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如意佳婿-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兄妹俩在江景行那儿用了午饭,又逛了会儿,到下午才回去。
回家的路上,刘青同刘延宁道:“上回做的胰子,用了爷他们刻的模具,做出来很漂亮,如今天热,大概再放些时日就能用了,到时候也给江大哥他们送一块罢?”
刘延宁打趣道:“你不是说都是给女子用的吗,给他们送合适?”
“谁说只有女子才能用了。”刘青义正严词的道,“这胰子是净肤的,又不是胭脂水粉,并不分男女。”
刘延宁便笑道:“好好,你说了算。”
兄妹俩踩着夕阳到家,李氏已经在准备晚饭了,明日回家,得早点吃完了休息。
这一日是一早起来直接出发的,来的时候说好了,家里头忙着办酒席的事,虽然村长说这是整个村子的事,可作为当事人,刘家是躲不了懒的,自然是全家出动,便没工夫来接刘延宁他们了,蒋氏还多塞了李氏一吊钱,让她到时候直接包辆牛车回去,不必同陌生人挤一辆车,别把她宝贝孙子给挤着了。
李氏也觉得她儿子是秀才了,不能太掉身价,再说经过镇上还要歇一两刻钟,去林夫子家一趟,跟旁人拼车的确麻烦,便大手笔的包了一辆车,载着他们母子三人轻松的上路了。
第93章
酒宴这一日,刘家人都很重视,刘青一大早就被她娘从床上挖起来,夏日的早上天亮很快,晨光从窗外透进来,刘青坐在床上,看着她娘手里拎着两身衣裳在比划。
这两身衣裳都是新做的,刘青上了一回省府,逛街发现那儿的姑娘们穿的衣裳,款式与他们江州有些不一样,回来她娘给她做衣裳的时候,她就在旁边使劲比划,照着的自然是省府的款式,她胆子再大,也不敢把上辈子的款式搬过来。
李氏并不反对刘青的折腾,她手艺好,做出来的衣裳跟刘青比划的没差,完了还叫着刘青自己在衣裳上绣些小花小草,增添些花样,想要刘青穿起来更出彩些。
注意到她女儿已经坐起身来了,李氏索性拎着两件衣裳往床边的位置走了两步,看着刘青问:“今儿想穿哪一身?”
刘青随手指了那件鹅黄色的,她想着经过自己这一年来的辛苦努力,已经从小黑妞养得白白嫩嫩的了,穿黄色更显肤色。
李氏还有些迟疑,她更喜欢女儿穿银粉色的那件,今天毕竟是好日子,穿得喜庆些也更应景。但是女儿自己选了衣裳,李氏也不好叫她改,而是拿了两件衣裳到刘青跟前比划了一下,最后还是点头道:“那就穿这件黄的罢,你待会儿在外边注意些,别弄脏了新衣裳。这颜色浅,一点点污渍都很刺眼。”
“我知道了。”刘青点着头,她娘已经把衣裳塞到她手中了,催促道,“快起来把衣裳换上。”
这儿没有卫生间,更没有衣帽间,刘青只能坐在床上窸窸窣窣的换衣裳。
李氏把另外一件衣裳放回了柜子里,动作小心翼翼,生怕新衣裳给压出褶皱来了。等放了衣裳,李氏又在翻箱倒柜的找东西,好一会儿才起身。
见刘青已经穿了鞋下地,正要出去洗漱,李氏忙叫住她:“青青,等会儿再出去,娘先帮你梳头。”
刘青甩了甩自己绑的马尾,道:“娘,我已经梳好了。”
“不行,今儿家里要来好多客人,你这头发可不能乱。娘今儿给你梳个顶漂亮的头。”李氏拉着刘青去床沿坐下,刘青总算看到她翻箱倒柜找出来的东西,原来是年前她哥回家时给她买的珠花。
这珠花与镇上卖的不一样,不是大红大紫,而是淡淡的青绿色,造型还算别致,坠着漂亮的柳苏,走起路来都感觉头上珠花在颤动。
身为女生多少都有些玛丽苏的心,这么漂亮的首饰,刘青当然也喜欢,过年那阵子天天戴着,只是兴趣一过去,她后面就嫌这玩意儿戴着麻烦,取下来更麻烦,没兴趣玩,直接给收柜子里去了,大半年没想起过这朵珠花。
没想到她娘这个时候想起来了。
但刘青也知道,她娘这是打定主意要把她当小公举打扮了,索性乖乖坐下来,由着她娘在她头顶上折腾。
李氏一边给刘青梳头,一边细细叮嘱道:“今儿摆酒宴,前头有娘和你婶子他们忙活,就不用你去凑热闹了,也别乱跑,就在咱们院子待着,到时候好多客人过来,你要跟着你奶招呼客人,知道吗?”
