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后今日依旧盛宠-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娘不急,陛下一会儿就能回,娘娘若是疲乏,可在贵妃榻上略睡会儿,养养精神也是极好的。”
  李令姝估摸着赫连荣臻有什么安排,边也没硬要走,还是在贵妃榻上眯了小半个时辰。
  待再醒来时,天际已是金乌西斜,灿灿晚霞烧红了天,也醉了人的眼。
  李令姝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才听到身边赫连荣臻熟悉的低沉嗓音。
  “姝儿可醒了,”赫连荣臻道,“醒醒盹,咱们得去宴会了。”
  李令姝歪头去看,就见赫连荣臻坐在她身边,两人之间隔着一个小方桌,他正在阳光中温柔地看着自己。
  微风沾染着窗外的丹桂飘香,丝丝扣人心弦。
  夕阳里,他的眉目都染上几分胭脂色,平添三分温柔缱绻。
  李令姝揉了揉眼睛,喃喃地说:“我睡了多久?”
  赫连荣臻笑,伸手拉她起身:“不久,刚刚好。”
  凭澜领着苏果她们进了寝殿,伺候李令姝净面更衣,重新给她梳圆髻。
  晚上虽是家宴,也得穿正式的礼服,不能丝毫怠慢。
  刚才那一会儿工夫,凭澜已经叫人取来了她的大礼服,几个人在她身上忙乎了大约两刻,就算大功告成。
  最后戴上凤冠,李令姝婷婷起身,就看到赫连荣臻也换好礼服,正在窗边等她。
  李令姝行至他身边,问:“陛下都安排妥当?”
  赫连荣臻会首看她,目光里是前所未有的坚定:“你放心,一切稳妥。”
  两个人打扮妥当,一路出了清心斋,直接往行宫中央的听音阁行去,刚一出清心斋,李令姝就发现今天路上的宫人少了许多。
  她用眼神问赫连荣臻,赫连荣臻就莫名看懂,并且冲她点点头。
  李令姝藏在袖子里的手,紧紧攥成拳。
  她其实也是没想到,这么穿越一场,不仅赢得了锦绣良缘,还能近距离围观宫斗大戏,她觉得自己已经赚回本。
  不过路上,帝后二人也没多言。
  待到了听音阁,两个人下了步辇,也不说去偏殿等,直接进入正殿中。
  此刻的听音阁,已经座无虚席。
  因帝后二人未到,一直是鸦雀无声的,安静得仿佛一个人都没有。
  若不是李令姝心里有了底,猛地看到这么多人,倒是一点都不惊慌。
  看到帝后二人联袂而来,众人一起起身,恭迎帝后驾临。
  在场唯有太后还安然而坐,没有起身的打算。
  行至主位前,赫连荣臻也不便起身,就只能对太后行点头礼:“母后安好。”
  太后今日可谓是盛装打扮,她穿了一身朱红团凤大衫,头戴九龙七凤金冠,霞帔则用了金银绣织云纹青缎,里里外外都透露着华丽和高贵。
  这是先帝殡天之后,太后首次穿着这样艳丽的服饰,丝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喜悦。
  她这一身,比李令姝这个新婚皇后都要娇嫩。
  李令姝心里叹气,若是太后能稳住最后这一场,说不定还不回万劫不复,现在看她一脸胜券在握,李令姝都不知要说什么好。
  早年间,她明明也是滴水不漏的谨慎人。
  岁月带走了她明媚的鼎盛容颜,也带走了她的谨慎和稳重,等到今天,等到皇帝醒来一个月之后,太后终归是忍不住。
  赫连荣臻有没有给她留后路?他是给过的,只是太后偏要着急来东安围场,赫连荣臻心里便已经动了杀机。
  便是背着弑母的名声,赫连荣臻都不能再容她立于卧榻之侧。
  太后不管旁人怎么想,自己倒是笑得一脸明媚:“陛下毋须多礼,快坐下说话。”
  待赫连荣臻和李令姝坐定,又叫众人起,笑道:“今日都是自家人,随意些便是。”
  确实,这次来的朝臣本就都是近臣,一大半都因醉酒无法前来,剩下只来了五六个的样子,也基本上也都是阁老将军等,除此之外,就是宗亲皇室了。
