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药田种良缘-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想着,外面就挑帘进来三个人,走在前面的是个提着医箱的老大夫,后面两位,正是丁里正和大儿子丁文章,丁家祖上出过一举人俩秀才,到了丁里正这一辈就没落了,他大半辈子啥名头也没混上,便把希望都落在大儿子身上,望他长大是块能作锦绣文章的料,哪曾想,取个举子名,养成庄稼汉,反倒是十五岁的小儿子丁文志成器些,听说明年以童生资格下场,也不知道能不能给他爹考个秀才回来。

    丁文章一眼看到坐在炕前的杜晓瑜,这丫头他认识,李老三家的童养媳,人倒是乖巧懂事,就是命不好,再过两年就得嫁给傻子做媳妇。

    去请大夫的这一路上,他爹也跟他说了,第一个过桥的便是这丫头,家里给她做了顿饭,算是认了干亲,如今就等着她给娃取名了。

    屋子小,窗又关得严实,如今人一多,气儿就闷起来,丁文章皱皱眉,看向杜晓瑜,态度还算慈和,“晓瑜妹子,一会儿大夫还得给娃看病,你要是方便的话,现在就给娃取个名儿吧!”

    杜晓瑜虽然只是个十三岁的外壳,内里却装着三十岁的医学博士芯子,这点言外之意,哪能听不出来,丁文章不相信什么搭桥认干亲给娃拴红线取名这一套,嫌她碍事儿,赶她走呢!

    杜晓瑜本身的性子有点小傲,但在病患面前,绝对秉持着医者仁心的态度,那娃一看就病得不轻,若再被庸医乱用药,说不准连今夜都熬不过去。

    眼珠子咕噜噜转了两下,杜晓瑜道:“我暂时没想好,能容我再想想吗?”

    丁文章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丁里正倒是随和,“小鱼儿,来来来,跟我外边儿坐去,等大夫给看完诊你再进来取名也不迟。”

    眼下也只能如此了,若是再强行留下,丁文章绝对能把她扔出去。

    杜晓瑜走到外间坐下,示意团子别出声,自己竖直耳朵听着里面的动静。

    孩子被廉氏从襁褓中解出来,老大夫给扶了脉,又问廉氏:“小儿吃了老夫开的方子以后还有什么症状?”

    廉氏低泣道:“身上越发的燥热了,昨儿还能睁开眼睛吃奶,今儿……今儿除了难受的时候哭两声,整个人都病蔫蔫的打不起精神来,大夫,求求你一定要救救我的孩子啊!”

    廉氏眼泪汪汪,好不可怜。

    老大夫皱眉,“小儿患的急惊风,湿邪加风寒,银翘马勃散是最有效的方子,已经连服三日还不见好转,准是你们没照顾好,白日过分闷热,夜里又受凉,如此,病情才会反复。”

    外面的杜晓瑜一听到这句便十分肯定老大夫诊错脉了,她站起来,撩开帘子进里间,怯怯地道:“老爷爷,前几天我弟弟也患了急惊风,婶子请大夫来给我看诊的时候顺便给他看了一下,我听到那个大夫说,暑痉分湿热两种邪气呢,您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丁文章见她闯进来,顿时火大,连推带搡地将杜晓瑜往外送,“去去去,你个小丫头片子懂什么?”

    “老爷爷!”杜晓瑜不忘回头看着老大夫,一双眼睛水汪汪的,清泉似的明净。

    丁文章死死皱着眉,却也无奈这是他爹请来的人,语气放软了些,“妹子,我们家已经够闹腾的了,你就别跟这儿添乱了成不,算我求求你,带着团子走吧!”

    眼看着杜晓瑜就要被丁文章推出门,老大夫突然抬手,“慢着!”

    杜晓瑜心下一喜。

    丁文章则是满脸疑惑地看向老大夫,“大夫,您别听这丫头胡咧咧,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娃,她能懂什么?”

    老大夫不语,直接走到杜晓瑜跟前来,和蔼地道:“孩子,你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

    杜晓瑜做出闷头苦想的样子来,忽然抬头看着老大夫道:“具体的我也不太明白,我只是听到那位大夫说我弟弟患的是暑邪兼风寒,给他喝的药好像叫什么新加香薷饮,后面还说了有汗的要用银翘散重加桑叶,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里面的名字好好听啊,老爷爷能告诉我那是什么意思吗?”

