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桃华_朱砂-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华郡主这行为实在不大有规矩,然而她身份尊贵,苏夫人都不敢推辞,蒋家除了感叹几句也毫无办法,只能备了几样药给桃华带着,第二日一早去了苏家。
苏夫人见了桃华颇有些惭愧:”实在是——”叫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来照顾她肚里的胎儿,实在是有损姑娘家的名声。
桃华大大方方摆了摆手:”夫人快别这么说,身子要紧。那马车里可厚厚放了垫子?夫人放宽心,不必紧张。有孕也并不是不能出门,只要夫人自己注意些,若有不适,立刻告诉我。”
苏夫人拉着她的手连连道谢,转头就叫落梅:”把那支桂花钗拿来。”
落梅早就备好,立刻托上个扁匣,里头却是一枝玉钗。通体青白,钗头上却有一大块黄色玉皮,恰好雕成一枝桂花。本是一块有杂色的玉,经匠人巧心雕琢,却成了这般精致传神的钗子。钗身光滑润泽,显然主人十分心爱,经常摩挲所致。
苏夫人不管桃华推辞,亲手将钗子给她插上,左右端详笑道:”虽说还未到八月里,也不算不应景了。何况也配你这条裙子。”
桃华今天穿了件宝蓝色夹袄,下头一条浅黄色裙子,的确跟这钗头上的桂花颜色有些相似。苏夫人紧握了她的手不让她将钗子取下来,郑重道:”你若这样客气,我也不敢劳动你了。再耽搁下去,只怕赶去郡主那边也要迟了。”
桃华只得谢了,两人上了马车,便往驿馆那边去。
南华郡主的马车是早已备好,宽大华丽,在驿馆门口引得来往行人都不禁注目。只是郡主还在驿馆之中,苏夫人少不得又要下了马车,带着桃华进去行礼。
南华郡主见了桃华倒有些兴趣:”这是哪里来的漂亮小姑娘?莫非是你妹妹不成?”
苏夫人忙欠身笑道:”说是妹妹,亦无不可。”将当初苏老夫人路上不适,被蒋家所救之事简单说了几句,又道,”前些日子她为着父亲出行在寺里许了愿,这次正要去还愿。妾身是个闷葫芦,想着她会说笑,便大胆携她同来,能替郡主解闷也是好的。”
南华郡主听了,先是有些不悦。她不是傻子,听苏夫人说是行医人家之女,便知道其用意何在。在她看来,苏夫人一个七品县令之妻,能得她邀约已是万千之幸,居然还带个懂医药的丫头来,实在是张狂。然而转念一想,如此一来苏夫人即便有什么不适,也与她无关,倒落得清净,因此便又笑了:”谁说你是闷葫芦了。”
几人说笑着起身出门,才到马车边上,就见一个穿宝蓝色锦缎夹衫的少年站在马车边上,身边跟了个青衣童子,见了南华郡主便笑唤道:”母亲。”
桃华早就侧过身去避到苏夫人身后,眼光一掠却发现那青衣童子正在悄悄地往马车后头退。若是不退也罢了,这一退倒引起桃华注意,多看了两眼蓦然觉得有些眼熟,正在思索,那青衣童子也偷偷摸摸地拿眼来看她,目光一触又连忙躲开。
就这么一下子,桃华突然想起来了——那日在惠山寺,扒着墙头问茶的不就是这个家伙吗?闹了半天居然是江家的下人。可南华郡主显然是没去过惠山寺,这么说,那天该是这个少年带了小厮去的?