  听音阁今日也没摆几张案桌,便是座无虚席,实际上也不过三四十人数,殿中很是清静。
  赫连荣臻道:“开宴吧。”
  随着他话音落下,略有些吵闹的丝竹声响起,宫人沉默地上菜,厅中好似一派平安祥和。
  陛下喜静不喜闹,乐司一般也不会练这么闹的曲子,今日特地准备,其实是为了掩盖殿外的脚步声。
  若不是赫连荣臻事先讲解,李令姝也不知还有这么多规矩。
  她今天就等着这一场戏,晚膳也没什么心思用,只让凭澜上了一碟子八宝饭,慢条斯理吃着。
  倒是赫连荣臻有雅兴,品评他桌上那道竹笋烧鸭味道不错,叫给皇后再上一份。
  就这么“热闹”着,宴席很快进入尾声。
  李令姝饭用的三心二意,就看下首安亲王却是很淡定,甚至还跟身边毫不知情的安亲王妃温柔小意,做夫妻情深之状。
  再看对面的太后娘娘,也是边吃边喝,好不痛快。
  李令姝心道:怪不得你们能搞这么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心态是真的很稳,什么样的场面都能面不改色。
  这皇家一家子人,都挺令人佩服的。
  就看人家这心理素质,不服气都不行。
  就在李令姝心中吐槽时,安亲王突然放下筷子。
  李令姝就看他慢条斯理擦干净手,抬头往赫连荣臻看来。
  “陛下,您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安亲王朗声问。
  一瞬间,丝竹声骤停。
  殿中只呼啸的风,提醒着众人宴会还未结束。
  赫连荣臻也放下手帕,淡淡看向安亲王。
  “安王叔这话,朕怎么听不懂呢?”赫连荣臻道。
  安亲王便是坐在堂下,气度也十分斐然,似乎根本不怕赫连荣臻的君威。
  “哦?陛下是太子太傅亲口所说的神童,三岁能文,五岁能武,聪慧无人能及,又怎么听不懂臣所言?”
  赫连荣臻淡淡一笑:“安王叔记错了,你所说的神童,怕是太后所出的二哥吧?”
  太后手里的被占,“嘭”地落回桌上。
  “陛下,慎言!”
  她话一出口,外面突兀传来脚步声。
  赫连荣臻眉头一松,却是问:“母后,您这是要逼宫吗?”
  作者有话要说:皇帝陛下:来了来了,终于来了,谢天谢地。
  皇后娘娘:……???


第103章 
  赫连荣臻此话一出,就听在场所有远支宗亲和朝臣发出惊呼声。
  而在宝座附近的亲近宗亲,却都仿佛没有听懂陛下的话,一个比一个沉稳。
  先不说陛下的亲兄弟康亲王,便是宗令诚亲王也是老神在在,一点都不惊慌。
  太后想不想逼宫,有没有易储另立的打算,所有人都心照不宣。这么多年,小皇帝一直都很忍让,没想到此时竟是直白说出口。
  难道,太后真的在之前皇帝的“重病”事件中做了手脚?
  这么一想,不太知道内情的不由越发心慌,看着朝堂上下每个人都那么严肃端方,手心不停地冒汗。
  今天这是有人要造反不成?
  太后微微抬起头,目光灼灼,看向了年轻英俊的少年皇帝。
  他刚过十七岁生辰,还未行弱冠之礼,到底不算大人。可他的气度,却完全不输执掌政务多年的安亲王。
  “皇儿说笑,”太后冷冷道,“如此惊言,还是少说为妙。”
  赫连荣臻却是笑了:“母后也说笑,若您不是逼宫,外面这些御林卫又从何而来?儿子可不记得安排调兵。”
  御林卫也司皇家守卫之责,盛京大营总有两万数,只不过此番跟来东安围场的一共也只有五千人,就拿这五千人起事,太后也太看不起赫连荣臻了。
  这附近肯定还有太后早先私藏的兵力,等到今日才一举出动。
  可能是赫连荣臻这话说得太幼稚,萧太后眉目舒展,脸上是一派得意之色:“你以为哀家这么傻?仪鸾卫虽人少,只得三千,却都是精英,皇儿出宫,仪鸾卫怕不是倾巢出动。是不是,礼儿?”
