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千钧一发之际,一旁原本也已经绝望,准备和李世民一起自栽的柴绍却突然伸出手紧紧地抓住了李世民握刀的手。

李世民睁开眼,看到柴绍,笑了一下道:“我们这么快就已经到了地府吗?”

“二郎,我们不用死了,我们有救了。快看,突厥人的后阵已经乱了,前面的突厥人在后返。”

听到柴绍那激动的声音,李世民有些不可置信的看向晨曦中的北门大街。果然,紧追着他们的突厥人已经回转,而突厥人的后阵已经混乱,甚至能隐隐听到那里传来突厥人的吼声,和兵器交加之声。

阵阵铁蹄声传来,一支骑兵已经从突厥人的后阵透阵而出。黑色明光战甲的骑兵阵列中,一杆黑色的战旗高高飘扬,黑色战旗上没有一个字,有的只是一只黑色的飞鹰。

看到这只鹰的第一眼,李世民的眼中已经暴出一阵惊喜,呛郎一声,李世民手中的横刀从手中掉在地上。

“是自己人,是司马将军的黑衣铁卫,是他们的黑鹰旗!”说到后面,李世民已经是在声嘶力竭的吼叫。

柴绍看到李世民的颈上还有鲜血流出,忙从衣服上扯下一条布片帮他缠上。如果一会李世民没有死在突厥人的手中,却死在这个伤口上,那才真叫一个冤枉。

伸手拨起插在地上的陌刀,李世民大吼一声,“天不亡我也,弟兄们,杀!”

得这一支生力军支援,原本已经被杀的且战且退的玄甲军齐声一呐喊,终于将憋在心中的那一腔恐惧和怒气,齐齐化做了战力,迈着沉重的步伐,争先抢后的向着回转的突厥人的后背杀了过去。

突厥人一直就是凭着一腔血气才将玄甲军杀的不断败退,但是此时交战了数个时辰,早已经伤亡大半。黑衣铁卫却又突然从背后杀来,突厥人立时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再也坚持不住。纷纷策着战马,四散而逃。

不到半个时辰,隋军就已经彻底的将神武城的控制权拿在了手中。而城中的突厥人也都被玄甲军和黑衣铁卫通通斩杀,没有留一个俘虏。而逃出城去的突厥人,估计最多不超过千人。

绝境逢生的玄甲军将士大声狂呼,经此一战,玄甲军终于不再只是一只新军,而是一支大战一天,歼灭了一万多突厥精锐骑兵的强军。

满是血浆的街道之上,一队黑衣铁卫护卫着黑鹰战旗而来。

为首的一员将领,在马上掀下自己的头盔,有些疲惫的对着马前的李世民道:“李将军,还能见到你,真是让人欣慰。”

李世民也掀下沉重的头盔,对着司马德堪苦笑了几声,“大恩不言谢,今日驰援之恩,世民铭记心中。”

司马德堪的脸上去没有半分笑意,“李将军,马上召集你的部属,我们得一路逃命了。”

“始毕真的大军南下了?”

“是的。”始毕回首望了望北方,声音低沉地道:“我已经探清楚了,始毕可汗的三十万大军在十日前就已经出了草原,进入了河东定襄郡内。而在三日前,突厥人就已经突厥了马邑长城关口,昨日天降大雨,突厥人受大雨阻止,就在我们五十里外的白狼寨驻扎,估计此时已经知道了我们的行踪了。”

“三十万?”李世民心中一阵惊呼,这神武城的一万五千突厥骑兵中了他的伏击,可是还是差点让玄甲军全军覆没。而现在来的居然是三十万大军,那结果可想而知。五十里路,对于骑兵来说,不过是转瞬即至。再一想到,皇帝杨广此时还根本不知道突厥人的情况,还在不远处的桑干河边的桑干镇上。

李世民的脸色已经巨变,如果皇帝被始毕可汗追上,那十五万禁军肯定挡不住突厥人的三十万大军。而杨广一有失,还在各地准备,因怕打草惊蛇而没有集结的另外三十多万大军也有可能被各个击破。而处于河东中心的太原,也必然会落入突厥人的手中。太原一失,那么李家也无法置身事外,这将是一次覆巢之祸。

“集结,集结!全军集结,马上南下!”

