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桃华_朱砂-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寿仙宫里一股子浓重的药味,从今年正朔开始,太后的药就没有断过,不知是不是被药味熏得太久,整座寿仙宫都似乎被这苦味儿渗透了,连砖缝里都透着股子药味。
虽是盛夏,寿仙宫里却有两座大冰山散发着凉气,将暑气完全拒于门窗之外。无论是谁,若是从外头走进来,无不觉得沁凉入心,通体舒泰。
但寿仙宫里坐着的人,却丝毫感觉不到这份惬意,反而都觉得心里焦躁,仿佛揣了团火似的。
“皇上这是已经不信任阁老了。”于阁老夫人于夏日之中坐着马车过来,也是闷出一头汗来,一边说着话,一边忍不住就用帕子抹着额头,“阁老的意思,实在是不得不防了。娘娘无孕之事,阁老已经查明,八成是真的……”
“果然……”太后的眼睛微微眯起来,“十几年了,他是早就防着我们啊。”
于阁老夫人低声道:“怕是当年皇长子妃的事儿,皇上知道了……”
“若是知道,他不会还这般宠爱袁氏。”太后摇摇头,“当初那碗药,可是袁氏端给夏氏的。依我看,他也并不知实情,只是猜测是我们做的罢了。也罢,这也没什么两样了。阁老是什么打算?”
“阁老说,娘娘手里须有个皇子,还得是于家血脉。”
太后皱了皱眉:“这时候再送人进来,皇上也不会要。皇后那里,更是休想了。”现在皇帝初一十五去皇后处,那真是盖被纯睡觉,根本就不再碰皇后了。
于阁老夫人压低声音:“阁老说,只要外人都说是于家血脉就行了。”
“借腹生子?”太后听了这句话,眉毛也没动一下,显然心里也早就有这个打算了,“这也不易,皇帝可不是好糊弄的。”
若是皇帝跟皇后还行房,那这事当然好办。若是皇帝是个糊涂的,用点什么酒啊香的催一催,再换个人来,也能糊弄过去。无奈皇帝精明,而皇后偏偏办起事来根本不教人放心,说得难听点儿,她连撩拨皇帝都干不好,这事儿放在她这里,就更难办了。
于阁老夫人沉默良久,终于低声道:“阁老说,遗腹生子,也是一样……”
遗腹子,指的是丈夫死时还在妻子腹中尚未生出来的孩子,于阁老说这话,那等于是在说要皇帝死了。纵然于阁老夫人一路上都反复准备,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仍旧胆战心惊。
太后的眉梢也终于跳了一下:“竟至于此了?”
“阁老说,皇上已经派人去查福州倭寇侵袭一事……”
倭寇袭击福州城那件事,其实到最后也是和了稀泥,陆大将军只罚俸不降职,又以失察为名草草处置了一个卫所指挥使,就算把这事儿含糊了过去。可现在又重新查起,那就是要水落石出了。
“那件事……”太后紧盯着于阁老夫人,“锐儿也在其中?”
于阁老夫人含糊地道:“这个,臣妇实在是不清楚……”
太后颓然往后靠了一下:“锐儿怎么……山东那事儿就险些——他怎么还敢这么干!”山东那件事,她还觉得于阁老太过胆大,现在才知道,于锐胆子更大啊……
于阁老夫人没吭声。自打作为继室嫁入于家,对于家人,她素来是多听少说,有些话太后说得,她可说不得。尤其于锐是于阁老看重的人,她就更极少评点了。
太后出神片刻,才道:“这事儿,就不能掩过去?”
于阁老夫人欠身道:“阁老必然是要想办法的,但……皇上对于家已经……日后,怕是总要下手的。”一旦帝王对你起了嫌心,纵然你没有丝毫错处,也难逃厄运,更何况于家并不是无懈可击呢。
太后苦笑了一下:“到底还是要走到这一步……”没想到她到了这个年纪,又要经历一场恶战了,这一场,甚至比她年轻时跟着先帝那一回还要危险。如果说去年乍闻皇后一直无孕是皇帝动的手脚,那种被背叛的愤怒支持着她还有斗志,那么之后接连不断的病痛已经将这雄心消磨了大半,此时此刻竟然有些打不起精神。
于阁老夫人也不知该说什么好。她是个女人,如今的尊荣已经足够,只想儿孙能一路平稳。可是于阁老动了这个念头,她也只能跟着,夫妻一体,她还能怎么办呢?
