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只是让他们有些意外的是,陈克复居然还能从京城之中悄然逃脱,真是让他们有些惊讶。

宇文述迈步出列,高声道:“如此乱臣贼子,不过是另一个杨玄感罢了。请陛下下旨,让兵部立即向中原各地调发兵令,务必擒拿陈克复,绝不让他有机会回到辽东。”

杨广点头道:“刑部马上向天下各郡下发命令,只要发现陈克复的踪迹,须立即上报。各地官府有责任立即抓捕陈克复,记住,必须活捉陈克复。而且须秘密抓捕,不能让普通百姓知道此事。”不到万不得已,杨广不想将辽东军逼反。如果能安抚辽东,杨广愿意付出这个代价。

“兵部和十二卫府也须马上向中原各地的卫府和军镇下发军令,配合搜捕陈克复!务必活捉陈克复押解进京!”

裴世矩也出列道:“陛下,还须双管齐下,严防辽东生乱!”

杨广目光如炬,问道:“爱卿有何提议?”

“陛下,陈克复叛逃,不管怎么逃,他最后的目的必然是辽东。朝廷一边派军追捕,一边严令各地方配合搜捕。且须早调兵在运河及各条大道之上拦截,特别是如河北北平的临榆关、山东的港口码头,这些地方都应派重兵拦截。另外,关键还在于辽东。只要我们能派兵接管辽东,那么陈克复就算跑回辽东也不足为惧。”

裴世矩停顿一下道:“如今辽东各郡太守、通守等官员都还在朝中,无法掌控辽东。唯有派兵马入辽,兵行神速,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辽东,不给陈克复及辽东反应的时间。”

宇文述上前奏道:“陛下,如今辽东之地,有荣国公之长子来楷五千水师舰队在卑沙及汉城二港口,辽王五千侍卫军在平壤,犬子化及的五千左屯卫兵马在国内郡。且在辽西的怀远镇有裴仁基大将军父子率马步军三万驻守,涿郡有虎贲郎将罗艺的五千幽州铁骑,河北之地还有右武卫大将军李景的两万人马。另外,在山东还有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统率的三万水师舰队,淮南还有江都郡丞王世充统领的三万江淮军。这些兵马都是距离辽东最近的兵马,只要抓住机会,定能一战而平。”

杨广沉吟好一会后才道:“据朕所知,陈克复在辽东有精兵十三万,乡兵一万,民团四万,且还能在一个月内装备十万精壮战士。而且陈克复早已经谋划了近两年时间,辽东之地皆是其心腹部将。甚至如今辽东兵将的家眷亲人,也尽皆移民辽东。如果战争一起,辽东二十七万大军都将是朝廷的敌人。虽然朝廷兵马众多,可一时间却无法齐聚辽东。朕思虑再三,发兵辽东,得分三步行动。”

“立即使用禁卫军新训练出来的飞鸽传令辽东,令国内郡五千左屯卫军及五千辽王侍卫军合兵一处,再命辽东水师来楷的五千水师立即发兵,一万五千兵马合兵拿下汉城港口,以此为据点,等待朝廷水师大军登陆汉城。另,立即令裴仁基父子三万兵马坚守泸河、怀远、通定三镇,守住辽河西岸,严防辽东兵渡过辽河西进。”

杨广也明白辽东城坚墙厚,如果兵力没有集结,就贸然突入辽东,最后很可能不但会战败,而且还会失去先机。所以考虑许久之后,决定辽东的一万五兵马拿下临海港口城市汉城。如此一来不但能保住这一万多兵马,而且还能在辽东南部打下一个楔子,牵制辽东兵马无法全部聚集到辽河一线。而且有了这个据点,隋军就能通过水师运兵,在辽东南部开辟出第二个战场。朝廷兵马众多,有实力两线开战,而辽东军却是实力有限,一东一西两边开战,就必然会使其战力下降。

