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举盾!”

江淮步兵方阵中一面又一面的盾牌被江淮军举了起来,步兵阵本来就很密集,而王家的步兵每人都有一面直径两尺的盾牌,面对着铺天盖地而来的箭支,训练有素的步兵们纷纷将挂在脖子上,套在左手上的圆盾举上头顶。一面面的盾牌举起,不但掩护了自己,还为旁边的战友遮盖。

一个个的步兵方阵瞬间如同一只只趴在地上的乌龟一般,将坚硬的龟壳展现在了魏军的弓箭之下。

箭如雨下,可面对如此坚固的盾阵,却也只能发出一阵阵叮叮铛铛的声音,偶尔有几支穿过盾与盾之间缝隙的箭支,在江淮军那双层的锁子甲面前,能造成的伤害也十分的有限。除了少数十分走背运的,这万箭齐发,仿佛就如同扔入了黄河中的石子一般,只泛起了一个小小的涟漪,然后就迅速的消失了。

东关岭上观战的李密等人差点眼珠着都瞪掉了,如此密集的箭雨对上那么密集的步兵方阵,一般来说那杀伤力都是十分巨大的。可现在,江淮军居然没事人一样,轻松的就防住了这一大杀招。

“这江淮军怎么有如此多的盾牌,而且那些江淮军的铠甲为何如此坚固,面对如此密集的箭雨,居然只以轻微的损伤硬抗下来?”李密不解,十分的不解,他与王世充在河南打了这么久,还从来没有见过王世充用过这种方阵。

身为江南人的沈落雁皱了皱眉,道:“这支兵马定然是王世充的排槊军,当初王世充纵横江淮,剿灭无数义军,靠的就是这支精锐兵马。不过以往江淮军最为有名的还是王家的连环马,这排槊军却并不是最有名的。又因王世充以前打的都是没什么战力的江淮义军,所以对于王世充麾下的这连环骑兵与排槊兵的真正实力,众口不一。虽然杨广后来曾将江淮兵与随骁果军、张须陀八风营、罗艺幽州铁骑、陈克复的辽东破军营并称天下五军。可大多数人还是并没有把江淮军放在心上的,毕竟他们以前只和农民军打过。”

李密长叹了一口气,“王世充果然是一个枭雄,手上握着一支这么厉害的兵马,却让人对他不起重视。这才是真正的咬人的狗不叫啊,幸好王世充已死,要不然,还真是一个劲敌。”

房玄藻担忧地道:“这江淮步兵如同乌龟一般,现在这数万乌龟组成了一个大乌龟阵,咱们要如何破他呢?万一让陈贼的河北兵上了岸,只怕于我们不利啊。”

李密大笑一声,“江淮兵再厉害也不过是一群披着龟壳的步兵而已,你别忘了,咱们打前阵冲锋的可是一万精锐骑兵。以步对骑,而且又没有壕沟、没有鹿角栅栏等防御之物,在这样的开阔的河滩平原之上,他们后面还是黄河。你们他们如何挡得住咱们的骑兵?骑克步,这是天生相克。此战,胜利必属于我们。”

冲锋的骑兵已经到了步兵阵前的百步距离,军官们大喝,“换矛!”

“刷”的一声,正在急速奔驰中的魏军骑兵同时卸下弓箭端上了长矛,其干脆利索整齐划一的动作显示出魏军骑兵不愧为李密精心打造的第一精锐部队,于急速奔跑中能做出这样的完美动作,令江淮军都面色凝重起来。

马速丝毫不减,骑兵们开始压低身体,长矛整齐的超出马身半丈。

一声如雷巨吼:“冲!”

另一边同时在吼叫:“杀!”

血战开始了!

凭借着高速的奔驰,巨大的冲击力,魏军骑兵面对着江淮步兵,使用最常用的策略,直接冲锋。

魏军的骑兵不是重装骑兵,可这支李密精心打造的骑兵同样装备齐全,每个骑兵都配备了明光铠甲,战马也都配备了皮甲,这是一支用无数的金银堆积起来的嫡系王牌部队。

骑军的指挥王伯当的意图很简单,江淮军的步兵手中的长槊虽然看似惊人,可是他们去没有足够的纵深。这个匆忙结成的大阵,就如同一个梯形,又如一块顽石,钉在岸前。虽然石头坚固,外面还有无数的刺。可只要利用骑兵的冲击力,冲破了处面的这层壳,那么江淮军的这个外面尖刺,内实空心的梯形方阵就将一分为二。

乌龟壳虽硬,可如果把乌龟给翻过来,却是满身破绽。

“刺!”

