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风流-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家老爹老娘都开口表扬了李贤,李弘纵使再有不满,也不敢在此时表现出来,不单如此,还得紧赶着开口凑趣上一番,其心里头的腻味自是可想而知了的。

完毬了,大势去矣!一帮笨蛋,听了几句好话就晕了头,真是竖子不可与谋!眼瞅着自家老父与两位兄长全都已陷入了武媚娘的套子中而不自知,李显脸上虽也是一派乐呵状地傻笑着,可心却就此沉到了谷底——李贤此番之所以会强行出头,虽不排除有着对武媚娘不满的由头在,可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有机会光明正大地介入朝政,这一点显然已被武媚娘看了个通透,稍稍给上一个甜头之后,李贤势必将心满而意足,接下来议论案情之际,一准不会再固执早先的定计,十有八九是妥协的成分居多,而没了李贤这么个主角,这么场逼宫的戏码又如何能演得下去?更有甚者,武媚娘这一番话下来,还巧妙地离间了李弘与李贤之间的关系,这对小哥俩心有了隔阂,接下来的内斗也就可想而知了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双双成为武媚娘手中的提线木偶。

“陛下,诏狱一案事关朝廷体面,实非寻常,想那崔铉哲不过区区八品小官,如何有胆假传圣旨,这其中定是别有蹊跷,须当从速彻查方好。”果不出李显所料,一家人方才笑谈不久,武后话锋一转,借着融洽之气氛,抛出了正题。

“查,该查,媚娘说得不错,此事疑点颇多,不查何以服众,只是……”高宗心神方才舒展开来,冷不丁听武媚娘提起要查案,登时便有些子迷糊了,实闹不明白武媚娘这话到底是何用意,一时间不禁有些语塞。

“陛下圣明,那大理正侯善业为人一向实诚,为官则兢兢业业,向少差错,据显儿所言,可知其此番所为乃是受了小人蒙蔽所致,过虽有,幸不曾酿成大错,妾身以为该给其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圣上意下如何?”这一见高宗犯了踌躇,武媚娘立马轻笑了一声,用略带一丝撒娇的口吻提出了个解决方案。

“啊,这,这……”高宗一听此言,眉头不由地便皱了起来,有心出言反对,可又没那个胆,结结巴巴了好一阵子,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再一看武媚娘的脸上已起了阴霾,不由地便泄了气,无奈地摊了下手道:“既如此,就依媚娘所奏好了。”

让贼去查贼,真真一个天大的笑话,不止是高宗傻了眼,李弘、李贤也全都听得目瞪口呆,李弘倒也罢了,左右此事的起因、经过他都算不得清楚,前来参和上一腿,不过是打着摘桃子的心理罢了,至于能不能摘到,却也并不怎么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只要没被野心勃勃的李贤摘了去,那便是好的,故此,尽管心里头对武后的提案大不以为然,可也不想当场出言反驳,至于李贤么,一来是刚从武后处得了个彩头,实不好在此时扯破脸,二来呢,对武后的手腕颇为忌惮,自认无必要在此时与武后死磕,故此,脸色变幻了几下之后,到了底儿还是保持了沉默。

该死,竟然摊到这么个耸包老爹,还真是有够烦人的!眼瞅着就要鸡飞蛋打一场空了,李显的心里头歪腻得够呛,简直就跟生吃了只苍蝇般难受,问题是父兄都已然妥协,纵使李显再能怎么折腾,也难奈大势了,只能是退而求其次了,这便一咬牙,站了出来道:“父皇圣明,孩儿以为由侯大人审理乔诏一案大善也,只是上官大人一案别有缘由,并案处理似有不妥,此儿臣之浅见耳,还请父皇圣裁。”

“对,对,对,是这么个道理,显儿所言甚合朕意,唔,啊,媚娘对此事可有定见否?”几番折腾下来,高宗早就被绕晕了,浑然忘了要解救上官仪的初衷,被李显这么一提醒,顿时便醒过了神来,一迭声地赞同着,可眼光的余角瞅见武媚娘的脸色就此淡了下来,高宗立马又缩了回去,乖乖地将话语权交到了武媚娘的手中。