  仪鸾卫明面上的三千人,确实在康亲王手里。
  康亲王看了看太后,突然笑了一下:“是,母后所言甚是。”
  太后没发现他的眼神跟以前完全不同,却只舒心地看着赫连荣臻:“皇儿,怎么说咱们饿也是母子一场,你若是肯退位让贤,哀家保你跟皇后姓名无忧。”
  赫连荣臻沉默了。
  李令姝佯装惊慌,凑到赫连荣臻身边,坐在瑟瑟发抖。
  赫连荣臻看她这努力表扬的样子,就忍不住想笑,不过现在正是紧迫的时候,大事未成,他还不至于这么心大。
  “母后,”赫连荣臻握住李令姝的手,轻声开口:“那母后认为朕可以退位给谁呢?现在宗亲都在,也有些许近臣,不如让大家一起参详参详?”
  中午那顿酒席是赫连荣臻故意所为,现在在听音阁的可以算是朝中权贵重臣,没有一个不是一二品大元,赫连荣臻让他们参详,也是逼迫他们表态。
  听音阁外,脚步声更繁杂。
  间或有兵刃声和痛呼声响起,给阁中看似平静的宴会添了几分压迫感。
  太后看他松了口,就知道他手里的人定不是很多,便展眉一笑。
  “皇儿就是明事理,若今日事成,哀家定不会亏待你,”太后道,“安亲王家的世……”
  太后话还没说完,就被安亲王厉声打断:“太后娘娘,慎言!臣一向忠君爱民,时刻不忘高祖皇帝的遗训,从未生过半分霍乱朝纲之心。”
  大概没想到安亲王会出言打断她,太后当即就愣在那,好半天没说出话来。
  安亲王觉得自己说得还不够,语气一转,颇为诚恳地劝诫道:“陛下是先帝临终立储,立身得正,天命为皇,如今陛下转危为安康复在即,臣等也应定力扶持,为陛下分忧。”
  这话说得,赫连荣臻几乎都要信了。
  李令姝感受到他想笑又不能笑的痛苦,也捏了捏他的手心。
  余光之中,李令姝突然看到了安亲王妃。
  她坐在安亲王身边,低着头,整个人都在发抖。
  作为枕边人,她自认比谁都了解安亲王,现在看到这样的情形,立即就明白过来。
  安亲王跟太后联手逼宫。
  难怪璇儿略有些风寒,他也硬要女儿来东安围场,也难怪世子什么错都没有,就被罚着留在行宫哪里都不能玩。
  他所图之大,令人胆战心惊。
  李令姝看她想明白这一切,不由在心里叹气,安亲王妃和三个小殿下简直是无妄之灾,谁能想到人心不足蛇吞象,安亲王当了摄政王,就自觉权势滔天,连小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就在李令姝深思片刻,太后终于回过神来。
  她沉沉看着安亲王,厉声道:“安亲王,你也慎言!皇儿如今身体尚未康复,且不能站立,哀家心疼皇儿,不想让皇儿如此殚精竭虑才出此下策,安亲王怎么就颠倒是非了?”
