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桃华_朱砂-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七又磕了个头才走。薄荷忍不住问道:“姑娘打算怎么办?”
桃华反问她:“你说呢?”
“姑娘将来要嫁到郡王府去,那边人多眼杂,虽说王爷爱重,姑娘也得有自己得用的人。奴婢瞧着三七机灵,他爹娘又老实肯干,原是想着姑娘可以带他们过去的。只是没想到……”没想到蒋燕华那边已经要下手了。
“大概是茯苓心热。”桃华慢悠悠地道,“不过现在她还是不是那么心热就不一定了。”
薄荷噗地一声就笑了出来。她家姑娘不常说刻薄话,但真说出一句来也是能噎死人的。茯苓就像墙头草,之前得罪了姑娘,见二姑娘嫁个翰林,自然忙不迭地贴上去想攀高,如今姑娘居然成了郡王妃,就算明知道姑娘这里不会要她,她也肯定要难受死了。
茯苓现在确实难受得要死。老话说得好,谁知道哪块云彩有雨,当时她听这话的时候不觉得怎样,现在却是深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智慧。早知道大姑娘有当郡王妃的福气,她到底当初是被什么鬼迷昏了头,要给太太开那库房门啊!
然而到了这时候说什么也没用了,世上卖什么的都有,就是没听说有卖后悔药的。事到如今,茯苓也只能一门心思奔着刘家去了。
搬出蒋家的日子已经定下,小于氏来挽留了几次,又殷勤提出要帮蒋燕华置办嫁妆。曹氏倒是颇为动心,蒋锡却是婉言给拒了,曹氏失望之余,也只好自己关起门来跟蒋燕华讨论嫁妆的问题,搬家的事一总都交给桃华去管了。
茯苓收拾着东西,就听曹氏在谈那铺子的事儿:“你爹已经把铺子盘下了,你想想要做点什么生意,过几天搬到那边就去看看。”
蒋燕华便回头问茯苓:“跟你爹娘说了没有?若说了,让你爹娘想想要做点什么生意好。”
茯苓连忙答应下来,到晚就去前头找自己爹娘。谁知这话说出来,爹娘都没应,半晌她爹才慢悠悠地道:“要说做生意,爹只懂卖药。可这药轻易是卖不得的,这事儿,二姑娘还得另找懂行的人才行。咱们给主子管铺子,是得让主子赚钱的,若还要赔钱,倒不如不出这个力了。”
茯苓听着这口气不对,忙道:“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做生意,爹你至少在药堂里做过,怎就不能再做别的生意了?”
她娘叹了口气,过来拉住闺女的手:“你年纪也不小了,爹娘想着,不如就趁这个时候,给你寻门亲事吧。”大姑娘成了郡王妃,家里下人也能跟着提提身份,若是回无锡去,寻个殷实些的农家嫁了,一辈子也是不愁吃穿的。茯苓爹在庄子上当了那些年的差事,还真是看中了几个不错的小伙子。
茯苓一把将手抽了回去:“娘你说什么呢!大姑娘那里攀不上,二姑娘也是要当翰林夫人的,咱们跟着过去,前程正好呢!”怎么这时候倒要让她嫁回乡下去了?
她爹把水烟袋在炕沿上磕了磕,仍旧慢悠悠地道:“有多大本事就吃多大碗饭,前程再好,也要看走不走得上去。”
茯苓顿时恼怒起来:“那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别人走得,我怎么就走不得?大姑娘身边那薄荷又有什么本事了,如今跟着大姑娘陪嫁,怕不要风光死她!保不准过去就也跟了王爷——”
这句话是冲口而出的,等她发现不对已经咽不回去了。她爹不由得就变了脸色:“咱们家虽是奴婢,可也从来不想着给主子做小。”
反正话已经说了,想再收回去也不可能,茯苓索性就放开了:“做小又怎么样?将来生出来的儿女还是主子呢,总比奴婢的儿女还是奴婢的好!”
三七噌地跳了起来:“姐你说什么呢!”这是嫌弃爹娘是奴婢吗?
茯苓冷笑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还不是想跟着大姑娘走。可你也替你姐姐想想,如今我是得罪大姑娘了,跟着还能有什么前程?”