杨广最希望的水师能夺下卑沙城,这里距离山东最近,一旦拿下这里,隋军就能源源不断的从山东快速运送兵马入辽。不过卑沙城的防御太强,且处于辽河防御线中,想轻松拿下基本没有可能。

十余名内侍抬过八张大屏风,八张屏风拼起来之后,就是一副巨大的辽西、辽东、室韦地图。

杨广拿起一支长杆,指着涿郡道:“与此同时,朝廷在涿郡集结李景与罗艺的三万兵马,另抽调薛世雄的三万兵马合兵一处,并征调五万府军组建北路军,以左武卫大将军李景为行军总管,罗艺为北路军先锋,大将吐万绪为副总管、董纯为行军司马、鱼俱罗为行军长史、樊子盖为行军监军。十一万大军出临榆关,过辽河,围辽阳、新城两郡,并切断金山、盖牟、扶余等郡的兵马。”

“命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集结三万水师,并中原各地抽调七万府兵,共十万人马组建南路军,以来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为行军总管、杨义臣为行军副总管、宇文化及为行军司马,段达为行军长史,杨善会为行军监军。自山东浮海东进汉城,围平壤、伺机取乌骨、国内郡。”

众大臣听到杨广的布置都是有些心惊,兵分两路,所有兵马加起来二十五万五千人。而且两路兵马的统兵将领,基本上不是公爵就是侯爵,全都是大隋朝武将之中的强者。特别是北路军,领军的全是威震天下的老将。不过真正让满殿武将们松了一口气的是,这次出兵皇帝没有要御驾亲征。对于这些大将来说,再难的仗他们也打过,但最怕的却是皇帝亲征,而且战时还不肯放权。带着这么一个皇帝去打仗,什么仗都要难打上数分。

就在众臣以为杨广的战前安排已经结束时,却又看到杨广提起木杆往地图上一指,众武将都不由的有些头痛。众将都知道,皇帝并非什么兵法大家,不可能有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本事。可他却偏喜欢这样的战前布置,这让众臣都头痛起来,不知道皇帝还要怎样的指手画脚。

第340章 反目成仇

杨广提起手中的那支权杖,往那屏风的地图上数处连点几下,权杖触在兽皮地图之上,笃笃有声。

“孙子兵法有云,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杨广念了一段孙子兵书,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视了殿中大臣一圈之后朗声道:“此次辽东之事,与先前征高句丽不同。高句丽者,非我族类,亡我之心不死,所以必须以雷霆手段铲除之。但如今之辽东乃我大隋之辽东,辽东大隋子民近百万。这次朕虽调兵近三十万,但此只为势!陈克复经营辽东不过两年,且朝廷地方官府又经营近年,虽然辽东大多数将士受陈克复蛊惑,但朕相信,当朝廷大军一到,两面包抄对峙之后,辽东军民定然能看清形势。朕调派兵马,为的是不战而定辽东,非要血洗辽东。此为这次出兵之基调,诸卿明白否?”

刚刚被皇帝杨广点到名字出征的将领们此时大都在殿中,一听到杨广的要求,一个个眉头紧皱。他们都明白陈克复的本事,也明白辽东军的实力。辽东一个月内可集结二十七万人,而且还有几十座坚城可守。朝廷这次的南北两路兵马只有二十五万五千,不但数量上处于弱势,而且还将是劳师远征,后勤补给漫长。这未开战,就已经处于弱势了,可是皇帝现在居然还在战前提出这么多要求限制,这仗可怎么打?

开府仪同三司、新授南路军统帅的荣国公来护儿沉默了下后还是站了出来,“陛下,夫不战而屈人兵者,必须得是处于强势,并令对方没有退路之时,才有可能不战而屈人兵。眼下陛下征调南北两路兵马入辽,兵力却依然处于少数的一方。且辽东军有坚城可守,器械粮草充足,如果一开始就想逼迫辽东投降,只怕艰难。臣以为,陛下当授出征将士机变之权,只要我们趁辽东兵马未做好完全准备之时,迎头痛击辽东军,歼灭其一部份精锐力量,并夺取几座城池之后,再迫降才是上策!”

