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快穿]太后金安-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武帝是一个好皇帝,婧瑜还记得曾经有一部电视剧是这么评价他的,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这样的评价,一点都不过份。
可是做为一个男人,刘彻是个大大,大大,大大的大渣男啊!他是真的视女人如玩物的人,也是真绝情的人,阿娇的幽怨绵延千年,卫子夫的冤屈无处可伸,勾弋夫人的死无冤可喊,遇到他的女人,都是可怜人。
婧瑜很郁闷,这任务真是一回不如一回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的人,她怎么惹得起啊……
第70章 卫子不卫夫(2)
整理好记忆; 婧瑜睁开眼睛,起身。有宫女过来,伺候她穿衣服; 曲裾深衣; 这才是中国人该穿的衣服嘛!太有范儿了。
“皇后,太子来给您请安了。”有宫人来报。
“让太子进来。”
“孩儿给母亲请安。”九岁的太子刘据已经有了点少年的样子; 文质彬彬,礼数周全。卫子夫把刘据教得很多; 这是个内敛的少年。
“好。据儿; 去读书吧好好跟太傅们学。”婧瑜对如何应付小孩子已经太过熟悉了; 只是对刘据还不熟悉,所以并没有多说。
“读书也不差这一天,今儿个太子先不要忙着读书了。一会儿两位大司马要进宫受赏; 咱们举行个家宴,给朕的两位大司马庆功。”刘彻从门外一脚踏了进来。
庆功的家宴并不隆重,参加的人员也很简单,只有皇上、皇后、太子、皇后所生的三位公主; 长姐卫君孺和她的夫婿公孙贺,儿子公孙敬声,二姐卫少儿和她的夫婿陈掌; 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和他的三个儿子,还有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和他的弟弟霍光。
十几个人,也算是热闹,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着喜悦的笑容; 满满的都是志得意满。只有卫青的笑容很收敛,他很疲惫,婧瑜只是远远的看着,就看出了他的疲惫,不只是身上的疲惫,还有心里的疲惫。二十一岁的霍大司马与他的大将军舅舅不一样,他意气风发,坐在那里,神彩飞扬,满身的锐气。婧瑜在他身上,看到了上个世界,朝凰卫刚刚打完第一个胜仗时候的状态,这就是少年得志了。
刘彻无非说了些鼓励的话,象往性的赏些银钱,官职什么的已经没有可赏的了,封地都已经过了二万户,银钱两位大司马也是不缺的,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这一仗打完,能好好休息些时日啦!”家宴散去后,皇帝去了王夫人的宫中就寝,姐姐与孩子们也都回家去了,只留下婧瑜与两位大司马的时候,卫青终于发了一句感慨。
“也该休息了,自从你第一次出征,到今年整整十年了,仗不能打一辈子,将军打了太多的胜仗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婧瑜知道这是卫青与霍去病生涯的最后一仗。她还记得很清楚,因为几乎每一个任务的后几十年,她都会读史书,对于功在彪柄的汉时双璧怎么能不熟悉,卫氏一门的故事曾经对她有过太多启发。
“我还是更想打仗,匈奴还没有灭,单于还没有死,他躲在漠北休养生息,总有一天,还会进犯我大汉的。”霍去病更想去打仗,他活得太顺遂了,从小生长在富贵丛中,有皇上皇后的宠溺,骄纵、霸道,贵族公子的毛病在他身上几乎都能找到,他还不知道打仗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还没有明白穷兵黩武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这个单于死了,还会有下一个单于,漠北待不了了,他们还可以去更远的地方,总有你骠骑将军的大军到不了的地方。打这一仗,国家的损失太大了。咱们打不起了。去病,你已经是大司马了,接下来你也要参与内政,慢慢你会了解的。”卫青的脑子确实非常清醒。怪不得,他能得善终,他在,刘据的太子位才能稳稳的。
“是啊,去病,听你舅舅的。别总想着打打杀杀的。这往后啊,你也多往宫里来走走,把你的那些个武艺和本事都教教你的据儿表弟,他呀,整天跟着老夫子们读书,都快读成了大姑娘了,我看哪,一点儿都不像大将军的外甥,骠骑将军的表弟。”婧瑜确实希望他们能多带一带刘据,多跟这样的人待在一起,对孩子自信心的塑造是有好处的。
“哈哈……姨母,你说的也太夸张了吧!据儿表弟聪明无比,读书比三个去病加在一起还要厉害。他一张嘴啊,我这什么功夫都始不出来了,哪里像姑娘家了。”霍去病对于自己姨母挖苦他的小表弟听得很乐呵,不过还是说了句公道话。
刘彻喜欢英武之人,他把霍去病当成是自己的化身,婧瑜想让刘据与他父亲的期望更接近一些。现在的刘彻,还在一心宠爱着据儿,还是那个刘据一出生,就让人给他做《皇太子赋》的好父亲,婧瑜去不得不多些准备,她不敢直接跟刘彻对着干,还是尽可能的影响一下自己能影响得动的人吧!
