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种田纪事-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势汹汹的官兵径直冲进翠香楼,一两柱香的功夫盖有府州大印的封条便将这座昔日纸醉金迷红绸流翠的销金窟封了个严严实实。

直到那府兵与衙役的身影消失不见。翠香楼的老板才从变故中醒过神来,却已然是求助无门。

当皇家真正震怒时,世人有几人能承受这样的雷霆之怒?

从那一天起,青篱便有了新的担忧,比起这个来,方田清丈中这样那样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的小插曲于她便成了调剂生活的作料。

那二人只所以能顺利将方田清丈推进,有他们自身因素,年少不畏权不贪财无所畏惧,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京中清和宫中高高在上黄金九龙椅上帝王心。

成与败只在那人的一念之间罢了。

若是有一天,那位帝王的心意改变,曾经的对变成错,这二人又该何去何从?

心中震惊太过,反倒不敢轻易示人。

每日依旧谈笑晏晏的过着日子。每到夜深人静时,却辗转反侧,寻求保护之法,最起码要在那对与错颠倒之际,保往性命无忧。

深夜暗叹,但愿她的担忧是多余的。

张贵派人将预留的空地整理出来,她领着丫头们将土豆切成块状,每一块儿都保留一个嫩芽,然后使了庄子里雇佣的短工。将她视为宝贝的棉花孜然丈菊土豆统统种下。

她记得那一天,天气非常好,蓝澄澄的如一汪碧玉,没有一丝云彩,偶尔,有闲适的飞鸟在高远的天空掠过。

稻田里劳作的人们,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比三月末的春风还要暖。

稻苗还不足以将田间的水盖住,搭眼望去,波光粼粼,如碧绿锦州云缎上反射出的熠熠光华。田中的小湖泊碧水盈盈的一潭,新移植的几棵高大垂柳,将潭水围绕,柔长的柳条低低拂过水面,搅散春风吹皱的整齐纹路。

如果侧耳细听,还能听到远处畜牧场中,刚买来的鸡鸭牛羊仔的细嫩鸣叫。

新移来的果树已然落花结果,杏子桃子毛绒绒的藏在枝叶间,触目之处,枝头果实累累,枝茂叶繁,让人看了好不欢喜。

宽阔笔直的青砖大道经过这些日子的踩踏,已不再是新铺时那崭新而无生气。泥土的颜色早已悄悄的浸入其中,给它们染了一层带有底蕴的风霜之色——此时已然略有积年农庄的道路该有的模样。

只有入庄口旁边一大块为房舍预留的还空着。她迟迟没有动手。

那是因为,自三月十六日月夜之后,那人又来了一趟,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可曾想过还会回苏府?

回苏府,她自然是不愿意,可是他这般问。想必是有其的深意在。再问时,那人又说了一句:你的十四岁生辰就快到了!

直到那人走了之后,她才揣摩出这两句话的意味。竟然是关于她与他将来的安排。那隐藏在背后没说完的话怕是那晚奶娘与她说的什么父母之命罢。

青篱有一刹的失神,许是从见到他的那一刻,她的命运便不可控制的与他牵绊在一起,却是没想到居然这样的快……

回与不回,与她来说,意义不大,可与他也许意义甚大。

当然,他走时,仍轻笑着说,“如果不想回,为师也必为你安排好一切。”

于是她的烦恼忧心便又添了一宗。

日子在她惊疑不定苦思对策权衡利弊中,又如流水般的过了三五日,欧阳玉突然提出辞行,并且当即便略作收拾潇洒离开。

青篱与他并无深交,他与青阳的纠葛,他如何突然的来,又突然的离去,都一无所知。

有些人像风,寂寂行了数千年,却注定还要寂寂的行。望着他一身浅蓝衣衫,驱马离去的身影。青篱能送的便是默默的祝愿,然而究竟要祝愿什么,她却也不知,只能暗道一声:祝早日得偿所愿。