桃华这么想着,南华郡主已经向苏夫人笑道:”这是我小儿子,陪着我出来的。前几日为着我身子不适,又想那惠山寺里的惠泉酒,这小子竟自己跑了去,不单带了酒,还向寺僧讨了什么新茶,喝着好,又特地去茶行买了给我带回来。也不知是不是那酒喝上瘾了,今日又闹着要跟我一起去了。”
”原来是二公子。”苏夫人极口夸赞,”这般好人才,又难得如此孝顺,时刻惦记着郡主。不是我说,谁若有个这样的儿子,只怕做梦都要笑醒。郡主真是有福气。”
这虽是奉承,却也不是虚话。江恒今年十六岁,相貌俊秀,颇通诗书,又没有纨绔之气,说个玉树临风并不为过。何况在南华郡主眼里,小儿子简直完美无缺,听了苏夫人的夸赞,顿时一脸笑容,嘴上还要谦虚几句。
桃华站在苏夫人身后,只管低着头,直到苏夫人要上马车,这才跟着过去。南华郡主并未把个行医之家的女儿放在眼里,根本就不曾向江恒提她一句,故而江恒也不曾注意后头还站了个人。只是这会众人走动起来,他才发现苏夫人身后有个少女,穿着虽简单,却又不是丫鬟打扮。正要再看一眼,就觉得小厮青盏在身后轻轻扯了自己一下,低声道:”公子,这姑娘是那天旁边禅院里的……”
江恒那天还真没看清楚桃华三人的模样。在泉水边时三人都戴着帷帽,在禅院中又是坐在树下,只有蒋燕华面朝竹墙,然而她总习惯低着头,也看不清楚眉眼。后来桃华一转头,他又嗖地一下蹲下了,所以只记得她的声音,却不知道人是何面目。
这会儿青盏一说,江恒的目光忍不住就看了过去。
☆、第22章 拜佛
桃华今日穿了一件宝蓝色长袄,上头用银线散绣着小碎花,在日光下便冲淡了宝蓝色的厚重感,配上暖色调的裙子,倒明亮起来。她身材上随了生母李氏,纤细高挑,不像江南一带的女孩子那般娇小,穿起这种长袄来特别显得好看。
也真是巧得很,江恒今天穿的也是宝蓝色衣裳,衣料虽是素面,线里却夹了银丝,阳光下也是星星点点,居然与桃华的长袄瞧起来有些相似了。
江恒本来只打算看一眼,然而看见她的衣裳,就忍不住目光上移,又多看了一眼。这一眼看过去,恰好桃华也向他看过来,两人目光一对,江恒不由得微微呆了一下。
要说桃华穿越过来最满意的事,当然就是得到了蒋锡这个好父亲,第二满意的事,就是自己的相貌了。不知是巧合还是怎么,她的模样跟上辈子的陶华有五六分相似,只有一双眼睛不同,眼尾微微上扬,大而明亮。就这么一点儿改变,却让她整个人都脱胎换骨了似的,明艳动人。
据蒋锡说,桃华的眼睛是像了她的生母李氏,但她有两道笔直的眉毛,却又比李氏多几分英气。因着在外头走动得多,尽管戴了帷帽,仍旧免不了要晒到阳光,故而比起时下流行的雪肤美人来,略嫌肤色深了一点儿,然而那从里到外透出来的红润之色,却是那些闷在屋子里不出门的女眷所没有的,真称得上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仿佛一朵在路边盛开的花,透着勃勃生机,比之江恒在京城中见过的高门大户中那些娇养的女孩儿,完全是两般风格。
南华郡主走到马车边上,才发现儿子没有跟上来,转头便见江恒正注视着苏夫人带来的那个蒋家姑娘,不由得眉头一皱。
其实江恒也只是看了几眼而已。他跟着南华郡主,小时候还经常入宫,后宫的嫔妃见过不少,皆是美貌动人。桃华虽然生得明艳,但十二三岁初初长开,也还没到艳压群芳的程度。江恒完全是因着有惠山寺那一面之缘,才多看两眼,偏偏就被南华郡主看见了。
桃华目光跟江恒一对,立刻若无其事地低下头去,装出一副根本没有认出青盏的模样。江恒见她低头,也意识到自己略有些失态,马上移开了目光,笑嘻嘻转头去扶南华郡主:”母亲小心脚下。”
苏夫人在自己的马车边赞道:”二公子真真是孝顺体贴。叫人看着,真是羡慕。”
若是别的时候听了这话,南华郡主必然欢喜,可是她方才看见自己儿子盯着那医家女看了好几眼,心里便生出些猜忌来——这苏夫人特意带了个美貌女孩儿过来,莫不是在打她儿子的主意?