一队队的传令兵,背着令旗一刻也不敢停留,向着刚经历过一场大战,正随间的躺在地上休息的玄甲军将士们大吼的传令道。司马德堪的黑衣铁卫这个时候也已经重新集结,在城门外开始整队。

队伍快速集结,各部将校很快的报上了战损,这场大战,玄甲军一万人,此时居然只剩下了三千出头。就连司马的黑衣铁卫,五千人马也只剩下了三千来人。而这六千多人中,还有着最少上千名的伤兵,是无法进行急行军的。

“李将军,我们不能带上他们,突厥人离我们只有几十里路,随时都能追上我们,带上他们,我们被拖累是小。而耽误了给陛下报信,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得把他们留下!”司马德堪冷冷地道。

李世民嘴张了张,最终又沉默了下来。他当然知道,此时留下他们,就等于将他们送入突厥人之手。但是司马说的也对,如果带上他们,这六千多人无一人能逃的过三十万突厥人的追击。

让那些没有受重伤的将士每人挑选了两匹健壮的战马之后,李世民指着剩下的那些战马对柴绍道:“柴将军,那些伤兵我们不能带走,这些战马留给他们,告诉他们,让他们四下逃离吧。突厥人急切南下,他们还是有机会的。让他们先进山,等待到我们击败突厥人后,我再来接各位弟兄。”

柴绍沉默了一会后,才转身离去。面对那些前一刻还并肩作战的弟兄,下一刻去要抛弃他们,柴绍的心中充满迷茫和痛苦。

决定抛弃受伤的士兵后,司马德堪又打开一幅地图,“李将军,马邑城我们不能再去了。为了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桑干镇,我们必须一路沿着潢水河南下,那是一条小径,虽然路小,但是却是一条捷径。如果走这条路,我们能节省三个时辰,最快明日黄昏时就能到达桑干镇!”

“好,一切听司马将军安排。”李世民对这个决定点头赞同。

也不知道是谁走漏了消息,城中的百姓和商旅们这个时候已经都知道了突厥人大举南下的消息。那县令带头,和城中的官吏富户们商队头领们都赶到南城门,将李世民围了起来。

“太守大人,神武县也是太守大人的治下,城中的百姓也是您的牧守之民,请您带上我们一起走吧。”县令苦苦哀求道。

李世民对着众人道:“本官不但是马邑太守,也是左屯卫将军。现在突厥大军南下,陛下还不知道此事,正陷于危险之中。眼下本官要飞骑南下,护卫陛下回中原。至于各位与城中的百姓,本官早有考虑,已经安排了一千名精锐的将士护卫你们离开。现在,各位去北城门,那里已经集结了一千名将士,他们会护卫你们离开。”

那些官吏们还有些不愿意离开,司马德堪的黑衣铁卫却已经开始挥着马鞭冲了过来,一顿马鞭将所有挡在路口的人给驱散开。一道道出发的命令传来,玄甲军和黑衣铁卫五千骑兵不再做丝毫停留,纷纷策动战马,狂奔南下。

第405章 英雄本色

颉利的一万五千人马疾如风,迅如火,只用了一个时辰就赶到了神武县城,可是见到的只是少数四散奔逃的先锋军部族。一番简短的问话后才得知,城中的隋军不是三万,而是万人。步利设也已经战死,原本先锋军已经战胜了城中的一万隋军,眼看全功将竞之时,却突然又杀出了一只战旗为黑鹰的数千隋军,与城中的隋军夹击打败了他们。

“马上给大可汗报信,神武城中的数千隋军残兵已经南撤,大军行踪已经暴露。”颉利派出了一队传令兵后,只留下了一千骑兵,让他们收拢了前锋败兵后去清洗神武县城后,就立即带着一万多骑兵丝毫不停的,继续往南追击而去。