青阳因欧阳玉的乍然离开,略有郁郁之色。单凭这点,青篱便又将她高看了几分,愧疚,怕是皇家人最缺的东西。

日子不知不觉间到了三月末,日头热辣起来,好在,那一架蔬菜。一架葡萄都长势极好,已碧盈盈的将花架爬满,虽然略显稀疏,却仍是投下一地的清凉。

青篱端坐在花架下,无端的想起她“篱落院”的那片紫藤花以及她初来的日子,心中略有些酸酸的——这是她怀念往日时光时的征兆。

最近许是因着青阳怒封翠香楼之事,她思虑太过,略有些消沉。

刚在花架下坐了一会儿,陆聪转转悠悠的行了过来,朝着她嘻嘻一笑,“小师嫂,你最近愁什么事儿?”

青篱狠瞪了他一眼,不理会他,拿起石桌上有书翻了开来。

陆聪一屁股坐在她对面儿,“啊呀,我可是有大事儿要告诉你,你这个态度,可是不想听?”

陆聪仍旧被她整日打发着闲逛兼盯稍兼保镖,方田清丈中那些层出不穷的小手小故事大多是经他的口复述来的。

便将书放了,扯出一丝笑意,“有什么大事儿,说罢,我想听。”

陆聪哈哈一笑,甚是得意。略端了端架子,突然凑近她,压低声音道:“我看见我那师兄与小侯爷一前一后进了‘品茗轩’……”

青篱“咦”了一声,陆聪哈哈大笑,一副我就知道你会这样的表情。

青篱将书扯了,摊开埋首,“两人碰巧都想去喝茶不行么?有什么大不了的?”

陆聪啧啧一笑,“你在使激将法,本少侠知道。”

青篱无奈将书扔到一边儿,一种方法用多了,还真是不行。便朝着陆聪道:“神神秘秘的做什么,要说快说,不说……不说从明日起你回庄子干活,你的活计我叫韩辑去干。”

陆聪不甘的撇撇嘴。一副无所谓的模样,但是要说的话却不再掩着,“他两人不但一前一后进了茶楼,还进了同一个雅间儿。”

说着一挫牙花子,兴灾乐祸道:“我瞧着我那师兄面色不太好。倒是那小侯爷李谔满面春风的……”

青篱挠了头,这二人到底有何事要商谈,从那人一至长丰,便因方田之事与小侯爷势同水火,当然,这里面肯定有陆聪这个大嘴巴的功劳。

但是方田清丈已然展开,且皇上心意已决,平西侯府这样的贵族世家,不应该不知道忤逆圣意是多大的罪过罢?

而且那二人自青阳怒封翠香楼,势头如日中天。对方势头一起,再想打压便难了,小侯爷若是还因方田清丈,当初便不会放任这二人。

想来想去不得其法,便又问陆聪:“你没靠近去偷听?”

陆聪显然不太愿意回答这个问题,抬头望天,看了半天的花架,才道:“我倒是去想偷听。可被我那师兄发现了,脸黑得跟锅底一般,我才懒得去触那个霉头。”

他们自来长丰,陆聪跟踪偷听打探已是常事,往日总没见他这般模样,看来这次,是有不想让她知道的事儿!

青篱放了书,手指在桌上轻敲,那人与小侯爷单独会面会有什么事儿?而且听陆聪的话,他的神色不预,小侯爷春风满面,莫非有什么事儿被那李谔拿住了?

不大可能是因方田清丈的事儿,这二人除了因方田之事有交集之外,便是因她而略有交集,莫非是因她而起?

正文 第九十章 又见别离(第二卷完结)

第九十章 又见别离(第二卷完结)