三七满脸通红:“那也是你自己找的!”
“对,是我自己找的!”茯苓索性破罐子破摔起来,“我知道,你是儿子,爹娘都看重你,替你谋前程。我算什么,若是拿我去换你的前程,一家子都愿意着呢!既然这样,你们走你们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就不信我走不出个人样来!”说罢,怒冲冲摔门走了。
三七气得要追上去,却被他爹叫住了:“罢了。你姐姐如今这样,也是到不了大姑娘面前了。由她去吧,说不得跟着二姑娘能有好日子过。”
“爹——”三七发急。若是一家子跟着不同的主子,叫主子怎么能全心信任你呢?
他爹长长叹了口气:“你姐姐虽有些私心,可话说的也有理。爹娘看重你的前程,可你姐姐也是你娘身上掉下来的肉——罢了,只看个人的造化吧。只要你忠心,大姑娘不是那等猜疑的人。”
茯苓跟爹娘闹的这件事,她没敢立刻就跟蒋燕华回话。她怕没了爹娘和弟弟,蒋燕华连她都不要了。于是蒋燕华问起来,她就先拿话搪塞过去,如此没几天,蒋家就开始分家了。
分家之前,小于氏还在府里办了个分家宴。她一面是高兴妯娌们都走了,自己这日子也能过得清静遂心,另一面却又遗憾桃华搬出去之后,再想沾光就难了。如此矛盾的心情,倒让她把这分家宴办得不错,只是一大家子和和睦睦地吃到最后,蒋老太爷扔了个雷下来,说他要去蒋锡家里住些日子,好阅读那些大内借来的孤本。
蒋钧的脸色唰地就变了。蒋老太爷说是去看孤本,可真要是想看,完全可以把书借回家里来看,哪有跑到侄子家去住着看的?这要是传出去,不是在打他的脸吗?外头人要怎么想,身为长子不孝养老父,让老父觉得侄子家比自己家住着舒服?马上御史就能弹劾他好不好?
“父亲打算去三弟家住多久?”蒋钧压着气问。
“且先看吧。”蒋老太爷面无表情地回答,“想来你三弟也不至于嫌弃我,要赶我回来的。”
这是说你儿子嫌弃你吗?蒋钧觉得自己要爆炸了:“桃姐儿才得赐婚,下头大约就是要行六礼了,三弟家中事多,父亲若爱那些孤本,不如取回家来看?若是怕有人说三弟随意将禁中孤本外借,让松哥儿每日去取便是。”
蒋老太爷看了蒋松华一眼:“我给松哥儿寻了一处书院,在京城外头,过几日就收拾一下过去吧。欧家那孩子也在那里,彼此也还有个照顾。”
蒋钧脸色更难看了:“松哥儿如今读书的地方也是好的,再说,还有刘翰林指点着……”一个考出来的翰林,不比那些没功名的教得好?
蒋老太爷不为所动:“刘翰林教的都是些投机取巧的东西,略学点还好,指望靠那个晋身就是胡说了。刘翰林能用,也是因为他先苦读过,又有几分天份,你也该教导榆哥儿,小技不足以立身。”
蒋榆华在席间,脸就不由得红了一下。蒋老太爷却并不看他,续道:“松哥儿读书尚未开窍,只学如何写文章没用。那边书院里杂学旁收,让他去读几日只有好处。”
蒋钧头上青筋暴起:“父亲也知道松哥儿天份不佳,还教他杂学,岂不更分了心!”