在接到了颉利的信后,得知大军果然已经行踪暴露后,始毕再没有了半点犹豫。他索性通令全军,对于一路上的那些村庄和小城镇,视而不见,全军急速前行,目标直指桑干镇的隋帝杨广。

一路之上,沿路的那些村庄和城镇的百姓看到如蚂蚁一般漫无边际,如潮水一般涌来的突厥骑兵时,惊慌的敲响一个个的警钟,可是还没有等他们将城门关上,那些突厥骑兵却根本无视他们,只是如潮水一般的绕过城池一路向南狂奔而去。一面面战旗打了起来,堂而皇之。骑士们一人双骑,马累了就换一匹继续狂奔。困了就在马上打盹,饿了就在马上吃点干粮饮点冷水。没了始毕可汗的命令,再没有一个部族骑兵敢停下来歇休一时半会。

就连战马,这个时候也是被骑士们在马上捧着豆饼等干粮喂食,二十多万大军将速度发挥到了极致。溪流、村庄、城池、山林、田野纷纷被他们留在了身后。

对于这支如风一般的大军,沿路的那些城池的少量隋军,没有一个敢于去阻拦一二。一个个都是紧闭城门,祈祷着这支大军早点过去。

而在另一边的潢水河边,李世民和司马德堪的五千兵马,此时同样是拼了命令的狂奔。被三十万大军追击,没有人敢不尽力。幸亏司马德堪的黑衣铁卫本来就是一支特种部队,这次北上又负有侦察的任务。才掌握了这条潢水河口捷径,要不然估计突厥人都已经追击上来了。

两日一夜,马不停蹄的狂奔过后,这支筋疲力尽的骑兵终于已经到了桑干镇不远处。

“陛下,陛下!”太监总管王德林站在杨广的龙床之前,轻声的唤道。

“陛下,左翊卫宇文大将军求见,就是有紧急军情禀报。”

杨广一下子就清醒了过来,起身起坐,“马上召他晋见!”自从派出了司马德堪北上之后,杨广的身边的禁卫就大都交给了宇文化及统领。而原本杨广还打算继续北上,但是大臣们死活不肯,最后只好停留在了桑干镇。可是一连三天过去了,北上的司马德堪和李世民居然都没有消息回报,这让他也感觉到事情的不好。

宇文化及一身戎装的走入殿中,“陛下,司马将军和李将军刚刚赶回来了,他们带回了北方的最新消息,突厥人南下了。”

杨广脸色一变,“突厥人居然先一步南下了?他们有多少兵马南下,到哪了?”

宇文化及的脸色比杨广还要差,声音中带着点颤音道:“陛下,始毕可汗亲统草原三十万骑兵南下,据司马将军和李将军所言,他们已经近在咫尺,距离我们最多还有四五个时辰。”

有些不敢置信地打量着宇文化及,看了会发现不假后,杨广的脸一下子苍白无比。喃喃的在口中念了几遍后,高声道:“司马德堪和李世民现在在哪,马上把他们带来,朕要亲自问他们。”

此时还没到六月,桑干河边的夜晚气候宜人,可是杨广却感觉自己如身处冰窟,整个人都觉得浑身发抖。“来人,给朕再披一件裘衣!”

当李世民和司马德堪两人踏入殿中的时候,杨广差点没有认出两人。大战一夜,之后又急行军两日一夜,两人此时已经成了两个泥人,浑身上下一点也看不到昔日半分神采。

一入殿中,司马德堪马上着急地道:“陛下,请马上下令立即撤回太原。”

“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突厥人南下,你居然到现在才禀报消息?”杨广既惊且怒道。

