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浪淘沙-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人不识好歹,咱们将来再来教训他们吧!”
“那就……回去吧。”说完这一句,耶律德光就闭上了眼。
公元948年12月11日,在离新年不足二十天的时候,耶律德光带着从中原劫掠而来的大量珠宝财物踏上了归途,同他一起离开的还有后晋的上千名宫女、宦官以及投降的官员。他们离开还没两天,中原各地就飘起了雪花,于是原本就难行的路更加难走,耶律德光的情绪也大受印象,他觉得这是天不让他离开,否则为什么不早不晚偏偏在这个时候下雪?明明已经快要过年了,这个时节又有哪个州府会动刀枪?就算是普通百姓也只想安稳——他明明可以留在开封过个年的!可是他已经在路上了,并为了面子,声势浩大的举行了离开仪式,现在自然也是不能再回去了。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好脾气的,如此一来更加暴躁。终于,在路过相州的时候,他进行了屠城。
男子杀死,妇人掳掠,婴儿被仍到空中然后用刀枪挑死,据事后统计,这一天相州,死亡人数上十万!不过这也是他最后的疯狂了,离开相州州府不到两天,他就在入厕的时候突然病发,一头跌进了茅厕中,等手下发现的时候已经全身都是屎尿,连口鼻耳也被堵塞住了,事后人们谈起此事都说是报应,而刘灿知道此事后,却只是冷笑了一声。耶律德光是死的不体面,但在她看来却是幸运了,要知道在她所知道的历史上,耶律德光是被做成了腊肉的!
“天太冷了啊。”她有些遗憾的叹了口气,耶律德光会被做成腊肉是因为他当时死在夏天,而那些契丹人又想把他的尸体带回去,这时候一个厨师就出了个主意,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腊肉皇帝。而现在这天寒地冻的,显然是没有这个天时了。
跟在她身边的霍磊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还以为她是觉得冷,就要把拿着的衣服给她披上,她摆摆手:“小磊,你跟在我身边,也有三年了吧。”
“……是。”
“可有什么想法?”
霍磊心中一突,下意识的就要跪下,却被刘灿拉住了:“你知道我的规矩,在我身边呆个几年是都要出去的。早先的石守信是这样,你以后的人也是这样。其实你们出去,更有用处,特别是在现下的环境里。所以你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说,也许官职一时提不上去,想去哪里,还是没有问题的。”
霍磊有些茫然的看着他,这个问题他其实是想过的,他知道早晚要有这么一天,可真到了这个时候他还是没能想好。
“你也不用急,不会这么快的,总要过了年再说,在这之前你好好想想吧。”
霍磊应了,然后就低下了头。刘灿本想再安慰他两句,就有手下来说赵方毅、赵弘殷、赵匡胤石守信等人都来了,她听了这话立刻转身,至于霍磊的小情绪自然抛到了一边,而后者看着她的背影,抿了下嘴,快步的追了上去——他必须快,否则,很有可能就追不上了。
公元949年3月刘知远入驻开封,而刘家则把触角伸到了菏泽。
第199章 凉粉 (二)
当刘家只是窝在密州的时候,他们是被遗忘的。虽然他们频频出动,不说一般的山贼匪兵,就是州府、契丹人他们也没少动,可就算他们在半个山东都威名赫赫了,外面人对他们却还不了解,或者说并不关注。后世人说到此事,是这么评价的:刘家找到了一个最适合的时间,在最适合的地点发展出了自己的势力。
对于这个评价有很多人并不是很赞同,很多人举出例子,说某某地点更适合发展,某某地点更是有山有水有地利,若是刘家在那边必然更怎么怎么样。不过不管怎么挑地点,对于时间,却都没有人挑剔的。这的确是最适合的时间了,这五年,后晋忙着和契丹掐,各路诸侯,要不是被朝廷调的疲于奔命,要不就是埋头发展自己,所以密州竟是在众人的眼皮底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当他最初露出自己爪牙的时候,也就是非常郁闷的耶律德光纠结了一番,其他人仍然不是太在意——这个时代,占山为王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真要在意,江南那么一大片地才是更需要在意的呢。什么,刘家占了三个州了?哦哦,那是不少了,可都是什么地方啊,荒无人烟,疏于管理,哪怕在前朝也是犯人才会流放的地方,在现在……满打满算能凑齐一万人吗?
