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风流-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不是道:“小弟来迟一步,叫太子哥哥好等,罪过,罪过。”

“罢了,来了就好,来人,赐坐。”

李显乃是解决河工难题的要紧人物,李弘自也不愿得罪其过甚,这一见李显赔了不是,自也不好再借题发挥,这便抬了下手,示意李显免礼,而后给了李显赐坐的待遇,其既下了令,自有一众小宦官忙活着抬来了张锦墩,李显也没多客套,告了个罪,便坐了下来,目不斜视地正襟危坐着,一派恭候李弘训示之状。

“七弟可都听说了么,刘祎之、周思茂这帮北门学士联名保荐七弟你执掌河工事宜,不知七弟对此可有甚想法么?”

李弘于政务上的能力极为出众,可在口才方面却就只是一般般而已,别说跟机变无双的李显相比了,便是比起李贤来,也大有不如,这会儿面对着沉默不语的李显,李弘竟有些不知该从何处说起之感,踌躇了好一阵子之后,索性来了个单刀直入。

想法?哈,那可就多了去了,咱咋想不重要,您老咋想才是关键!李显没想到李弘憋了半天,居然就这么直截了当地问起了正事,不由地暗自好笑不已,可脸上却是一派的恭谦状,拱手答道:“回太子哥哥的话,那是大臣们抬爱,臣弟其实难负此重担,惭愧,惭愧!”

李显口中说的是惭愧,可脸上浑然不见半点自惭之色,反倒隐隐透着股自得的意味,瞧得李弘没来由地便是一阵心烦,真恨不得怒斥李显一番,可惜他也就只能是想想罢了,做是万万不能做的,无奈之下,也只好含糊地回了一句道:“七弟大才,所谓有志不在年高,说的便是七弟这等天资纵横之辈,为兄向来是佩服得很的。”

“哪里,哪里,太子哥哥过誉了,臣弟不过蒲柳之姿也,才都称不上,更惶论甚大才了的,倒是太子哥哥贤能无双,实臣弟辈之楷模也。”论到说那些个冠冕堂皇的废话,这满天下就没几个人能跟李显相比的,这会儿见李弘矜持着不肯提条件,李显自也不打算急着谈生意,左右不过是在瞎扯,这一套套的废话自也就滚滚而上了的。

“七弟这张嘴啊,还真是的,罢了,为兄说不过你,谈正事罢。”李弘早就领教过李显的辩才,自不愿再多扯那些没用的题外话,笑骂了一句之后,面色一肃,目光炯然地看着李显道:“七弟当知河工事关社稷安危,须马虎不得,而今朝中议论纷纷,却终无定论,实于朝局不利,孤今日请七弟前来,就是想听听七弟在此事上的见解,无论甚话都可以说,错了也无妨。”

“那好,太子哥哥既然如此说了,臣弟自不敢敷衍了事。”说到了正事,李显的腰板立马挺直了起来,脸上的嬉皮笑脸之态也就此不见了,神情肃然地拱手答道:“河工之事,大利社稷,此中之重要性自无须臣弟多言,宜速行之,而今之要在于何人主持其事耳,臣弟年幼,且缺历练,实不堪大用,如今之朝堂,能掌总此重任者,舍太子哥哥与六哥外,再无旁人!”

“哦?既如此,七弟以为谁更适宜些?”

李弘一听李显将自己与李贤并列推出,不但不怒,反倒暗喜了起来,眼中精光一闪,紧赶着便出言追问了一句,却不料李显并没有出言回答,而是饱含深意地微笑了起来,那笑容落在李贤的眼中,心底里没来由地便升起了一股子微微的寒意……

第九十九章各取所需(上)

“七弟,你这是……”

河工的事牵扯实在是太大了,哪怕李弘身为太子,都不敢在此事上稍有闪失,他当然希望李显的口中能直接吐出“太子哥哥”这么个字眼来,可也知晓此事的可能性并不算大,至少在没满足李显的胃口前,不太可能,此际见李显笑得如此暧昧,李弘的心头不禁便是一个哆嗦,讪笑了一下,呐呐地追问了半截子话。