刘青当然知道这一次用不着她去做饭什么的,上次村长过来就说了,会让他媳妇安排一些手艺好的妇人来帮厨。
所以这是大人们的活,还用不着她来操心。
刘青乖乖听着,过了半刻钟,李氏终于收了手,推着刘青笑道:“行了,去洗漱罢。”刘青于是乖乖出门去了。
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刘家所有人都激动且兴奋,像刘大爷和蒋氏他们,估计昨晚兴奋的一宿没睡,大夏天的天没亮就起来了。
连家里的熊孩子们都起了个大早,刘青被她娘这么一折腾,出门还算是晚的,刘家众人都在院子里,瞧见她出来,安氏率先笑道:“青青今儿打扮得真好看,这头怎么梳?”
“我娘给梳的,费了好一会儿功夫呢。”
蒋氏也看过来,端详了刘青好一会儿,点头笑道:“费再大的功夫也值,又不是日日有这好事。青青,等下可别乱跑,今儿要来好多客人,你可得帮着奶招待大伙儿。”
刘青点头笑道:“奶放心罢,我娘刚还抓着我叮嘱呢。”
王氏刚从屋子出来,见了一群人都在夸刘青,眼睛都没往自己女儿这里看一眼,脸上的笑容不由收了起来,眼底闪过一丝不悦,只是想到今儿的日子,又不敢上去触这个霉头。
想了想,王氏脸上又露出了笑容,牵着自己女儿上前,笑道:“青青今儿打扮得果然好看,到时候招待客人的时候,可以同你姐姐一块,姐妹俩还能说说话儿。”
王氏现在学聪明了,刘延宁成了秀才,刘青青这丫头又能想鬼主意赚钱,大房这对侄子侄女,早成了公婆心里头的宝贝,她家是拍马不及的。
既然比不上人家,也就没必要自找晦气,反正刘青青就是个丫头,迟早要嫁出去的,她想出来的点子赚的钱,还是他们这些人的,反不着跟个小丫头争锋。
倒是刘青青现在成了秀才的亲妹妹,连带着这小丫头被人高看一眼,今儿来上门吃酒的客人,想必也会估量着他们家的姑娘,让他们家雅琴跟在刘青青旁边,也好叫他们多看看她女儿。
在场的男人可能不懂女人的心思,但李氏她们却把王氏的打算看得分明。
以前有事没事踩自家一脚,现在眼瞧着踩不到了,又想要贴上来借光,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李氏不由皱起了眉,刚想说话,旁边的刘青笑眯眯的道:“好啊,大姐等下咱们一起呗,你可别再跑出去找别人玩了。”
刘雅琴反倒有些不情愿,她跟青青自来说不到一块去,刚开始的时候不懂事,还很不服气,明明青青什么都不如她,结果爷奶他们全都只喜欢青青,不喜欢她。
现在日子久了,家里家外听到的都是夸刘青的话,平时去小姐妹们那儿做刺绣,她们也一个劲的问青青的事,十分羡慕的样子,连带着刘雅琴对刘青的不满,也渐渐转变成了羡慕。更主要的是离得远了,耳边常听人说刘青优秀,刘雅琴听得多了,便也这样认为了。
就像爷奶说的,青青才是大哥的亲妹妹,大哥那么聪明的,青青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她哪能处处跟青青比。怪就怪她没有投个好胎,要是她投到大伯母肚子里,现在这么聪明激灵的人就是她了。
只是刘雅琴认命归认命,小姑娘有些骄傲,还是没办法低头,她比刘青大半岁,结果处处比不上人家,现在当然只想远远离着,免得到处有人拿她们作比较,衬得她更不好了。
王氏没有给刘雅琴拒绝的机会,刘青一说完,见她女儿没接话,王氏便当机立断的笑道:“这是当然了,你姐姐也懂事了,今儿咱们家这么多事,她哪里还会出去玩,是吧雅琴?”