随着军官的吼叫,江淮排槊兵前排的士兵双手端槊,将达到七米的超长槊向前捅去。面对如此高速的骑兵,他们根本不必用力去捅,只要把槊放下,就自然会有一个接着一个的骑兵自己撞上长槊。

步槊不是长枪,也不是长矛。步槊虽不是如马槊一样的使用复合枪杆,可步槊的枪杆依然坚固无比。长槊毫不留情的将直冲而来的骑兵刺中。而槊头上的留节,则防止了长槊刺入太深,方便了步兵们收槊。

战马嘶鸣,一个又一个的骑兵被那密集的排槊刺中,摔落马下。有的骑士驱马纵起,想要跃过这道死亡之线,可江淮军第二排的长槊又已经捅到,立即将骑士连人带马一起捅成了马蜂窝。

一瞬间,几百名魏军士兵滚落倒地,他们永远的倒在了江淮步兵阵的一丈开外,倒在了那条死亡线之外。而同时,只有极其少数的江淮步兵死于骑兵们的飞斧、投枪,弓箭之下。还有少数的步兵被步槊的冲击力伤了手,但旁边的士卒很快地就将他们的位置补充好了,阵形依然坚固完整。

后续的骑兵丝毫不乱不惧,冲击不断,顷刻间已经是前仆后继。可是任魏军骑兵攻势如潮,如山崩,如海啸。可是面对着那如一个钉子一般钉在南岸的江淮步兵方阵,却只如惊涛拍打着磐石,丝毫无法动摇其半分。

魏军骑兵与随后涌来的魏军步兵,在这块由三万多江淮军组成的巨大磐石面前,不断前进。最后,将江淮军三面包围。远远看去,江淮步兵方阵已经淹没在了魏军的人海之中。

可仔细看去,江淮步兵方阵却顽强的挡住了魏军如潮的攻击,那梯形斜线的大方阵前,不断刺出的排槊,如同地府的使者一样,不断地收割着魏军士卒的生命。

惊涛拍岸,却只溅起了无数魏军将士的鲜红血液!

第689章 谁为刀殂

江淮军的排槊步兵方阵,严格来说,实际上是千年前西方地中海一带威名远扬的步兵方阵。在公元四世纪前,马其顿帝国的国王腓力二世和他的继承者亚历山大时代,马其顿帝国将他们的步兵方阵,发展到了巅峰。

不过真正巅峰时代的马其顿步兵方阵,却是一支多兵种的混成部队。在那个青铜武器的时代,马其顿步兵方阵组成的混成部队战术,称霸地中海,直到马其顿的后继者渐渐丢弃了亚历山大所创造的各种战术,成了单一兵种。最后,马其顿方阵,与马其顿帝国一起败给了罗马人的无敌军团。

王世充本是西域人,卷发碧目高鼻。很有可能其先祖就是从地中海迁移到东方的马其顿帝国的子民,因此,王世充才会知道这种马其顿步兵方阵。

不过马其顿步兵方阵做战对地形的要求很高,而且还要求多兵种的配合协同作战。早在近千年前,他们就败给了罗马人。所以说,这种步兵方阵并不是无敌的。

但是王世充自组建江淮军以来,所对付的却都是农民军。农民军打起仗来,向来是以人海战术为主,一打仗步兵就是一窝锅似的进攻,毫无章法。所以王世充的这种传自西方的马其顿步兵阵,才能让他屡战屡胜,纵横江淮无敌手。常常以一敌数,甚至以一敌百的战绩。

但也正因为王世充以往打的都是农民军,所以他的江淮军虽然战绩惊人,可却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在许多朝廷的将领眼中,农民军不过是群还没洗干净脚上岸的农民,谁去打都能胜利。特别是在张须陀这种以五骑敢冲两万人的剿匪猛将面前,王世充的胜绩不免有些失色。

