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成端妃这杯具-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他原先紧绷的脸慢慢放松,曹洛莹顿时充满了干劲,将一只手按完之后又开始对着他的另一只手使劲。
不知过了多久,曹洛莹满头大汗的,朱厚熜按住了她活动的双手,轻声说道:“行了,看你这累得大汗淋漓的样子,这种事哪是你做的。”
曹洛莹仰头向他笑了一下:“我学了好久呢,就快好了,您帮忙指点一下还有什么不足之处我好改正呢。”
说罢就继续手上的动作了,朱厚熜侧头看着她有些低垂的脑袋,即便只能看个侧脸也能发现她一脸严肃的神情。长长的眼睫毛一扇一扇的,看得人心痒痒的。
等着曹洛莹开心的笑着宣布大功告成之后,朱厚熜将她整个人拥住,声音有些闷:“专门为朕去学的?”
曹洛莹看不见他的脸,有些担心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声音却尽量放松的说道:“皇上喜欢吗?”
“嗯。”
嗯是个什么情况,到底喜不喜欢啊,曹洛莹在心里想着,看他这样马屁应该拍对地方了吧?
之后两人之间一直无话,直到黄锦打断两人之间的温情:“皇上,刚刚接到急报。”
朱厚熜整理了神色,松开曹洛莹,宣了他进来,结果奏疏一读,整个人气得第一次在曹洛莹面前发了脾气。一脚将身前的凳子提到不算,还将奏疏扔了老远,怒吼:“放肆!”
曹洛莹和黄锦两人对了一下颜色,双双跪下:“皇上息怒,皇上息怒。”
朱厚熜看见曹洛莹跪伏在地上才稍稍冷静了些许,冷声吩咐:“你们两个起来。”
两人马上一点顿都不打的立刻站了起来,就看见皇上生气的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期间将看不顺眼的东西全都踹了个遍。
曹洛莹大着胆子询问的看向黄锦,黄锦手中的拂尘棒微微的换了个方向指向刚好散落在曹洛莹面前的奏折,曹洛莹大着胆子瞟了一眼,就看见“倭寇来犯”四个大字,后面一页上书登州卫指挥佥事戚继光。
☆、第67章
曹洛莹自小在福建长大;倭患她是知道什么情况的。倭国人常常三更半夜到沿海的村子犯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晚过去十室九空,让沿海各地不胜其扰。之前为了对付倭患;朝廷实行海禁;起了一段时间的效果。但因为海禁导致海上贸易走私兴盛;很多人走私的对象就是这些倭人,双方勾结在一起使得倭患重起。
朱厚熜发了一通脾气后冷静下来,迅速带着黄锦离开。曹洛莹招人进来收拾房间,里面的一派乱象让宫人们受了不小的惊吓,面上却不敢表现出来,迅速的将东西收拾好立刻退下,就怕皇上和娘娘之间发生了什么不愉快,让娘娘把火发在他们身上。
几个小宫女白着脸出来,就被春华和冬雪拉倒一旁训话了,原本有些浮躁的小心思就在两位大姑姑的训斥下歇了,连眼神都不敢乱瞟。
两人连番敲打才让人退下;之后也都不复之前严肃的神色;而是满脸的愁容;就怕娘娘和皇上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眼见着采选的人就要回来了,若是她们娘娘这会儿跟皇上有了间隙,让人趁虚而入可如何是好。虽说这次只是选宫女,可这宫里的事说不准的多了去了,别的不说,成化年间的万贵妃可不就是一个宫女。
曹洛莹不知道各人的心思,刚刚看见的几个字一直在她脑海中徘徊,她来这里这么多年了,小时候有时看见父亲唉声叹气的时候也说过“打回这些倭人老家去”的“童言童语”,常常被父亲一句小孩子家家别乱说话给堵回去。她父亲当年不过是个小小的知县,哪有碰军权的能耐呢。
可现在跟她成天生活在一起的人是皇上啊。他如果决定的话自然是有这种能耐的。曹洛莹一整个下午都在想入非非,连吃饭的时候都心不在焉的。
已经长大不少的朱寿媖看见她这样关心的问道:“母后可是身体不适?”朱载墷也作势要喊人去叫太医。
曹洛莹慌忙将他拦了下来,勉强的笑笑:“我没事,你们快快用膳,今日专门让他们做了你们喜欢的菜色,再不吃就凉了。”说罢就给他们两夹菜,也当是做些事分散自己的精力让自己不要胡思乱想。
两个小家伙都是一副担心的神色,却也不再多说什么,打定主意等晚上父皇来的时候跟他告状呢。
曹洛莹给他们一人夹了一碗菜就放下了筷子,她又开始想自己要怎么跟皇上说呢?无论是现代时从课本上学到的,还是在家时偷偷听父母的话听来的,她都觉得为什么要让那帮倭人放肆,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打回去占领了,以绝后患!