    老大夫怔了一下,顿时犹如醍醐灌顶,激动地看着杜晓瑜,“孩子,你今日可算是帮了老夫一个天大的忙了。”

    ------题外话------

    衣衣仔细看了一下,之前的情节不合理,所以改了个比较满意的版本。

第005章 、谢礼,上手抢

    小丫头说得没错,暑痉分湿热两种邪气,他给这小儿断的是湿邪,方子开的也是去湿邪的方子,又因为小儿除了邪气入体之外,还感染了风寒,是为兼症,所以稍有不慎便能在诊脉上出差错。

    经过小丫头一提醒,老大夫哪里还有不明白的,连服三日不见效,并非丁家没把小儿照顾好,而是自己开的方子不对症,没办法根治小儿体内的热邪。

    丁文章见到老大夫激动的样子,有些懵,“大夫,这咋回事儿啊?”

    老大夫摆手,“还请容我片刻。”

    说完,再一次走向炕边,重新给婴儿扶脉,又捏开他的嘴巴查看舌苔,舌苔并没发白,而是不正常的烧热红,的确是热邪无疑。

    再一次证明他诊错脉开错了方子。

    且根据小儿出汗的情况来看,该用那小丫头所说的银翘散重加桑叶治疗。

    “是老夫的疏忽大意,之前给错了方子。”老大夫倒也实诚,不怕被丁家怪罪,直接认错。

    “什么?”丁文章急了,“之前的方子是错的?”

    “都怪老夫一时大意。”老大夫很是自责。

    丁文章怒火中烧,正准备对着大夫劈头盖脸一顿骂,却被丁里正拦住了,恭敬地看着大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大夫既然能坦然认错,那么还请把正确的方子开给我们就是了,至于之前的……”

    大夫忙道:“之前的方子错了,是老夫之过,这样,正确的方子我给你们一份,但是抓药这事儿你们就不必费心了,等我回去便让我那小徒儿把足量的药送来,就当是一点小小的补偿。”

    丁里正笑着道:“那就有劳大夫了。”

    老大夫站起身,出门的时候多看了杜晓瑜两眼,暗叹,可惜了是个女娃,否则要是个男娃,倒可以考虑收为徒弟,将来必定能有一番作为。

    老大夫走后没多久,他的小徒弟就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把药给送来,胡氏亲自给煎来让孩子服下,又是大半个时辰过去,孩子浑身的燥热散去大半,眼睛也勉强能睁开喝奶了。

    丁里正和胡氏双双大喜。

    廉氏瞅着自家男人,“要我说啊,爹这桥没白搭,小鱼儿就是咱家娃的贵人,你一会儿可得好好谢谢人家,若不是她多了句嘴,娃能有好转吗?”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丁文章很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转身出去。

    杜晓瑜和团子还坐在外面,她倒不是等丁家给什么谢礼,而是想亲眼看看孩子有没有好转。

    “晓瑜妹子。”丁文章站到她面前,之前横眉怒眼的样子一点也看不到了,憨笑两声,“刚才是我不对,不该那么对你,丁大哥在这儿给你赔个不是,还望你能原谅我,别跟我一般见识。”

    杜晓瑜笑笑,“关心则乱嘛,丁大哥也是因为担心孩子才会那样,能理解的。”

    杜晓瑜不计较,丁文章越发的不好意思了,转身找个布袋舀了二斤多精米,放了几个鸡蛋进去,又把胡氏做的腊肠拿了一根,酱黄豆舀了小半罐,“晓瑜妹子,这个给你。”

    杜晓瑜忙拒绝,“这……丁大哥,我不能要。”精米多贵啊,二两多银子一石呢,丁里正家的确是宽裕些,可谁家的钱不是钱,人家也是有家有口的,丁文章拿来的这些东西,足够刚出月子的小媳妇好几顿的量了,她当然不能要。

    丁文章坚持要塞给她。

    胡氏从里面出来,也道:“小鱼儿,既然都是干亲了,这些东西你就收下吧,再说,今儿要没有你,那老大夫也发现不了他自己开错方子,我这小孙孙还不知多时候才能好转呢,这点东西,是你应得的。”

    杜晓瑜推拒不过,只好厚颜收下,又说,“我希望这孩子以后能平安长大,无病无忧,不如,就叫他‘安生’吧!”