品茗轩内,岳行文与李谔相对而坐。却又沉默不语。

两人在这里坐了已有一个时辰,除了最初的几句寒暄,便是这长达一个时辰的沉默。

只是这久长时间的沉默,却没有一丝尴尬,两人的神情却都是淡淡的,岳行文手持茶杯,淡淡盯向窗外,有一口没一口的品着茶。

小侯爷李谔则是似笑非笑的神色,慵懒的靠在椅子上,手指轻敲扶手,眼睛飘渺,看向不知名的远方。

静静的,倒像是两个多年的老友,品茶小坐的模样。

李江带来的消息,让他太过震惊。

言语的片断在他脑海中一一闪过:李青儿原名苏青篱,户部郎中苏佑廷之女,是苏府庶出二小姐,苏府与岳府比邻而居。

岳行文曾在苏府做过几个月的临时西席……

苏二小姐在京中才名与恶名并存,惊才绝艳的《咏牡丹》,稀世大材的《将进酒》,火烧苏府的狠。报复手段的辣,以及诈死离府的决绝……

这些怎么也无法与衣衫素静,时常挂着疏离笑意的淡然清丽小脸,和那弱不经风的小小身影联系起来。

也许是这些消息震得他脑子有些混乱,竟然将这岳行文找了来。呵,可笑!找他来做什么?求证么?

春风拂来,竹影婆娑,发出一阵阵“沙沙沙”细微的轻响,在白色窗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似是又回到了草药园子,那静而无声,静而安宁的梧桐盖盖的石亭之中。

岳行文淡然的脸上浮上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

放下杯子,起了身,“谢小侯爷的好茶,岳某还有事,先告辞了。”

李谔收回目光,跟着一笑,“岳大人客气。即是公务繁忙,我也不多留了,慢走,不送。”

岳行文拱手告辞。

半夏早在外面侯着,见他出来,长吁了一口气,连忙牵马前来,“大少爷,那小侯爷是不是找您的麻烦?”

岳行文接了缰绳,淡然回望,停了一会儿。才回首轻摇,“无事,品茶而已。”

李谔立在茶楼的窗前,望着那黑马白衣远去的背影,脸色冷了下来。

不得不承认,那马只是普通的马,那衣也是普通的月白棉衫,却不知,竟然能让人在繁华闹市中一眼就注意到,并不自觉的将周边嘈杂的声响花红柳绿都忽视了去。

人怕不是普通的人……

李谔站立良久,才转身出了雅室。

回到驿站,胡流风早已回来,一见他来,笑着道:“怎么,那小侯爷没有留你用顿午饭?”

岳行文轻笑一声,摇了摇头。

胡流风怪叫一声,“那他巴巴的请你去做甚?都说了些什么?”

岳行文笑了笑,“怪就怪在这儿,竟是什么都没说。”

这下胡流风可真是惊奇了,眼睛转了几转,“你猜他是为了何事?”

岳行文想了想。不确定的摇了摇头,“怕不是为了方田之事,至于另外一事么……倒是有可能,以平西侯府的势力,查这么点小事儿,还是轻而易举的。”

胡流风的眼睛又转了几转,“你是说苏二小姐的事儿?”

岳行文轻笑,“除了她的事儿,我可还有需瞒人的事儿?”

胡流风“啊呀”一声怪叫,“行文,棋逢对手,这可如何是好?”

岳行文突然起身,在他肩上重重一拍,“在这件事儿上,无人是我的对手,你还不知么?”

胡流风大翻白眼,“这般自大,可是要吃亏的。”

岳行文淡笑不语。

欧阳玉一走,青阳突然没了精神,整日神情懒懒的。青篱曾试探着问过她与胡流风的事儿,青阳只是拿话忿开。这叫青篱也犯了难,青阳连提都不愿提的事儿,定然是极难过的事儿。

这一日,一大早便下起了濛濛细雨,先是如浓雾一般,然后是毛毛细雨,到了将近午时,终于变成哗哗的瓢泼大雨。

天地间弥漫着雨水与泥土的潮湿气息。

青篱与青阳用过午饭,坐在书房里大眼瞪小眼。对于这两个即不会绣花也不会弹琴更不爱书画,又不喜下棋的人来说,这样的雨天对于她们简直是折磨。

百无聊赖的坐了好一会儿,青阳突然站起身子,“丫头,本县主决定明日回京。”

呃?!青篱扔了手中胡乱翻着的书,抬起头来,青阳凤眼透亮的盯着她,“本县主出来也有些时日了,有些想念京中的景极。”

青篱也不知说什么挽留的话,只好轻笑一声,“那县主再陪我几日,等雨停了,路干些再走。”

