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和先帝相爱相杀日常-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人问过,如果有人骗你怎么办。我希望那个人骗我一辈子。
公子渠的个性,若是知道“天池道人”这个人物背后的故事,可能心态立马就崩了。处于这个考虑,戚慈不想掀开真相。
让一个软弱逃避现实的人一辈子这样,到底是好还是坏,其实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面才清楚了。
他身为陈国长子,怎可能对王位一点想法都没有?他是戚慈选的一把刀,一把劈开陈国表面祥和的利器。
公子渠,亦是甘愿入局。只要他还是想要去依靠“天池道人”只要他还是对王位有想法,他就不可能跳得出这个局。
戚慈精心布局几个月,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
“外援?什么外援?”公子渠一时半晌还没有反应过来,但是很快他就明白了,于是他的神情变得有些窘迫,呐呐道,“先生您可能不清楚,我只是个庶长子,郑城也是个偏远小城,没有什么人会将宝押在我的身上的。”他在这一刻终于没办法自欺欺人了,没办法再让自己活在陈国长公子这种假象之中了。
他不愿意“天池道人”真的去请外援,然后碰一鼻子灰。
他这话,说得实在太过实诚了。“天池道人”懵了一下,在心里面稳住了自己,然后回答道:“公子,我总不能看着你去死啊……”说道死,他突然就想着前几日那危险的景象。
若是没有戚慈,公子渠必死无疑。他的眼眶之中隐隐能看见一些泪水,只要一想到公子渠会死,“天池道人”的心中,就有些抽痛。
其实不知不觉之中,他还是把这个傻孩子放进心里面了。这孩子不管有多少毛病,有多少不好,总归还是自己家里的孩子,哪里都好。
公子渠也看见了“天池道人”隐隐的泪水,他渐渐沉默了,其实说来他真的很不争气,打小不如二弟三弟他们受宠,也不如四弟身份高贵,是正统。长大之后又不如五弟受宠,,封地更是不说了,陈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公子的封地就是小小一座城池的,连这个郡县都不归他。
“我好歹还认识一些人,这事……那些人不能放过,这不是小打小闹,这是不见刀光的战场,公子,不是你死就是他亡。”“天池道人”的语气变得很严肃,他是真的希望公子渠能意识到这个问题。
夺位之战,本来就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血腥之路。
公子渠没有再多说什么,这件事情就交给了“天池道人”。实际上“天池道人”哪里认识什么了不得的外援,他最了不起的外援不就是戚慈嘛。可是明面上要请的外援绝对不是戚慈。
倘若是戚慈,这事情也就太明显了。
这场局里面的外援,是有风。盘踞在陈国隔壁的强国越国,一旦它主动支持陈国现存的四位公子之中最弱小的公子渠之后,不知道其余三位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反应呢?
肯定会有人来寻戚慈,有风来找过戚慈的事情是抹不掉的,早晚都会被有心人打听到的。
接下来戚慈需要的就是静观其变,以不变制万变。
至于戚慈的人手,自然是用各种名目安插进公子渠身边。安插在他的身边有很多好处,目前主要就是保护公子渠不被暗杀成功。那两人都不是回轻易放弃的人,特别是公子博益,那是戚慈最为忌惮的人。他们派出杀手没能一次成功,心中必然会更担忧公子渠的存在。
他接下来,恐怕会面临铺天盖地的刺杀。
愿上苍保佑。
有风早已经接到了戚慈的书信,自然是知道戚慈的打算的,并且他知道戚慈的计划已经进行到了哪一步了。为什么不直接让越国的军队对陈国开战,因为现在一旦开战,有风就会成为千古罪人。
作为一个曾经主动挑起过无数战争的人,有风根本不在意一个陈国。但是戚慈一句话将他劝回来了,的确,现在就主动出战,容易打草惊蛇,也容易让其他国家的人警惕。
有风暗示自己,上辈子和这辈子的事情,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