    正巧这时候丁文志从外面回来,听到杜晓瑜给取的名,道了声清脆响亮的“好”。

    杜晓瑜看了来人一眼,有礼貌地喊,“丁二哥。”

    “晓瑜妹妹这名儿取得好。”不同于魁梧黑壮的哥哥丁文章,丁文志生得眉清目秀,肤色偏白,笑起来很好看。

    “既然二弟都说好,那肯定就是好的。”丁文章再次抓抓后脑勺,傻笑起来。

    杜晓瑜看看天色,再不走不行了,“丁伯伯,丁伯母,丁大哥丁二哥,我得回去了。”

    “小鱼儿,我送送你。”丁里正道。

    “不用了。”杜晓瑜拉着小团子,笑道:“我找得到路的。”

    “你这孩子。”丁里正嗔她一眼,越是乖巧的孩子越让人心疼,尤其是像小鱼儿这样命不好的,“刚好我去拆桥,顺道送送你。”

    这个真是没法拒绝的理由了,杜晓瑜只得点头,“嗳,谢谢丁伯伯。”

    “谢谢丁伯伯。”团子也跟着道。

    丁里正从杜晓瑜手里接过团子的小手,说:“你拿着东西不方便,我帮你拉他。”

    杜晓瑜再次道谢,三人朝着李家方向走去。

    丁里正送到桥边就止步了,目送着姐弟俩瘦弱的背影走远才开始拆桥。

    到家的时候,夕阳彻底沉下去,李老三和孟氏早就从地里回来了。

    孟氏四处瞅了瞅,没瞧见杜晓瑜和团子,只看到晒在外面的床褥和猪圈外面的猪草,心知那死丫头怕是外头偷鸡蛋去了,便抱着双手坐在门外等着。

    见到杜晓瑜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回来,孟氏眼睛都直了,“你手里拿的什么?”

    杜晓瑜没回答,伸手把插在米上的鸡蛋拿出两个来递给孟氏,“喏,这是早上答应给婶婶的鸡蛋。”

    “嘿!”孟氏难以置信地看着她,“你偷来的?”

    “哪敢。”杜晓瑜脸色平静地道:“是里正大伯家给的。”

    孟氏一听是里正家,神情收敛了些,眼睛又瞥向杜晓瑜手里的布袋,她闻到了腊肠味,“剩下的呢,又是什么?”

    杜晓瑜往后退了一步,“这是我给团子留的口粮,婶婶可不能拿走。”

    孟氏冷哼一声,直接上手抢,拿过来看到里面是精米、一根腊肠和半罐酱黄豆,顿时骂天扯地,“好哇,这么多好东西你敢私藏?”又挖着团子的鼻子道:“这秃小子就是外面跑来的小野种而已,吃那么精细做什么,饿死他活该!”

    杜晓瑜眼睁睁看着孟氏把布袋拿回了自个的屋子,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

    得亏她早料到孟氏会抢,所以在回来的路上摘了荷叶把米包了一半多进去刨个坑埋在大柳树下面,想着改明儿李老三和孟氏都下地去了,自己再偷偷拿一点回来煮粥给团子吃,至于腊肠和酱黄豆,一是不好藏,二是这两样东西味儿大,自己就算藏了,等拿出来吃的时候,一定会留下味道。与其让孟氏发现,还不如趁早把这两样都给她,自己留点精米就成。

    ------题外话------

    昨天的章节后半部分衣衣觉得不合理,大修了一下,没看到的亲清除缓存重新看一遍哦,否则跟今天的章节接不上轨了!