固有的观念,资讯的欠缺,令有些人就算注意到了刘家也没有太在意。但是,当刘家席卷了整个山东,把兵力推进到了菏泽的时候,就再没有人能忽视了。
此时的菏泽被叫做曹州,归属于河南道,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菏泽和开封是一路的!虽然它离开封还有些远,虽然现在的路不是太好走,可只从感官上来说已经是非常近了,这一点,其他人也就罢了,刘知远却是最有感触的。他手握重兵,历经三朝,自己又开创了一个朝代,而且他这个天下虽然得的容易些,却不像石敬瑭那样又是拜干爹又是割让土地的,所以无论是底气还是掌控力他都要比石敬瑭更强些,所以对刘家他是远远谈不上害怕的,只是也不免要有几分疑惑:“这密州刘家,诸位怎么看?”
这一天他就召集了几个心腹商议事情,说了一段后就把刘家提了起来。下面人面面相觑,刘家令众人震惊的还有一点,那就是他们仿佛是突然冒出来的。其他节度势力,不管势大势弱,总会有几个盟友,弄不好还会有几个仇敌。而这密州早先,却仿佛没与任何人交往过似的。
“怎么,就没人说说吗?”刘知远有些不满,突然窜出来这么一个势力,早先不知道也就罢了,现在出来了还没有消息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吧,“这密州刘家就这么神秘?”
“陛下……”一人小心的开口,“其实这密州早先咱们也不是丝毫不知道,这几年境内出现的雪盐,好像就是他们家的出产。”
“雪盐是这密州刘家的?”刘知远皱了下眉,对于这雪盐他也是知道的。一般百姓用的盐都发黄发粘,弄不好还要掺杂着沙土,即使这样,一两盐也炒到了三百文!当然,私盐要更低些,可最便宜的也要一百五十文了。至于大户人家用的上等白盐,往往就卖到了五百文!他也曾为此事发过愁,可一来其他事情更重要,二来此时能吃饱饭就不容易了,甜咸真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雪盐就出现了!这种盐白的像雪,颗粒晶莹剔透,味道更是纯正无比,最重要的是,一两竟只要五十文!
五十文啊!这价格简直堪比贞观年间了。
官盐是贵,可就算抛除掉税收和路途折损等部分,也要超出五十文了。再做个比喻,哪怕是在产盐的当地,一两盐的成本也要在五十文左右,而且那盐的质量还无法和雪盐相比,若是真要熬制成那种程度,成本就还要增生。本来对于这种盐官府是一定要打击的,但这雪盐的主使者也会做事,竟以三十文的低价卖给了朝廷,如此一来,朝廷不仅没有损失,反而白赚了一笔。当然早先的制盐工都深受其害,可又有几个人会理会这些?
自然,这雪盐也不是没引起过窥觑,可这盐的来路竟是那茫茫大海,一路追着,最多也就是到港口了,再远,却是没这个条件了。
“怎么说这雪盐来自刘家了,不是说来自外邦吗?”也有人想着从船工、活计等身上打听消息,虽然那雪盐的主使者看管严格,可也还真有成功的,不过得到的答案就是来自于海外。这海外在哪儿啊,那些人也说不出个什么,就知道那地方四季如春,盛产瓜果,就是蚊虫太过厉害,内地人去了往往要大病一场,弄不好就丢了性命。
当然也有人想过把那盐船劫掠下来,只是若劫了那就是一锤子买卖了……当然最关键的是,没人打的过那些自称是外邦人的盐商!是的,打不过,不管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海上,那些盐商竟是无比厉害。海上是不说了,内地本来水战就不怎么好,全国都找不出几条船。可内地,那些人竟也非常厉害,小范围的动兵根本就讨不到什么好处,至于说调集大部队——那是想要造反吗?要知道那些盐商一路走的都是水路,从黄河入海,他们要在陆地上动兵,只有从黄河滩到开封城的这一段路!晋朝再怎么惹人骂,也不会认人这么欺凌的,何况石重贵登基后,因为对抗契丹,还是很得了一些民心的。
官府得利,百姓实惠,所以虽然这外邦盐商神神秘秘的,但这雪盐却流传了下来,其实就算官府想打压也是不成的,在那些外邦人与官府商讨之前,雪盐已在各地流通了。而等到这外邦盐商和各方面处好关系,其来历也被很多人忽略了。不过当此事和刘家牵扯到一起就不一样了,见手下人没有马上回答,刘知远又追问了一句。
他那手下稍稍扭捏了一下,随即道:“其实此事臣也没什么证据,只是那些人在与臣的接触中露出过一些口风,当时臣还不是太明白,刚才陛下问起,这就联系到了一起。”
“那些人露了什么口风?”