可是这事皇上从来没在她面前提过,就连今天都是她自己偷偷看来的,跟皇上一说搞不好还没等鼓动他去大杀四方自己就先被拖出去斩了——窥伺朝政。曹洛莹头发都快掉了,到底怎么跟皇上说呀。
朱厚熜离开仁寿宫就步履匆匆的赶去了豹房,召集了内阁和兵部一干人等来商讨此事。倭患也不是新鲜问题了,从太。祖年间这帮倭人就经常侵犯,后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渐渐的强了一些,再后来朝廷的头等大事变成蒙古进犯,对此事的关注就下降了。
可这几年倭患越来越严重,此次戚继光继承其父的登州卫指挥佥事来京述职,直接将这些年山东倭患的情况写成奏疏,又写了一份自己思索的应对之法《备倭寇策》递给了兵部,可他的东西如同石沉大海,根本没有激起一丝波澜。
戚继光在京中等待许久都没有得到回音原本是有些低落的,但后来细细思索却觉得自己的这些东西或许根本没有机会让人看到,他不过一届小小的登州指挥佥事别说将他的东西递给圣上,即便在兵部又有几个人会看一眼?
但从小生在将领世家,戚继光自己也有着一肚子的弯弯绕绕,马上就开始分析起京中的情况。现在大明有两处地方不甚太平——沿海和北方。鞑靼瓦刺盘踞在北京城上方,土木堡之变历历在目,英宗曾被瓦刺绑走过,成化年间更是被他们占去了河套,河套被占等同于边防稍有疏忽整个北京城都为他们打开了,是以连续几朝朝廷的布兵重点都放在北方,沿海一带就这样被忽视了。
可事情也并非没有转机,倭患主要集中于辽东、山东、浙江和福建几处,历数现在京中众人,兵部侍郎曾铣是浙江台州人,为官以来历任福建、辽东山东三地;东宫洗马最近才升任吏部侍郎的徐阶曾于福建、浙江两处为官;礼部郎中曹察此前一直在福建为官,别看他只是一介郎中但他是当今皇后娘娘的父亲,皇上的老丈人。此三人是现今唯三既有可能关心倭患一事又能在圣上面前说的上话的人。
戚继光思来想去,此三人中唯有曹察可以一试,这位才进京不久又只是郎中这么个小吏,因为皇上现在在西苑也不上朝,他在礼部根本连接触国家大事的机会都没有。而另外两位曾铣早就是封疆大吏,在京中也手握兵权;徐阶则是太子身边近侍,听说颇得皇上宠幸,他如果将东西递给他们,他们即便关心此事也一定会按表不发,天子近臣同边关将军有关联,他们所有人都要死。
戚继光犹豫了几日留下了自己回去的盘缠,将剩下的钱财全部收在一起带着自己写的东西去了曹府拜访。
曹察知道上官防着自己却也不以为意,一直老老实实的蹲在礼部看一些陈年案卷,这日下班回来就听见门房说有位大人已经等了好几个时辰了。曹察一时有些闹不清,他才来京中不久,熟人没几个,一般有事找他都是递个帖子等他回复,怎么还有人一直等在他家?
