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风流-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好,老六这厮又要犯浑了!李显早就在注意着李贤的神情变化,这一见李贤有盲动之迹象,心头不由地便是一沉,顾不得许多,赶忙抢在李贤之前站了出来,对着高宗一躬身道:“父皇,儿臣以为太子哥哥所言甚是,仓促不可定大事,当详究之后再议,恳请父皇圣裁。”

“嗯,显儿此言甚合朕意。”高宗这会儿心里头原本也没拿定主意,自是不想就此轻易地下个结论,此际见李显自己提出了暂缓,自无不应之理,这便夸了李显一句,而后方才将目光转向脸色不愉的李贤,略一沉吟道:“诸臣工皆以为此事须暂缓,贤儿以为如何啊?”

如何?到了这般田地了,李贤纵使再有着千般的委屈,万般的不愿,他也不敢说个“不”字了,没奈何,只好深深一躬,简短无比地回了一句道:“父皇圣明。”

“嗯,那好,此事便下回早朝再议好了,诸爱卿皆须努力,群策群力以成河工之大计,朕甚期许之。”高宗虽不想在这等朝争激烈时对河工一事下决定,可内心深处还是很想能将河工之事一举摆平的,这便在言语中为河工的事情定了个调子。

“臣等谨遵圣谕。”

高宗放了话,诸臣工自是不敢怠慢,齐刷刷地躬身应诺不迭,只是没等众朝臣们直起身板,高宗已然起了身,径直向后殿转了去,显然是不准备再议其他事情了的。

“退朝!”

这一见到高宗已起身离开,司礼宦官高和胜赶忙一甩手中的拂尘,宣了一声之后,领着一众小宦官们追在了高宗身后,也转进后殿去了,一场争斗激烈的朝议到了此时便算是告了个段落,只是满殿之人都清楚这不过只是一场更大风暴的前奏罢了,真正的狠斗只怕还在后头。

“哼!”高宗一走,自感受了挫折的李贤是半刻都不想再呆在朝堂上了,朝被群臣们围着的太子处瞄了一眼,冷哼了一声,一甩袖子便转身向殿外行了去,走前甚至都忘了要跟李显打个招呼,显见其心中的怒火有多高。

唉,这个菜鸟,不都说得好好的么,这河工折子不就是一障眼法罢了,还计较那么许多作甚,真是个没所谓的家伙!这一见李贤负气而去,李显硬是被弄得哭笑不得,可这当口上又不好说些甚子,只能是苦笑地摇了摇头,既懒得到太子跟前凑热闹,也不想去追李贤,索性独自一人溜达着向宫外行了去,却没想到还没等他走到宫门处,后头便传来了一阵疾呼之声……

第九十三章妥协的艺术(一)

“周王殿下请留步!”

能将已频于破败的局面生生扳了回来,李显的心情其实不错得很,出宫的脚步自也就轻松自如无比,左右也无须赶时间,素性便慢吞吞地磨蹭着,却没想到后头竟传来了声急吼吼的招呼声,登时便令李显吓了一跳,回头一看,见来的是司农韦夕机,心中一动,已猜出了其之来意,这便笑着站住了脚。

“殿下,下官冒失了,实是因此事紧急,下官不得不如此,还请殿下海涵则个。”韦夕机身居九卿之高位,可也就是五十不到的年龄,算得上官运亨通之辈,然则为人却甚低调,这一见李贤回过了身来,赶紧一路小跑地到了近前,很是恭敬地行了个礼,道了声歉意。

“不碍事,韦司农有事尽管吩咐,但凡小王能办到的,断不会推辞。”

李显这一世虽与韦夕机无甚交情,可上一辈子却与其相交甚厚,此时得遇“故人”,自是不会摆甚亲王的架子,很是客气地拱手还了半礼,笑着回了一句道。

“多谢殿下慷慨,下官既奉了圣旨,要以殿下之农庄为本,行推广之事宜,自不敢有所懈怠,恳请殿下能恩准下官带同司农寺同僚一并进庄考察。”韦夕机亦是此番朝堂大洗牌的受益者,刚从司农少卿被提拔为正卿,虽说并非太子嫡系,可在政治立场上却是偏向太子一方,往常因着公务之故,也属东宫常客,此番前来寻李显,怕的便是李显因其亲近太子而有所刁难,可此时见李显一派好说话的架势,心中立马暗自松了口气,赶忙将来意道了出来。

