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食色满园-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笑笑,语气带了些歉然,“这几年亏得婶子跟积德在你跟前儿照应着,如今他要去省城念书,我却也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送他,唯有这些药方子怕是能用上,平日有个头疼脑热的总也不怕了。”
招娣撇嘴儿唏嘘着,“这话儿听着怎么像是宝珠跟你还亲些,说来你跟我妹子非亲非故的,积德哥才是宝珠的亲表哥哩!”顿了顿,又促狭道:“这一年来,我也照顾妹子了哩,思沛哥拿啥去谢我!”
魏思沛嘴角噙着一丝笑,“都记在心里的,往后点心买两样,一包花生仁的,一包果脯的。”
招娣又撅起了嘴儿,“才这么点儿好处?不成不成,总要再加上一样儿!”
宝珠笑着看他们两个打起嘴仗,半晌,插话道:“贺兰哥也中了秀才,约摸下个月也是要上省城去的,我想着咱们寻个空去向他道个谢才好。”
魏思沛点个头,“道谢的事儿赶早不赶晚,若得了空还是早些去的好。”
招娣笑嘻嘻道:“正好娘前些个带来的鞋子里有几双大些的,原想给姑父的,却不知尺寸,做出来有些嫌大,我瞧着贺兰身量差不多少,也给他送去好不?”想了想,又道:“会不会少了点儿呢?再买些点心礼品得了,另我前一段儿绣了个荷包也一并送去!”话儿说到最后,像是反应过来什么,脸却蓦地红了。
宝珠笑着摇头,“鞋拿去,荷包就不用了,留着给良东哥吧,他身上像是从没带着荷包。”
魏思沛了然点个头,却并不像宝珠般戳破她的心事。
招娣脸上红了个透,偷偷瞥一眼,见魏思沛一脸平静,只当他没多想什么,这才稍稍心安。
当日下午陈翠喜几个便赶回铺子,说是积德奶奶屋那边几个叔叔婶子要来,街坊邻居要好的也请了好些个,陈家这边儿宝珠爹娘自是不必说,他们当日便跟着良东一块赶了来,说是怕明个人多,人手不够用,提前一天在铺子里帮忙。陈刘氏老两口也通知了,明个说是也要来一趟的,宝珠几个舅舅得了信儿也在屋准备上了,说是明个一早便来帮忙,因她小舅在县里这以半年的成日在陈翠喜屋吃住,这回积德中了秀才,他们无论如何也要来捧着一回场。
算上来人拖家带口的,零零总总也该有七八十人,好在如今店面大些,再借些桌椅来,上下两层也能坐个满。
宝珠又跟陈翠喜商量着明个的菜式,最终定下一桌六荤五素一汤,宝珠舅跟陈铁贵两个当下便去菜市买菜。
陈翠喜也不闲着,将需要的食材大体结算一番,因规格比在屋里自己办要高出许多,即便不算油米调料钱儿,办上一场下来也要七两银。
王氏笑呵呵说那钱儿别先忙着算的,前头因积德的婚事上头自个心头存了愧疚,原就想找机会还上她些人情,便说那钱儿就算在宝珠娃儿头上。当是她做妗子的给娃儿长个脸子,娃儿中了秀才,原本也是好事,别去计较那些个钱儿。
第151章 亲情难得
第二日一大早宝珠便去张贴了停业一日的告示,大人们忙着张罗桌椅,她跟良东招娣几个便在灶房提前备着食材,一些个凉菜也开始入盘。
晌午将至,各方亲戚陆陆续续赶来了,陈翠喜一个人招呼不过来,王氏便跟宝珠两个妗子帮着忙一块招待客人。
今个魏思沛也来了,王氏一眼瞧见他,笑着招招手,“婶子今个忙,顾不得你,自个儿寻个好位置吃饱些再回去!”