他不是上辈子那个说一不二的有风,他有了软肋,就让人有了可攻击的地方,不再是曾经那个无所畏惧的人了。
有些事情,他不能将戚慈拖下水。
想要用越国的名义参与进陈国的事情里面去,想要真的威胁人,首先有风就要取的越国的绝对话语权。说实话,他也觉得他所谓的君父实在是在位太久了,这个天下,早应该让给他了。
容琛是个聪明人,有风就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他这边一个轻微的暗示,容琛那边就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投诚了。
有风不愿意背负一个弑父的罪名,他前世不管自己的名声,但是也许是喜欢上了戚慈,这辈子他倒是不愿意再为薄姬背这个黑锅了。他再如何冷血残酷,也不是个弑父的人,上辈子为薄姬背的黑锅,这辈子就还给她的,这个锅,他有风不背了。
对付薄姬,果然还是容琛最管用。
谁也不知道容琛对薄姬说了什么,薄姬原本都快要停下来的毒,不但开始了,还加大了剂量,那剂量大得,一连吃不用超过三日,就能双腿一瞪,去见阎王爷了。
现在杀死越国君,丝毫没有好处,可是薄姬竟然还动手了。
果然不出有风所料,不出三日,越国君驾崩的消息就传出来了,没有一个人有一点点防备,这个消息实在来得太突然了,突然得很多人都还迷迷糊糊的,有风就已经坐上了王位了。
老越国君没有留下任何遗诏,那么身为嫡子的有风自然而然并且理所当然就继承了王位。
谁也没有在意薄姬,据说有风即位那一日,薄姬宫中的瓷器统统被摔了个粉碎,一个不剩。她在宫中曾吼道:“他竟然敢骗我!他居然骗我!什么遗诏,什么里应外合,都是骗人的,统统都是骗我的!容琛……你这辈子活该得不到你所爱的人,你活该!你欠我的你早晚要还,下辈子,下下辈子,你做牛做马来还!”
事已至此,薄姬就是再蠢,也知道自己被容琛骗了,其实也是被她自己的贪心骗了。
她用尽这世上最恶毒的话,也用尽她认为最恶毒的诅咒。也是因为说出了这番话,让容琛心里面最后一丝柔软也消失了。她怎么配……怎么配提爱这个字,若不是因为她,容浔尚且好好活着,就算是变丑,变老,容颜不再,可是她总归还有命在。
不至于……不至于让他连坟墓也找寻不到。
她提到他爱的人,证明薄姬心里面清楚得很,她早知道他心悦容浔了,只是一直一直装作不知道,偶尔装作容浔的样子罢了。
其实装得再像又如何,他永远能分清谁是容浔,谁又是容荨。
薄姬最后在宫中自缢,在场的只有容琛一个人。薄姬死后,容琛就不见了踪影,有人说,曾在王都外的一个偏远的山上看见一个生得极其俊美的郎君,只是那郎君终年守着一座孤坟,就住在孤坟旁边。
一座茅草屋,几垄菜地,一个孤老的人,和一座永远香火不断的孤坟。
薄姬死了,还背着一个害死先王的罪名,于是越国王室的墓地她不能进去,更不要说是合葬了。薄姬一生嚣张,临到死了,竟是连个容身之处都没有了。她那两个千娇百宠的儿子,却根本不敢同有风唱一点反调,不但不敢质疑有风,就差同薄姬断绝母子情谊了,看得让人心寒不已。
薄姬规划一生,其实不就是为了她的孩子吗?可到头来又如何呢?到死了都指望不上。
最后还是去寻了一处风水略佳的地方,埋葬了薄姬。只是从未有一人去为她上一炷香,也从未有一人去看一看那山间的坟茔。
就那么孤孤单单一座坟,多年后,石碑倒下,竟是成了一座无人知晓的坟墓了。
作者有话要说:
解释一下有宝贝说的为什么女主接受得太快了……其实慈慈根本没有接受啊233333
第110章 一百一 前因
在被容琛亲手杀死的那一刻; 薄姬突然后悔了。
她的人生真的就如同一场笑剧。看得人在笑,她自己也在笑,却笑不到最后。到死了,仔细想想; 这一生有谁是真的爱过她的?一个也没有。
没有被人爱过的人,这一生多可悲啊。
打小; 她就知道自己想要生活得好,就要依靠家人; 依靠自己的阿母,因为她和容浔生活在后宅之中; 几乎是见不到男子的; 哪怕是家中父兄,也是很难见到的。
容家是越国算得上古老的一个世家了,可是越是这样古老的家族,规矩就越是森严就越是奇怪。容浔和薄姬真的是被当做闺阁小姐教养的; 不见外男,不出门,赏花宴也需要带上面纱,丝毫不能露了容颜。
好似她们只要有一点越界,就嫁不出去了一般。实际上容家当时算是越国很鼎盛的家族了,容浔和薄姬两姐妹哪怕就是闹出什么私奔的丑闻; 也有大把人抢着要的。