说着,王氏还不着痕迹的拧了刘雅琴一把。
刘雅琴脸色微变,到底是点头应下了。
刘青不欲跟王氏多说,王氏现在表现得十分殷勤,但是这人小算计一道一道的,谁知道这会儿打什么算盘,她就算不怕被算计,整日打起精神应付这种人也很累的,当下抿唇笑道:“你们聊,我先去洗漱了。”
李氏皱着的眉还没有松开,看着女儿远去的背影一阵无语,这小丫头怎么就不记打,王氏哪是什么好人,她教出来的女儿也不是什么安分的,现在应得这么快,到时候可别惹麻烦。
蒋氏许是注意到了李氏的神色,笑眯眯的道:“青青到底像咱们延宁,大气着呢,雅琴,不是奶说你,往后跟你妹妹多学学,总是不会出错的。”
对蒋氏来说,两边都是孙女,青青还好些,她是延宁的亲妹妹,怎样都叫人高看一眼,更何况她自己也这般的出挑。可雅琴以前不懂事归不懂事,到底是他们刘家的长孙女,她比青青还大半岁,这个露脸的机会,对雅琴更加重要。
倘若刘青拒绝王氏的提议,蒋氏也不会作声,但是她自己同意了,蒋氏当然高兴,现在瞧见李氏有些意见,才说了这么一番话安抚李氏,当然也是在敲打王氏。
李氏也不想在儿子的酒宴上闹纠纷,听到蒋氏的话,也只能抿唇笑了笑。
正好林氏端了东西出来,对众人笑道:“爹娘,早饭做好了。”
“去吃饭罢。”刘大爷率先站起身,“等吃了饭,老大家的带你弟媳们去堂里。”
堂里是过年烤火的地方,也算是他们村里日常活动的场所,今天摆酒席自家院子是摆不下这么多的,倒是堂里空空旷旷,面积够大,能够摆下十几二十几桌,地址自然就定在了那里。
***************************************************
因为夏季天亮得早,不只是刘家,家家户户都起得早,大约巳时初,陆陆续续就有客人过来了。
第一波是这附近几个镇子的亲戚,因为离得近,所以来的这么早,像王氏林氏安氏她们的娘家,便都是这个时辰到的,这些亲家也不知道是不是商量过的,统一拖家带口的过来了,甚至是蒋氏年迈的哥哥,轻易不出来走亲戚的老人家,这回也早早到了刘家。
客人多,三姑六婆也多,刘青和刘雅琴乖巧的跟在蒋氏身后招呼,时不时被三姑六婆拉出去夸一顿。
刘青笑得脸都快僵的时候,第二波客人来了,是江家的马车,来的却不仅仅是江景行和曹声扬,还有江远辰等一干青山书院的先生。
这可是贵客,蒋氏立刻把原先在院子里的客人,引到堂里去说话,空了地方出来招待贵客。
刘青本来也是跟着蒋氏去的,出院子的时候,刚好被下车的江远辰叫住了,陈山长同江远辰一块下的车,见刘青停了脚步看过来,便笑道:“这小姑娘长得像延宁啊。”
“亲兄妹,自然长得像了。”江远辰也笑着,“小姑娘嘴巴会话说,挺讨喜,陈兄不是想看田园风光吗,到时候正好叫小姑娘带路。”
第94章
其实刘青并没有很想跟着他们去看田园风光,大夏天的,虽然跟着蒋氏他们那群三姑六婆,耳根很不得清静,但至少不用晒太阳,多舒服啊。
江景行一行人到的时候都巳时末了,正是太阳烈的时候,刘青跟着他们出去转一圈,养了这么久的白皮肤,估计直接黑一个色度了。
但是人家是贵客,发了话,刘青心里不是很乐意,也得屁颠颠跟在后边。
刘延宁正领着江远辰和陈山长走在前面,刘延宁作为陈山长的得意门生,陈山长有好些话同他说,刘青知道自己插不上嘴,便默默地走在最后面。
