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怕那个时候陈破军已经破了临渝关,进入河北了。万一陈破军入河北之后,出飞狐陉和井陉入河东,与突厥人合兵一处,那时就将晚矣。”杨广敲着床榻道。
对于皇帝的猜测,谁也不敢说就没有可能。虽然眼下河北有三十五万大军。但是据临渝险关都挡不住的话在,那兵马再多一些又有什么用。陈破军的辽东叛军可不少,足足二十五万,一旦进入河北,那个时候没有天险可依,只怕河北真的无人能制。万一陈破军真的顺着太行山的井陉和飞狐陉杀入河东雁门,和突厥大军合兵一处,那个时候还有谁能挡得住。
一想到这个可怕的结果,所有的人都是面色发白。
杨广咬着牙齿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陈克复进入河北,我们得先想办法拖住他。拖到朝廷解决了突厥人之后,我们就将无惧于他。”
但是在场的人都知道,眼下对于陈破军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千古良机,以陈破军的谋略,又岂会错失这样的良机。让朝廷顺利地渡过此关,然后等着朝廷平了突厥再去灭他?
屋中一时沉默无比,好半晌之后,杨广突然道:“皇后,去让人将公主请过来。公主不是曾言,此生非陈克复不嫁吗,朕成全她。”
萧后惊讶无比,失声道:“陛下,难道您要将公主嫁给陈破军,这算和亲吗?”
裴蕴听到萧后的话后惊惧不已,忙高声反对道:“陛下,陈克复乃乱臣贼子,陛下此举殊为不妥。和亲乃是和外族番邦和亲,岂有和叛将反臣和亲之理?如此行为,不但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助长反贼的嚣张气焰。陛下,万万不可!”
第421章 北陈郡王
惨烈厮杀的一夜终于过去,一轮红日高高挂在雁门上空。在这轮红日之下,绵绵群山正是河东的恒山山脉,起伏连绵的山峦之间,到处都是黑烟阵阵,烽火遍地。
雁门城中的飞云寺大隋皇帝临时行在,杨广目光暗淡,但却又透露出决绝。
“朕不是要与陈破军和亲,朕只是在解决眼睛前的危局。”
裴世矩也摇头道:“陛下,临渝关虽然危急,但是李景大将军多年驻守边关,沙场经验丰富,定能再坚守一段时间。而且薛世雄大将军的十万大军,用不了多久就能赶到雁门了。朝廷切不可主动示弱,不然陈克复必然知道朝廷如今的危局,只怕到时反而会更加猛烈的进攻。”
杨广咬着牙道:“卿所言只是最好的情况,可朕看到的却是临渝关已经守不住了。诸位不须多言,让公主去辽东也算是朕最后能为出云做的一件事。十六年前出云的母亲用她的命救了我一次,十六年后,出云又为朕挡了一箭。如果不是出云为朕挡这一箭,朕也许已经遭遇不测。”
没有一会公主被几个宫女用轮榻抬着进来,杨广抬起身,抚着出云的手道:“朕想过了,你既然已经选好了自己的归宿,朕也不再拦着你。你回去收拾一下,等这一两天,朕会找机会让人护送着你去辽东。”
出云公主震惊地看着她父亲,她没有想到,父亲叫她过来居然是这样的一件事情。
轻轻咳嗽了几声,杨广带着一丝失落道:“你此去辽东,父皇只有一件事情希望你能帮忙。”
“父皇请说,只要儿臣能做到的,儿臣一定会做到的。”公主一时也不知道要如何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幸福来的太突然,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杨广此时已经隐藏了自己身上的天子威严,仿佛如同一个病重的慈祥老父一样地看着自己的女儿,“当日南阳宫中被掳,父皇知道那定是陈破军来带你走时带错了人。想南阳也是一个苦命人,嫁了一个不是自己喜欢的夫君,她一心想着孝敬长辈,相夫教子,却不想遇此祸,到如今还生死不知。你此去辽东之后,希望你能让陈破军将你姐姐送回来,告诉陈破军,宇文家还有一个六岁的孩子在等着娘。”