青阳拉了她的手,神色有点黯然,但声音却是一如往昔的清脆,“你还不我么?说走就走的。好在,胡流风与你那岳先生在这里,本县主也无须担心你。”

青篱笑道:“县主陪我的时日已不少了,我知足呢。不过还是等雨停了罢……”

她的话未完,青阳已是摆了摆手,“本县主是个急性子,你莫留我。我过日子再来看你……”

青篱突然有些伤感,心头发酸,强挂着笑意,点了点头。

次日一早,雨势稍减,但是仍是稀稀拉拉的下着,用过早饭,打发韩辑去平西侯府支会一声,只说京中有急事,不及拜别等等,便带着碧云碧月钻入满天的雨帘之中。

青篱送到丁香巷子口。望着远去的车辆,一时觉得有些孤独。

巷子悠长,两边的丁香树郁郁葱葱,在雨水的冲刷之下愈发的清翠欲滴,趁着青砖巷子,静幽而感伤。

青篱在巷子口立了许久,才怔怔回转。

李府一下子少了青阳与欧阳玉二人,便觉得冷清了不少。陆聪抱臂立在抄手游廊之中,青篱笑着迎过去,“你何时要走?”

陆聪一挑眉毛,“怎么,用不着了,便要赶人么?”

青篱淡淡一笑,“不是,是好有个心理准备。”

陆聪朝着漫天的雨雾,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快了,早点准备送行宴罢。”

青篱本是随口的一问,却没想到是这样的回答,笑意微怔,一个个都要走了呢。

随即又点点头,“好,你提前告诉我,我给你好好备一桌送行宴。”

说着便独自撑着伞回了房间。

黄色桐油伞下,一身不甚起眼的湖绿衣衫,在满天雨雾中婷婷远去,有些孤寂。

杏儿悄悄的抹了一眼角的泪,“小姐很舍得不县主呢。”

柳儿的眼角也有微微有些湿,“别看小姐面上淡淡的,心里面可重情谊呢,唉……”

陆聪不同于欧阳玉与青阳的乍然离去,他自定下离期后,整整吃了十日的离别宴,这才动身告别。

陆聪走的那日,是个极好的天气,青篱特意送他到北城门外。黄土古道上两侧绿树荫荫,南来北往的车辆。络绎不绝,不见得很热闹,而是恰到好处的不孤单。

陆聪走时又换上他来时的那身行头,那把他被为宝贝,而被青篱称为破烂的剑,扛在肩着,大摇大摆的步行离去。

自始至终,都未回首告别。

尽管青篱特意选了朝阳明媚的早晨来送他,却仍然心里酸酸的。

直到陆聪的身影消失成一个小小的黑点,又消失不见,她才回转。

四月中旬,又是一个明月夜,夜风不再凉,空气中是丁香花的香气,似乎将朦胧夜色都染上了飘渺的紫色。

岳行文又是一个不期而至,一眼看到那浓绿成墨色枣树冠下坐着的小小身影,心莫名的一痛,举步走去,在她身边坐了,将无力垂着小手轻轻握在手中。

青篱盯着花架看了许久,才突然回头,展颜一笑,“先生,你什么时候走?”

那眸子明亮,也有些迷离,里面有着淡淡的不舍,更多的是强装的坚强。

岳行文伸出白晰修长的手盖在她的双眼之上,轻笑一声,“为师何时说要走了?”

青篱扒开他的手,也跟着笑了,“方田清丈就要结束了,先生不也该走了?”

岳行文轻笑,老丞相是来信催他们回去,可,他不能走。

“为师在这里还有事儿要办,一年半载的还回不去。”

青篱的脸上不觉浮现喜色,只是嘴里仍然问道:“有什么事要办那么久?”

岳行文神秘一笑,“大事儿!”说着将目光定在她的脸上,“为师还从未见过你这般感春伤怀的模样呢。”

青篱的心情微微有些明朗,这月夜也似明亮了许多,嘿嘿一笑,不作声。

岳行文握了她的手,“庄子里的房舍可开始盖了?”