也正因如此,在李密看到陈、郑两家联军,居然敢在他的眼皮底下抢滩登陆之时,才会如此迫不及待的发起猛烈进攻,试图一举把江淮军赶下河去。

然天上没有馅饼掉,世上也没有免费的午餐。

很多时候,越是漂亮的蘑菇,却越含有致命的毒素。

李密一心被摆在眼前的胜利前景所迷惑了眼睛,他忘记了陈克复既然号称名将,那就不可能犯那么简单的错误。他忘记了,江淮军是枭雄王世充一手练出来的部队,联军既然派了这支部队登陆列阵,那又岂是那么好对付的。

太过于急功近利,往往就会蒙蔽一个人的眼睛。

甚至此时在魏军付出了十分惨重的代价之后,李密的眼中却依然只看到了魏军已经把江淮军包围了。似乎只要再努一把力,就能把江淮军给赶下河去。他却没有注意到,凭魏军如何团团围困,江淮军步兵阵却没有后退一步,反而在缓缓的整齐前进。

李密看到的是魏军已经把江淮军包围了,歼灭江淮军近在眼前。

可河心洲观战的张仲坚却是露出了微笑,派江淮军上岸,只是一次佯攻,最大的目的是吸引魏军注意力,掩护陈克复的部队偷偷东下。

不过眼下江淮军的表现,让张仲坚惊讶之时,却也让他暗自提高了警惕。如果不是此时亲眼所见,他自己也觉得不会想到,江淮军居然有如此的战斗力。

南岸边的一艘战船,此时已经成了郑王王玄应的帅旗所在。看着江淮步兵阵在魏军的猛烈冲击下毫不动摇,还在稳步前进,渐渐的插入了魏军的阵中央。王玄应脸上满是得意之色,这一战,他要向所有人表明,江淮军虽然失去了他父亲王世充,可他一样不容任何人小觑。

王辩、杨威、霍世举、刘长恭、梁德重、董智通六员大将顶盔贯甲,齐齐纵马来到岸边。

“王爷,咱们的步兵阵已经挡住了魏军的冲击。魏军的气势已弱,眼下正是咱们反击的时候到了。末将等向王爷请令,许我们各率本部兵马反击!”

王玄应侧耳聆听,战场之上,魏军那震耳的喊杀声果然要弱了许多。再看看前面的阵势,步兵阵已经不断地向前推进,魏军此时不但不能前进,反而在不断的慢慢后退。甚至魏军那支最强的骑兵,此时也完全陷入到了他们自家步兵的人海之中。

“你们的人马都准备好了吗?”

王辨比王玄应年长十余岁,可他却是王世充叔父的儿子,论辈份,他还是王家现家主王玄应的从叔。面对家主的询问,王辨一拍胸前的双层铁甲,大声道:“孩儿们早已经准备妥当,就等着郑王一声令下了。”

王玄应点了点头,战场上江淮步兵们似乎步战无敌,可事实上,每一个王家人都知道。江淮军真正的杀招并不是步兵,而是他们的骑兵。

排槊兵方阵手持长槊,阵形密集,为了能不被弓箭、投枪等杀伤,所有的排槊兵都着两层甲,并挟带铁盾一面。步槊、双层铁甲、铁盾、横刀。这些装备加起来,重量不轻。

所以自组建起,王世充就告诉过每一个王家将领,步兵阵只是一个砧板,他们最大的优势在于阵形坚固,一般敌人难以打破他们的阵列。

而同样的,密集的方阵虽然有坚固的防御力,却缺少快速的机动力。他们的优势在于揭制敌人的进攻势头,甚至挡住敌人的前进之路。如果敌人猛攻,那么敌人会在他们那密集的排槊下,死伤惨重。同样的,如果敌人吃亏后就后退,那他们却难以追击。

所以江淮军向来是以排槊步兵阵阻敌,挡住了敌人的攻击之后,立即派出有快速机动力的骑兵冲击敌人的阵列。

江淮排槊步兵阵是砧板,而江淮骑兵则是那把刀,将摆在砧板前进退不得的敌军,反复斩切。直到对方阵形崩溃,敌阵一敌,那在步兵阵与骑兵群的面前,胜利已经在握了。

眼下,初次与江淮步兵阵交锋的魏军就是处于这种状况之下。

王玄应没有再犹豫,对着统领着江淮骑兵的六员大将点头同意。

“呜!~~~”