公主点了点头,心中也明白南阳公主肯定是在辽东军的手中。
交待完这些,杨广叹息一声,拍了拍公主的手背,“你先回去休养吧。”真要离开父皇母后了,公主的心里也再也控制不住,轻声哭泣起来。萧皇也安慰了公主几句,让宫女抬公主回房歇休。
看着公主就要被抬出房间,杨广突然又道:“吉儿,见到陈破军的时候,帮朕传一句话给他。告诉他,他在辽东叛乱造反,朕并没有什么愤怒。我杨家灭了他南陈皇朝,他今日造反也不过是常理之中。但是你告诉他,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他陈氏与我杨家争夺中原天下,本不过是世间的权势相争。但是朕不希望他掺杂到此时的雁门之战中,草原突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果这次陈破军与突厥人联盟,对付朝廷,那他日他会后悔的。如果这次他帮了突厥人,那么晋末的五胡乱华将再次席卷中原,到时所有中原的华夏汉家儿女,都将轮为胡虏的奴隶、两脚羊,甚至是亡国灭种。”
说到激动处,杨广大声咳嗽不止,口中吐出数口鲜血,尤自大声疾呼,“他要与朕争天下,朕会给他一个堂堂正正的机会,但是朕不希望他成为我华夏汉人的罪人。告诉他,朕不希望有一天鄙视于他,哪怕是失败,他也得是一个堂堂的男子汉、俯仰无愧对于天地。”
萧皇与公主都哭成了一个泪人,他们什么时候见到皇帝说出这些话来。作为杨广最亲近的人,她们都明白这些年这个男人拼命所做的一切为的是什么,此时听这皇帝的这些话,却是他已经在交待着自己理想。仿佛他已经将陈克复当做了他的传人,想将他自己强盛华夏汉人的理想传承于他。这一刻,杨广已经不再是那个不可一世,威慑天下的大隋天子,只是一个在安排着自己身后之事的老人。
等过了好久,萧皇后和公主才在宫女们的扶持下,离开了房间。
“朕要下诏书,内史令虞世基记录拟诏!”杨广有些无力的躺在榻上道。
虞世基忙取来笔墨纸张,端坐在一旁准备草拟诏书。
杨广睁着眼睛望着房间的房梁之上,口中平静地道:“朕富有天下,广有四海,年少时即为五十万大军兵马行军大元帅,率兵平定江南,灭南陈皇朝。继位之后,更是南征北战,东征西巡,建立赫赫武功。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朕虽自比秦皇汉武,然秦皇亦有修长城、驰道而过度役使民力之失策,汉武亦有晚年多有乱政之弊事。”
停顿了一会后,杨广继续道:“陈破军本南陈皇族,因南朝失德,故国灭归为大隋子民。三征辽东之时,陈破军血战辽东,为朝廷、为中原立下赫赫战功,屡晋位提长,终为朝廷重臣。内则名尚书右仆射,为朝廷左相。外则居漠北行军大帅,统辽东十五郡兵马,为朝廷之基柱。”
“然位高则人忌,权重必遭构陷。朕一时不察,被身边奸佞之臣蒙蔽,未多加调查,轻信陈克复谋逆叛乱,才终使陈破军与辽东十余万将士与百万辽东百姓,顿时漂泊于海外。然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时至今日,朕终于相信,陈破军依然是忠于朕,忠心朝廷,忠心大隋,忠心于华夏的忠心臣子。”