两个女人面面相觑了一会儿,太后强打起精神道:“若做这事儿,必得仔细筹划,万不可操之过急。”
于阁老夫人道:“阁老说,西北那边进展顺利,定北侯府也不是铁板一块,再者皇上也想把定北侯拉下来,这倒是可以借用皇上的手……”皇帝想利用于家扳倒定北侯府,那于家也可以利用皇帝。
太后摇头道:“定北侯断然不会轻易放了兵权的。”这可是定北侯府立身之本,甚至也是保住沈数的资本。
于阁老夫人想了想道:“阁老说,此次赵党闹事,里头就有安郡王和定北侯府的手笔。阁老猜测,皇上跟安郡王说不定已经握手言和。”这件事于阁老也只是猜测,曾跟她说如果太后不问就不必说,免得太后过分担忧。
太后果然一下子变了脸色:“这可是真的?”她是知道蒋氏给赵充仪诊治之事,但蒋氏本就是个医者,为人治病也并不问是否一党,因此她还真不知道赵家跟安郡王府竟然联手了。
“他,他竟然与老四言和了?”太后仍旧不敢置信,这可是关系到当初争夺皇位啊!
“怕是因着安郡王妃。”于阁老夫人低声道,“若是处置了安郡王,郡王妃又如何自处呢?再说安郡王如今也没有争夺皇位的机会了……”皇帝已经坐稳了那把龙椅,甚至连儿子也有了,安郡王还凭什么去争呢?倒不如反过头来讨好皇帝,扳倒于党建功,将来倒可保住一世安稳。
“为着一个女子……”太后简直不敢置信,“他,他倒长情……就为着蒋氏生得与夏氏有几分相像……”
“怕也不单是为了皇长子妃。”于阁老夫人虽然不常见桃华,但那些事情却早已耳熟能详,“安郡王妃确是与众不同。”皇帝纵然后宫佳丽三千,可却没有一个能跟安郡王妃比的,这样特立独行的女子,焉能不吸引皇帝的目光呢?
太后怔了片刻,喃喃道:“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就遂了皇帝的心意,让她进宫……红颜祸水,果然不错!”
于阁老夫人对此事当然不好置评,进宫不进宫的,当初可都是太后做下的事,太后自己后悔也就罢了,可轮不着她来说:“阁老说,如今皇上还不知道咱们家已经晓得了此事,正可利用这个机会。”
既然安郡王愿意臣服于皇帝,那定北侯手中的兵权是必定要放下的,皇帝想得这兵权,于家就可乘机入手,偷梁换柱,李代桃僵。唯一的麻烦在于,西北军离得太远,如何能调动他们入京,这却是个难题。
“这,这太冒险了……”太后一听到皇帝与沈数言和联手,便隐隐觉得事情有些不好。
“可若不如此,皇上与安郡王一旦没了嫌隙,同心协力对付咱们家……”那就更没希望了啊,一个有权一个有兵,于家还有什么活头。
太后颓然向后靠在椅背上。是啊,从前先帝需要于家,是因为他要与兄弟们争位,皇帝需要于家,也是因为有沈数在后虎视眈眈。倘若现在没有这只虎了,那皇帝还要于家这群狼做什么呢?
“不能让他们联手……”太后喃喃地说出一句来。
“若能如此,当然最好……”于阁老夫人苦笑了一下,“可如今——有什么法子呢?”
太后眼里闪过一丝冷光:“既然是因为蒋氏,那蒋氏死了,又当如何?”
“死了?”于阁老夫人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太后慎重啊。若是郡王妃死了,皇上万一震怒……”那不是更恨于家了吗?