“咚!~~~”

胶着厮杀的战场之上,突然响起了江淮军的号角长鸣与战鼓齐响。

呜呜的长角声穿透了整个战场,隆隆的战鼓之声,汇集了百余面牛皮大鼓,如雷般的鼓角之声,让战场上所有的江淮真士兵都心神一震,热血沸腾。

所有的江淮将士都知道,每当在战场上响起这样的声音时,那就表明着他们已经控制住了战场,反击的时候已经到来。

“嗬!嗬!嗬!”

此处彼伏的江淮军吼声响彻战场,声音越来越大,最后直接汇聚成了一道整齐而激昂的吼声。

东关岭上,李密等人齐齐变色。

一旁的李渊也是脸色难看,“魏王,看样子江淮军似要反击了。”

李密一言不发,脸色阴沉。仗打了这么久,河北军的影子都还没有看到,光一个江淮军就让他们把战事胶着了起来。拥有优势兵力的他们打了这么半天,一点进展也没有。

可是现在,江淮军却发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哪怕李密猜不出江淮军的动作,也能凭经验知道这是江淮军要全面反击了。

“快,派督战队前去督战,传孤的命令,只许前进,不许后退,违令后退者就地斩杀。”

沈落雁补充道:“魏王,马上把我们所有的床弩、投石车都拉到战场上去,从后面支援前军将士。”

李密点了点头,“对,把我们所有的弩机,投石车都给拉到前面去,给我狠狠地打,打他们个稀烂。”

看到李密已经有一点失态,李渊心里微微有些鄙夷地看着李密。在李渊看来,李密向来有些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手上空有那么多的兵马,结果在中原混了好几年,却越混越倒退。如同眼下这般,本来魏军占足了优势的一场伏击战,结果却让他打成了一成胶着战,还让别人占了上风。

不过鄙视归鄙视,眼下李渊和李密还是一条船上的,李密要是败了,那他李渊也更没好日子过了。当下出声提醒道:“魏王,眼下陈克复已经被围在此处,我们是不是应当把埋伏于洛口的其它五万兵马赶紧调到这面战场,来加强一些攻势。毕竟眼下上岸的都是江淮军,陈克复的河北军可还没有出动呢。”

李密闻言只感觉一阵牙疼,以前没与陈克复交过手,他只以为陈克复在河北不过是山中无老虎,所以猴子充大王。可现在真正面对面了,还没有开打,河北军的那股着威势,却已经让他感觉心里沉重了。

犹豫了片刻,李密一顿足,“传孤的命令,洛口的五万兵马立即全部调来,在邙山脚下整军列阵,加入战场。”说完,又觉得还不够,一咬牙,对传令兵道:“再从百花谷调两万人马,从洛口调一万人马上来。孤没有料到,王玄应那个小儿,居然把全部家当都带来了。这次,咱们无论如何,也要将他们一起歼灭。”

“是!”传令兵迅速离去。

鼓声隆隆,东方渐渐明亮,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第690章 江淮重骑

整整一个晚上过去,血战到了天明。

东方的天空布满朝霞,那霞云初始时青紫,渐渐红紫,然后一轮朝日,从东方的山岭间捧将上来,大地上一切都从梦中醒觉。只是今日的朝阳仿佛染上了战场上的鲜血,格外的鲜红,那如血的朝阳射出万缕金光,将东方半边天空都给映红了。

南岸那不到十里长的滩涂之上,遍布着横七竖八,肢残臂断的尸首。无数的鲜血,将那黑色的土地也给染的黑紫。不论是魏军的将士,还是江淮的步兵,打了大半夜,到此时都是极端的疲惫。

特别是江淮军的步兵,不但手中端着一支十五斤的条槊,手上还挂着一面数斤重的铁盾,身上还穿着双层的厚重铠甲。能支撑到此时,也差不多快到了极限。

进攻的魏军将士对今天的胜利已经不抱希望,这些兵马虽然是李密最精锐的王牌部队,可他们终究还只是农民军中挑选出来的而已。虽然初战之时,气势如虹,可战事久攻不下,他们的士气渐渐衰竭,甚至都已经在心里期盼等待着后方传来的收兵令。