“太子哥哥,小弟有一事不明,还请太子哥哥赐教。”

李显就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哪怕早就打算将河工事宜推给太子,可在没等到好处前,自是甭想其能做出甚明确表态的,此际见李弘一派关心则乱的样子,李显心中暗自好笑之余,却也不说破,而是面色突然一正,拱手回了一句道。

“七弟有何疑问便提好了,但凡哥哥能知的,必令七弟满意便是了。”

李弘也算是心思缜密之辈,虽不如李显那般机变,可也不是不通事物的呆瓜,这一见李显很明显是在顾左右而言其它,心头立马滚过一丝微微的不快,可也没多说些甚子,只是在言语间暗示了一番,那意思是——你小子有甚要求就直接提好了,甭再拐弯抹角地扯个没完!

“多谢太子哥哥抬爱,小弟只想知道,倘若是太子哥哥主持河工事宜,将如何行之?”李显自是听得出李弘话里的潜台词,可却并不在意,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将话题抛了出来。

“这个……”

一听李显问起此事,李弘不禁为之一愣,只因这数日来,李弘早就召集了人手研究李贤所提出的各项整改措施,得出的结论是大体上可行,唯一争议比较大的是治河款项的出处——除了刘祥道等少数几名官员支持酒牌与车马牌之事外,以乐彦玮、卢承庆、阎立本为首的朝中大员均表态坚决反对,主张另想它法,只是这个“它法”究竟如何个整法,一众极品大员们却全都抓了瞎,没见谁能说出个靠谱的道道来,这也正是李弘不敢直接上本高宗,明着争抢河工事宜的最主要根由所在,此际被李显问到了痛处,李弘自是不免犯起了踌躇,犹豫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太子哥哥,小弟对河工之事倒是有些不算靠谱的想头,还请太子哥哥斧正。”李弘的为难之处李显自是心中有数,毕竟其真正开始忙活河工事宜也就是这几天的时间而已,要想提出个比李贤所奏的折子更高明的章程来几乎没有可能,当然了,李显提问的用心也不全是为了刁难一下李弘,只不过是为了引出话题罢了,这一见李弘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李显便即微微一笑,拱手说了一句道。

“哦?七弟请讲,为兄听着便是了。”

李弘正自不知该如何应答之际,这一听李显居然对河工一事还另有想法,登时便来了兴致,这便笑着比了个手势,示意李显但讲无妨。

“太子哥哥明鉴,臣弟以为河工之难有三,其一,河道失修,多有淤塞,改造之工程浩大,所费极多;其二,牵涉面广,朝堂各部、地方有司皆有牵连,多方管辖,政出多门,其势必乱;其三,诸般利益纠葛其中,纵使多番朝议,亦难有定夺,徒耗时日耳,此三条者,不知太子哥哥以为然否?”河工事关社稷安危,李显虽有另有算计,却绝不愿看到河工之事糜烂的,此来的目的除了要换取些好处之外,更多的则是要极力确保河工之事能顺遂而行,此际见李弘来了兴致,李显自是毫不隐瞒自己的想法,板着手指便将河工一事的难处一一点明了出来。

“七弟所言甚是,此三大难若是不除,河工一事难见成效,却不知七弟对此有何见教么?”李弘监国多回,对政务自然是清楚得很的,只一听,便知晓李显所言无虚,心中一动,隐约猜到了李显的心思,不由自主地便露出了一丝的喜色,可也没就此说破,而是紧赶着出言追问道。