“不,大军只须围而不攻即可。”杨广伸手制止了来护儿的话,“朕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南征北战,朕破国灭族无数,自然明白战争之法。诸卿,辽东不可战!辽东之地多艰险,战事一起,必然经年难平。眼下东突厥狼子野心,早有不臣之心。如果和辽东的战事无法速战速决,最后只会便宜了始毕。”

“诸卿也不用太过担心,此次朕虽然只派了二十五万人马入辽,但这不是全部。”杨广以杖柱地,落地有声,“纳言裴世矩,你马上着手联系契丹国、靺鞨国、奚国、铁勒国、新罗国、百济国,朕命你为全权大臣,与六国商议。许你给各国一些好处,朕只需要六国坚定的站在我大隋的一边,派兵马与我大军围攻辽东。告诉他们,只要出兵者,朕愿意将宗室公主下嫁。”

裴世矩犹豫道:“陛下,辽东如契丹、靺鞨、新罗早就是陈克复的亲密盟友,这次恐怕难以让他们出兵围攻陈克复。”

“无妨,你尽管去谈即可。不论如何,朕相信,就算各族不出兵,他们也定会选择观望,两不相帮。而且陈克复与各族的关系也不一定就是你想的那么牢固。只有要利益,这些塞外的蛮夷就会抢着去做的。你重点和奚、黑水靺鞨、百济去谈。而且朕听说,新罗过去虽然一直支持陈克复,不过新罗真正掌权的贵族们却是更亲近大隋朝廷。上次他们不是想立他们的人为储君吗?告诉他们,只要他们站在朝廷这边,朕到时就策封他们的人为储君。再顺便告诉黑水靺鞨和契丹大贺氏的族长,如果这次他们表现好,朕会考虑让平定辽东后改策封他们为契丹和靺鞨之王。”

战争即是如此,很多时候并不一定就是敌我分明。辽东诸部族,即是臣服于大隋朝,也直接处于陈克复的势力范围之内。杨广对于这些部族,一直相信只要给的利益足够,他们就能站在自己这一边。上次的征高句丽时就是如此,大隋与高句丽的战争中,新罗、靺鞨等族最终站到了大隋这一边。

而先前大隋和东突厥交恶,契丹、奚族、铁勒等族,也背弃了突厥站到了大隋这一边。杨广坚信,这一次辽东陈克复叛乱,这些部族也一样会站在大隋这一边。对于杨广来说,他不需要那些部族兵马,他需要的只是这些部族不会站到陈克复的一边即可。而且他还相信,只有朝廷大军一到,辽东还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朝廷的这一边。到时他就能兵不血刃的平定辽东之乱。不会妨碍到朝廷正策划的征突厥之战。

“诸位爱卿,朕是天子,朝廷军队是王师。陈克复不过是乱臣贼子,他在辽东如果起兵不过是叛乱,名不正言不顺。朝廷大军东进,是为讨逆,名正言顺。到时大军一到,定然会有心怀朝廷的辽东百姓内应大军。”

殿中的文臣们都是以笏击掌,交口称赞。对于这些文臣来说,这样的文式最符合他们的观念了。不过殿中武将却大多皱眉,武将都是沙场征战,不讲空洞的政治战略,讲的更多的是战术。对于武将们来说,要打辽东自然是多发兵,辽东有兵近三十万,朝廷不说发兵四十万五十万,最少也得发个三十万兵。而且最后是主动出击,直接将辽东打服。但是皇帝已经发话,众将虽然心中有意见,却也没有人肯再出列反对。

杨广转身走回墀台龙椅之上落坐,“传朕旨意,即刻发兵辽东,各军将士即刻出发。”

“臣等遵旨!”大臣们行礼拜退。

李渊跟着诸臣退出两仪殿,一路上忧心忡忡,皇帝今日居然对他没有半点安排。即不免除他的官职,也不安排他任务,就这样理也没再理就让他出来了。这让他心头沉重,越是这样,他越觉不安。