    看评论区提到男主,衣衣这里说一下,这本文的男主出场慢一点,有可能比九爷还慢,但是亲们要相信,这本会比前面所有的文都甜。

第006章 、年龄小就是好

    孟氏把布袋里的东西藏好以后,拿了两个贴饼子出来递给杜晓瑜,没好气地道:“锅里还有玉米糊糊,自己去盛,吃完饭给我把猪喂了。”

    “哦。”杜晓瑜随口应道,伸手接过热乎乎的贴饼子,又去屋里盛了两碗玉米糊糊,带着团子回自个屋吃去。

    大概是看在杜晓瑜今天“收获颇丰”的份上,孟氏难得的没有冲她嚷嚷不给团子饭吃之类的话。

    坐在杜晓瑜拾掇过的木板床上,团子对着贴饼子和玉米糊糊一个劲咽口水,就是没敢动手。

    “团子,快吃,吃饱了晚上才睡得着知道吗?”

    团子摇摇脑袋,自打来到这里,他从来没见过婶婶一次性给这么多吃的,担心今晚全吃完明天就没有了。

    “姐姐,明天吃。”他口齿不清地说,今天才在丁伯伯家吃过饭,能撑一晚上呢!

    杜晓瑜把贴饼子递过去,笑着说:“有姐姐在,团子只管放开肚皮吃,从今往后,姐姐绝对不会让你饿肚子的。”

    自打杜晓瑜醒来以后,诸多行为已经让团子对她产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信任,听到杜晓瑜这么说,他双眼亮晶晶的,接过贴饼子咬了一口,咧开小嘴笑:“好吃。”

    杜晓瑜也跟着笑,鼻尖却有些泛酸,在丁家吃饭到现在已经过去好几个时辰,团子正是吃长饭的时候,最容易饿,可他一点都不闹腾,生怕给她拖后腿,总会去想一些本不该属于他这个年龄去想的问题,两岁多接近三岁的年纪,还是个小宝宝,他却过得如此凄苦,想让人不心疼都难。

    “鱼儿……”

    门口传来李大傻子粗憨的声音。

    杜晓瑜抬头望去,见到他手里端着个盘子,盘子里是个刚炸出来的荷包蛋,还冒着热气。

    “这个给你。”他看着杜晓瑜傻笑,一说话,口水四溅。

    杜晓瑜嘴角抽了抽,连哄带骗地道:“我就快吃饱了,吃不下了呢!”

    她不想要李大傻子送来的东西,可是不敢明着拒绝,原主曾经拒绝过一回,结果就是把李大傻子给气哭了,孟氏二话不说先抡她一耳巴子。

    虽然此杜晓瑜非彼杜晓瑜,不过李大傻子还是李大傻子,杜晓瑜可不想因为自己的鲁莽再往自己身上添新伤。

    “荷包蛋,很香的。”他故意把盘子凑近鼻尖使劲闻了闻。

    杜晓瑜正在想着怎么委婉地拒绝他,李大傻子就被孟氏一把揪出去,一巴掌拍他脑袋上,“你吃饱了撑的还是怎么着?鸡蛋多了没肠子装?你要不吃,下回我可就全拿去镇子上卖钱了。”

    李大傻子满脸委屈:“娘不是说鱼儿将来是我媳妇儿吗,我给她吃个鸡蛋咋了?”

    孟氏往屋内一瞥,“你没见她有吃的吗?”

    李大傻子气哼哼地道:“贴饼子哪有鸡蛋好吃?”

    孟氏快被他气死,“你这死小子,白白长个脑瓜子,里头装的都是糠吧,这还没娶上媳妇儿呢,就敢忘了娘,我看你八成是皮痒了找抽!”

    李老三不悦的声音从另一边传来,“这大晚上的,你就不能消停消停,骂骂咧咧的,成泼妇了还。”

    孟氏一转头,看见李老三提着猪食桶,马上又嚷起来,“你干啥去?”

    “喂猪。”李老三头也不回,“你倒是吃饱了有劲儿骂人,猪还饿着呢!”

    “哎我说……”孟氏不依了,“猪有那姓杜的小蹄子会喂,你凑啥热闹?”

    孟氏说着,急匆匆跑到猪圈边拦住李老三,“你给我放下!”