“此事易耳,小王回府交待一下即可,韦司农何时要去都成,这样罢,小王明日正好得闲,韦司农若是方便,就约在明日好了,小王自陪韦司农走上一遭,如此可成?”李显深知韦夕机乃是个有能力的实干家,自是有心将其拢入麾下,这便毫不犹疑地应承了韦夕机的要求,甚至提出要亲自作陪。

“下官实不敢劳动殿下大驾,但得殿下准允,余愿足矣。”韦夕机年纪轻轻便能名列九卿之一,自不是书呆子型的人物,这一听李显话里有着明显的示好之意,心里头立马咯噔了一声,他可不想轻易卷入诸皇子的狠斗中去,忙不迭地略退了一小步,躬身婉拒了李显的好意。

“韦司农觉得如何好便如何算,唔,此为小王之印信,庄中之人一见便知,韦司农去时只须出示便可随意为之。”李显虽很是看重韦夕机,也真的很想将其拢在手中,但却不会急于求成,左右来日方长,李显自不愿过分相强,这便伸手从腰间摘下一枚玉佩,递到韦夕机的面前,笑着说道。

“多谢殿下抬爱,殿下事忙,下官就不多打搅了,告辞。”韦夕机见李贤没有坚持要作陪,暗自松了口气之余,也不禁有些歉然,恭敬地双手接过李显递过来的玉佩,后退了两步,躬身谢了一声道。

“嗯,也好,韦司农自便罢。”李显饶有深意地看了韦夕机一眼,也没再多废话,打了个招呼,便自顾自地转身向宫外行了去,这才刚逛荡着出了宫门,结果又被人给拦住了。

“殿下,您可算是出来了,我家殿下请您过府一叙。”张彻显然是等得急了,这一见李显悠哉游哉地走出了宫门,几乎是窜一般地凑了过去,紧赶着出言禀报道。

嘿,老六那厮怎地总改不了这急躁的性子,得,不见还不成了!李显今日可是一大早便起了的,练武本就耗体力,再加上早朝上又狠斗一把,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已是有些子疲了,本打算这便回府休息的,可一听李贤有请,却又不好不去,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点头应允了下来,乘马车直奔璐王府而去……

“六哥,小弟来了。”

李显如今跟李贤混得倍儿熟,进璐王府就跟进自家门一般,压根儿就用不着通报,直接逛荡着便去了后院的书房,方才一进屋,入眼便见李贤正黑着脸端坐在几子后头,那副怨气冲天的小样子,瞧得李显又好气又好笑,只不过李显也算是见怪不怪了的,这便无所谓地耸了下肩头,笑呵呵地招呼了一声,也不待李贤右所反应,便随意地走到李贤对面端坐了下来。

“哼,那厮欺人太甚,孤断不与其干休,七弟可愿助孤?”李贤自觉今日早朝吃了大亏,心里头百般的不甘心,这一见李显满脸无所谓的样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冷哼了一声,瞪圆了眼,怒火万丈地嚷了一声道。

“六哥这是说哪的话,小弟与您乃是一体的,何来助不助之说,莫非六哥这是要打小弟的脸么?”眼瞅着李贤此时正在气头上,李显自是清楚此时不是跟其讲道理的时候,这便假作生气状地拉下了脸,皱着眉头,不悦地反问道。

“你……,唉,七弟海涵,为兄只是气不过那厮仗势欺人罢了,实不是要与七弟生分。”李贤本正生着气,可一见到李显不高兴了,先是一恼,而后便即冷静了下来,苦笑着摇了摇头,很是不甘地叹了口气道。