他这样面红头赤的,蒋老太爷却只淡淡道:“多学些东西,将来纵然不入仕也能自立。且那边书院的山长是有德之人,松哥儿过去受些熏陶,将来以德立身,这才是最要紧的。”
蒋钧总觉得蒋老太爷这一句句的都好像在暗指些什么,刺得他想把桌子掀了却又不敢。他很想严拒那个什么鬼书院,把蒋松华留下来。但蒋老太爷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如果他在蒋松华的事上硬扭着,那蒋老太爷大概就敢住到蒋锡家不回来。前途和儿子,他得选一个。
一屋子的人都看着他,他僵直地坐了片刻,还是看了一眼蒋松华:“祖父为你寻的书院,去了好生读书。”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觉得蒋老太爷眼里有一丝讥讽,但再看时蒋老太爷已经转过了头对蒋锡道:“你也不许特意准备,不过是去住十几日罢了。”
蒋锡恭敬地答应了,又试图说点别的来调节一下气氛,但席间的气氛已经降到了冰点,不可能再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蒋老太爷似乎也并不在意,没片刻就离了席,招呼蒋松华扶他回百草斋。
蒋松华这会儿也不知道是喜是忧。被蒋钧逼得太紧,他也想离开父亲的眼去松口气。可是祖父为了他居然跟父亲闹成这样,他又觉得自己未免太不孝了。
蒋老太爷看他一脸纠结也不说话,直走到百草斋门口才道:“不必多说,你能立身就是给家里多了一条后路,是好事。”他似乎是自言自语地道,“若是早知道,当初该让你父亲也出去,可惜……”可惜长子受于氏的影响太深,父子又完全无法交流,他只怕他一头栽进于氏的坑里不出来,将来总有一天要倒楣的……
☆、第128章 发狠
分家宴的不愉快并没有影响蒋锡一家,到了选定的吉日,他们就搬进了新的宅子。
宅子并不很大,但比起蒋家的东偏院来当然是宽敞了很多,蒋柏华一进来,就高兴地在前后院乱串,跑得跟着他的桔梗儿和三七都是一头汗。
桃华给蒋老太爷安排的是东南角上一排房子,蒋锡平日可以把这里当成书房,等蒋柏华再大一点儿,就可以请个先生到这里来教书。
蒋老太爷对衣食住行除了整齐干净之外也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此处光线明亮他已经非常满意了。桃华陪他在屋里转了一圈,道:“伯祖父瞧瞧,还缺什么?”
蒋老太爷笑了一笑:“你想得周到,什么都不缺了。”
桃华看了一眼甘草和甘松带来的箱子:“您就带这么点东西?”换洗衣裳都没几件啊。
蒋老太爷摆摆手:“礼部怕是很快就要来商议你的亲事了,刘家那边也要下聘,我略住几天就回去,等你们闲了我再来。”
桃华犹豫了一下,还是说:“您想送二哥哥去书院,跟大伯父说明白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闹成这样,还要巴巴地跑过来再搬回去,虽然已经出了正月,可北方的天气还冷着呢,这么个折腾法,别把老人家给冻坏了。
蒋老太爷慢慢摇了摇头:“我跟你大伯父,已经多少年都不能好好说话了。即使我肯说,他也不肯听,我能做的,不过是给他备一条退路罢了。将来于家倒了,也让他不至于无处栖身。”
桃华微微皱眉:“您是说,怕大伯父跟着于家,将来也受连累?但是——您怎么就认定大伯父是追随于家呢?”
蒋老太爷张了张嘴,没回答。怎么说,难道要说于氏换药害死贤妃的事吗?
桃华看蒋老太爷不说话,就自己接着往下说:“若说大伯父从前是想跟着于氏一族,但自从大姐姐在宫里小产,也该看得清楚这条路走不通了吧?大伯父现在是怎么想的,您——”就不能去问一下吗?
蒋老太爷有些出神。桃华这话其实说得没错,蒋钧是个精明人,未必没有自己的打算,但他能怎么跟他谈呢?事实上,从前几年他冷落于氏开始,长子就渐渐与他疏远了。尤其在蒋梅华入宫后,他搬进百草斋,只带了朱姨娘,与蒋钧的父子关系更降到了冰点。
他不能责怪蒋钧维护自己的母亲,也不愿告诉儿子于氏做过的事,更不好让儿子疏远母亲。他一生治好过许多疑难之症,可是他梳理不了他的家,这是他的无能。
桃华看见蒋老太爷脸颊上肌肉微微抽动了几下,露出一种难以形容的伤感,倒有点不敢说话了,正琢磨着要怎么安慰一下,蒋老太爷倒先说话了:“桃姐儿,你跟我说实话,这桩亲事,你愿意吗?”