倒也不是南华郡主多疑,实在是以前遇到的这种事多了。南华郡主本是皇室血脉,又是太后面前的红人,郡马虽然未曾出仕,长子江悟却已供职于行人司。行人司官衔不高,却也能近天子,等闲勋贵子弟还进不去呢。
江家既有靠山又有出息,江恒打从十二岁开始,就已经被当做择婿的目标了。到了他十四岁,出落得一表人材,又肯读书,就更教人眼红了。那有规矩的人家,不过是递口风到南华郡主或太后面前,也有些没脸没皮的,便带了女孩儿过来,想方设法地要让江恒看见。此次南华郡主出京,江恒随行,也不完全是因着孝顺,还有想躲着京城里那些人的意思。
南华郡主心里生疑,看桃华就不顺眼起来,心里一动,倒对桃华招了招手:”蒋姑娘到我的马车上来。你是本地人,这一路上也给我讲讲风景。”
她发了话,桃华也只能叮嘱薄荷仔细看着苏夫人,若有不适立刻要说,这才独自上了南华郡主的马车。
南华郡主这马车是从京城里一路赶过来的,因为考虑到旅程中路况复杂,并没有用那种按制的宽大马车,而是格外缩小了一半,只用两匹马拉。然而马车内部却极尽工巧,且不说各种陈设,单是减震就做得非常好,出了城门上城外的土路,都不太能感觉到颠簸。
不过这么舒服的马车,桃华坐得可不大舒服。南华郡主说是叫她上来讲风景解闷,可是桃华指了几处,她都冷冷淡淡爱搭不理,倒是不时地用尖锐的目光在桃华身上扫来扫去,仿佛要把她解剖了似的。
如此几次,加上车已经出了无锡城门,桃华也就沉默了。可是她不说话,南华郡主倒又开口了:”我方才忽然想起来,苏夫人说你家姓蒋,又是在无锡行医多年的——我怎么记得先帝那个时候,宫里有个太医也姓蒋的,伺候当时的贤妃生产,结果出了事的……”
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然而又不能不答。桃华只得点了点头:”郡主记得清楚,那太医就是先祖父。”
”啊!”南华郡主故意地提高了声音,”那你们蒋家如今还在行医?”
”并没有行医了。”桃华淡淡回答,”当初先帝亲口说过,蒋家不可再行医,所以如今只是开个药堂,卖些祖传的跌打酒等成药。”
”是吗?”南华郡主靠着柔软的马车座椅,不怀好意地问,”那今日苏夫人为何要带你前来呢?我瞧着你也不像是很会说话的样子。”
不讲理的病人家属,桃华上辈子也不是没遇到过,丝毫也不动气:”苏夫人虽来无锡数年,但毕竟不是本地人,只怕郡主若问起一些风景掌故,她无法回答,不能让郡主游玩得尽兴。民女虽然笨嘴拙舌,但时常在外走动,知道得多些,所以才携了民女前来。”
她一边说一边琢磨。刚才进驿馆拜见的时候,南华郡主看起来还挺高兴的,还夸了她一句漂亮。怎么这才出个门而已,态度就三百六十度大转变,难道是才想到苏夫人带个医家女来的用意,心里不悦起来?
饶桃华怎么想,也没想到是因为江恒多看她那两眼引发的麻烦。实在是江恒也并没有多么失态,如果以上辈子的时间计,江恒看她那几眼加起来连半分钟都没有,谁知道就那么不巧被南华郡主看见了呢?
”时常在外走动?”南华郡主还不打算放过她,”怎么,你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还经常在外走动?”