“陛下明鉴,那些外邦人虽然有一些的长相与中原人士不太一样,可大多却没有太大的差别。他们自称是海外遗孤,早年避祸出去的。”
刘知远点点头,这说法他也听过,虽没有全信却也没有不信,内地多混乱,有那么一两支避到外面去也不稀罕。
“臣曾和他们的首领见过面,问过此事,臣问他们是什么时候避出去,那人先是不说,后来叹了口气,说,以乱世而言,当今丝毫不比过往差了,又说他们本来也是在这中原腹地生活的,虽不能说多么安乐,却也自得其在,谁知最后却为朝廷不容,最后不得不举家搬迁,幸的周围百姓拥护,愿意跟随,这才能在外面立住跟脚。”
说到这里,那人停了一下,偷偷的觑了刘知远一眼,见他没有什么反应,继续道:“臣查了刘家的经历,发现他们在离开郑州的时候,不仅郑州有不少人跟随,早先的管城更是几乎倾城而出。当然,只是这些也不能证明这些人的身份,但后来臣还发现,这些外邦人虽然口口声声说来自海外,但对中原近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却非常熟悉。所以臣猜想他们其实是近期离开中原的,而和这个经历相符的,也就只有密州刘家了。”
刘知远点点头:“你有心了。”
那手下连连称不敢,不过他们都知道,这手下虽然说了一大串,但更关键的恐怕是他和密州刘家已经有了一定的联系,他此时会把这事说出来,也算是过了明路。不过知道了这一点并不能令刘知远心情更好,密州刘家本来就在河南道里发起了,这又有雪盐之利,而且看对方的架势,那是早早就有了布局,若是有什么心思,却是有些麻烦。
“阿威,你怎么看?”他把目光转向了郭威,后者想了想,道,“陛下真是问住我了,我对那刘成并没有什么印象,后来就算有一些往来,对他……也只是一般。所以我还真没想过他能有今天的成就。陛下不如宣召一下,若他听宣,那不如就暂时安抚;若不然,就以重兵逼之!”
他这话一出,旁边几人都皱了下眉,一人正想开口,刘知远已经站起来了:“阿威说的对,若刘家不听宣,朕就伐之!”
“可是陛下,杜重威那边……恐有变化啊。”
“那又如何?若杜重威乖乖移镇也就罢了,若他不从,朕也绝不会容忍的,这中原,不能再乱下去了!”
听他主意已定,其他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离开后,早先开口那人却拉住了郭威:“郭将军好像对那密州刘家很有意见?”
郭威一笑:“逢吉兄多想了,我与那刘家没什么往来,又哪里说有什么意见?只是这刘家谋划甚深,却是需要慎重对待的,陛下初登大位,逢吉兄也不想这天下再乱了是吧。”
苏逢吉笑了笑:“郭兄真是思虑周全啊,相比之下,却是我疏忽了。也是,那密州刘家若有异志,一定要早早除掉。”
他说完,拱了拱手离开了,郭威在他身后眯起了眼。
第200章 凉粉 (三)
“当!”一支利箭正中红心,那箭不仅精准,而且势大力沉,木耙竟在这一箭之下不断颤抖,仿佛有散架的架势。
“好!”周围响起一片叫好声,一个身穿月白色缎子面坎肩的男子鼓掌道,“茂先的箭术真是让人叹为观止,这一箭却是只有养由基能比的了。”
被叫做茂先的是一个高大魁梧的男子,只见他两道剑眉,鼻梁挺直,英姿勃发却又带着一种俊美,他身穿一身大红的衣服,正是郭荣,听了这话他微微一笑:“承钧兄谬赞了,楚国上大夫的箭术岂是我能比的?”
“茂先就不要再谦虚了,说句实在话。百步外正中靶心我偶尔也是能做到的,但要穿过这个铁环再得中,那是想也不要想了。楚国大夫的箭术如何咱们都没见过,但在当世,我还没见过其他人能做到这个地步的。”
郭威没有说什么,只是也看向挂在半空中的铁环。
“还是有的。”他想,事实上这种练习方法他就是从另外一个人那里学到的,第一次看到时他也极为震惊,那人却是一笑,对他说只要掌握了技巧也不怎么难。这种技术当然是非常珍贵的,所以虽然他非常意动,也没有去追问,倒是那人很随意的说了出来,“对于别人我自然不会轻易告知,但郭兄……当然是不一样的。”
当时那人微微一笑,他却是满心震撼。他其实很想问一句有什么不一样的,到底却没有开口。后来想想,除了不好问之外,恐怕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知道那个人的答案——那个人磊落洒脱,有些事却是怎么也不会说的。
“茂先茂先?”