“六哥,小弟说过多回了,河工上的事您是断争不过那厮的,再说了,真要是父皇将此事交于六哥,反倒易遭小人构陷,您又何必执着一时之得失呢,若是此时与太子哥哥硬碰,两败俱伤之下,只怕白白便宜了旁人,此诚不可以不防!”李显此时又累又饿,实在是不想再绕着弯子去劝解李贤,索性板着脸教训起李贤来了。

“孤……,孤也就是一时忘了,嘿,七弟莫急,为兄,啊,为兄断不会再有闪失了的。”被李显这么一通子埋汰下来,李贤先是一愣,接着便想起了是他自个儿早朝时没按事先商量好的路线走,以致闹出了如此多的波折,脸色不由地便是一红,有些子赫然地解释了一番。

“六哥无需自责,其实眼下的局面并不坏,依小弟看来,甚或比原先之计划稍好也说不定。”李显很清楚李贤的个性刚直得有些刚愎,自不想过为己甚,这便脸色稍缓地下了个断言。

“哦?此话怎讲?”

李贤生气的原因并不完全是因在早朝上吃了鳖之故,更多的则是在担心预订的计划无法实现,着急上火之下,这才显得有些子冲动,此时一听事情似乎有转机,立马来了兴致,紧赶着便出言追问了起来。

“六哥,父皇让你我兄弟帮办朝务之本意便是不希望朝中局势一面倒,而今冲突既起,父皇那头自不会坐看六哥平白受了委屈,该帮的多少还是会帮的,大势上如此,六哥又何必顾虑太多哉,其二,治河工理漕运一向是父皇之心愿,六哥的本章自是合父皇之心意,之所以不当场圣裁,一是恐此策有疏漏之处,须得好生计议一番,方敢有所决断,二么,也是不忍伤了太子哥哥的面子,尤其是后一条,还望六哥牢记在心的好,换而言之,此河工折子应是能过,只是却很难由六哥您来操办,这一条小弟去岁便已说过了,自不再多言,而今之计,莫过于如何借势而为罢了,其余诸事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李显实是怕了李贤的冲动性子,惟恐这主儿一个孟浪之下,再次整出些不必要的麻烦来,这便索性将话说透说重上一些。

“唔,七弟所言甚是,是为兄急了些。”李贤本就是个聪慧之辈,自不会听不出李显这等说法的本意是为了他李贤好,话虽不甚动听,可情与理却是真实无比,心中一暖,有些子不好意思地拱了拱手,再次出言道了声歉。

呵,有进步嘛,这就肯认错了?李显重话一说完,心里头不禁也稍有些悔意,怕的便是李贤老羞成怒,可此时见李贤破天荒地自承其错,倒是被弄得一愣,不过很快便回过了神来,笑着道:“六哥不必心急,若是小弟料得不差的话,母后那头极有可能会出面推动河工一事,真到那时,急的便该是太子哥哥了,妥协是必然之事耳,只看如何交换罢了。”

“唔,七弟打算如何与那厮交换?”李贤默默地想了想,觉得李显的分析颇为有理,只是并不敢完全肯定,这便谨慎地出言问了一句道。

“不好说,得看母后那头的动作方可定夺,此时你我兄弟万不可盲动,坐观其变好了。”李显只是凭直觉断定武后不会在这等大事上保持缄默,但却无法准确地推断出武后将会如何动,自也就很难定出个完善的应变计划,面对着李贤的追问,李显也就只能含糊地回答道。

“既如此,那便先这样也罢,时候不早了,七弟便留下与为兄一道用了膳再去可好?”李贤想了想,也觉得此事牵涉面广,其中变数太多,实难以做出个准确的预测,更惶论相关应变计划了的,自也就此释然,自失地笑了笑,出言挽留李显道。

“故所愿,不敢请耳。”李显一来是腹中空空,懒得再往自家府上赶,二来么,也有心跟李贤多套套近乎,这便掉了句文,而后哈哈大笑了起来,李贤见状,自也跟着笑了开了,一时间满书房里尽是小哥俩惬意的笑声在盘旋回绕……

第九十四章妥协的艺术(二)

“娘,娘,呜,唔,娘……”