刘青这会儿头上戴着一顶大草帽,这是她娘干活时戴的,虽然灰扑扑的不好看,但是帽檐够大,不用担心大太阳晒到脸,刘青低着头,宽大的帽檐几乎把她整个人都罩在了下面。
就这样很安心的躲在后面,刘青还分心想了会儿手工皂的事,刘大爷他们什么时候会提起正事,又期待着刘雅琴在三姑六婆面前好好表现一把,到时候大家都注意她,忙着帮她张罗对象,自己就可以再清静一阵了。
嫁人的事刘青现在还太大想法,嫁人还是不嫁人,都不是她能说了算的,但是她现在满打满算也才十四岁,上辈子还在念初中呢,正是祖国的花朵,哪有这么早谈结婚的事。
因此刘青盘算着,这事可以先让刘雅琴顶上,反正王氏打的也是这个主意,生怕她女儿落后了,捡自己剩下的。
刘雅琴相看定亲,少说也要好几个月,等张罗好了她的事,二堂哥和三堂哥的婚事也该张罗起来。
刘青之前听她娘提起过,刘延林最晚明年也该成亲了,因为她哥是读书人,以科举为重,弱冠之前蒋氏他们都不会要他成亲,就算弱冠以后,要不要娶媳妇,多半也是听她哥的意思。
这样一来,刘延林就成了孙辈里头一个娶亲的孙子,到时候是要给刘家生长孙的,他的事蒋氏和刘大爷想必十分重视,忙完这些堂哥堂姐的婚事,至少要到明年了。
明年秋天,刘青她哥要参加乡试,这又是举家关注的事,刘青的婚事怎么也要放到秋闱后面再提。
而且刘青想着,如果她哥明年能顺利捧个举人回来,到时候她就是举人的妹妹,选择性更多一些,蒋氏他们也不至于火急火燎的把她定下来。
只要再往后拖个一年半载,到时候她给家里赚的钱多了,重要性凸显出来,她年纪也大了,在刘家勉强占一丝话语权,对于定婚这件事,也就不至于那么被动了,至少让刘家人听听她的意见。
她就算要嫁人,也得挑个自己看得顺眼的。
刘青想得正入神的时候,头顶冷不丁被人压了一下,当然是隔着帽子的,正是因为有帽子,刘青毫无防备,整张脸都陷进草帽里去了。
被打断了思绪,刘青怒气冲冲的掀开草帽,刚一抬头,就对上江景行漂亮的眸子,冲到嘴边的话顿时就说不出来了。
残留的一丝理智告诉她这个是金大腿,她还没抱上都没关系,千万不能把这条金大腿给得罪了。
江景行的眼底难得闪过一丝不自在,他只是看着小姑娘整个缩在帽子里,像是偷穿了大人衣裳的小孩,滑稽又有趣,才想着逗一逗她,哪知道手上没个轻重,把小姑娘都脸都按进帽子里去了。
不过江景行也是第一次发现,小姑娘原来这么弱小,好像他一只手就能拎起来一样。
偏偏小姑娘又气势汹汹的样子,一双眼睛朝他瞪得老大,眸子因为气鼓鼓越发显得圆溜溜,让他不由联想到某种小动物。
江景行有些走神了。
刘青能屈能伸,准备脱口而出的话,瞬间变成了不轻不重的埋怨,她一边整理着草帽,重新戴到头上,一边抿着嘴道:“江大哥干嘛这样,脸都被你埋进帽子里去了。”
江景行回神,小姑娘的眼睛已经恢复了平时的模样,笑弯弯的十分喜庆,他心底闪过某些失落,还是刚才更好看些。
但这种话江景行当然不可能说出口,只是轻笑着拍了拍刘青的头,“对不住了,刚才没控制住力道。”
后面的动静,走在前面的几人自然也注意到了,一时都把头转过来,刘延宁又想皱眉,景行刚才明明是在江先生旁边的,怎么走着走着,又到他妹妹那儿去了?