  便是再为情爱所困,太后也到底还是太后。
  她能一步步走到今天,本就不光靠男人,安亲王这一手临阵反咬,立即就让她清醒过来。
  不光是她,就连李令姝也看明白了。
  这么多年,安亲王好厉害的演技,把太后耍的团团转。
  太后所想不过是让陛下退位给安亲王世子,最后这个皇位,必须要落在自己亲生儿子身上。而安亲王却恰恰相反,他想要的是自己当皇帝,因此此刻太后“谋逆”,他站出来守护皇帝,一力匡扶宗室,若是小皇帝不小心在今天死了,那他就可以顺理成章作为最近的宗亲继承大统。
  名正而言顺,太后不过是被他利用的垫脚石,用过就扔。
  李令姝都能看明白,太后自然早就明白。
  安亲王定定看着就太后:“太后娘娘,世子是臣的亲骨肉,臣无论如何也不能薄待他,只是他还小,许多事都得他长大再说。”
  这一句话,立即把太后心中的不满打散。
  太后身上那股子戾气,顿时就不见了。
  安亲王的意思是,哪怕今日他当了皇帝,膝下也只一个麟儿,难道皇位还能旁落?最后得利的,终究是他的儿子,是太后的亲生骨肉。
  太后还能怎么办?
  她已经走到今天这一步,最后的底牌都被掀翻,她再无还手之力。
  深宫妇人,还是少了些狠辣和冷硬。
  太后叹了口气:“罢了,是哀家想多了。”
  她松口了。
  李令姝看了一眼赫连荣臻,就看他正看着自己,冲自己眨眨眼,刚浮起的心又落回腹中。
  太后服软,是对着安亲王,可赫连荣臻却一直一言不发。
  等到太后说了这句,赫连荣臻突然笑笑:“太后娘娘想多没想多,朕是不知的,只为防万一,还是不能永留祸患。”
  赫连荣臻朗声道:“动手。”
  霎时间,听音阁外传来一片肃杀声,少顷片刻,浓重的血腥味飘散近来,熏的人头晕眼花。
  有那胆子小一些的朝臣早就坐不住,瘫软在椅子上,脸色刷白。
  赫连荣臻听到外面的动静,那些哀嚎声不绝于耳,却仿佛什么都没听见。
  太后的脸色,一瞬间难看至极。
  “皇儿,你到底长大了。”
  赫连荣臻彬彬有礼:“多亏母后教导得好,儿子不负母后所望。”
  不过片刻功夫,外面就渐渐安静下来。
  赫连荣臻道:“今日宴会的菜都凉了,想来各位爱卿也没什么心情再用,不如就散了吧。”
  他说着,似乎就要离席,一边还对楚逢年道:“楚逢年,好好伺候母后,不能叫人欺辱母后。”
  这么一番做派,似乎已经胜券在握,胸有成竹。
  就在这时,安亲王的声音再度响起。
  “陛下,臣还有一言。”安亲王甩开安亲王妃的手,缓缓起身。
  赫连荣臻似乎有些诧异,看了过去:“王叔有何要讲?今日事多,不如改日再叙?”
  安王堂堂立在殿中,身姿挺拔,面容冷峻,通身都是久居上位者的威仪和气派。
  他在前朝虽不是说一不二,独断专行,却还是有些固执强势的,大凡他已决定好的政事,几乎不容人置疑。外人几乎都以为安亲王是个贤王,好说话得很,只有近臣知道,他若是冷了脸,许多事都无法转圜。
  刚看皇帝陛下平平淡淡就解决了太后的“谋逆”,朝臣们略松了口气,转眼却看到安亲王来了这么一出。
  众人的心顿时又踢回嗓子眼。
  有那迟钝不开窍的,现在才发现,今日的重头戏就不在太后身上。
  安亲王站在堂下,虽不如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陛下高,可气势却一点都不输给他。
  “陛下,太后娘娘怎么也是抚养您长大的养母,便是今日行为不妥,您也不好如此轻慢,”安亲王道,“您此番举动,是想直接送太后进慎刑司?”
  刚赫连荣臻虽没说怎么处理太后,可言语之间已经有这意思。
  若是换了旁的谋逆人,直接拖下去发刑部大牢,一月定罪直接问斩,让太后进慎刑司已经是赫连荣臻宽厚,不忍养母在大牢受罪。
  赫连荣臻险些被他拖时间的这个借口气笑,他挑眉问:“那依王叔所见,母后……太后娘i娘此番大逆不道,应当如何处理才是?”