青篱微愣,随即重重的点点头,这些日子有些消沉,这也算一遭,那苏府,那确实不想回。

岳行文将她的神色看在眼中,重重的弹了她的额头,轻斥,“小小年纪哪里来这么重的心思?”

青篱故做得意一笑,“我一向是个爱糊思乱想的,先生不一早就知了?”

岳行文轻叹,“日后莫想这么多了,为师替你想。如何?”

青篱嘿嘿一笑,“那先生可要勤动脑才行呢。”

岳行文一笑,起身立在她身后,将秋千轻轻的推送起来。秋千荡得高高得,有风在耳边呼呼刮过,将黑发与湖绿的衣衫吹得迎风飘扬。

青篱发出几个细微的笑音。在静寂的月夜中却是格外的响亮。

第二卷完结

正文 第一章 岁月安好

第一章 岁月安好

长丰县气侯温暖。五月中的正午已是极热,白晃晃的日头正悬在头顶发威,干了一上午的活计,青篱有些累了,从那片预留田边站起身子,许是蹲得太久,眼前猛然一黑,身形微晃几下才站定。

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做了几个不甚雅观的伸展动作,望着眼前一大片田野,开心的咧开了嘴。

孜然棉花土豆和向日葵长极都极好。

那一大片向日葵已长到她的腰间那高么,其它几样也快长到她的膝盖处,这几十亩地由张贵和李大郎大亲自带人照看,那认真劲儿让青篱感动外加汗颜。

身后的大片果园,杏子已然泛了黄,桃子虽然还未成熟,却有不少已红了顶,高大的梨树上结满了葫芦型的果实。

果树园外面那一近万亩的稻子已然快要成熟,饱满的稻穗弯着小脑袋,随风轻轻的晃动,像是一阵阵黄金色的波浪。

闭着眼睛轻轻吸气。果香和着蒸腾出的青草泥土的香味儿盈满鼻腔,青篱不由舒畅的长吁一声,那声音欢愉而满足。

身后林中传来一阵“簌簌”的轻响,随即杏儿在林中叫道:“小姐,我刚挑了些熟得极好的杏子摘了,洗净放在潭边石桌上,去歇会儿,喝点茶罢。”

她边行边说,待话说完,已到青篱的身后。

一眼看到青篱放在小桌子上的纸张,那上面是一张张歪七扭八的画儿,不由的皱了眉头,小姐这画的是什么呀?就她这知情的,才勉强能看出是棉花地豆孜然和丈菊苗的模样,给个不相干的人,谁能看出这倒底是什么东西?

不过刹那的撇嘴,杏儿连忙掩饰过去,上次她不过无心说了句还不如叫岳先生帮着画呢,小姐便噘了嘴,还说敢说出去一个字儿,定然不饶她。

看着小姐一副认真的样子,她虽然好奇小姐到底要干什么,可再也不敢多嘴了。

利索的将桌上的笔墨纸砚,连带画儿都收了,刚收完,合儿从果树园旁的路上匆匆转了进来,“小姐。胡大人与岳大人来了。”

青篱摆摆手,“他们哪天不来?别管他们。”

话刚落音,胡流风欠扁的声音便在果园外响起,“二小姐,本官这是体察民情呢,多少人想去本官去指点一番,本官还不想去呢。”

青篱顺着田间泥道走上大道儿,一眼见这胡岳二人皆是一身大红的官服,不由有些好笑,强忍住笑意,道:“是,司农官大人。不知这些天您体察出什么来了?”

胡流风桃花眼一转,“体察出……‘甚好’二字。”

青篱“扑哧”一笑,“长丰县派了你这么个司农官,这算不算是该百姓们倒霉?”

岳行文往前走了两步,扫过她的脸,那润白如玉的脸颊被太阳晒得有些发红,额前的发丝也被沁出的汗水打湿,眉头不由的轻轻皱起,轻斥道:“大热的天往里田钻什么?”