“回太子哥哥的话,臣弟以为河工之具体事宜六哥的折子都已述说详尽,原也无需臣弟再行复述,臣弟只有两点建议,或有助河工之整治,其一,设立河道总督衙门以统管河工之事,无论治河、漕运、粮库管辖皆由河道总督统一指挥调配,各有司衙门乃至地方官府为其辅,此事权统一之道也;其二,治河之所耗甚巨,六哥所言之酒牌、车马牌虽能解一时之厄,却难遂行之,再斟酌议之也罢,以臣弟所见,若以五年为期,分时段分工期拨款,则户部压力遂减,倘若筹谋得宜,当不致有捉襟见肘之虞。”李显畅畅而谈,将所思所想一一道出,言语虽平淡无奇,可内里的构思却颇具新意,至少对于李弘来说,很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河道总督?不错,这想法好,事权统一,责权分明,好,若能按七弟所言行去,何愁河工不治,七弟果然大才!”李弘政务熟捻,自是听得懂李显所言的奥妙之所在,尤其对能不征酒税这一条更是感兴趣,毕竟依附李弘的大臣们基本都是豪门世家出身的大臣,李弘实不愿因强行开征酒税而导致手下众臣离心离德的,只不过这等心思实不足为外人道哉,故此,李弘仅仅只是对河道总督衙门的设置大赞不已,却只字不提酒牌之事,这也算是避重就轻之举罢了。

“太子哥哥以为好便成,呵呵,臣弟也就是瞎琢磨罢了,只是……”李显心思灵动得很,对李弘的心理变化自是了如指掌,可也不去说破,呵呵一笑,随口附和了一句,紧接着话锋一转,留出了条尾巴来。

“七弟尚有何顾虑么?且说来与为兄知晓,或许为兄能帮得上忙也说不定。”李弘本正兴奋着呢,这一见李显话说到半截便停了下来,先是一愣,紧接着便笑了起来,一派等着李显开出价码的架势。

“太子哥哥明鉴,此事乃是六哥所提议,臣弟固然不宜任其事,旁人欲替之怕也有所不当,况乎尚有小人辈在旁虎视,此诚不可不慎,太子哥哥以为如何哉?”既然李弘摆出了要交易的架势,李显自然也不会客气,这便假作为难状地皱起了眉头,一派忧心忡忡状地反问道。

“哼!河工之事乃社稷事,孤就不信小儿辈敢胡为之,父皇圣明,断容不得小人作祟的,七弟无须多虑!”李弘自然听得懂李显所言的小人指的便是那帮子北门学士,这一想到武后每每干预朝政,李弘便气不打一处来,冷哼了一声,面色阴沉如水一般。

“不敢?未必罢?”李显毫不在意李弘的脸色有多难看,耸了下肩头,淡然地反驳了一句。

“七弟,你……”李弘一见李显如此回话,登时便被狠狠地噎了一下,怒气勃发间,似欲发作,可到了底儿,却又泄气地停了下来,只因他很清楚李显所说并无虚言,武后是绝不可能在河工这等重大的事情上放手不管的,李弘心中并无一丝的把握能挫败武后的横加插手,茫然之余,怒气也就此淡了下去,沉吟了良久之后,这才语气慎重地出言道:“七弟,明人不说暗话,此事七弟既然敢言,想必是已有对策,孤不耐猜哑谜,七弟有话尽管直说好了,孤自会斟酌着去办。”

得,就等您老这句话了!李显该帮李弘谋划的都已说完了,剩下的就是捞点好处走人,这会儿见李弘已将话摊开了来说,哪有不乐意的道理,只不过李显城府深,并没带到脸上来,只是面色平静地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一卷纸,双手捧着递到李弘的面前,淡淡地说道:“臣弟这有份小玩意儿,还请太子哥哥过目,若能行,臣弟自当感激不尽。”

“哦?”李弘扫了李显一眼,轻吭了一声,却也没旁的表示,伸手接过了纸卷,摊开一看,脸色立马为之一沉——纸卷上头列着十数个人名,后头还注明了现任官职以及拟调任的官位,人数是不少,可要求的官位却大多不算太高,最多也就是要求个六品官而已,除了两人是出任御史之外,其余人等连上朝的资格都不具备,这等小规模的调任对于李弘来说,自是一点难度都没有,只需给吏部尚书刘祥道说上一声,事情也就顺手能办了,真正令李弘色变的是这上头的大部分官员不是出自岐州便是出自璐王府,显然都是李贤的心腹手下。

“七弟,这是何意?”