太后头痛地揉了揉太阳穴,只觉得那里仿佛有两把鼓棰在拼命地敲:“让我再想想。郑院使怎的还没来?”她虽然是借病召于阁老夫人进来传话,但为掩人耳目也传召了郑院使,按说郑院使今日虽不当值,这时候也该被传进宫来为她诊脉了。
“太后先让当值太医诊一诊脉?”于阁老夫人见太后脸色真的不大好,也担心起来,万一她进来传个话,太后就真病倒了,又是她的错了,“这事儿可不好耽搁。”
太后勉强摇摇头:“前些日子用郑院使的药,好了许多,如今我只信他……”前一阵子郑院使换了药方,她果然觉得好了许多,即使出了这重开春闱的事儿也没怎样,可是现在听说皇帝与沈数联手,这可实在有点让她撑不住劲了。当值的太医倒是于党的人,可医术就……
正说着,外头宫人进来通传:“太医到了。”进来的却并不是郑院使,而是当值的太医。
太后一瞧就皱起眉头:“怎么是你?”郑院使难道敢不来?
“郑院使在宫门外坠马,伤了腿……”太医自知不得太后信任,可是郑院使既然不能来,他作为当值的就得过来给太后诊脉,否则太后万一有什么不好,他头一个跑不掉。
“怎么会坠马了?”太后眉头皱得更紧。
“说是家里马车去修了,听说太后传召,便骑了马赶来,谁知年纪大了……”按说那个年纪也该告老了,还占着院使的位置不动,如今摔着了,该是没法再坚持了吧?
太后深深叹了口气:“着人去探望一下,赏他。”
郑院使摔伤了腿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安郡王府,桃华一听就摇头:“还是用了这法子。”郑院使也是拼了,眼看献了药太后还没有放他走的意思,只好自伤了。
人年纪大了,伤筋动骨可就比不得年轻人,很难彻底愈合的。郑院使来这么一下子,搞不好余生行动都不会太方便,但他宁愿如此也要告老,可见太后这个身体……
对于太后身体最关心的,当然非于阁老莫属。这会儿他少不了太后在后宫坐镇,故而一待于阁老夫人回府,立刻就问:“太后凤体如何?”
于阁老夫人小心翼翼地道:“妾身瞧着精神尚可,但——听了消息之后,脸色实在是不好。偏偏郑院使又伤了腿,来的当值太医虽说是靠得住的,可医术上就……”诊了一通也无非是说些静养的话,太后最后用的还是郑院使前些日子进的方子。
“方子好就行。”于阁老叹了口气,“太后怎么说?”
“娘娘说不能让皇上跟安郡王联手,原想着要除掉蒋氏。不过妾身觉得,若是蒋氏死了,说不定会招致皇上痛恨,所以……”
“这点你倒是有见识的。”于阁老难得称赞这年纪小了自己十几岁的继室一句,“这法子不成。可太后说得也对,该从蒋氏身上下手,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是,要有个稳妥的法子……”
于阁老夫人踌躇片刻,终于道:“妾身出宫时,遇到凤仪宫的宫人……”其实就是皇后的心腹宫人。
“是皇后有什么话?”于阁老皱了皱眉。他现在对这个女儿实在是失望透顶,干的那些事,简直是叫人无话可说,当初怎么就选了她进宫呢?这简直是他生命中最失败的一次决定。
皇后的心腹宫人是瞒着皇后悄悄来见于阁老夫人的,为的是告诉她,皇后想要对付安郡王妃。
“皇后娘娘想……让皇上跟安郡王妃……生米煮成熟饭,让安郡王妃进宫。”这想法简直太疯狂,心腹宫人都被吓住了,劝又劝不住,听说于阁老夫人进了宫,连忙就来找她了。
本来这事该告诉太后的,可太后如今的身体实在不好,也就是皇后看不出来,还在胡闹。心腹宫人是根本不敢再去打扰太后的,想来想去,或许只有于阁老还能想法子管束一下皇后了,虽说有君臣之分,到底还是父女呢。
“这法子……不错啊……”于阁老听了,眼睛却忽然一亮,“皇后虽糊涂,这法子却想得好!”如果皇帝夺了蒋氏,那沈数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与皇帝联手了,如此一来,若是定北侯府与于家联手……
“啊?”于阁老夫人原觉得这是个疯狂的想法,回来转述也是想着让于阁老打消皇后的念头,谁知道于阁老竟然赞同?