“嗯。”武媚娘此番并没有急着下决断,而是不置可否地吭了一声,眼神复杂地扫了李显一眼,内里满是狐疑与惊愕之色——别看先前武媚娘一直让李显描述事情经过,似乎很重视李显一般,实际上,在武媚娘的心目中,李显就是个懦弱无能的小家伙而已,看不出有甚过人之处,可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小家伙,居然一语道破了她的含糊过关之策略,自是由不得武媚娘不起疑心的。

麻烦要来了!李显可不是以前那个废物之辈,心智早已是无比之成熟,只一接触武媚娘的眼神,立马就猜到了武媚娘心中之所思所想,头皮不由地便是一阵发麻,然则李显却并不打算改口,只因到了如今这个份上,若是不能在上官仪的死活上捞回一把,今番的计划可就要全盘失败了,其后果么,只怕就再难以阻止住武媚娘临朝理政的步伐。

李显一开始所制定的计划便是打算利用李贤急于立足朝堂的心思,由其发动群臣,趁着武后坐月子的机会,来个突然袭击,不求彻底整垮后党,可干掉几个后党中人却是办得到的,尤其是上本弹劾上官仪的许敬宗更是李显此举的主要目标,可惜这个目的因着武后的果断出手,已然落到了空处,在这等情形之下,李显唯一能坚持的便是暂时保住上官仪一命,从而保住朝堂的元气,不至于令满朝大臣们全都屈服在武媚娘的淫威之下——上官仪获罪的真实原因乃是为高宗拟废后诏书,这一点朝堂中无人不知,若是如此这般触犯了武后的上官仪都能幸免于难,对朝中重臣们的鼓舞之意义自是非同凡响,故此,哪怕再难,李显也得硬着头皮上了。

压力,庞大的压力!武媚娘良久不发一言,甚至不曾有丝毫的动作,可带给李显的压力却是越来越大,直压得李显很有些透不过气来,不单是他,便是端坐在武媚娘身边的高宗也因此而不安地扭了几下身子,至于李弘、李贤这对小哥俩则已是面色泛白,呼吸也因之沉重了许多……

第十六章家的感觉

人鲜有不怕死的,所谓的悍不惧死大体上不过是走投无路时的情急拼命罢了,李显自然也不例外,别看他有着三世的记忆在,可却没打算就此上演一出英年早逝的戏码,此际被武媚娘这么一压迫,额头上的汗水立马就不由自主地滚滚而下了——满大唐就没有人比李显更了解武媚娘的了,那可是个无情无义到了极点的恶魔,为了达成不可告人之目的,就没啥事是其不敢为的,在其眼中,所谓的母子亲情不过是个笑话而已,李显自是不敢奢望其能对己发甚善心的。

认错?好像很简单,就一句话的功夫罢了,问题是李显不能,也不愿,只因此时的退缩就意味着将来的死无葬身之地,退路早已不存在,所能做的也就仅仅只剩下“坚持”二字,哪怕有可能是徒劳,却总比什么都不做的等死来得强,故此,尽管汗已如泉涌,尽管腿脚已是微颤,可李显依旧不肯轻易退缩。

“父皇,母后,儿臣以为七弟所言甚是,上官大人一案影响过巨,朝野为之震动,似不宜草率行事,当慎重些方妥。”一派的难耐的死寂中,李贤终于稳不住了,咬着牙从旁站了出来,高声禀报道。

呼,总算是站出来了,该死的,你小子就不能早一点么!李贤这么一出头,李显不由地便暗自松了口气,悬着的心自也就此落了地——李显之所以敢冒险站出来跟武媚娘对抗,算准的便是李贤会跳出来支持自己,不单是因着此事牵涉到李贤本人之故,也不仅因着李显已表态要跟从李贤之由,更多的是因李显算准了李贤那刚直的性子必定会在这等场合下爆发,十有八九会出头争鸣一番,从而转移开武后的视线,事实证明李显赌对了!