”是的。”桃华坦然回答,”高门大户的闺秀们,自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平民女子则没这许多规矩,且生活所迫,为了生计也是免不了的。即如郡主今日去的惠山寺,到了初一十五,寺中做法会的时候,寺外便有集市,其中不乏前来卖各种绣品或小食的女子。民女家中虽然不致有衣食之迫,但因兄弟还小,父亲忙不过来,所以也时常替父亲分忧,去庄子或药堂走一走。”
她说得如此坦荡荡,南华郡主反而没话说了。要说她不守规矩吧,桃华已经明言,平民女子生活所迫,根本没这些规矩好讲。何况她是因为兄弟小,要替父亲分忧,说到底这是孝道,正是本朝最推崇的东西,就算是失了规矩,一个孝字也足够抹掉了。
南华郡主有些憋气,正打算着再拿蒋家当年的事来说一说,文氏倒了一杯茶送过来,含笑道:”母亲先喝口茶。二弟带回来的这玳玳花茶果然是好,这几日媳妇有些胃口不开,喝了这茶倒觉舒服了许多呢。”
江恒策马在南华郡主的马车边上跟着,也隐约能听见里头的声音。虽然不是每个字都能听清,却也听见了蒋家、贤妃、在外走动这些字眼。南华郡主是他亲娘,他又如何不了解自己亲娘的脾气,必定是这位蒋姑娘哪里惹她不悦了——就是江恒也万没想到,是自己多看那两眼给桃华招来了麻烦——于是俯身敲了敲车窗,笑道:”母亲,这外头空气好生清新,别闷在车里,卷起帘子也凉爽些。”
心爱的小儿子开口,南华郡主也只得让丫鬟半卷起车上的纱帘,冲着儿子道:”别只贪凉爽,仔细吹了山风头疼。”她一边说,一边用眼角余光观察着桃华,却见桃华把脸偏过去,不看江恒,反倒是看着文氏的方向,心里才稍稍放下了一点。
桃华倒并不是全为了避嫌,而是因为听文氏说胃口不开,所以细细看了一眼她的脸色。
文氏今年二十三岁,说起来正是青春妙龄,容貌也十分秀丽,可是不知怎么的,眉间已经有了一条细细的竖纹,虽然还不太明显,但也足以证明她时常蹙眉。且不知是因为出门在外劳累还是怎么,眼下有着极淡的青黑色。桃华觉得她皮肤似乎也不够有光泽,但因敷了脂粉,看不清楚。
总之,依桃华看来,文氏似乎日子过得并不轻松,跟南华郡主那满面红光的模样一比就比出来了,可见高门大户里的媳妇是不好做的,尽管珠围翠绕,可是烦心事也不知有多少。如此说来,南华郡主用不着玳玳花茶,文氏倒真是应该饮一点。
南华郡主跟江恒说了好几句话,眼角余光瞥见桃华始终没有转过头来,心里又满意了一点儿,暗想或许苏夫人并没那个意思,再跟桃华说起话来,语气就和缓了许多。
桃华想不明白南华郡主这态度变化究竟是个什么原因,但这样的贵人就算喜怒无常,她这样的身份也只能听着,拿出当年刚工作的时候对付挑剔上司的耐心,一路奉承到了惠山寺。
等进了惠山寺,桃华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惠山寺得到通知说郡主驾临,特意谢绝香客,专等南华郡主一行人到,由主持亲自接出山门,将人迎入寺中。
这就没桃华什么事了,自有住持和迎客僧人为南华郡主讲解寺中典故,并带领她参拜菩萨,抽签讲经。文氏和江恒自然一左一中随侍在旁,桃华顺势退到后头,去照看苏夫人。
苏夫人还好,虽然在马车里颠簸得有些恶心欲吐,但落梅早备下了腌梅子,含了几颗便压了下去。这会儿下了马车,被山风一吹,顿时心清神旷,半点也没有不适了。
”夫人身子好。”桃华看苏夫人脸色不错,也放了心,”我瞧着,比江少夫人脸色还好些。”
苏夫人轻咳了一声,落后几步,压低声音:”江少夫人也不容易。她进门时间比我还久些……”
桃华顿时明白了。同样是数年无出,南华郡主这个婆婆,一看就比苏老夫人要难伺候多了。