婧瑜的话,对卫青与霍去病还是有用的,自那之后,两人果然在散朝之后时常到宫后看望太子,教太子武夫,给太子讲一些兵书战法和他们行军打仗时的故事。
“母后,您说父皇一直在打仗,他做得对吗?”刘据问婧瑜。
“据儿怎么会这么问呢?”
“据儿跟夫子们读书,书上说打仗最受苦的就是百姓,如果百姓们都生活不下去了,那打仗是为了什么呢?”
“打仗当然是为了百姓了。据儿你想啊,以前匈奴每一年都要到咱们的边境打草谷,抢夺边境百姓家的粮食牲畜,俘虏百姓家的妻子儿女为奴,朝廷还要遣公主去与匈奴和亲。一直到你舅舅卫青和你表哥霍去病出征攻打匈奴,把他们打去很远的漠北,咱们的百姓才不再受匈奴的侵扰,过上和平的日子。这就是打仗的意义啊!”
“那现在仗都打完了,就该让百姓休养生息了,对吗?”
“对啊!据儿说的没错。”
“所以,以后就不应该再打仗了,是吗,母后?”
“据儿,打不打仗并不是咱们娘俩儿说了算的,这得看匈奴还会不会来欺负咱们,还得看你父皇愿不愿意止住兵戈啊!”
“那儿臣去劝谏父皇,不要再打仗了,行吗?百姓们太可怜了。”原来这孩子这么早就有了这样的心思吗?应该是他的太傅们影响的吧?
“据儿,听母亲的话,你的这些想法只能留在你自己的脑子里,谁都别说,只要你还是太子,就别逆了你父亲的意。什么时候,你自己能说了算了,你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记住了吗?”
“儿臣记住了。”
婧瑜不知道刘据是不是真的记住了,她也不指望他一下子就能明白,才九岁的孩子,慢慢教就是了,她有的是耐心。
才吃了半个月汉朝的饭菜,婧瑜就有些受不了了,实在是太单调了,蔬菜的种类少不说,还都是煮出来的,要么就是盐渍的咸菜和酱汤,调味料也是很少,就盐糖醋酱那么几种,饭都是麦饭,好好的大米都不会吃。也是够够的了。感谢张骞,要不然,连黄瓜香菜大蒜葡萄核桃这些好东西都吃不到。
看来这一回,要把炒菜这么伟大的发明提前给蝴蝶出来了。要炒菜,就得有铁锅,这时候的铁锅还太厚了,没法提供炒菜需要的高油温。这个事情可以交给霍大司马去做,他手下的铁匠有很多,婧瑜如果提供出样式,打一口铁锅出来,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有了锅,别的就好办了。
婧瑜不知道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时候,她能做什么,汉武帝正是年纪最好的时候,他有武功,有雄心壮志,刚打完匈奴,正是励精图志的,与民生息的时候,她不敢打扰,在他还没有穷兵黩武,脑子不清楚的时候,婧瑜什么都不敢做,刘彻给她的压力太大了。这人太厉害。所以她只好先从改善自己的生活开始了。丰富百姓的餐桌,应该也是功德吧……
“姨母,你可真会给我出难题,你要那么薄的铁锅干什么?”霍去病在婧瑜提出要求后很是不耐烦,在大司马的心目中,一切与打仗无关的事情都是浪费时间。
“我只是想着,铁锅薄一些,蒸煮饭菜也能更快些,一顿饭能省下不少柴火呢!”婧瑜瞎掰。
“您这想的……多少军国大事等着外甥去办呢?哪有功夫给您打铁锅啊,就为了省几捆柴火?”