正在这时,对方阵后传来的一阵紧似一阵的鼓角之声,却一下子让交战的双方紧张了起来。

本已经渐渐不支的江淮军步兵一听到那鼓角声,仿佛突然又回复了全身的力气,一个个吼叫着又拼命的反击起来。一把把长槊一排又一排的刺出,那些步兵们一边喊着口号,一边不断的迈着大步前进。整个步兵大阵气势如虹,攻势如潮。

正带着部队在做最后强攻的王伯当,突然在马上发现,对方那个巨大的梯形步兵大阵,随着敌方的鼓角声,居然在向左右两边裂开。原本他们死攻不破的梯形方阵的顶角,居然自动的向左右裂开了。

王伯当还在惊叹于这突然的变化,那方阵前密集的魏军将士们,却爆发出了同样喧嚣的吼叫声,提着横刀长矛,向着那破开的方阵口直冲而去。

结果,这批要争抢破阵第一功的数百名士卒,还没高兴一会,就已经被那方阵后面突然冲出来的滚滚铁流给碾成了肉酱。

江淮军的骑兵出击了,而且王伯当在后面满脸震惊的发现,那居然是一支铁甲骑兵。

在陈克复的辽东破军营重装骑兵还未扬名之前,隋朝最有名的重骑兵是罗艺的幽州铁骑。甚至再往远点说,在南北朝的时代,不论是北魏还是东魏西魏,又或者是北周北齐,还是南方的南梁南陈,每一个或长或短的王朝,都曾经装备着一支甲骑具装。

甲骑具装就是人马俱着铁甲的重装骑兵,真正骑兵最巅峰的兵种,也同样是一支最烧钱的兵种。对于无一年、无一月不战的南北乱战时代来说,铁甲重骑虽然烧钱,可却在关键之时所能发挥出的威力却是让每一个国家也不敢忽略的。

南北朝时,马镫的出现和马鞍的改进,使骑兵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也使得甲骑具装的重装骑兵的出现,极其威赫一时。北周时,东魏大将、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因东魏高欢之子高澄欲强奸其妻,愤而据虎牢叛变,投降了西魏柱国大将军宇文泰。

宇文泰率大军至洛阳亲自前往接应,高欢得报后率十万大军渡黄河,据邙山为阵,展开了两魏之间的第四次大战,也就是史上的邙山大战。

史载,东魏高欢麾下大将彭乐率三千铁甲重骑冲入西魏军中,所向皆溃,一直深入西魏营内。俘获西魏临洮王元柬等五个王爷及督将参谋等总共四十八人。高欢勒令鸣鼓进击,斩首三万余级。

转天,东西魏两军重整旗鼓复战。因中军一兵士私自杀驴,受到执法官杖责竟然愤而泄密,宇文泰遂得知高欢本人所在位置,当即调麾下大将蔡祐,率铁甲骑三千为前锋直击高欢中军帐,宇文泰率三军主力绕过两侧,合击东魏军。高欢仓促之间不及应敌,营外步兵几乎全被俘虏。东魏高欢最后只带了七骑逃走。

当时蔡祐的铁甲骑兵的甲骑具装比东魏的更强,齐人见到西魏的铁骑,惊呼为铁猛兽,此战过后,堪称南北南一代乱世枭雄的蔡祐,便有铁猛兽的外号。

在名载史册的邙山大战中,宇文泰与高欢两人都是一世枭雄,虽名为臣子,实际上却是东西魏的真正皇帝,他们的儿子都各自在他们打下的基业上开创了北南和北齐。就是这样的两个乱世枭雄,一代豪杰,都同样的差点被俘虏。先是西魏宇文泰大败,王爷被抓五个,督将参谋等被俘四十八人,还被斩首三万余。一切,首功为东魏大将彭乐及其所率的三千铁甲重装骑兵。

