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海兰珠之还君明珠-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想着,她不禁更加快了脚步。
  好在她独住一间屋子,不用担心收拾东西时会影响到别人。
  匆匆将身上衣物全部换下烧掉,又拿了些换洗衣物日用品,海兰珠便又赶去了皇太极自己的寝房,替他收拾了些衣物用品。得了传染病必须隔离治疗,但凡接触过病人的也都要隔离观察,确定没有被传染才能解除隔离。
  赶回书房,此刻周围寂静无声。她踏入门槛,四处望了望,除了失神的躺在榻上的皇太极,便再无其他人了。
  她放下手中的东西,戴上手套面罩,在罩上一件罩衫,便拿了蜡烛点燃了方才皇太极换下的衣物。
  皇太极听见声响,转头去而复返的海兰珠,又看看一旁零零碎碎的物品,原来她不是离开,只不过去取东西了!他心里说不出的震惊与感动,讷讷问道:“你为什么……”
  海兰珠头也不抬,继续看着炭盆里燃烧的衣物,直至完全化为灰烬,她才移开视线,拿过一块手帕递给皇太极,示意他覆住口鼻道:“天花虽是大病却也并非无药可救,也有许多人得了痘症也能幸存下来的,咱们找个好大夫,吃几剂药,也许就能好了。”
  皇太极却并未显出多少兴奋,只落寞道:“痘症乃绝症,大明已多少人为此丧生,不想有一天竟也落到我皇太极的身上。”显然在医疗水平落后的古代,得了天花也就接近死亡了。
  海兰珠望着皇太极眼里的遗憾失望,继续道:“可我就是相信你一定能过了这关。你还有无数壮志未酬,你还要去征服天下!”
  皇太极闻言,慢慢望向海兰珠,见她笑容真诚,眼神坚定,他突然受到感染,脸上渐渐有了神采:“是了,我还要得到我最想要的,我还要大明的土地上好好看看,我还要——征服天下!”
  他仅仅凝视着海兰珠:“你呢?你不怕死吗?”
  海兰珠干脆利落道:“我当然怕!”见皇太极瞬间变色,她继续道:“可我这条命本就是你从沈阳城外捡回来的,只要你不怕,我便在这陪着你!”
  皇太极顿觉心中胀满感动与温柔,想抚摸她的面颊,伸手到半空却生生顿住:“好,我不怕,等我好了,带你一起去那大明的土地上纵马奔驰!”
  …………
  转眼已是第三日。这些天皇太极仍旧高烧不退,夜里时常惊悸而起。海兰珠日日守在他,时时看着他防止他抓挠水泡导致破溃,不一会儿就要换上新的湿毛巾,每隔两个时辰还要为他擦身散热。中间间隔时间,海兰珠则要把每日换下的衣物都焚烧殆尽。
  她仿佛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府里再没有第三个人踏进过这个院落,其他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她每日都拿了纸笔,将需要的物品写好帖于墙上,每天有小厮远远的看见便拿了来放在墙角边,等人都走了,她再过去取。起居饮食,包括熬药,都在这小院子里进行。
  既要照顾病人,又要负责一切生活事项,海兰珠只觉得每日里忙碌劳累,倒是没有时间再感到恐慌和害怕了。
  到了下午,皇太极的烧终于退了,海兰珠大大松了口气。他昏昏沉沉睡了三天,现下眼神渐渐清明,身体也恢复了些力气。望着海兰珠手帕遮盖下露出的通红的双眼和深深的黑眼圈,皇太极有些愧疚和心疼:“你好好休息吧,我已然好多了。”
  海兰珠仔细观察皇太极,见他看起来确实精神了不少,脸上身上的水泡虽然没有褪去,却还是一个个饱满滚圆,不见溃烂的迹象,心才稍稍放下了。然而与此同时,一个从一开始便存在的疑问和猜测此刻又更明晰的浮上心头。
  “我要不要再派人寻个有名气的汉医来给你瞧瞧?”上回那大夫乃是个普通的女真大夫,女真人的医疗发展还相对落后,许多病症更多的还是依靠萨满祈福占卜,大夫水平也十分有限。
  皇太极想了想,点头道:“汉医理论完备,请个好的来瞧瞧吧,也给你瞧瞧,你虽从来不同我直接接触,但也不可大意,要大夫说了真没有传染我才能安心。”海兰珠每日注意戴着手套面罩,从不直接接触皇太极和他用过的任何东西。凡用过的手套衣物,换下后也直接焚烧,用过的碗筷炊具也都要放入高温烧煮的水中消毒杀菌。这样虽大大减少了传染的机会,却也不是万无一失的。
  不一会,海兰珠便写了纸条贴于墙上,大半个时辰后便有位全副武装的汉人大夫进了院子。
  这位大夫姓孙,大约五十多岁,行事沉稳有度,望闻问切做的一丝不苟,看来的确是个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
  检查完皇太极身上各处的疱疹,大夫眉头紧蹙,问道:“贝勒爷这几日可有胸痛之症?”