“你那些军国大事跟我没关系,我就想省几捆柴火,行不行?又不用你亲自动手,你就随便找两个铁匠试试不用完了吗?”这磨叽劲儿的。
“好吧,那我就去了。”特别无奈无语的样子,拿着婧瑜给了图纸走了。
五天以后,霍去病带着人给婧瑜送来了各种型号与厚度不同的铁锅十口。越小的越薄,跟后世的铁锅也不差什么了。看来,还是有人才啊!
有了锅,别的都好办。婧瑜是厨艺高手,再简单的菜肴也能做出顶级美味的水准。有葱姜蒜,有盐糖醋酱,已经够婧瑜做出一顿大餐来了。
婧瑜特意准备了亲手烹饪的一大桌子新菜式,再次举行了一个家宴。还是上次参加的人员。长一辈的,吃的还能含蓄一点,小一辈的,在霍大将军的带领之下,差一点没把舌头也给吞到肚子里去。
婧瑜并没有吝惜秘密,不管谁来请教,没有不告诉的。很快,长安城里就流行起了起炒菜了。
婧瑜的目的只是想用美食吸引两位大司马常来她的宫中用餐而已,要不然,怎么给他们治疗身上的暗伤。
第71章 卫子不卫夫(3)
王夫人几乎是第一批过来向婧瑜讨要做菜方法的人; 因为刘彻在她的宫里念叨了几句,她便留了心。
“皇后娘娘抚育太子辛苦,还要管理宫中事务; 些许庖厨小事; 还是让臣妾等人操心就好了,也省得皇上操劳国事之余还要每日在娘娘这里用过餐再往臣妾宫里跑的辛苦。”这话说的; 连拐弯都省下了,直接就说婧瑜靠厨艺争宠呗?
“王夫人说的也有些道理。本宫是该体谅皇上辛苦; 看来以后要多留皇上在椒房殿就寝才好。宫中事务繁多; 原本还想着照顾皇上的事情就让王夫人多分担些; 既然王夫人力有不怠,那本宫也只好能者多劳一点了!”尽管婧瑜一点儿都不希望刘彻到她的寝宫过夜,但是嘴上却不肯吃亏的。
“那怎么好劳烦皇后娘娘呢; 再说了,皇上也更愿意待在臣妾那里,不是吗?”这狂的,尾巴都要翘上天了。
“嗯; 王夫人说的也对。”婧瑜就让她在那儿显摆吧。
“臣妾宫中的厨子手艺也还过得去,只要皇后肯把烹饪之法告之一二,相信他们总能解了陛下每日劳顿之累。皇后娘娘母仪天下; 不会连一点点厨艺都舍不得公开吧?”终于还是开口说出来椒房殿的目的,其实王夫人一来,婧瑜就猜到了八、九分,要知道; 没事的时候,她架子可是大得很,从来不肯轻易到椒房殿来给婧瑜请安的。
“曲曲小道,有什么不能公开的。”婧瑜答应的很快,本来也没想要藏着掖着。转头吩咐身边的人,带着王夫人的人去偏殿参观她叫人围出来的杜台,走的时候还送了两口锅。
王夫人带着人以胜利者的姿态张扬的回宫去了,宫人们都在私下里议论,王夫人的盛宠连皇后都要退壁三舍了。婧瑜很满意这样的结果,这时候不找个靶子顶在前面儿,难道让所有的目光都盯着他们卫家啊?让刘彻都认为卫子夫霸天下的话,那可就糟糕了。
这些事情,卫青是明白的,所以事情传出去之后,他到婧瑜宫中的时候也没有说过什么。霍去病那暴脾气可就不乐意了,他是那种半点委屈都不肯受的人,婧瑜有时候都不得不感慨,这也就是他的军功太过耀眼,不然,长安城第一纨绔非他莫属。不光无法无天,霍大将军还特别的护短,被他划入势力范围内的人,谁敢欺负一下,大将军都是要与人拼命地。
王夫人平日恃宠而骄,她的儿子刘闳也多有圣宠,对刘据这个太子都不放在眼里,霍去病已经很看不惯了,要不是碍着身份,早就出手了。漠北之战打完之后,骠骑将军的气焰越发的无人能挡,别说在长安城里见到不顺眼的人事,直接就上鞭子,就是在宫里,那也是横着走的。