“啊?”桃华被这跳跃的话题弄得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我愿意的。”之前沈数提亲的事,蒋锡也就跟蒋老太爷稍稍透露了一点,却也没有全说。
“你——不是因为你爹和你弟弟才……”
桃华心里热乎了一下,拉住了蒋老太爷的手:“伯祖父,你放心吧,我真的是愿意的。”自打来了京城,蒋老太爷对她是比对别人更亲近一些,但在桃华这里总觉得他就是个和蔼的邻人,那层隔膜感无论如何也去除不了。直到这会儿听见这句话,她才真有种——这是我的亲人的感觉了。
“那就好。”蒋老太爷摸了摸她的头发,长叹了一声,“老三比我会教孩子。”说完他就摆摆手,走进屋里去看孤本了。
蒋家刚在新宅里住下,刘家请来的官媒就上了门,自然是来商议下聘之事了。
官媒的笑脸多少有点僵硬:“刘家清贫,素来是勤俭传家,太太也是知道的……”
这媒不好做啊。蒋家现在出了一个郡王妃,蒋燕华做为王妃的妹妹,身价也是倍增。若换了别家,怕不立刻将聘礼再翻上一番,生怕煮熟的鸭子飞了?偏这刘翰林不知想什么,聘礼竟然还是“宜依古礼”。
古礼个啥呀!媒人觉得自己都想揪着头发哀嚎一下了。整天古礼古礼的,不知道现在家家都讲究丰聘重嫁吗?叫她这个媒人如何张得开这嘴?这位刘翰林究竟是真君子,还是个真傻子,就不怕女家恼了吗?
曹氏看着面前的单子,不用仔细合计也能看得出来,所有的聘礼价值加起来不会超过二百两银子,放在京城里简直寒酸得没眼看了。
“这也太……”就算之前官媒早说过刘家清贫的话,曹氏还是觉得有些难以接受,“想来你也知道,我家给姑娘准备的嫁妆也值个几千两,刘家现在这样,是让我家把嫁妆也减一减吗?”
蒋燕华躲在内室听着,闻言不由得有些着急,却又不好出去阻拦,只得对萱草使了个眼色。只是萱草还没出去,就听官媒干咳了一声道:“实不相瞒太太,我来时刘翰林说过,婚姻结两姓之好,他是慕蒋老爷仁济天下之心,想府上家教如此必有贤女,故而才上门求娶。娶妇为持家孝母、相夫教子,非为得其嫁妆,故而他俭以礼聘,望府上厚以德嫁,不为财帛之交。”
最后这几句话背得官媒真要泪流满面,刘翰林这文诌诌的话她是费了半天功夫才听明白的,也不知道女家听不听得明白。如今这年头,难道做媒还要学会掉书袋了吗?
曹氏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合着刘家的意思,是说备的嫁妆不用太多?这如何能行?刘家清贫自守惯了,她怎么能让女儿也去过那样的日子,从前在陈家还没苦够吗?
最终曹氏还是收下了单子,让刘家择吉日上门下聘。聘礼单薄又能怎样,难道还以因此悔婚不成?
官媒抹着汗走了,大冷天的,做媒竟生生的做出一身汗来。
曹氏对着那单子发愁,一见蒋燕华从屋里出来便道:“刘家这究竟是什么意思?聘礼如此简薄,说出去都要叫人笑话。”
白果出去送媒人了,茯苓留在屋中伺候,便道:“太太,刘家素来清贫,奴婢听说刘翰林平日里穿的都是布衣,不是逢年过节难得穿件绸衣,这些聘礼大约也是尽力了。再说人家都说穷翰林穷翰林,如今他没差事难免如此,将来若前程好了,自然一切都好的。”
她正说着,外头传来脚步声,帘子一掀,却是桃华走了进来:“听说刘家的聘礼简薄得很,太太是个什么意思?”
