彻底被击败,所以陈破军才留着你们。要是你们还继续给陈破军卖命,只怕我们魏国灭亡之日,也就是你们江淮军覆没之日。可笑你们居然完全看不到这些,却还一味高兴的给陈破军卖命。被人耍了,却还要给他唱赞歌。”

王琼一拍旧案,大喝道:“区区降将,岂敢说出这等话来!信不信本将已经知道了你们的底细,查出了你们的躲藏的位置。只要本将一封信,不出三日,世上就再无魏国。”

“你!”使者大怒,偏又发作不得,脸红一阵白一阵的:“竖子不足为谋!听闻王玄应也颇有王世充几分智谋,可笑我却丝毫看不出来。如果王世充还在世,看到你们这些人今日的行为,一定会再气死一遍!”

王琼冷冷说:“王家两任家主,又岂是你可以指手画脚评论的……”

“本王可以答应你的条件,可以马上就给你们粮食,也可以让你们从大留山逃出来。但是你告诉本王,孤为何要这样做?这样做对孤又有什么好处?魏王!”

一个淡淡的声音响起,淡淡的却带有种说不出的威严。使者大惊,猛然起身,却见说出那话的是王琼身边的一员年轻将领。不由的失声道:“你又是何人?”

“孤就是刚刚你说的竖子不足与谋的王玄应,孤倒是久仰魏王威名。只是却不知,魏王如此天下英雄,今日却为何如此藏头遮面呢?既然是要来谈归降本王,还但请拿出些真正的诚意来才是。”王玄应平静地道。

营帐中的江淮军将领齐齐起立,躬身道:“郑王殿下!”

使者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手抚着胸口,没有出声,他死死地盯着王玄应,仿佛想从他的那双眼睛中判断出他刚才所说的话的真伪。

使者沉默了一会,然后一把掀开了头上的斗篷,斗篷一去,里面却正是一张让江淮军诸人都熟悉的面孔,魏王李密。李密甩了一下衣袖,整个人的气势立即与刚才变得不同。此时的李密,身上满是上位者长期发号施令所养成的威严。他望着王玄应,缓缓道:“你是怎么认出本王来的?”

王玄应笑了笑,“魏国之中,能让堂堂左武卫大将军勇三郎做侍卫的人,孤猜测也不会有很多吧?更何况孤曾经也在两军阵前,远远的观望过魏王的风姿。今日故人再见,又岂会认不出呢。孤倒是有些佩服魏王的胆识,你怎么就敢孤身到本王的营中来,就不怕有来无回,不怕本王取了你的人头去向陈王邀功吗?”

“哈哈哈!”李密哈哈大笑数声,然后径自走向一边的榻上欣然坐下,“天下间有何地方是孤去不得的,莫说郑王此处不是龙潭虎穴,就是真的龙潭虎穴,本王又难道不能闯他一闯?郑王,既然把话都说开了,孤看不如咱们打开窗说亮话。如今的情形,想必郑王也是个明白人,要不然,您也就不会亲自赶来此处见孤了。”

王玄应只是微微笑着,“还是那句老话,本王为何要那样做?有什么好处?”

李密盯着王玄应的脸足足有半刻钟,才道:“求活而已!今日并不单单是我魏国有灭国之祸,只怕郑王也有亡族之危矣。孤听闻陈破军派来十一万大军包围了你的大营,至今数日过去,却迟迟不让你们返回河东,难道郑王就不明白这其中的意思吗。”

“可孤帮你难道就能解决这些吗?”王玄应冷冷地道。他默默地打量着李密。天下义军的总盟主、魏国国主、纵横中原的霸主,曾经笑傲群雄的枭雄,仅仅才几个月时间不见,他的变化多么大啊!王玄应至今还记得当初在两军阵前见到他时候,李密是那么的豪情万丈,那张儒雅的脸上总是带着自信无比的笑容,谈笑间指点天下江山。而现在的他,满脸的红润不见踪影,脸颊整个地消瘦了下去,皱巴巴的面部皮肤松弛地挂在颧骨边上,像个空瘪瘪的袋子似的,神态疲劳已极,脸像蒙上了一层浓密的、死气沉沉的阴影,眼中布满了血丝,呈病逼色,两眼无神,昔日那粗壮的身形此刻只剩下个骨架子。身上除了狼狈与隐藏极深的惶恐,根本再看不到昔日半点自信与儒雅。

王玄应冷冷啤睨着他,冷笑着,没有一丝同情。他想起了父亲的五战五败,想到了当初江淮军数次的狼狈。他想起了洛口的黑石滩大战,足足七万江淮军最精锐的子弟兵,一个接一个的倒在了魏军的横刀长矛之下。七万个冤魂至今还在阵亡之地徘徊,不得归去。想到了正是因为眼前的这人,自己才被陈破军一步一步的推向了毁灭的深渊。至今都还在垂垂挣扎之中,而这一切,都是此人所赐,自己现在还要救他吗?

他陡然涌起一种冲动,很想一刀把眼前这个家伙拦腰砍成两截。杀了李密,能报一大仇。

但最后,他听到自己在轻声说:“孤需要一个理由!”

李密看着沉稳的王玄应,呼吸重了些。他停顿了些,然后道:“本王愿意奉你为帝,并且联络颍川的南陈军。眼下那里还有足足十万南陈军,只要我们两家联手,就可以把上突袭颍川鲁世深的两万河北军。然后我们三路兵马汇集在一起,然后有足够的实力兵发洛阳。陈破军此时在洛阳只有一万兵马,他一心想着当皇帝,我们正好给他送个大礼。”

“洛阳河北军虽不多,但皇甫无逸的十万东都军却也是站在他那一边的。有东都军相助,洛阳城高墙坚,我们一时间根本难以攻下。”

“皇甫无逸身边有本王早安插下的棋子,关键时候可以帮我们杀掉段达,并且挟持皇甫无逸一两天时间。只要东都军晚一两天时间,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就有很多。全拿下洛口仓城,取了城中粮食,断了洛阳的粮草,并切断洛阳与荥阳的联结。然后我们就可以安心的攻打洛阳,并且想办法重新掌控东都军。东都军只是一支老爷军,最是善于做墙头草。一旦洛阳局势有变,我相信他们会站在我们这边的。只要拿下了洛阳,抓住了陈破军,洛阳就将是您的国都,朕王也即是郑国皇帝。”李密极力的描绘着那美好的前景,仿佛一切已经尽在掌握之中。

“孤想知道,你做了这一切,你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王玄应微微笑着,那目光中说不出的嘲讽。谁也不会相信从前的两个生死冤家,能马上就成为一对好朋友。王玄应也根本不相信,李密真的会这么好心的帮他打天下。

“如果说这一切只是为了换得活命,只怕你不一定信。但事实确实是如此,至于你信不信,孤觉得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这个计划对孤、对尔都是有极大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