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桃华_朱砂-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燕有些犹豫。她终究还是比曹氏精明些,然而事涉自己,所谓当局者迷,总归就会有些失了理智。被萱草这么一说,她的理智回来一点儿——毕竟她是来侍疾的,若是她才来曹氏就闹事,岂不是告诉众人这是她挑唆的?
若是蒋柏华痛快地答应去说情就好了。然而他现在既是不肯答应,闹大了传到桃华耳朵里去,可也没她们母女什么好处。
陈燕甫一想清楚,便赶紧去劝阻曹氏:“母亲,还是算了,这事儿过些日子再说吧。柏哥儿还要读书呢。”
曹氏拉扯了一会儿,也觉得心虚气短,眼前金星乱冒,顺势便放了手,却仍抹着眼泪道:“柏哥儿,娘都这么求你了……”
蒋柏华紧闭着嘴唇,低着头只看自己的脚。他的丫鬟山药心疼得不行,一边替他揉着被曹氏抓过的地方,一边柔声道:“哥儿今日的字还没有写呢,不如先回去写了功课再来看太太?”
陈燕忙道:“对对对。写功课要紧,快去吧。”
山药瞥了她一眼,心想今日这事还不是因你才闹起来的,这会儿倒来充好人。不过嘴上并不带出来,反道:“哥儿听,陈姑娘都这么说了,走吧,走吧。”将蒋柏华拉出去了。
陈燕听了“陈姑娘”三字,心里又是一阵难受。她是不愿意复陈姓的,无奈皇帝叫人来传了这个意思,谁敢违抗呢?说起来皇帝也是多管闲事,别人家女儿究竟姓什么,关他什么事呢?他轻轻一句话,就将她从蒋家剔了出来,落到今天竟成了“陈姑娘”!
只是这些话敢在心里想想,却是断然不敢说出口的。陈燕只能暗暗地骂几句,便转去扶着曹氏躺下:“娘,你歇歇吧。”
曹氏一直觉得自己精神极好,并没有什么大病。然而今日跟丫头们拉扯了几下,竟有些支持不住,这才吓了一跳,一面顺着陈燕的意思去了床上,一面道:“拿镜子来我瞧瞧。”
银杏不知她什么意思,便将那面西洋玻璃菱花镜取了过来。这镜子原是蒋锡去广东的时候给妻女三人每人买了一面,不过巴掌大小,拿起来轻便,照人又清楚。这会儿曹氏在床上坐着,银杏自然就拿了这个过来,而不是竖在妆台上的铜镜。
这西洋镜子照人比铜镜不知清楚了多少倍,真可谓纤毫毕现。曹氏往镜子里一瞧,只见一张有些陌生的脸对着自己,两颊枯黄凹陷,眼窝也深陷下去,却有两点幽亮的东西在里头闪着,竟不像人而像个骷髅了。
“这——”曹氏自装病之后懒于梳洗,便偶然起身也是坐在铜镜前头,竟不知自己已经变成了这副样子,登时骇了一跳,“这,这是我?”
橄榄心里暗暗叹气,道:“太太病得久了,这气色的确是不好……”
这何止是气色不好,简直是病得一半似人一半似鬼了。曹氏万没想到自己竟然真的变成这副样子,顿时心里害怕起来:“这,这如何是好?”
这时候才说如何是好……橄榄也不知该说什么了,只得道:“太太还得好生用药,好生吃饭才是……”她是个精明的丫头,虽然并没有人跟她说什么,但她从蒋锡和蒋老太爷的神态以及将陈燕接来的这个举动上就已经猜出来,曹氏多半是病入膏肓了。
只是这话此刻万不能说出来,也只能劝她好生用药吃饭,或许还能有救呢?毕竟郡王妃医术超群,说不定把陈姑娘接回来,就是为了给太太治病?
橄榄这里胡思乱想,那边曹氏已经急了:“快,快给我端饭菜来。”她一直觉得自己没什么大病,这才敢不吃药不吃饭,谁知竟成了这副鬼样子,若是这么拖下去,会不会死啊?