苏夫人朝文氏的背影投去同情的一瞥,没有再说话。她不比桃华,小门小户的也无从知道这些官宦勋贵人家的八卦,苏县令得官前也住在京城,虽然苏夫人本人不曾见过南华郡主,对江家的事却是有所耳闻的。文氏这个少夫人,实在当得比她艰难多了。
南华郡主本是皇家血脉,又得太后宠爱,虽然郡马本人无官无职,仍不妨碍她自视甚高,当然也对两个儿子颇为自傲,在择媳上自然是十二分地挑剔。
文氏娘家只是翰林,说着清贵,实则是清贫。这样的人家本来根本不能入南华郡主的眼,无奈江悟自己偶然在踏青时遇见,一见钟情。那时候江悟本人尚未得官,也不过就是个秀才罢了,南华郡主再尊贵,也没个爵位能传给儿子,所以江恒要想如南华郡主所想挑个名门闺秀为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南华郡主看中的几个姑娘,都被婉拒了,江悟又苦求着她,最后无可奈何,只得聘了文氏。刚进门的时候还好,大概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江悟在三年之内连中了举人和进士,得了行人司的职位。可惜好景不长,文氏在这三年里都没半点动静,南华郡主就有点急了。
随着江悟得了官,南华郡主看文氏这个儿媳就更觉得门不当户不对了,偏偏她还生不出来!南华郡主几次想给儿子纳个妾,都被江悟自己推了。随着时间推移,江悟越护着南华郡主,她就越看文氏不顺眼。这次出门,文氏被她以拜佛求子的名义拉了出来,一路上可没少受气。连疲劳加受气,脸色能好就奇怪了。
当然这些话可不能在这里说出来,苏夫人也就只能暗中同情一下文氏,望她这回拜过佛,回了京城就能怀上一胎,那就最好了。
南华郡主进了寺庙倒是极为虔诚,也顾不得跟苏夫人说话,亲执了香,一处处正殿偏殿的拜过去。文氏当然要跟着处处参拜,直拜到观音殿,南华郡主拜了起身,文氏正上前参拜的时候,一个嬷嬷从外头悄悄走了进来。
这个嬷嬷本是跟着南华郡主来的,刚才进了寺里就离了众人不知去哪了,这会儿忽然出现,将一张纸条递给了南华郡主。南华郡主看过之后,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看着文氏也拜过,忽然咳嗽了一声,指了身边一人:”琥珀,你也去拜一下。”
文氏刚站起身来,闻言就怔住了。
这里是观音殿,观音众相中便有送子观音一相,惠山寺塑的虽然不是送子观音像,但拜观音仍旧有特殊的意义。而琥珀一个丫鬟,又是个姑娘家,南华郡主叫她跟在文氏后头拜,这意思可就不同了。
琥珀自己只觉得浑身腾地一下都热了起来。文氏多年无孕,南华郡主早就想给江悟房里放个人了。琥珀是她身边丫鬟里头容貌最出挑的,南华郡主言语之中隐隐也露了意思,是想把琥珀给江悟,只是江悟推三阻四的不肯,这事才一直未能成功。万没想到今天南华郡主会直接发了话,这跟在文氏后头拜观音,恐怕等回了京城,事情就定下来了。
果然南华郡主咳嗽了一声,转头看着文氏:”老大家的,琥珀在我身边七八年了,是个守规矩的。我瞧着她身子也好,是个好生养的。方才我请住持给她看了看八字,也有子女缘。你到现在还没消息,就先把她领回去放在屋里,若有了动静,保不准也就能替你带个孩子来了。”
文氏站在那里,一时不知如何回话。婆母想给丈夫纳妾不是头一回了,虽然都被丈夫婉言推辞,可她的肚子一直没动静,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这次婆母出京,要她也随行,她心里就绷着一根弦,连夜里都睡不着。万没想到怕什么来什么,婆母这次根本是连商量的意思都没有,直接就让人看了琥珀的八字,这是必要把人塞进来了。
文氏这一迟疑,南华郡主眉毛已经要立起来了:”怎么,你是不愿意?你进了江家门几年了,自己不生也不让恒儿收人,这是要他绝后吗?”