尽管说不要提私奔这种极端的话题,可也不能那么束缚着。只是当时,丝毫没有见过世面的薄姬和容浔; 完全不知道外面的女子是什么样子的,她们大小接触的就是这个样子。
她们不知道,在她们的邻国,有的是女子策马奔腾,有的是女子抛头露面,有的是女子当家作主!她们被束缚在了浅薄的见识和十几年如一日的教条之中。
容家主母,也就是容浔和薄姬的生母,也是出身于一个世家,也是用同这两姐妹一模一样的教导方式教导出来的。关键是,她还有那么点点迷信,这个时代不叫迷信,这个时代叫做命运。她生下薄姬两姐妹之后,有阵子见了些风,身子不太舒坦,她请人一算,竟是容浔的生辰克了她。
克母在这样的家族中,是没有改过机会的大罪。
之后容母将所有遇见的不幸都怪罪在了容浔的身上,哪怕是她不小心摔坏了一个茶盏。容浔不受宠,下人的看管自然也就松懈了许多,她过的日子也没有薄姬好。
毕竟除开容浔以外,薄姬就是那个唯一的姑娘了。
薄姬在容浔身上学会了讨好容母,学会了去讨好能讨好的一切人来让自己过上最好的生活。
容浔看上去娇弱胆小,却心性要敏感善良得多。她不被人喜爱,也就不被人关注,整个后院小花园都是她的天地。她可以呆在假山之中小憩上一个中午,而不用时时刻刻保持什么大家闺秀的风度气质。
原本一模一样的双生姐妹,渐渐就变得不太一样了。
又因为容母的偏心,两人被分开教养,尽管互相之间知道对方的存在,却没有多少同胞情谊。
容浔可以偷偷溜出后院,去前院偷玩,薄姬却永远不可以。所以遇见容琛的那个人是容浔,给他带吃的那个人也是容浔。
后来躲在花丛之中,形容狼狈的那个人也是容浔。
容琛是容母一个远方表哥的遗腹子,又生来带煞,克死了生母。若不是他家中实在无人,又有万贯家财,容家不会收留他,弄的什么义子的名头,也不过是为了说出去好听罢了。
实际上,他过的生活也不过比下人好那么一点点罢了。
他多疑、敏感,甚至算得上心狠手辣了。所以他会喜欢上并深深爱上容浔,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容浔和薄姬最大的区别,只有容琛知道。
容浔笑起来,那笑意是直达眼底的,眼睛一定是弯弯的像是天上的月牙。而薄姬,她时刻都笑着,笑意却从来流于表面,薄姬的心里,没有喜悦。
如果没有那一场祸事,薄姬会嫁一个好人家,过着和容母一般无二的生活,可是……一场变故,皇权强压,将容家变得支离破碎,甚至她也从一个闺阁千金成了一个茶院女子。
身份落差之大,让她夜不能寐,无法安眠。
但是薄姬这么多年,早已经学会了察言观色,早已经学会了怎么通过讨好一个人来获得最好的生活。她选择讨好茶院权势最大妈妈桑,于是牺牲了容浔。
容琛寻来之后,她立马敏感察觉到,和容琛一比,妈妈桑什么也不算,于是她出卖了妈妈桑,转身讨好容琛。
接下来又在相处之中,她发现容琛喜欢他的同胞妹妹容浔,而她,有一张和容浔一模一样的容颜。这是上天给她的武器,她开始翻身反过来使唤容琛,从开始的一点小事到后面越来越离谱。
仔细想想,她这一辈子啊,当真是谁也没有爱过她。
先王宠爱她,那是因为他的心里也住着一个可望不可即的人,而她恰恰抓住了他这样的心理,成为他六宫独宠的唯一一个人。只要能坐拥这天下最大的权势,纵然是成为一个人的替身又如何。
她曾经觉得丝毫没有关系的事情,临到死了,往事飞快得浮现在眼前,她才突然觉得凭什么,凭什么她这一生,无一人纯粹爱过她。
薄姬一死,越国再无一人敢同有风唱反调了。他的冷漠无情原本早就传遍了王宫,也传进了每一个大臣的心中。果然,有风上位之后,那就是雷霆手段。
但凡与他一件相左的,统统收拾东西回家吃自己。
他需要的是积极有进取心做实事的人,而不是那些满口礼义廉耻的老学究。有些人既然那么喜欢研究,那就回家慢慢研究好了。
越国嫡公子登上王位的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样飞遍了全国,就没有哪国不知道的。一时间,很多人都在思索,有风上台之后的越国,之后会走向一个什么方向。
他继位之后的铁血手腕也让人害怕。
有聪敏的人,第一时间都察觉了不对劲。一般新王上位之后,纵然是想改革,也会一步一步慢慢来,很少会这般激进的,这样很容易引起大臣的不适应和反噬,可是有风这样做了。
有风在很多国家得到的信息之中,就是一个冷酷残暴的人,十分的骇人。很多国君都在思索,这是不是又要动乱了。