她既然要吃饭,橄榄和银杏自然都是喜出望外,赶紧往外去传饭。银杏出了门就喜欢道:“姐姐,果然接陈姑娘来是有用的。”她年纪还小,又不得曹氏欢心,总是离得远一点儿,对这里头的事看得就不如橄榄明白,只以为接了陈燕来就是让曹氏高兴,便道,“郡王妃就是有办法呢!”
这样兴高采烈的话,橄榄也不能泼冷水,再说曹氏肯吃饭总是好事,便也点头道:“你说的是。王妃医术超群,自然是有办法的。”
自从曹氏病了,厨房里总有一个灶留着,随时好给她做些粥饭。两个丫鬟去了厨房一说,厨娘立刻拿出熬得烂烂的红枣莲子粥来,又用鸡汤下了一小碗面,放上些青菜和鸡丝,再备了一碟山药糕,热腾腾地装在食盒里,道:“这鸡汤熬了几个时辰再撇去了油,味道既鲜,又不油腻。这都是老爷吩咐过的,说是好克化,太太吃了正相宜。”
蒋家主子少,厨下本来是好伺候的,只从曹氏病后,就多添了许多麻烦。厨娘虽得了蒋锡的赏钱,并不抱怨什么,然而因为送上去的饭菜总是只吃几口就被退回来,也少不得在心里暗暗抱怨曹氏糟塌东西。不过这是主子们的事,她一个下人,也只是照着吩咐办就是了。
橄榄自然知道厨下人心里不快,也不敢久留,连忙谢了厨娘,提着食盒回到正院,逐一给曹氏摆上。
红枣莲子粥清甜,鸡汤鲜香,山药糕软糯,摆开来连橄榄都觉得有些饿了。曹氏坐到桌前,看了一圈却皱起了眉头。橄榄生怕她再挑剔,忙道:“这都是老爷吩咐特地给太太做的,太太尝尝,味道定是好的。”
说起来曹氏喜甜,这红枣莲子粥和山药糕都是她素日里爱的,只是今日瞧在眼里,却觉得毫无食欲,勉强喝了两口,又挟了一块糕,只吃了一半,就蓦地转过头去呕吐起来。
这一吐就是搜肠倒肚,不要说粥和糕了,就连先头喝的水都吐了出来,好容易才停下。曹氏吐得面红耳赤,眼前金星乱冒,这才真的怕了,漱过口便气喘吁吁地道:“我,我吃那面试试。”
所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她若是真的不能吃饭了,那岂不是要活活饿死?
陈燕听她吐得自己也有些难受了,不由得道:“娘,不如歇歇再吃?”
“不不。”曹氏伸手去取面碗,“我要吃!”
只是这次也没什么两样,才塞了几口面下肚,便又是一阵呕吐,弄得房里一片脏污,橄榄和银杏忙着收拾不迭。
曹氏喘过气来,自觉头晕目眩,只得由陈燕搀着回床上躺下,不由得扯住了陈燕的衣袖,惊慌地道:“燕姐儿,我,我这是怎么回事?”
陈燕哪里知道她是怎么回事,只道:“大约是脾胃不和之故,娘吃点药?”
“对对对,吃药,吃药!”曹氏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支起身子大声道,“快给我熬药来,我要吃药!”她只是装病,不想死啊……
☆、第230章 去世
“太太还是吃什么吐什么?”桃华在园子里慢慢地走着,问薄荷。
已经是二月中,风明显地软了,阳光也更温暖,园子里新绿初萌,细柳垂丝,夭桃含葩,已经是一片生机了。
然而这春天带来的生机,显然没有能笼罩所有的人,比如说曹氏。
“是。”薄荷昨日又去看过一回,心情也不是太好,“太太瘦得完全脱形了,虽然也想吃药吃饭,可……吃不了几口就会吐出来,自己吓得直哭……”
其实在她看来,曹氏已经完全是骷髅模样了,身上只剩一层皮包着骨头,看到的人怕都要被吓得做噩梦。就说是哭,其实也没有多少眼泪,只是喉咙里发些声音罢了。只是那眼睛里恐惧的神色仍旧鲜活,每逢直勾勾地看着谁的时候,就令人头皮发炸汗毛倒竖。
银杏已经被吓得不敢往前去了,只有橄榄还在床边伺候。陈燕也是不停地哭,然而除了哭也不会干别的,甚至还不如橄榄靠得近。
“奴婢看陈姑娘那意思,怕是这会儿宁愿回无锡去了。”薄荷说着,脸上不自觉地便带出了鄙夷的神色。那可是她的亲娘,橄榄都还在近身伺候,她还不如橄榄!