文氏这两天本来就有些隐隐的头疼胸闷,刚才先在马车上颠了一路,又起起跪跪的拜了半天,现在被南华郡主的话憋得难受,两边太阳穴顿时疼了起来,还要勉强支持着回答婆母的话:”儿媳并不敢……”
”这还差不多。”南华郡主见文氏伸手按着自己两边额头,哼了一声道,”可是头疼?定是这些日子有些上火,回去抓些清火的药吃吃才好。”说罢对琥珀看了一眼,琥珀急忙上前,喜滋滋地在蒲团上跪下,执香拜了下去。
☆、第23章 有孕
苏夫人和桃华站在殿外,无比庆幸自己刚才没有跟着进去。
”我们去那边吧……”苏夫人低声说,转身就要走开,佯做去看一株罗汉松,心里却暗暗叹息。莫怪婚姻要讲究个门当户对,君家妇本已难为,何况低门高嫁,在婆母面前便是毫无脸面。
两人才一转身,便听文氏身边的丫鬟一声惊呼,转头看时,文氏竟软软倒了下去,被两个丫鬟用力扶住。南华郡主气得脸都红了:”好好好,我才说了一句,竟晕起来了!”
”母亲——”江恒方才在旁边也十分尴尬,兄长房里事,他一个做弟弟的听都不该听,只得退到殿角去看四壁的佛画。这会儿见嫂子晕倒,这才过来。文氏这嫂嫂素性温和周到,与兄长又是夫妻相得,母亲这样硬梆梆地塞人过去,江恒也觉得有些不妥。
南华郡主更是恼怒:”此事你不要说话。”真是反了。南华郡主自觉容忍了儿媳进门五年都不曾生养,已然是仁至义尽,想不到今日才说给个人,儿媳便晕倒了。她不信文氏是当真晕倒,只当她装模作样,当下便打定主意,除了琥珀之外,回去之后要再给儿子物色一个好的,房里至少放上两个人,才像个大家公子的作派。
文氏的两个丫鬟却知道自家主子并非做假。这两个都是文氏带过来的陪嫁,顾不得南华郡主如何,连忙扶住了文氏连声呼唤,文氏才睁开眼睛,只觉得头疼胸闷,恶心欲吐,碍着南华郡主怒气冲冲在一旁看着,只得勉强忍耐住了,低声告罪。
”母亲,让嫂嫂先去禅房里歇一歇吧,想来是这些日子不曾休息好,方才一路拜过来又累了。”江恒不忍心看着文氏这样脸儿黄黄地站着,低声劝南华郡主。
南华郡主仍是怒冲冲的:”我也是一路拜过来的,哪里就累着了!偏她金贵不成?我倒要问问,哪家儿媳比婆婆还要娇贵了!”
桃华站在殿外,看着文氏摇摇欲坠,只靠两个丫鬟扶住了,忽然低声对苏夫人说:”夫人能不能悄悄对江少夫人说一声,让我给她把把脉?我瞧着,江少夫人的确是不适。”
苏夫人心里也同情文氏,闻言便让落梅去跟文氏的丫鬟说一句:”不要高声,只说请江少夫人退出来在这里坐一坐,让蒋姑娘悄悄替她诊一诊脉。”
落梅也是知道蒋家前事的,点头便进殿去,低低在文氏的一个丫鬟耳边说了几句。谁知那丫鬟也不知是糊涂还是没听懂落梅的意思,居然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冲着南华郡主便跪了下来:”少夫人是这几日忧心郡主的身子才累着了,绝非装病。郡主若不信,让外头蒋姑娘给少夫人把把脉便知,她也觉得少夫人的确不适呢。”
这一下子苏夫人、桃华,连带着落梅都是愕然了,谁也没想到文氏这丫鬟竟是这般,为着救自家主子,居然转头就把别人卖了。
”这丫头怎么——”苏夫人才说了半句话,南华郡主的目光已经冷冷地转过来了:”蒋家不是不行医了么,怎么蒋姑娘还会诊脉?”