  见皇太极摇头,孙大夫又问:“这疱疹可觉瘙痒难当?”
  皇太极点头。只见孙大夫大大舒了口气,却是径自结下了来时带着的手套面罩与外褂,开怀道:“这可是个好消息啊!贝勒爷,您可没得那天花之症,不过是寻常小儿得的水痘罢了!”
  皇太极惊讶万分,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一时不知该如何反应。
  海兰珠却是立刻大大舒了口气。早先她听了前个大夫所言,也以为是天花,可这两天仔细观察,倒同自己得过的水痘症状一模一样,尤其今日他突然好转,更增加了她的猜测,她这才要求再找位大夫来重新诊断,没想到果然如此,这样自己也不用担心被传染了!
  心思猛的松懈,这几日的疲累便入排山倒海般涌来,她眼前一黑,便没了意识。


第31章 痘症(二)
  寻常水痘多发于小儿,发病较轻,症状明显,易于与天花区别,患后痊愈,即可终生免疫。然成人较小儿病情更严重,病程更长,若稍不留神感染引起并发症,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死亡率亦是不低的。
  此时天花之症多发于关内大明,女真大夫尚且缺乏经验,因而有误诊。然而这一误诊,却让人心之恶显露无疑。
  皇太极病情已然好转,海兰珠却是累倒了,孙大夫忙不迭又要给她瞧病。好在并无大碍,只是劳累忧思过度引起的体力不支而已。
  皇太极松了口气,他日夜担心会传染到海兰珠,此时得了大夫诊断,心中大石才终于放下。
  歪倒在塌边的海兰珠幽幽转醒,朦胧的眼神许久才恢复了些清明。见皇太极想靠近又犹豫的样子,她了然的笑了笑:“不碍事的,我幼时得过这病,不会再得了。”这还要拜手臂上一个小小的灰色疤痕所赐,她曾经疑惑,问了阿娜日,原来是幼时水痘留下的,如今倒是帮她免于被传染了。
  皇太极闻言又看看大夫,见他点头,才上前来,倒了杯水给海兰珠,让她好生躺下,舒舒服服睡了,才领着大夫到屏风后头悄声说话去了。
  …………
  辽阳汗宫,众旗主贝勒们济济一堂。
  “不就是个熊廷弼?管他是哪个,打过去就是了!”莽古尔泰满脸不屑,那姓熊的不过就是名气大点罢了,他就不信能翻了天去了!
  “就是,咱们打了这么多胜仗,从没败过,没道理这次不行!”其他人纷纷应和,显然都不把明廷放在眼里。
  □□哈赤嘴唇紧抿,看着大家高涨的热情,并不说话。
  代善首先察觉到父亲的沉默,立刻安静下来,不再参与他人的讨论。旁边的人后知后觉,也慢慢闭了嘴。
  □□哈赤闭了闭眼,听着众人的讨论,实在找不出有几句有用的。这些人大约只知道熊廷弼,连他究竟是什么职位,身边哪些人,大约都不知道。
  沉寂片刻,他开口道:“既然大家都主战,那谁来说说,这广宁城到底该怎么拿下来?”
  众人面面相觑,直接上马打过去不就成了?具体怎么个打法,那只能听大汗的呀!