他笑着点点头,说是今年个一直在县里医馆做着学徒,也没顾上回村,问她跟宝珠爹好,喜的王氏直拍着他的肩头说他懂事,又打发他快去寻个地儿坐着,席正午才开,先去吃些花生喝点儿茶水垫垫肚子去。
这边儿刚打发了思沛去楼上,眼角便瞥见陈刘氏老两口进了门,王氏犹豫一番,想着今个亲戚朋友多,光燕头村就好些户呢,若自个对公公婆婆视若无睹,让旁人看了岂不又要笑话儿陈家,这样想着,终究上跟前儿笑着唤了一声,“爹娘来了。”
陈刘氏装聋作起了哑,只当没瞧见王氏,垂着眼睑直直往里头走,王氏一只胳膊尴尬地伸在半空,陈二牛随后而至,只板着一张脸儿朝王氏点了个头便跟着老婆子往里去,陈翠喜离得不远,就在跟前儿和几个亲戚说着话儿,这一幕自然尽收眼底,心底对她爹娘万分不屑起来,前头两家闹的那样僵持,她大嫂今个都还知道主动问候一声哩,做老的反倒连那点心胸都没有,大好的日子净让旁人看起了笑话。
想归想,到底是亲爹娘,忙上前儿笑着拉他们止步叙话儿,“爹娘来了,屋里最近咋样,铁山媳妇今个咋没带着美丽娃儿来?”
陈刘氏自打进了门便时时抬眼四处打量着,一边儿回她,“屋里倒是都好着,最近地里活儿忙,不叫老三他们来。都是一家子人,爹娘来一趟也就是了,多老三一屋人那还不得多几张嘴儿?”顿了顿,撇嘴道:“县里的饭馆子左右也没啥好吃的,死贵不说,口味也一般的很!”
陈翠喜笑着拉她四处转,“宝珠这店子爹娘怕是头一回来吧?咋样,还算气派吧?”
陈刘氏哼了哼,一张脸儿拉的老长,“娘看倒罢了。也不像你大嫂在村里吹嘘的那样好,地方也不算顶大,一应装饰都朴素的很!”
陈翠喜知道自个娘的红眼病又犯了,呵呵干笑了几声便不去吭声,反倒是陈二牛叹一声,将心头感慨一五一十道来,“爹觉着行,哪个都像你娘眼界那样高?想想咱一个村庄人,屋里穷成那个样子,能在县里开上这样气派的食肆,那得多大能耐?说起来还是宝珠那闺女有本事,那孩子从小我瞧着就是个有主意的,将来那日子过不差去!”
宝珠从灶房出来,迎面上前先笑着喊一声爷爷奶奶,陈二牛欣慰地点个头,陈刘氏只干巴巴应一声,开口便数落着店子光线不行,地儿还嫌小,谁知话儿说了半晌,才发觉宝珠瞧也没瞧她一眼,已经面对面地跟她姑商量上了,说是瞧着今个来的娃娃们多,刚才跟良东哥商量过了,每桌再加上一大盘水果拼盘的,钱儿就算在她头上,算是当姐姐的给娃娃们饭前儿小零嘴儿。
侄子侄女这样细心,陈翠喜高兴且来不及,忙笑着拍她,说是叫娃儿今个费心了,宝珠笑嘻嘻摇个头,“积德哥成日待我像亲妹子一般,今个他大喜,我这个做妹子的说啥也要给他长个脸么。”话毕,又礼貌地朝陈刘氏两口子点个头便进灶房去。
气的陈刘氏当下便朝她背影呸出一声,还未及说些难听话,陈翠喜便收了笑脸,一指楼上,“爹娘上楼上先坐着,我这儿且要忙活一阵子哩。”话毕,呵呵笑着又朝大门外迎去,“哦唷!可把他三婶子盼来喽!”俩人手把手又一阵寒暄。
陈刘氏眉头皱的老深,咬着牙半晌不吭气,陈二牛叹一声,“走走走,楼上去!没见老三忙着哩!”见她半晌不挪步子,气的埋怨她,“外孙儿办个席,就数你意见大,哪去说不好,偏在老三闺女跟前儿数落起来?你还不知道他们两家子这些年走的近?”
陈刘氏下巴一抬,“噢,你倒怨起我来?都说今个不愿来,你倒好,偏叫上来,吃上一肚子闲气不说,倒还要看闺女的脸儿!”