“父皇,母后,儿臣以为六弟、七弟所言甚善,慎重些终归是好的,还请父皇圣裁。”李贤这一站出来,太子李弘也就坐不住了,一者是不愿见李贤抢了自己的风头,二来么,也怕自己若是不出头,万一李显就此彻底投到李贤一方,将来势必要起大麻烦,当然了,能给武后找点麻烦也符合李弘的本心,他自是乐得凑个热闹儿。

“唔,也是,也是,媚娘你看这……”高宗心里头虽是十二万分的赞成儿子们的提议,可当着武媚娘的面,却没胆子下那个决断,吭吭唧唧地扯了一嗓子之后,还是将决定权交到了武媚娘的手中。

“陛下,孩儿们能心怀社稷,这是好事啊,妾身不敢不为之贺,唔,既都以为上官仪一案另有隐情,自该详查上一番才是,依臣妾看来,就交由三司再次审审也成,终归还是要查个明白方好。”武媚娘乃高明之辈,这一见父子四人都有着连成一气的趋势,自不会在此时强硬到底,颇有深意地扫了李贤与李显一眼之后,笑着开口附和了高宗一番,只是话里却隐蔽地留下了个尾巴。

“好,那就这么定了,来人!”高宗显然没想到武媚娘此番居然如此好说话,这一见武媚娘答应了诸子的要求,不由地便兴奋了起来,很有些子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断喝了一嗓子,早已等候在外头的内侍监刘福明立马屁颠屁颠地领着一帮子小宦官们小跑着进了殿。

“福明,去,传朕口谕,告知百官,就说诏狱一事以及上官一案朕都将下诏彻查,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让百官都先散了,明日早朝再行详议不迟!”高宗意气风发之下,自是挥斥方遒,挥舞着手,兴冲冲地下了口谕,刘明福等人自不敢怠慢,紧赶着去按旨意办理不提。

一场看起来可能会祸起宫中的大劫居然就这么略显平淡地消失于无形,高宗笑了,李弘笑了,李贤笑了,武后同样也笑了,大殿里的气氛暖烘烘地,好一派夫唱妻随、父慈子孝之家庭和睦景象,正可谓是其乐也融融,其情也洽洽,然则李显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哪怕其脸上一样是笑得灿烂无比,可心却是沉得很,只因李显已看出了武媚娘话里所留的后门,更已隐隐猜到了武媚娘将会采取的行动,只可惜知晓归知晓,李显却不敢出言点破,甚至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暗示之举——先前虽因着李贤的打岔,将武媚娘的注意力转移了开去,但却绝对无法确保武媚娘心中不留疑虑,更无法保证其不暗中对李显展开调查,在这等情形之下,李显又怎敢在胡乱出头,万一真要是引起了武媚娘的杀机,那后果可不是此时的李显所能承担得起的,忧心忡忡之下,李显又岂有心思去享受那等虚假的没了边的天伦之乐,人在殿中,心却已不知飞向了何处……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周王府的主房中,一身白狐皮袍的李显屹立在敞开的窗前,任凭刺骨的寒风吹得小脸通红,却始终不曾动弹过一下,眼神迷离地看着庭院中的一堆积雪,默立了良久之后,突地长出了口气,感慨万千地吟了一句,内里满是寂寥之意,只因他想家了,当然,不是眼前这个家,而是后世李副市长的家。

认真算来,加上前一世的五十五年,李显在这个朝代已足足生活了有六十五年之久,比起李副市长的后世三十年之生涯来说,多一倍有余,然则在李显心目中,后世那个家才是真正的家,尽管那会儿公务繁忙,李显其实很少有顾家的时间,可家里那等温馨感却远远超过了今世这个满是尔虞我诈的天子之家,一想起再也无法见到的妻子以及一对双胞胎女儿,李显的心便疼得厉害,眼泪不知不觉地便从眼角边沁了出来,顺着脸颊肆意地流淌着。

“殿下,您这是怎的了?”