奇怪的是,有风尽管肃清了朝堂,却没有一丝一毫要动兵的意思。
大家豆都在观望,观望有风要做什么,可是殊不知人家早已经秘密派遣军队支援公子渠了。这场名义上是支援的战争,其背后的实质就是侵略。
陈国的版图被一分为二,临近上林郡的那一部分被划分给了戚慈,而临近越国的那一部分,被划给了越国。
戚慈和有风,几乎是隔着这千里的距离击掌相庆。
而陈国尚且还在内斗个不停,公子博益也忍不住露出了他贪婪的爪牙,一把扯下了他呆傻的伪装。这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越是不吭声不出气的人,越是阴险狡诈,越是狠。
不叫的狗才咬人啊。
公子敏和公子义两人互相争斗,两败俱伤,最后公子敏、公子义、公子博益三人势力竟是差不离。
内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陈国上下皆是一片人心惶惶的模样,国不可一日无君,一个国家,若是连君主都没有,那么这个国家必然会是一盘散沙,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思想觉悟都尚且不如现代。
他们是需要领袖的,但是这领袖,是一个而不是多个,他们这样的多个领袖就非常的让人伤脑筋了。
可以这样说,公子敏他们除了让陈国更加混乱之外,什么贡献都没有做。不,也许还是有一点贡献的,至少公子渠是一天三顿按饭点遇见刺客。
最初还是比较直接的杀手,一群黑衣人直截了当上来拔剑就要杀人,一点缓冲都不给人的那种。这一种相当好解决,戚慈安插进来的人又不是吃醋的,三下五除二就给解决了。
可是越是这样,公子渠就越让他们忌惮。他们没人敢来郑城一看究竟,就凭借这自己在脑海之中脑补,越想越觉得公子渠可怕,都想着先解决另外两个人吧。
只是公子渠那边的刺杀工作不能放缓。
并且刺杀的段位还要再高一高,直接刺杀太没有难度,明眼人一看就是刺杀。按照公子博益的想法是,真正好的刺杀是不动声色的,是无声胜有声的,是委婉的。
横竖,什么叫刺杀,就是让人死的不知不觉,这才是高级的刺杀。
譬如老越国君,到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还有罪魁祸首愿意背锅,何乐而不为呢?
若是计划失败,将这事往公子敏、公子义身上推就是了,反正刺客杀手这两人也没有少派往郑城。
只是这刺杀,什么才叫高级刺杀呢?
这着实让公子博益想破了脑袋,他真是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莫不是还要再将美人计用一次?这是这第一次用,那的确管用,第二次用还能管用吗?
不一定吧。
作者有话要说: 这算是涉及了一点薄姬的番外的,薄姬的事情就到此为止了~
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 拐子
最成功的刺杀者应该就是文姬了; 只是文姬的成功很难复制; 培养这样一个她,除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外,还需要被培训的人有狼一样的心性; 以及像狐狸一样狡诈的脑子。这样的人; 可遇不可求,公子博益能遇见一个文姬; 那都是走了狗屎运了。
若不是文姬那个时候年纪着实太小,没经过事,又孤身一人,公子博益岂能捡这种漏。
最后放文姬离开,其实未免不是因为有些怕了文姬,文姬这样谈笑间就能杀人的女子,实在是让人害怕。与其和她成为敌人,不若放她离去算了; 这样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说白了; 公子博益还是害怕文姬报复。
于是遂了文姬的心愿,这就是息事宁人的意思了,他实在不太愿意和文姬撕开面子。文姬得宠的时候; 有一百种办法害死公子博益,可是她却没有对公子博益下手; 文姬的意思,公子博益心里自然清楚。
算不上投桃报李,只是实在不愿意再多一个对手了。
其实公子博益心里后悔得不得了; 他后悔当初没有寻到文姬的软肋,没有好好拿捏住她,或者实在寻不到软肋,那给文姬下毒也是可以的,不怕她到时候不听话,反噬主人。等着他想再寻一个同文姬一般的女子的时候,却发现遍寻不见。
他是真的后悔放过了文姬。