倒是江远辰笑睨了江景行一眼,温声道:“你怎么又欺负青青了?”
在江远辰跟前,江景行这几次对刘青的态度都有些反常,身为江景行的叔叔,江远辰又如何不知道他平时的模样?在江远辰看来,江景行对刘青的举动,毫无疑问是欺负小姑娘了。
但江远辰也没有怪罪侄子的意思,这个侄子从小在祖父跟前,受他老人家言传身教,打小就学会了伪装,平日行事滴水不漏的很,懂事是懂事,他私下却也难免唏嘘,生在他们这样的人家,孩子们都没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过分的早熟。
反倒是在这小姑娘跟前,好几次瞧见他侄子孩子气的一面,江远辰感到十分欣慰,觉得自己刚才叫这小姑娘过来的决定没有错。
不过江远辰心里愿意他侄子多一些孩子气,面上却不好表现出来,再加上即将成为他学生的刘延宁又皱起了眉,可见平日对他妹妹护得厉害,江远辰才先开口说了江景行一顿,又对刘青笑道:“青青,改明儿他再欺负你,不必犹豫,直接告诉我,我帮你教训他。”
*************************************************
毕竟是大夏天的,田园风光虽好,有微风习习,但快到午时的时候,日头更烈了,这些算是养尊处优的教书先生们也受不了,划着袖子往回走了。
刘大爷怕刘青一直跟在他们男人这儿,传出去怕被人说闲话,走到一半的时候便对刘青道:“青青,你去一趟堂里,看看你娘那儿要不要帮忙。”
刘青心里明白,一大早她娘,王氏她们还有村里的几十个妇人,就忙活起来准备酒宴,现在都过去一两个时辰了,该忙的差不多也忙完了,刘大爷不过是找个由头让她走罢了。
顺利脱了身,刘青还得回三姑六婆聚集的地方,平日空荡荡的堂里此刻已经摆上了桌凳,女人们坐在一块聊天,刘青远远的就听见这儿的说话声和笑闹声,但没想到,她刚走进来,手就被人抓住了,妇人一个劲的感谢她:“青青啊,上回在省城,多亏了你煮的东西,你方大哥身子才好过来,没落下病根,婶子真要好好感谢你呢!”
刘青抬头一看,抓着她说个不停的人原来是陈氏,方柳也站在陈氏身后朝她眨眼睛,刘青忙笑道:“方婶见外了,方大哥跟哥哥是好友,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青青说得是,方家侄媳妇不必如此。”蒋氏笑眯眯的附和着刘青的话。
从省府回来的时候,蒋氏就听老头子他们说了这事。她当时是有些心疼这银耳的,她可听四媳妇说过了,外边把银耳当药似的,称起来都是算一克多少钱,可金贵了,他们家碰上了有能耐的亲家,不花钱帮他们寻回这好东西,青青这丫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说送人就送人,老头子他们也没个分寸。
不过现在,蒋氏那一点心疼,彻底烟消云散了,因为她知道了方永顺也考中了秀才,刚刚方家人跟着她女婿一家过来,当着所有人的面就对他们家千恩万谢,态度十分的诚恳,蒋氏便也觉得没帮错人。
陈氏以前对刘青热情,只是基于她是刘延宁的妹妹,顺道关注罢了,她本人同刘青不熟,自然也没有喜爱或者不喜爱的情绪,不过经过这一回,她是打心眼里喜欢这姑娘,于是拉着刘青夸得天花乱坠:“青青真是心地善良啊,长得又水灵,又有一颗菩萨心肠……”
三姑六婆说话自来直白,陈氏也刚好跨入三姑六婆的行列,把刘青夸得跟什么似的,蒋氏她们笑得满脸皱褶都出来了,刘青还真有些不习惯,忙笑道:“方婶可别这么说,小柳比我厉害多了,干活还麻利呢。”
提到自己女儿,陈氏倒是被转移了些注意力,谦虚道:“她比你还大呢,也该懂事了。”
趁着陈氏没有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刘青忙又笑道:“不过方婶,我听哥哥说方大哥也考中秀才了,你们家今儿不摆酒席吗?”