青篱嘿嘿一笑,“这不稻子快收了。我不放心过来看看。”

一边说一边引着这二人向潭边儿行去。

田地干活的佃农们对这二人的到来早已不觉得新鲜,自方田清丈结束后,朱起云因大力直持清丈,受了嘉奖,后来,又有人将他的年终奏报中几样新奇的农具挖了出来,并做了试验推广,大受百姓们的好评,这才有人感叹,原来朱起云竟然是一个默默无闻,却一心为民办实事儿的好官。

再加上皇上成立司农署正是为了研究如何提高农产,这么一来,朱起云的功劳就显得更大了,一道嘉奖圣旨下到长丰,朱县令便一跃升为庐州知府,而代知府江文远,则直接调任京城新成立的司农署。

而岳行文便成了长丰县的县令,胡流风回京不过十天,便又颠颠的跑了回来,顺便捞了一个长丰县司农官的头衔。

有了这个名正言顺的头衔,胡司农官公务之余便是往她的庄子里跑,美其名曰体察民情,说李小姐这万亩荒地整治得极好,本官寄于厚望,当然要常来看看。

也就佃民们信他的这套说辞,都夸胡大人是个好官。可只有少数人明白,这人是闲得无聊,来这里打发时间罢了。

他这一来,每次岳行文都会跟着一块儿前来。这不,前天刚来过,今天便又来了。

胡流风不满的瞥了岳行文一眼,“行文,你呆会儿再说话,我今天找二小姐有正事儿。”

青篱在石桌对面的长椅上落了坐,打趣儿道:“胡大人找我有什么正事儿?”

胡流风似是颇为头痛,好一会儿才道:“那你试验田里的几亩稻子给我如何?”

胡流风口的试验田,便是青篱在插秧时挑了最粗壮的苗和细小的苗各插了十亩地,想看看收成能差多少。两块地是一样的施肥,一样的浇水,一样的除草。

目前看来,那粗壮的苗确实能够提高产量,估计提高得还不少呢。

他一张口要这稻子,青篱便更奇怪了,倒是岳行文的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毫不留情的指出,“你这是在作弊。”

胡流风不满的瞪了他一眼,“那个什么试验官田又不是我搞的。关我何事?我不过是为了长丰的大局着想。”

说到这里,青篱明白了。那试验官田刚开始没多久,便就是方田清丈,长丰县衙忙得团团转,估计那沈墨非也没什么心情往那上面使劲儿。

笑着道:“以我看。胡大人要那几亩稻田可没什么用。有用的是这两块地儿做对比的数据。”

胡流风笑道:“那你将那数据给我如何?”

青篱看了岳行文一眼,胡流风不满的指着身上的官服道:“本官也是正七品,你看他做什么?”

青篱一笑,“我可不是因为这个。不过,你们二人先前儿在长丰方田清丈得罪了不少人,原先你们是京官,人家耐何不得你们,现在如今是县官儿,这事儿虽不大,但毕竟是作弊,小心有人告你们弄虚作假。”

岳行文笑了笑。“说得对。这事儿以我看,你就做一次垫底的又如何?”

胡流风长叹一声,“想做个好官儿真难呐。”

说着拿起桌上鲜灵灵黄澄澄的杏子吃将起来。

岳行文望着远处那一大片果实累累的杏林,轻声一笑,“倒是真像是一树一树的黄灯笼。”

胡流风怪异的看了他一眼,鼻子孔中发出一声嗤笑。

岳行文远眺那已然泛黄的大片稻田,看了好一会儿,又是一声轻笑,“也像金色的波浪。”

胡流风双手胡乱的搓了搓胳膊,扭头看他,“你今天真怪,吃错药了?”

岳行文回头看向青篱,“可定了哪一日收割?”

青篱展颜一笑,“再过三五日罢。”

岳行文指了指胡流风道:“到时叫这位胡司农官组织些人手帮你收。”

青篱也笑了,朝着胡流风微行了一礼,“如此就先谢过胡大人了。”

胡流风哀叹一声,“不过吃了两个杏子罢了,便要讨这么重的利么?”