而紧接着,西魏宇文泰也派出了猛将蔡祐率三千铁甲骑兵直击高欢中军,大败东魏军,差点活捉高欢。

这场邙山大战惨烈无比,枭雄名将猛将轮番上阵,但不论是东魏的彭乐,还是西魏的铁猛兽蔡祐,都凭着此战,让他们晋身为绝世猛将的行列。而他们所统领的铁甲骑兵,也成了凶悍无敌的代名词。

但随着时光的推移,特别是到了北周统一了北方,继而又统一了中原天下之后。中原的战事渐息,隋朝也少有出动大军团决战的时候,当初纵横于南北朝决战场上的甲骑具装虽然还有保留,但却渐渐成了京城的皇家禁卫仪仗。

后来罗艺虽然有一支幽州铁骑,但这支铁骑数量很少,虽威慑北疆,可却并没有太过惊人的战绩。直到第三次辽东战役之时,陈克复在新城,以一千重骑,突破了高句丽人八万轻骑。紧接着在辽东战场上,重骑频频显威,以少敌众,大破敌军。辽东破军营重装骑兵的威名,随着陈克复的崛起而声传天下之时,不少有心人的目光才重新回到了重骑的上面。

在这些有心人之中,王世充就是其中一个。最初他在江淮剿匪,基本上都是用排槊兵迎敌,然后用轻骑破敌。他的这个组合一出,简单就是纵横江淮无敌手,各路义军是有一个灭一个,有两个灭一双。但是自从他知道了陈克复在辽东的战绩之后,却是心思活泛了起来。

高句丽人不同于农民军,这个他是心里明白的。他自问如果他率着自己的江淮军却辽东,肯定无法取得和陈克复一样的战绩。所以王世充一边剿匪之时,也开始用他在江淮搜集到的财富,秘密的升级着自己的部队。

他不但把原本只有一把长槊的步兵,装备齐全了双层铠甲,铁盾,还将自己拥有的轻骑数量扩大了数番。而且在背地里,王世充还一直在秘密的组建着他自己的王氏铁甲骑兵。

这支耗费了王家无数财富,汇集了王家最精锐的将士的重骑营,从未公开展示过。

杨广不曾知道过,与王世充曾经并过手的李渊也不曾知道过,东都的越王杨侗、段达等人不曾知道过。就是刚刚不久前才自以为击败了王世充的李密,也根本没有听说过这支铁甲骑兵的半点风声。

现在,如同出牢的猛虎,刚刚接替了王世充的江淮军统帅之位的王玄应,却根本没有再隐藏这么一支强悍的兵马在手的打算。面对着东都那小皇帝与那些官员们的隐隐不服,还有王家内部的那股潜流。王玄应没有犹豫,直接将这支本来是王家最后的杀招的铁甲骑兵派了出来。

足足五千人的铁甲重骑兵全都披着红色的铁甲,连头上盔缨的颜色都如血一般的鲜红。

左右打开的江淮排槊步兵阵的后面,五千铁甲骑兵已经完成了着甲、上马等准备,人人平端着一支丈八长的马槊,在岸边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锋矢冲锋阵形。

天空越来越明亮,东边如血的朝霞,映照着黄河边的江淮骑兵们,反射出一片如血般娇艳的光芒。一阵阵的晨风吹过,将所有骑士那鲜红的盔缨吹起。

王辩、杨威、霍世举、刘长恭、梁德重、董智通,江淮重骑兵的六名正副统领全都身着同样的铠甲,列于阵前。

王辨高高举起了自己的马槊,五千自组建以来,还从来没有向世人展示过他们武力的骑士们一片肃穆。

猛然间,高举的手用力地向下一压,骑兵们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江淮铁骑,纵横无敌!”这是这支重装骑兵第一次向世人发出他们的呼喊。

河心洲的安澜号旗舰上,张仲坚的脸色变了变,先是一片惊讶与凝重,片刻后又变得轻松起来。他撇了撇嘴,似自言自语的道:“王世充怎么就生了这么一个愚蠢的儿子,唉,可惜王世充费尽心机藏了这一手了。不过今天你既然显露出来了,那么我又岂会让你这支重骑留存下来。哼,就算你照猫画虎,可光有勇猛的骑士,精良的装备,如果没有一个出色的统帅,又怎么可能拥有一支如此勇猛的重装骑兵呢。”