桃华摇了摇头。她把陈燕接来,的确让曹氏重拾了进食的欲望,却被她的身体拒绝了。装病装得太久,曹氏的身体已经不适应进食,没有静脉滴注,她就再没有了补充营养的渠道,只能慢慢被耗干……而不能进食的恐惧,又加速了这种过程。
“也不知道把她接来是对是错……”桃华轻轻叹了口气。
“王妃自然是想治好太太的。”薄荷有几分厌恶,却又不无唏嘘之意,“都是太太自己折腾的……”明明是好好的日子不过,偏偏要装病,三装两装的闹到如今这样子,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教人也不知是厌恶的好,还是可怜的好。
“太太这样子,怕是坚持不了几天了。”听薄荷的说法,曹氏的精神已经开始错乱,哭而无泪,这是极度衰竭的表现。
薄荷也叹了口气:“王妃别想了。再过些日子咱们哥儿就要出来了,王妃多想想哥儿的事。”
“你们都说是哥儿,万一是个姑娘呢?”桃华摸了摸跟揣了个西瓜似的肚子,胎儿的位置已经开始慢慢往下移动,的确是离着出生不久了。
薄荷不假思索地道:“若是个姑娘,像王妃一样,那也是极好的。王爷都这么说呢。”
说到沈数,桃华嘴角的笑意就更深了。大约是众人都在说她怀的是男胎,沈数怕万一生了女儿她会失望,倒不止一次地说过头胎还是生女儿的好,将来还能帮她照顾弟弟呢。
“柏哥儿现在怎样了?”说到弟弟,桃华就想起蒋柏华。这些日子,就是沈数去接,蒋柏华也不大出来了,除了去读书,就是守着曹氏。虽说年纪不大,他也明白,曹氏没多少日子了。
薄荷重重一叹:“哥儿也瘦了。幸而林姨娘照顾得周到,饮食上还特意请老太爷指点过的,给哥儿特地设了个小厨房,若读书守夜稍晚些,就有消夜。”
桃华轻叹一声:“不是消夜的事儿。叫山药劝着柏哥儿,不要熬夜。”蒋柏华再懂事,也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孩子,熬夜是最伤身体的。
薄荷发愁道:“山药说她也是一直劝的,可是哥儿纵然上了床也不安宁,翻来覆去的只是睡不着。”
桃华忍不住又叹了口气:“罢了,横竖也没有几天了……”
“王妃——”玉竹从园子外头进来,一张脸紧紧板着。
薄荷瞧见她这模样就道:“又是有什么事了?”若不然,玉竹万不敢在桃华面前板脸的。
“蒋——”玉竹才说一个字又改了口,“陈姑娘来了,说是三太太想请姑娘过去见最后一面。”
薄荷的眉毛顿时打了个大结。曹氏都病成那副鬼模样了,她看了都要惊心,王妃还怀着孩子呢,怎么能去?
“准备车马,我总要走一趟的。”桃华倒是神色不变,濒危的病人她见了不少,什么样子的没有,“现在见了,等……我也不宜去。”若是曹氏死了,她是双身子的人,却不宜去吊唁。既然这样,总归是继母,还是要去看看的。
薄荷想劝,听见最后这一句,默默地把话咽回去了。跟一个快死的人,已经计较不起什么了。再说,这不是为了曹氏,是为了蒋柏华。若是亲娘临终,姐姐都不肯来见一面,蒋柏华夹在中间,又有多为难呢。
郡王府的马车自是比蒋家的宽敞舒适许多,陈燕坐在角落里,却只觉如坐针毡,半晌才鼓起勇气道:“姐姐——”接触到薄荷的目光,又连忙改口,“王妃——”
桃华半闭着眼睛没有吭声。陈燕惴惴地想说什么,但在薄荷冷冷的目光之下,终于还是没敢说话。
马车慢慢到了蒋家门前,蒋柏华出来迎接,原本肉乎乎的小脸已经瘦了许多,显示出了遗传自蒋锡的脸型,乍一看倒像是个缩小版的蒋锡,只是脸上的神情郁郁的,小小的眉头也紧皱着。
桃华怜爱地摸了摸他的脸:“太太怎么样了?”