“这如何能成呢?这君夺臣妻……将来要落下骂名的……”
于阁老不在意地道:“这种事多了,只要改换姓名,谁敢多问?”唯一的问题是,如果于家与定北侯府联手,那将来难道要拱沈数上位?这却不成。定北侯有兵,若是沈数登基,于家处境会更艰难。只有让皇帝跟沈数斗起来,于家才能从中渔利。
于阁老夫人不敢说话了。于阁老这会儿也无意再与她说什么,摆了摆手道:“你出去歇着吧,这事儿,容我再想想,再给皇后回复。”
☆、第247章 乱象
七月,恩科春闱重考。
这其实已经不能叫春闱了,但是叫秋闱又不对,所以大家只能用恩科二字含糊过去。
主考还是文光侯,此人在调查中毫无污点,所以皇帝也毫不疑心,仍旧重用了他。听说文光侯接旨的时候感激涕零,山呼万岁,只差指天誓日了。
不过考生们就得重新再经历一次了,没取中的固然高兴,可已经取中的心情就不好说了。譬如说蒋家,小于氏就患得患失,蒋松华三场考试,她是一天也没有安心过。既盼着他名次再进一步,又怕万一落榜为人所笑。
心里挂念着儿子,就对女儿难免有点忽视,蒋丹华回家来,小于氏也没什么耐心认真听她说话了:“不就是立立规矩,你照做就是了。”
“我都立了半年规矩了!”蒋丹华一肚子气,只想着回娘家来倾吐一番,谁知道竟连自己母亲都不想听,顿时气得眼泪直流,“哪一样我都照着做了,还要如何?”
小于氏一阵头痛,看一眼站在旁边的木樨:“你说,怎么回事?”
木樨嗫嚅片刻,还是没说出什么来。她是蒋丹华的陪嫁丫鬟,从小伺候她长大,自然明白蒋丹华的脾性——做是都做了,可是敷衍了事,还想着弄小巧蒙混过去。偏偏欧太太最烦她这不当回事的态度,因此这都半年了,还在叫她立规矩,其实是在磨她的性子呢。
可是这话如何说得出口?蒋丹华近来脾气很大,身边的丫鬟都已经挨过骂了。偏欧家是按规矩来的人家,下人有错当罚则罚,都按规矩来,如蒋丹华这般张口便骂,欧太太只觉她脾气浮躁,反而不喜。所以蒋丹华其实没怎么真罚下人,在欧太太那里倒先落了不是。
小于氏看木樨这样儿,已经猜出了大半,不由得生了气:“早与你说过,你婆婆说什么,你用心去做才是。瞧你弄这小聪明,累也累了苦也苦了,还是没捞到半点好处!”前些日子蒋钧才说过蒋榆华好弄小巧,如今女儿也是如此,倒真是双胞姐弟了,自以为聪明,到最后半点好处都没有!
“那些规矩有什么用!”蒋丹华也气起来,依她看,欧太太好些事儿根本就是吹毛求疵,如今哪还讲究那些东西。
“那是欧家的规矩,有没有用,你是欧家的媳妇就要守!”小于氏失去了耐心,厉声道,“若你姐姐在宫里也与你这般,早就死了好几回了!你赶紧给我回去,用心听你婆婆的话!”
蒋丹华脚尖碾着地面不吭声,木樨在旁战战兢兢地道:“姑娘今日回来,没有,没有跟太太说……”
小于氏大吃一惊:“什么?”女儿居然不跟婆婆说一声,就自己跑回家来了?她还以为蒋丹华这是送中秋节礼来的呢,原还想说这日子是不是早了点,谁知竟是自己跑回来的。
蒋丹华嘟哝道:“我说想回来看看祖父祖母,我婆婆都不让,说要到八月节才能回来……”
木樨低了头。欧太太并非不通情理之人,只是蒋丹华敷衍了事,惹恼了欧太太,这才拘着她不许她随便回娘家的。
小于氏气得拿手指去戳她的额头:“你赶紧给我回去!回去就向你婆婆请罪!再敢这么没规矩自己跑回来,我打断你的腿!”