若是有文姬在,想要不知不觉杀掉公子渠,也就很容易了,而现在,他们骑虎难下,一是没想到公子渠竟是这么难啃的一块骨头,二是没有想到暗杀多次皆失败了。
现在公子渠显然是只有有人要杀他了,郑城的防御肯定是不知道上了多少个台阶,公子渠的府邸更是不用说,屡次派人去,屡次失败。
公子渠就是个不叫的狗啊。
其余三人有心合作想要一起干掉公子渠,可是这三人始终担心对方会暗中使坏,不能完全放心对方,合作自然不欢而散。不能合作,又想干掉公子渠,那就只能使些歪门邪道的办法了。
公子博益喜欢美人计,他的手上,美人不少,可是如同文姬一般有心计的美人一个也没有。不过人都有侥幸心理,他还是想要试一试。
结果那美人搞砸了不说,还拖泥带水扯出了一连串的“背后故事”来了。
戚慈这次收到消息,只觉得天都在帮她。文姬是个行走人间的大杀器,她的软肋是过往的回忆,是她一直想要寻找的那个梦里人。只是这些,谁也不知道。
事情过去太久了,谁也不知道文姬的过去是什么。
戚慈是想要招揽文姬的,文姬这样的人,用得好了,会发挥出无与伦比的作用。可是用不好了,也会伤人伤己。譬如公子博益,他就是怕了文姬,才要放她走。
让她去祸害别人去吧。
戚慈原本也没有想过招揽文姬,但是这真的是公子博益送上门来的机会。
背后的故事是什么,说来话长。
公子博益早年就收养了很多孩子,几乎都是些小姑娘。可是这年月中,能寻到模样周正的小姑娘不太容易,一般这种模样好的都先去了烟花之地,或是早已经有主了。公子博益既没有相当强大的背景,也没有足够多的银钱。
于是他做了一件相当罪恶的事情。
他先是派人拐了那些模样好的小姑娘,然后又假模假样的救了她们。在很多姑娘的眼中,公子博益那简直就是天神一样的存在,是他让她们免受了那么多的罪,她们只需要帮他一点点忙,就能彻底自由了。
在公子博益的狗腿子们日复一日的洗脑之下,她们也是这样认为的,实际上什么叫做小忙。若是把这些原本生活幸福的小姑娘们哄骗过来,让她们先是饱受折磨,然后又过上朝不保夕的日子,渐渐淡忘幼年的幸福生活。
将自己一生的仇人当做是救命恩人,为这个所谓的救命恩人豁出性命,这叫做小忙的话,这叫做幸福的话,这世上就再没有比公子博益更恶心的人了。
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忘记过去得到。
文姬是一个,被派遣去刺杀公子渠的小宁是一个。小宁对于自己幼年始终还剩着些许回忆。
她出生在水乡,她们那里的人说话的声音的软,软软的,似乎从来听不见有人高声叫骂。她好似在家中受宠极了,那时候家里是青砖绿瓦,她还有个兄长。
她的名字里面有个宁字,所以后来她给自己取名字叫做小宁。
小宁……小宁……大概她的阿父阿母是希望她一生安宁的。她是在元宵节那一日,和家人一同去看花灯,然后被人抱走了的,那一年,她估摸着也就五六岁的样子。
那个抱走她的人,脖颈上有一道疤,好像是被剑刺伤之后落下的疤痕,小宁一直将这个记在内心最深处。
她被关在一个屋子里面,那个屋子里面挤挤攘攘,还有好多好多的小姑娘,最大也不过就七八岁的模样。后来这个贼窝被一举销毁,那个销毁这贼窝的人就是公子博益。
曾经,小宁也以为公子博益是她们的恩人。
尽管他后来要求她们去做一些事情,可是最初,的的确确是他救了她们,如果没有公子博弈,她们多半会被人贩子卖去那茶院或是更下等的烟花之地,做些皮肉生意,日子也不可能过得这般好。
小宁知道公子博益要她们做的事情不单纯,但是他说过事成便会放她们自由,这点,让她心中充满了喜悦。人生在世,最怕的就是没有了希望,自由这两个人,就像是挂在小宁眼前的胡萝卜。
直到她看见了一个人,她就算是死都不会忘记的人。当初那个拐带她的拐子,那个脖子上有疤的男子。他喊公子博益为主公。小宁不是个痴傻蠢笨的人,自然什么都明白了。
她太清楚这代表着什么了。公子博益当年说,那些拐来她们的人都死了,所以也不知道她们究竟是从哪来拐来的。现在想来,全是谎言,这个惊天的谎言,让小宁浑身颤抖。
于是她才努力争取刺杀公子渠的机会。
她不能再继续留在这里,不能再继续留在公子博益身边,再留在他身边,她早晚会疯魔的。
小宁孤注一掷,她是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依靠她自己,不但扳不倒公子博益,甚至还可能将自己折进去,她知道公子博益忌惮公子渠,单凭这一点,她就知道她的合作对象是公子渠了。