这一次,就非要给婧瑜出气去,可把婧瑜给愁坏了,好说歹说又有卫青在一边帮着说话才给劝住了。开玩笑,好不容易把人捧出来,让你一巴掌就给拍下去了的话,那不是更说明卫家不可一世了嘛!这样的傻事,打死都不能干。
可是,这边才给摁下去没几天,到底还是出事了。原因是因为一代名将李广在漠北之战中所带军队在大漠中迷路,未能与匈奴决战,愤懑之下自杀,李广的儿子李敢觉得是卫青故意安排李广的队伍走那一路才倒导了队伍迷路他父亲愤而自杀的,大军凯旋回京后,心里就憋着气想要找卫青报仇,终于找到机会,打伤了卫青。卫青惋惜名将的寥落结局,也出于爱才之心,隐瞒下了李敢以下犯上的行为。本来事情都过去了,偏偏让霍去病给知道了,李敢本来就是他属下的将领,也是因为几次随他出征挣下军功得以封侯的。
李敢做出来这种以下犯上的事情,霍大将军哪里忍得了,何况被冒犯的还是他最佩服的舅舅。二话不说,直接找上门把李敢射杀了。就说嚣张不嚣张吧!那可是李广的儿子!人家杀完人跟没事儿人似的,该干嘛干嘛!
可是这个事情太大了,很快被人报到皇上跟前,刘彻气坏了,谁都没用,亲自动手把霍大将军一顿捶,打完了还不出气,又抽了好几鞭子,外加踹了几脚。直接给撵回骠骑将军府里闭门思过,三个月不准出门。然后又给李家各种赏赐,让李敢的儿子李陵继承爵位。李家人也是敢怒不敢言,谁让惹不起霍大司马呢!谁不知道霍大司马和他手下的兵那就皇上的眼珠子,谁都碰不得。
婧瑜听说之后,愁得啊!前面的努力全白瞎了,还有比这更高调更嚣张的吗?王家给他一比,算什么啊!又心疼他被打得下不了床,亲自到骠骑将军府上探病,给留下了用系统灵液做成了金疮药。想想又忍不住笑,刘彻这么个管法,可不就当是打儿子似的打嘛,这是真气狠了,才下了这么重的手。刘彻爱才那是有名的。霍去病长这么大,刘彻真是跟眼珠子似的宠着的。谁都不能说,就他自己能说能教。所以霍去病上战场,那就是代他去的,霍去病打的那些胜仗,他就跟自己打了胜仗似的,比谁都骄傲。
婧瑜觉得,这么宠孩子,实在不是个法儿。她得想想辙了,既然她来了,就不可能再让刘据登基之前她最坚实的两坐靠山早死,那么就不能让霍去病再这么无法无天下去,这是要埋下祸根的,实在不是她的风格。
不过也不着急,先过了关禁闭这三个月再说。
婧瑜因为革新的烹饪的方法,短时间之内成了京城里最受欢迎的人之一,进宫里给好请安问候的权贵夫人小姐就不用说了,等到炒菜之法传来了,百姓里为她歌功颂德的也不少。这绝对是改善人民生活了。婧瑜都能感觉到功德点数正哗哗的往她身上流。
据儿喜欢吃鱼,刚好婧瑜空间鱼塘里的鱼已经多到要打架了,婧瑜就每天给婧瑜做鱼,红烧、糖醋、酱炖、清蒸,换着样儿的做。再加上青炒的小菜,精心熬出来的补汤,小太子眼见的个子就长起来了,气质也越来越清俊卓然,都要有仙气儿飘出来了。把刘彻羡慕得不行不行的,总想找理由到椒房殿蹭饭,可惜,他蹭到的都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食材做出来的,随了味道好一点,一点别的功效都没有。婧瑜不给他下药就不错了,还想蹭补品?想的美。