就在李显无声地悲苦着之际,其身后突地传出了声轻唤,紧接着,身上轻轻一沉,一件虎皮袄子已披在了李显的身上。

“啊,没,没事,孤只是被风吹迷了眼,呵呵,没事,没事。”

李显侧脸一看,这才发现大丫环嫣红不知何时已到了身后,不由地便是一阵尴尬,忙不迭地伸手抹去脸上的泪水,强笑着解释了几句道。

“殿下,您真没事么?”

嫣红显然并不相信这么个牵强的解释,狐疑地打量了李显一番,迟疑地追问了一句道。

“没事,你看孤这不是好好的么,你且去忙罢,孤站一会便好。”尽管嫣红算得上李显身边亲近之人,可李显却并不想让其得知自个儿那见不得光的隐私,这便敷衍地扯了几句便打算将嫣红打发了开去。

“殿下……”

凝视着李显那张稚气十足的小脸,嫣红眼神突地一暗,一阵委屈涌上了心来,眼圈慢慢地便红了——这一向以来,李显的起居全都是嫣红在打理着,五年多的日夜相处,嫣红早将李显当成了自己最亲近之人,而以往的李显有甚事也都不瞒着嫣红,彼此间虽名为主仆,其实更像是姐弟,可这数日来,李显似乎完全变了个人,样子还是那副少年的模样,可感觉过去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不单话少了,甚至还在有意无意地疏远着房中诸人,这令嫣红分外的受伤,却又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做错了啥,只能是暗自委屈不已,今日本想着跟李显好好聊聊,却没想到李显依旧是那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势,这令嫣红情何以堪。

“嫣红姐,你,你这是……唉,别哭,别哭啊,孤是真的没事。”李显本就看不得女孩子哭,再又念及嫣红往日里尽心照顾的情分,不由地便有些子慌了手脚,赶忙结结巴巴地劝了起来,却没想到越是劝,嫣红脸上的泪水就越是流淌得欢,可把李显给闹得手足无措了起来。

“唉,嫣红姐,孤真的没事,只是挂念着超重一些琐事而已,罢了,罢了,孤不想了还不成么?”

眼瞅着嫣红落泪,李显心中自是大为不舍,突地又想起了前世他第一次登基被武媚娘废黜并发配房州时,身边人等全都零散而去,唯有嫣红与高邈两个始终不离不弃,一路相伴而行,直到最后,嫣红劳累过度,病死于庐陵,在临去前,嫣红依旧挂念着他李显的将来,不住地吩咐李显要忍耐再忍耐,那等殷殷之情犹如就在眼前一般,令李显的心中充满了内疚之感,忙凑将过去,微踮起脚跟,用宽大的袖子手忙脚乱地试图要为嫣红抹去泪痕,却不料一不留神之下,脚下一滑,人便倒进了嫣红的怀中,连带着嫣红一并倒向了不远处的胡床,一时间温香满怀,幽香扑鼻,竟令李显很有种舍不得起来的疏懒。

“唉呀。”

嫣红没想到会跟李显滚成了一团,生恐伤着了李显,顾不得后背微微生疼,忙不迭地要直起腰身去查看李显的状态,却不料这一动之下,左峰立马恰好顶住了李显的小嘴,但觉胸口一酥,嫣红不由地便惊呼了一声。

这一连串的动静着实闹得大了些,待在外头暖阁里的翠柳等人全都被惊动了,五、六个小丫鬟们一窝蜂地便闯了进来,这一见如此香艳的场景,所有的丫鬟们不禁全都傻在了当场,可把嫣红给羞得面红耳赤,顾不得许多,慌乱地推开李显的小身子,低着头排开众人,跑出了房去。

“嘿嘿嘿……没事,真的没事,孤只是摔了一跤。”这一见一众丫鬟们全都站在房中看西洋镜,饶是李显脸皮子不算薄,可也有些子受不了众人的注目礼了,这便干笑了几声,试图解释一番,却不料越解释就越显得欲盖弥彰,一众丫鬟们自是全都就此笑翻了。

家,有笑声才像是个家!眼瞅着众丫鬟们笑得乐不可支,李显尴尬到最后,索性也跟着放声大笑了起来,连日来积在心里头的阴霾就此散去了不老少。

“殿下!”