懿德殿的卧房中,小公主李令月身着一身粉红单裙,裸着一双肥嘟嘟的白净胳膊,兴奋地在宽大的胡床上爬来爬去,时不时地还翻上个跟斗,口中含含糊糊地叫着,白净的小脸上满是兴奋的红晕,就宛若刚熟的苹果一般可爱。

“小妮儿乖,来,到娘这儿来。”

端坐在胡床边的武后一脸慈爱地看着欢闹不已的小东西,轻轻一扬手,跟变魔术一般变出了枚红彤彤的干枣子,托在掌心,颠动了一下,笑眯眯地诱哄着。

“娘,娘,要,要……”

一岁半的小太平刚长了几颗大牙,如今正值磨牙期,最喜欢的便是啃红枣,这会儿一见武后拿出了大红枣,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立马便瞪圆了,一眨不眨地盯着大红枣看了好一阵子,突地发出一声欢呼,而后连滚带爬地向武后处窜了过去,一边还含糊地叫嚷着,别看个小,爬起来的速度却是快得惊人,那副急迫的小样子逗得武后大笑不已。

“禀娘娘,许相已到了两仪殿,请娘娘示下。”

就在武后娘儿俩笑闹之际,懿德殿主事宦官严德胜从房外匆匆行了进来,这一见武后正逗弄着小太平,脚步不由地便是一缓,很明显地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硬着头皮凑了过去,躬身禀报道。

“嗯,知道了。”

一听许进宗已到,武后并没有甚特别的反应,头也不回地吭了一声,一把将已爬到了身边的小太平抱进了怀中,亲昵地搂了搂,这才爱怜无比地将红枣塞到了小太平的手中。

“呜呜,娘,唔……”

小太平一拿到红枣,可是得意坏了,一口便往嘴中塞了去,一边啃咬着,一边支支吾吾地瞎嚷嚷着,那副心满意足的小样子着实可爱到了极点,饶是武后心中有事,可还是忍不住多逗留了好一阵子,这才趁着小太平不注意,悄然行出了卧房,领着一众宦官宫女们向两仪殿行了去,然则还没等武后行出懿德殿的后殿,背后便传来了小太平的嚎啕大哭之声,武后的脚步不由地便是一顿,可最终还是没有回过头去,领着一众人等径直去得远了,惟剩小太平伤心的哭嚎声在殿中回响个不停……

许敬宗并不是独自一人到的两仪殿,实际上,此时殿中还有两名身着浅紫袍服的青年官员在,一人浓眉大眼,身高臂长,身上穿的虽是五品文官的袍服,可精气神却颇有武将之风,这人正是北门学士中两大首领中的周思茂,至于另一面目俊朗者则是与周思茂齐名的刘祎之,此二者皆弘文馆出身,文名噪于一时,又经武后看重,得以借封禅泰山之机提升入五品官之列,算是当今大唐之新贵。

殿中三人说起来都是武后一党中人,照理来说,该是彼此关系融洽才是,可实际上却不是这么回事,别的不说,光是看站位便能看得出些蹊跷——许敬宗老神在在地站在了前墀下左手边的最靠前的位置上,一派当仁不让之状,当然了,以他许敬宗侍中的身份,站这个位置亦属理所当然之事,可刘、周二人显然不买许敬宗的账,不是站在许敬宗的身后,而是跑右手边去了,虽不曾与许敬宗并列,可分庭抗礼的意味却是明摆着的,不仅如此,刘周二人还凑在一块低声地窃窃私语着,分明是把许敬宗当空气看了,至于许敬宗么,似乎对刘周二人的不敬之举一点都不在意的样子,连看都不曾向刘周二人处看上一眼,然则其眼底深处不时闪过的一丝丝阴霾却暴露出了许敬宗之本意。

“皇后娘娘驾到!”