婧瑜想了好长时间要给霍大将军找点什么事情做,终于在他闭关结束的时间,找到了一个理由。既然张骞能从西域带回来那么多新的吃食,那么南面北面东面没理由没有新的食材,大将军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麻烦大将军去给找找吧!刘彻也怕霍去病再待在京城惹出事情来不好收拾,又没有大仗可打,小打小闹的也用不上他骠骑将军这把牛刀,就同意了婧瑜所请,让霍去病带着最开始跟着他的那八百骑,往南面去找新的食材。
婧瑜那么美啊,那个骄傲啊,穿越能混到她这个份上,也算是巅峰了吧?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亲自带队去帮她找食材,这配置,就问还有谁吧……
婧瑜只是想念南方的水果什么的而已,骠骑将军却把整个东南亚打下来送给她,这个……
婧瑜表示,臣妾真是没想到啊!
刘彻高兴坏了,要不是还有最后的理智在,恨不得给霍去病封王了都。
霍去病也找了新的人生目标,那就是不停的为帝国扩大版图。他打仗还有一点优点,那就是不用后勤辎重,特别的省钱,以战养战,在不断的征战之中,装备也越来越好。越打越顺,到后来,骠骑将军马鞭所指,敌人无不望风而逃,他都不是征战,而是接收了。
婧瑜不敢让霍去病总待在外面,怕他水土不服什么的,虽然给带了救急的药,谁知道山高水远的会遇到多少突发状况啊!隔一段时间,就要把他留在京城休整一下,给他调理调理身子。这心操的,也是不轻。
元狩六年,霍去病从外面回来的时候,抱回来一个才刚出生不过百来天的孩子,说是他的儿子,也没抱给他娘卫少儿,而是抱进宫交给了婧瑜。问他孩子的母亲是谁,他也不说,只说人已经难产死了。让他娶妻也不娶,说是没时间。这臭脾气,没治没治的。刘彻可惯着了,啥都没说,还亲自给孩子起了名字叫霍嬗,说是等孩子再长大一点,他要像当年带霍去病一样,再带个骠骑将军出来。
霍大将军不在京城待了,没人在上头压着,王家就没什么可怕的了。这两年,婧瑜对王夫人那基本是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连贡品都可着她先挑,从来不用她抢。除了要掌宫之权的时候被刘彻亲自给灭了,王夫人那风头绝对是一时无两了。王家人的得意也抑制不住了,家中子弟也算是狂出花儿来了。在京城里嚣张跋扈,欺男霸女不说,连刘闳要取太子而代之的话都传出来了。
这么作,不是等着死嘛……
第72章 卫子不卫夫(4)
霍去病再次出手; 带领众臣上疏刘彻请封皇子刘闳、刘旦、刘胥三人为诸侯王,诸侯王是要“就国”的,直接就要把除了太子刘据之外的所有皇子都给“送”到封地去。直接釜底抽薪; 一劳永逸。
要不怎么说刘彻是个大渣男呢!王夫人多受宠啊; 说送走就给送走了,当时王夫还病着呢!唯一的特殊待遇就是让她自己给儿子挑了封地; 王夫人也是挺狠,直接挑洛阳; 那可是兵器库; 你还不如直接说想造反了呢!刘彻果然没同意; 给封到了齐国。
三个皇子封王就国后,宫中两位生有皇子的王夫人和李姬也都随着儿子去封地了,剩下的妃嫔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那就是皇后与太子的地位那是杠杠地,因为人家靠山硬啊,一个骠骑将军霍去病,就联合了二十七名重臣上疏请封皇子为王; 直接PK掉最受宠的皇子与夫人。这还是在军队中威信更高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没有出手的情况下呢!