李弘此番请李显过府,除了是商议河工之事外,未尝没有趁着二王闹翻之时机,将李显笼络在手的打算,可此时一见那些拟提拔的官员竟然大部分是李贤的人,心中自然是极为的不悦,可又不好直接出言否决,沉吟了良久之后,语气有些个不善地问了一句道。

第一百章各取所需(下)

何意?嘿,您老会不知道这是何意才怪了,不拿出点诚意来,想空手套白狼?门都没有!李显机敏得很,哪会猜不出李弘心里头想的是什么,左右不过就是不想看着李贤势大,更不想看见二王联盟的存在罢了,却又有甚可蹊跷之处可言,诚然,李显是想帮着李弘将河工之事办好,可这并不意味着李显便要当“杨白劳”,没有足够的利益交换,就算李显肯,那一头的李贤也一准不肯,真闹了开去,河工一事闹不好还真就有可能白白便宜了武后一党了。

“太子哥哥明鉴,古人有云:举贤不避亲,臣弟也就是依葫芦画瓢罢了,呵呵,似宋献其人,在臣弟府中任主薄已满三年,为人忠厚实诚,办事勤勉,向无差错,实干才也,而今调大理寺任大理丞,不过是略提一级罢了,当算不得超拔罢,再有,何隆其人,在臣弟府上任录事参军也已满了三载,自当外放为官,如今刑部郎中既有出缺,平调过去,似无不当,此间种种,概莫如是,臣弟也就不一一列举了,想来太子哥哥定会成全臣弟的罢。”既是谈生意,李显自然无惧李弘的怒意,轻描淡写地述说了一番,当真有拿朝廷官职当大白菜来买卖的架势。

成全?李弘简直被李显那等轻松的口吻弄得个哭笑不得,没错,李显所要求的这么些官职都算不上甚显赫之职,最多只能算是中下级官员而已,对于手握吏部大权的李弘来说,不过就是举手之劳罢了,问题是这么个成全之下,岂不是大涨二王之气势么,未免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之嫌疑罢,李弘又怎甘心去做这等蠢事,可一见李显这等模样,若是不答应的话,还真很难指望李显会在河工一事上做出让步的,二者孰轻孰重,自由不得李弘不好生思量上一回的了。

“七弟,再有个两日便又是早朝了,却不知七弟打算在河工一事上如何运作?”李弘反复思量了良久,还是无法定下决心,这便转而追问起河工事宜来,打算先听听李显的计划,再另做计较。

“太子哥哥放心,此事易耳,只消太子哥哥这头先上了本,臣弟与六哥自当附骥尾,谅那些小人再奸诈,措不及防之余也做不出甚怪来。”对于该如何在朝议上通过河工折子,李显自然是早就算计过了的,此时听得李弘见问,这便哈哈一笑,一派轻松自如状地回答道。

“嗯。”

对于李显所言的这个章程,李弘显然是同意的,道理很简单,率先提出河工事宜的李贤加上被北门学士们推出来当靶子的李显都同意李弘来主抓此事的话,高宗那头自没有反对的理由,而武后那头若是没个妥当的准备的话,自是没办法在朝堂上与三王合力相抗衡,这一点李弘先前便已想到了,所不确定的是李贤兄弟俩会不会在此事上出尔反尔地打埋伏眼罢了,故此,哪怕李显说的是实情,李弘也没急着表态,只是不置可否地吭了一声,眉头紧锁地摆出一副深思之状。

眼瞅着李弘迟迟不表态,李显却也并不着急,左右此事的主动权在握,李显实没有必要去急着瞎咋唬的,他就不信李弘敢在河工这么个重要事情上有所闪失的,至于那份官员提升名录么,说起来李显还真不是特别在意,一来是那里头只有两个半是李显的人,除了宋献与何隆之外,另外半个便是拟将出任御史的骆宾王,其余人等全是李贤的心腹,成与不成,对李显来说都算不得大事,左右不过是搂草打兔子,顺手的事罢了,二来么,李显之所以提出这么个交换条件,其真正的目的是安李弘的心,为下一步的暗度陈仓打下个伏笔,这里头的真正奥妙自是不足为外人道哉。