商量聘礼这种事轮不到未出阁的女孩儿参与,所以桃华今日也是在自己房里,只是听说聘礼单子极其简薄,还是得出来问一下。毕竟蒋锡今日不在家,她若不闻不问,似乎也不大好。毕竟聘礼这东西代表着男方对女方的重视,如果力有不逮也就罢了,若是存心轻慢那就不行。
蒋燕华其实心里也觉得这份聘礼实在是太少了些,但此刻桃华这样直白地问出来,倒让她起了逆反之心:“姐姐,刘家素来清贫,这聘礼若放在普通人家,也不算少了。再说媒人也说了,娶妇娶贤,不为财帛,刘家也不要我备多少嫁妆。”
桃华扬了扬眉毛:“这么说,妹妹的嫁妆也要减?”
曹氏顿时跳了起来:“这怎么成!刘家已经如此清贫了,燕姐儿不多带些嫁妆过去,这日子可怎么过?”
桃华笑了笑:“所以说,刘家即使不为财帛,太太也一样要准备嫁妆的不是吗?”方才白果将官媒说的话一一向她复述了,听着倒是冠冕堂皇的,可仔细想想就觉得有点虚伪。倒不是说聘礼一定要多么丰厚,而是这种遮遮掩掩的态度不免给人一种又要当那什么又要立牌坊的感觉,让人心里不痛快。
蒋燕华胀红了脸:“姐姐这是什么意思?我知道姐姐要做郡王妃,聘礼自然是极丰厚的,这是来讥笑我吗?”
桃华上下把她打量一眼,嗤地一声笑了:“你这是打算把好心当成驴肝肺了?”
蒋燕华一句话出口,也自觉失言了。
自打指婚的圣旨下来,她说心里不酸是假的。刘之敬虽是翰林,可还没有实职,就算将来有了缺,也是从七品往上熬。就像蒋钧,他也一样是进士出身,到现在不也才是个五品吗?
女人这辈子的身价,出嫁之前靠父兄,出嫁之后就要靠丈夫了。她跟着刘之敬还不知将来能到个什么地步,可桃华这只要一出嫁,就是郡王正妃,一品诰命。这其间的差别,甚至比陈家和蒋家的差别还要大!
幸好蒋燕华还有点理智,知道自己如今这门亲事已经是很不错了,她没桃华那手医术,也根本不可能被太后和皇帝看在眼里,自然就没这份福气。然而知道归知道,心里仍旧免不了酸溜溜的,这会儿听见桃华对刘家语带讥讽,忍不住就溜出一句不该说的话来。
她说了这句话之后就后悔了,正想说几句软和的话,就听桃华毫不留情地说她不知好歹,脸顿时更红了,到了嘴边的道歉话硬是又咽了回去:“姐姐从开始就对刘家横看不顺眼竖看不顺眼,自然什么都能挑出错来。如今姐姐好歹给我句明白话,若是姐姐不想我嫁刘家,只管说了,让爹爹去退亲就是!”
这下桃华的脸色也难看了。对刘之敬,她确实没有什么实证,只是因为蒋杏华当初的一句话。后来托沈数的人去查了一下,也只知道刘之敬在京城里风评还不错,都说的确是清贫自守,只是人略古板了些。至于说他曾经休妻这件事,他自己也不曾十分隐讳,倒显得坦荡了。
打听消息的是春华轩掌柜,他送消息来的时候也直白地说过,休妻的原因打听了半天也只是个无子,说起来虽然有点绝情,但也在七出之内,看起来颇为符合刘之敬古板的脾气,看不出有什么大问题来。至于说他在进京之前的那些事——春华轩不是特务机构,刘之敬也不是什么引人瞩目的大人物,要查可以,得花时间。
但是还没等沈数派人去刘之敬故乡打听,曹氏已经把蒋燕华的八字都送出去了,桃华一怒之下,就跟沈数说不用打听了。于是这会儿,蒋燕华真问起来,她还真不知说什么好。
“既然你是这样想的,那我也说句明白话吧。”桃华恼火起来,决定干脆一次性解决这件事,“我拦这门亲事,原是因为在外头听说刘家有些不好,怕他们为人苛刻,你过去只会受罪。今天过来,也不过觉得这聘礼下得太轻飘,对你不够尊重罢了。这桩亲事,从头到尾都是你和太太热心,既然这样,我也再不说什么了,你的亲事,你自己做主,将来若有什么不好,家里也未必能帮你,你好自为之吧。”说完,转头就走。
蒋燕华听前几句话倒觉得有些惭愧,可听到桃华说她和曹氏热心这门亲事,顿时觉得心里好似被针扎了似的。她为什么这样热心,还不是因为她不可能得到一门更好的亲事了?桃华如今自己能做郡王妃,自然乐得说风凉话了,若是她现在亲事还没着落,看她还是不是这个样子。
曹氏早被蒋燕华和桃华这一番话惊着了,直到桃华走了才回过神来:“这,这是怎么——桃姐儿今儿怎么这么大脾气,你也是,怎么能说退亲的话?这么硬梆梆的,她如今可是郡王妃了!”
