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汉武帝穿成康熙[清穿]-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案
  汉武帝从未想过他死了还能活过来,还是在一个皇帝身上活过来。
  可是这个康熙皇帝,除了是九五之尊,其他方面简直一言难尽。八岁死了爹,九岁没了娘,不过而立之间就死了仨媳妇。
  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不断,更严重的是康熙的魂魄没消失,天天盯着他勤政爱民……汉武帝烦的秃头,这日子,可怎么过???
  看文指南:康熙没有消失!文中主走剧情,不喜慎入。
  本文谢绝借鉴、抄袭、融梗,改成同人,借鉴抄袭融梗改成同人必究
  内容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爽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汉武帝(康熙) ┃ 配角:太子(胤礽),胤禛,胤禟,胤禩,胤祥 ┃ 其它:穿越时空,强强,富国强军
  作品简评
  汉武大帝刘彻穷尽一生追求仙道,却不敢想死后会穿越。穿越到一千七百年后的的康熙身上,汉武帝茫然有之,欣喜有之,惶恐有之,因为康熙帝的魂魄没消失,虎视眈眈盯着他勤政爱民,稍稍反抗就拳脚相加,导致汉武帝时刻想杀死康熙。作者脑洞大开,汉武帝和康熙帝共用一体,题材新颖,文风轻松欢快,语言诙谐逗趣,人物个性鲜明,和以往的清穿小说截然不同。

第1章 穿成康熙
  天空破晓,黎明将至,笼罩在薄雾中,巍峨屹立的紫禁城渐渐苏醒。今天是康熙三十四年五月初一,它的主人康熙皇帝像往常一样睁开眼,立刻坐起来,喊,“来人。”
  四周一片寂静,静的甚至让康熙听到了回声,不由得露出不悦,“王以诚!”
  “何人大呼小叫?”
  “谁?”康熙循声看去,他的龙床上躺着一个男人,男人?康熙愣了一瞬,回过神就问, “你是何人!?”
  床上的男人眉头紧皱,脸上写满愤怒,揉揉眼,整个人愣住,“你是何人?!”
  康熙高声指责:“你为何在朕的床上?”
  男人霍然起身:“你为何在朕的榻上?”
  话音落下,两人相视一眼,随即同时开口,“这是朕的床/榻!”
  “不可能!”两人再次异口同声。
  “你——”
  “你——”
  康熙张了张嘴,对面的男人的嘴巴动了动。康熙闭上嘴,对面的男人也闭上。康熙看着对面的人,对面的人也在看他……片刻,两人不约而同地点点头,康熙开口道,“这是朕的寝宫。”
  “这是朕的寝宫。”
  康熙见其一脸笃定,不禁面露迟疑,这里真是他的寝宫?扭头往四周看去,三面明黄色帷帐和一面墙,而靠南墙的多宝阁上的自鸣钟旁边有个拨浪鼓,是太子小时候的玩具,康熙亲自出宫给他买的,“你的寝宫在哪儿?”
  男人顺着他的视线,发现屋内的家具很高,除了帷帐明黄色,被褥也是明黄色,好像还真不是他那满室不是黑就是红的寝宫,可眼前人又是谁?他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不知道?”康熙盯着他问。
  男人微微摇头:“未央宫。”
  “你说什么?”康熙眉头微蹙,以为没听清楚。
  男人接道:“未央宫,不知道?”见他秃着脑袋,绑着马尾辫,顿时面露警惕,“你是番邦人?”
  康熙:“你才是番邦人!”
  “你不是番邦人,为何连未央宫都不知道?”男人嘴上这样说,眼中也露出怀疑,仿佛在说,你就是番邦人。
  康熙皇帝虽为天下之主,九五至尊,也被世人称为“鞑子”。“鞑子”又称“鞑靼”,是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统一称呼。可自打满族入关,这个称呼就变成贬义词,野蛮人也。康熙不喜,更厌恶别人说他是番邦人。
  康熙老家辽东,战国、秦、汉时都在此地设辽东郡。辽水是华夏古六川之一,满族是华夏众民族之一,康熙认为满族和汉族一样,满汉应当一家亲。
  而来历不明的男人先是指责他,继而又踩到他的痛处,康熙登时面露不快,反唇相讥,“朕说过朕不知道?不就是汉朝皇帝的寝宫么。”
  男人面露讶异,“你真知道?那你知道朕是谁?”