出了宫,李渊片刻没有停留,马上赶回府中,赶到府中之时,时间不过辰时三刻。

一下马车,却发现府门前已经集结了一支队伍。建成、世民、元吉,还有李道宗、李道玄、李孝恭等子侄和史万宝、柴绍等三个儿子结交的朋友都在。几十个年轻人都是身着铠甲,背弓携刀,手握长槊,一旁的战马也都正在备着鞍马。除了他们,后面还有大约一两百的各自家丁,也是一身武装,夹枪带刀,正装备着战马。

“大郎、二郎、三郎,你们这是在做什么?”李渊脸上都变了一变,如今正是多事之秋,自己的儿子子侄却聚集宾客朋友,着铠备马,这让李渊有些惊惶不定。在京都之中,而且还是在女婿刚刚叛逃的时候,这样的动作一不小心可就会引来灭族之祸的。

李世民一看到父亲过来,忙走了过去,“父亲,孩儿和大哥等商议过了。城门打开到现在不过一个时辰多点,如果现在追还能追得上。只要抓到陈克复,那么我李家自然也就和陈克复的叛乱扯清了关系。”

“胡闹,这事陛下和朝廷自有主张,这个时候哪轮的到你们来自作主张。快把这些铠甲武器放回去,好好呆在家中,这些天哪也不要去。”李渊喝斥道。

李世民将父亲拉到一边,轻声道:“父亲,孩儿此去其实是想将姐姐接回来。姐姐也是我们一家人,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让她被陈克复带走。只要将姐姐接回来,让她和陈克复和离。一来也保全了姐姐,二来姐姐回来后,我们也就彻底和陈克复扯清了关系,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说这话的时候,李世民的脑中却又浮现出长孙无垢的样子,特别是那日小院中见到她在秋千上读书时的那副专注的美丽样子,更是早印在了脑中。

李渊叹息一声,“苦了三娘这孩子了,原本以为给她找了个好夫君,哪曾想到刚成亲第一天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算将他接回来,她这辈子也完了。哎,你们去吧,为父有些累了,要回房歇息。记住,追的到就追,追不到就算了。这都是三娘的命,陈克复能从京都逃脱,也是不简单,且他身边精兵悍将不少,你们注意自己的安全。记住,将你姐姐接回来即可,不要与陈克复硬拼。风水轮流转,谁知道明日又会如何,凡事不要做绝,留一线才好。”

李世民咬咬牙,一狠心道:“父亲放心吧,孩儿不会有事的。这次陈克复绝不可能活着回到辽东的,现在京都不但禁军、府兵都已经派兵出城追击,而且各贵族世家门阀也都已经派出了家将家丁去追击,就连东都的游侠混混也都出城追击去了。孩儿一定会在其它人之前,将三姐带回家的。”

第341章 步步惊心

虽然杨广要求秘密追捕陈克复,不过陈克复叛逃出京的消息还是如风一般的很快传遍了京都。不到两个时辰,京都之中就连洛水之上的船娘都已经知道了当朝左相、新任命不久的漠北道行军大元帅,兼知辽西、辽东、室韦十五郡军事的辽国公陈克复已经谋反事泄之后叛逃出京。

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人十个有九个半是不相信,就在昨日,陈克复还在京师举行了盛大的大婚,不但娶的是当朝宰相纳言唐国公的嫡女,而且还是皇帝下旨赐婚,礼部和钦天监共同操办。那热闹的场面,到现在京师之中还萦绕着喜庆的气氛。以陈克复这样的得皇帝宠爱,这样的权势,又怎么可能谋反叛逃?每个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是嗤之以鼻,根本无人相信。

不过当金吾卫和京都的几大兵营,还有禁卫军都接到皇帝的敕令,开始追捕陈克复之时。京都的各大世家贵族们首先相信了,而且陈克复的辽国公府也很快被禁卫军封锁,甚至京师之中的其余陈克复族人也都一一搜捕之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了。