“当此之时,朕向天下四海宣布,重还陈破军大隋忠臣之荣誉,洗去所有先前的罪责。辽东所有将士与百姓,自即日起重回朝廷之中,往事既往不咎。现朕特下诏书通传天下,晋陈破军为三公司徒,尚书省尚书令,并建辽东道大行台尚书省,任命陈破军为辽东道大行台尚书省大行台尚书令。并加封漠北道行军大元帅府行军大元帅,统辽东、辽西、室韦十五郡兵马军事。”
虞世其笔走龙蛇,飞快的记录着皇帝的诏令,并且加工润色。但是虞世基越写手已经越抖,甚至脸色赤红,心中惊惧万分。他觉得自己明白皇帝的想法,在心中对自己说,这一切不过是皇帝的缓兵之计,只为阻止辽东叛军趁火打劫。
陈克复以前朝堂中的职位是尚书右仆射,参掌朝政,漠北道行军大元帅。可现在,皇帝加给陈克复的职位却一个比一个高,完全比之前的官位高了许多。司徒乃是正一品的三公之位,尊崇无比。尚书令更是完全超越了左右仆射的最高政务官,这样的一个职位,大隋建朝以来,也只有在当今皇帝刚登基时,为了酬谢楚国公杨素的功劳,才给他加封了这个职位。
杨广想了想,却又道:“在尚书令的后面加上参掌朝政的头衔。”
那边的苏威已经惊讶地说不出话来,裴蕴终于忍不住道:“陛下,哪怕是为了暂时安抚住陈克复,只要官复其原职即可,何须再加封如此尊崇之位。如此做,会不会过犹不及。”
叹息了一声,杨广缓缓地道:“你觉得只是官复原职的话,陈克复会在意吗?眼下,唯有拿出最大的筹码,才能有一线希望打动他。他不是檄文天下要清君测、除奸佞,却始终不肯打明旗号造反吗?那说明他还是有些顾忌的,现在朕就要试试。”
对于杨广来说,眼下真正的危机就是雁门的局势。他不敢堵突厥和陈破复的合击,只能希望让陈克复得到他的这些条件后,能犹豫一二,让他们能先一步的击退突厥人,破此眼前危局。
“再加上几条,朕将出云公主赐婚陈破军为正妻,即日送公主至辽东完婚。另,加封陈克复为北陈郡王。”
异姓为王,这下连一直装打瞌睡的苏威也惊醒了。颤抖着出声劝道:“陛下,封王万万不可。进三公,升尚书令,皆为朝堂之职位,且都有先例。但是如果封王,却是乱源之始,切切不可。”
杨广想了想,“嗯,将封王那一条划去,不要在圣旨中明发。裴世矩,朕打算让你后天带一队精锐卫士护送公主去辽东。到辽东后,你亲自带去封陈克复的诏令,一切以口头宣告。只要陈克复肯暂时休兵,那么朝廷就封他为北陈郡王,并且许诺从此可让他听调不听宣,辽东一切官职任免,钱粮税收都可以由辽东自行收取。”
裴世矩苦笑道:“如此条件,只换他休兵,只怕陈克复反而不肯答应的。”
“朕自然知道,你告诉他,朝廷需要他从室韦出兵突厥,一起夹击突厥始毕可汗。事成之后,只要陈克复依然臣服于大隋,并且年年上贡,朕许他辽东自立一国,从此朝廷不再征伐辽东之地。”
说完之后,杨广不再说话。对于辽东叛军,他所有能拿得出来的筹码都已经拿出来了。现在他只希望,陈破军的胃口不会那么大,希望他看到这些诱人条件后,能马上休兵,安心的呆在辽东做一个番外之王。
第422章 釜底抽薪
昼伏夜出专门抄隐秘的路线前进,还得顾及着一路躲避突厥人部落,在躲不过去时还得进行灭口。采取这样的行进方式,现在陈克复足足用了三天时间才到了拨也吉部族控制的完水河边,到了这里,联军只需要一路沿河南下,就能顺利到达突厥牙帐。
自到了拨也吉部的牧场之后,一路之上的行军去出奇的顺利,一路之上居然连半个拨也吉的小部落也没有看。这不禁让陈克复等人高兴之余,心中也充满了警惕。
不过这样的好运在继续行军一天之后,联军的好运气似乎已经用完了,部队刚走出拨也吉的草场,进入仆骨部,马上就措手不及地遭遇了一支突厥人的骑兵部队,足足有三千多人。
这场遭遇是让双方都有些始料不及的,就连陈克复之前派出去的侦察骑兵都没有发现这么一支部队。突然遭遇之后,陈克复也再无犹豫,一声令下,七万大军如同草原上的一片乌云,在黑色骷髅联军旗帜的引领下,向着远处的这支突厥骑兵凶猛地扑杀过去。