  康熙:“你不说朕哪知道你是谁?汉朝皇帝那么多。不对,你,刚才说未央宫?”
  “对!长安未央宫。”
  康熙摇摇头,“不可能。”
  男人不解:“为何不可能?”
  康熙指着他:“汉朝尚黑,你的衣裳为何是明黄色?等一下,你怎么还和朕长得一样?”
  “你说什么?”
  乍一看身边多出个男人,康熙又惊又怒,什么都给忘了。确定他还在紫禁城乾清宫,自己的地方,康熙稳住心神,瞬间发现不对,“你和朕一模一样。”
  “不可能!”说话的人摸摸脸,皮肤光滑有弹性,没有一丝皱纹,双手年轻有力,根本不是七十岁老人该有的样子,登时神色大骇,“这……是怎么回事?”
  “朕还想问你。你——”康熙伸手掀开被褥,手穿过被褥,康熙整个人僵住。
  坐在他身边的男人见状,不敢置信地瞪大眼,“你是鬼?!”
  “鬼是你!”康熙好学,博览群书,连西洋书籍都不放过,看到现在这种情况登时明白怎么回事,“你的身体是朕的。”
  “你的意思朕附身到你身上?”
  废话不是么。康熙瞥他一眼,“显而易见。”
  “不可能!”
  康熙点头,“朕也不想相信,事实如此。不信你起来照照镜子。”说着伸手拉他,意识到他现在是灵魂状态就想缩回来,却碰到了对方的胳膊。
  康熙和他身边的人同时僵住。
  康熙脸上写满不可能。
  他身边的男人眼中尽是怀疑,你又不是鬼了?
  康熙收回手,看看自己的手,伸出去,还是完美抓住了对方。再次收回手,转向被褥,穿过被褥,随即转向对方,还是抓住了,康熙忍不住乐了。
  “笑什么?”
  康熙:“你这个身体是朕的,朕做鬼也能抓住你。”发现他还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康熙心中稍许安慰,“走吧。”
  “去哪儿?”
  “照镜子。”康熙伸手把他拽到西洋镜前,附身到康熙身上的男人下意识睁大眼,镜中人跟着睁大眼,眉头微皱,真丑!
  “你说什么?”正想提醒他看清楚的康熙险些呛着。
  男人想也没想就说,“我什么也没说。”脸上居然还有麻子。忍不住伸手摸摸,真的?就这样也能当皇帝?
  “还敢说?!”康熙大怒。
  男人不禁眨了眨眼,“我说什么了?”一脸无辜。
  “你霸占朕的身体,嫌朕丑,还敢嫌朕脸上有麻子?”康熙简直不敢相信,“朕从未见过你这般厚颜无耻之人。”
  男人脱口道:“你才厚颜无耻。”他怎么知道我心里想什么?
  “你承认了?”康熙说出口,整个人僵住,“不是你说的,是你心里想的?”
  男人下意识点头,点到一半惊觉不对,“你能听见朕心里话?!”顿时一副见鬼了的样子。
  “朕——”康熙正想解释,话到喉咙眼,轻咳一声,神情倨傲的看着他,“这个身体是朕的,朕能听见有何奇怪?”
  男人跟着想一下,“你说的对。不对,朕不是嫌你丑——”
  “朕已听到,休要解释。解释就是掩饰!”康熙打断他的话。
  男人点一下头,好,我不掩饰,“朕承认是朕说的,你别瞪朕,听朕说,朕知道实话很伤人,可身体是——””
  “你给朕闭嘴!”
  男人:“朕——”
  “闭嘴!”康熙大声怒道。
  男人皱眉,“你这个人怎么如此霸道?”