蒋丹华气得哭起来:“我在婆家受委屈,娘你都不替我出头,心里只想着大哥和姐姐!”
小于氏要被她气死了:“你哥哥还在下场重考呢,我不想着他想着谁?你姐姐在宫里日子也不好过——”
蒋丹华打断她道:“姐姐有什么不好过的!如今她位列九嫔,除了没个儿女,还有什么不顺心的。就是蒋杏华,不也有人庇护着,过得好生自在。只有我——若是当初我进了宫……”
“快住口!”小于氏脸色一变,“这话若让你夫君和婆婆听见,你是想被休不成?”
蒋丹华其实也就是随口一说。欧太太虽然总拿规矩来折腾她,但欧航却也体贴,人又生得好,蒋丹华心里还是舍不得丈夫的。此刻自知失言,连忙道:“我就是胡说的……”
“你这脾气……”小于氏几乎想给她来一巴掌,“这样的话也好胡说的?你在欧家没有胡说过这样的话吧?”
蒋丹华忙道:“那可没有!我不过在娘面前说几句……”
“总算还没有蠢到家……”小于氏恨恨骂了她一句,看女儿虽然满口抱怨,但其实气色还好,只是略瘦了一点儿,也并不过分,便知道欧太太虽规矩多,却也并不是有意磋磨人的婆母,不由叹道,“你说说你,跟你婆婆拧着干,能有什么好处?哪家的媳妇不要听婆婆的?你婆婆这还好了,若是碰到那折腾人的,就你这样子,哭都没处哭去!”单只私自回娘家这一条,就够挨罚了。
蒋丹华撇了撇嘴:“三姐姐倒有个太后婆婆呢,也没见她听了什么……”
小于氏抬手就给了她一巴掌:“你真是大胆了,太后也是你说得的?你三姐姐有本事,还有皇——有安郡王护着,你有什么?”若有蒋桃华三分本事,也不至于在欧家都应付不过来。
这一巴掌打在蒋丹华后背上,虽然用了些力气,但打的又不是什么要害处,顶多不过让蒋丹华踉跄两步罢了。小于氏从前被女儿气急了时也常这么给她一下,今日一巴掌打下去,虽觉得用的力气大了些,却也不曾在意。
谁知蒋丹华身子往前一栽,扶着桌子站住了,面色便有些变了:“娘,我,我肚子有点疼……”
小于氏白了她一眼:“可是要到小日子了?这些事你自己也不上心。”说着转头又瞪了木樨一眼,“你们也不提醒着姑娘。”这若是在路上来了,染了衣裳可像什么样子。
木樨忙道:“都备着的。姑娘这个月迟了两天,我们也怕……所以带着呢。”
“那还不快——”小于氏刚说了半句,猛然一顿,“迟了两天?”
蒋丹华还在抱着肚子叫疼。小于氏已经跳了起来:“快,快去请郎中!”女儿莫不是怀孕了吧?
蒋丹华小腹坠坠地痛,自觉中衣也有些湿了,又听小于氏喊着请郎中来,不由得害怕起来:“娘,这是怎么了?”
“傻孩子,你怕不是有喜了!”小于氏赶紧扶着女儿往床上躺,“怎么这样糊涂,小日子迟了也不知道?”