李世民惶恐地道:“臣当日回到马邑之后,立即又征调了五千乡兵连日北上。刚赶到神武县城之时,却突然发现了突厥人已经南下。臣退入城中,设计伏击了突厥人的一万五先锋军,苦战一夜,正危急之时,得司马大人相助,才将一万五突厥前锋歼灭。臣等不敢半分停留,立即连夜抄捷道赶回来报信。突厥大军距离我们最多只有四五个时辰了,陛下,请下令立即撤退,不然就来不及了。”

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之后,杨广再也不做不住了,马上下令,“传朕旨意,全军立即南返,全速急行。”

下了命令之后,杨广也立即披挂起来,想了想,又补了一道命令。马上丢弃移动宫殿和所有的马车,所有的将士嫔妃内侍全部换马。

此时苏威那些老臣们都已经得到了消息,一个个惊的差点晕过去。一想到突厥人就在身后,大家也顾不得七老八十,一个个全都找了匹快马骑上。就连皇后公主皇子,一个个也全都丢下马车,全都改骑战马。不到半个时辰,十五万禁卫加上后宫嫔妃内侍就已经全部准备完毕,不做半刻停留,就在黑夜之中往南逃奔。

好在杨广此时也只是刚刚出了西径,而这个西陉小道就位于雁门山中。后人多知雁门关,而不知道雁门山。实际上是先有雁门山,才后有雁门关。相传古时因有一只神雁落此山而的名,古称勾注山。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乃是河东郡的真正咽喉。

通过西陉小道,南下不远就是西陉关,这个关只是一个修建在山隘的隘口。再往后的不远,则是内长城上的真正雄关,雁门关。

大军一入西陉小道之后,随驾的大臣们终于松了一口气。西陉小道名为小道,也是一条真正的小道、险道。险要处最多能同时容纳双马而行,这对于突厥骑兵来说,是一个滞阻他们速度的最好地势。

到天亮时,杨广已经在禁卫军的护卫下到达了西陉隘口。西陉隘口虽然建在险要处,但是此处的关隘修建的并不坚固。

“陛下,臣等以为,此西陉隘口,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此危急之时,陛下应当遣一上将留守此关,据关坚守。为陛下南下争取一些时间。”趁着大军停下来休息吃饭的时间,裴蕴、樊子盖、苏威等文臣都一起对杨广进言道。

杨广此时还有些惊魂未定,虽然他屡次亲征,但每次都是以多欺少,以强凌弱。而现在他带着十五万人被突厥三十万人紧咬不放,这让他难以平静。回首望了望关隘。

“荣国公,你怎么看?”

来护儿皱眉沉默了一会,这个时候如果留守,那就已经等于是很难再活着回中原了。哪怕关隘再险要,也是无法阻挡三十万突厥大军的。

“陛下,臣以为以现在御驾的行进速度,估计突厥人已经就在我们身后不远了。如果能派一支兵马坚守此处拒敌,那必然能为车驾赢得一些时间。如果能争取一些时间,那么陛下就能进入雁门关内。雁门乃是天下雄关之首,据雁门关即可等待河东大军北上,则无惧突厥人也。”

杨广想了想,确实如此,雁门是雄关。突厥人皆是骑兵,野战来去来风,如果攻城却不是他们的长处。只要自己能进入雁门,据关拒敌,再将河东早已经准备好的三十多万大军调动北上,到时来个内外夹击,说不定反而是个一举击败突厥人的好机会。

“那荣国公觉得何人可担此大任?”

来护儿左右看了看,发现各位大将都低头盯着自己的靴子,目不转睛。立即明白了各位将领的意思,大家都不愿意留在这里送死。沉默了一会,咬咬牙,一狠心,杨广道:“陛下,臣愿意留守此处,为陛下赢得时间。”

杨广摇了摇头,“朕还需要你在身边随时参谋军机,怎能留你在此处,不行。”

“陛下,就让臣留下吧。我来护儿本不过是江南一逃民,是先皇与陛下给了老臣这无上的荣耀。如今国难当头,正是臣尽忠心之时。就此陛下成全老臣的一片忠心!”