她说话儿声一点不知收敛,雄赳赳开了口,周围立即投来数道瞧热闹的目光来,陈二牛一张老脸几乎要被丢了个光,气的甩她而去自个儿上了楼。
陈刘氏今个来县里也是精心收拾打扮一番的,头上抹了头油,插上一根银钗子,衣裳鞋也是崭新的,不比从前来县里时的忐忑战兢,这回办席的地方那可是自个老大屋开的,他们屋从此在县里也有了人了!再去瞧旁里那些个农家打扮的穷亲戚,心头还是油然而生些优越感,随意寻一处人多的地儿便与她们拉扯开闲话儿,说是自个老大孙子如何在她的坚持下考了秀才,这回外孙中秀才还是头名,也是前头受了老大孙子的影响,又说这陈记能开的那样大,从前老大没少受屋里帮衬。
陈翠喜在旁瞧见了,也就由着自个老娘去,哪怕她娘吹出一朵花儿来,那铺子也是宝珠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跟她老陈家是搭不上半点儿边。
陈刘氏说的正是春风得意,那架势足足让人以为她是个贵妇人般,即便不是,那屋里在农村也得是一等一的好,可别个问起她屋的情况时,她却支支吾吾吃了瘪,只说是前些年屋里养活个病人,这些年才慢慢缓着劲儿。
衣裳穿的再光鲜,屋里连个新房都没盖起,也好意思在大家伙跟前趾高气扬?大家伙瞧在眼里,她再开口去说,便只当作笑话儿来听。
陈刘氏说的正兴起,渐渐也瞧出别个眼光的异样来,心头是又恼又怒,一边气着这些个亲戚的不识好歹,一边又怨老大分家后再不去帮衬自个屋里,屋里开了那大饭馆,也没见给老屋拿些钱儿盖新房,害的她回回在外头丢了脸子。
想想再说下去也甚是无趣,便随意打了几个哈哈上二楼去坐着。
正午准点儿开了席,陈家这头是忙活的脚不沾地,王氏跟自个两个弟媳都被拉去灶房里帮忙打下手,热菜一个接一个地上着。积德是今个的主角,也被他娘硬拉来在席间说上几句话儿。
他先端着杯子敬众人一杯,说上一通感谢的话儿,说是自个能中了秀才,第一离不开爹娘的辛苦支持,说着去敬他娘一杯。又说这些年的课业离不开先生的栽培,又离席去敬先生一回,这才笑着说,今后的目标是考上举人做大官,若是能有那么一天,一定回家乡好生做个父母官。
他这番不算华丽的说辞却十分得在场人心,大家伙纷纷击掌叫好,席上也算是笑语晏晏,和乐融融。
席办的顺利,陈翠喜也宽了心,本身丈夫不在屋,失去了最大的支柱,她孤儿寡母的想办个事儿就不大方便,婆家丈夫几个兄弟又靠不住。可自打宝珠来了县里,回回屋里有个啥事都是王氏他们出面儿解决,王氏屋那些个亲戚更是十足热心,就拿这回来说,一整日下来,王氏跟几个弟媳连一口热菜还没顾得吃上,招娣良东润生跟大头几个孩子也异常懂事,半大年纪的孩子,还没收了玩心,却也知道今个这场面大,不能由着自个性子来,本本分分做着自个分内的事儿。
宝珠就更不消说,从头到尾出力最大就是她,借桌椅,张罗酒菜,席上一道道叫不出名堂的佳肴都是娃儿花了一晚上时间挖空心思研究出来的,这回这菜式,别说那些个亲戚们,就是自个,从前上哪也没吃过这样独特的。这回的席,正儿八经给她涨了个大脸儿。
所以前头积德跟宝珠没成那回事,她便决定日后再不去拿这事去埋怨大嫂跟大哥两个,人家屋就算有一些个对不住,从头到尾待自个一直厚道着哩,就说年底那分红钱儿,一年下来也着实没亏着自己。这回这事儿办的是又体面又圆满,深深让她欢喜,更加庆幸自个当初亲事没成时没有撕破了脸子,要不碰上现在这回事,她哪来的本事独自张罗出这样好的酒席?她身边又哪来的那些个听话懂事惹人心疼的娃娃们?又哪来的那些厚道的亲戚们?
筵席办完,陈铁贵跟润生两个先上屋里去干活,王氏因为挂念闺女,就留在县里住上几日,到了农忙便也回了屋。
走时陈翠喜死活塞给她十两银,说是这回这席的钱儿,粗粗算下来,当初那七两到底少算了,这回排场大,就那些个酒水就用去三四两,若都叫宝珠娃儿掏上,她当姑的以后咋去在娃儿跟前做人?