说到这个,陈氏也笑道:“看我,都差点忘了正事。你方大哥要摆酒席的,不过我们想邀请你们家过去喝酒,便错开了日子,后日再办,大娘到时候可要来啊。”
人家为了请他们去喝酒,特意推迟了日子,简直太诚心诚意了,蒋氏笑容也更灿烂了些,连连点头:“肯定的,就算我们不去,延宁也一定要去,两孩子同窗多年,交情好,缘分也好,这一起去省府考试的,都考中了秀才,最好明年还一起去考举人。”
陈氏连连点头,对刘家人的感观更好了。
刘青趁她们聊得热切,拉了方柳到一旁去说话,也籍此躲开了三姑六婆的包围。
很快就到午饭时间了,酒宴正式开始,这儿分了两块区,一边是男人们坐的,一边是女人,泾渭分明,热闹非常。
李氏她们上完菜,也都上桌吃饭了,坐的当然是跟刘青她们一桌,陈氏因为她儿子是秀才,身份不一样,也被蒋氏安排在了主桌这里。
陈氏在这儿就跟李氏认识,毕竟是在李氏那儿吃过饭的,两个人又都是秀才的娘,跟旁的妇人不一样,也更有共同语言,陈氏一见李氏过来,便把她拉到自己旁边,之前同蒋氏和刘青说的话,又同李氏说了一遍。
李氏眼神闪了闪,心想方家的人比她相像的还好相处些,又知恩图报,陈氏现在满心眼里都是对她女儿的喜爱,这要是他们成了亲家,想必也不会苛责她女儿。
怀着这种不可说的心思,李氏对陈氏的态度也热情起来,从上桌到下桌,两人聊得都没停歇。
热热闹闹的酒席结束,李氏她们这回没急着回去收拾残局,作为主家人,送客也很讲究,一定要热情有礼,不能待满了任何一批客人。
来的时候客人陆陆续续,蒋氏勉强招待得过来,离席的时候都是一起走的,所以要增加人手。
李氏把陈氏母女送上牛车,陈氏还拉着她不停的叮嘱道:“后日我们家办酒席,你们可一定要来啊。”
“放心罢,肯定过去。”
刘青没跟着蒋氏她们行动,刘大爷觉得她这个孙女很招江先生这样的喜爱,在送这一行人的时候,便把刘青喊了过去,虽然刘青只站在他们身后当壁花。
刘延宁亲自把先生们都扶上了马车,江景行和曹声扬才上去。
上去之前江景行还拍了拍刘延宁的肩,笑道:“早些回去,我们在书院等你。”
刘延宁拱了拱手,道:“再会。”
只是车还没动,车帘忽然被人掀开,江远辰那张俊逸非凡的脸露出来,直勾勾看着刘延宁,道:“下月回书院,别迟到了。”
刘延宁愣了一下,恭敬的拱手,目送了马车离开,心里还一阵疑惑,江先生虽然才华横溢,很受学生们敬仰,但因为只是临时授课,他江先生自己都说不知道在书院待多久,也许随时会走,对他们除了课堂授课,其余时候都十分冷淡,并不大管学生的事。
这几回江先生到访,就已经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了,现在还叮嘱他回书院,江先生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
第95章
送走了客人,李氏她们正准备回去收拾碗筷,却发现已经被村里人收拾得差不多了,村长媳妇还在旁边笑道:“嫂子,你们也忙了大半日,回去歇着罢,这儿我们会整理好。”
李氏当然不肯,这碗筷虽然清理得差不多,但是桌椅碗筷都是从邻里乡亲们家中借来的,他们家可没这么多东西,李氏道:“真真是麻烦你们了,这些东西本来是我们来收拾的,不过现在洗干净了,也好再一家一家还回去。”
村长媳妇摆了摆手,十分热情的道:“这些东西不也是我陪着你们去借的吗,放心罢我记着呢,保准帮你们全还回去,不会搞错任何一家的。”