曹察仔细询问听说来人姓戚,听口音不像是京中人士,有些不想见,怕惹了什么麻烦上身,结果还没等他回到自己房中躲起来,就见着有人朝他过来了。
后面还有人在喊:“戚大人,老爷还没回来。”
曹察一看躲不过去了,挥挥手让门房退下,几步迎了上去,见过礼之后客气的问道:“天色已晚,戚大人若是有什么事的话不妨明日再来?”
戚继光心说明日再来还怎么堵你的人啊,拱手表示:“还请曹大人见谅,戚某承袭父亲登州指挥佥事一职,最近进京述职,今日冒昧打扰,实乃有急事相商,还望曹大人能与戚某进屋详谈。”
曹察看这事是磨不过去了,唯有客客气气的请他进了屋。
戚继光并不废话直接将手中的东西递给了他。
曹察接到手中好好查看了一番,对里面关于倭寇的描述深有同感,一时之间又是愤慨又是忧伤,他于福建为官十几载对倭寇之害深谙于心,因此看到戚继光关于征召“悍民”的提议之后眼睛一亮。
沿海一带因为倭寇肆虐以及经济不发达,向来民风彪悍,私盐私矿屡禁不止,而且从事这类事情的人向来心黑手狠,逼狠了连官员他们都能绑架杀害的,而且因为走私一事他们对当地的地形分布最是了然,若是能征召这些人,一来能够处理非法开采一事,二来若是训练得当,想来会比现在的守卫军得用的多。
除此之外,戚继光还写了许多步兵阵法一类专门针对这些倭寇的东西,看得曹察心潮澎湃,他是知道这封奏疏的价值的。
按捺住心中的激动,曹察努力使自己平静的问道:“戚将军不将此奏疏递给兵部,交给曹某是何意?”
戚继光叹了口气:“曹大人,实不相瞒,戚某早在述职之时就将这些东西递往了兵部,可惜没有一点声音,会找上曹大人也实属无奈。戚某知道曹大人在福建多年,想来是知道倭寇厉害的,交与您是希望您能指点一二,眼见倭寇今年越发猖獗,如何能让朝廷给予一些重视。”
曹察明了这位是希望自己将这两封折子往上递呢。可他自己都一直在礼部缩着,怎么会有能力帮他递这东西呢。于是开口:“戚将军,我与您同样挂心此事,但实不相瞒,曹某人微言轻,恕曹某无能为力怕是帮不了戚将军此忙了。”
戚继光当下拿出了自己准备好的木匣朝曹察面前推去:“这是戚某的一点心意,还望曹大人不要嫌弃。”
曹察知道他这是误会了,叹了一口气看也不看那匣子:“戚将军此举万万不可,还望戚将军将这些都带回去。”说罢朝他一拱手:“曹某还有些事情要处理,就不送将军了。”然后高声喊人送客。
却没想到门房愁眉苦脸的回来了,抱着那个木匣子和两封信。
曹察打开看见里面整整一盒银子,觉得十分难过,这位戚将军年纪不大却一心为国,为此甚至不惜自讨腰包用来敲门。忍不住又拿起了两个信封,从里面掏出了奏疏,仔仔细细的又研读了好几遍,越读越难受,他看得出来这是好东西,可别说他根本无法得见圣颜,便是能见到圣上,凭着他外戚的身份也是不好参与这种军政大事的。
曹察将自己关在书房一整夜,最终下定了决心,晨钟一敲刚过宵禁,他就拿着东西出了门。
戚继光将东西硬留在曹府十分无赖,光棍的拍拍p股走了人,就留在驿站等消息了,他决定再等一周看看情况,希望曹察不会“无耻”的收了钱却不办事。
曹察确实不无耻,一大清早就赶到了曾铣府上。他和曾铣都是嘉靖八年的进士,在这种当届所有进士都是主考官门生的大环境下,他俩也勉强算的上是师出同门,后来两人都被派到福建当知县,也经常会互通有无。
曾铣是兵部侍郎,不同于曹察只是个郎中,他是每日都要去豹房上班的,所以曹察只得趁着天黑先去他见找人。
曾铣还在睡觉就被下人叫了起来,匆匆穿了衣袍来还不及洗漱就去见了曹察:“明卿这么早过来可是有要事?”