王氏想想,也不再坚持,便从中收了五两,说是余下五两也别说是宝珠娃儿的钱,就算是她跟陈铁贵兄嫂俩为外甥娃儿出的,积德娃那样争气,他们心里欣慰,愿意给外甥掏着一半的钱儿!又说起前些年个她在宝珠铺子里帮衬的那些话儿,话头一起便没玩没了,一说又是一大堆,宝珠三姑这才笑着应下了。
第152章 来的突然
杏儿黄,麦子黄。布谷鸟在田间咕咕咕咕地报着讯儿,终于迎来了五月里的麦收时节,农家人一年里最大的丰收时节,每年这个时候,所有农民都热火朝天地忙碌起来,农家人一年就那么几回大收成,尤其是麦收这一回,时间尤为紧迫,一旦错过了收获的最佳时节就是莫大的损失。
脱去外衣,扎了裤腿,外头天儿再热,停下来抹一把汗歇上片刻,喝上一碗水继续劳作,这样的时节是没有人肯偷懒的。
陈家也一样,这几日陈家上下算是忙了个人仰马翻,天不亮陈铁贵跟王氏润生便起去地里打露水,晌午见了太阳便开始收割,一忙活就是一整天。
今个就连吴氏也打着一把小花伞上了地里,她头一年瞧人收麦子,好奇的紧,加之前些时候从县里归来,丈夫特意交代过,农忙时节若能帮衬上便帮屋里做些活,这几日她便也蹩脚地做起饭来,只是公公婆婆吃了一回便叫她歇着,死活不再让她上灶。
她不明白,丈夫妹子在县里做着买卖,钱就是不多,也比从前境况好了不少吧,王氏两口子为何就非得放着清闲日子不过,偏要自个辛勤种着地,将地交给长工去打理不好么?可又一想,想到他们就是这样一年年的辛苦才能供养着润泽跟几个弟弟妹妹长大,直至他考上秀才,心头终究有些动容。
于是晌午在屋左右没事便拎着个小竹篮子去地里,就在自家地里头捡拾王氏他们没收割干净的小麦穗,王氏笑着放下镰刀,递给吴氏一碗水,“地里这阵忙活着哩,到处都是人,咋样?比整日一个人呆屋里热闹吧?”
骄阳似火,吴氏出来没多大会儿便热的通体汗了个透,掏出绢子沾两下鬓角,摇头道:“爹娘喝吧,我不渴。”
陈铁贵嘿嘿地笑,“不渴才怪哩!那碗是不大净,明个让你娘带些杯子来。”
李双喜从麦浪里抬了个头,呼哧呼哧喘几口气,哈哈笑着打趣,“忒讲究!遇上干活乏了渴了,那一碗水还不得大家伙轮流着喝哩?”瞧一眼王氏,笑道:“还说你不是个有福的?县城儿媳妇都主动来地里帮忙干活咧!”
牛大富也跟着笑,“是该锻炼锻炼,嫁到咱农村还能娇养着?不会干活咋能行?!”
王氏笑吟吟接话儿,“且由着娃儿去,从小在县里也干不上活儿,这会儿哪能指望住?今年个也就多了良东屋那几亩,一家三口多忙个一两日也就收完了,要不了多大功夫。”
又瞧一眼吴氏,见她不知为何沉了脸儿,心里便叹了叹,城里姑娘讲究大,到底不如农村姑娘豪爽,旁人不过与她逗个乐子,正是将她当成了自己人与她亲近,她倒像是放在了心上。这还是跟前儿的熟人,若是碰上几个庄稼汉子齐齐打趣,那还不得羞愤的撞了墙去?