蒋燕华本来心里就觉得委屈,被曹氏这么一说顿时红了眼圈,发狠道:“郡王妃又怎么样,我不指望着沾光!”
在曹氏心里,郡王妃那是高高在上的人,自打桃华被指婚,她心里就连酸都不敢酸了。这会儿听蒋燕华这样说,不禁发急:“这说的什么话!将来她嫁给王爷,若是提携提携你,自然就什么都有了。”
蒋燕华瞪大了眼睛:“我不用她提携!将来,我定能把日子过得好好的,叫谁都不能笑话!娘把这单子收了吧,跟刘家说,我不计较聘礼,只要将来好生过日子。他能挣出个前程来,强似给我一万银子!”
桃华从曹氏屋里出来,也是一肚子的气。要不是因为蒋锡今天恰好不在,她才不来出这个头呢。结果好心成了驴肝肺,算她多管闲事好了。
白果在外头站着,颇有几分惶然。桃华看见她这样子,叹口气拍拍她的手:“尽心就行了,别的事也管不了。”
等回到屋里,桃华这口气还没散。薄荷看她面色不愉,连忙拿别的事来打岔:“姑娘,这三月就办您的及笄礼了,王爷叫人送了衣料样子还有冠钗的图样来,您得赶紧制衣裳选簪子了呢。”
桃华也是穿越过来之后才知道,古代女孩儿十五岁居然是个大日子,尤其是有头有脸的官宦人家,还要宴请亲友为女儿办及笄礼。到时候各种礼节不必说,单是衣裳和首饰就要换上三套。尤其她现在是未来的郡王妃了,这及笄礼更不能简慢。
别说,衣裳和首饰对女人来说永远有特殊的魅力,桃华挑选了一会儿,那口闷气就渐渐散了。薄荷看她神色好转,才道:“依奴婢说,这事儿姑娘管到现在,也是仁至义尽了,再管下去——毕竟太太才是二姑娘的亲娘,姑娘插手太多了不合适,传到外头去没人信姑娘的苦心,反倒影响姑娘的名声。”
桃华叹了口气。蒋杏华说的那些话,她跟薄荷都没法说,可不就显得她无凭无证的在多管闲事了吗?
“罢了,你说的也对。不说这些了,明儿是不是二姐姐说去庙里上香的日子?”