蒋柏华稍微有点儿别扭。他已经七岁了,先生已经教导过,男女七岁不同席,尽管是姐姐,如此亲密似乎也不大妥当。但他从小就是桃华带大的,说是姐姐,倒更有些长姐如母的意思。何况这会儿他正满心凄惶和害怕,桃华温热的手抚上来,倒将那畏惧驱散了些。于是也顾不得别的,还跟小时候一样拉住了桃华的衣袖:“伯祖父说,母亲……就是这几日了……”
蒋府里已经准备了棺木和寿衣,一是为着冲喜,二也是为了事到临头不致手忙脚乱。自然,就曹氏的病来说,后者才是最主要的。蒋柏华自己也明白,他还悄悄去看过那寿衣,深且重的颜色,厚厚的叠起来放在那里,透着一种冰冷的让他害怕的感觉,却又解释不清。
桃华叹了口气,有点困难地将他拉到身边搂了搂:“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太太——大限到了,好好送她去,也是少受些苦……”
蒋柏华眼圈红了,点点头,想抱住桃华的腰,又不敢碰她的肚子。偏巧这时候肚子里的孩子似乎不大喜欢这悲情的一幕,蹬了桃华一脚,把长夹袄的下襟都鼓起一小块来,吓了蒋柏华一跳:“姐姐,这——”
“是你的小外甥在里头翻身呢。”桃华拉着蒋柏华的手轻轻在凸起来的地方摸了一下,“这是他的小脚丫。”
毕竟是小孩子,蒋柏华的注意力不由得被吸引了过去,虽然根本不敢用力,却也小心翼翼地碰了一下:“他还会翻身啊。”这可是在肚子里呢。
“当然会啦。”桃华等着小东西的脚丫缩回去,这才领了蒋柏华慢慢往里头走,“他五个月的时候就会伸手踢脚了,现在快要出来了,当然会得更多。”
“可是——”蒋柏华低头看看桃华的肚子,觉得其实也没有多大,“他怎么翻得开呢?”
桃华笑道:“他还小得很呢。等生下来你来看,还没有一只猫大呢。”
蒋家不养猫,但蒋柏华当然是见过猫的,想一想猫的大小,再看看桃华的肚子,终于露出一点儿小孩子的傻样:“这么小——爹爹从前也这么小吗?姐夫也是?”尤其是沈数,人高马大的,居然也有不如猫大的时候?
薄荷在后头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桃华也笑了,在蒋柏华脸上捏了一把,觉得手感是大不如从前了:“你以前也是这么小,现在还不是长大了。再过几年,就要跟爹爹一般高了呢。”蒋柏华从跟着沈数练武开始,个子的确是高了些,男孩子本来发育得晚些,照这个趋势,将来定然是比蒋锡要高的。
“只是,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才行。”桃华又摸了摸弟弟瘦下来的小脸,“就是太太,也不想看你如今这样子。”
跟出来的山药低下头,暗想太太恐怕还真不是这么想的。曹氏虽说对这个儿子看重,可她看重的方式就是恨不得时时刻刻都把蒋柏华拘在身边,才不会考虑他有没有吃好睡好呢。
不过人都要死了,还是蒋柏华的亲娘,山药自不会嘴欠地多说什么,只低头引了桃华往正院里去。
蒋锡自东北回来,一直在家中修订《草药纲》,这会儿也守在正院里,身边侍立着白果。
白果已经换了妇人的妆扮,穿一件样式简单的湖蓝素面绸袄,右颊上有一条寸把长的暗红色疤痕横过半张脸,虽然肌肤晒得有些微黑,看起来仍旧十分显眼。不过她自己似乎并不在意,不但没有用厚厚的脂粉去遮盖,甚至站在那里时都并没有刻意偏转头隐藏这疤痕。
见了桃华,白果就在蒋锡背后行了个礼,神态恭敬,却没有上前来搭话。桃华也只对她点了点头,就向蒋锡道:“爹爹,眼下怎样了?”