曹察也不废话,直接递上了戚继光交给他的东西:“子重,这是昨日一位登州的小将军去我府上递给我的东西。”
曾铣不同于曹察一直是个文官,这位颇有些军事才能,而且最大的爱好就是打仗,从辽东开始就立下了战功无数,此时见到这东西比之曹察更加了解奏疏的宝贵之处。
看完之后立刻就细细的同曹察打听起戚继光此人,曹察隐去了戚继光送银子之事将昨日发生的一切一五一十的讲与了他。
两人看到这东西都一个反应——十分受触动,但都很快冷静了下来,他的顾虑同戚继光相同。这东西曾铣递不合适,曹察递比他强一些但也不是那么合适。
曹察想了一整夜,若是没有办法也不会找上了曾铣,犹豫了一下对愁眉不展的曾铣说道:“子重,那位戚将军曾告诉我,这份奏疏他早已往兵部递过一份,可惜无人问津。”
曾铣也是当了十几年官的老油子了,一听就知道该怎么办了。他从别人手上接来这东西逃不开同地方将领私相授受的罪名,但从兵部拿到这东西就是正常程序了。
戚继光早想到了此事,他自己不能主动出现在曾铣府上,但借由曹察一个礼部郎中之手却是可为的。他并不知道曹察同曾铣关系如何,知道他们是同年进士之后不过是赌一把而已,他觉得曹察身为外戚却能得进礼部,想来应当不是什么蠢货,只要他与曾铣相熟事情就应该按照他希望的方向发展。能做的他都做了,接下去也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戚继光运气不错,事情往他设想的最好的方向发展。曾铣一到点就赶往了兵部,让人将这些日子得到的奏疏全部递到了自己案前,不假他人之手亲自翻阅,终于找到戚继光被压在下面毫无翻阅痕迹的奏疏,亲自递给了尚书。
这位手中是有兵权的,兵部尚书毛伯温也就卖了他一个人情,将奏疏递往了内阁,夏言今日一看到二话不说就让人将东西交到了皇上的手中。
这东西是经了曾铣、毛伯温和夏言三人之手交到皇上手中的,这三人自然都毫无异议的支持增加沿海边防抵御倭寇之事,但另一些人却不赞同。
原因也简单,朝廷现在还同鞑靼在干仗呢,两边同时进行哪里吃得消。而且这事也不是他们几个就能说了算的,户部那边什么情况,沿海各地中这里只有登州一处的情况,其他地方呢,怎么知道戚继光不是在谎报军情呢?
一事之间一堆人吵做了一团,朱厚熜脸色越来越黑,最后草草的说了一句:“明日召集六部所有人再来商议,你们现在都回家写份奏疏明日交上来由朕查阅。”
说罢便拂袖而去。
他到仁寿宫的时候都晚上八。九点了,曹洛莹看他心情不虞的样子,在一旁都急死了,到底怎么跟他吹枕边风啊,她都跟他同床共枕近十年了还没点上这个技能点啊。
伺候着他换了衣服净了手,曹洛莹才找到自己的声音:“皇上用膳了吗?”说罢就恨不得咬了自己的舌头,这都几点了,这不是废话吗。
结果朱厚熜摇了摇头:“还没呢,你不说我都忘了。”
这下轮到曹洛莹吃惊了,她与他相处久了也知道这位把自己的命看得比什么都金贵,今天居然没用晚膳?这对他来说可是不利于养身的。
也算是找到了谈话的突破口,曹洛莹连忙吩咐下去让人去膳房叫膳。
朱厚熜早就气饱了,但是曹洛莹对他的了解没错,这位惜命,一顿饭不吃对他来说还是很严重的,因此没有拦她,东西上来了之后勉强自己喝了碗芦芽汤,还用了小半碗包儿饭。曹洛莹也陪着他用了些汤。
等着东西都撤下去之后,曹洛莹绣着帕子时不时的看看正在写字消食的皇上犹豫着怎么开口。结果没等她说什么话,两个孩子就蹬蹬跑来卖队友了。
一唱一和的跟他们爹告状,今天母后身体不适还不叫太医!