杨广听后感动不已,抓着来护儿的手激动地流下了几滴泪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荣国公,果然是英雄不减当年,好,朕准了。朕给你五万禁卫军,再调左屯卫将军李世民为你的副将,率本部兵马与你共同驻守。朕不需要你们死守此处,只须坚守一二,到时看时机可自行选择时间撤回雁门关内。”

“臣领旨!”李世民有些恍惚的领了旨,他有些不明白,为何他刚好不容易回来,杨广却又给了他这么一个要命的任务。

第406章 拜上将军

夕阳已经落下,天空中暗云朵朵,低沉无比。

李世民握着陌刀走上西陉关隘城头之上,荣国公、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正站在城头之上,一头银发在余晖中份显沧桑。此时的狭窄的关隘之上,到处都插满了旗帜,阵阵风吹过,如海的旗帜猎猎作响,更加显得大战前的紧张。

看到李世民走上来,来护儿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世民你几天没有好好休息过了,怎么不好好休息,又跑到城头上来了。”

“在帐中躺了一个时辰,实在是睡不着。”

来护儿微笑地看着远方的山道,轻声道:“胜、不妄喜。败,不惶妥。胸中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李世民心神一震,看着来护儿古井无波的表情,心中不由钦佩万分。三十万突厥大军随时会到,而他居然面上看不出半分紧张惶恐,暗赞果然不愧是朝廷中一直得皇帝赏识的大将军。

他知道来护儿虽然一直十分得杨广的赏识,军中地位极高,但是他的出身却并不高,而且得势时也从不越权去管军事以外的朝廷大事。也正是这种淡泊的心性,才让来护儿在各大世家的争斗中,却一处超然事外。来护儿本是江南的官宦世家,小时父亲就已经死了,是世父世母养大。后来世父为乡人陶武子所杀,吴氏常流着泪对来护儿提及此事。当时陶武子的宗族有数百家,厚自封植。来护儿经常想为世父报仇,正值陶武子家办婚事,来护儿遂找几个帮手,直入其家,将陶武子杀死,所有宾客皆被他的举动所震慑,不敢妄动。来护儿用陶武子的首级祭奠了世父,隐居山中,后来直到北周大将韦孝宽伐陈时,他才投入军中,此后军功着著,一直升到了大将军之职。

“大将军不担心突厥人吗?虽然陛下留下了五万禁卫和末将的三千本部,可是西陉关隘并不坚固。以五万对三十万,我们毫无胜算。”李世民担忧地道。

来护儿轻笑一声,“我自少时从军至今,已经从军四十年有余,大小战役上千。哪一次不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打仗从来没有必胜的仗,也没有必败的仗。如果只是以军队数量和装备来算,那这世上也没有名将了。恐惧只会让你失去勇气,而不会对眼前的事情有任何帮助。”

转身拍了拍李世民,来护儿道:“其实你已经很不错了,以一万新兵,却歼灭了一万五突厥阿史那部族的精锐骑兵,这场仗打的可圈可点。不愧是柱国世家,尽得你曾祖父的风采,唐国公生了个好儿子。假以时日,你定能成为大隋最耀眼的名将,在你的身上,我看到了名将的那些必须有的东西。”

“只怕等不到那一天了。”李世民的胸中满是愤怒,头一次,他对杨广再没有了那种小思翼翼的恭敬,有的只是难以平息的愤怒。他想不明白,自己在神武城与突厥人大战一场,及时的将突厥人南下的情报带给了杨广,可是杨广却反而无视他的功劳和疲惫,将他留在了这送死。而那个一无是处,没有半点本事的轻薄公子宇文化及,居然反而成了左翊卫大将军,如今手握十万禁卫大军。