所以,大家还是老老实实的混着吧,千万别惹到皇后与太子; 碰之则死啊!就问你怕不怕。
王夫人经过一路颠簸,到了齐国没多久之后就病死了,刘彻很伤心,遣使者去封了齐国太后; 各种痴情各种想念,酸得婧瑜牙疼。
齐国有个叫少翁的听说刘彻那一出一出的痴情种子表现,自告奋勇进宫神神叨叨的跟刘彻说他会招魂,刘彻就真信了,隔着布幕见着个影子就各种倾诉想念什么的。第二天就给少翁封了文成将军,赏了好多银钱,以宾客之礼待之。
婧瑜对刘彻这种迷信的行为嗤之以鼻,雕虫小技而已,也就骗一骗他这种古人了。
卫长公主与曹襄的儿子曹宗过完百天,平阳公主带着小两口和孩子一起回宫看望婧瑜。其实婧瑜本心是非常非常反对姑表结亲的,近亲结婚对后代非常不好,但是平阳公主与卫家的关系实在是太复杂了些,她实在没有立场反对,也反对不了。刘彻还处在一个恨不能把他认为世上最好的一切都给卫家人的状态里。他就是这么个人,喜欢的就恨不能给你所有,不喜欢的杀你全家都不带眨眼的。
何况曹襄还是个好孩子,年纪轻轻的就随着卫青带兵打仗了,也是参加过漠北之战的,比后面那个大骗子栾大可是好太多了,两个孩子感情也好。婧瑜没有办法,只好尽可能的保住曹襄的性命,别让孩子们伤心就是了。
婧瑜看到漂亮的小奶娃儿高兴,加上身边还有好几个孩子,就想找点什么游戏哄孩子们玩儿,想起少翁那出招魂的把戏,便有了主意。吩咐人准备,不久之后,就给孩子们表演了一出生动有趣的皮影戏。孩子们看得高兴了,平阳公主的脸色却变了。
“皇后,我怎么看着你做的这个影子戏跟文成将军那招魂之术有几分相似?”
“姐姐眼光好,我想大概是差不多吧!”
“这么说那少翁是在欺骗陛下了?岂有此理。本宫要去告诉陛下,这种欺世盗名之辈必须严惩。”平阳公主很生气,她还是比较正直的人。
“姐姐不必如此气愤,陛下想念王夫人,有人能稍解陛下的相思,也算有些功劳的。”刘彻那么自负的人,能听别人的劝?别逗了。
果然,婧瑜这种与挑衅无异的给刘彻找别扭行为很快受到了教训。刘彻当天就知道了皇后在椒房殿为孩子们表演了影子戏,他多聪明啊,稍稍一想就知道自己之前被少翁当傻子涮了。但是他会承认自己傻吗?不能够啊!除了找了个无关紧要的理由杀了少翁,对于皇后打他脸的行为,也是不能忍。连着三天因为一点无关紧要的错处派人到椒房殿训斥皇后,一点面子都不带给婧瑜留的。
婧瑜诚惶诚恐的听着,然后就该干什么干什么了。反正刘彻也不会为了这么点儿事就废后废太子什么的,时不时的给烈火烹油般的卫家降隆温并没有什么坏处。
元鼎二年,在请示过刘彻并得到刘彻的大力支持之后,三十七岁的卫青娶了四十四岁的平阳公主为妻。这一对相差七岁的姐弟恋终于修成了正果。对于这乱七八糟的关系,婧瑜都没法说了。反正他们刘家姐弟就是盯上他们卫家就是了。
卫青与平阳公主之间有多少爱情,婧瑜没有看出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势均力敌的感情,如果卫家不是如日中天,平阳公主不可以自降身份嫁给昔日的奴仆,如今,谁高攀谁还真不好说。反正是平阳公主主动提出来的是真的。要不婧瑜怎么总说卫青是明白人呢!三十七岁,快要当爷爷的人了,心里没有成算,没有取舍,怎么还会结这么一次现在会被人议论,以后会一直被人议论的亲。
婧瑜在卫青与平阳公主成婚之后,对刘据说,让他永远认着,他的舅舅为了他,放弃了很多很多。