吴氏果然不吭气了,王氏叹一声,拾起镰刀继续干活,不时跟李双喜两口子扯着闲话儿,过了正午时,瞧见吴氏仄仄的,倒像是没了先前的积极性,又看日头正火着,便发话儿让他回屋歇着去。
吴氏心头正是又恼火又委屈,当下应了一声便往回走。
直直进了堂屋,倒一杯茶水喝了,心头还久久未能平静下来。
若不是体恤公婆,她大可在屋坐着,又凉快又安逸,好心好意的去了,公婆那态度却平静的好似她早该下地般,想在娘家时,偶尔帮着爹去理一回书房都能得爹好一阵夸赞。
更让她心头不舒服的是,牛家叔婶说的那话儿,什么叫娇养着?嫁到村里来,日子过的清苦不说,她尚且还没有怨言,在旁人眼里却落了个娇养的名头。
想想这个家里,除了丈夫还有谁是真心实意向着自个的?她虽是屋里的掌上明珠,嫁来后却也整日想着为屋里做些什么,做了几回饭吧,婆婆只管说自个小闺女宝珠厨艺是如何如何厉害,听的她心头发寒,自个做的再难吃,也是一番心意,却从未得她半点认可。今个下地干活,又招来些不明所以的讽刺,自个像是个异类般被排挤在外,都说她是城里出来的娇惯闺女,那言辞怎么听也带着些讽刺挖苦,又有哪个站在她的立场去说话儿?
忍不住露出个讥讽的笑,不会做活又怎样?农村那些野姑娘除了会做活还会做什么?从来只知知书达理是为人妇的高尚品德,难不成粗手粗脚只知干活儿的农家妇也成了值得夸赞的对象?
她心里不禁暗想着,待找上个合适的时机便跟公婆去商量,屋里的地就去雇几个长工,有了钱儿何须自个去干活?那钱儿自个掏上便是,想想丈夫也该是同意自个的吧,公婆年纪大了,像自个爹娘一般整日在屋颐养天年不好么?
秀娟蹬蹬蹬从院子里跑进堂屋,笑嘻嘻凑到吴氏腿边儿,“大嫂方才做啥去了?我睡醒了瞧不见你!”
吴氏脸色稍缓,柔声问:“昨个教你的五个字儿记下了没有?回屋去拿纸笔来给大嫂默写上一回。”
秀娟苦哈哈地咧起了嘴,弱弱地瞧她一眼便低了头,“还没……有几个字儿忘了比划。”
吴氏眉头一皱,不待她解释完便站起身来斥责道:“那五个字儿尚算简单,若还学不会,将来碰上更难些的岂不要学个十天半月?!”
秀娟撅了嘴,“宝珠姐姐教时都是三天才教一个字儿。”
吴氏晒道:“大嫂娘家书房足有咱们半个院子大,你是听你大姐的还是听大嫂的?”
秀娟抿抿唇,半晌不吱声,在她心里,大嫂跟大姐两个她都喜欢,大姐待她向来宽厚亲切。大嫂待她也好,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最先惦记的便是她,成日跟大嫂寸步不离的,渐渐也瞧出她只是面上严厉,若照着她说的做了,大嫂也温和着哩,况且,大嫂吩咐的事儿都是为她好的,每日教她念书习字儿不说,闲暇来还教些女红,每天晚上还坚持给她洗上一回澡,说是有了这些个习惯,将来长大才不是野丫头,嫁出去才能给爹娘长脸儿。
回过神来,见大嫂面上不大高兴,她还是自觉地回屋去拿纸笔来,吴氏又教她写上一回便叫她练习一下午,自己则坐在一边儿做衣裳,衣裳是预备做给润泽入秋穿的。
吴氏一边做着活儿,一边想起丈夫,前头受的闷气倒稍稍平复了些,自个想想也就宽了心,嫁来这一年多,虽生活习惯差异大,时常有个口角摩擦,公婆到底也未苛待过她。这些事儿她一桩也没向丈夫抱怨过,他却像是知道般,常常劝慰自个要体恤长辈,有些个委屈多忍忍,想起他温言温语的宽慰话儿,吴氏鼻头便是一酸,丈夫那样体谅自己,她还有什么忍不下的?
正午过后,吴氏去灶房热上两个馒头,就着早上的凉菜,跟秀娟两个草草用过午饭,稍稍指导她念了一会儿百家姓便叫她练上一会儿字再去午睡。
自个依旧保持着在家时的习惯,午后小睡片刻,哪知刚踏出堂屋门槛,便瞧见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正在院子里四下瞧。
吴氏冷不丁愣住了,半晌才皱眉问:“不知这位婶子是来找谁的?”