这支三千人的骑兵,并不是什么突厥汗国的精锐兵马,事实上,他们只是仆骨部族留守的一支老弱残兵。一看到草原之上铺天盖地涌来的骑兵,这些突厥人立即懵了。如雷的铁蹄之声将这些人惊醒了过来,三千突厥骑兵连阵形都不要了,立时四下分散,向各个方向拼命策马狂奔。
面对着这些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的突厥骑兵,陈克复也不得不下令让部队分成数支,四下拦截追捕。突厥人虽然跑得快,但这些人大都是些老弱,没有多久,在这无垠的草原之上,就被精锐的联军将士一群群的包围起来。没等联军准备厮杀,这些人却都已经全部投降,三千人居然没有一个敢于拿刀抵抗的。
阿保窟带着自己的契丹骑兵将一名仿佛首领一样装束的人扔在了陈克复的马前,“大帅,这人的装束是突厥特勒,按官职,手下最少也有数十个部落,统管数万人马,这是条大鱼。”
阿保窟的话一落,那个长的黑乎乎的突厥首领颤抖着道:“大人肯定是库莫奚族吧,请大人放过小的吧。”
陈克复疑惑了一下,契丹人和库莫奚本都是东胡部族,他们长的倒也是一样。不过这突厥人一见阿保窟就说他是库莫奚人,却让陈克复的心中一时有些疑惑。
那突厥首领看到眼前几个首领黑着脸不说话,吓的更是不断的快速说道:“大人,小的是仆骨部族的,我们仆骨部族也是铁勒一族。如今铁勒国的夷南大可汗发兵南下,小的被我部族首领勒令北上拒夷南大汗,实际上小的是打算北上投奔夷南大汗。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
听着这番乱七八糟的话语后,陈克复的脑中却突然豁然开朗。
“陈雷,立刻单独审讯其它的一些俘虏首领,我要立刻知道他们是哪个部落,要去哪里,还有他们说的铁勒和库莫奚是怎么回事。”
陈雷转身离去,还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走了回来。
“大帅,已经问明白了。这三千人正是此处的铁勒大部族仆骨部族的人马,昨日从北边传来急报,说是自立的铁勒大部族薛延陀部夷南可汗已经发兵南下,他们是赶去支援拨也吉部族的。之前那首领说的库莫奚之事,则是听说北边已经有传言,说是始毕可汗在隋国南边被大隋皇帝百万大军围困。现在草原北面的铁勒汗国,东面的库莫奚国,西面的西突厥汗国都已经起兵,攻伐草原。”
听完这些,陈克复等人终于明白,为何他们穿过拨也吉部族的时候,一路上会这么的顺利,少有见到部族牧民。虽然以前陈克复知道了杨广原计划是要四国联盟,四面合击突厥人。可是眼下杨广被围雁门,他还以为这个合击计划已经流产,没有想到,三族却依然起兵了。
副帅于钦明沉吟了一会道:“大帅,眼下突厥周边三族趁机攻入草原,草原势将大乱。末将觉得,铁勒他们已经在帮我们做之前计划的事情了。如今草原四方混战,末将觉得我们还是应当早日退出草原为妙。”
王仁恭摇了摇头,反对道:“我倒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我们穿过拨也吉的时候大家也发现了。拨也吉为了应付铁勒,将所有的人马都调到了北面,所以我们才能轻松快速的穿过拨也吉部。这说明这其中大有机会,三族攻草原,突厥人的主力兵马又都南下河东。草原上的兵马最多只有二十余万,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帐中诸人都明白王仁恭的意思,草原的水越浑,他们的计划将越顺利,这正是浑水摸鱼的大好时机。有铁勒三族在明面攻击草原,将突厥人的兵马吸引到三面,陈克复他们正好能直插突厥中心的牙帐土城。陈克复的原计划目标很明确,让杨广在河东将突厥人的主力部队消耗掉,然后自己再将突厥王族阿史那部族的老巢端了,重创阿史那部族。如此一来,河东大败,威信大损的始毕可汗,在自己本部实力大降之后,再无法轻松压制统领草原各大部族。再有了周边的铁勒和西突厥这几个仇敌,说不定草原从此就要陷入诸部混战之中。