蒋锡的神态之中也有几分悲哀。毕竟也是七八年的夫妻了,虽然曹氏越来越变得让他难以接受,甚至相看两相厌,然而人之将死,那些劣行不免都渐渐淡去,只剩下了当初刚刚结缡之时的柔顺体贴。
“怕是不行了……你,你去瞧瞧吧。”蒋锡看了一眼陈燕,拉了桃华走到一边,低声道,“她口口声声,只说燕姐儿还没有安排……”叫了桃华来,就是为了陈燕,若说曹氏有一千条不是,对陈燕也算是尽了慈母之心了。
桃华淡淡道:“我去与她说。”陈燕既然已经离了蒋家,她是绝对不会再去安排陈燕的亲事的,曹氏将死,看起来的确可怜,然而说句残酷一点的话,她上辈子在医院里送走了多少病人,比曹氏这样把自己作死的更可怜得多。见得多了,心总会硬一点的。
曹氏躺在床上,一条夹被盖着她,竟然看不出起伏来。高枕是已经不用了,只在她头下垫了一条卷起来的布帕子。头发也掉了许多,只剩下稀薄的一层散在床上,衬着一张蜡黄的骷髅一般的脸,若不是眼睛还半睁着,真会让人以为这已经是停尸了。
“桃姐儿——”曹氏动了动,从喉咙里发出沙哑的声音,“你,你还是来了……”
桃华扶着腰,在床边椅子上坐了下来:“我来看看太太。”
“是,来见我,最后一面的吧?”曹氏的声音像生了锈的门轴似的,转一转就要停一停。
桃华并没有否认:“我知道太太挂念柏哥儿。不过太太可以放心,这是我弟弟,我自然会照看的。”
“那,还有——”曹氏的头竟然抬起了一点,殷切地注视着桃华,“燕姐儿,她,她也是你,你妹妹。”
“燕姐儿姓陈。”桃华淡淡地道,“我给她备过了嫁妆,又替她办了和离,已经做得够多了。”
“可,可她现在……”曹氏急得把头又抬起了一点,“桃姐儿,你就,再帮她,最后一次。”
“和离已经是最后一次了。”桃华声音平淡,语气却坚决,“看在太太为蒋家生了子嗣的份上,我再许个诺:若是日后燕姐儿有什么伤身殒命的大事,我可再帮她一回。若是太太要把这个许诺用在给她安排亲事上,那成亲之后她是死是活,我就再也不会过问了。太太自己选吧。”
曹氏睁大了眼睛,却说不出话来。她很想选后者,若是现在桃华出面给陈燕安排亲事,那必然是能嫁进官宦人家的。然而想想陈燕在刘家的下场,她又不敢说了。若是陈燕日后再落到那种地步,桃华不管,她岂不是只有被活活折腾死这一条路?
再说,桃华看起来就是不情愿的样子,若是她有意给陈燕说一门不好的亲事……曹氏一时间心中涌起无数的念头,在心口冲来撞去,撞得她心头狂跳,眼前发花。恍惚间看见桃华已经起身出去,却是换了陈燕进来。
陈燕在外屋扒着门听着,虽然桃华声音并不大,但屋里静得落针可闻,究竟说了什么她也听了个八九成,不由得又是失望又是凄惶,见了曹氏的模样,眼泪顿时落了下来:“娘——这可如何是好?”莫非,她好不容易来了京城,最后还是得回去嫁给那个快四十岁的男人吗?不对,若是曹氏现在去了,她还要守孝三年呢!