  “呵,现在又嫌朕霸道?”康熙张张嘴,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里是大清,此地乃朕的寝宫,你的身体是朕的,朕没嫌弃你,你倒好,先嫌弃朕来了。真以为朕不敢把你怎么着?”
  男人扬起下巴:“你能把我怎么着?”
  “朕——”康熙扬起胳膊,对上万分熟悉的脸,颓然放下。
  男人笑了,笑的十分欠揍,“不敢了吧。”扭头看看镜中人,“你以为朕想上你的身体?就你这幅尊荣,等一下,这个镜子怎么如此清晰?”连脸上的胡茬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康熙笑了,笑得好不得意,“西洋镜,没见过?”
  男人点一下头,摸摸镜子,光滑如绸缎,抬手敲敲,叮叮响,如玉石般清脆,就忍不住转到镜子后面,观察个仔细。
  康熙脸上的笑容僵住,觉得眼疼,“你别顶着朕的身体,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你见过世面,都不知道朕是谁。”男人很不客气地说。
  康熙噎了一下,“你又知道朕是谁?”
  男人也噎住了,想说你不说我哪知道你是谁。意识到这么说又绕回来了,干脆话锋一转,“你刚才说这是西洋镜,是叫西洋的人做的镜子?”
  “不是。西洋是我们对大海的另一边的总称,”康熙道。
  男人点点头,“远吗?”
  “非常远。在——”
  “皇上醒了?”昨夜值夜的小太监王以诚隐隐听到说话声,睁开眼一看,天亮了,慌忙从榻上爬起来,穿上布鞋就朝里间问,“奴才喊人进来伺候?”
  “等等。”康熙说出来想到别人不一定能听见他说话,“快说先别进来。”
  男人有太多问题想问康熙,“先别进来。”转而对康熙说,“你继续。”
  “皇上在跟奴才说话?”
  王以诚的声音传进来,男人第一反应是看康熙,一想他现在是鬼,连忙压低声音问,“该怎么回他?”
  “你说朕清清嗓子,什么也没说。”
  男人跟着说出来,又忍不住问,“这样说他能信吗?”
  “不信也得信,这屋里就朕一个人。”康熙说着,停顿一下,“等一下喊他进来伺候,你先躲起来,确定他看不见朕,你再出来。”
  男人想说好,话到嘴边,连忙咽回去:“他能看见你怎么办?”
  “那你就一直躲着。”康熙想也没想。
  男人脱口而出:“凭什么?”
  “凭你是个外来者。”康熙道,“不对,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你是何人?为何会从汉朝来到我大清?又怎么会附到朕身上?”
  男人张了张口,觉得应当先知彼,以免被动,“那你先回答朕你是谁,大清又是哪个朝代。”
  “你没别的选择。”康熙道。
  男人面露不屑。
  康熙看到自己脸上出现这种表情,新奇又觉得好玩儿,“你不知道朕是谁,说明没朕的记忆,出了这个门就会被人发现朕不是朕。
  “朕不是朕,太子必然会找得道高僧来驱邪,驱不走你,也会把你关起来。朕的太子已成年,精通诸子百家,熟练骑马射箭,最重要一点,经常代朕监国,治绩不俗,十分得民心。”
  男人斜着眼,上上下下打量一番康熙,“你以为这样说朕就怕你?”
  康熙老老实实说:“朕没骗你。过几日太子大婚,他妻子的祖母乃我皇室女,他岳父一家皆是国之栋梁,你废不了,也不能废他。”不待对方开口又说,“你找个莫须有的罪名把太子废了,朕还有十多个儿子,无一庸才。”
  男人不禁眨了眨眼睛,“十多个?个个还都是人才?”拧了拧眉看看康熙,你骗鬼呢?
  “对!太子已有两个儿子,用你们汉朝的话来说,是滕妾所生。在我大清,庶子同样尊贵,同样能成为太孙。”康熙道,“你能瞒过朝臣,瞒不过朕的太子。
  “太子刚出生,他皇额娘,也就是朕的元后就去了。朕就把太子抱到朕的寝宫,也就是这个地方教养。我父子二人同吃同住十余年,朕皱一下眉,他都知道朕在想什么。”
  男人半信半疑,“你们父子感情这么好?”