入庄的大道儿已被青篱按照府里花架的样子,从南到北的竖起长长的竹子架,那架子高约一丈,宽约两丈。架身和顶部用的皆是成人手腕粗细的韧竹,接口处用浸了铜油的麻绳缠紧,空隙处则用的是毛竹做成分格。

这样,一来不影响车马在下面通行,二人可以遮阴取凉,三来,这一路长长的蔬菜架也可以得不少的产出。两旁种了些豆角、胡瓜,丝瓜等物,此时秧子已爬了半壁,再过半月,便是一架的绿荫清凉。

花架下面,她还使有买了些农家不成用的大树墩,将面抛光,刷了铜油。大的树墩可以做成小桌子,小的树墩便当做成矮小的凳子,这些做起来都不甚费工夫,但是在大道儿两旁一摆。却是极有意境。

早晨庄子里无人时,立在大道的南面向北望去,两旁是古扑的木桌木凳,头顶是整齐的竹架,上面有碧盈盈的藤蔓,乍一看,不似是农庄,却是像个花园一般。

此时已有三三两两的佃农们坐在树墩木桌前儿,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闲话,自花架搭架之后,他们收工回家吃饭前,都要在这里闲坐一会儿。

都说这是有钱的老爷们才能享受到的,如今东家小姐心善,让咱们这大老粗也享受一番。

见青篱胡岳几人行来,这些人纷纷住了嘴,起身问好,待这些人过去,便复又坐下闲话。

胡流风看着这长长一路的竹子架,笑道:“能将地种到这般雅致,也只有苏二小姐才能做得到。”

青篱一笑,其实她当时更想种葡萄来着,可惜……

她看了那人一眼,这里终究不知会呆多久,还是种些生长快的蔬菜吧。

骄阳四射,知了嘶鸣,远的碧潭中荷叶田田,新盖的房舍已然在做着收尾的工作,夏收之时,这里将完成从荒地到田庄的彻底转变,再也看不到一点荒芜的影子。

岳行文拉后胡流风几个身位,行在她身边,低低的问一了句,“可是很开心?”

青篱抬眼看他,眸子明亮透澈,大大的点了点头。

正文 第二章 闹心的夏收

第二章 闹心的夏收

夏收这日,李府的庄子格外热闹。

这热闹不止是佃农多。人多,车马多,还有……

总之来了一些叫她料想不到人的。胡流风招来的人手也就罢了,他顶着那样的官名,帮着她收割也算不得错。

那岳行文竟然也带了满县衙的衙役过来,美其名曰:亲民。好吧,这也算是个理由,可是小侯爷李谔带的那一大群人来又有何名目?

自青阳县主到了长丰,李府的佃户赫然发现,原来这位名不见轻传的李府小姐竟然是县主的义妹,这般尊贵的身份,让佃户们都沾沾自喜,颇有些一荣共荣。

随后又有专管农事的胡大人和知县大人三天两头往这里跑,这又让他们觉得是无上的荣耀,今日小侯爷的这一出场,更是把这些佃户们吓了一跳,东家小姐可真真是不了得呢。

小侯爷的到来让青篱三人微愣,胡流风朝着岳行文挑挑眉毛,那意思自然不言而喻。

岳行文目光扫向青篱,她连连摇头,撇清关系。她可不知这人如何也来了。

这叫什么事儿啊?虽说收粮欠人手,可这些人确定会干这些活计么?

正思虑间,小侯爷李谔已然下马行了过来,今日他身着浅蓝色短打,身形尤为利落,不过配着他那阴沉的表情,狭长的双眸,比往常见到的一身锦袍模样更让人想退避三尺。

自青阳走得匆忙,她情绪低落,整日恍惚,忘了侯府冲着青阳送下的摆件儿,直到青阳走后的第三日才猛然想起这茬儿事,小心收好,让张贵送往平西侯府,却毫不意外的吃了闭门羹。

第二日只好再去,仍然是闭门羹。

第三日青篱亲自前往,那小侯爷得了信儿,打开大门儿只说了一句话,“侯府送出去的东西从来没有收回的道理,不想要,就扔了。”

说完“光当”一声将大门甩上。

青篱叹了一口气,每次跟这小侯爷沾边儿的事,没一件是正常的。先前一天四个来回的强送药材补品,这回又是一连三天的闭门不收。她实在没办法,将这事儿交给岳行文,反正她的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