他回过神,刘承俊向那边对他指了一下,然后他就见到自己的随从一脸紧张,不断的做出各种动作引起自己的主意,他们在这边射箭是不允许随从随意过来的,这显然是有什么事要对自己说,他当下招了招手。
“少将军,将军刚才传信让您过去呢。”
“阿耶?可有说什么事吗?”
“这倒没有,只是说您若无事早早回府。”
郭荣微一沉吟,那边刘承俊已道:“既然这样,茂先你就先回去吧,咱们这边也没什么事情,一会儿的聚会我会替你打声招呼的。”
“那就有劳承钧了,今日实在不好意思,改日我来做东,给大家赔罪。”其实这种聚会他也不怎么喜欢的,只是到了今时今日很多事情就算他不喜欢也要做上一做了,何况他和刘承俊也是早年的交情,他的面子也不得不给。不过现在郭荣相招,他也可以借机脱身,只是郭荣找他,又是为了什么?
郭威应该知道他是应刘承俊的约出来的,对于他参加这种聚会郭威一直是非常赞同的,没什么事也不会叫他了。就这么带着疑问他回到府里,找到郭威,后者看到他却微微一怔:“还没开始?”
“是,孩儿去的早,是最先到的。”郭荣恭敬的答了,心中却有些奇怪,怎么听这语气,竟又有些不想自己回来似的?他不知道郭威派人找他是在路上的事,当时因为心情烦躁就直接吩咐了下去待回到府里冷静下来,又不免有些后悔,毕竟他这事也不如何急,也不用干巴巴的把郭荣找回来,只是那边已经得了吩咐,话也传到了,他也不好再改口,只有希望郭荣自己回来的慢些。
郭威沉吟了一下:“对刘家,你怎么看?”
郭荣一怔:“密州刘家,或者叫管城刘家,你早先不是和他们关系非常紧密吗?后来就没有再往来过?”
“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往来,逢年过节刘家都会送礼与孩儿,只是别的,却是没有了,先前的生意也在刘家离开管城后停了。”
郭威点点头,没有说什么,郭荣看了他一眼,道:“阿耶这么问,可是出了什么事?难道那刘家……”
说到这里他停了下,不是不敢说,而是有些说不出来,一时间心下都是有些慌乱的。刘知远登基,虽也算天下归心,却到底有不服的,那刘家难道也是一个?
“这倒还没有。”郭威心下有事,也没察觉到他的异样,“只是今日苏逢吉说那雪盐也是刘家弄出来的,却让我起了些心思。苏逢吉会这么说,应该是不假的了,而且看他那样子,同刘家关系说不定还不一般,若真是如此,那刘家却是不好相与的了。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郑州节度,竟能有这么深的谋划,早先却是我小瞧他了!”
郭荣没有说话,郭威道:“你先前同他们关系不错,他们很可能会再来找你,若是如此,你一定要与我说。”
郭荣应了,问道:“陛下对刘家可有说什么?”
郭威看了他一眼:“现在就看他们识不识相了,若真有那不该有的心思,陛下又岂是会容忍的?”
“……他们应该是不会的。”
“希望如此吧。”虽然说的硬气,但就算是郭威也是不希望刘家真的有反心的,就算他不认为刘家有多大的能力,可毕竟占了那么大的地方,又离开封这么近,真打起来,不定哪里生变呢。可是刘家那边又会怎么想呢?这些年他真是见过太多,稍稍有些能力就膨胀的势力了。
刘家很识相,识相的有些出人意料,刘知远还没有下令,他们就来表表示了臣服,用词那叫一个恭敬,说的也很准确,大意就是刘知远赶跑了契丹,真是太太太伟大了,他们受前朝皇帝看中才有今天的地位,而契丹却灭了石晋,他们无比愤怒无比痛恨无比咬牙切齿,可又因为自己力小势薄,做不了什么非常惭愧,万幸刘知远弘扬了中原正气,他当皇帝是天下归心的,是上天赐予的,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刘家一定拥护拥戴,决无二心!