朱厚熜看了曹洛莹一眼,没在孩子们面前训她。跟两人说了几句话就把他们哄下去了。这才走到曹洛莹身边冷声问道:“你怎么回事?”话显得有些生硬,他还是将自己在国事上的气闷给带回来了。
曹洛莹还真没被他这样对待过,觉得他这肯定是下午的气还没消呢,跟自己关系不大。她觉得现在刚好是个机会,就将手上的绣活儿放到了一边,跪下朝他行了个大礼:“今日不慎看到了皇上的奏疏,请皇上责罚。”
曹洛莹跪在地上半响没有听到声音,心渐渐沉到了谷底。觉得自己还是好日子过久了,可能有点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太过托大了。心中思绪万千,脊背却渐渐的伏了下去,一副完全臣服的样子。
朱厚熜心情不好,听闻此话幽幽的看了她半响,一时之间想拂袖而去,又想轰她出去好好跪一晚上反省反省,因为她柔顺的伏跪在自己身前,朱厚熜看不清她的表情,却也能从她僵硬的身子推断出来这会儿曹洛莹心中必定忐忑难安。想到刚刚孩子们的稚言稚语“母后今天一直不舒服”、“母后脸色好白,却不去叫太医”、“母后都没有用完膳”……朱厚熜冷漠的看了她许久最终开口道:“起来吧。”
曹洛莹好久没这么跪过,抬头小心的看了他一眼,发现看不出什么才低头要起来,因为腿有些麻向前载了一下。
朱厚熜身体比大脑反应快的迅速起身扶住了她,皱眉训斥:“怎么这么不小心,起个身都能差点将自己摔了。”
曹洛莹头埋在他胸前,闷闷的说道:“腿麻了。”
朱厚熜没多做思考就“出手相救”了是有些恼火的,原本想要放开她的手,现在被她这么一说还真不好将她一个人丢在这不管,于是冷着脸给她来了个公主抱,要将她放到床上去。
曹洛莹一直将脸贴在他的胸膛上,不敢看他,就怕他发现了自己的异样。腿有些麻是真的,一开始有点不稳也是真的,但站不住刚好朝前面的他倒去,是曹洛莹情急之下脑袋发热试出来的昏招。这招数这么老套,她现在就怕他发现了,因此这会儿老老实实的由着他处置。
好在皇上没有拿她怎么样,被他抱起,曹洛莹脸有些红,却多了些许安心,看着样子皇上应当不会将她拖出去办了。
朱厚熜将她放到了床上,结果曹洛莹环在他脖子上的手握的死紧就是不松。朱厚熜盯着她问道:“这又是做什么?”