晚风吹拂,天边晚霞如血一般的颜色,让隘口内的隋军越发觉得沉重。

一阵脚步响起,又一名胖乎乎的将领登上了隘口。

“云世叔!”李世民对着来人行了一礼。

“都什么时候了,还行这礼做什么,一会打起来,叔还要靠着你拉一把呢。”胖子笑道。

来的胖子不是别人,却是李渊的世交,右屯卫大将军云定兴。他本是废太子杨勇的老丈人,荣耀无比。哪料到最后自己的太子女婿却成了一个死人,反倒是杨广当了皇帝。不过云定兴家族乃是世家亳族,家财巨富,平时为人也最是圆滑。在花了大量的钱财后,结交上了天子近臣宇文述,靠他的举荐最后才重新又入了杨广的眼,不但没因他女婿的事情出事,反而官越做越大,如今还成了右屯卫大将军。

不过他废太子杨勇岳父的身份终究是个麻烦,这次来护儿留守西陉,不但李世民被留了下来。倒霉的支定兴,也被杨广给留了下来。

“突厥人还没有来吗?”云定兴望着远方问道。一双胖手拍在关隘的包砖上,叹了一口气道:“我老云也算是想明白了,这次不管如何是回不去了,只盼着这些突厥人能早点来,早死早投生,最受不得这种等待的煎熬。”

来护儿轻笑一声,“云公你身居高位,家财更是巨万,你会舍的去死?只怕你巴不得再活个百八十年的吧?”

“那也得突厥人让我活啊,咱们这五万人挡在这,不就是螳臂当车,以卵击石?我看,还不如一会突厥人到了,咱们把这隘口上的旗帜换了,换成白旗,说不定咱们还能多活一时半会?”云定兴随意的道。

来护儿看着越来越黑的天空,使劲地拍了一下隘口上的砖头,大笑道:“云将军你的意思是咱们诈降来拖延时间?这个主意不错,如果我们先打上白旗,然后再和突厥人慢慢地谈条件,这倒是一个拖时间行缓兵之策的大好机会。”

云定兴摇了摇头,“始毕的目标是皇上,只怕不会轻易同意我们的要求的。要是他到时直接攻城,我们挡不了多久。”

一旁没出声的李世民突然道:“我觉得这个计划不错!”

“哦,你有什么好的计谋?”两人都忙转头,将目光注视着李世民。

李世民笑笑,“只是对云将军的一个补充,如果我们冒然说投降,始毕有可能根本不信。所以我们必须加大一点筹码,让他不得不信。”

“什么筹码?”

“兵法曰,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说到这里,李世民的语调缓慢到近乎一字一吐,“始毕敢发动全国兵力围攻我大隋天子,一定是以为我大隋仓促之间来不及救援。他并不想和我大隋正面决战,他想的是兵行险着,隐秘行军突入河东擒获大隋天子,因为一旦天子被他擒获,他就握有了主动权,甚至可以不战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好处。所以,我觉得我们应当给他这个可能的希望。”

来护儿双目一睁,喝道:“世民,慎言。”

李世民沉着道:“荣国公放心,我李家世受国恩,当然不是叛国之人。末将的意思是给始毕这个希望,以此来引诱他,完成我们的缓兵之计。”

“怎么做?”

指了指隘口上的旗帜,李世民道:“我军应该在马上把这里山地的峰峦一个一个给插满旗帜,到了夜晚就不断地敲击战鼓,始毕将会误以为禁卫军的十五万大军正护卫陛下留在此处关口。这样,等到始毕到了之后,我们再偷偷的派一个人进入突厥人的军中,告诉他隘口内有人想要投降于他,愿意献关投降。”

云定兴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拍手道:“妙,妙计也。到时我们就可以跟始毕说我们需要一两日时间找合适的机会,如此一来,始毕定会不愿意用三十万骑兵马上正面进攻,有十五万禁大隋精锐禁卫守护的关隘。如果拖的时间长他可能不会同意,但是如果只是一两天,相信他会愿意赌一把的。”

来护儿以拳击掌,“对,就这么办!二郎,我果真没有看错你,我也不想多说了,就照你所说的这么办!”