    李老三推开她,把猪食倒进猪槽里,又抓了糠拌匀,圈里那三头架子猪一下子涌过来埋头吃。

    见一旁的孟氏气得不行,李老三无奈,“我说你这是养媳妇儿呢还是养奴婢呢,人才十三岁,你就什么粗活累活都推给她,要给累出个好歹来,将来还怎么给你生大胖孙子?”

    “十三岁咋了?”孟氏不服气,“我十三岁的时候,吃的苦受的累还能比她少啊,我说啥了我?”

    “这娃前些日子从房顶上摔下来伤得不轻,你就让她多休息两天得了。”

    “那不行!”孟氏不同意,“咱们家可养不起闲人,你没见她又带了个回来,那一张嘴还不得吃饭啊?”

    “行了行了,你给我回屋,大晚上的,别跟这儿丢人现眼。”李老三连推带搡把孟氏给弄回去。

    这两口子吵架的内容,一字不漏全进了杜晓瑜耳朵,之前的原主或许会为此害怕得缩在墙角,不过对于现在的杜晓瑜来说完全没什么影响,该吃吃该睡睡,吃饱了才有力气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给李大傻子做媳妇是不可能的,只不过一时半会儿的,杜晓瑜也想不到法子摆脱现状离开李家,就只能先这么着,走一步算一步。

    等团子吃完了饭,杜晓瑜便把外面晒干的床褥拿进来。

    虽然还是有股子霉味,不过比起之前的潮湿已经好太多,被太阳晒过以后摸起来暖暖的。

    杜晓瑜铺了床让团子上去睡,睡前又把他衣服都给脱光光,将他整个儿裹在暖和的被子里以防着凉,这才把团子的衣服鞋子拿出去洗了,怕晚上下雨,晾在房檐下。

    等洗完衣服回来,杜晓瑜就看到团子已经睡着了,再不同之前那几个晚上被潮湿的褥子冷得缩成一团,今晚的团子手脚拉长了睡,很安静,没有翻来覆去。

    杜晓瑜不禁弯了弯嘴角,在他旁边躺下,轻轻将他挪到自己臂弯里来。

    第二天,李老三和孟氏同样是早早就下地去,走前给杜晓瑜安排了任务,放羊。

    杜晓瑜去灶房溜达一圈,锅里只剩一个贴饼子了,她拿起来塞进兜里,又倒了点盐包好,磨好砍柴刀,背上背篓,把那头黑羊牵来,再带上团子,走到大柳树下的时候趁没人把荷叶包着的米拿了一小部分出来,其余的又放回去埋好,这才朝着山上走去。

    穿上洗干净的衣服,团子看起来格外的兴奋,杜晓瑜问他,“小团子,乐啥呢?”

    团子仰着脑袋,咧嘴笑,“有姐姐,开心。”

    杜晓瑜明白,他是想说跟她在一起的时候很开心,果然年龄小就是好啊,容易满足,“既然团子这么开心,那一会儿到了山上,姐姐给你烧竹筒饭吃怎么样?”

    “嗯。”

第007章 、放羊日常

    杜晓瑜左手牵着黑山羊,右手牵着小团子,走了好久才到山上。

    把羊拴在大松树脚,割了两捆草扔给它,杜晓瑜找个背阴的地方坐下来,问团子,“饿不饿?”

    团子刚想说不饿,小肚皮就传来咕噜噜的声音。

    杜晓瑜把贴饼子拿出来给他,“你先吃这个,等姐姐去捡柴生火给你烧竹筒饭。”

    团子接过,掰了一半给她,“姐姐,吃。”

    杜晓瑜笑着推回去,“团子吃。”

    团子摇头,“姐姐,不吃,团子,不吃。”

    杜晓瑜无奈,只好把那一半贴饼子拿过来三两下吃完,起身用镰刀割了一把没刺没虫的树叶铺在地上给他坐,“你就在这儿等着姐姐啊,我很快回来。”

    杜晓瑜把镰刀放回背篓里,只身朝着林子深处走去,不多会儿抱了不少干柴出来。

    团子还坐在背阴处的树底下,不过杜晓瑜看到的却是他不知什么时候把羊给牵过来了,还把草也给挪了过来,羊没拴,绳子被他紧紧攥在小手里,而他自己则是靠坐在大树下,脑袋一磕一磕的,明显在打盹儿。