那人猛地回过头,朝吴氏点个头,中规中矩地解释道:“我是县里贺兰府上遣来的媒人,方才在大门外头喊了几声儿,想是姑娘没细细听。”她脸上带了些歉意,“瞧见大门敞着,也不知府上主人在不在,便自作主张地进来瞧瞧,姑娘莫见怪。”
吴氏稍一思索便反应来县里的贺兰家,脸上不禁带了些讶然,又细细去瞧来人,四十多岁的婆子,不同于一般媒婆的穿红戴绿,那人穿戴朴素,衣料却是极好的,行事说话又稳重得体,心头便信了大半。
知道她是媒婆,前来必然是提亲的,想想前头听丈夫提起过宝珠铺子那一回的事儿,加之前头积德打人的事儿也是他贺兰家出的面儿,心头多少想明白了些。
对方家大业大,若能攀上这门亲,丈夫小妹子不过是农村人,实在高攀了,连带着屋里将来怕也是要富贵起来的,丈夫在县里若是能靠上贺兰府上的关系,将来大可以谋一份更好的差事,这样想来,这门亲事实在再好不过,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想想润泽那妹妹,陈家人都将她捧在手心上,她嫁来这么长时间,还从未听屋里谁说过宝珠的不是,算是得了全家人的宠爱。就说她开铺子的事儿,润泽更是引以为豪,成日说起他妹子,脸上便笑开了花。可她却觉着,那不过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脑瓜聪明是聪明,想出快餐那么个点子,可到底也没公婆说的那样神,若换做是她,必定也不会差了去。
铺子生意好归生意好,到底还是个劳累差事,整日闷在灶房里,一身油烟味不说,跟些个男人们混在一起,终究不是个长事儿,润泽妹子生的倒是样子可人,若能嫁去贺兰府上做个少奶奶,日后还用的上自个费尽力气的做着买卖?
总而言之,这样好的亲事送上门来,她心头不敢大意,当下便笑回:“娘亲跟爹爹这会儿下地做活儿去了,婶子不妨进屋坐一坐,我去沏一些好茶来。”说着就要下台阶去亲自去请她。
秀娟从屋出来,怯生生瞧李媒婆一眼,“大嫂,她是谁?”
吴氏笑道,“这位婆婆是屋里的贵客,你且回房去习字,大嫂一会儿去瞧你。”
秀娟老老实实点个头,拿着纸笔回屋去,李氏在旁听见忙笑道,“既是长嫂,与你说说也无妨。”
吴氏忙摇头,“婶子只与我说说倒无妨,只是说亲这样的大事,必然是要爹爹跟娘亲首肯的。”
第153章 怒赶媒婆
吴氏笑着引她进屋,待她坐定了,又出去拎一壶茶水进了屋,亲自为她斟了茶,这才在她旁边坐下,她长得这样大还是头一回遇上媒婆上门的情况,不惯与她拉家常,心里盼着直奔主题,当下便笑着起了个头,“婶子要说的是宝珠妹妹吧?秀娟如今还小,屋里适婚的也只得她一人。”
李氏点个头,问:“听说在县里住她表哥府上吧?可有婚约在身?”
吴氏轻笑反问道:“今年个也才十三,爹娘也不急着,哪里有过什么婚约?至于她表哥,今年更是考中了秀才,往后是要入省学府的。”想了想,面上稍带了些不悦,“未出阁的姑娘家将清白瞧的比什么都重,宝珠成日住在她姑姑府上,与她表哥倒也不大亲近,至多只有些兄妹情分。”
李氏一听这话儿,心头暗暗吃惊起来,瞧着这丫头年纪不大,原想今个正是个好机会,避开了旁人单独与她套套话儿,按夫人的意思,若那丫头不清白,亲事便也就作罢了。岂料她大嫂面上柔柔弱弱,却也是个不好糊弄的。
想想方才在村里四处打听了一番,邻里对陈宝珠的风评倒是好的很,心头倒也安心着。
当下便笑着摇个头,“贺兰府上家业大,夫人家法也是极严厉的,若非宝珠姑娘身家清白,又怎么会遣我来说?”顿了顿,啜一口茶水,缓缓道:“只听夫人提起前头那小哥儿为着他妹子进了一回县衙,怕是两家长辈有了结亲的意思,这才提前打问个。”
“还是婶子妥帖。”吴氏面上淡淡笑一下,“两家自然是没有结亲的念头的,说起表弟,倒也是个志高之人,他心在仕途,将来也是要寻个门当户对的,两方长辈早知他心中所想,哪里还会有那些个念头?”