曹洛莹摇摇头不说话,更加过分的朝他身上黏,两个胳膊收的紧紧的。
朱厚熜简直要被她给气乐了,拍了她一巴掌:“快别耍赖了,松手。”
曹洛莹咬咬牙:“我不,我要撒手了你就该走了。”
朱厚熜挑眉:“这会儿你脑子倒是挺清楚的。那怎么还敢大胆的看我奏疏的。”
曹洛莹听罢沉默了一会儿才小声说道:“您发脾气将奏疏扔到我面前了,我一低头不小心看到了几个字就马上闭眼了,不是故意的。”
朱厚熜懒得跟她纠缠,干脆也躺倒床上了,拍了拍她勒着自己脖子的手:“快松开,朕不走了,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还真是第一次遇见你这种留人的方法。”
虽然氛围不对,但曹洛莹听到这话还是一个没忍住笑了出来。朱厚熜看她那样,想训斥两句,却被她带的也笑了出来:“快松开,再不松开朕就喊人进来把你拖出去。”
曹洛莹听罢笑的更欢了,一瞬间出戏想回他一句“你喊破喉咙也没人来救你的”。不过没那么傻,就一个人偷着乐了。
朱厚熜被她笑的莫名其妙,直接一巴掌拍到她pp上,粗着嗓门训道:“还没找你算账呢。说,你都看见什么了。”
曹洛莹听了这话收拾了自己满脸的笑容瞬间认真起来:“看见‘倭寇来犯’四个字了。”
朱厚熜听罢之后闭眼靠在床上沉默了半响才开口:“朕没记错的话你是从福建过来的吧?”
曹洛莹点了点头:“难为皇上还记着这些小事。”
朱厚熜像是想了许久才又问道:“你知道倭寇的事吗?”
曹洛莹差点头脑发热一股脑的跟他说打去倭人老家的事了,所幸提醒吊胆一整晚还有些理智,想了又想才斟酌着开口:“此等国家大事我不过一介妇人怎能随意开口。”说完看了一眼他,他一副等着自己说下文的样子,曹洛莹便又继续:“幼时在家中常常见到父亲为倭寇之事愁眉苦脸的,听说那些倭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处一片生灵涂汰。”说道后来还是没忍住声音有些愤愤的。
朱厚熜把玩着自己的玉佩,听她说罢之后问道:“你对他们不喜?”
“何止不喜?”曹洛莹瞪大眼睛看着他,然后反应过来自己的表现太过激动了一些,又低下了头闷闷的说道:“皇上可以招招那些在福建任过职的大人们问问的。”
朱厚熜之前确实很少关注沿海一带,心思都放在北面的鞑靼和瓦刺上面了,此次看见戚继光的奏疏他是十分震怒的,今日一些人的意见也说道他心里去了,戚继光所说不过是登州一地的情况罢了,因此才会想着问问曹洛莹她所处的福建的情况,听闻那边倭患之事也十分严重,正在想要不要派个钦差去瞧瞧呢,听到她这个提议也觉得可以一试。
于是连声吩咐黄锦:“派人去给陆炳传令,明日一早朕就要看到现在京城里所有曾在福建、浙江、山东、辽东四地为官的人的名单。”
☆、第68章
曹洛莹这边一晚上有些辗转反侧的,而京中大部分大臣的家中则是灯火通明。
皇上交代下来;明日所有人都去豹房讨论事宜。什么事;什么都不知道明日怎么讨论。一堆人接了旨就开始各显神通打听情况。等下班回家;基本上该知道的人也就都知道了。
皇上要讨论倭患之事。
严嵩皱着眉头叫了严世藩商议,将事情大致同他讲了一遍之后就问道:“此事该如何选择?”
严世藩思索半响看着他:“这事不是父亲该如何选择,而是要看皇上如何选择。”
严嵩一点就通;他们怎么想不重要;选择全在皇上,圣上心中自有决断,要使自己在此事上赢得皇上的信任,就要选择最让皇上满意的那边。
道理他都懂,可是他今日根本没有被皇上宣召,他怎么知道皇上属意如何。有些头疼的看着严世藩:“今日我未得皇上宣召;又如何得知皇上的意思?”