“那可不行,你们今儿忙了这么久,哪能再麻烦你们。”
李氏坚持要留下干活,村长媳妇倒也没有僵持,她本来就是客套,李氏现在非要干活,她当然没意见。
王氏林氏和安氏自然也是跟着李氏留下了,村长媳妇便对蒋氏笑道:“大娘年纪大了,可不能受累,早些回去歇着罢。”
李氏和几个妯娌闻言,也劝着蒋氏回去:“是啊,娘,这儿都收拾得差不多了,就剩下还东西,很快就弄好了,不用您在这儿守着。”
蒋氏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她便只客气了几句,就回家去了。蒋氏回去的步伐走得有点急,先前送江先生一群人的时候,她离得也不算远,好像听到了江夫子叫大孙子下个月就回书院,她这忙着送客,也没功夫问孙子到底怎么回事。
当然蒋氏着急的不是孙子离家,一个秀才还不至于就让他们彻底满足了,人都是往高处走,现在孙子成了秀才,蒋氏当然希望他再成为举人,甚至进士,甚至当个大官,因此明年的秋闱,蒋氏心里的重视,分毫不比童试少。
本来刘延宁早些回书院,也能早点安下心来读书,蒋氏没什么不同意的,只是她想到孙女儿做的胰子,她跟老头子和儿子们,都是囫囵说了几句,还没有下定论,就等着有见识的大孙子考完试,跟他问个章程。
事关他们家能不能赚大钱的问题,蒋氏也不敢掉以轻心,打定主意趁着孙子回书院之前,一定要把这事给定下来,再过一两个月,山上的野茶籽都熟了,要不要收购,再不决定就来不及了。
蒋氏匆匆忙忙回到家里,刘大爷和刘二叔几个也坐在堂屋,拉着刘延宁正在说这事:“延宁啊,江先生叫你下个月就回书院,算下来可就剩十天不到了啊,你妹妹上次做的胰子,你到底怎么看?能不能赚钱?”
“妹妹做的胰子,我也用过,比外边卖的那些胰子好用多了,看起来也漂亮,真要拿出去卖,定是比外边的好卖的。”
听到刘延宁这么说,刘大爷和刘二叔他们脸上一喜,还没来得及高兴,刘延宁下一句话,又让他们泄了气,“但现在问题是咱们家不是商户,开不了铺子,亲朋好友里头,也没有认识的商户,这东西再好用,咱们也不能卖出去。”
刘大爷脸上的笑意僵住,好半响叹了口气,沉声道:“说得是啊,商户这个确实是大问题,开不了铺子,再好的东西也白搭。”
蒋氏一进来就听到这里,心里一急,忙问:“难道就没有别的法子吗?”
刘延宁沉吟了片刻,有些迟疑的道:“我倒是有个想法,爷和叔父们改明儿可以进城,去问问开这种铺子的掌柜,收不收咱们家做的胰子。就像隔壁大金叔他们家的鱼,固定供货给酒楼一样。”
蒋氏下意识的反对道:“那不行啊,延宁,你不知道那些做生意的都黑心,本来一块胰子能卖一两银子的,咱们拿去铺子里,那些掌柜的恐怕一半的价钱都不会给咱们。”
倒是四叔眼睛一转,分析道:“如果像大金哥家那样供货,那咱们家给铺子里胰子,也是按着量来算的,一块胰子少赚一点钱,只要那铺子里胰子卖得多,咱们赚的倒也多。”
刘延宁也点头,道:“这样虽然麻烦些,但也有好处,城里卖胰子的铺子就有十几家,如果他们都要咱们家做的胰子,每个铺子一天卖一块,加起来一天也有十几二十块,咱们就算一块赚一二十文,这么算一天至少也能赚一两百文了。”
听刘延宁这么算,蒋氏眼睛才亮了起来,在心里估算了一下,咂舌道:“那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