不知道是谁开始传的流言,说是皇帝有令,如果活捉陈克复者,封侯爵、赏金币一万枚、田地一万亩,且无官者直接晋升为五品官,五品以下者,直接升三级,从三品上者,官升一级。就连抓到陈克复的那些部下,生死不论,每人值一百枚金币。

听到这样的消息,整个京都都疯狂了。听说陈克复匆匆逃脱,此时也不过离京一个多时辰,而且身边只有一百余人。每个人都心动了,哪怕抓到一个陈克复的卫士都能换一百枚金币,一百枚金币可是一个大数字。现在在京都,一百枚金币可以在四海钱庄换一百贯铜币,换一百三十贯肉好五铢钱,而如果是换白钱,能直接换两百贯。这可是二十万钱,就算白钱不值钱,以如今斗米五十钱的米价算,这也是足足四千斗米,这么多的米足够一家五口吃上三十年,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更何况,在那些拥有不少家将家丁的贵族世家的眼中,如果运气好点,就是抓到陈克复也不是不可能。拿下陈克复,这可就是一个侯爵,和万枚金币,及万亩良田。一时之间,东都城中风云涌动,群情激昂。不但贵族世家们动员装备了所有的家将家丁,就是那些普通人家也都拿着斧头菜刀,牵着家中的毛驴三五成群结伙,相约去抓陈克复。

洛阳的城门之外,一时间人头攒动,出城的人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就连那些进京朝集还没回去的外官们,也都忍不住的带上护卫,出城找陈克复去了。

李世民兄弟几个的之伙人足有近两百人,全部有马,而且李世民等几十人还全都铠甲弓箭马槊,装备齐备。就连部下的家丁,也全都拿着木盾牌,提着横刀,骑着战马。一行人呼啸而出,直往东追去。不过他们的这支队伍,在所有的民间武装之中,还不算最大的一伙。

宇文述、裴蕴、虞世基、来护儿、裴世矩、辽王杨暕、御史大夫高真等大臣,都派出了庞大的家丁队伍。人数最多的辽王杨暕更是亲自带队,足足有近千人的侍卫快马出城。其余如宇文家、裴家等也是各有两三百人骑着战马,武器齐备。

除了这些乱杂杂的自发赏金猎人们,黑衣铁卫、骁骑军、羽林军、骁果军、金吾卫等京都禁卫纷纷派骑兵出动。而城外大营上番的外府兵几处大营将领,也都接到命令,调派出了最精锐的骑兵追击。河南府等衙门,也都派出了自己的捕快,皂班们,拿着铁链、铁尺追击而去。

一路路的人马很快就发现了蛛丝马迹,一条条信息最后汇拢到了黑衣铁卫的五个统领处。司马德堪等五人各率一支骑兵追击,司马德堪在马上看着手上的手卷,脸色阴沉无比。这张手卷上记着的都是各路快马回报的信息,城门开启到现在不到两个时辰,各路追击人马居然已经发现了十路可疑人马的印记。而且更让他有些头痛的是,洛阳附近的几条大河之中,都有可疑船队刚刚离开不久。

他仔细地看着手卷上的标记,每匹马代表一支马队,每条船代表一支船队,现在他的手卷之上,已经有九匹马,十条般,除了没有往西的队伍之外,北、东、南三个方向都各有队伍踪迹。

“传令兵,将这手卷上所有的可疑队伍行踪通传给各个搜捕队伍,不管是禁卫军还是府兵,或者是那些捕快。本侯不管是禁卫学是府兵或者捕快,本侯只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抓到陈克复。通传所有人,陈克复必须要活的,至于其它人,生死不论!”