  □□哈赤环顾鸦雀无声道四周,伸手指指代善道:“代善,你有什么看法?”
  代善出列,仔细小心道:“依儿子的看法,广宁城是明廷的关外重镇,辽西咽喉,必有重兵把守,熊廷弼也是辽东三杰之一,欲取广宁,定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大金不可掉以轻心。”
  □□哈赤点头,这话说的很在理,显然比那些一个劲儿嚷嚷着打过去就完事的要好,只是……他皱皱眉,有道理归有道理,却还是一点有意义的战略也未提出。若要说到行军打仗,策略谋划,还是老八皇太极……
  他话锋一转,问道:“老八呢?今儿还没来,看来病得不轻啊!”
  代善听着这话,心里咯噔一下,父亲倒是对皇太极很看重,凡事大的决策战略均要问过他的意见,这可不是好苗头!想起昨日在阿巴亥处听到的消息,代善沉痛道:“八弟……半个月未见好,听他府上人说是得了天花……”
  众人哗然!天花!那可是要了命的病,还会传染!连□□哈赤也当场愣住,瞪大眼睛看着代善,似乎要辨清他话中的真假。
  代善始终是惋惜心痛的样子,心里却稍安。这实在是上天给的大好机会,白白少了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若这消息属实,四大贝勒中十有八九就该少一员了!皇太极不但受到国汗的信任,更拥有不少的人口和财产,他也只有豪哥这一个年幼的儿子,如何让其他人不想着分一杯羹?
  岳托一言不发,暗自观察在场众人的反应。果然如皇太极所料,即便府内封锁,消息也很快会传出。多数人全无城府,心里想的什么立刻表现出来,也有人,如他的父亲代善之流,一时让人无法猜透。然而无论如何,四大贝勒中受益最多的,无疑是代善。
  前殿忙议政,后宫窃私语。
  大妃阿巴亥端坐上首,她身边分坐着两个孩子。大的十多岁,面色有些苍白,双手环抱,乖乖坐着,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正是多尔衮;另一个看来小了两三岁,稚气未脱,活泼好动,一刻也坐不定,却是幼弟多铎。他时不时朝多尔衮悄悄做个鬼脸,惹得多尔衮憋红了脸,撇过头不理他,不满的眼神瞥向正请安行礼的哲哲。
  这已经是哲哲连续第三日入宫向大妃阿巴亥请安了。阿巴亥略略伸手,淡淡道:“好了,你起来吧。”
  哲哲恭恭敬敬站起,不言不语,低头退至侧首。阿巴亥心领神会,看向儿子们:“你们两个先去父汗那儿瞧瞧吧,今儿议事也该完了,好好学着,不久你们也该领差事上战场了。”
  两个小的早巴不得去前殿了,得了话立刻起身告退。临走,多尔衮冷冷斜睨哲哲,这等有城府的女子,早晚是个祸害!
  跨出门槛,多铎呼哧呼哧跑上去扯着多尔衮:“哥,额娘真要给你找个蒙古福晋吗?我不喜欢八哥这个福晋,你可别娶个这样的,天天儿的不知道她心里盘算些什么!”
  多尔衮冷哼一声:“就算额娘看上了,我也不会娶个这样的媳妇!”
  多铎这才放心,伸手勾上多尔衮肩膀,嬉笑道:“那我可放心了!”
  多尔衮“啪”一下拍掉多铎的手,瞪眼道:“马上见父兄们,你小子给我老实点!”