蒋丹华根本不曾将这事放在心上,自有丫鬟们去记,她是从来不记的。偏木樨和木槿都是姑娘家,哪知道这有孕的事儿,主仆三个竟都未想到此事。蒋丹华这一路从欧家颠簸回来,又挨了小于氏一巴掌,无巧不巧地闪了一下,竟就动了胎气。
果然郎中来了之后,诊了脉说多半是有孕了,只是日子还浅难以确认。不过蒋丹华既见了红,就得卧床静养些日子,再过一个月才好再诊断。
小于氏又是高兴又是担心,正在埋怨蒋丹华自己不当心,便听外头丫鬟来报:“姑爷来了,在厅里候着呢。”
蒋家三个女儿,却只得一位能称姑爷的,除了欧航再没别人。小于氏连忙出去,见欧航规规矩矩地坐在厅内,对旁边伺候的丫鬟连眼睛也不看过去,见小于氏进来,便起身规规矩矩行了一礼道:“岳母,今日丹姐儿忽然回了娘家,家母不知何故,让小婿前来看看是否有事,若是有事需小婿效劳的,还请岳母直言。”
这就是对蒋丹华不满了。小于氏心里庆幸蒋丹华这一胎来得实在是时候,面上却笑道:“哪里是家中有事,是丹姐儿这孩子,小日子迟了两天,身上又有些不自在——她自己疑心,又怕讲出来空欢喜一场,所以跑回来问我。这不,刚请了郎中过来,说八成是有喜了。”
欧航的确是闷着一肚子气来的。蒋丹华自嫁进欧家,对欧太太表面恭敬,背地里多有抱怨,欧航全都知道。不过妻子乃是新婚,从前在家娇养惯了,乍然来了欧家有所不适也是情理之中,因此也愿包容一二。
谁知道这越包容,倒越惯出蒋丹华的毛病来了,今日他才从翰林院回了家中,母亲就告诉他,妻子私自回了娘家,让他去接回来。
欧航少年意见,虽则也算是老成之人,却也不是没有脾气。若依着他,干脆今日就不来接了,只看岳家几时将人送回来。还是欧太太息事宁人,硬将他推了来。
是以他进门时包了些火气,说话也就难免冲了些。此刻听小于氏说蒋丹华有喜了,那一腔火气便如被冰水浇了一般,瞬间便灭了大半:“岳母说什么?”
小于氏眼看他脸上神色顿时变了,心里暗暗松了口气,笑道:“说丹姐儿八成有喜了。只是她身子弱,郎中说要好生养着才行。”
欧航确认了这个消息,又听说蒋丹华身子弱要养胎,马上连那小半的火气也没了,连声道:“岳母说得是,说得是。我,我去瞧瞧丹华?”
小于氏听他不叫丹姐儿,改叫丹华,这颗心才算是放到了实处,笑道:“自然,快跟我来。这孩子,年纪小又不懂事,听说胎气有些弱,吓得不行。”这娶妻还不就为了传宗接代?欧家这数代单传,欧太太最大的心愿怕就是抱孙子,蒋丹华这么快就有了喜讯,欧家哪里还会计较她私自跑回家来的事儿,只怕回去了就得将她当菩萨似的供起来呢。
小于氏心里琢磨着,暗叹蒋丹华这一胎来得是时候,一边又想着定要叮嘱木樨木槿那两个丫头,回去好生劝着蒋丹华,绝不许恃孕而骄,正该趁这时候跟婆婆处好关系。将来不管生男生女,只要能生,在欧家就算稳稳站住了脚跟。
蒋丹华听说自己有孕,心里也是高兴,又听说自己这样来回乱跑怕是动了胎气,又有些害怕后悔,见了欧航过来,顿时眼圈就红起来。小夫妻两个说了几句话,彼此都十分和软,小于氏在旁边听了暗暗高兴,便催着蒋丹华回去:“这样事,合该先与你婆婆说。你年轻,就算是弄错了,难道你婆婆还会与你计较不成?下次可不许再偷偷跑回来了,叫外头人知道了,还当你不敬你婆婆。”
蒋丹华自不会傻到自己承认是背着欧太太回娘家,顺水推舟便答应下来。欧航到了这会儿也不会再计较什么,欢欢喜喜接了妻子回去了。
小于氏看着女儿女婿走了,这才长长松了口气,恨道:“这丫头真是大胆!若今日没这喜讯,却要如何收场!”
正说着,荷素进来道:“松哥儿回来了,被老爷叫在前头书房默文章呢。”
小于氏这才想起儿子今日是最后一场,这会儿可不是该回来了,竟被女儿混忘记了:“他这三场下来怕不要累去半条命,怎的这时候还让默文章?”