“是!”数十名传令兵各自抄了一份手卷后,策马往各个方向传令而去。

此时正月初九,河南之地还是春寒之时。虽然没有辽东的寒冷,可是河南之地却也是北风呼啸。年后河南才刚下了一场大雪,到现在虽然化了不少,可是满山遍野却依然是遍布积雪。好在没有下雨,总算路上还算能行。

陈克复一行五百人按着特勤司特别指定的一条隐蔽道路向东前进,后面还有特勤司的弟兄帮他们扫去痕迹。这也是司马德堪的人马查探之时,只发现了水陆十九路人马踪迹的原因。

初出城时,天还蒙蒙亮,陈克复一行人纵马狂奔,行进甚速。不过行了一个来时辰之后,陈克复等人没事,队伍之中的一些女眷却是支持不住了。李秀宁、杨吉儿、长孙无垢几人还好些,以往也常骑马,这个时候虽累也还能坚持。但是长孙无垢的舅母和几个表嫂和表姐妹,还有罗林的母亲各年轻的弟妹却是支撑不住了。她们本来都是妇孺幼小,勉强骑着马狂奔了一个来时辰,这个时候已经是坚持不住了。

“大家下马休息一刻钟,喝点水吃点干粮。”看着那些人已经跟不上队伍,陈克复只好下令暂停。

秦琼派了几个卫士前出探路,走到陈克复面前道:“大帅,现在还没出河南郡,我们还十分危险。队伍之中妇孺不少,根本无法快速疾行。如此下去,定然会耽误不少时间。依末将之见,不如大帅带上兄弟们先走,末将再带几十个弟兄护卫着家眷分开赶路。”

罗林也点了点头,“大帅,如今时间宝贵,片刻不能耽误。大帅,你就依叔宝所说先走。辽东还有几十万将士和数百万百姓等着你早日回去主持大局,这里就交给我吧。”

陈克复当然明白大家的意思,带上这些妇孺,实在是无法全速赶路。就算有双马也是白费,一天根本赶不了多少路。可是要让他下决心丢下这些人,他又无法决断。队伍之中的妇孺就是他的女人还是罗林和长孙无忌等几个京都出身将校的家人,他们的儿子丈夫跟着自己,自己又如何能单独丢下她们。

“我不能丢下他们!”陈克复摇了摇头。

“陈郎,你错了,我们现在这么多人在一起,速度又慢,正是最容易让人发现的大目标。如果分开,陈郎你多带些人走,我们剩下的几十个妇孺,再留十来个护卫,到时再乔装打扮一下,反而更安全一些。”一身亲卫装扮的张出尘轻声道。

红拂女跟随他之后,因要避免让宇文述知道他将宇文府的人拐走了,所以陈克复一直将她安排在陈府之中而不为人知。这次出走,陈克复也是直接将她装扮成了自己的亲兵。好在张出尘歌伎出身,却又会一些花拳绣腿,更兼骑术也不错,说话走路也是落落大方,换上铠甲之后,居然无人发现。

房玄龄也劝道:“他们说的对,大帅,眼下最要紧之事是您早日返回辽东主持大局。不然,辽东一失,就算我们全跑回辽东又有什么用。叔宝说的对,人数越少,越不容易被发现。大帅也不用太过担心,一路上不是还有特勤司的弟兄接应吗?”

陈克复想了想后道:“我看这样,眼下我们还身处河南郡,实在是太危险。我们暂时不分开,先等出了河南郡到了荥阳郡之后,我们再考虑是否要分开走。”

长孙无忌沉默了一会,“大帅,其实到了荥阳后,我们可以让特勤司的弟兄先将老弱妇孺家眷先安排在一个隐秘的地方。我们先回辽东,等到大帅一在辽东现身,相信中原一路上也要安全的多了,到时再让特勤司的弟兄将诸家眷秘密送往辽东即可。”

“我会考虑的,时间不早了,大家继续动身吧。不论如何,我们还是行先离开河南郡再说。”从洛阳城轻松的出城后,陈克复心里还是隐隐觉得,有了特勤司的全力掩护安排,要想撤回辽东也许并不会有太多危险。如果能将这些家眷一起带走,他自然是想一并带走的。

第342章 过关斩将

休息了一会之后,五百余人再次起程,好在一人双马。人轻马快,渐渐已经离京都数十里。走到这里,已经远离京都,人烟稀少,再前面已经是一处低矮山岗,山脚之下一片连绵树林。