  “你们父子感情不好?”康熙看似顺着他的话说,实则故意的,想刺探一下他的身份。
  男人听到这话敛下眉眼,“好是好,可也……”叹了一口气,“你是怎么教的?”
  对方占着他的身体,他俩一时换不过来的话,康熙稍后也得把跟太子有关的事全告诉他,也就没瞒他,“参照秦皇汉武和唐太宗。”
  “汉武?”男人猛地看向他。
  康熙想问,汉武怎么了?心中忽然一动,盯着他别有深意地说,“刘彻的谥号,孝武皇帝,我们这些后来人又称他汉武帝。”
  “武啊。”男人咀嚼一会儿,脸上露出一丝讽刺的笑,“还真贴切。唐太宗又是何许人也?”
  康熙眼中精光一闪,瞬间确定他的猜测,“不准备先说说你是怎么到这儿的吗?汉武大帝!”


第2章 吃糠喝稀
  “你——”刘彻卡住了。乍一听到“汉武”二字就感觉是指自己,情绪有些激动,换成他是对方,也能猜出他是谁,“你故意的?”
  康熙摇摇头,“不是。朕没打算现在和你说太子的事,是你自己问的。”看到自鸣钟上快六点了,“快上朝了,时间不多,说说吧。”
  “朕说不知道,你也不信啊。”刘彻道。
  康熙点头,他是不信,可刘彻如果不讲的话,他会忍不住一直猜下去,“说说看。”
  “我死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再次睁开眼就到了这里。”刘彻道,“其实我也想问,你的魂魄为何会离开自己的身体?”
  康熙拧了拧眉,“为什么?”
  “对!”刘彻点头,“问题可能出在你身上。”
  未来太子妃的妆奁由内务府筹备,昨日内务府把嫁妆单呈上来,康熙觉得嫁妆少,拿笔添添加加,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子时。
  太监总管梁九功催他就寝,康熙考虑到今天内务府就得把妆奁送去亲家府上,不放心,又仔细看一遍,确定无误才回去休息。
  躺在床上康熙觉得脑袋痛,恶心想吐,这种情况以前也有过,完全是困的。康熙以为睡一觉就好了,没想到一夜醒来他已不是他。
  假如刘彻说的都是真的,那么问题确实出现在他身上?看一下刘彻。刘彻神色坦然,任由他打量。
  康熙见状,就想问什么,忽然想到他如果有死而复生的本事,完全可以去万国来朝的盛唐。思及此,康熙拉起他的手。
  刘彻吓一跳,“干什么?”
  “别说话,给你号脉。”康熙道。
  刘彻惊讶道,“你还有这一手?”
  “朕还会开药呢。”康熙瞥他一眼,“大病治不了,小病难不倒朕。”
  刘彻不禁打量他一番,“刚才说太子已成年,你看起来三十出头,其实有四十了?”康熙点点头,“太子被你教的那么好,你整个人精神不错,不像沉迷酒/色之人,应该挺勤政,还是个好父亲,怎么还有空学治病?”
  “每天少睡两刻钟就学会了。”康熙道。
  这个理由刘彻也是服了,“所以就把自己的身体折腾出毛病来了?”
  康熙手一顿。刘彻感觉到,肯定道,“朕猜对了?”
  “劳累过度。”康熙没理他,自顾自道,“估计是我夜里昏过去,灵魂离体,让你乘虚而入。”
  刘彻:“调养过来,我就会离开?”
  “你不想离开?”康熙看着他问。
  刘彻笑道:“这话说的,白捡一世,换你也不想离开。”
  “即便有个人天天盯着你?”康熙提醒他,“朕不同意,你这一世可要当苦行僧。”
  刘彻没听懂:“什么僧?”
  “苦行僧。也就是戒色,苦修的和尚。”康熙看他懂了,才继续说,“民间传说汉武帝不可一日无妇。正史中虽无记载,朕也觉得夸张,但你身边的人并不少,有男也有女。对吧?”