  太后的脸色,越发沉下来。
  若安亲王真关心她,又怎么会此时拿她说事?待进了慎刑司,他在外面规劝宗亲,好歹能保住她的命。
  现在这般,安亲王可见是不想让她活了。
  思及此,太后突然心如死灰。
  二十年了,二十年过去,当年的山盟海誓早就化作烟尘,转眼便消失在时间的尘埃里。
  他一字一句,太后至今都还记得。
  而他,却是全都忘了干净。
  大多数时候,男人就是比女人狠心。
  太后惨淡一笑,突然看到了他身后的安亲王妃。
  她们相互看不顺眼许多年,如今到现在,未曾想两个都是可怜人罢了。
  原来她还不是最惨的那一个,这么多年,安亲王妃竟是毫不知情,也不知是福是祸。
  安亲王根本就没看太后,他目光灼灼,只正视天颜。
  “陛下,太后娘娘今日不过行差踏错,念在太后在圣慈太后薨逝之后一直对陛下关照有加,陛下不如便让太后娘娘圈禁皇觉寺,终生不得出。”
  他在这时候特地提圣慈太后,这是嫌太后死得不够快?
  赫连荣臻挑眉:“王叔所言,倒是甚为有理,只不过此事均可稍后再议,王叔非要现在提,怕不是在等什么?”
  安亲王认真听着外面的动静,少顷片刻,他露出一个舒心的笑:“陛下聪慧,臣所等的人,这不就来了?”
  赫连荣臻却冷笑道:“哦?王叔早就有所安排?”
  “陛下英明神武,”安庆王顿了顿,慢条斯里说,“王叔自然要早作打算。”
  赫连荣臻淡淡道:“打算什么?”
  安庆王面容疏朗,很是有些大功告成的意气风发。
  “打算什么,陛下且自己瞧。”
  作者有话要说:皇帝陛下:当中battle,开心~


第104章 正文完
  安亲王话音落下,四队精兵便从听涛阁的四处门中鱼贯而入,他们脚步很轻,便是一下子进来百多十人,也似没什么声响。
  同刚才太后麾下的御林卫截然不同,这一次来的这一批士兵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精英,身上皆带着肃杀之气,刀锋上也有些血迹,应当已经同仪鸾卫厮杀一回。
  此番进入听音阁的士兵们,皆穿藏青色军服,同大越哪一系的军服都不同。且都面有黑布,只露出眼睛,看起来一个比一个凌厉。
  他们这一来,听音阁中的气势陡然一变。
  刚才还能淡定的大臣们这会儿才明白,刚才不过是小打小闹,这才是真正的逼宫,不见血不罢休。
  就连赫连荣臻,脸色也突兀一变:“王叔,你这又是何意?”
  安亲王再度笑了一声,朗声道:“陛下,您还年轻,这个皇位对您来说太过沉重。王叔心疼侄子,还是替你分忧为妙。”
  赫连荣臻冷笑道:“王叔好计谋,先引太后在前,又出兵在后,敢问王叔,这么多私兵,你是什么时候养的?”
  同刚才相比,安亲王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他信步闲庭一般在听音阁中来回走动,或许是因为太过兴奋,多年的心愿得成,他整个人都容光焕发,话也就更多了点。
  安亲王开口道:“侄儿求知若渴,本王便也就跟你讲解清楚,省得你走得糊里糊涂,到了底下也不知如何去哭。”
  这么多年,怕就连安亲王妃都没听他说过如此张狂的话,现在正怔怔看着他,似乎早就吓傻了。
  除了他,旁的朝臣宗亲也都缄默不言。
  “皇兄殡天太早,当年侄儿你又太过年幼,大越威及四海,震摄宇内,内有成片的中原福地,外有山川高原沙漠海港,这么大一片疆域,数万万子民,又则能让你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娃儿糟蹋?”
  安亲王说罢,叹了口气:“王叔内心焦虑不安,总觉要愧对赫连氏的列祖列宗,左思右想,还是决定为了黎民百姓,为了大越的百年基业而舍弃名声。”
  他说得颇有些豪爽:“为了大越,本王什么都可以放弃。”
  感人,真是太感人了。
  若不是现场太过严肃,李令姝几乎都要为他鼓掌。
  把谋朝篡位说得这么冠冕堂皇的,他还真是头一个。
  赫连荣臻颇有耐心地听他说这么半天,等他表演完了,他才略叹了口气:“王叔今日是想要朕的命吗?”