    这小家伙也太聪明了,知道自己睡着了羊有可能会挣脱绳子跑,索性自己牵着。

    可那小模样儿,分明是困极了又不敢睡着,只敢随便眯会儿。

    杜晓瑜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把干柴放下,想说悄悄把绳子从团子手里拿出来让他好好睡,哪曾想才一动作团子就醒了。

    “姐姐。”他揉揉眼睛,软糯糯地喊了一声。

    杜晓瑜把绳子牵过来拴好,笑着说,“团子要是困了,就睡会儿,等饭好了,姐姐再叫你好不好?”

    团子咂咂嘴巴,似乎想说什么,但又没说,只是点点头。

    杜晓瑜仔细观察着他的反应,顷刻间想到了什么,之前她给团子吃贴饼子的时候没给他水,该是渴了。

    她倒是没带水,不过她知道哪儿有水。

    “团子,姐姐刚才在那边的大岩石下面看到山泉水,咱们过去喝。”

    团子闻言,一下子打起精神来。

    “你先等我会儿。”杜晓瑜说着,拿出砍柴刀去砍了一棵竹子,没有锯子很难把竹筒锯出来,所以一棵竹子她才弄了四个完好的竹筒,不过也够用了,她拿起其中两个,带着团子直奔大岩石边,这里的石缝里有山泉流出来,只不过水流小,量不大。

    杜晓瑜一手抓着藤子,一手拿着竹筒,歪着身子去接水,把两个竹筒都洗干净才接满水递过来给团子。

    团子一口气喝完,轻轻喘了一口气。

    杜晓瑜问:“还要不要?”

    团子点头,“要。”

    杜晓瑜又接了一回,团子再一次喝光才说不要了。

    杜晓瑜自己也喝了不少水,这才重新接了两竹筒的水带着团子往回走,看到旁边的矮树丛下面有小鸡枞,把竹筒递给团子:“来,你拿着这个。”

    杜晓瑜走过去,确定真是小鸡枞以后高兴地摘了捧在手里,拿回去大岩石下的小水塘里洗干净再捧着回来,带着团子回到拴羊的地方。

    找了干净的叶子把鸡枞放在上面,杜晓瑜开始生火。

    钻木取火的本事她不会,但是原主会,所以沾了点运气把火堆给点燃了,然后把米拿出来放进装水的竹筒里简单淘了一下,再把带来的盐和洗干净的小鸡枞放进去,把开口的一端封好放到火上烧,等竹筒外面的表皮变黄,杜晓瑜小心翼翼地用木棍将竹筒夹出来,摘叶子包住手把竹筒打开,将里面的香喷喷的饭倒入另一个竹筒,然后递给团子,“很香的,快吃吧!”

    团子好奇地看着竹筒里面冒着热气的米饭。

    “这个就叫竹筒饭哦!”杜晓瑜道:“是姐姐亲手做的。”

    说着,折了两根干蒿枝递给他当筷子,“快吃吧,一会儿吃完了,姐姐再给你摘松果。”

    见他不动,杜晓瑜佯装生气,“你要是不吃,改天姐姐可不带你上山了。”

    团子吓了一跳,赶紧接过细蒿枝,他拿不来筷子,杜晓瑜就耐心地教一点一点地把竹筒里的饭挑出来吃。

    见他吃得津津有味,杜晓瑜心中说不出的满足,她想,要是没有这个小团子,自己应该没有那么大的动力活下去,毕竟一个人穿越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异世来,又挂着个童养媳的身份,要想摆脱命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有团子陪着,她有个心理安慰不说,就连活下去的目标都明确了。

    等团子吃完饭,杜晓瑜就把砍柴刀绑在背上,找棵松果最多的大松树吭哧吭哧爬上去,对着下面的团子喊,“团子你走开,一会儿松果掉下来砸到你。”

    团子往后挪了挪。

    杜晓瑜取下刀开始砍,松果噼里啪啦往下掉,大概砍了二十个左右,她收了刀,慢慢顺着大松树下来,和团子一起把松果都搬回去。

    松果很大,有的已经张口,有的还没张口,不过因为松果外壳过分坚硬,所以即便是张口了也没法直接拿出来,杜晓瑜便全都放到火堆里烧,等松果外面的绿色快要变黑,她才刨出来趁热借助尖锐的石块一瓣一瓣打开把里面的松子取出来。