  刘彻不敢置信,“你怎么连这种事都知道?”
  “你们老刘家,除了你曾孙子和你父皇,全都一个德行,男女都爱,且多情,朕能猜到很正常。”康熙说着,话锋一转,“六点了,必须得去上朝。等一下我在你身后,我说什么,你说什么,不懂的就在心里问朕,先把早朝应付过去。”
  刘彻张张嘴,听到“叮”一声,吓一跳,扭头看去,多宝阁上的一个东西在响,“那是什么?”
  “记录时间的自鸣钟。”康熙道,“六点钟它就响六下。外面还有个大的,响的时候整个皇宫都能听见。”
  刘彻:“这么神奇?”话音落下,第六下落下,钟不响了,刘彻忍不住走过去。康熙拽住他的胳膊,“洗漱,上朝。”
  “晚一会儿又没事。”刘彻抬手就想挥开他。
  康熙手上用力,“文武百官都到了。”
  “让他们等着。”刘彻毫不在意的说。
  刘彻是个随心随性之人,对礼法教化更是不以为意,康熙听他这样讲,一点也不意外,“太子和诸皇子也在。”
  刘彻停下来,“你其他儿子也在这里?”
  “他们都住在京城,也就是皇城,成年的皇子跟朝臣一样,每日都会来上朝。”康熙道,“你晚去一会儿,下了朝太子就会带着他兄弟来看望你,问你是不是哪儿不舒服。”
  刘彻不大信,可他什么都不知道,暂时只能信他,“你的几个儿子都叫什么名?”
  “上朝的路上朕会告诉你。”康熙随即就让他喊奴才进来伺候。
  刘彻按照他交代的喊一声,就躲到屏风后面。端着水盆进来的小太监没看到康熙,就问,“皇上起了吗?”
  康熙就在他面前,见他没发现自己,才喊刘彻出来。随后告诉刘彻他成年儿子的名字和年龄,儿子家的情况一个字没说。
  刘彻本以为是在正殿议政,没想到得去什么乾清门,还要自己走,心里嘀咕康熙有福不会享,又要把他说的事记住,一心二用,就没注意到他故意漏掉许多。
  紧赶慢赶,到乾清门门洞,也就是御门听政的地方,还是迟了一刻。
  刘彻可不管这些,坐下就打量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发现为首身着杏黄色龙袍,二十来岁的男子身姿修长,长相俊美,气质如虹,眼中一亮,这个不错!
  “这是太子。”康熙在他身后提醒道。
  刘彻张嘴想说什么,意识到有外人在,轻咳一声,在心里说,“不像你。”
  “那也不可能是你儿子。”康熙不客气的说。
  刘彻:“他现在就是我儿子。”
  康熙噎了一下。太监总管梁九功小声问,“皇上,可以开始了吗?”
  康熙接道:“可以。”
  “这么急干什么。”刘彻不明白。
  康熙想说不是急不急的问题,看到太子忽然想到,“等一下还有重要的事,你别磨叽了。”
  “你能有什么重要的事。”刘彻在心里嘀咕一句,就吩咐梁九功开始。
  梁九功话音落下,有一人出列。康熙忙说,“此人乃索额图,朕元后的叔叔,朕平时称他索爱卿。你问索爱卿有何事。”
  刘彻跟着说一句。
  索额图立刻禀报他所奏之事。等索额图说完,奏折由太监总管梁九功呈上去,刘彻随手拿起来,很轻,不是绢帛?刘彻翻开一看,白底黑字,十分清晰,没有一丝晕染的痕迹,不禁眨了眨眼,这是什么东西?
  太子眉头微皱,汗阿玛今儿怎么一副没见过奏章的样子?
  康熙注意到太子的表情,忙说,“快把奏章给梁九功,继续问除了索爱卿说的这件事,还有没有别的事。”
  刘彻想问为什么给梁九功,一看到下面站着那么多人,连忙把话咽回去,又坐直身体继续问。
  太子转向旁边的大皇子胤禔。
  胤禔也看向他,你也发现了?