  安亲王看向他,道:“陛下放心,若您能写禅位诏书,王叔也不会亏待侄儿。”
  他还是没承诺,不会杀了赫连荣臻永绝后患。
  赫连荣臻沉默着,突然问他:“那太后娘娘呢?”
  安亲王顿了顿,他没有去看太后的眼睛,只说:“若陛下写诏书,一切都好说。”
  也就是说,若是赫连荣臻肯禅位于他,他想让太后怎么死就让太后怎么死,这一点他还是可以满足赫连荣臻的。
  话说到这里,赫连荣臻也不想跟他再纠结下去。
  他疲惫地闭上眼睛:“动手吧。”
  在他身边,李令姝跟着低下头,不敢去看。
  安亲王站在殿中,整个人喜悦到了极点,他仰着头,朗声大笑:“哈哈哈!”
  然而他也不过就笑了三声,最后那个笑声卡在了喉咙里,变成了哀嚎:“啊!”
  只看一支羽箭直直插在他的胸膛上,鲜红的血奔涌而出,啪嗒啪嗒滴落在地上。
  安亲王腿上一软,直接跪倒在地上,难以置信地看着赫连荣臻:“你!”
  此时,赫连荣臻却是已经睁开眼睛,他撑着楚逢年的手,就这么站了起来。
  这一下,别说安亲王,就是朝臣们都十分震惊。
  醒来不过一个月,赫连荣臻便已经能够起身,到底是身骨强壮,恢复如神速。
  赫连荣臻只能这么站立,一步都不能挪动,可他就是站出了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气势。
  “安亲王,朕得教教你,”赫连荣臻垂眸看着他,“便是要起事造反,也得认清楚自己手下的兵是什么样子,如此精兵能是你那个小皇庄养出来的?”
  赫连荣臻声音拔高:“你且睁大眼睛看看,这是漠北大营的前锋营!”
  安亲王粗粗喘着气,奔涌上来的鲜血从他口中喷涌而出,染红了他冷峻的脸。
  在场这么多人,只安亲王妃真心实意为他哭一声。
  他死死挣着眼睛,临死之时,依旧不甘心。
  赫连荣臻依旧高高在上看着他,目光里有些怜悯,也分外不屑。
  “你做惯了蝇营狗苟的事,最后居然还要利用女人,结果哪怕是这样,也不过机关算尽,”赫连荣臻冷声道,“你有愧与赫连氏列祖列宗,不配做赫连家的男儿,便是高祖在世,也不愿见你安葬祖陵。”
  安亲王眼睛瞪得老大,一口血喷出,整个人如同失去根基的屋脊,顷刻间倒塌一片。
  到死,他眼睛都没闭上。
  他咽气之后,赫连荣臻疲惫地坐回宝座上,目光仿佛带着雷电,一寸一寸拂过每一位近臣的脸。
  “若再有人大逆不道谋逆篡位,他就是你们的前车之鉴。”
  朝臣们慌张起身,一个个跪得比哪一日都快:“陛下英明。”
  赫连荣臻看了一眼太后:“母后,请吧。”
  太后的目光还在安亲王身上,此时听了赫连荣臻的话,她才抬起头:“陛下,稚子何辜。”
  她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命运,知道自己不可能再继续活下去,如今所求,唯有孩子的性命。
  赫连荣臻看着她,声音很低:“当年太后留兄长一命,朕都记得。”
  太后蓦然松了口气,她闭上眼:“我全凭陛下处置。”
  如此一场风波,看似声势浩大,实则不过如同听音阁外面满地鲜红一般,随着水流一瞬便冲刷干净。
  天启四年十月初八,安亲王赫连荣安犯上叛乱被诛杀于东安围场,次日,天启帝赫连荣臻下旨,道赫连荣安犯大不敬之罪,褫夺封号,贬为庶人,其子永世不可归宗。
  天启四年十月初十,赫连荣臻下旨,道安亲王妃不知根由,又抚育皇嗣有功,降为贞静夫人,携子女前往皇陵终生为先祖守灵。
  天启四年十月十二,太后萧氏因沾染恶疾,一病不起,在东安围场骤然薨逝,年四十。陛下感念太后养育之恩,特加封谥号为谨,停灵于新丰城中,待年后下葬。
  天启四年十月十五,因以下犯上不敬宗室,牵连安王造反一案,忠勇伯李赞、萧太后娘家安国公均被削爵降为庶人,后代永不得起复并用不可入堂。
  短短数日,煊赫一时的权戚萧氏一夕崩塌,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而被他们欺辱过的皇后娘娘,却成了香饽饽。
  李令姝坐在牡丹园中,看着外面宫人一个个毕恭毕敬的,不由叹了口气:“何必呢?”