正当满屋子其乐融融之际,满头大汗的高邈突然从外头奔了进来,只呼了一声,便即顿住了口,脸上的神色怪异至极……

第十七章急转直下

“殿下,诏狱出大事了,昨日夜,崔铉哲投缳自尽,上官福撞墙而死,左羽林军大将军薛仁贵已奉旨戒严了诏狱,内外消息皆已隔绝。”李显挥退了一众丫环之后,高邈忙不迭地凑到近前,压低了声音,紧赶着禀报道。

“哦?竟有此事?”李显一听此言,脸上立马露出了惊愕的神色,然则其内心里却是一片宁静,只因他早在数日前便已猜到了这么个结果,自是不觉得这等本该是蹊跷无比的事情有何出奇之处的。

这些年来,武媚娘所以能在朝中弄权,并非其真的党羽遍布朝堂之故,实际上,满朝文武中,铁杆的后党人数并不算太多,能有上朝资格的就更是少得可怜,算来算去也不过十数人罢了,可就是这么少的后党却能横行朝中,自然是有着缘由的,除了去岁刚被贬官流放的李义府以及许敬宗这两大宰相分别把持住了中书省与门下省,从而控制住了圣旨的出旨权以及封驳权之外,更主要的是缘由是如今的大理寺基本已成了后党的大本营——大理寺卿段宝玄虽非后党,然,在弹劾李义府一事上已被武后狠狠地收拾过一番,早已是惊弓之鸟,再加上年事已高,基本已不再管事,只是空挂着个头衔罢了,至于大理寺少卿袁公瑜、大理正侯善业,乃至下头过半的大理判官之流的中下级官吏那可就基本上都是铁杆的后党了。

有了大理寺这么个利器在手,再配合上诸如崔铉哲之流的言官,但凡敢与武后作对者,岂能有个好的,只消弹章一上,将人往大理寺一关,就没有啥罪名是审不出来的,灭口之类的事情更是易如反掌,这一套路就是武媚娘无往不利的法宝,经历过前世之苦的李显自是对此了如指掌,故此,当初在太极殿中,武媚娘提议由大理寺接着审案之际,李显便已能断言崔铉哲、上官福这两个关键性人证已是必死无疑,可惜的是李显不敢也无法将这等推断宣之于口,究其根本还是没那个肆意为之的实力罢了。

“殿下,此事千真万确,乃是林虎的二弟拼死从诏狱送出来的消息,应当不假。”高邈见李显满脸的不信状,不由地便有些急了,赶忙解释了一句道。

“唔,原来如此,唉,此事大矣,罢了,那林虎既立了此功,就晋其为执仗亲事(官名,为亲王近卫,正七品衔。),另,从账房支取十五贯,分赏一众人等,你看着去办罢,孤要好生静静!”对于此事的真伪,李显心中自然有数,但却并不想在人前表露出来,哪怕面对着的是高邈这么个忠心耿耿的手下亦是如此,这便假做烦恼地哀叹了一番,末了,却也没忘了要重赏立了功的一众手下。

“是,奴婢这就去办。”李显既然下了令,高邈自是不敢再多问,这便紧赶着应答了一声,自去办理诸事不提。

终于还是下手了,好辣的手段!想要壮士断腕么,没那么容易罢,唔,薛仁贵?居然让薛仁贵率部去大理寺,这怕不是那女人的手段罢,如此说来,父皇该是有疑心才对,可惜啊,薛仁贵打仗还行,要他去查案怕是做无用功了,这里头可有能利用之处?高邈去后,李显独自一人在主房中来回踱着步,细细地琢磨着这整件事情背后的蹊跷,试图从中找出些能利用的空间,办法倒是想了不少,可说到成功率,却实无太多的把握,一时间不免有些子心烦了起来。

机会不是没有,可惜却很难利用得上,道理很简单,事情是需要人去办的,李显眼下最缺的恰恰就是人手,别说朝中重臣了,便是诸如监察御史这般不起眼的小官李显手中都没有,要想就着诏狱一事发难几无可能,就算是他李显自己跳出来大声吆喝,也难掀起甚大浪,再说了,这会儿也不是该他出头露面的时机,至少在羽翼丰满之前,李显并不打算正面与武媚娘发生冲突,前番太极殿中所为已是个极限,或者说是个冒险,可一却绝不可再,这道理李显自是心中有数,然则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丧失,李显却又实在是不甘心!