曹氏勉强抬起手来想去摸摸女儿的头发,手才伸出去就被陈燕紧紧抓住了:“娘,你,你要打起精神来,你要好起来啊!”她已经快十七岁了,再守孝三年,就是二十岁的老姑娘,到时候,恐怕连这样快四十岁的男人都不好找了啊!当时在无锡,她为什么不答应这桩亲事呢?若是那时候出了嫁,现在倒不必怕了。
“我——”曹氏想说什么,可一句话卡在喉咙里,只觉得身子一软,仿佛从高处坠落下来,向着黑暗之中一直沉了下去……
桃华从曹氏屋里出来,就听见里头陈燕哭喊起来,不由得微微摇了摇头。曹氏只是吊着一口气,现在见过了她,这口气一松,人只怕就要昏迷了。之后用不了多少时间,她就会在昏迷之中去世,即使再抢救也没有意义了。
“桃姐儿——”蒋锡显然也是明白这一点的,微微红着眼睛看着桃华,“你太太,她是……”
桃华扶住父亲的手臂:“爹,节哀。”蒋锡终究是个心软的人,曹氏这一去,怕是他也要伤心些日子,其实看他现在的样子,就跟刚从东北回来时那神采飞扬的模样相去甚远了。
“哎,爹知道,爹知道。”蒋锡叹了口气,嘴上说着知道,却又情不自禁地道,“想当初她刚来咱们家的时候……还有燕姐儿那孩子,那时候多乖巧孝顺……”怎么就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呢?
“老爷——”白果适时地打断了蒋锡的回忆,“姑奶奶是双身子的人,可不能在这院子里站久了……”
“对对对!”蒋锡被她这一提醒,就把从前那点事抛到了脑后,“快,去屋子里坐着。你这——什么时候生啊?”虽说是父女,问这种问题还是有点不大自在。
桃华微微对白果点了点头,扶着蒋锡走出了正院。有了白果,至少蒋锡以后的日子会过得比从前更自在舒服一些。
正如桃华所料,曹氏这一昏迷过去,就再也没有醒来,第二日午时就去了。
如今蒋锡也是京城之内的名人,蒋府当家主母过世,前来吊唁之人也不少。桃华并没有再回去,只有沈数代替妻子去上了一炷香,又宽慰了一下披麻戴孝的蒋柏华,这才回了郡王府。
“等过了七七,棺木回了南边,我看不如把柏哥儿接过来住几日。”沈数回到郡王府,照例先换过了衣裳才进桃华的屋里,“那时候你也该生了。”
曹氏的灵柩会送回无锡蒋家祖坟下葬,陈燕将扶柩回南,去自己庄子上守孝。至于她今后要走哪条路,蒋家除了蒋柏华之外,大概不会再有人去关心了。
“还是等我坐完月子吧。”桃华叹了口气,“家里还有爹爹,总归还是有人陪的。”
夫妻两人正说着话,玉竹从外头进来:“王爷,王妃,宫里头来人,说太后从石阶上跌了下来。”
“太后?”桃华诧异地扬起眉毛。太后出行身边不知有多少宫人内侍围着,怎么可能就从石阶上跌下来?
玉竹连忙点头:“是。不过太后似乎也并未跌伤,说是陆婕妤奋不顾身挡在太后身前,自己跌伤了腿,太后就跌在她身上,反而没什么大碍。”
沈数嗤地冷笑了一声,桃华一怔,随即明白了过来:“这就是太后给盈儿升位份的理由?”宫里头最尊贵的无过于帝后与太后三位,陆盈有舍身救驾的功劳,升一级也算名正言顺。
“常见的把戏了。”沈数不屑地道,“我原本还以为,陆婕妤是江南人,要让她演一出荷花池里救人的把戏呢。想来这时候水还是冷的,也没人敢真往水里跌。”
桃华被他说得险些笑出来,又连忙忍住了:“咱们得进宫去瞧瞧吧。太后总归是受了惊吓。再说,盈儿的腿伤我也得看过了才能放心。”
沈数耸耸肩膀:“太后现在定然是受惊过度心有余悸,至于陆婕妤的伤,太医也定然会说得重一些的。”
桃华忍着笑起身更衣:“那咱们就去看看,你究竟说得对不对。”
沈数显然是个预言帝,因为所有的一切都跟他说的丝毫不差。
寿仙宫里,太后头上戴着抹额,斜倚在迎枕上,一副受惊过度的模样。旁边宫人们跪了一地,为首的青玉正在向皇后回话:“奴婢们该死,万没想到那石阶上有些青苔未除干净,让太后滑了脚……幸好陆婕妤反应得快,不然——奴婢们万死莫赎……”
皇后竖着眉毛道:“如今陆婕妤扭伤了脚,你们就没错了不成?陆婕妤可是给皇上育有皇子的人,她若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你们也一样万死莫赎!”