一声尖细的嗓音突然响了起来,、殿中的三人自是顾不得再玩那些个小心眼,忙不迭地各自整了整官袍,躬身而立,恭候着武后的到来。

“臣等恭迎皇后娘娘。”

一阵脚步声起处,武后在一群宦官宫女的簇拥下,从后殿转了出来,径直走上了前墀,毫无顾忌地端坐在了龙床上——按大唐律法,龙床只有皇帝能坐,旁人坐将上去都是砍头的大罪,哪怕武后身为皇后,也没资格坐上龙床,然则武后竟就这么坐下了,还坐得极为的放松,登时便令许敬宗等人的眼神都为之一凛,然则却都不敢有旁的表示,只能是各自躬身问了安。

“免了,希美(刘祎之的字),本宫交代的事都办得如何了?”端坐在龙床上的武后身上再无一丝先前在懿德殿时的柔情,有的只是一种令人心悸的威严,饶是殿中三人皆非寻常之辈,也不禁被这等威压镇得心头狂颤不已,可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头顶上已传来了武后平静里带着丝丝肃杀的问话声。

“回娘娘的话,微臣自领了娘娘懿旨起,便与诸般同僚彻夜商议此事,经三日里反复推演,微臣等大体认同璐王殿下的河工折子确有可观之处,若依此行了去,或许真能了结漕运之难题。”刘祎之正自心神震动间,突听武后点了自己的名,不由地微微一个哆嗦,忙不迭地抢了出来,躬身回答道。

“嗯,成算几何?”武后并没有急着表态,而是微皱了下眉头,沉吟了片刻之后,这才稍显慎重地问道。

“娘娘明鉴,臣等推演的结果是六成,只是所需的怕不止千万之数,依臣等估计,非一千五百万贯难成其事。”这么一问一答之后,刘祎之已是彻底平静了下来,待得武后见问,不慌不忙地一拱手,语气肯定地回了一句道。

“一千五百万?倒也不算多,尔等对此事有何看法么?”武后眉头一扬,似乎压根儿就不在意多将出来的这五百万贯之数,只是呢喃了一声之后,便即追问起一众北门学士们的定策来了,

“这个……”刘祎之显然对一众北门学士们公议出来的定策持保留意见,此时听得武后问起,脸色微微一变,竟踌躇了起来。

“启禀皇后娘娘,臣等公议之后,认定此策可行,却不可由璐王殿下行之,建议皇后娘娘将此事交由臣等去办,以臣等之能力,再有皇后娘娘之支持,断无不成事之理!”刘祎之尚在犹豫之际,周思茂已昂然站了出来,高声禀报道。

“哦?是么?”武后眉毛一挑,不置可否地吭了一声,侧脸看向了老神在在地站在一旁的许敬宗,很是客气地问了一句道:“许相,您老对此可有何见教?”

许敬宗微一躬身,长长的寿眉抖了抖,一脸平静地开口道:“回娘娘的话,老臣曾听过一个笑话,颇觉有趣,不敢藏私,特献将出来,供皇后娘娘一笑——市井有传虎牙能治痿症,由是大贵焉,一齿值千金而难求,某人闻之,大喜,自言发财在即,遂孤身上山,欲寻虎拔牙,旁人劝之曰:‘虎牙虽好,须得有命。’,其不信,以为旁人妒其发财,遂决然上山,途遇一虎,其大呼:‘留下牙来!’狂扑而上,时值虎饿,见有人来,大喜,一口咬之,食焉,旁人叹之:实乃要钱不要命的主!”

“噗嗤!”

许敬宗的话说得慢吞吞的,表情也木讷得很,实在不像是在说笑话的样子,然则武后何许人也,只一听便知许敬宗这是拐着弯子在骂周思茂是要钱不要命的主儿,不由地便笑了起来。

“你……”

周思茂自幼便有神童之名,自也不是省油的灯,哪会听不出许敬宗在骂人,登时便被气得面色铁青无比,然则武后在上,他自不敢放肆,硬是一口气咽不下去,生生被憋得难受至极。

“许相风趣不减当年,老当益壮,实社稷之福也,本宫许久不曾如此乐了。”武后笑意盈然地赞了许敬宗一句,而后对着尴尬无地的刘、周二人一挥手道:“尔等之意本宫知晓了,此事再议,都退下罢。”

“是,臣等告退。”