话毕,帮她续了茶水,笑道:“婶子这回可放了心?”
李氏笑着夸赞她一句,“姑娘这般会说,我个老婆子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她清了清嗓子,继续正色道:“论钱财,贺兰家早些年始便经营着城中最大的当铺,两家玉器金银铺子。产业虽不多,府上却有着良田千倾,手头还有几十处门面,光是吃租下半辈子也享不尽的钱财。姑娘打从县里嫁来,贺兰府上的情况也该是略有耳闻的,宝珠若能嫁去贺兰家也算是一门顶好的亲事了。”
话说到这儿,李氏略微停顿,瞧一眼吴氏面色,见她面上虽淡然,俩手却捏的死紧,想必也动了心,当下便又笑道:“府上老爷老夫人也是宽厚仁慈的,贺兰少爷自是不必多说,宝珠也是认识的,前头没少帮了宝珠的忙,今年也考中了秀才的功名。”
吴氏知道李氏口中说的是真话,在县里这么些年,谁人不知贺兰家?一边听她说,心中便越发高兴起来,从头一回碰见宝珠起,她便对这个妹妹有些排斥,嫁来后,隔三差五便听着公公婆婆夸赞宝珠,丈夫也常常在她跟前儿说宝珠的好,她只觉着陈家太高看了这么个丫头,以至于将她这个同样从小念过书的比了下去,因此,她对宝珠是谈不上喜爱的,只是这回的事儿又不同,对于这门亲她还是极为看好的,若能得这么个好姻缘,陈家今后总能借些势,总也亏不着自个跟丈夫。再来,自个虽与她不亲厚,可她终究还是丈夫的亲妹子,算是一家子人,若能得上这一门亲,将来她日子过好了,自个丈夫也少操些心。
大门大户虽锦衣玉食,规矩自然也多,至于她嫁去后如何与公婆相处,端看她自己的本事,那样的大门户,日后丈夫多半还是要纳妾的,想想心头便觉得一阵怜悯,忆起她娘当初劝慰她爹的那些话儿,到如今怕是要印证在小姑子身上,心头稍感庆幸,自己当初坚定地选择了润泽,她向来高傲,若是嫁去城里,怕是将来也要受气一番的。
李氏见她兀自思索半晌,只当她是高兴的,笑问:“姑娘怎么发起了呆?”
吴氏忙收敛心思,面上还是作些吃惊状,“不瞒婶子,我前头正想着,贺兰府上这样好的条件,又怎么能瞧上宝珠?”
李氏原想着吴氏也该是心知肚明的,见她还要再问,便叹上一声,“既是作妾,自然放宽了条件儿。”顿了顿,又道:“就是作了贺兰府上的妾室,也算不得亏待了。”
吴氏眉头一皱,腾地起了身,半晌才问:“作妾?”
李氏一脸理所当然,“自然是要作妾的,以贺兰府上如今的家财与地位,若娶正妻,又怎么会随意寻一门,必定也是要寻个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的。”言下之意,以你屋的条件,嫁去做个妾,又有什么好吃惊的?
以贺兰家那样好的条件,那贺兰锦本人她也是瞧见过的,孤傲清高,不似丈夫般怜香惜玉,完全不将她瞧在眼里,可到底也算得上是一表人才,府上又多银钱,就是去州府寻个官小姐也算不得高攀了,如今上赶着跑来陈家说亲,说来也是极为不合常理的。
吴氏到底也是知道内情的,这些年宝珠与贺兰锦私交甚笃,加之前头贺兰对她多有照拂,两人必定生了私情,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拒亲积德,贺兰那头自然也向他爹娘说明了心思,因此才有了今个媒婆的到访。她认定了贺兰府上既能降这个格,多半还是因着贺兰锦的意思,所以便没去往别处想。
这会儿听见果然是作妾,心头便升起了一阵怒火,且莫说公公婆婆如何想的,她跟润泽是万万不会同意的。一朝做了姨娘,不入尊亲,毫无亲权不说,就是宝珠自个愿意,将来传出去,陈家要丢下多大的脸面?以对方在县里的知名度,今后她跟润泽也难免被人在背后指指戳戳。
当下便硬生生回绝道:“既是作妾,这一门亲事便作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