三人议定之后,马上就传令下去,一队队士兵将附近的山头上遍插旗帜。等插到后面,已经没有旗帜可用,士兵们干脆随便什么布片都拿来插上,反正距离那么远,突厥人也不可能看得清楚。天黑之前,隋军终于将关隘内的山上遍插了旗帜。远远看去,旗帜如海,仿佛有千军万马驻守关隘。

站在隘口上向北望去,重峦叠幛的山峦之间,是绵绵蜿蜒其中的西陉小道。

“来了!”

关后勾柱山峰之上,早已经布置了数十名观察哨。站在山峰之上观察许久之后,他们终于看到了等候许久的突厥骑兵到了。

随着山峰上的消息传下来,关隘上一面面的战鼓铜锣号角都吹响了起来。一队队的隋军登上了狭小的关隘之上,就连关隘内两侧的山上也布满了士兵。关头之上那遍插的火把,让整个关隘都亮了起来。一切已经准备就位,只剩下了隘口的山风将一面面旗帜吹响。

谢幕已经降临,那漆黑的夜却让城头之上的守军清清楚楚的看到了从北方赶到的突厥人。

漆黑的夜色中,出现了无数的火把,组成了一条巨大的火龙。火龙越行越近,越来越长,可是却一直都没有看到他的尽头。那看不到尽头的火龙一直到了西陉隘口前。明亮的火把,将整个西陉峡谷都给照的亮同白昼。

峡谷地势狭窄,无法一次容纳三十万大军。此时的突厥大军从遥远的北方打着火把,一直占到了关隘之前。极目所尽,全是突厥人的火把,而那些星星点点的每支火把之下,都还有着一个突厥骑兵。

西陉关隘前面,始毕和各位大首领们冷眼打量着这座关隘。看着这火光之中的简陋关隘,始毕心中充满着激动。大隋立国和突厥汗国立国以来,这都是双方最大的一次战争。四十五万大军决战,一战而定两族未来的兴衰。可以预料,这场战争必定将是殊死而又残酷的一场战斗。

始毕克制着自己激动的心情,对着旁边的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还有自己的儿子突利等大首领道:“可以确定关隘内的兵力吗?杨广此时是否在关隘内?”对于始毕来说,擒获杨广是第一目标,如果杨广跑了,留下大军在此,他哪怕是击败了这些隋军,也不会有多少意义。

颉利硬着头皮上前,“大汗,我们先一步到达的探子禀报称,他们到时,天还没全黑。发现整个关隘和山上到处都是隋军的旗帜,而且远远仿佛看到城头上好像有一个被众星拱卫之人,有可能就是杨广。所以,我判断杨广可能知道跑不过我们,所以就留在此处,想据此关固守待援。”

始毕冷哼一声,看也没看颉利,“你的探子?你的探子连路都找不到,一个情报耽误了六个时辰,本可汗还能相信你吗?一万五精锐的阿史那部族先锋军,居然被一万多隋军歼灭?你让整个阿史那部族蒙羞,成了其它各族的笑话。你让本可汗,现在还如何相信于你?”

处罗可汗有些幸灾乐祸的笑了笑,“大可汗,我部下的小狼崽子们早前赶到之时,抓到了一个隋人,自称是要面见大可汗,说是有笔交易要做。我已经查清了,那人是隋国右屯卫大将军云定兴的家将,说他家主人云定兴想要投入大可汗帐下。”

始毕惊讶了一下,“这人在哪,马上带过来,本可汗要亲自见他。另外马上收集一下这个云定兴的情报,看有没有知道的,本可汗现在要所有一切关于云定兴的情报。”虽然他对于这个突然被派来传说的云定兴家将有些不相信,但是无论如何他却想要见一见此人。

他想从这人口中,套问出此时关隘内有多少隋军,特别是杨广到底在不在关内。

很快,就有人将搜集起来的云定兴情报写在一张羊皮卷上,呈给了始毕。始毕将那块羊皮卷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了数遍,已经对这个云定兴有了些熟悉。废太子杨勇的岳父,世家大族云家的族长,现任右屯卫大将军,外形身宽体胖,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但是家财巨富,为人更善拍须遛马,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