刘、周二人满怀信心而来,却被许敬宗一个闷棍打得晕头转向不已,此际见武后挥退,尽自心中不服,也只能小心翼翼地告辞而去了的。

“许相,年轻人不懂事,历练不足,有些傲气也属寻常,还望许相多多提携后辈方好。”武后心思玲珑得很,自是知晓许敬宗这是在借故教训刘、周等人,这便婉言地劝解了一番。

“娘娘放心,老臣自不敢因私虑而误公事。”许敬宗从来都是个记恨的主儿,对那帮子北门学士的猖狂实在是看不过眼去,早有心给他们一些教训,哪怕武后出面说和,他也不会改变心意,只不过回答起来却显得诚恳无比。

“许相的话,本宫信得过。”出于御下的需要,武后本心也不希望许敬宗与北门学士一团和气,之所以出言劝解,其实也不过就是意思一下罢了,自不会在此事上多费唇舌,只提点了一句,便将话头转到了正题上:“依许相看来,这河工折子一事本宫当如何处置方妥?”

“璐王殿下贤能,老臣可是感佩得很啊。”许敬宗没有直接回答武后的问题,而是捋了捋胸前的白须,感慨万千状地回了一句道。

“哦?”

武后眉头先是一皱,而后又是一扬,轻咦了一声之后,眼神渐渐地锐利了起来……

第九十五章妥协的艺术(三)

李贤的河工折子一上,朝野为之震动,数日来,京师上下热议不绝,大体上来说,支持者少,而反对者众,尤其是李贤折子里所提到的酒司、车马牌之构想更是激起骂声一片,在有心人的暗中推动下,对李贤的攻讦有着越演越烈之势,不知有多少朝臣都已暗中备好了弹劾本章,就等着下一次早朝时群起发难了。

事到如今,朝局大势对李贤、李显这小哥俩来说,可谓是不利已极,然则小哥俩个似乎对此等即将来临的大难毫无所觉一般,浑然不加理会——李贤借口读书闭门谢客,不但不见外客,便是连他自己的心腹手下也不见,至于李显么,则一如往常,除了练武之外,旁的事情一概不加理会,谁来拜访都接见,可却绝口不提河工折子之事,但凡抱着打探消息之心前来者,无不扫兴而归,愣是没见谁能从李显口中得到一星半点的准信。

漫不经心?满不在乎?当然不可能,别的不说,就李贤那头所谓的闭门读书,其实只是怕被外人看见其焦虑万分的情形,不得不关门躲将起来罢了,至于李显么,虽说谈笑一如往昔,可实际上内心里的煎熬一点都不比形之于色的李贤来得低——河工折子乃是李贤兄弟俩踏上朝堂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若是不能一炮打响,接下来可就得过上一段很长时间的苦日子了,在所有不利影响都消散殆尽之前,哥俩个啥事都做不了,而这个时间恐怕非得两、三年不可,很显然,无论是李贤还是李显都耗不起这个时间,自不可能不着急上火,只不过李显很清楚此际不是盲动的时辰,唯有稳守方是最佳的选择,哪怕等待的煎熬再苦,也只能硬顶下去,李显有理由相信事情很快便会出现转机,唯一不敢确定的只是这转机将在何时到来而已。

“停,殿下,末将说过多次了,使枪当去如箭,归如线,似殿下这般使枪法,一旦上阵,断挨不过敌手一枪之挑,看好了,末将再演一遍。”

李显的心因着河工折子一事焦虑得很,虽说表面上一切如常,可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儿,闲时看不出什么,然则一到演武场上,手底下便有了乖谬之处,一套长枪基础枪术走将下来,用力不是大了,便是小了,招式间的串联更是破绽百出,直瞧得前来执教的李伯瑶大皱眉头不已,到了末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李伯瑶不得不叫了声停,又亲自给李显示范了一番,但见李伯瑶枪出如闪电,拨把抱枪如龙戏水,撤步批枪地动山摇,着实威风无比。

“都看清楚了么?”李伯瑶一趟枪走下来,脸不红,气不喘,收枪一立,面无表情地看了李显一眼,淡淡地问了一句道。

“是,小王知错了。”

李显尽自心中有事,可还是被李伯瑶的枪法所深深地吸引住了,深吸了口气,恭敬地回答道。

“那好,重来!”