再次利用李贤?那倒是有些可行性,问题是李贤可不是他李显手中的牵线木偶,一旦被李贤看出了蹊跷,那反倒要误了大事,毕竟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日子里,李显还需要李贤这么块挡箭牌来掩盖自己的各种小动作,自是不愿在此时玩甚子孤注一掷的。

“殿下。”

就在李显心思重重地埋头苦思之际,高邈去而复返,轻轻地唤了一声,登时便将李显从沉思里惊醒了过来。

“嗯?何事?”

李显正自心烦,被高邈这么一打搅,眉头不由地便皱了起来,冷吭了一声,语气里满是不悦之意。

“殿下,璐王府的张公公来了,说是璐王殿下请殿下即刻过府一叙。”一听李显语气不对,高邈自是不敢怠慢,忙躬身回答道。

“过府?”一听李贤有请,李显不由地便是微微一愣,眼珠子转了转,呢喃了一声,但却并没有急着下一个决断,而是微皱着眉头,在房中来回地踱了几步之后,这才抬起了头来,面无表情地一挥手道:“备车,孤这就去走上一遭!”

璐王府的书房中,李贤虎着脸跪坐在几子前,满脸的煞气,一派生人勿近状,其身旁不远处胡乱地丢着些碎纸片,显然是李贤盛气下所为,侍候在一旁的一众下人们似都吓得不轻,一个个紧绷着脸,连看都不敢朝李贤处看上一眼,室内的气氛压抑至极。

“周王殿下到!”

书房外传来了一声通禀,然则李贤却依旧跪坐如故,甚至连头都不曾抬上一下。

“六哥。”李显刚一行进书房,入眼便见李贤那副气鼓鼓的小样子,心中一动,已然猜到了李贤的心思之所在,但却并没有急着点破,而是故作不知地行上了前去,躬身行了个礼,招呼了一声。

“来了,坐罢。”听得响动,李贤总算是抬起了头来,不耐地比划了下手势,示意李显坐其对面,而后朝侍候在一旁的下人们一挥手道:“尔等退下!”

“诺。”一众下人们早就站得起哆嗦了,这一听李贤叫走,个个如获重释般地应诺不迭,匆匆退将出去,书房里只剩下小哥俩相对而坐。

“七弟,你可都听说了罢,诏狱又出事了,哼,说甚子畏罪自尽,依为兄看来,这就是灭口,无耻,太无耻了,孤,孤当要上本弹劾这群蟊贼!七弟可愿附议?”李贤显然气得不轻,一众下人们方才退下,他便一拍几子,怒气勃发地嘶吼了起来。

果然如此,这厮还真是没耐性!李显在心里头暗自鄙夷了李贤一把,可脸上却是一派恭敬之色,拱着手道:“六哥放心,您说如何小弟便如何,不就是上本么,小弟岂又不愿之理,只是……”

“怎么,七弟怕了?”李贤见李显话说到半截便即停了下来,一派犹犹豫豫之状,不由地便是一阵火大,斜了李显一眼,冷冷地哼了一声。

“六哥,您这说的是哪的话,小弟岂是怕事之辈,本章上又何妨,然,却不知六哥欲参何人?又欲达甚目的?”李显并不因李贤的态度恶劣而动起,只是平静地反问道。

“参何人?哼,好个参何人,那帮乱臣贼子竟敢行此烂事,莫非孤就参他们不得么,这还有天理王法么,你说,你说!”李显的话音刚落,李贤便已如点燃的炮仗一般跳了起来,叉指着李显便是好一通子的嘶吼,其状如狂一般。