这个表令刘知远非常的喜出望外,虽然也做了准备,可刘家这么识相却是大好的,当下他也不含糊,立刻封了刘成为曹州节度,算是承认了他对菏泽占有的合法性,至于其他地方,就先含糊了下来。在此时,他需要的也只是刘成的一个态度,当然,不可能永远让他占着那么大的地方的,如此一来和封疆列土又有什么区别?就算表面恭敬称臣,其实却是占地为王。不过现在他还顾不上收拾刘家,杜重威那边还需要他好好料理一番的。待他料理了杜重威,安定了天下再来说刘家的事。今天刘家既然上了表,就是定了名分,以后刘家要是不听宣,他自可以大义的名分将他们拿下!
“这刘家的表,上的有些蹊跷。”郭威皱着眉,很带了几分忧虑,“刘成此人,就是靠谄媚而上,真正的功绩,却是丝毫没有的。先前石晋与契丹打的时候,他从不露头,可看他今日的表现,手下早已不同凡响,若真对那契丹不满,又怎么会这样?”
“郭威啊郭威,你这么说可是把朕也给捎带上了啊。”刘知远笑着开口,郭威心下一凛,连忙道,“臣不敢。”
“捎带上了也没什么。朕早先不出兵是为了等机会,这些天朕也自问过,若是早早出兵是不是那契丹就进不了中原了?或者就算进了中原也成不了事?每每想来,朕的心中也很不是滋味。”
“陛下言重了,陛下哪里是不想出兵,只是石重贵深信杜重威,几十万大军全托付与他,最后却落了个满盘皆输的道理。若不是陛下早先隐忍不发为中原保留了元气,今日这开封说不定还是契丹人的开封!陛下,完全是为了大计啊!”
刘知远沉默了片刻,然后长叹了一声:“外人也许不信,但朕,是真的想让这天下安定,万民顺遂的!”
郭威立刻跪了下来:“臣,必誓死相随!”
刘知远连忙将他扶了起来:“你的心思我哪里不知道?就是你说的这刘家,我也是知道的,他们早先隐忍,必是有自己的打算,现在上表,也一定有其他心思。可那又如何?这天下,终归是力量说了算的,朕以堂堂正正之师碾压,那刘家就算有什么心思也是成不了得!”
他说的温和,但非常肯定,郭威心中一震,然后就释然的笑了。是的,那刘家是个意外,可那又如何?就算占了半个河南道,刘家也只能止步于此了!待天下安定,别说是他们,就算是那江南,也是要收复回来的!
刘知远功绩赫赫,天下知名,郭威在他手下一路成长起来,是丝毫没有反心的。此时刘知远不过刚五十出头,虽然在此时已算是老年人,但他身体强壮,骑的劣马,挽的强弓,却是丝毫没有什么不适的。
公元949年3月,刘知远下令杜重威移镇,杜重威不从。刘知远随命高行周和慕容彦超讨伐,杜重威拼死守城,两人竟久攻不下,刘知远担心生变,亲自出马,手下几次抢上城头,可那杜重威又怎么是好相与的?他能得石重贵深信,是有真功夫的,此时更知道是生死之际,更是拿出了十二分的本事,一时间两方杀的难舍难分,刘知远这边竟是死伤惨重,最后刘知远只有以不死招降杜重威,此时杜重威也几乎是弹尽粮绝,手下众多叛逃,无奈之下只有出城投降,至此,中原平定。
第201章 凉粉 (四)
“大郎君这次失策了。”赵弘殷皱眉对赵匡胤道,密州这次出击,兵分三路。赵匡胤父子一路,白钱一路,刘成一路。不管演武场的学员接受了怎样的教育,在真正的大场面上他们还缺少领兵作战的能力,所以必须要有老人压阵。而这三路里,却是赵氏父子的最重要,他们是真正的由北向南,直面开封。
严格来说这有些不妥当,这样的路线应该有刘成来攻略,再不济也该是白钱。但白钱就不说了,从在管城起,他就没有真正的领过大军作战,就是刘成,虽然有这方面的经验,却实在没什么战绩。而赵弘殷却是将门出身,真的厮杀出来的,赵匡胤更是历史证明的打战天才。
是的,天才。
为什么他最后能黄袍加身,因为他得周世宗的信任;而为什么他能得周世宗的信任?因为他就没有干砸过柴荣交代给他的任何一件事。不管多难啃的骨头他都能啃下来,多难打的仗他都能打下来。若是给五代排个将领谱的话,他起码能进入三甲,之所以不能问鼎,实在是还有一个柴荣。