  汗宫里暗潮汹涌,四贝勒府却难得清静。
  众人仍然以为四贝勒病入膏肓,生死未卜。外头的风雨丝毫未影响到里头,海兰珠歇了两天,精力恢复,皇太极也已然大好。然而每日里,两人仍是窝在这书房后院的方寸之地,安享难得的闲适日子。
  午后,皇太极坐于案前,提笔写写画画。海兰珠在小炭炉上炖上一小盅银耳莲子汤,起身拍拍手来到皇太极身边。只见桌案上摆了张大大的地图,他正不断的标记着什么。
  海兰珠眨眨眼,仔细看了看,只见山川迭起,各重要关口都清晰标注。“西平堡”,“辽河”,“广宁”,原来是辽西地图。
  “这是又要打仗了吗?”海兰珠转头问道。
  皇太极点点头:“马上年关开春,父汗必然要出兵了,眼下怕是正商议着。”
  海兰珠点头,细看地图:“可是要打广宁了?”大明辽东已失,辽西最后一道防线,只剩广宁这一重镇。
  皇太极眼里多了笑意,赞赏道:“聪明!正是广宁!”说着,以朱笔画了个箭头,跨过辽河,直指西平堡,“想必父汗正与大伙商议如何对付熊廷弼。”
  海兰珠撇撇嘴,起身到炭炉边把火调小:“熊廷弼虽厉害,却架不住人心不齐,内乱迭出。”关外空有兵力,与后金对战却屡屡失败,不光是后金兵能征善战,大明内部人心不齐,明争暗斗才是关键。
  皇太极叹道:“是啊,可惜了那些优秀的将才。”
  海兰珠复坐下,端起茶杯道:“你既如此关心朝局战事,怎么还如此闲适居于家中?”
  皇太极放下笔,转头灼灼望着她:“怎么,你与我在一起不开心吗?”
  海兰珠眼里多了一丝恍惚:“开心,怎么不开心,我已许久没有过上这样无忧无虑的日子了。”她笑笑道:“只是这方寸之地,哪里容得下你这赫赫有名的四贝勒?朝堂与战场才是你的天下。”
  皇太极眼里多了不少温情:“你说得对,我有抱负,可我亦是个普通人。”
  他顿了顿,伸手扶住海兰珠双肩,真挚道:“旁人皆惧我弃我时,只有你还愿意留在我身边。这些天,谢谢你。”
  海兰珠望着他的眼眸,忍不住摇头道:“我没有你想的那么好,我说过,你救了我,我自然应当报答;二来,我孤身一人,所求不过安身立命,你若出了什么事,实在也对我没有好处。”
  皇太极却突然笑了:“我知道,我都知道,也只有你会这样坦诚,毫不隐瞒的说出来。”
  海兰珠听了更急,她实在愧对这样的信任:“我不是……你不知道……我……”
  秘密就在嘴边,皇太极却突然搂住她:“嘘——安心,别说了,我都知道……”
  他安抚的拍着她的背,在她耳边轻声说:“我知道你有你的难处,你放心,我不逼你,日子还长,以后再慢慢告诉我。”
  那细语字字叩进海兰珠心尖。她趴在皇太极肩头,悄然落泪,一会点头,一会摇头。
  让她从何说起?她是科尔沁格格,哲哲的亲侄女?还是……她根本不是这个世界的人?
  只盼他仍能温柔以待。


第32章 回归
  四贝勒业已痊愈,这一消息悄悄在辽阳贵族间传播。
  自皇太极告假闭门已十日,不少人悄悄向四贝勒府内眷打听真假,得到的答案却一律是摇头不知,这更令众人摸不着头脑,暗自猜测起来。
  这几日,哲哲心里总是惴惴不安。头两天担心被传染上天花,后又担心皇太极身后自己的去处。她不想成为无权无势的寡妇,更不想成为家族的弃子!挡路的人那么多,累赘的人也那么多,什么时候高高在上的那个人能变成自己呢?
  “哇——哇——”身旁传来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小格格马喀塔这会儿睡醒了,一个劲伸手踢腿。哲哲心烦不已,招手让奶娘抱着到外间哄去了。她深深吸了口气,还是站起来更衣打扮,忙着赶去向大妃请安。
  阿巴亥依旧是不咸不淡的样子,懒懒散散看着恭敬的哲哲,既不表示亲昵赞赏,也不表示苛责不满,越发让哲哲忐忑起来,摸不准座上之人心中所想。
  “我怎么听闻你族中还有些年幼尚未婚配的姐妹们?”阿巴亥端着茶杯慢悠悠喝着,不痛不痒抬了抬眼皮,撂下话头。
  哲哲忙笑道:“确有些姊妹,但都是庶福晋们所出,实在匹配不了十四阿哥这样尊贵的身份。”她悄悄观察阿巴亥,见她神色正常,又小心斟酌道:“倒是家中有位侄女儿,是个不错的孩子。”
  阿巴亥放下茶杯,感兴趣的问道:“哦?你说说看。”
  哲哲心中一喜,如今皇太极已是指望不上,只有拉近与大妃的关系,未来方有指望:“这位侄女是我哥哥寨桑的女孩儿,嫡出的格格,比十四阿哥略略小了四五个月,从小被捧在手心里细心教养,听闻出落的很是娇艳。”
  阿巴亥挑眉点头道:“听起来倒确实不错。”顿了顿,话锋却是一转:“可我怎么听说寨桑还有个女孩儿未婚配?那位格格呢?”