四十岁之后的刘彻在这时代已算是开始步入老年了,他开始迷信神仙,开始不停的出宫巡游天下,一心想着能够偶遇神仙。开始寻访方士,在宫里养方士,研究《淮南子》等修仙的文献。皇帝不在家,家里总得有人做主吧,于是才十三岁的太子开始跟着丞相们参知政事,一点点的接触到这个国家的核心决策层。婧瑜跟他说,知道的要少说,不知道的不要说,主要是多听,多看,多想。刘据执行得很好。
刘彻出门的时候,如果骠骑将军在家,那是一定要带在身边的,若是不在,常跟在身边的就是霍光了。霍光在上疏请封皇子的时候,是站在太子一边的,婧瑜也得领他一份情,虽然他只是跟自己的靠山哥哥保持一致罢了。
婚后的大将军与平阳公主过了上一段安静而甜蜜的婚后生活,卫青是淡泊的人,朝堂上他是能不说话就不说话,下了朝,不养幕僚不结交官员,不是伺候他的那些马就是打猎钓鱼,要么就是教教孩子。他是淡泊了,但是威望并没有减少,军中的将领有几个不是从龙城之战又开始跟着他之后一点点提拔上来的。将军永无解甲归田之日,就是这个意思了,那是个讲忠诚的地方,就像后世能看到带着将军衔的大领导看到回家务农的老班长一样要行礼是一样的道理。
大将军安于平静的过起了半养老的生活,带军的事情当然就压在了年轻的骠骑将军身上,闲不住的骠骑将军征服了东南亚之后,又把他的骑兵带到了东北苦寒之地,他这辈子虽然是享了别人没享过的福,也算吃尽了别人吃不到的苦。大东北富饶的土地成了骠骑将军铁蹄下新的帝国疆土,婧瑜的餐桌上又多了东北的人参和鹿茸。
婧瑜没法定义霍去病是不是个好父亲,他是个成功的军人,是大汉最闪耀的战神,是好儿子,好哥哥,好外甥,好臣子。但是婧瑜实在不知道他是不是个好父亲,他把刚刚出生不到半岁的孩子常年扔在宫中,一年也见不到几次,见面也只是简单的问一问,见不到多少关切。但是他每次回来,又都会给孩子带很多很多的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从那些东西里就能看出来他都到过什么地方。因为每一个地方他都会为他的孩子搜罗新奇的小礼物。
京城的百姓们已经习惯了骠骑将军隔上一段时日就会带着胜利的消息凯旋,然后就会听到大汉的版图又扩大到了哪里。从皇上到平民,已经没有提起骠骑将军又得了什么赏赐,又有什么封赏了,人们都选择性的遗忘了这一个步骤,确实是封无可封了,他一个打下的版图已经快超过了大汉原有的所有土地,若是照着功劳赏,封王都是说轻了。
刘据越长越出色了,温文而雅,谦谦君子的样子,但是他并不文弱,在婧瑜的刻意要求和卫青五六年悉心教导之下,太子的剑术并不比军中的将领差什么,唯一的差别可能就是实战经验了。刘彻开始带着太子出行。
太子第一次跟着他父皇出行路过汾水的时候,便在汾水上得了宝鼎。这是大大的祥瑞,大臣们恨不得把生平所有的华丽辞藻都拿出来颂扬一番,刘彻本人也非常非常高兴,自己做了好几篇赋不说,还让司马相如,东方朔等文学大拿都专门做赋颂扬他问鼎天下的伟业。
人人心里有杆称,从来没有人说出口,但是有多少人心里会有疑问,上天选的到底是皇上还太子呢?毕竟以前皇帝每一年都出行数次,却只在太子陪同的这一次得了宝鼎。
不光天下臣发这么想,刘彻自己大概心里也没底了,那之后,再没有带太子出去过,当然,他也再没有遇到过祥瑞。渐渐的就有了传言,太子是天选之子什么的,太子刘据在他还没有在政治有任何作为的时候,就因为一个鼎被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