“七弟所言之事甚大,且容为兄详虑一番再做计较可成?”李弘在心里头反复推算了半晌,兀自觉得心中没底,实不敢就此答应了李显的要求,无奈之下,只好提出暂缓的要求。

“太子哥哥所言甚是,兹体事大,是该好生计议方妥,臣弟不急,等太子哥哥的消息便是了,时候不早了,且容臣弟暂退。”李显心中料定李弘别无选择,自是不在意李弘何时能下个决定,这便顺势起了身,笑呵呵地出言请辞了起来。

“也好,七弟慢走,为兄不送了。”李弘心急着跟阎、刘二人商议一番,自是不打算多留李显,这一听李显要走,顺水推舟地便应了一声。

“太子哥哥留步,小弟告辞了。”左右该说的都已说完,能做的也都已做了,李显自也懒得再多废话,笑呵呵地朝着李弘一躬身,行了个礼之后,一旋身,退出了书房,径直转回自家王府去了。

“阎公、刘公,依二位爱卿看来,七弟所言之事可有甚蹊跷么?”

李显刚退下没多久,书房后头的一扇隔门悄无声息地移了开来,阎立本与刘祥道并着肩从隔间里行了出来,在李弘的下首站住了脚,却都没有急着开口禀事,倒是李弘自己先行开了口。

真与假可不是随便说说便罢了的,要知道河工一事重大无比,真要是一个判断失误,那后果之严重可不是闹着玩的,正因为此,阎、刘二人哪怕是心中早已有了谋算,都不敢轻易地回答这个问题,各自对视了一眼之后,由着刘祥道率先开口道:“殿下,老臣能否先看看周王殿下所提交之官吏名单?”

“唔,当然,刘爱卿请看罢。”李弘本就想将此名单交给刘祥道这位新任吏部尚书过目的,此时听其主动要求,自无不从之理,这便点头应允了一声,随手将卷好的纸张递给了刘祥道,末了,加了一句道:“刘爱卿,依你看来,此名录若是要调整到位,需多长时日?”

“回殿下的话,此中各职皆非难事,唯御史一职稍有些碍难,若不出意外,两日内或可为之。”刘祥道年岁虽大,眼神却好,只是飞快地扫了一眼,便已将各职位全都过了一遍,心中已然有了底气,这便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嗯,如此甚好。”李弘本来就不以为这么些中低级官员的调动能有甚难度的,此时听得刘祥道如此明确的答复,自是更不怎么放在心上,点头附和了一句之后,将话题又引回了正题上:“二位爱卿,七弟会否是在使缓兵之计,孤心中实是有些不确定,二位爱卿都说说罢。”

“殿下,老臣以为此等可能性虽有,却并不大,理由有三:其一,老臣观周王殿下其人其言,似必欲河工之事能顺遂,若不然,其也无须多方提点殿下河工之要点;其二,自去岁诏狱一案以来,周王殿下所为皆隐含着针对某些方面之用心,这一条,与殿下其实暗合,此番若是彼此争于朝堂,得利者实非殿下与二王,只怕周王殿下未必愿意为之;其三,从眼下时局而论,二王纵使要强争,也不是殿下之敌手,似周王殿下这等样人,必不会行此鱼死网破之蠢事,向殿下求一妥协,实是必然,所求者,不外些许补偿而已,区区十数小官,实无足挂齿,应之又能如何,再不行,待得日后,寻些把柄一一驱除了出去也就是了,何须虑之!”阎立本并不担心李显会在河工一事上出妖娥子,担心的是李显提出的交换官职过于要害,先前刘祥道在看官吏名录时,阎立本也跟着扫了一眼,见都是些芝麻小官儿,自也就不怎么放在心上了,此时听得李弘见问,也就不再多犹豫,款款地将自个儿的分析娓娓道将出来。