太后半闭着眼睛,有气无力地道:“陆氏到底怎样了?”
皇后忙道:“太医正在诊治。虽说扭伤不轻,但她到底年轻,好生休养必定无事的。”
“今日多亏了她,不然——”太后叹了口气,“要好生赏她。”
“救了母后,这自然是要重赏的。”皇后一脸正直的模样,“那些金银珠宝的也不稀罕,儿媳的意思,难得她这样孝顺忠心,正该好生表彰,不如升她做修仪吧。”
“升位份?”太后睁开了眼睛,“这未免有些……”
桃华坐在一旁,看太后眼角余光往自己这边飘了一下,就知道这时候该自己说话了:“母后的安康比什么都要紧,陆婕妤立下这样的大功,理当重赏的。如此也是告诫世人,皇家如此看重忠孝之道。”
这话说出来桃华自己都觉得肉麻,然而做为陆盈的闺中好友,她是理所当然该替她说话的。
皇后嘴角不悦地撇了撇。虽然这是早就安排好的,太后叫了蒋氏进宫来,本就是要让她替陆氏说话。然而她听见蒋氏开口心里就不自在,简直想连升位份的事都做罢。
然而这事可不是她使小性子的时机,皇后也只得压下心里的不快,板着脸道:“安郡王妃说的是。过几日本宫就晓谕六宫,升陆婕妤为修仪。日后若也有人似她这般忠孝,本宫同样重赏她!”
☆、第231章 结盟
陆盈从婕妤升为修仪,名正言顺地掌了秋凉殿,算是结束了这场“皇子究竟交给谁抚养”的大战。
宫中有妃嫔升位份,还是升为九嫔这样的高位,是件大事,当然消息很快就传出了宫外,引来无数议论。
所以说有些事根本就是掩耳盗铃,基本上大家都跟沈数一样做出了判断:这根本就是太后和皇后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为的就是不让袁淑妃得到这个皇子。毕竟皇帝在新春第一日就捉拿了一个宫人的事儿到最后也没瞒住,虽然捉的是谁并未公开,但袁淑妃宫里少了哪个宫人,只要稍稍有心都能打听出来。而捉她是为了什么,那更是人人都猜得到的了。
不过遮羞布这种东西究竟有没有用,要看它究竟是谁盖上的。即使大家都在背后撇嘴翻眼地指指点点,中宫诏令一下,陆盈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修仪,其位置甚至在赵充仪、王充容和蒋充媛之上,仅次于袁淑妃和于昭容了。
秋凉殿里顿时人来人往,热闹得不成。探病的,道贺的,真心的,假意的,把个秋凉殿搞得跟东西二市似的,人声不断。
当然,赵、王、蒋三位的宫里,也颇有些人别有用心地前去拜访,都想看看她们对这位新升上来毫无根基却压在自己头上的陆修仪有何看法。
春华殿里静悄悄的。赵充仪坐在窗前,面前几案上摆着一盆素心兰,半开的花苞散发出淡淡的幽香。美人对名花,从外头看去的确是能入画的美景。不过如果有人在屋内,大约就不会这样觉得了。
“皇后不单是要抬举陆氏,还要踩我的脸面。”赵充仪姣好的脸上神色冰冷,“陆家算什么,就算她生了皇子,也爬不到我头上去。皇后这般做,是连咱们赵家的脸一起打了。”
她对面坐的是她的长嫂赵大奶奶,闻言叹了口气:“这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今你哥哥在任上也是寸步难行,总有人给他使绊子。”
赵充仪涂着蔻丹的长指甲一动,硬是把一朵花苞掐了下来:“咱们家不能总这样了。”
“那能怎么样呢?”赵大奶奶面有愁容,“说实在的,不是臣妇泄气,咱们家论底蕴,实在是及不上于家的。”
赵充仪咬牙道:“于家也不怎么样!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