而这一次密州出击,虽然他们准备充分,可打仗这种事向来是不好说的,所以刘灿几经考虑还是把赵家父子放在了这边。而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他们也是第一个收到消息的,一拿到消息,赵弘殷就暗叫了一声坏。这次出击,在密州那边是有不同声音的,赵方毅等几个谋主都主张再稳妥的发展几年再说,毕竟刘家才拿下三个州,虽说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吧,但官员的磨合,百姓的教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密州既然擅长民生,完全可以稳扎稳打,待过个两三年,再一点点蚕食周边,这样虽然缓慢,却扎实无比。这个建议可以说得到了所有老人的同意,只有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反对,但不知为何,刘灿也没采纳,然后,密州四面开花,扩大了地盘,却也把自己暴露了出来,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对刘知远暂时称臣——这一点,也是很有争议的。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现在不易和刘知远正面相抗,而刘知远刚坐上皇位,也不见得有机会理他们,他们大可以先装傻,刘知远真的来逼,也可以先拖上一拖,待观察了形势再说,也是刘灿一力主张对刘知远称臣的,用她的说法就是刘知远赶跑了契丹,而且下了对契丹的格杀令,大涨中原人士士气,若再此时与其对抗,却是失了天下民心。
这话自然有理,但在赵弘殷来看,却不免有些软弱。声望、民心自然是要顾虑的,可在绝对的力量面前这些又算什么?等到刘知远亲自去打杜重威的时候,赵弘殷一连上了三个表——这是再好不过的机会,刘知远的力量大半都被杜重威吸引了,他们正可以从后插入,哪怕不能把刘汉掀翻,也能狠狠的咬下一口肉,而刘灿,再次没有采纳。至此,赵弘殷心中已经是非常有意见了,当再看到杜重威被平,刘知远扫清了最后的障碍后,不由得长长的叹了口气:“大郎君到底还是年轻啊。”
“阿耶,大郎君会不会另有深意?”赵匡胤问道,他也知道自家阿耶是对的,可一直以来对刘灿的崇拜又让他觉得后者是不可能失败的。
赵弘殷看了他一眼:“你以为,大郎君还能有什么深意?”
赵匡胤说不出来了,现在的局势已经很明确了,刘知远扫清了最后的障碍,就算不会马上动刘家,也不会拖太久,到时候刘家就完全陷入了被动。按照惯例,刘知远是会让刘成移镇的,也许还会换个好地方,到时候刘成是换还是不换?如果换了,那这几年的根基就完全浪费了,而如果不换,又有什么理由?刘成对刘知远已经称臣,虽然以这个时代的背景来说,移镇往往会有杀身之祸,可作为一个臣子,不移镇,那就是要叛乱了。
而以刘家现在的实力,又有什么能力抵抗刘知远的大军?那可是百战老兵!
当然,形势也许不会那么坏,但刘知远只需在曹州和密州之间再安插几个节度使,那刘家的优势也会被化解大半,要知道刘知远现在承认的只有这两个州,或者再确切一点说,刘知远承认的只有曹州。密州……始终还含糊着。
“刘家,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时机。”赵弘殷叹了口气,“这个机会错失了,不知需要多少年才能弥补过来。二郎,以后你跟随大郎君一定要劝着她一些,这个世道,太讲仁义,却会害了自己。”
“阿耶?”
赵弘殷笑了笑:“刘家虽然失去了这次的机会,但大郎君还年轻,她还有的是机会,而以她的经营手段,东山再起也不过是时间问题,到了那时,你就是她真正的肱股之臣了!”
“阿耶!”
“刘家志取天下,以大郎君的手段,就算不能登上那个位置,也足以分疆裂土成为一方诸侯。一路走来,她已经对了太多次,这不见得是个好事。而她这次犯错,现在看来也许不好,可再往后看,却是不见得不好!大郎君是个聪明人,以后必是会知道如何做的。只是她骨子里仁义,却是需要你以后提点她一些了!”赵弘殷看着他,“我赵家既然一路跟随到今天,此时万万没有离开的道理。这一关就算难过,咱们也要过,过去之后必是另一方天地!”
“是,阿耶!”赵匡胤大声应了一声,脸颊微微有些泛红。大郎君这次错了,那就由他来挡,不仅这一次,以后他也会为大郎君扫平天下!大郎君仁义,他可以辣手!大郎君厚道,他可以无情!他可以成为大郎君手中最锋利的刀,最无情的箭,直到大郎君登上那个位置!
……
刘灿错了,从密州开始露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