  她叹的是太后也是安王,皇权富贵如同云端之光,引人不断向往。
  可到头来,不过镜花水月一场空罢了。
  不过,如今宫中一应事物都得她操心,李令姝倒也没功感叹这些,不过说了一句就继续看折子。
  晚上,照例去赫连荣臻的清心阁用膳。
  赫连荣臻最近心情是极好的,经此一事,原本乖觉的权臣们全都老老实实,没有一个再出来作妖,他如何颁布政令朝臣们都是拍手称好,一个个听话得不得了。
  趁着这热乎劲儿,赫连荣臻接连下圣旨,中书省忙得不行,加了好几个安华殿的侍读誊写圣旨。
  李令姝到的时候,赫连荣臻正在写要给她母亲的封号。
  赫连荣臻看她来了,笑着说:“你觉得给令慈起什么封号好?是孝仁夫人还是孝诚夫人?”
  李家落败之前,李令姝及其母就已经被挪出李家宗族,李令姝本就是赫连氏人,并不用再令安排,她母亲便直接归回余氏宗族。
  从此清清静静,再无牵扯。
  李令姝看他很是认真,想了想说:“就叫纯夫人吧,母亲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走,不沾染丝毫尘埃。”
  赫连荣臻点点头:“好,就听姝儿的。”
  两个人商量了一些宫里事,又一起用完晚膳,晚膳之后,李令姝陪着赫连荣臻在院子里复健。
  大概是身上的压力骤然消失,赫连荣臻复健的速度越来越快,现在已经能撑着双杠走上一刻,脚下也越来越稳。
  李令姝就在旁边,轻轻给他擦头上的汗。
  赫连荣臻休息间歇,突然问:“明日就是姝儿生辰,你有没有什么想要的礼物?”
  李令姝微微一愣,看向他的眼睛,心中一瞬间思绪万千。
  她记得自己跟小腮红说过,她的生辰跟李令姝一样,都是十月十六日。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日天际银盘灿灿,照亮了两个人的脸。
  李令姝抿了抿嘴唇,突然问:“赫连荣臻,我想要什么都行吗?”
  赫连荣臻冷不丁被她叫大名,却没有生气,反而勾起唇角:“姝儿但说无妨。”
  李令姝认真盯着他的眼睛,努力压下心中的悸动。
  她只轻声问:“我只想让我的小腮红回来。”
  赫连荣臻微微一愣,随即笑着说:“他一直都在你身边,从未离开过。”
  李令姝看着他,也跟着笑了:“真好。”
  “那姝儿,之前我的问话,你可有答复?”赫连荣臻紧追不舍。
  李令姝脸上微红,可说出来的话却无比坚定。
  “我愿意。”
  一场穿越,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她重获新生,再活一世,得一生美佳话。
  他死而复生,重立朝堂,得一心人携手。
  人世惶惶,宫阙深深,然有情人携手,定不负此生。
  作者有话要说:正文到这里结束啦~~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阅读、评论、营养液和霸王票,祝愿大家圣诞快乐哦!这章发红包,欢迎多多留言,么么哒~
  明天开始更新番外,大概就是婚后日常和养娃日常,还有个十来章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