“殿下,老臣以为阎尚书所言甚是,老臣并无异议。”刘祥道心中本尚有些疑虑,总觉得此事怕没那么简单,可此际听阎立本说得如此肯定,自也不好再提出异议,这便斟酌着附和了一句道。

“唔,既如此,那便算是各取所需好了,孤这就派人去跟七弟说一声罢。”李弘细细地想了想,也觉得阎立本的分析很有道理,事关重大,他可不想多有耽搁的,这一下了决心,便要立刻行动将起来。

“殿下,且慢,此事不可如此行去。”李弘话音刚落,阎立本已忙出言制止道。

“嗯,阎公何出此言?”李弘显然没想到阎立本会这么说,登时便是一愣,而后狐疑地追问了一句道。

“殿下明鉴,老臣原本不解周王殿下为何与璐王殿下起了冲突,然,先前见那份名录,老臣已明了了周王殿下的用心,此举只是为了迷惑某些人罢了,殿下若是真欲在两日后的早朝上见功,此时便不宜再与周王殿下有接触,只消暗中依此名录调整了去,周王殿下处必可知晓,值朝议之际,定会依言行事,突然袭击之下,自可奏奇效。”阎立本朝着皇宫方向努了努嘴,暗示了一下之后,这才不紧不慢地将理由道了出来。

“好,此事就这么定了,刘爱卿辛苦一下,亲自部署此事,莫要走漏了消息,两日后朝议上见分晓!”李弘沉吟了一番之后,主意已定,这便一拍几子,霍然而起,斩钉截铁地下了令……

第一百零一章奇峰突起(上)

乾封元年四月二十八日,又到了早朝的日子了,朝臣们自是早早地便到了皇城外的小广场上,各自聚成些大小不等的小圈子,窃窃地议论着,话题左右不离河工一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议得个不亦乐乎,那架势比起朝堂上正式议事来,还要热闹上数倍,一切的一切无不预示着今日的朝议或将是朝局走向的一道分水岭,谁能最后得利却是不好说了的,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朝臣都乐于在此时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新任监察御史骆宾王显然就没这么个打算,他不单没有凑到群臣们中间去,反倒是有意地躲在了个无人注意的角落里。

骆宾王当官好歹也算是当了有些年头了,可上朝对他来说,还真是破天荒第一次,尽管如此,却并不意味着广场芸芸众官中就没有熟识之人,实际上,场中不少大臣皆是骆宾王的诗友,平日里也没少聚在一起评诗论道,关系都处得不错,然则此时此刻,骆宾王却实不想与众臣凑一块儿,只因其心中牵扯着实太多了些。

骆宾王前些日子刚因琐事被参,原本以为被罢官已是无可避免了的,却因周王李显的横加插手,得以保住了官位,骆宾王嘴中虽不说,可心里头却还是记着李显的情的,也应承了李显的要求,用心地写了篇有关延揽天下才的檄文,本打算等李显来访时交了差,便算是还了个人情,然则却万万没有想到李显没来,倒是刘祥道这个老友先来了,居然还带来了监察御史的委任状,言语间浑然不见了往日的亲昵,倒是多了许多闪烁其词的试探之意,弄得骆宾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愣是搞不懂自个儿平白无故地升了官是怎么回事,也不明白刘祥道为何要如此神秘地将委任状亲自送到府上,更搞不清楚刘祥道那些旁敲侧击的言语究竟是何意味,直到李显那头派了个人前来知会早朝事宜,骆宾王这才恍然大悟——敢情自个儿不经意间,居然已成了周王党,这令骆宾王实在是烦透了心,实不知今日早朝时究竟该如何自处的,这不,一宿都没能合眼,直到这会儿了,骆宾王还是没能就该不该按李显的吩咐上本一事下个决心,心中的烦躁就别提有多难受了的,自不会有心思去参乎众朝臣们的乱议。

“快看,璐王殿下来了。”

“咦,周王殿下也到了,奇怪,不是听说这兄弟俩刚大吵了一架,怎地同时到了?”