眼下铁勒等三国攻突厥草原,首当其次的并不是始毕可汗的阿史那部,而是周边的各个部族。如果联军就此撤军,那么就算突厥实力大损回到突厥,阿史那部族依然会保持强大的实力,说不定到时反而会因突厥其它各部实力大降,让始毕在草原上的权威更胜。
考虑了许久之后,陈克复道:“我同意王副帅的意思,这是一个好机会,一个重创突厥人的机会。有了铁勒诸部族明攻在外,我们正好一路潜行突厥牙帐,直取阿史那部族。”
主帅既然已经决定,其它的各将自然也都同意按原计划进行。只是既然眼前的行踪已经被三千俘虏发现,那么为了保持行踪的隐秘,这三千人是不可能留下了。
陈克复一声令下,三千突厥人的粮草马匹都被联军夺去。在无垠的草原之上,三千突厥兵被一次性斩首处决,砍下的人头堆起了一座高高的人头山。在那人头山下,陈克复让人树起了一块高高的木牌。
“给突厥始毕大可汗的敬礼,铁勒汗国夷南大可汗敬上。”
杀了三千突厥人之后,陈克复下令不再昼伏夜出,反而下令全军加快了行军速度。用三千突厥人的铠甲伪装了三千先锋骑兵,一路前出打探安全路线。为了最快时间到达突厥牙帐,陈克复下令,前锋军只须找出一条避开大部族聚居地的路线即可,至于一些三千人以下的部族不再躲避。
全军打起了黑色骷髅战旗,大军疾进,毫不停留,士兵们在鞍鞒上打盹,在马背上吃喝,手捧马料喂马。河溪,森林、村舍,一一留在身后。在斛薛部的领地,联军遭遇了他们的一个五千人的大聚居地,程咬金和秦琼两人的前锋部队连一口气都不歇,直截了当的扑上去开战,随后杀来的部队紧跟其上。来不及结阵抵御的突厥斛薛部族只得仓皇的应战,这样一个时辰不到,这个聚居地匆忙聚起来的八百骑兵全军覆没,没留得一个活口可以逃走报信。就连这个部族的数千男女老幼,联军副统帅阿保窟也是一声令下,四千多人全成了契丹人的刀下之鬼,无一活口。
联军大军紧接着前进,迅如风,急如火,快得令得那些已经开始闻到一些风声的突厥人根本反应不过来:刚刚才得知这支打着黑色骷髅大旗的大军到来,接着就传来了沿路上小部族全族被屠灭的消息。无数没来得及得到通知的毫无防备的突厥小部族一个接一个的被击破,威势就如那狂风清扫落叶,迅雷不及掩耳。
也有不少突厥人从联军手里死里逃生,但被问及关于这支军队的兵力、人数等细节时候,他们根本就说不出来,嘴里只是念叨着:“黑色骷髅旗!黑色骷髅旗!”光是这面旗帜就足以让这些勇敢的突厥战士精神崩溃、不战而逃了!联军的黑色骷髅旗,代表着的是一个个部族的屠灭。
没有一个草原人会忘记,就在这面旗帜下,这支军队给草原部族带来的恐惧。在他疯狂的屠杀中,超过十万的草原突厥部民丧生。他所到之处,繁华的聚居地化为废墟,丰沃的草场变成焦土,昔日牛羊遍地地区现在只剩乌鸦在盘旋。草原人对于这支已经如风一样流传于草原的黑色骷髅军、有着刻骨的仇恨,但也伴随着深深的恐惧。但是对于这支军队的数量和身份,却一直都还没有得到确认。
草原各部族知道的只是,这支黑色骷髅旗大军从北面仆骨部族领地上开始出现,他们一路顺着完水河南下,大军迅速如驰。而且每过一处,必定留下被屠灭的部族之民堆成的人头山,和一块写着“给突厥始毕大可汗的敬礼,铁勒汗国夷南大可汗敬上。”的木牌。至于人数,则是众口不一,有说十万,有说二十万,甚至有说百万。
第423章 绝地反击