这一年余的接触下来,李显所表露出来的习武之天赋以及毅力李伯瑶全都看在眼中,虽说表面上对李显依旧是不假辞色,可实际上心底里已是真将李显当弟子看了,除了《卫公兵法》之外,一身本事已是倾囊相授,对李显的要求自然是格外的严格,此时见李显认了错,李伯瑶也就不为己甚,淡淡地吩咐了一句道。

“是,小王遵命!”

李显高声应了诺,而后狠命地甩了下头,将脑海里的杂念全都赶了开去,慎重其事地将竖持着的长枪端平了,蓄力待发,枪未出,枪意已是盎然而起,那等岳峙渊渟的气势一出,已是颇具大家之风范,所差的不过就是招式的纯熟而已,看得李伯瑶暗自感叹不已——所谓年刀月棍一辈子的枪,说的便是枪法易学难精,而这个“精”绝大部分意义就在气势的养成上,有了精气神,这才有成为枪中高手的可能性,寻常之辈可能练了一辈子的枪都无法培养出气势来,便是李伯瑶自己也是习枪数载之后才慢慢体悟到气势的韵味,这都已算是天赋异禀的了,可李显倒好,习枪不过半年,居然已养成了气势,虽说尚显稚嫩,可毕竟已成了气候,这等妖孽一般的天资着实令李伯瑶感慨之余,又深感惋惜的,时常想若李显不是天家子弟的话,实可算是卫公一脉的最佳传人了的。

这年月的枪可不是后世影视节目里常有的那种红缨枪,而是比长矛短上一些的槊,长约一丈二,枪尖也不是圆锥形的,而是细长如刀刃一般,只是比刀刃要厚上三分,真要拿个比方的话,或许更像是《三国演义》里张飞所使用的丈八蛇矛,就算是木柄所制的家伙都足足有近三十斤的分量,加之枪身细长,哪怕是简单的控制重心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遑论要舞动出招式来了,而这对于已打熬了一年余基础的李显来说,显然不算太大的问题,枪一使开,风声虎虎,枪花绚烂间,杀气横空,招式上虽尚显稚嫩,威风却已初显。

“好!”

“殿下威武!”

……

李显精神一集中,枪自然也就耍得漂亮了许多,尽管只是基础枪术,可一趟套路走将下来,当真是人如虎、枪如龙,萧潜、凌种等王府亲卫将领皆是识货之人,自是纷纷叫好不迭,便是李伯瑶这等不苟言笑之辈都暗自颔首不已。

“殿下,有消息了。”

李显刚收枪而立,尚来不及喘上一口大气,高邈已拿着张湿巾凑到了近前,趁着给李显递毛巾的当口,小声地禀报道。

呼……,总算是要开始了!高邈虽没明说是何消息,可一看其脸色,李显便知晓这消息的意味之所在,不由地便大出了口气,始终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可也没急着出言追问,只是呵呵一笑,拿起毛巾胡乱地擦了把脸,提枪走到李伯瑶的身前,一躬身道:“小王演枪已毕,请将军指点。”

“三日后习《霸王枪》。”

李伯瑶眼神复杂地看着李显,沉默了好一阵子之后,丢下句话,便即一转身,径自离开了小校场。

霸王枪?哈,爽!李显习武年余,平日里没事倒也收集了不少武之一道的信息,自是清楚这《霸王枪》据闻乃是传承自一代盖世英豪西楚霸王项羽,虽不知传言之真假,可枪法精深却是不争之事实,乃是当年李靖杨威战阵的枪术,李显自是早就想学,只是不得其便罢了,此时得了李伯瑶的准信,尽管惦记着高邈带来的消息,可还是忍不住怪叫了一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殿下……”

李显兴奋异常,可高邈却是忧心忡忡,这一见李显光顾着兴奋,浑然忘了正事,心思自是更重了几分,偏生此处人多嘴杂,实不是谈机密的好场所,无奈之余,也只好低低地唤了一声,算是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