风徐徐吹过,没有人注意到战场的后方,张仲坚望向那支刚刚出笼的猛虎强军那冰冷的目光。

第691章 所向披靡

五千铁甲骑兵伏鞍跃马,铁骑的洪流猛地冲向顺着排槊步兵阵打开的缺口涌来的魏军。

马蹄声如雷般轰隆鸣响,尽管对方敌军是如此的人多势众,队列黑压压的如同决堤似的漫溢整个东沟滩地,连看都看不到尽头,但铁甲骑兵们珉然不惧!这是他们的初战,也将是他们啸傲天下的一战。

位于铁甲骑兵冲击方向的是王伯当所率的骑兵,不过此时这些骑兵却早已经被自己的步兵给挤压在了狭窄的地带,停滞不前。由于距离最近,他们是最能感受到迎面而来的队伍的可怕气势的,江淮铁甲骑兵本身就是一支由身经百战的精锐将士所抽调组建,每一个成员都是久经战火的老兵,现在他们都抱着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念头来冲锋!强悍的军队是可怕的,一支强悍又毫不畏死的军队,那更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强军!

铁甲军的队列之间,呼啸之中,时刻可以让人感受到那种如狮如虎般的可怕斗志,令迎面的魏军颤栗不已!

大地在脚下剧烈的颤动,让阵前的魏军站立不稳,马蹄在耳朵边轰隆,整齐的铁甲骑兵队列沉重得象座巍峨的大山般,却急速地压向魏军阵列,前排的魏兵的连第一声惊呼声都没来得及喊出就被巨大的冲击力掀飞,再落在后排的铁蹄下,第二排、第三排……排列整齐的魏军步骑一排接一排的被一股不可阻挡的钢铁洪流所冲倒,仿佛纸糊泥捏的一般不堪一击!

“杀!”江淮骑兵的震天的吼声淹没了一片人马落地的惨叫、兵器碰撞的铿锵,在他们排山倒海的骇人攻势中,王伯当身边的轻骑连抵挡片刻都做不到,顷刻间就被这股黑色的铁甲洪流所淹没,而且覆灭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王伯当脸色大变,眼看不妙,呐喊着带领自家亲卫兵马冲杀上前,他要马上遏止重甲骑兵的冲势,数千魏军骑士乘着突然扩大的空间,纷纷踢着马腹,策动着战马重新奔驰起来。

双方骑兵正面冲撞,就如同两个浪头正面冲撞,激起无数的飞溅的浪花,那就是双方骑兵的厮杀的刀枪溅出的火花!

王伯当麾下的轻骑也十分的勇敢,但是他们手上的武器叮叮当当的敲在江淮军的铁甲上根本无济于事,而相反的,江淮骑兵的每一次挥舞,就有一个魏兵发出惨叫倒地!

一会儿不到,魏军兵马就大片大片的被击倒,人马倒地就象那飓风袭过的稻浪。后续部队奋不顾身的跟随扑上,同样给那片坚甲铁壁打回,被铁蹄踩成肉泥!无论是人,无论是马,在铁甲洪流的重压之下,纷纷给揣倒在地,那势头,仿佛是一群刚刚放出牢笼的猛虎,饥饿的它们面对的却是一群肥美的牛羊,被猛虎一扑,便化做了其腹中餐。

魏军的轻骑还要再战,可是他们四周的魏军步兵们,却是已经恐惧了。

再精锐的魏军,也不过是一群农民军。在占上风的时候,他们会十分的勇敢。可一旦战斗时间过长,身心疲惫,又遭遇重挫,那么在敌军猛烈的反击之下,往往很难坚持的住。特别是此时,东关的滩原上,前后不过十余里地的平地上,却挤着十余万的兵马。

良莠不齐的魏军,有的继续在往前冲,有的却已经在往后退,前进,后退,没有一会,密集的魏军就已经开始混乱。

而恰在这时,原本只是打开了一个缺口的江淮排槊步兵大阵,却在一阵阵隆隆的战鼓声中,有节奏的分为了两大部。二百五十六人一个的小方阵,开始按着早已经习惯的步法将一个梯形大阵,拆分成了左右两个斜线方阵。仿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