切,真要参人的话,你小子早就参了,又何必如此惺惺作态,左右不过是怕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罢了,呵,敢情还想着激咱帮你打先锋吧,有意思!李显精明得紧,自是一眼就看穿了李贤的色厉内荏,心中暗笑不已,可却并未带到脸上来,任由李贤发泄个够之后,这才不紧不慢地开口道:“六哥莫急,兹体事大,且容小弟解释一二。”

“好,好,你说,你说!”李贤发泄了一番之后,心中的烦闷已是消了不少,这一听李显所言,似乎胸有成竹一般,倒也没再多发作,挥了下手,有些子颓唐地坐了下来。

“六哥,事情虽重大,却尚有分说处,如今诏狱案发,其实欲盖弥彰,所为何为路人皆知也,况乎我等,今薛仁贵既去了诏狱,想来是奉了父皇之命,似欲查明真相,然,弟窃以为薛将军此去必无所得,未得实证,纵使参也是枉然,所能降罪者,不外小卒也,难伤根本,此徒劳之举,弟不屑为之,然,若能救上官大人于死地,则本章可上,不知六哥以为如何?”

“哦?计将安出?”李贤并不傻,先前乱嚷嚷其实也就是不甘的发泄而已,其心里头自也考虑过救上官仪一事,只是斟酌了良久,始终不得要领,深怕徒劳无功反倒折损了他的贤王之名,之所以叫李显前来,本打的主意便是要李显去打先锋,试探一下水深罢了,并非真要与李显谋划对策,可此时见李显话说得头头是道,倒真来了兴趣,这便沉吟了片刻,语气稍缓地问道。

“六哥,此事虽难,却也不是无法,小弟此处有一策略,或许能成,还请六哥斧正。”李显见李贤已然上了套,不由地便笑了起来,长身而起,探过头去,贴着李贤的耳朵絮絮叨叨地说了起来,直听得李贤连连点头不已……

第十八章收养上官婉儿

麟德元年十二月十八日,诏狱上报称原监察御史崔铉哲投圜自尽、出首上官仪之家奴上官福撞墙而死,言及二者皆畏罪自裁,高宗为之震怒,着羽林大将军薛仁贵封锁现场,并令刑部官吏配合复核,以查明真相,然,数日纷扰,终无定见,群臣激愤,纷纷上书弹劾大理寺疏于职守、罔顾人命,弹章如雪片般飞入内庭,帝因之烦心不已。

十二月二十日,璐王李贤、周王李显联合上本,言及大理寺固然有失职之虞,然并非出自本心,当以惩戒即可,今,嫌犯既死,上官仪一案已无对证,其中存疑重重,似已不应适用原刑,若释而免之,又恐有轻纵之嫌,倘拟流配,或相宜焉。此表章一出,群臣争议纷纷,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一时间原本群臣围攻大理寺之势遂告消解,高宗庆幸之余,旋即准了此奏章,一场可能的轩然大波就此算是告了个段落,李贤的“贤王”之名因之传扬天下。

“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

长安城东五里亭处的一座小山包上,一身灰袍的上官仪默默站在雪地里,一双眼迷离地回眺着雾气朦胧的长安城,一如雕塑般,任由飘零的雪花落了一身,却始终不曾动过一下,心绪难平间,不由地便想起了去岁所吟的旧作《昭君怨》,口角微颤着,便即低低地吟了出来,语调里满是苦涩之意。

流贬爱州(今越南清化),这就是上官仪即将上任的所在,也正是十年前一代名相诸遂良流配之处,想当初,诸遂良流配之际,他上官仪还曾暗自讥讽诸遂良的不识时务,可如今呢,那个不识时务之人却换成了他自己,一想起诸遂良到了死都没能再回到长安,上官仪的心便有如山压着一般地沉。

“父亲,该走了。”

就在上官仪心乱如麻之际,满脸憔悴的上官庭芝小心翼翼地行到了其身后,低声地提醒了一句道。

是啊,是该走了,尽管有着无数的不舍与留念,可终归是要走的,上官仪苦涩地摇了摇头,最后看了眼长安城,僵直地转过了身去,无言地看了上官庭芝一言,而后默不作声地向小山下的数辆马车走去,背影萧瑟而又寂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