薄荷巴不得桃华赶紧把刘家的事扔开。要她说,太太那边心热得很,自家姑娘何必去干那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就算那边相信了刘家不好不做这门亲事,日后除非自家姑娘能给二姑娘找个比翰林更好的夫婿,否则也肯定是落一身埋怨。
“正是呢。衣裳手炉奴婢都收拾好了,单等明日二姑娘来接就行。”
蒋莲华所说的上香,其实就是出门看景。自打进了京城,她也不能像以前一样经常出门,真是憋得不轻。现在搬了出来,行动自由了许多,于是等不到天气完全转暖,就下帖子叫桃华出门了。
这次她们去的是大兴善寺。毕竟是两个女孩儿出门,太远的地方景氏也不能放心,遂选了这个地方。
大兴善寺有唐代不空禅师的舍利塔,据说塔前的松枝折下来还可以祈雨。不过那都是早年间的事了,如今寺里最有名气的倒是本朝初年有人捐的一尊香木雕的千手千眼观音像。据说开国皇祖也是重修大兴善寺,将这观音像供奉之后天下才彻底平定的,是以名气极大,传到如今,已经说是有病痛的来拜一拜都能消厄解灾了。
桃华和蒋莲华一进大兴善寺,就见里头来来往往的多是妇人,有求子的,有祛病的,观音殿里香火尤其颇为旺盛,倒是舍利塔前面几乎没几个人了。
“钱都送在了香火里,倒不如请个好郎中仔细瞧瞧。”蒋莲华看着在观音殿前烧香的人,忍不住低声说了一句。她今日过来,就是听说那观音像雕得极有神韵,所以特意来看看的。
桃华不由得笑了一下。蒋铸一家子其实挺有意思的。朱姨娘长年的吃斋念佛,景氏平日里也常做这事,养出蒋莲华来却是不信这些的。人家来庙里烧香,她来庙里看雕塑,也是这个时代少见的异类了。
“大约总是些疑难杂症,久治不愈,才寄希望于菩萨了。”桃华一眼看过去,就看见好几个脸色腊黄的妇人,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这里头颇有些得妇科病的,大约是根本不好意思向郎中讲述病情,才致久病难痊,不得不来找菩萨了。
蒋莲华同意地点点头,一眼看见大殿内立的菩萨像,一颗心顿时飞了过去:“果然是雕得好!”
桃华也抬眼去看。那尊檀香菩萨有近五尺高,立于莲花座上,身后伸出十数条手臂,掌心中又雕刻着一只眼睛,是谓千手千眼。菩萨的体态修长,胸挂璎珞,背有宝光,低眉垂目,看着倒是一派慈祥模样,即使多了许多手臂,也并不显得可怕。
蒋莲华此刻眼里已经只有这菩萨了,也顾不得殿内人多就挤了进去,站在门边只对着菩萨像看。她的几个丫鬟只得紧紧跟着,留下最得力的一个叫碧螺的对桃华歉意地赔着笑脸:“三姑娘,我家姑娘就是这样,有些痴心……三姑娘别见怪。”
桃华不禁好笑。蒋莲华这样,就跟蒋锡见了大内的孤本医书一个样。
“这有什么好怪的,你快进去跟着二姐姐,我就在庙里走一圈。”这菩萨像在她是没啥好看的,论起艺术细胞来她是真没有多少,倒不如去溜达溜达呢。
结果这还没溜达多远,蒋莲华的另一个丫鬟叫银针的就跑来了:“三姑娘,三姑娘快去看看吧,我们姑娘——我们姑娘跟人撞一起了。”
桃华听得稀里糊涂,一边跟着她疾走一边问:“怎么回事,你说详细些。”
事情其实不复杂,就是蒋莲华看菩萨像出了神,往前走的时候没注意,跟一个老妇人撞到一起去了。其实大殿之中谁也不会走得太快,就算撞上了也没多大劲儿,可那老妇人扑通一下就倒了,直挺挺醒不过来,这事可就大了。
桃华一口气跑到观音殿,只见前来上香的人围成一团,中间一个衣着华丽的老妇人倒在地上,好几个丫鬟围着哭叫,还有一个少妇扯着蒋莲华不放手,跟碧螺扭成一团。
桃华用力从人群里挤进去,顾不上跟蒋莲华说话,先俯下身去检查那老妇人。旁边一个丫鬟立刻哭着伸手来拦,被薄荷挡开了:“我家姑娘是在给你们老太太诊治!”
那丫鬟一怔的工夫,桃华已经拔下头上的簪子飞快地扎了几下,就见老妇人微微动弹了一下,喉咙里哼哼一声,眼皮也动了起来。
蒋莲华也没想到这一下子就把人撞成这样,这时才松了口气:“三妹妹,这,这要紧吗?”
“应该不要紧。”桃华伸手摸摸老妇人的后脑,确定没有摔到头部,见老妇人睁开了眼睛便问道,“老太太,能看得清我吗?手脚可能动一动?”看着没有嘴歪眼斜的样子,如果没摔到骨头,那就没什么大事了。
☆、第129章 许诺
桃华这“不要紧”三个字说出来,简直就跟捅了马蜂窝似的。那个扯住蒋莲华的少妇放开蒋莲华,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