  哲哲想起寨桑家属中提到的那一两句,哈日珠拉如今都没影儿了,大妃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她低下头,掩住微微皱起的眉头和不满的眼神,嘴上倒还是谦逊有礼:“回大妃的话,另一位格格自小体弱多病,年岁上又大了那么两三岁,不如布木布泰这样机灵可爱。”她打小就不大喜欢哈日珠拉那孩子,小小年纪,性格却十分倔强,但家丑不可外扬,若是让大妃知道了那些流言,将来怕是连布木布泰的亲事也成不了。
  阿巴亥点点头道:“既如此,等大汗不日出征后得胜归来,我便问问大汗的意思,是不是能教你哥哥领了娘家人来看看你。”
  哲哲心中稍安,可见大妃还算满意,就看布木布泰那孩子行不行了。
  她怀着心思打道回府,刚跨入门槛,却觉察出一丝异样。
  大门口静悄悄,除了开门的奴才弯着腰低着头,竟再无其他人。向内院走去,却渐渐传来熟悉的声音——女人的议论哭泣。
  哲哲心神恍惚,不过十多天,却仿佛多少年没见到这样的情景了。后院里,几位侧福晋、庶福晋们都在,身边带着丫头婆子,人人都是一副哭哭啼啼的样子。
  少了她,叶赫那拉当仁不让的打头阵,哲哲远远的只见得到她头顶那金光灿灿的簪子,倒是话音清晰的很:“谢天谢地,爷,您……总算是好了,可急死我了!”话刚落,其他人也一起抽噎起来。
  皇太极不置一词。他相信他的妻子们在他病中十分着急,更知道她们每日都要请大夫问诊一次,生怕被传染了。
  待众人声音渐渐弱下去,皇太极才整整衣服,伸手由着海兰珠解下挽起的袖口。
  收拾好后,他冲大家淡淡道:“罢了,我要去向阿玛请安了,都歇去吧。”说着,他朝海兰珠温柔一笑,轻声道:“晚膳等我回来。”见她笑着点头,才放心抽身而去。
  哲哲怔愣在原地,脑中一片空白。眼见着皇太极一步步走近,她不由后退三步,扶着乌兰,缓缓矮下身,嘴里轻唤出声:“爷……”
  皇太极脚步未停,只似笑非笑看她一眼,略抬手说了声:“起吧。”
  哲哲呆了下才起身,皇太极却已走出老远,她只盯着他的背影,心里的恐慌突然破堤而出,瞬间蔓延全身。
  她僵直着脖子把目光转向不远处亭亭而立的海兰珠,她仿佛与这内宅的女人们格格不入,众人皆惊疑的望着她,却无人再敢朝她呼喝。
  哲哲心里悲戚又嫉妒,不由冷笑一声:她可真是好算计!
  …………
  □□哈赤若有所思望着地图,思考着方才皇太极的话,半晌道:“你是说我们直接进攻西平堡?”
  皇太极点头道:“正是。辽河乃明廷第一道防线,我大金可轻易跨过。攻进第二道防线,关键就在出其不意!”
  □□哈赤又道:“但熊廷弼新官上任,我们尚未摸清他的底,不知有几分把握。”
  皇太极自信道:“父汗不用担心,熊廷弼虽熟知辽事,但他初来乍到,不知辽东官场水深,与共事官员多有矛盾,待我大金兵临城下时,他能否号得动明军还是个大问题。”
  见□□哈赤赞同的点头,皇太极继续道:“况且,据儿子所知,明廷辽东守将中,已有人有投靠我大金之意。”
  □□哈赤闻言立刻来了精神,目光灼灼,盯着皇太极道:“哦?你是如何知晓?”