    刚烧出来的松子很香,杜晓瑜考虑到团子咬不动,便用石头轻轻砸开,将里面的嫩白果肉递给他。

    团子从来没吃过松子,尝到嘴里的时候小眼睛一亮。

    “怎么样?”杜晓瑜问。

    “好香啊!”团子忍不住说道。

    “那就多吃点。”杜晓瑜心情愉悦,继续给他砸松子。

    刚才这么转了一圈儿,她竟然在这山上发现了石斛和卷柏,这两样可都是中药上品啊,虽然数量不多,不过只要有法子拿到镇上去,就一定能换到钱,具体能换多少,杜晓瑜也没个数,因为不管是她还是原主对于这里的物价都不是太清楚,得去了才知道。

    姐弟俩一人吃了一把松子,剩下的杜晓瑜就包好放在背篓里,尽快去把石斛和卷柏采了来,这才开始捡柴,傍晚时分,拉着吃饱的羊和团子下山回家。

第008章 、团子打架,教训

    回到家,杜晓瑜又开始了“日常任务”,把羊关到羊圈里以后撒糠喂鸡,喂完鸡剁猪食,剁完猪食得去挑水。

    这村小,只有二十多户人家,全都吃村头沙枣树下那口井里的水,杜晓瑜身板小,可没办法用扁担一次性挑两桶,只拿了一只桶去提。

    原主以前就是这么干的,要把灶房里那口大缸给装满的话,能累到虚脱,可是不做不行,没饭吃。

    现在的杜晓瑜倒不是担心没饭吃,而是为了团子。

    只要她把该做的都做了,孟氏还敢打骂团子,那就是孟氏的不是,到时候自己驳起理来腰杆也能挺直几分。

    否则要是犯懒,到时候被打被骂,自个便只能噎着受着。

    再怎么说,她现在还挂着个“李家童养媳”的身份,一天不摆脱,就一天要帮李家做家务。

    好在杜晓瑜养了两日好转不少,一桶水而已,小菜一碟。

    带着团子才刚出门,隔壁张婶子家的二丫就来了,脸上笑嘻嘻的,“团子团子,咱们去玩儿吧!”

    这是二丫第三次来叫团子出去玩了,之前两次是原主还在的时候,团子连饭都吃不饱,经常被孟氏又掐又打,自保都难,哪敢出去玩,所以每次都只敢站在矮院墙门口眼巴巴望着外面的孩子们玩。

    杜晓瑜看得出来,团子是很想跟二丫去玩的,不过没有她的同意,他哪敢去啊?

    所以等团子抬起头来看她的时候,杜晓瑜就果断点头,“团子要是想,就和二丫一起去吧!”又嘱咐二丫,“二丫妹妹,你一会儿可要早早的把团子送回来才行,否则太晚了你们俩孩子还在外头不好,我不放心。”

    “小鱼姐姐,二丫知道了。”梳着俩丸子头的二丫乐呵呵道,很快带着团子走远。

    这下,杜晓瑜便安心去井边打水了。

    才将将把水缸装满想说坐下歇会儿,二丫就边哭边跑进来,“小鱼姐姐,不好了,团子跟铁蛋他们打起来了。”

    “什么!”杜晓瑜腾地一下站起来,火急火燎地跟着二丫往出事的地点去,就见到草垛子旁围了三四个小孩子,中间的空地上,团子和铁蛋睡在地上,铁蛋揪着团子耳朵,团子抓着铁蛋头发,双脚不停地噼啪噼啪踢着对方,两个孩子打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

    杜晓瑜推开那几个孩子往里一看,顿时沉了脸色,“铁蛋,团子,你们俩干嘛呢?”

    二人仿佛没听见,仇视的目光瞅着彼此,就是不松手,就是不起来。

    旁边一孩子幸灾乐祸地道:“铁蛋说小鱼姐姐是傻子媳妇,将来生了娃也是小傻子,团子气不过,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