  平时不对付的两兄弟头一次这么默契,太子心中很复杂。可他汗阿玛的事当紧,就点了点头。
  大皇子胤禔往上首看一眼,下了朝去问问?
  太子微微颔首,可以。
  刘彻忍不住在心里问,“你的两个儿子在搞什么?”
  “他们发现你不对劲。别说了,想知道什么回去再说。”康熙说太子很了解他,他也很了解太子,“回头按我说的做,就不会出错。现在出列的这个是纳兰明珠,他是惠妃的堂叔,惠妃就是大阿哥的母亲。”
  刘彻点点头表示知道,按照康熙说的交代下去,随后见无事启奏,就给梁九功使个眼色——退朝。
  刘彻到乾清宫,就令宫女太监门外候着,“你为何喊自己的儿子大阿哥?”
  “我老家人都是这么叫。”康熙道。
  刘彻:“你不是关中人?”
  “不是,朕老家在辽东。此地在你那时属幽州,燕国辖地。”康熙道。
  刘彻不解,“那为何把皇城设在此地?”
  当然是因为此地东连山海,西靠太行,北枕居庸,南可俯瞰中原啊。然而汉武帝时期还没山海关,康熙说出来又得跟他解释,“前朝皇城,说来话长,先说要紧的。
  “我这边的少爷都叫阿哥,小姐是格格,这点你必须记住。太子和大阿哥胤禔都会称你汗阿玛,称他们的母亲额娘。皇后就叫皇额娘。”
  有道是“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刘彻也就没问为什么这么称呼,“你说太子是元后的儿子,意思你后来又立后了?”
  “是的。但都死了。”康熙道。
  刘彻不禁扭头看向他,“都死了的意思,不止一个?”
  说到这点,康熙十分不好意思,“两个。”
  “死了三个妻子?你克妻呀。”刘彻脱口而出。
  康熙脸色顿时变得异常难看。
  刘彻忙说:“开个玩笑。怎么死的?”
  “元后难产,后面两个病逝。”康熙道。
  刘彻不禁“啧”一声,“你这皇宫风水不好啊。”
  康熙看向他,你说什么?刘彻连忙说,“我瞎说的,别往心里去。”
  “你不克妻,只克子。”康熙很不客气地说。
  刘彻心梗,“你——”想直呼其名,停顿一下,他好像还不知道对方叫什么,“我该怎么称呼你?”
  “我姓爱新觉罗,名玄烨。”康熙道。
  刘彻:“玄烨?好听。”
  “谢谢。年号康熙。”康熙道。
  刘彻眉头一挑,“吃糠喝稀?”
  “放屁!”


第3章 老眼昏花
  刘彻吓一跳,“开玩笑,开玩笑。”
  “你的玩笑一点也不好笑。”
  刘彻见他真生气了,想到自己还占着他的身体,不自在地咳嗽一声,认真起来,“哪两个字?”
  “万民康宁,天下熙盛。”康熙道。
  刘彻琢磨一下,“这两个字不错。今日早朝我看到除了穿杏黄色龙袍的太子,还有三个穿蟒袍的,老大我知道,后面那俩谁是老三,谁是老四?”