大业十一年的六月,中原已经开始进入了夏天,悬挂天空的太阳也开始发威,火热的夏天已经到来。而在塞外,六月也已经是水草茂盛,牛羊开始长膘的大好季节。
不过居于中原和塞外之间的雁门,此时却仍然是愁云惨雾,阴风呼号。对于困守孤城中的隋军来说,现在的日子是难过的,甚至每过一天,都如同是煎熬一般。城中已经开始限量供粮,听说要不是因为城中的二十万人,已经死了差不多一半。大家现在连每天的一干一稀都不可能有,估计早就只能喝着水一样的稀饭了。
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每天的傍晚,城中的民夫健妇,都会在头上围着毛巾,到处收拢着一天战斗过后阵亡的士兵尸体。那一堆堆的将士尸体,被聚焦在几处空旷的地方,在黑夜降临时被燃成一堆堆的巨大火堆,恶臭的尸体焚烧味道飘荡在整个雁门城中,到处都是这种让人恶心的味道。
而每当城中焚烧尸体的时候,基本上雁门城外的突厥人也会将城下自家阵亡战士的尸体捡回去焚烧。虽然中原人讲究入土为安,草原人也没有焚烧尸体的习俗,但两边都知道,在这样的夏天,如果不及时烧掉尸体,万一发生瘟疫,那将意味着什么。
像往常一样,当天色渐黑,城中城外又开始燃起了一柱柱巨大的黑色烟柱。那一股股恶臭随风飘荡,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又是在烧尸体了。雁门已经被围了整整十天,在这十天中,突厥人在围城的第一天和第三天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惨烈攻城。光之两次攻城,城中的守军战死者已经超过了五万人。加上其余的重伤不能再战者,城中可战之兵已经不足四万人。
而突厥人同样好不到哪去,特别是在第二天大规模攻城之时,天亮之后始毕的那一次坚持继续攻城,给突厥人造成了巨大的损伤。城下十五万突厥人,战死者多达七万,营中还有一万多断手断脚的重伤残疾兵马。此时能战者,已经不足一半人。三十万南下大军,突厥人只剩下了一半。
自那两次猛烈攻城之后,突厥人又进行了几次攻城,但都只是小规模的攻城,除了徒然让双方丢下一地的尸首之外,毫无意义。
李世民登城远望,想看到他父亲率着太原的河东军主力大军到来,但是一次次登高无望,看到的依然只是那高高竖立在对面的突厥金狼大纛。他失望了,灰暗的天空中,依然到处飘荡着死尸的气味,根本没有一丝一毫有援军到来的迹象。这种等待与期望,让他都有些绝望,这是一种极度渴望又不可得的失望。
然后他又转而巡视各处的哨岗和防御部队。这个时候各处城头之上正在进行着交接班,一列列交了班的士兵,拖着疲倦的身躯往营地走去,脚步蹒跚。队列里大家的服装真是五花八门,因为夏季,士兵们原来从河东出发时,大多都穿着春装。眼下天气炎热,却又没有夏装。众人只好将那破烂的夹袄军服给扯开,把扯开的布片往身上挂,再在外面披上铠甲。有的士兵甚至连那点布片也懒得披,光着膀子在外面套上明光铠甲,看起来十分的狼狈。
看着自己的本部部下们走过,李世民心里十分复杂。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兵们,都给饿得面露菜色,走起路来仿佛随时要倒下似的。他们辛勤劳累,缺睡少眠,没有吃的,只有饥饿;没有安眠,只有苦战。步兵们举步艰难,他们颤抖的双手只能勉强的持矛握枪。就连在战场上威风显赫的玄甲重步兵们,现在也不过是一群身批铁甲的骷髅罢了。到了现在,这些身材高大的壮汉,甚至已经无法披戴起完整的双层步兵甲,手执那沉重的钢铁长矛。