“唉,亲王们的事,谁能说得清啊,别管了,上朝时间快到了,今日早朝怕是有好戏看了。”

……

就在骆宾王思绪纷杂的当口上,璐王李贤与周王李显联袂而至,哥俩个一下马车便凑在一起谈笑风生,那等亲密无间状令一众朝臣们全都有些子看傻了眼,一时间议论之声大起,骆宾王也因此被惊醒了过来,看了眼被重臣们团团围着的二王,骆宾王的脸色瞬间变了几变,旋即,长出了一口大气,心中似已有了决断……

“上朝,上朝……”

李贤兄弟俩显然是算准了点到的,还没等群臣们寒暄完呢,宫门里便传出了宦官们一迭迭的喊朝之声,有鉴于此,众朝臣们自不敢稍有怠慢,各自按品阶排好了队,鱼贯行进了承天门,沿着宫中大道直奔太极殿而去。

“圣上驾到!”

或许是因着今日早朝十分重要之故,高宗并没有似往常那般让朝臣们等着,朝臣们方才刚在大殿中站好位,高宗便已从后殿转了出来,太子李弘紧随其后。

“臣等叩见圣上,参见太子殿下。”

这一见到高宗父子行出了后殿,一众朝臣们纷纷大礼参拜不迭。

“众爱卿平身!”

高宗气色显然比上一回早朝好了许多,中气也足了许多,不仅如此,抬手示意的手势也比往日要有力了几分。

“臣等叩谢陛下圣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值此敏感时期,几乎所有的朝臣都注意到了高宗的振奋之情,尽自奇怪,却也无人敢随意放肆,纷纷照老例谢了恩,各自按品阶高低站好了位,静静地等待着高宗的旨意。

“诸位爱卿,前番早朝所议之河工事宜未尽,时至今日,众爱卿对此可有甚见地,且都说来与朕听听罢。”高宗环视了一下下头的一众朝臣们,没甚废话,直接了当地便将今日所要议的主题点了出来。

“启奏父皇,儿臣有本章在此,恳请父皇御览。”

高宗话音刚落,太子李弘便从前墀前的座位上站了起来,一旋身,顺势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一本奏章,双手捧过头顶,对着高宗躬身行了个礼,高声禀报道。

“嗯,好,递上来。”高宗很是嘉许地看了李弘一眼,挥手示意了一下,自由侍候一旁的小宦官急急忙忙地跑下了前墀,将李弘手中的奏本转呈到了高宗手中,但见高宗不紧不慢地翻开了奏本,似乎很认真地过了一遍,而后捋了捋胸前的长须,一挥手道:“宣!”

高宗这个“宣”字一出,下头的群臣们立马便有些个骚动了起来,只因大家伙都不是傻子,到了此时,又怎会看不出高宗与太子之间一准有着猫腻的存在,闹不好这份所谓的奏本就是高宗本人的意志,事关大局,自是无人不关心这折子里究竟写的是甚玩意儿。

“儿臣李弘有本启奏圣天子:河工事涉漕运,大利社稷……河道事宜繁杂,非等闲可为之,当设机构以求事权统一,河道总督衙门势在必行,今有将作大匠杨务廉,有巧思,善机枢,久为工部重臣,可当此大任,必可根治河运之痼疾,以闻!”司礼宦官高和胜没有理会朝臣们的窃窃私语,一本正经地捧着李弘的奏本,拖腔拖调地便照本宣科了起来。

杨务廉?太子这厮推荐谁不好,怎么将这货拱了出来,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河工之事重大,李显自是不敢稍有疏忽,一直都听得到极为认真,前面大半截都没发现甚不对头的,大体上都是按着数日前李显给出的建议在走着,可到了河道总督人选之际,李显却有些子挠头了——杨务廉其人李显这一世是没怎么与其接触过,可前一世却对其甚为了解,自是知晓此人本事是有的,可就是为人贪了些,前世那会儿就是因贪了数千万钱而被罢官流放的,此际让其出任河道总督这么个要职,一开始事情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