  皇太极立刻长了个心眼,此时既是展示才能的好机会,更要警惕父汗的猜疑:“回父汗,自父汗数月前有下广宁之意,儿子便时刻留心形势,向手下不少汉人部将了解情况,更悄悄派了些潜入广宁附近,打探消息,只等着到时候能助父汗一臂之力!”
  □□哈赤并未向往常一般对皇太极私自派出探子的行为产生猜疑,反而赞许道:“你想得很周到,想不到汉人此刻也能派上用场!”
  皇太极趁势道:“不错,要取汉人之地,最好的办法就是好好利用汉人自己,以最小的损失得到最大的利益。”
  □□哈赤点头道:“不错,诸子中,只有你有这样的眼光和头脑!”他想了想又道:“你这次的病,好在是大夫误诊了,实在幸运。我寻思着,你府上还是缺个贴心的大福晋,你看看,是直接从侧福晋里头选个扶正了,还是在娶一门亲事?”
  皇太极早已考虑过这个问题,心中早已盘算好,从不觉得难以抉择。然而此刻一经提出,他心里却有了一丝焦躁,眼前不由浮现出海兰珠捧着蛋糕笑盈盈望过来的样子。他闭了闭眼挥去眼前缠绕的影子,低头道:“父汗,儿子以为,眼下应以广宁战事为主,此事不妨等我大金拿下广宁再定。”
  □□哈赤点头同意道:“也好,正好也能好好考虑物色。虽说你病之前,大妃像我提过要提了你府里那位蒙古福晋,但我看还是再娶个大福晋的好,也能充盈内宅,开枝散叶。”
  …………
  四贝勒府,海兰珠在厨房捣鼓着今日份的甜点。想起前阵吃到的烙饼,她决定今天尝试一下简易的可丽饼。每每想到自己在这明末清初的厨房里尝试了各式西式甜点,她就感到既神奇,又好笑。
  旁边不少丫头婆子们忙碌间隙,或好奇或嫉妒的抬眼偷觑她,连不在后厨工作的不少丫头们,都有事没事的寻个由头来凑热闹。旁人的目光实在让海兰珠有些无奈,但这样一来,她也终于用不着每夜等人都走了再来,反而可以光明正大在这占了一席之地。她自顾自的笑了笑,只要她不在乎旁人的眼光,这样也很好。
  终于大功告成!海兰珠拿出食盒盛好,算算时间,也近晚膳十分了。她来到正厅,皇太极却也正正好的回来了。
  他疾步走来,身旁除了安达礼,还跟着个瘦弱的男子,背有些佝偻,时不时弯腰咳嗽两声,这正是与海兰珠有过一面之缘的那位汉臣。这人着实有些眼熟,是以海兰珠不由多看了他两眼,心中寻思着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皇太极抬眼瞧见正厅门口的海兰珠,嘴角不由的掀起,停下脚步,朝身边人交代了几句,那人便告辞离去了。
  “你倒是对先生很感兴趣。”皇太极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来到身边,见海兰珠目不转睛盯着范先生背影,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连语气也有些别扭起来。
  海兰珠全然未察,好奇问道:“不过几次见你同这位先生议事,想来很看重他。这位先生是什么来历?我记得上回听他说话,带些辽东口音。”
  皇太极有些不满她的态度,但还是耐心道:“这位先生姓范,辽东人士,乃是前两年主动来投我大金,我请了他做我麾下谋士。”
  姓范?海兰珠心神恍惚,不由忆起科尔沁草原上那位教导自己书文的汉师无忧先生,他也姓范,也是辽东人士。也不知是不是无忧先生的相貌日益模糊,海兰珠竟觉得这两位范先生形貌有两分相似。她想起那位清初最著名的汉臣,不由问道:“这位先生可是叫范文程?”