城中大量的将士们都受了伤,但是此时城中根本没有足够的药物,只能是若若挨着,一旦挨不住了,只能是第二天成了黑夜中那火堆中的一部份。
不过即使如此,李世民的那三千被编入左屯卫为玄甲营的兵马,仍然是此时城中战斗力惊人的部队。每次战鼓一响,号角一吹,面对着攻城的突厥人,这支眼看着都已经要崩溃的部队,却又一次拖着钢枪、弯刀杀了上去。
结束了巡城之后,李世民径直来到了飞云寺。眼下飞去寺已经被禁卫军重重护卫着,自杨广中箭之后,军中各种流言不断,不得已之下,昨日皇帝杨广拖着伤势装着无恙的样子再次上城头抚慰三军。在城头之时,杨广强忍伤痛,但是回到飞云寺之时,却让御医们吓了一大跳,皇帝的伤口迸裂,鲜血染红了里面的数层衣服。没有等到御医处理好伤口,杨广就昏迷了过去,直到数位御医抢救许久之后才醒过来。
也就是这时,数位参掌朝政与皇帝商议后决定,封锁了皇帝的临时行宫飞云寺,严禁任何人传递皇帝的信息。就连城中的那些官员想见皇帝,都必须得到所有的参政与皇帝的同意才行,任何传递皇帝身体状况的人,都将被杀无赦。
守卫的侍卫进去请示了皇后等七人后,才领了李世民进入飞云寺。
走入杨广的屋中,此时杨广面色惨白,正躺在软榻之上听苏威等参政大臣汇报军情。看到李世民进来,杨广勉强抬起点身子,问道:“你父亲还没有到来吗?”
眼下城中越来越危急,整个大隋也就只有太原的李渊距离最近,也只有他手上还有着近十万大军能在最短时间内赶来。
李世民摇了摇头,“臣估计用不了多久,河东兵马就能赶来。刚才城巡视城防的时候发现,突厥人的大营之中,刚刚连续派出了数支兵马出营,据观察最少有两万人左右。臣预计,要么是朝廷太原的援兵已经到了雁门边境。要么就是河北裴仁基大将军的十万河北兵马到了飞狐陉关口。”
这个消息一出,屋中的众人都脸上激动起来。就连杨广那惨白的面孔之上,也有了一丝红润。不是哪一种可能,都表示着马上就能有十万强军来援,到时雁门之围必解。
一旁的裴蕴看着众人无比高兴,却脸色依然沉重地道:“除了这两个原因,其余还有一个可能,也会让突厥人派兵出营。”
“什么原因?”李世民转头假装疑惑的问道,其实他的心里早就想到了那个可能,只是他不愿意在说出了希望之后,却又说出这个可能,让所有的人失望。
果然,裴蕴沉吟道:“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突厥人的粮草不继,不得不派出人马四处找粮。”
突厥人围了十天城,城下十五万大军每日消耗的粮食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而突厥人来时,根本就没有带粮食,一切的粮食都是就地劫掠。围了这么多天的城,突厥人很有可能已经没有了多少粮食,所以急切的派了兵马去之前攻下的各个城池运粮。
一听到这样的可能,杨广等人本来激动的脸色却又全暗了下来。
李世民看着众人的表情,出声道:“陛下,臣觉得今晚是一个机会。眼下突厥人可战之兵,也不过七八万人,眼下又派出了两万人马。臣觉得我们可以趁今晚半夜之时,出城夜袭突厥人。”
杨广有些惊讶地看着李世民,眼下城中所有的人都是想着如何的守城,却唯有他反而能想着怎么出城反攻突厥人。虽然杨广心中有些担忧万一失败,雁门城本来就不多的兵力可能会更加的少,如此一来反而无法坚守雁门。但是想着久候不至的援兵。再想到原本打算三天前就要送走的出云公主,却一直苦苦找不到机会。杨广眼中闪烁不定,思虑半天之后,终于道:“说说你的计划,要如何夜袭突厥人?”
一旁的苏威大声道:“陛下,万万不可,眼下虽然被困雁门城中,但是河北、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