说道此处两父子同时叹了口气,可惜顾苓之还未进宫,也没个打听消息的地方。严世藩不过可惜了一瞬就同他说道:“此事事关重大,想来皇上也不会在明日就作出决断,父亲不如明日亲眼见了情况再做决断,千万不要率先表态。”
严嵩同他想到了一处,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儿子将来必会大有作为,就是可惜他有眼疾,不过只要自己进了内阁,皇上现在又是一副长居西苑不上早朝的样子,如若能成为首辅,安排儿子入仕也未尝不可。
曹察得到消息之后,就让人拿着戚继光交给自己的木匣子去了他所在的驿站,全部还给了他。
戚继光打开了木匣子,看见自己的奏疏摆放在最上面,银子一两没少,顿时灰暗了心情。心中感叹此事还是要徐徐图之,叹口气拿起了自己的奏疏,一摸就感觉到了不对,里面似乎夹了东西。
戚继光立刻小心的打开,就看见里面夹了一片陈皮,当下欣喜若狂,想来自己的东西是被人见着了。
再看到自己手上被原样奉还的奏疏,戚继光更是喜不自盛,这封奏疏又回到自己手中,那就说明是兵部的奏疏现在被人看了,想来最有可能的就是曾铣在看,事情真的朝他最希望的方向发展了。
就是不知到底是兵部在处理此事还是已经递到了内阁,更有甚者,戚继光忍不住幻想,若是皇上看了呢?
原本打算等几天若是没有回应就回去的戚继光,此时决定再多留几日,看看京中的动态如何。
朱厚熜第二日一大清早就到了豹房,这还是他来西苑这么久,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朝臣,六部内阁全都到齐了。
昨日就通知了下去,朱厚熜倒是不操心这帮老油子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情况,因此简略的说了两句就问道:“众卿意下如何?”
结果不出他所料,又是分成了两派战作一团,他坐在上面听着,努力的去分析两边的意见。事实上昨日他才接到奏疏的时候是十分震怒的,第一反应是这帮倭寇胆大包天,宣兵部和内阁过来的时候,他是有些热血上头,想要派兵去沿海的。但当时听了一顿争吵,他也慢慢的冷静了下来,心里的天平向此事不严重那面倾斜了些许。让他们今日一起来打嘴仗,就是为了找一个冠冕堂皇放置此事的理由。但昨天曹洛莹的一番话让他意识到倭患之事可能真不是只存于登州。因此今日才真正的听起了下面的官司,希望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朱厚熜因为自己也有些犹疑,因此坐在上面表情自始自终没什么变化,对两边的观点都没表现出明显的喜恶,弄得一时之间下面站的跟严嵩一样打着骑墙主意的人心中叫苦不迭。
朱厚熜听了整整一上午的吵架,也没看他们吵出个什么情况来,估摸着在吵下去也没什么进展才叫了退朝。
回到后面只觉得头胀,这时锦来汇报:“陆大人已到。”
朱厚熜迅速宣了进来:“名册都收集全了?”
陆炳接到命令连夜将自己知道的一些大臣已经列出来了,毕竟这帮人从改革开始就流行起了结党,一般来说有同地为官经历的也是小帮派联合的理由,所以大部分来自沿海各地的他心里面都有数。但为了尽善尽美今日晨钟一敲他还是立刻赶到了吏部,因为是查阅满朝文武为官的履历,也不好让太多人知道,因此只带了两个心腹,三人亲自翻阅案卷,从早上五点多一直统计到中午十一点多才弄罢。好在皇上今日下朝完了,要不他还可能受责罚。
听到问话,不敢耽搁将手中的卷册交到了黄锦手中。
朱厚熜翻阅着名单,上面的墨迹一看就是新的,有些感叹陆炳辛苦了,一边看着手中的东西一边吩咐打赏。
陆炳谢了赏就退下去了,他身为三公于一身的人,现在除了搞特务工作就是去管太子的一切事务了。
朱厚熜翻了一下,发现在沿海各地有过工作经历的大臣们还真不少,而且回忆了一下,这里面大部分能说得上话的人在刚刚混乱的朝堂上都支持戚继光。这么一想也不用将他们一个个全都招过来询问了,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倭患之严重了。
朱厚熜手在那些人名上滑动,让黄锦将顾鼎臣、曾铣、徐阶三人传过来。想了想又交代:“先喊顾鼎臣过来,他回去之后再叫曾铣,徐阶最后。”
顾鼎臣被宣,所有人的心中就打起了小算盘。这位写的一手好青词,皇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