荷素笑道:“哥儿瞧着精神还好。奴婢已经备了鸡汤面,哥儿吃了一碗才去书房的。”毕竟七月这个时候不冷不热,说起来倒比三月里的春闱更舒服些。蒋松华这几年在书院里也做些种菜挑水之类的事儿,身子倒是比从前结实,又有考过一次的经验,这回下场竟比上次瞧着还自如些。
小于氏这才放了点心:“那——文章写得怎样?”
“奴婢哪儿懂呢。”荷素抿着嘴笑道,“不过听老爷的意思,仿佛是比上回写得还好些似的……”
“比上回还好?”小于氏大喜过望,“这么说这一次还能中?”或许,还能比上回更好一点?
要说蒋钧看文章的眼光还是有的,七月二十日恩科发榜,蒋松华赫然位居二榜中间,是正经的进士出身了。虽说还有殿试,但一般名次也不会相差太多,以蒋松华二榜居中的成绩,除非他殿试考得稀烂,否则绝不会落到三榜去。
这可真是值得庆祝的事了,比之前三榜那个同进士要强太多,连蒋钧也露了笑容:“等殿试下来,怕是要摆酒了。”
今日难得长房一家子都在,连蒋老太爷也从百草斋出来了,听了长子这话,破天荒地表示了赞同:“你二弟要外放,赶在他出京之前,把酒摆了,之后就好正经商议亲事了。”
蒋铸这外放的事儿说了有一阵子了,只是前些时候朝廷上太乱,把他也给耽搁了。然而这也是因祸得福,本来他是从六品,就算再升也不过升个正六品,若外放出去,外官终不比京官,也就跟平调差不多。可是这阵子落马的官员颇多,他竟得了个知州之职,那可是正五品的,是真正的升迁了。
于氏今日也在席间,听到蒋铸的事儿仍旧不怎么顺耳,便问儿子道:“说起来这种痘的事儿也办得差不多了,这种痘处难道一直办下去?”这事儿办好了,难道蒋钧不升迁么?
蒋钧微微一笑:“种痘处倒是要一直办的,毕竟过些年又有一批孩童要种痘了。不过这种事,就交由太医院或惠民药局去办了,儿子大约……过了年会往大理寺去。”
他现在是正五品,既然是有了功劳换地方,自不会是平级调用。大理寺比正五品高的官职只有正三品的寺卿和正四品的左右少卿。小于氏听了不由得精神一振:“老爷这是,要升正四品了?”
正五品跟正三品实在差得太远,怎么也不可能一步就上去,倒是这左右少卿合适,这么算起来,又比蒋铸升得多了。
蒋钧颇有几分自矜地笑了笑,算是默认了。于氏婆媳不禁都露出欢喜神色来,蒋老太爷却淡淡地道:“你可知道你为何能连升两级?”
蒋钧脸上闪过一丝阴霾,硬邦邦地道:“儿子知道。”这不仅是因为他办好了种痘的事,也因为他在办事的过程中没有收受银钱。至于送出去的那些人情——挺不幸的,在这次于赵两党的斗争之中,损失了不少。
然而这话若是说出来就太丢脸面了,故而蒋钧一听蒋老太爷提这个,就不悦起来。蒋老太爷既不看他的脸色,也不多说,只点了点头道:“你知道就好。”
蒋钧脸更黑了。小于氏瞧着,连忙在旁边打圆场道:“老太爷,这次替松哥儿摆酒,不知桃姐儿那里能不能带着旭哥儿来,说起来,母亲还没见过旭哥儿呢。”若是桃华能来,让她替蒋丹华诊诊脉就好了。
蒋老太爷淡淡地道:“若要看旭哥儿,去郡王府就是。桃姐儿如今也有些烦心事,若能来她自然会来,你只管送了帖子就是。人若不来,礼也是必到的。”虽然之前三月的时候,已经因为中了同进士送过一次礼了,不过依着桃华,这次再送一份也没什么。
于氏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