公子渠知道的事情,“天池道人”肯定知道,“天池道人”一知道,这事情戚慈自然就知道了。戚慈收到信的时候,小宁已经被很严密的保护了起来,但是对外宣传处死了一个舞女。
公子博益那边以为小宁失败了,其实只是郑城这边演了场戏罢了。
如若小宁的经历是这般的,让戚慈忍不住去联想,文姬的命运又是怎么样的呢?她立马就派人去查询,文姬得到公子韬的宠爱之后,不敢引起公子韬的注意,也不敢擅自查询。等到公子韬死后,她自由了,可是那个时候,她遍寻都不见自己的身世。
戚慈也派人查询一番,依旧不知文姬的过往。
现在按照小宁的话来分析,其实他们一开始查询的方向就错了。文姬根本就不是什么被遗弃的孩子,戚慈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假如文姬是被拐骗而来的,一个人的性格真的是打小就能看出来的。文姬现在就是个很有心眼的姑娘,幼年的时候也不可能太过于痴傻。那么她失去记忆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她被拐走关押之后,自己逃出来了,然后中途出了什么问题,就失去了记忆。
然后在街上游荡,又被抓回去了。
戚慈的人手很快就开始的暗访之路。
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很多之前困扰人许久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公子博益身边的人远远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严密,几杯酒下肚,什么该说的不该说的就统统被深谙说话技巧的戚慈的手下套出来了。
真相远远比假设要残酷。
人贩子有多可恶,戚慈原本没有想过置人于死地,但是看过反馈回来的信息之后,她觉得公子博益这样的人,就算是死上千百次也不过分。不过文姬若是知道了这真相,估计她会手刃公子博益。
文姬究竟是谁,她是什么身份?
殊不知这个问题,公子博益也在思索,他思索这个的原因是因为他想要寻找文姬的软肋,从而掌控文姬。小宁失败的消息他已经知道了,在他看来,小宁的死他一点也不可惜,脑子不够用的人早晚都要死。
只是可惜这一次可能又要打草惊蛇了。
若是换作文姬,恐怕公子渠已经去地下和公子韬好好聊一聊他们这失败惨淡的一生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文姬其实真的是个很可怜也很洒脱的姑娘
第112章 一百一十二 身世
真相是什么; 如果没有戚慈; 文姬可能这一生都不知道,她和她的家人,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之中; 就在陈国王都; 只是文姬是一个孤苦无依什么都靠自己的姑娘,而她的父兄; 皆是陈国有名的权臣,他们家也是陈国几百年的贵族。
文姬原本姓姜,单名一个微。关于文姬成为文姬之前的事情不好打听,可是关于姜微的事情恰恰相反,姜微的事情非常好打听。姜家在陈国是什么地位,打个比方说,王室是第一阶队,那么姜家绝对就是第二阶队里面最顶尖的了。
又因为姜家从不送家中姑娘进宫谋求那泼天富贵; 自然也不会因为女人而败落。
在陈国; 姜家很有名。
他们有名就有名在姜微身上,姜微不在了之后,这家人满世界寻找姜微。姜微是姜父的老来女; 她上面足足有五个嫡亲兄长,其中; 幼年的姜微同她大哥的感情极好。
姜微生来就受宠,她活泼可爱,身子骨好得很。爬树撵狗; 就没有她没有做过的事情。
姜微还时常祸祸她阿母的小花园,喜欢采一大堆花儿,五颜六色的,挨着挨着往家人头上戴,每一个人都很宠他,甚至姜父和姜大兄可以头顶花儿去上朝。
姜家宠女儿的传闻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五个兄长之中,同姜微关系最好的是她的大兄,姜大兄单名一个徽字,比姜微大十几岁,他几乎是将姜微当做闺女儿看待的。
他是一眼不错地看着姜微长大的。
姜微失踪之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