  皇太极挑眉,有些惊讶的摇头道:“不是,不过也只差一字,先生名范文寀,怎么了?”海兰珠疑惑,为什么不是范文程?难道皇太极身边还有过一个叫范文寀的汉臣?
  他突然眯起眼睛,凑近海兰珠仔细看着她道:“你为什么问这么多?说,是不是瞧上他了?”
  海兰珠闻言收起思绪,愠怒道:“你胡说什么,不过在大金难得遇见哪个汉人这样受重用罢了!”
  皇太极面上绷不住,却是一下子笑了,见海兰珠略略鼓起的粉嫩脸颊,禁不住伸手捏捏,讨好道:“玩笑玩笑,可别真生气了!”
  海兰珠一把拍开他,抬起食盒递到他手中,转过身不再看他。
  皇太极也不恼,嘿嘿笑着尝了口饼,那甜甜蜜蜜的滋味,真是融了他的心。


第33章 广宁
  33 广宁
  过了年关; 尚在正月,□□哈赤便率六万金兵,一举跨过辽河防线,直击西平堡,关外紧张局势再次引爆。
  西平堡守军仅三千; 尚在年节气氛中; 惊闻鞑子来犯; 震惊又慌乱。
  金兵在西平堡形成合围之势; 不久西平堡吃紧。守将罗一贯的确是个有骨气的; 拼死抵抗; 拒绝李永芳劝降,在全军覆没的情况下自刎而死。
  后金围点打援; 引诱熊廷弼派兵来援,在野战中一举歼灭两支援军,另一支将领孙得功则早已投金叛变。他欺骗辽东巡抚王化贞弃城而逃,自己则留在广宁,亲迎□□哈赤入城。
  “消息属实?”□□哈赤眉头紧锁,后金尚未大举进攻,却有探子来报; 明军弃城而逃,实在难辨别真伪。
  来报的城内探子道:“大汗; 千真万确的消息; 城内老少妇孺皆知,王巡抚弃城败逃了。”
  底下将领们纷纷大笑:“这些尼堪(注1)真是纸做的老虎; 甭说点火,随便泼点水就蔫了!”
  □□哈赤不置可否,转向皇太极:“皇太极,你怎么看?”
  皇太极点头道:“儿子以为可信,王化贞的手下孙得功早就投降,若父汗觉得该谨慎些,不如就等着明日孙得功来迎。”
  □□哈赤表示赞同,第二天孙得功果然开门,亲自相迎。
  至此,□□哈赤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广宁。然他心中还是疑虑不减:“熊廷弼尚有大军在手,万一反扑援救,咱们还得小心应付。”
  皇太极却是自信道:“父汗放心,那熊廷弼八成是不会反扑的!”
  “此话怎讲?”众将领皆好奇问道。
  皇太极答道:“辽东经抚不和(注2)久矣,众人皆知。以熊廷弼那倔强的性格,此刻王化贞不战而逃,他是不会伸手弥补王化贞之过的。”
  □□哈赤听皇太极如此了解对手,不住点头,很是满意。
  果然,熊廷弼闻讯毫不恋战,直接南撤。遇王化贞时,直接质问:“你说六万众可荡平?结果呢?”
  明军退居关内,留下大量粮食补给,金银财物和人口。
  消息传至辽阳,众人皆欢呼雀跃。大金缺粮缺物缺财,这引起的不光是饥饿,更有不少经济问题。百姓受苦,□□哈赤已经头疼许久,如今熬过了一个艰难的严冬,终于有了这样重大的收获!
  以最小的损失取得最大的胜利,皇太极作为献策人,屡次料中形势,自然更是得到了□□哈赤和其他将领们的拥戴,连代善也难得的表露了钦佩之意。
  海兰珠在听到皇太极安然无恙,即将凯旋的消息,才真正放下心来。尽管早就知道他不会有事,却还是忍不住每日提心吊胆。
  临行那日,皇太极意气风发。他目光灼灼对海兰珠道:“我去了,你等着,一定很快就回来!”说着便跃上马背。
  海兰珠看着满身盔甲,神采飞扬,骑着高头大马的皇太极,不禁有些痴了,他是属于大金,更属于大清的皇太极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