到了这份上,桃华已经骑虎难下,暗恨自己不该多事。早知道文氏的丫鬟如此混账,就不该同情文氏。可是眼看文氏好端端一个女子,只因为没有生育就落到如此地步,又忍不住有些义愤。最重要的是,文氏很有可能——若是如她所想,文氏现在应该马上躺下来休息才对。
心里骂着,桃华脚下已经走进了殿去,对南华郡主行了一礼:”不敢说会,只是家父日常也为家母诊脉,民女也学了一点儿。虽不曾去外头行过医,但看少夫人这样子,跟家母有些相似,该立刻休息,所以大胆多嘴,请郡主恕罪。”
南华郡主冷笑了一声:”你这般关心本郡主的儿媳,本郡主该谢你才是,何罪之有啊?那就请蒋姑娘给少夫人诊诊脉,看少夫人究竟是哪里不适,若是诊得清楚,本郡主有重赏。”
文氏听南华郡主阴阳怪气的声音,不由得狠狠瞪了一眼刚才说话的丫鬟,转身就要向南华郡主请罪:”只是儿媳自己不当心,昨夜睡得不好,今日才有些气虚,母亲恕罪。蒋姑娘医药传家,医者父母心,见人晕倒难免不忍罢了。”
文氏方才在马车上听了南华郡主问桃华的话,自然知道桃华要为她诊脉是一片好心,且是背负压力的,全是自己身边这个丫鬟把事情搞砸了。说起来这个丫鬟碧秋是自小跟着她的,当初出嫁时母亲曾说这丫鬟行事莽撞不顾大局,不宜带到江家去。但因碧秋家中继母不慈,日子难过,她禁不住碧秋苦求,又有打小伺候的情份,看着她忠心,还是带了她。
到了江家之后,她特意叮嘱过碧秋不要多言,平日里去南华郡主处请安也带着另一个机灵些丫鬟碧春,只让碧秋在屋中管着自己的首饰衣物。还是这次出门,碧春一个人不够,才将碧秋带了来。没想到这一路上都还好,这会儿却捅出了纰漏。
若是换了别人,文氏这样替桃华解释也就过去了,可惜南华郡主并不是个肯听人解释的人。更何况她来时路上还在看桃华不顺眼,这会儿更不愿意轻轻放过,依旧冷笑道:”医者父母心,敢是我这婆母不如个外人了。闲话少说,既然身子不适,快请蒋姑娘来诊脉,别耽搁了少夫人的病情!”
文氏听了便知不好,正挣扎着要跪下,桃华已经走了过来,一手托住她手臂,低声道:”少夫人别动了,容我先诊一诊脉。”
碍于南华郡主在旁,文氏只能歉意地看了桃华一眼,不再活动了。桃华诊过她一只手,又换了另一只手来诊,满殿的人都眼睁睁地看着她。等她诊完了文氏两只手,南华郡主便冷冷道:”蒋姑娘,我儿媳是哪里不适?”
桃华放开文氏的手,含笑转身:”恐怕要恭喜郡主了。”
”恭喜?”南华郡主倒怔了一怔,”何事恭喜?”
”少夫人有喜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满殿的人都惊讶起来,南华郡主更是追问个不停:”真的?可是真的?”
”的确有喜。”桃华屈膝行了一礼,笑道,”民女别的不懂,家母有孕时却是亲手摸过脉的,如今少夫人的脉象与家母当时一模一样,脉如走珠,定是有喜。不过少夫人脉象有些弱,不知是不是胎气不稳之故。郡主若是不放心,不妨再请有经验的郎中来诊一诊脉。”
南华郡主还没听完就叫了起来:”快扶着你们少夫人到后头禅院去歇着。着人快马立刻请郎中去!”又埋怨文氏,”你自己竟然不知,怎的这样不小心?”
文氏也是呆了,半晌才道:”儿媳小日子本是不准,未想到——”才说了一半,猛然看见江恒在侧,这癸水之事如何能让小叔子听得,连忙闭了口。
不过南华郡主也只是习惯性地埋怨几句罢了,文氏是否回答她都不在意,一迭声只叫丫鬟们问寺中僧人借个竹轿来抬人。她再不喜文氏,这肚子里却是她的长孙,那可是如珠似宝,一万个小心都不为过。
寺院里还真没有轿子,最后文氏还是在两个丫鬟搀扶之下,小心翼翼地进了后头的禅院歇息。丫鬟们都众星捧月般簇拥着,只留下琥珀还跪在蒲团上。她刚刚执香跪下去,头还没磕呢,文氏就先是晕倒,继而被诊出有孕,所有的人都顾着文氏去了,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