陈克复一行人走的不是官道,而是一条小道,走到此时,则需要翻过这片山岗。叔宝和咬金哥俩带着十余个弟兄前头开道,陈克复等人随后而行。一入山道,山道不平,加上路上积雪,众人再无法快行,只得慢行。

山道难走,陈克复一行人只能慢慢前行,却不知道,原道计划午后才会被发现,而此时京都最先出城的追捕他的兵马只比他晚了一个时辰左右。不同于陈克复队伍之中带有家眷,行进不快。那些追击的全都是些如狼似虎的剽悍将士,一路之上拼了命的出城追击。

虽然特勤司的人设了十九路的疑兵,只是他们没有料到的是,如今整个东都城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出城追陈克复来了。所有的军民百姓加在一起,足足有三四十万人,其中有马的也有一成左右。

几十万的人马,如同从东都撒下的一张网,从东都一直往各个方向张网而去。就像是一把梳子,在这样密集的梳理之下,一路又一路的疑兵被发现,被追击。疑兵引走了大多数的追兵,不过还是有众多的人马在不断的搜捕着。甚至有不少人更是直接纵马狂奔,直接赶往更远处。

裴蕴自回府之后,立即调派了所有府中的家将家丁,由嫡次子裴铭及数十位家族子侄率领,按他的命令直接赶往河南郡和荥阳郡的边界虎牢一带。按裴蕴的想法,陈克复叛逃必然要回辽东,而回辽东只有从虎牢一带走是最快的。

对于一路上那些禁卫兴奋发现的一路路可疑队伍,整队的裴蕴之子裴铭根本无动于衷,他不相信陈克复会这么轻易地让人发现。他和他父亲一样,深信陈克复肯定已经在向着虎牢而去。一路之上,他带着三百家丁抄小路,直奔荥阳方向。

“公子,前面探路的家丁回报说,刚发现前面的路上有新鲜踪迹,是大片马蹄印记。据他观察,足有上千匹马的队伍,很有可能就是陈克复的人马。”一名裴家子弟上前向裴铭禀报。

裴铭从怀中掏出一张手卷,这是禁卫军发给他的可疑队伍标志。他拿出看了看,上面标记的九路陆路疑兵,没有一队是往这个方向的。

“会不会是朝廷的追击的兵马?”

“有可能,不过可能性很小。我们一刻没停的赶来,而且这是一条小路,不大可能有上千的朝廷兵马走这小路的,除非他们发现什么了。”

裴铭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那就是说,前面很有可能是陈克复了?传我命令,全体加速,我们马上追上去,不管如何,我们也有一半的可能追上陈克复。如果真是陈克复,今日我不单要报杀兄之仇,而且还要捡一个侯爵之位。追!”裴铭年纪不到三十,原本也是在禁卫军中任一名正五名的武勇郎将,不过上次却被杨广清出了禁卫军,如今正闲在家中。如果这回能抓到陈克复,他可是能连升三级,且封侯爵。不说那些奖励的金银,就是升三级,他也将是从三品紫袍大员了。

三百余人如同吃了大补药一般,一听到陈克复可能就在前面,都是呼啸一声。一夹马腹,纵马狂奔,没有一会,已经冲入了山道之中,又追赶了一会,终于远远地看到了前面一支人马。

“禀报二公子,前面发现一支五百人左右的人马,皆都一人双马,没有朝廷的旗号!”

裴铭眼中露出兴奋之色,高声道:“朝廷的追兵不可能配双马,这定是陈克复一伙人无疑。弟兄们,杀上去,活捉陈克复,升官发财就在此刻,杀啊!”

有了裴铭一马当先,其余家丁也是奋勇向前,仿佛前面的五百多人在他们的眼中全变成了金灿灿的金币。

在裴铭等人一出现的时候,陈克复等人就已经发现了。此时离出京都不过三个来时辰,对方就已经追了上来。这让陈克复惊讶之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