  “一身书卷气的是老三,看起来倔强的是老四。”康熙道,“老三是荣妃的儿子,老四的生母是德妃。我这里早年有个规矩,分位低的宫妃没资格养自己的孩子,孩子出生后要交给分位高的妃子养。老四是我第三个皇后,佟佳氏养大的。佟佳氏是我表妹,她父亲是我舅舅佟国维。”
  刘彻点点头,“我记住了。继续。”
  康熙并不担心刘彻敷衍他,因为刘彻若不想被别人看出什么来,必须得记住:“皇后走的那年老四才十来岁,我让德妃照顾他,德妃说他大了,老四不需要她这个生母,老四性子倔,听她这样说就自请出宫——”
  “等等,他以前住宫里?”刘彻问。
  康熙点头,“东南边有个阿哥所,朕的儿子都住在那里。北面有个公主所,朕的闺女住那边。”
  “不跟生母住一块,想必平日里有奴才照顾他。你让那个德妃照顾,也是偶尔照拂一二,她连这点都不愿意做?你的四儿子怎么惹到她了?”刘彻对这事很好奇。
  康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做再过分的事,又能有多过分呢。”见刘彻更加好奇,轻笑一声,“她以前是皇后宫里的宫女,看到小四就想到她伺候人的那段日子,不愿回忆,更不想别人提起,所以不待见小四。”
  “你知道?”刘彻惊讶道。
  康熙微微点头,不禁叹了一口气,“朕也是她不愿意养老四的时候猜到的。宫里这些奴才一贯捧高踩低,担心他们欺负老四,就交代太子平日里多照顾一下老四。”停顿一下,“你以后别在老四面前提她,不然你让老四往东,他会故意往西,跟你对着来。”
  刘彻:“性子够倔。”
  “皇上,太子殿下和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求见。”
  梁九功的声音传进来。刘彻第一反应是找康熙。康熙点一下头,刘彻道,“宣!”
  “嗻!”梁九功应一声。太子领着三个兄弟进来,请了安,刘彻免了礼,太子走向前。
  刘彻条件反射般后仰。康熙忙说,“别紧张,把他当成你儿子刘据。”
  提到刘据,刘彻整个人僵住。
  太子见状,担忧道,“汗阿玛,早朝的时候儿臣见汗阿玛脸色不大对,哪里不舒服?有没有宣太医?”
  康熙站在刘彻身后道:“昨天睡的晚,有些头痛,歇一会儿就好了。”说完拍一下刘彻。
  刘彻一个激灵,清醒过来,就把康熙的话复述一遍。太子和他几个兄弟脸上写满不信。
  “等一下朕就宣太医。保成,朕昨晚看内务府给石氏准备的妆奁有点少,就加了一点。那些东西朕私库里都有,你着人立即送去内务府,晚了内务府就该把妆奁送去石家了。”康熙说一句,刘彻跟着学一句。
  太子大为感动,“谢汗阿玛。汗阿玛昨夜睡得晚,就是在看嫁妆单?”
  “是的。”刘彻说着,就听到康熙讲,“那本奏折就在御案上,赶紧给太子,打发他们走。”
  刘彻抬手拿起来,翻开一看上面的字不认识,迟疑一下。
  太子眉头微皱。康熙连忙提醒,“倒数第三本。”
  刘彻抽出来递给太子。太子看一眼他老爹,接过去就翻开,上面加了不少,感动的同时心底更加困惑,但他嘴上只说:“儿臣谢汗阿玛。”
  “免礼。”刘彻道,“你们回吧,朕去歇一会儿。”
  太子见他老爹说话声音正常,只是脸色疲惫,不像生病,“汗阿玛用了早膳,再去歇息。”
  “朕又不是小孩子,用得着你提醒。”康熙笑着说。
  刘彻正好不知道该怎么回,一听康熙说完,确定他父子二人感情好,也想到一个现实问题,“太子,今日这些奏折……”停顿一下,活动一下脖子,其实扭头看康熙,怎么办?
  “也给太子。”康熙道。
  刘彻松了一口气,更加确定康熙没骗他,就让太子把康熙还没批阅的奏章全带走。
  右手奏章,左手嫁妆单,出了乾清宫日精门,太子就停下来问,“你们看出什么了?”
  “汗阿玛很不对劲。”换作平时见康熙嫌内务府给未来太子妃准备的嫁妆少,他又加点,看到康熙把奏章给太子,大皇子和三皇子早忍不住酸了。今儿康熙整个人透着古怪,大皇子胤禔也顾不得羡慕嫉妒,拈酸吃醋,“早上汗阿玛一副没见过奏章的样子,刚才又差点拿错嫁妆单,我感觉问题出在眼上。”
  四皇子胤禛脱口道,“你说汗阿玛老眼昏花?”
  大皇子胤禔道:“你说的。”
  “你——”四皇子胤禛一见太子瞪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